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1

With the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is widely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China's quality education prospective reform stunt, as well as thepowerful guarantee of modern education converting to the socialization and pragmaticisim. Applying multimedia teaching to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is an innovation and advancement in the husbandry field .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s variou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ctually project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Introducing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to thi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software will bring many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畜牧业,兽医学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edicine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或者用图片和简易模型道具等来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性,如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青贮饲料加工过程、鸡的人工授精等知识点,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无法做到教学生动,更难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掌握专业技术要点。这一弊端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凸显出来,许多学生在工作初期无法很快投入到工作第一线,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甚至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质量产生质疑。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微观性、传染性,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具有高风险性等,这些特殊的实践教学难点难以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场、复杂的工艺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视频,实时互动地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二、图文并茂,增加教学直观性

畜牧兽医课程不同于文化基础课,它要使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课本内容僵化,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致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使呆板的课本知识生动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家兔的品种和习性”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阅不同品种的家兔图片资料,把能说明问题有代表性的图片粘贴下来,组成一系列不同品种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体貌特征,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品种家兔的体貌差异,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就容易的多。在讲解家兔的习性时,可播放一段教学短片,展示家兔的几个生活习性,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从难到易的转变。

二、信息广泛,拓宽专业知识面

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整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合实际,增强探索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把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新出现科技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畜牧兽医行业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比如近年来通过致病病毒和细菌的更新换代,不断出现新型微生物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导致各种家畜的传染病频发。从2003年牛羊猪的口蹄疫到2005年的鸡鸭禽流感,从2006年的猪蓝耳病到目前牛布氏杆菌病,无不使畜牧业一次次遭受重创。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我们不是十分清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和研究动态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想像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四、言简意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高新技术;奶牛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266-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奶牛饲养产业飞速发展,牛奶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牛奶作为一种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的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牛奶中富含多种优质蛋白、免疫抗体,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营养物质。最近几年,市场对牛奶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牛奶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就高新技术在奶牛业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1生物技术在奶牛业上的应用

首先,免疫功能在牛奶产生上的应用。婴儿出生后及时吃上母乳能够保证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抗体。刚出生的婴幼儿因为自身免疫能力低下,需要依赖于母乳免疫球蛋白的保护。而当母亲哺乳量不足时,就需要借助婴幼儿奶粉代替母乳。最近几年随和医学研究逐渐深入,对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功能逐渐明晰,促进了婴幼儿奶粉配方结构不断完善。牛奶作为一种与人类母乳最为接近的动物性蛋白之一,其中多包含的免疫蛋白具有提高婴儿抵抗力的作用。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中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其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保护是全面的。在未来,随着免疫学进一步发展,会为婴幼儿免疫乳品的开发提供无限机会;其次,利用基因工程改善拿牛奶牛奶组分。在西方国家牛奶不仅是一种天然食品,更是一种改善特殊人群健康的营养成分。不同人群饮用牛奶之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群饮用牛奶之后会出现腹泻腹胀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东方人乳糖代谢基因缺乏,不能很好的乳糖转化为单糖利用。如果将生物技术应用到牛奶中,通过连续的生物反应,将牛奶中所含有的乳糖进行水解,则乳糖不耐症患者就能很好的利用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针对乳蛋白中的转移RNA,用相应的基因链进行编码,从而让基因中合成乳糖的基因被淘汰,以此来降低奶牛中乳糖的含量。针对乳糖不耐受者利用基因工程中是降低乳糖含量最好的办法。此外,生产出无过敏源的牛奶制品,可以利用生物反应器连续进行有控制性的水解反应,控制牛奶中的有害物质。应用这项技术制作出来的奶酪不会产生中间苦味物质,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单细胞蛋白饲料在奶牛产业中应用。单细胞蛋白质饲料说白了就会通过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而获得细菌体和细菌产生的物质。单细胞蛋白饲料含有奶牛生长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草类作物缺乏赖氨酸、色氨酸等,细菌产生的物质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激素,可以显著促进奶牛生长发育。单细胞蛋白质饲料是利用生物工程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蛋白质饲料,这种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动物好消化,并且生产原料来源广泛,豆饼、秸秆、脚料都可以作为生产原料。

