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1

关键字:国防科技工业;市场化;转型;升级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带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源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全面展开。当前,国防科技工业已进入了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陕西省作为国防科技大省,拥有雄厚的国防科技实力,加快市场化步伐,对于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一直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国防科技大省,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成果显著:全省现有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143个,职工在岗人数21.29万人,占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总数的13.27%;产业总资产占全国国防科技工业总数的8.35%;科研院所占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科研院所的12.5%。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从业职工数,产业资产总值,科研能力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十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总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2年实现全行业扭亏,彻底扭转了连续12年亏损的局面。2005年实现利润比2000年增加9亿元。陕西省军工在军品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民用产业,使民用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步发展。民品产值从2000年到2005年年均递增11.02%。已开发的十大类上千种民用产品中,近300种产品形成一定规模,一批具有军工技术背景的主导民品和优势民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西飞集团的新舟60飞机批产并出口,实现了我国涡浆支线飞机出口的重大突破;船舶柴油机迅猛发展,陕柴重工公司已成为国内支线船舶动力配套最大供应商,目前手持合同总额超过23亿元;航空产品转包生产交付突破1亿美元,2005年实现出付额1.6亿美元,居各省市首位。陕西的国防科技工业拥有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科技、高品质的军用和民用装备制造业产品。雄厚的国防科技实力和相对较集中、合理的国防工业布局,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化程度低制约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化程度低始终制约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品市场垄断程度较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军品任务增加,民品产值在陕西经济的比重仍然较低。我国军品市场由于市场进入壁垒较高,能够提供军品生产的企业为数不多,从而形成了卖方的垄断地位。这样的市场结构决定了陕西国防科技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的市场当中,不利于企业的开展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相反,军品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方式促使企业增加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军品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机制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导致国防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二是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制约了国防科技企业的做大做强。国防科技企业的做大做强,资金投入必不可少。长期以来,陕西国防科技企业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军品投资的逐年增加推动了陕西国防科技企业的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军品投资也具有周期性,不会一直增加下去。因此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其借助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陕西国防科技企业的融资手段仅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财政拨款等传统融资渠道,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并未有效打开,严重制约了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三是中介服务市场效率低下制约了国防科技企业的合作创新。建设和完善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国防工业技术创新,实现军民互动发展是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省的中介服务市场发展缓慢,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多,但是规模较小,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人员匮乏,中介服务交易平台未能有效建立,军地产、学、研各部门的交流合作不能有效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较少,军民互动发展速度较慢。

四是国防科技企业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防科技工业市场化要求国防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陕西省现有国防科技工业通过改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并不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仅有6家,且并未真正实现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一股独大的情况仍然存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激励约束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员工的研发水平以及整体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军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加快市场化步伐 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首要条件就是加快市场化的步伐。对于陕西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并充分利用其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军工、民用资源,开展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创新,促进军民互动,带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

1.打破军品市场垄断地位,积极引入竞争主体。打破军品市场垄断,改革军品价格体系,完善军品定价机制,不断扩大军品市场的竞争范围和程度,是国防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应该逐步放开军品价格管制,形成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军品价格体系,对于军民通用性较强的军品,建立以社会成本为主的定价机制;另一方面陕西国防科工委应该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促进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建设领域,逐步形成竞争的市场格局,增强陕西国防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拓宽国防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利用金融市场,积极推进陕西国防科技企业改制上市。陕西国防科工委以及省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拓宽国防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于已经上市的6家国防科技企业,鼓励其利用金融创新工具,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融资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于未上市的国防科技企业,鼓励其通过风险投资资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公司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迅速做大做强。

3. 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建设。中介服务市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能力。在推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重点抓好国防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实行双向服务,有效提高军工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陕西国防科工委应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提供专业咨询。同时,依托陕西军工网、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陕西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军民信息交互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交流,促进军地产、学、研各部门的合作创新,从而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

4.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防科技工业市场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不同类型的国防科技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对于国防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转制,形成产权清晰,责、权、利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对于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重点企业,主要指西安航天基地中少数核心企业,应保持国有独资形式,但也要“改制”,改为由多个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对于一般武器装备生产企业以及军民通用产品生产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为股份制公司,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其次,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相互制衡的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后,加强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只有加快市场化步伐,逐步打破军品市场垄断地位,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完善中介服务市场,积极推进国防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才能够发挥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实力和行业优势,实现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陕西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果增明,丁德科.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申瑞华.中国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5,3:56-58.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2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建设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既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来,我军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与民用科技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国防建设的宗旨与服务人民的目的结合志来,共同发展,相互进步[1]。

