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1

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以下试举数例加以说明。

一、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个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其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研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9.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0.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11.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2.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13.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14.研究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5.研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7.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8.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9.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学生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2.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3.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4.“曹冲称象”;

5.通过导体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来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

6.研究大气压的值时,用水银柱高所产生的压强来研究大气压;

7.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三、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研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四、类比与归纳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研究电流和电压时,用水流和水压类比;

2.用水波类比声波;

3.类比磁极间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大多数定理和规律的提出都应用了归纳法,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我们要反复地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五、图像法

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像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固体的熔化和液体的凝固图像;

2.研究欧姆定律的电压与电流图像;

3.研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像;

4.液体的沸腾实验图像;

5.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图像。

六、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应用有:

1.用细线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直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

2.用小磁针研究磁场方向;

3.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磁性的强弱;

4.根据电灯的亮暗程度比较电流的功率;

5.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6.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物体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7.通过观察木桩被打入沙中的深浅来比较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8.通过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分子的运动特点;

9.通过物体形变量的大小来说明物体受力的大小。

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教师应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另外,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并不是仅仅用到一种方法,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分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84-01

数学是严谨而抽象的,想象力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同样适用于数学科目。当前中学只是规定了宏观方向的教学目标。但是通往终点的路上是比较漫长的。数学老师很少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陷入迷茫状态。而且,逻辑思维只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用实践应用。课本、黑板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新课改的需求。现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带来的便捷条件,不断的变换课堂形式,以帮助学生能够具体的认识到抽象的内容。同时,情境创建和情感教学也应该加大对初中课堂的投入比例。使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现状向高效前进。

一、现存在于初中数学科目课堂的问题

1、教学主体处于过渡期

新课改下,中学都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位置。其在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将主置逐渐由教师向着学生过渡。虽然,中学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但是以往的形式在国内的根基很深。要想改变当前所处的形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想实现教学主体转变彻底完成,各中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教育理念、管理、教师、学生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数学老师没有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承上启下是初中数学的宏观方向的大目标。但这一目标过于泛范,而且过于模糊。在完成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之中,中学数学科目教师没有将这一目标微分化。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制定多个明确的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会使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产生迷茫现象。很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的自信心。归根究底,都是对于数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学习数学缺乏正确的方法。

3、理论与实践占比不均

现阶段,中学在传授数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占比不均[1]。这样导致学生掌握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将理论用到现实中的能力。长时间的不均衡的教育下,学生们就会像《三国演义》当中的马谡一样,只能纸上谈兵。对社会建设、创新等方面不能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发展。

二、教师应采取何种方式创建效率高的课堂

1、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

如今,电子信息在世界各领域盛行[2]。电脑以及网络也给学生们创建了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数学也不再只局限在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正确指引学生利用网络,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加强其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为学生利用网络完全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寻找国外名校中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提升兴趣。

2、充分应用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的实用对象也可以是初中生[3]。教师要用真挚情感了解初中生内心所想。站在朋友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亲人的角度与初中生沟通交流。让初中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重视。这样柔性的教学手段能够收获显著的成果。当学生真心的接纳数学教师的同时,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数学这一科目。只有接受、认同才能够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3、教师要多创建情境课堂

情境课堂同样适合数学教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身边道具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课堂。初中生刚刚深入了解数学,必然会对其内容的抽象、课堂的枯燥产生一定的厌学现象。这个时候,教师们开展情境教学,有效的将知识导入进去,肯定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4、适当使用分组教学

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分组教学。让数学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同龄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弥补一个教师同时带几十个学生精力不够的缺陷。同时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能够帮助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动力。间接的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学科已经做出了改变。针对改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中学数学正在从枯燥向充满趣味的课堂过渡。这其中不乏多媒体的运用。数学仍然是中学教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是理性思维和实践应用的基础。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情感、情境等方式,将其引入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用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创建中学数学科目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实效性