2冷杀菌技术在牛奶加工保存中的应用

首先,高压脉冲杀菌技术在牛奶加工保存中的应用。这种杀菌技术与传统的热加工杀菌技术有着明显的的区别,起主要是利用通电产生的电场脉冲对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杀。这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研究不是很深入,但是在西方奶牛养殖产业中,已经进行广泛的研究,并设计出了比较完善的加工设备,起不仅可以应用到牛奶加工杀菌领域,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诸如罐头、果汁等食品加工行业。应用这项技术避免了热加工过程中对有活性物质的影响,保存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其次,超声波灭菌技术在牛奶加工保存中的应用。超声波杀菌技术主要利用声波在不同媒介中产生的频率震动,产生相应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杀灭微生物,并且能够对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进行裂解,形成很多短链的小分子蛋白结构或者形成氨基酸单体,使得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更好的被人体所吸收,超声波灭菌技术要传统物理灭菌技术相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提高牛奶品质,保证其营养物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自动化管理技术在奶牛饲养管理方面的应用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奶牛的科学管理。对于大规模养殖的饲养场或者牧场来说,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奶牛效率更高。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奶牛饮水、饲料投喂以及保温、通风和防疫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饲养管理质量。最近几年,我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正在积极研发适合我国奶牛饲养管理的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取得了丰富的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王立军,孙峰,于府君.转变工作方式推进奶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07)

[2]付尚杰,苗树军,唐晓明.建设中国东部奶牛产业带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02)

[3]张虎.宜昌市奶牛产业发展办公会在夷陵区召开[J].湖北畜牧兽医.2002(01)

[4]马世昌,沈明亮,于金山,何小丽,张惠霞.石嘴山市奶牛产业发展的十五年[J].甘肃畜牧兽医.2014(11)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3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畜牧兽医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诊疗方式上,更加注重往诊;在诊疗动物种类上,更加注重牛猪犬禽;在诊疗疾病种类上,更加注重群发病;在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上,更加注重诊治与防控相结合;在工作岗位类型上,更加注重兽药、饲料和种畜禽等企业技术服务与疾病防治指导岗位。因此,研究和创新本专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而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教、学、做一体化原则和行动导向课程理论的提出与应用,给高职动物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操作经验。

1现有课程体系的分析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虽然开展了一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科体系的问题。在很多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计还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这个基本逻辑安排的,或者分为公共课、基础课、技术课和技术训练课等类型。

1.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处理不当

由于教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的被推动,教育思想讨论开展的不够,指导思想上的深入思考、理论研究、工作积淀不足,造成一些专业教改流于形式。很多课程体系的性质表述上,不是“学”字泛滥,就是“技术”一刀切,恰到好处者甚少。一些研究项目,不顾课程实际,一味地追求工作过程和项目教学的时髦,没有真正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弄清学科体系和能力教育体系的区别。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

一些院校虽然主观上注意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的相对独立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仍然相互独立,没能真正根据社会、行业、企业和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融合为一体。

1.3课程体系所反映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首先是具有浓重学科色彩的动物内科病、动物外科病、动物产科病、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五大临床课仍然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而没有给在此后安排直接应用的畜种病课程预留充分的空间。传统兽医与现代动物医疗工作者工作内涵的不同长期被忽略。其次是伴随行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没能及时地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反映出来,反而对本科教育某些学科的发展紧追不舍。比如药理课程已发展为药理与毒理,却没有改造为动物药品应用课程。

2构建动物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2.1高职教育的时代需求原则

构建新课程体系时,首先认真全面地分析了本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优势与弊端,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之所以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认识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学科本位到岗位能力本位,从知识本位到职业能力本位,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从一次学习到终身学习,都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高职教育的社会行业需求性原则

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专业设置具有行业适应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岗位针对性。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应用为主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应用为宗旨和标准。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地方、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行业和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3教、学、做一体原则

改变精英教育背景下以教师、课堂、教材和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定势,解决教室讲病,黑板看病,讲不明白,听不进去,学不会,记不住的问题。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为一体,教学做合一,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使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3动物医学类专业以畜种病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确定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职岗位群。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