一、军民融合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军民融合有利于国防基础能力的提高。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国防科技快速发展阶段,更需要军民融合在一起,在进行国防动员工作时要紧密地团结广大群众,将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进行优势互补。将国防科技的部分技术民用化,不仅可以提高国防基础能力,还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许多技术通过民用化后,能够对国防建设起到一种反馈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改造,使得这项技术能够更具备潜力。军民融合能够将国防科技的应用技术在不断地民用化的过程中,进而又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在当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武器装备限制出售的情况下,更需要军民融合,协力发展,让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能够蒸蒸日上,实现我国国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因此,吸纳民用高技术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有利于国防基础能力的提高,吸纳民用高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军民融合是适应世界新军革的必然趋势。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在世界范围正蓬勃开展的新军革,将给军队作战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中,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基础。军队的信息化,必须要以国家的信息基础为依托,并且与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充分利用民用资源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包括加速发展信息化的装备。

目前,我国有许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在IT领域的企业,已经具备相当高的甚至比国防工业中同领域企业更强的实力,信息化技术和产业的领军大部分在民用高科技企业,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在发展。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开展新军革,走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式发展道路,以及最终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准备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今天,让民用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从事信息技术的民用企业进入军品市场[2]。

二、军民融合式发展背景下深化国防动员建设的战略

(一)建立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鉴于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军事大国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所在国家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本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在国防费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防科技工业水平,也往往是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乃至国家科技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是否融合国家科技工业体系,关系到融合式国防发展模式的成败,是实现融合式国防发展进程中的重头戏。因而,走融合式国防发展之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就是完成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国家科技工业的问题,即建立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比如,为了加强军民科研生产的互动,建立分级别的国防建设特别是国防科研生产需求信息制度;建立军民供需对话机制,组织军民两方面专家和管理人员交流;实现基础研究的军民融合;建立军民共建的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军民相近技术相互转移的机制;推动军民之间、部门之间科技资源共享;以及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建立军民共同信息平台等。

(二)军民兼容应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上寻求新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国外和周边国家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安全因素影响,更需要国防建设日益强大。单单靠军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广大人民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通过国防动员建设,可以有效地发展我国的科技,从各项建设中将国防科技应用到民用中,从而从体制和机制上寻求新合作模式,使得军民科技能够融合在一起,发展我国的国防科技建设。通过市场监管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确立当前良性地发展方向,改革这种形势,使军民融合体现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从实践行动中发展国防科技,使得整个国防建设能够满足我国的实际要求和外来的威胁。通过对国防建设与民用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得经济效益达到更好,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能够确保国防动员建设。在国防建设中,要充分地利用民用科技的进步,实现国防建设与民用科技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实现军队在国防建设中战略地位,同时确保在军民融合式发展背景下深化国防动员建设的保障机制。军民融合要建立在有制度有规范的体系中,要有目的性和制度性的文件进行规范,才能保证整个国防建设系统更加有条不紊。

在富国强军中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也充分体现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发展的大势,历史的必然。军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增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参考文献: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3

作者:韩长林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而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不仅是军事科技、研制能力和管理上的先进,还包括文化先进。因此,要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就要建设先进的军工文化。

一是军工文化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部分。国防科技工业代表和引领着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前沿科学发展趋势,而军工行业服务于国家安全的特殊属性等注定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买不到的,要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发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离不开培育形成适应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环境,离不开先进军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同时,在国防科技工业的具体实践中又更新发展了军工文化。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综合实力。

二是军工文化建设越来越与改革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武器装备采购走向开放化和市场化,军工行业的资源获取方式也由国家统一调拨改为通过市场竞争手段获取,军工行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独立承担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这种变革对军工行业极具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军工行业需要具备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成本意识。同时,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需要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上进行变革。因此,军工文化建设需更深度融合到改革发展战略大局中,成为改革发展战略的有机部分,成为改革发展战略实施推进的引擎和推进器。