导入是一节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展开详细论述与说明。

一、巧妙设置疑问,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所以,我们可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课堂起始环节,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富有悬念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使学生带着非知不可的急切心理进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节内容时,我首先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星期天的时候,李红跟几位好朋友在河面上滑冰,在滑的过程中,李红忽然发现冰面产生了裂痕,于是她赶紧告诉朋友,马上分散开来趴在冰面上,否则冰面裂开就会有掉下去的危险。于是,朋友按照她的要求,慢慢爬离了危险区。那么,你们知道李红为什么在冰面产生裂痕时让学生以分散的形式趴在冰面上吗?”因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接近,他们明显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讨论

着……见状,我趁机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会给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解答。”这样,我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求知欲和探索动机,在接下来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有利于增强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入数学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则可以通过引入趣味性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改变学生心目中对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节内容时,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出门时总爱随身带一个装有酒的酒壶,每次到达一个卖酒的地方,就会要求店主将他壶中的酒增加一倍,在赏花时,会边喝酒边做诗,每次都要喝掉大概一斗酒。这样反复经过了三次,将壶中装有的酒全部喝光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心里可能会想:“老师干吗给我们讲这个故事啊?与我们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吗?”然后,我继续说道:“这个故事的重点来了,即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这时学生都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该如何回答,此时,我们就可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一元一次方程,并告诉学生这一课题与此故事问题答案的关系。于是,学生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渲染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为我们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做好了铺垫,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章内容时,我就采用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上课后,学生刚坐到座位上,教室里的投影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继而,中国剪纸艺术、脸谱艺术、风筝、蜻蜓、枫叶等图片及录像资料都出现了屏幕上……于是,学生立刻被眼前直观动感、生动逼真的景象吸引了,我趁机说道:“同学们,这些事物对你们来说都不陌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这些事物都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可以称其为什么?”然后,屏幕显示几个大字“轴对称图形”,这样,我们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几点研究和实践,在这里与各位分享,希望能为各位在初中数学问题上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4

一、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与监督相比,熏染的力量更大,当一个人好学的时候,就能够带动起身边很多的人热爱学习。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特困生而言,教师要努力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从而带动特困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多接触课外书,例如一些童话、寓言以及趣味小故事等,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对课外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设定为学生曾经读过的课外书中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个人在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感受。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当中,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这样,在十分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中,学困生就能够很容易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学困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与教学的实际状况,借助于多种方法与渠道,例如交谈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并且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最关注的事情,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喜爱的书籍。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以及看法表述出来,帮助学困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开始喜欢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鼓励其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讨论,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讨论情况。在班级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帮助学困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家长支持,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导入 方法 兴趣

一、开门进山,直接导入新课

在一节课的开始,直接提出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点名课题,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在导入“两直线夹角公式”这一节内容时,不是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将主要教学时间放在公式存在的条件,适用范围,公式应用等方面,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公式融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法较适用于内容比较直观机械,如公式,定理等的教学。不过,采用此法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在课堂练习上精心准备,可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或者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内容安排上有起伏,适当安排一些让学生受挫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故事或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理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回忆学生已学知识导入新课

《论语》道“温故而知新”。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例如,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先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即从复习已学知识出发,以旧引新,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

四、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五、提问、质疑引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生活化

一、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的因素带入有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中。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同学们体育课上经常玩的篮球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我们国旗上的五角星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我们现在用的课本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我们喝水的杯子也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打羽毛球用的羽毛球拍也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说得都不错,下面同学们根据刚刚想到的生活中的例子,考虑一下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说:“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师说:“别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学生纷纷摇了摇头,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看一下黑板。”说着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五角星并将五角星的对称轴画出来,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仔细看好现在老师把对称点都连起来,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式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媒体的使用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教学“二次函数”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制作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主要特点;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播放有关的Flash动画并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二次函数的Flash动画,现在大家仔细观看并在观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学生在观看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观看之后对二次函数有什么了解吗?”有的学生说:“二次函数在变化的时候分为三种情况:”另一位学生补充说道:“分别是Δ0,Δ0和δ=0的三种情况。”说着学生就在黑板上画出这三种情况下的二次函数,教师笑了笑说:“两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好,二次函数就是分为δ0,Δ0和Δ=0的三种情况,不同的情况下函数的顶点是不同的。”学生在观看有关的Flash动画的时候,对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产生了直观的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有关Flash动画的方式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