3.1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动物养殖企业、动物诊所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等方法,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针对各种常见畜禽等动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检疫检验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主要应职岗位是动物诊所的临床疾病诊疗岗位、养殖场的动物疾病防治岗位、兽药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岗位和动物疾病诊疗及动物保健品经营方面的自主创业。

3.2岗位能力的分析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工作过程是在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剖检分析的基础上,对畜禽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作出综合诊断,并进行治疗和预防控制。本专业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

3.3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工作任务调查,收集分析出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复杂程度归纳出本专业行动领域,按照学生对职业内涵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为学习领域(课程)。

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是疾病调查、临床检查、影像诊断、血粪尿常规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病原体检验、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药物预防与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接种检测、消毒杀虫灭鼠、封锁隔离销毁和牛犬猪鸡等动物疾病的诊治防控等。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可归纳为临床诊断、微生物检验及免疫检测、寄生虫检验、病理剖检分析、疾病治疗、疫病预防、疫病控制、牛羊病防治、犬猫疾病防治、猪病防治和鸡病防治等行动领域。

上述行动领域可整合构建为动物临床诊断、动物微生物检验及免疫检测、动物寄生虫检验、动物病理、动物疾病防治基础、牛羊病防治、犬猫疾病防治、猪病防治、鸡病防治、中兽医和动物及产品检验检疫等行动领域课程。

与传统的兽医专业课程相比,新的课程体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诊疗防控检的基本工作任务类型。二是不再以内外产传寄五大临床课为核心,而是将其作为畜种病的单项能力基础重构于课程体系之中,因而更加适应职业教育突出实践应用和行业发展对动物医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变化。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猪高热病;中兽医辨证;综合防治

近来,夏秋高温季节在全国多个省市发生以高热不退、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治疗因难的猪病,给养殖户(场)造成了重大损失。猪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将笔者在诊疗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如下,以期能对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有所裨益。

1临床症状

仔猪和生长育成猪发病严重,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5~42℃,个别猪突然死亡;大多数病猪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喘气急促;部分病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有结膜炎;部分患猪粪便秘结、呈球状,也有的猪有腹泻现象,尿量少、混浊、颜色加深,甚至出现血尿;病程稍长的病猪则可见消瘦、全身苍白、贫血,有的则全身黄染;部分患猪耳朵发绀呈紫红或暗红色,腹下、四肢末梢、臀部等多处皮肤有大小不一的紫斑,有的皮肤见出血;部分患猪四肢尤其是后肢站立困难或无法站立;有的还有全身抽搐等神经症状;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d)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屡配不孕。

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不等,饲养条件差的养殖户(场)发病率可达50%~100%,死亡率可达30%~50%。

2剖检变化

(1)肺肿胀、硬变、点状或片状出血,部分病猪的肺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甚至和肋骨粘连,部分病猪肺的膈叶的腹侧呈紫红或灰红色,个别肺有化脓灶。

(2)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坏死现象。

(3)多发性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有很多纤维蛋白渗出物),并造成肺浆膜与胸膜、心肌与心包粘连,拉动腹腔脏器时常会引起胃肠的破裂而见内容物漏出。

(4)肝脏、脾脏肿大,颜色变淡,质脆;心冠脂肪、心内外膜、肠道、膀胱、喉头、脾脏偶有出血点;肾脏严重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质脆、有瘀血或出血现象;回肠、盲肠、结肠粘膜上覆有糠麸样物质,剥离后有小的溃疡灶。

(5)多数病死猪胃弥漫性出血或糜烂、溃疡、穿孔,常引起胃肠及腹膜粘连。导致胃糜烂、溃疡、穿孔的可能原因有:①以热应激为主的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应激使得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消耗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磷酸肌酸,机体缺氧,糖酵解过程增强,产生大量乳酸,胃酸分泌也相应增加,从而容易破坏胃粘膜,引起胃部炎症。②长期厌食使胃内容物减少,胃内盐酸浓度增高,胃壁相互磨擦加剧,易破坏胃粘膜保护层而出现自我消化。③一些败血疾病,破坏血液中红细胞,使得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增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④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增加胃酸分泌而减少胃粘液分泌。⑤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安乃近等强退热药物可抑制凝血酶原合成,造成溶血,也引起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⑥还可能是病原体的致病特性,如胃炎弯曲杆菌、圆环病毒等。