三是军工文化要体现集体意志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军工行业研制生产往往是大规模,高标准、高难度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多种学科,多项技术,由若干研制生产环节构成。同时,军工行业也是科技人才密集的行业,新生代军工人有智慧、才能和胆识,同时也很注重个人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点,与老一代科学家相比是一个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新时期军工文化要树立对个人的尊重和信任,承认团队合作中的个人价值和能力,让每一位努力付出的军工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

军工文化建设要适应改革变化

在军工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进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以及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复杂多元化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出现,军工行业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也给军工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军工文化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建设滞后于军工行业改革发展战略要求,或者说不适应军工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军工行业市场化改革和军民深度融合的逐步深化,要求军工行业必须建立起强烈的主体意识,学会通过市场、运用竞争的方式,在保障国防建设任务的同时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然而,我们的文化建设还跟不上改革发展的步伐,反映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的军工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军工行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健全完善,既继承传统军工文化又体现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理念还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因此,文化引领发展,支撑战略实施,推动改革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军工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不够。文化建设是一项虚实结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重理念、轻实施效果,导致“形象工程”,点比较多,面比较缺乏,工作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严重。并且,缺乏有效的工作组织管理和考评体系,难以顺利推进工作或者在推进过程中走样变形,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效果。而达不到应有效果,反过来就更难以进一步推进实施,更难以形成单位上下、全体员工的文化共鸣,从而陷入了文化建设部门“自娱自乐”的不良循环。

再次,对军工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军工文化建设是一种积极的实践活动。实践充分证明,文化自觉是建设军工文化的前提和认识的基础,没有文化上的自觉,就没有军工文化建设的最终成功。

改革创新中加强军工文化建设

一是要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军工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文化是管理者倡导,员工认同所形成的目标愿景、组织价值观、行为准则、环境氛围的综合。因此,要加强军工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军工行业的管理者对军工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没有管理者对文化建设工作在思想认识上的清醒到位,就没有真正的重视,也不可能把文化建设好。这就要求管理者从思想上重新审视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从思想理念、统筹规划、制度安排、条件保障等诸多方面,采取新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文化建设。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4

我们对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有充分的认识,军工文化之所以能作为行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由时代大环境与文化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文化有一个颇具意味的特征,就是她的“软”。这个“软”字并不是说懦弱无用,而是柔性长效;并不是说立竿见影、现炒现卖,而是历久弥新、水滴石穿。华夏文明能够经数千年不灭,历经坎坷仍旧屹立东方,完全归功于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代代流传。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民族复兴的伟业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向前推进。在这样的时代主旋律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经济建设的坚强后盾,更是民族文化与文明相承的千秋大业。所以,假以时日,必然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会得以提高。

人民军工80多年的奋斗,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了军工人崇高的荣誉和肯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酝酿着一个深远、美丽的“中国梦”,而严谨务实的军工人也有一个“军工梦”。这个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同样美丽而且更为具体,她关乎着我们每一个军工人的现实与理想。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军工梦”的实现与军工文化血脉相连。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换句话说,这种精神就是软实力,而软实力的孕育与培养得益于文化建设,尤其是军工文化的建设。军工文化建设为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平稳、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也是行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只有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军工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规律,才能把军工文化建设得更好。

军工行业的刚性与文化建设的柔性,合成为军工文化建设的特色,也形成了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标识。

军工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理念与价值取向,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宗旨,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重点,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军工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军工从一开始就与民族生存、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在人民军工发展的各个时期,形成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的军工优秀传统。在军工人身上,集中体现的是热爱祖国,捍卫国家与尊严,服务国防的爱国主义精神。军工建设必须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于新军革的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既是军工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长期以来军工人的价值共识。“祖国至上,心系国防”是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心,刚柔相济,有着行业的特性与军工人的共识,是军工文化的精髓。军工文化建设在不断创新和丰富内涵的同时,也继承、弘扬并发展了军工文化的优秀传统,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力。

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协调和指导机构。5年来,协会积极探索,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军工人的认可和赞赏,也多次得到局党组的肯定和表扬。希望各单位对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军工文化协会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协会新的领导班子按照局党组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5

关键词:国防科技情报知识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 粗糙集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076-05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on Maximizing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Knowledge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o WeiHuang Luche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Defense Intelligence is the essential Strategic Resource to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industry, according to various industrial needs, how to provide for the defense industry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whic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rch. Eight different policies options were made for various need ,In this paper. The decision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intelligence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Excavation Continuous decision-making decision by Rough Set Theory to acquisition the Oriented decision-making, this can be for the next decision-making to keep close to the decision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o achieve knowledge.