3实验室检查

淮安市畜牧兽医站采集35份典型病料经本站实验室和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实验室检查,通过直接镜检、细菌分离、凝集试验、生化反应、单抗酶联免疫试验、RT-PCR等实验室方法,诊断结果为:7份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4份分离到C型链球菌、4份分离到巴氏杆菌、6份分离到副伤寒沙门氏菌、11份镜检到附红细胞体、5份猪瘟病毒强毒阳性、15份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阳性、7份猪伪狂犬病毒阳性、14份PCV-Ⅱ阳性、3份流感病毒阳性,并且有17份样品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

4病因分析

近来发生的猪病情况十分复杂,根据对我市猪病情况和气象资料调查结果,猪病多发生在7~10月高温、高湿季节,结合门诊、实验室检查,笔者认为暑热和高湿等应激因素是夏季猪高热病的主要诱因。由于暑热、高湿、运输、免疫注射、气温骤变等应激而致猪体抵抗力下降,常引起继发感染,继发疾病有: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典型或非典型性猪瘟、猪肺疫、猪伪狂犬、仔猪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病、流感等,以及上述疾病的混合感染,而以混合感染更为多见。

5中兽医辨证论治

5.1中兽医辨证

中兽医认为高热病属于温病范畴,常由暑热或外感病邪引起,温病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5.1.1卫气营血辨证。温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反映了温病病邪入侵部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阶段及其相互传变。由表入里标志着病情由轻转重;由里达外,反映了病情由重转轻。在传变过程中,有卫分之邪未罢,而又兼见气分或营分证的,是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症;有气分之邪未解,而又兼见分及血分证的。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也就识得了卫气营血的相互传变。

(1)卫分证。多见于温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正如叶天士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以发热恶寒并见为卫分证的基本特征。

(2)气分证。卫分之邪不解,向里传变进入气分。由于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有所区别。如热邪雍肺,则见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苔黄、脉数等;热盛阳明则见身体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冷饮,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洪大等。以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热在气分的基本特征。

(3)营分证。多由卫分、气分传变而来,但也有一发病即邪在营分的。邪热入营则舌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脉细数等。舌质红降为邪入营分的基本特征。

(4)血分证。多由营分证发展而来。热入血分多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或痉厥,舌质深绛,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疹密布等证。其中以舌质深绛和出血见症为热入血分症的基本特征。

5.1.2三焦辨证。三焦所属脏腑的证候表现,也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焦手太阴肺的病变,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多为极期阶段;下焦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末期阶段。但也不尽然,具体疾病的病程应具体分析。三焦所属脏腑证候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由此而抟入中焦;中焦病不愈,则多传入下焦肝肾。也有上焦证未罢而又见中焦证的或中焦证未除而又出现下焦证的。

(1)上焦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如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失宣,则见身热、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证。如肺经之邪不解,内陷心包,机窍堵闭,则见舌质红绛、神昏、肢厥等证。

(2)中焦证候。主要是指手足阳明和足太阴脾的病变。阳明与太阴相为表里,脾胃同居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里热燥实证。常见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呕吐、身热不扬、脉濡缓或沉数等证。

(3)下焦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言不由衷变。肾主藏,邪热久留不退,耗损肾阴,则可见高热、口燥咽干、脉虚神卷、烦躁不安等证。肝为风木之脏,赖肾水以滋养,肾阴被耗,如进而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则虚风动。乃见神倦、肢厥,甚或瘛、舌绛苔少、脉虚弱等证。

5.2中医施治

总的原则是立足祛邪、注意扶正、注意整体、着眼局部、掌握原则、灵活运用。

5.2.1卫气营血证的治疗。

(1)卫证多用汗法,主要用辛凉解表方药,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如为夏日外感暑湿,肌表郁闭之证,当用辛散清凉之品,以透表清暑,代表方剂如新加香薷饮。表闭甚者,加豆豉;暑热内郁较甚者,可加黄连。若燥邪伤肺则宜用辛开温润或辛凉甘润之药,代表方如杏苏二陈汤、桑杏汤等。

(2)气证多用清气法,主要用辛寒清热之剂,如热初传气,气机不畅,而里热又不甚者宜轻清宣气,代表方剂如栀子豉汤加蒌皮、杏仁、芦根等。如阳明胃热炽盛,则宜辛寒清气,代表方剂如白虎汤。若热蕴气分,郁而化火,则宜以苦寒之品直清里热(苦寒泻火),代表方剂如黄芩汤加减。

(3)营证多用透热转气之剂,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若热炽营分则宜清营泄热,代表方剂如清营汤。若邪虽入营而气热仍炽,则宜气营(血)两清,代表方剂如加减玉女煎、化斑汤等。

(4)血证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等。若邪热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则宜凉血散血,代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等。若热毒壅盛,充斥表里上下,则宜清热解毒,代表方剂如清瘟败毒饮等。

5.2.2三焦证候的治疗。清吴鞠通曾原则性的概括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1)温病邪在肺卫,邪浅病轻,治疗宜轻清宣透,使邪从汗解,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但上焦病的热壅于肺,则宜麻杏石甘活见鬼之类清肺泄热;如邪陷心包,则宜清心开窍,如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刃或至宝丹、紫雪丹等。

(2)温病邪入中焦,多属邪盛而正气搞邪力量亦强,治疗以邪为主:胃经热盛的治以白虎汤之类清热保津;热结肠腑的治以承气汤类攻下泄热;湿温初起治以藿朴夏苓汤或三仁汤之类宣气化湿。清热泪盈眶、攻下、化湿都为祛邪而设,邪去正安。

(3)温病邪入下焦,多为肝肾阴虚之候,治疗宜取味厚质重之品,以滋填肝肾之阴,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

总之,温病应根据病位、病势、病情传变等归纳证候类型,确立治则。除上述治疗方法外,依具体情况还可用和解法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募原;用化湿法宣畅气机、透热开湿;用通下法泻下邪热、通导积滞;用开窍法清心化痰、开闭通窍;用熄风法平熄肝风、制止痉厥;用滋阴法滋补真阴、壮水增液。表证渐罢,须主用大黄荡涤肠胃;里热已盛,须主用生石膏泄热救阴;湿重于热,须主用附子扶阳逐湿。

6综合防治

近来的猪病主要在零散户和中小型养殖户中发生严重,而管理水平好的大型养殖场则很少发生,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6.1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饲养

相对而言,瘦肉率高的引进猪种(如大约克、长白、皮特兰等)抗病力比我国地方品种要低,抗应激能力差。当有应激因素影响时,往往会引起疾病的感染和流行。因此,一般农户应选择地方品种或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饲养。

6.2选择健康的苗猪饲养

有条件的猪场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这样苗猪来源清楚且易保证健康。没有条件养种猪的商品场(户),则应从卫生防疫好、饲养管理规范、具有种畜场资质的正规种猪场购买苗猪,尽量避免从苗猪市场购猪。对新引进猪群应注意隔离和免疫。

6.3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排污方便、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猪舍建造要能便于控温和通风,在农村可迁猪入林以防暑热。采用全进全出制模式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人员参观及其他动物进入,杜绝疫病传入,减少疫病在猪群中传播。提供优质饲料饲喂,让猪能够适当运动,以保证猪的体质健康,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6.4调整免疫程序,增强猪体免疫功能

由于近年来猪病发生率增高、猪病种类增加、猪及其产品流通广泛、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较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养猪场(户)原来仅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水肿病、口蹄疫等几个疾病的方案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养殖需求,而应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Ⅱ型和C型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等疾病均纳入预防范围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注射疫苗的同时配以猪转移因子可提高免疫效果和减少应激。当猪群有疫情而需紧急接种灭活疫苗时,辅以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猪α-干扰素及猪转移因子可以帮助有效控制疫情。接种活疫苗则不宜同时使用干扰素。注射疫苗前后尽量不用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下降的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