Key words: Knowledge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Value of knowledge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Rough Set Theory

CLC number:G3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076-05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军备竞赛完全演变成知识竞争。国防科技情报不再仅仅充当传统的“耳目”和“尖兵”的作用,它更加增添了了知识属性,是国防科技工业、军事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如何根据不同的目标需求,保证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往往成为战略决策科学性和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国防科技情报及其知识价值

1.1 国防科技情报

国防科技情报是为保障军事斗争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得有关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技术,以及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国防科技情报和研究成果。[1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适合于国防领域的一切科学技术成就的情报;第二,操纵和使用武器、技术装备等军事技能方面的情报;第三,国防科技资料和国防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抽象技术情报;第四,维修保养技术和管理运用方面的情报。

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是指国防科技情报内在蕴含的知识量。在知识国防的今天,国防科技情报通过知识采集、存储、扩散、创新的管理流程,将国防科技情报内在蕴含的知识不断与从事复杂劳动的知识生产者所拥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创新产生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运用带动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针对国防科技情报的特点,本文提出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价值是由目标相关度、准确度、时间衰减价值、信息量四项因素构成。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V= M×A×G-VT,其中:M为信息量;A为情报知识的准确度;G为目标相关度;VT为情报时间衰减价值,VT=T×?琢,T为情报的存在时间,?琢为情报时间衰减系数。

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构成因素

2.1 目标相关度

目标相关度是指采集的国防科技情报内部蕴含的知识与目标需求知识的相关程度。因为,只有合适的情报才是有价值的情报,才能重构组织的知识结构。英国著名信息学家B.C.布鲁克斯曾指出过人的知识接受与信息接受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有名的布鲁克斯方程式:K(S)+ΔI=K(S+ΔS)。 [2 ]公式的含义是,知识发出者提供的知识与知识接受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作用,产生出接受者新的知识结构。其关键是原有知识结构与外来信息的匹配程度。而这种知识机构与外来信息的匹配度就是目标相关度。

2.2 准确度

它代表着从国防科技情报挖掘的知识是否真实、准确。为了提高国防科技情报的准确度,不仅要关注国防科技情报本身,而且还需要关注国防科技情报的“数据日志”(图2)例如获取时间、情报源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国防科技情报的“数据日志”。由于国防科技情报的“数据日志”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通过他引率表示究竟那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历史时期对论文感兴趣,他们的研究方式是什么。这些数据日志的内容对形成并存储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提高情报知识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 ]

2.3 时间衰减

知识本身会伴随着生命周期而不断老化。对于国防科技情报而言,国防科技的尖端性和时效性导致了国防科技情报被越来越多的人共享,隐性知识被更深入的发掘,情报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单位时间的衰减价值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时间衰减是一个定值。在某些情况下,情报知识价值的时间衰减会产生突然的增速或减速,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衰减程度到达某个临界点时,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不再减少,当所获得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被证明为完全错误时,知识价值突变为0。

2.4 信息量

它是指在采集内外部情报知识过程中所获得的国防科技情报信息总量。情息总量的变化率受外部环境、使用设备、工作人员等外部影响因素影响,在不改变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信息变化量不变,表达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某一时间段内的系统能力。信息量与信息变化量和采集时间成正比。

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决策类型

国防科技情报是服务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国防科技工业基本上都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这就注定了提升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是一个漫长的、连续的、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知识管理过程。实际运行过程中,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四个构成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需求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案,以达到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在论证和方案阶段,对所服务项目的目标要求进行目标分解,并对所分解的目标进行分类,建立正确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需求,根据不同目标侧重点所采取不同决策类型(见表1)。

3.1 B1-A2 目标相关度-时间价值导向型决策

一般情况下为短时任务,更新速度较快,目标相关度―时间价值导向型注重于组织内部的积累、创新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由于其时间性要求,尽量避免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系统中的外部采集、长期存储,而在组织内部中形成自给自足的生产线,通常由国防科技目标组织内的人员依照国防科技目标需求进行相关开发,而不从外界引入其它类型的辅助知识。