6.5转变传统疫病观,防病于未然

以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流感等疾病往往发病率很高而死亡率很低,一般经5~7d即使不治疗或少许使用些抗生素便能自愈;但现在由于猪体抵抗力下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严重等原因,常常导致继发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副伤寒、猪瘟、链球菌病、肺疫等危害严重的疾病,大大增加了猪群死亡率。因此,在遇到这些疾病时,最好在发病早期就使用α-干扰素和抗生素进行控制,同群健康猪也可用α-干扰素和抗生素预防性给药,用量需足并使用一个疗程。

6.6合理预防用药,重视消毒灭源

新购入的猪群可给予维生素C、阿莫西林、新霉素及一些抗菌、抗病毒中药,可以减少因应激而导致的疾病。环境消毒是控制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染的重要环节,环境消毒应选择对细菌、病毒都有效且不受环境温度和环境中腐殖汁影响、副作用小的消毒药,如稳定态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加强消毒灭源,严防疾病传入和传播。新引进猪需隔离饲养,人员进出猪舍需消毒更衣,病猪隔离治疗,并应根据情况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城市周边地区用泔水喂猪的养殖户更应做好泔水高温灭菌工作。严禁屠宰、加工、销售和食用病死猪,要对其进行深埋或焚烧。

7结论

(1)动物门诊应加强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做到准确诊断,从而能够在猪病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

(2)因近来流行的猪病大多疗程较长,因而临诊用药应选用副作用小而疗效高的药物,少用毒副作用大(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的药物,更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

(3)适度的体温升高有助于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体温40℃以下时不宜大剂量持续使用退热药,更不宜使用强退热药。

(4)临床应少用或不用引起免疫力下降的激素类药物以及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安乃近或氨基比林类药物。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分病因胡乱地将多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一起使用。

(6)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药物,其有效抗菌抗病毒成分比例很小,低而有副作用的辅助成分比例很大,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一定的毒副作用,应注意识别使用。

8参考文献

[1] 山西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养猪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朱模忠.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内蒙古农牧学院,华南农学院.家畜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 许益民.动物食品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56-160.

[7] 邓铁涛.实用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264,302-337.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 症状 诊断 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03-01

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作为山奇水秀的贵州明珠,天然环境直接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养牛场在当地畜牧局的大力扶持下,近几年取得了突破式的发展。但是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由于在牛疾病防治上没有积极的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牛疾病腹泻等传染病的防治上,没有相关的深厚经验,所以本文就针对牛病毒性腹泻做一个浅要的介绍,给当地的养牛工作者一个参考。

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造成的,通常的表现方式就是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这种病最大的感染对象是小母牛,病牛的主要发病特征是口腔糜烂,在对病牛进行尸体检验的时候可以发展典型的黏膜病变。

一、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

1.牛病毒性腹泻的急性症状有明显的特点

小牛或者是大牛在感染病毒之后,首先出现的是发热和腹泻的症状,一般来说,发热和牛情绪低沉发生的时间较早,而腹泻会晚2-7天出现,并且出现双相热的几率非常的高。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第一步是高热,一般都是四十度以上,这种高热一般持续三到五天,然后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这种两次的高热过去以后,牛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并且肠胃也会发生糜烂。在最初的时候,牛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没有食欲等症状,第一次高热之时牛会表现为呼吸急促。当第二次高热出现的时候,各种症状会大大增加,牛没有食欲,产奶量骤降。同时口腔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糜烂,并且流涎不止。病牛腹泻的时候,会出现便血的情况。在出现急性感染的时候,由于病牛的白细胞急剧下降,会造成淋巴组织破坏。同时感染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急性感染同时还会让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后果就是鼻子流血,腹泻的时候带血,注射部位或者是蚊虫叮咬的部位会出血。

2.持续性感染主要对牛犊进行伤害

未出生的牛胎儿在妊娠40到125天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持续性感染。这种感染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当产生这些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法分辨这种伤害究竟是来

二、牛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热,腹泻,牛黏膜的伤害和脚部的损伤。根据这些症状,一般就可以确诊。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的牛都处于一种一种轻微感染状态,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牛病毒性腹泻的典型症状。在进行检验的时候,也仅仅是直检验牛的口腔黏膜病变和脚趾部的损伤。但是这些症状是只有一些反复感染或者是持续性感染的牛才具有的症状,对于一些急性感染的牛,一般这种感染并不是非常的明显。所以首先在诊断的时候,只要怀疑是牛病毒性感染首先就要对牛的口腔进行检查看有没有腐烂。其次就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的时候症状复杂,所以要采取唯一的确诊方法,那就是分离病毒进行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血清学检测虽然对持续性感染的牛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由于在发病以后会出现血清的转化,所以在分辨牛到底是发生了急性感染或者是持续性感染上,还有有这很大的帮助的。

在对牛病毒性腹泻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因为其症状的相似性,一定要和沙门氏菌病和其他的肠炎分离开来。首先是对粪便和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确认。其次出现发热,腹泻的时候如果伴随出血,一定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其他血凝病和某些霉菌毒素中毒区别。

三、对应的治疗措施

急性的感染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因为其症状相当的轻微。但是一定要供应牛新鲜的食物和水,并且积极的进行隔离,避免外界的刺激,尽量不运输。达到临床发病症状的牛首先要避免外界的应激,其次及时的进行抗生素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尽量的去减少条件性细菌感染的几率。小牛犊的急性感染发生以后,首先要补充电解质和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进行输血。对急性感染的病牛,一定要注意不要用皮质类固醇,这类药物会对牛的消化道糜烂和溃疡进行加重。如果病牛还有食欲,那么可以输入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解热。如果要预防控制牛病毒性腹泻,需要有效的免疫接种和先进的饲养管理办法具体做法有三点,首先是把那些持续性感染的牛进行淘汰,鉴别的方法就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病毒。其次是在购牛环节加大检验的力度,避免购入带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牛。最后是加大用灭活苗进行免疫的力度,在源头上进行预防。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强传染力,多传播途径等特点,虽然能通过相关的途径治疗和预防牛病毒性腹泻,但是在牛群的长期净化保持上,必须依靠相关的防疫检验措施。结合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的具体情况,首先是不共用牧场,不借用其他牧场的劳动工具和医疗器械。其次是对外出展览的牛进行隔离检查。最后是加强对饲养员和牧场的管理。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共同净化,才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病的爆发几率。

参考文献

[1]张伟民,张昌斗,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0(4):38-39.

[2]赵秀英,郭焕金,万文玲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9(6):45-46.

动物医学和畜牧兽医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冰鲜肉;乳酸;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冰鲜肉”一词不知不觉映入人们脑海,那何为冰鲜肉呢? 冰鲜肉即冷鲜肉,又称冷却排酸肉,是现代营养学所提倡的一种肉类后成熟工艺,早在19世纪60年达国家即开始了对排酸肉的研究与推广,如今排酸肉在发达国家几乎达到100%[1],我国上海达30%,北京达10%,天津达1.0~1.8%,市场发展潜力大。动物被宰杀后,肌肉组织转化成适宜食用的肉要经历一定的变化,包括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等,动物死后机体内因生化作用产生乳酸,若不及时经过充分的冷却处理,则积聚在肌肉组织中,这些蓄积在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常温下会损害肉的品质。猪肉的冷却排酸是指经检疫检验合格后的胴体立即进入-2℃至4℃之间的冷环境24~48h冷却排酸,然后用相关设备进行分割剔骨、包装,并始终在低温环境中进行加工储藏、配送和销售,猪肉完成“成熟”过程(亦称排酸冷却过程)。肉中的淀粉酶将肉中的淀粉和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肉品在“成熟”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疏松地附着在各个肌纤维束的结缔组织上,可嫩化肉的结缔组织,乳酸杆菌在适宜温度24~48h作用下对乳酸充分降解,肉质更加细嫩,易咀嚼易消化吸收,这种完成“成熟”过程的肉称为冷却排酸肉[2]。