3.2 C1-A3 情报总量-时间导向性决策

在该导向型中,系统主要是大量收集、关注最新、最及时的情报信息。并在最短时间内调用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尽快的信息扩散。因此,在该导向型的系统中,采集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尽量减少情报的筛选过滤,减少存储的分类、分级,从而保证系统的导向要求。

3.3 D1-A4 准确度-时间导向型决策

在这种情报下,系统比较注重情报信息的准确及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应对短期的科研项目需要,由于准确及时的限制,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性影响因素,增加准确度因素,但在系统中,二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增加准确度往往是需要增加辨别的时间和成本,鉴于国防科技情报的特点,在无法增加辨别的时间的前提下,采用加大系统情报成本的办法,比如在分类、分级等情况中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以达到准确及时的需要。

3.4 C2-B3 总量-目标相关度型决策

此种类型的情报系统需要往往是在进行从无到有的,偏重理论研究的国防科技项目当中,需要大量的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项目的前期研究缺乏,需要从无到有的建立目标国防科技项目的基础,因而需要大量的目标相关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项目本身目标性虽然明确,但是由于项目草创,所以目标分解不可能详细。所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主要是采集和目标筛选,另外比较重要的是系统的情报知识积累,这是通过对情报知识的进一步利用和创新并进行递进式的目标分解而实现的。

3.5 A1 时间导向型决策

时间导向型是个时间极端的例子,对于情报知识唯一首要的要求是有很强的时间性,必须紧跟外部环境的信息走势,不断采集最新最快的信息知识,体现在如国防科技情报中对于高新科技的追踪,从而通过最新科技的情报来调整一些政策步骤。情报知识过分强调时间性,其可使用的实际科技意义很小,往往作为决策参考,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进行情报反馈。真正意义上的时间导向型情报往往不存在与国防科技情报领域,而是存在于经济、政治情报等领域。

3.6 B2 目标相关导向型决策

目标相关导向性决策的目标比较明确,而在国防科技系统中,拥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意味着经过几次递进的目标分解之后,有的放矢的切中某一个知识,并且国防科技情报系统的使用者完全有能力判断情报的准确性。目标相关导向型往往出现在目标项目的后期。涉及的正反馈有目标性筛选,情报知识内部积累、目标的递进分解。

3.7 C3 信息量导向型决策

信息量导向型需要注重采集的手段、方法,力争最大限度的将信息记入系统,实际中往往出现在系统初建时,为系统建设初始情报库。

3.8 D4 准确度导向型决策

准确度导向型只注重系统所采集的情报知识的准确度,极为严谨的理论研究以及类似教科书编写的活动中出现。涉及到的主要正反馈 情报知识的分类、情报知识的分级等,一般处理的多半为知识性质较高的情报知识。

4 基于粗糙集的决策选择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复杂、连续的实现过程,决策者需要判断哪个或者哪几个要素在决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确定哪种决策是提升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主导决策。通过粗糙集对这些连续的决策和决策效果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对决策效果影响大的核心影响因素,以核心影响因素为导向,结合客观情况制定新的决策,从而一步步借鉴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4.1 粗糙集理论

粗糙集(Rough Set,有时也称Rough集、粗集)理论是Pawlak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能够定量分析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信息与知识的数学工具。[3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关系数据库分类归纳形成概念和规则,通过等价关系的分类以及分类对于目标的近似实现知识或规则的发现。粗糙集理论适合客观的描述或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属性约简、规则获取、基于粗糙集的计算智能算法研究等方面。基于粗糙集的约简理论为数据挖掘和规则获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对以往的决策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找出隐藏的规律。

4.2 基于粗糙集的决策分析

假定关于论域的某种知识,并使用属性和属性值来描述论域中的对象,如果两个对象(或对象集合)具有相同的属性和属性值,则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辨关系。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构成要素中扩散消失价值因素与准确度和目标相关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同的相互影响的属性值,因此,本文将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体系的扩散消失价值因素排除在决策发掘之外。集合描述的是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集合。

定义1 设本文所要讨论的以往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决策组成的有限的决策集合为论域(U),称论域中由等价关系划分出来的任意子集(服从不同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情报目标的不同情报价值构成因素侧重点的决策)为论域U中的一个概念,为规范起见,空集也是一个概念。

定义2 K=(U,R)其中K为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管理决策库,U为全体对象的集合称为论域,R为论域U上的等价关系