那乳酸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将丙酮酸转换为左旋乳酸,在一般的新陈代谢和运动中乳酸不断被产生,但是浓度一般不会上升,只有在乳酸产生过程加快,乳酸无法被及时运走时,其浓度才会提高,乳酸运输速度由一系列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单羧基转运体乳酸脱氢酶的浓度和异构体形式,组织的氧化能力,一般来说相当组织的能量无法通过有氧呼吸得以满足,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或者无法足够快地处理氧的情况下,乳酸的浓度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丙酮酸脱氢酶无法及时将丙酮酸转换为乙酸辅酶A,丙酮酸开始堆积,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乳酸脱氢酶不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话,糖酵解过程和三磷腺苷的合成受到抑制,产生乳酸的过程为丙酮酸+NHDP+H+乳酸+NAD,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重建糖酵解所需要的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来保持三磷腺苷的合成。在氧气充足的肌肉细胞中,乳酸可被转化为丙酮酸,直接作为三羧酸循环燃料,它可在肝脏内糖异生的过程中通过科里布斯循环(为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将含氮的代谢物主要是氨转化为尿素,一部分在线粒体内循环,产生部分乳酸,一部分在细胞质内循环产生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乳酸杆菌对乳酸进行降解[3]。

冰鲜肉与热鲜肉、冷冻肉相比,有着诸多的优势。

一、卫生安全性。由于冷却排酸肉从原料一直到销售始终处于冷链过程,迅速排除肉体热量降低深层温度,并在肉的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膜,减缓肉体内部水分的蒸发,延长了肉保藏期限,排酸时气温(-2℃至4℃)下放置12~24h(国外为24~48h,降温分两步,常温至18℃再由18℃至-2℃或4℃),肉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再分泌毒素,肉中的酶发生作用,将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同时排空血液及占体重18%~20%的体液,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含量,阻止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大多数微生物(尤其是腐败菌和致病菌)被抑制,由于冷链操作,肉中脂质氧化受到稳定抑制,减少了醛、酮等异味小分子的生成,防止了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冷鲜肉中肌糖原酵解生成的乳酸,也可抑制或杀死肉中的部分微生物,安全卫生性得到一定的保障,时间上延迟肌纤维结构发生变化,更易吸收消化、咀嚼[4]。

二、营养特性。冷鲜肉遵循生物化学基本规律,冷鲜肉从屠宰到销售过程大约要经过2d时间,这是自然成熟过程,肌肉中蛋白质正常降解,肌肉排酸软化,嫩度明显提高,质地变得柔软有弹性,营养物质得到充分保持,利于人体吸收。冷却肉在冷却加工过程中,肌肉通过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肌浆蛋白ATP分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肉中肌原纤维分解成肽和氨基酸成为肉浸出物的成分,同时连接结构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化[5],使肉变得肉嫩,并具有良好的味道,口感细腻,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三、便捷性。冰鲜肉经冻结,使用前无需冷冻,不会产生营养流失,克服了冻结肉的这一营养缺陷,食用方便,即买即用,并按食用特点分割,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何辨别冷却排酸肉和普通鲜肉呢?一是从色泽上分,非排酸肉肉质呈血红色,表面缺乏光泽,排酸肉呈稍暗的鲜红色;二是味道上分非排酸肉有腥味或草酸味,排酸肉无这种味;三是非排酸肉肉质柴,排酸肉不易烂,排酸肉肉质滑嫩可口易咀嚼。

另外,有些人冷鲜肉和注水肉分不清,仅以个人的工作经验略谈,望予指正商榷,冷鲜肉为纯肉在低温下快冷形成,由于肉类在冷却过程中天然水分有所散失,使肉表面温润,外加水分难存留于肌肉,不会形成注水肉,如果在柜台销售有时会有细小的一层水珠附在肉的表皮,不渗入肉内,这是与注水肉明显的区别,注水肉的水会在肌纤维内指压变色,不粘手。

在精神物质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科学饮食,冰鲜肉作为餐桌上不可缺失的一员,发展空间潜力大,必定会成为肉食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汤萍.排酸肉 好吃更安全[J].家庭医学(下半月),2007,5:41~42.

[2]翟美茹,潘明伟,王立强.排酸肉概念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1:28.

[3]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