定义3 设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价值系统S=(U,A),决策集BA,对B中的决策a,如果IND(B)≠IND(B-{a}),则认为属性a是必要的,否则a不是必要的。

下文针对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决策过程进行模拟,在前6次决策基础上研究第七次决策的具体类型。本次决策制订之前的关于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四个构成因素的决策分析,以及情报知识价值的适用研究,S=(U,R)(d,e,f,a,R)层次类别如下(见表2):

基于表2的分析以及关于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四个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决策分析表(见表3)。

对表3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对策决策表进行属性离散,得到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决策信息表(见表4)。

从决策B去中去掉构成元素d,决策子集{B-d}

合取范式可得规则e2f0a0R1和e2f0a0R0不相容,所以算法{B}和{B-d}是不相容的。核是{d}

从决策B去中去掉构成元素e,决策子集{B-e}

算法{B}和{B-e}是相容的。

从决策B去中去掉构成元素f,决策子集{B-f}

算法{B}和{B-f}是相容的。

从决策B去中去掉构成元素a,决策子集{B-a}

算法{B}和{B-a}是相容的。

从约简算法得到表5:

在整个算法中,e,f,a是可省的,d是不可省的。故原始算法(P,R)的约简为

d2R1

d0R0

则从此体系过往的决策中挖掘得到以下规则:

规则一、采集的信息量“大”,则该体系采集获得的情报,价值适用。

规则二、采集的信息量“少”,则该体系采集获得的情报,价值不适用。

对于该体系以往的决策进行发掘,可以得到体系中已发生过的6次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采集信息量。从以往的决策中可以看出这是以信息量为侧重点的决策类型(见3.7C3)。通过所确立的决策类型指导下一步的决策。在获得下一步决策之后,结合该次决策的情报知识结果,得到新的决策信息表(见表6)。

5 结论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由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表

*表示未知,补完其它决策,得到表7

成,互相牵制的,不能通过全部提高要素的方式来实现情报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因而,在制定情报知识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以往的连续的情报知识管理决策及对应决策所产生的决策效果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在一段连续时间内目标情报知识价值的构成要素的核心-即那个或那几个要素在决策效果良好的情况中起作用。并据此为下一阶段的决策提供清晰的指导,参照过往经验和八种典型方案对决策进行优化。从而逐步优化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祁长松.试论国防科技情报学的学科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3):225-228.

[2]贺德方等.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0-101.

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军民一体化

中途分类号:N04;E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6-0029-04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Combination,

Combining Military Efforts with Civilian Support, Military and

Civilian Fusion,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HE Yongbo

Abstract:Military and civilian combination, combining military efforts with civilian support, military and civilian fusion,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ar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policy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four terms is to maximize the sharing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oth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ur terms com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is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 and implementation ways from junior to senior

Keywords: military and civilian combination, combining military efforts with civilian support, military and civilian fusion,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读者经常会在报纸和期刊上看到“军民结合” (military and civilian combination)、“寓军于民”(combining military efforts with civilian support)、“军民融合” (military and civilian fusion)、“军民一体化”(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等术语,这些术语词义相近,很容易混淆,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参考了相关文献,对每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分析,旨在明晰这四个术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 对“军”和“民”的理解 《辞源》中对“军”与“民”的含义有确切解释。军,本义指军队,后引申为军队的编制单位、指挥军队、驻扎等[1]。民,本指人,《汉书·食货志》上:“又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此指士工商,别于农之称[2],“民”与军相对,指人民、非军人,非军事的。

按照《国防经济大辞典》中相关解释并从更为全面的角度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军民一体化”中的“军”有更广义的内涵,是指与军队有关的事物,主要包括军品、军工、军事,有时也指国防建设;而“民”是指与百姓有关的事物,主要是指民品、民用科技工业、民口企事业单位,有时也指国民经济[3]。

二 四个术语的内涵 1“军民结合”和“寓军于民”

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经济大辞典》具体有如下解释:

“军民结合”是指国防经济的基本功能(军事功能)与派生功能(经济功能)的有机结合,使之有助于增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成为增强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寓军于民”是关于将国防实力寓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的理论和战略方针[4]。

上述两个术语在文章和文献中经常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形式出现。

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成本高昂,长期过高的国防建设投入,国家难以承受,但为了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又必须进行国防建设。面对有限的财力和资源,只有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才能降低军备成本,并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发挥国防建设的“溢出效应”,促进乃至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最高层次,主要是指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核心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中观层面或称部门层面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包括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以及军队与地方的结合等,其中,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主要是指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品“两条腿”走路方针、能军能民,以及充分利用民品资源和民口力量,避免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微观层面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主要指企业等微观主体层面,对军工单位而言,是指除少数单位外,大部分军工单位能同时开发生产军品、民品,并坚持面向全社会开展军品科研生产大协作,避免“大而全、小而全”。

2“军民融合”和“军民一体化”

(1)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解释:国外有的解释把国防科技工业的民用部分和军用部分结合起来,以便能在一个共同的设施上开展民用和军用科研生产工作;也有的观点称“军民融合”是指将国防采办扩大到利用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的做法。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军民融合”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动军民两大科技创新基础互通、互补、互动,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为国防建设服务,也为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是指拉动民营资本在国家可控的条件下参与国防建设。

实现“军民融合”,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高新技术完全禁锢在军事领域的做法,在军用技术开发之初就同时考虑它的民用前景,以便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防科技开发部门也没有必要什么都从头做起,另起炉灶,而应注重采购市场上可买到的高新技术及其“货架产品”,用于发展新式军事装备系统。

(2)军民一体化

关于“军民一体化”比较权威和规范的定义,最早见于1994年9月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的《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其定义为:“军民一体化是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国防工业基础和民用工业基础逐步兼容,采用共同的技术、工艺、劳力、设备、材料和设施,满足国防和民用两种需要。具体来说,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军事技术的商业化或民用化,也就是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溢出”(spinoff);二是民用技术的军事化,也就是民用技术向军事领域的溢入(spinin);三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5]。

三 四个术语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强调并追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

(2)都是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取向,决定着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走向和管理模式。

(3)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军民两种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的递进发展的动态过程。

(4)对于这四个术语所表达的具体模式的选择上,虽然受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现状以及法规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在发展趋势上都是追求军民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2区别

(1)所站的角度不同

“军民结合”主要是站在基本不改变军民分割的运行体系的角度,强调军用与民用在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可以实现结合。这种认识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资金技术资源稀缺,军用与民用技术相对独立发展的状况。

在产业部门和军工单位层次上,强调重点发展军工民用产业,在国家全局的角度上,具有军事效用和经济价值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军民的结合。

“寓军于民”主要是站在建设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两大战略任务的角度,为实现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技术、人员等要寓于国民经济和民用产业之中。但由于部分武器装备(如核潜艇、战略导弹)和武器装备的不同层次(如总装测试)具有资产专用性较高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都能寓军于民[6]。

“军民融合”主要是站在科技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上军民两用性较强的认识角度,强调军用与民用之间相同点是主要的,军事需求和用途的特殊性是有限的,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更加中性和普适,在发展规律上也更加一致,因此军用与民用应在技术发展上更加融合,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军民一体化”主要是站在彻底改变军民分割的运行模式的角度,从经济以及产业发展上强调国家要建立统一的工业基础,要求工业建设中在技术、工艺、劳力、设备、材料和设施能够满足国防和民用两种需要,兼顾军需和民用两个市场。

(2)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和“军民一体化”的推进进程与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现状、法规制度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综合、由局部到全局的发展形式和实现途径。

在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以及资源和体制存在瓶颈制约的条件下,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发展更多地采用“军民结合”的方式,既相互补充和支撑,又相对独立,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种简单和粗犷的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将更加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能够协调发展,通过“寓军于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实现部分资源共享,使相关资源平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战时也能够迅速转化为国防能力。

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水平跃升时,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界限更加模糊,军用和民用科技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科技基础的建立有了坚实的经济和技术保障,才有条件推行“军民融合”。随着经济技术基础的强大特别是工业基础的壮大,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基础更加兼容和融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具备了实现互动、互通、互补的协调发展,则进入了“军民一体化”阶段。

四 结 语 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取向和工作方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和“军民一体化”的相同点都是追求军民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但是这三组概念的不同点是所站的角度不同,需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行,是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及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综合、由局部到全局的发展形式和实现途径。

致谢:感谢中科信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李连宏先生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参 考 文 献

[1]辞源(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辞源(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陈德第,李轴,库桂生国防经济大辞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4]曹景建,姜大立,邹春荣 “军民融合”及其相近概念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