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1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2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选择性剖宫产;围产期;临床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根据WHO的全球性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的概率最高,达到46。2%[1]。但是,由于选择性剖宫产中的胎儿没有经过宫缩和产道的挤压,促使胎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脱离母体,对于子宫外的环境不适应,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湿肺、吸肺、气漏、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新生儿的存活质量[2]。本文对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04例足月剖宫产进行回顾与分析,从中探究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剖宫产案例104例,其中对照组52例,经过试产后进行剖宫产;观察组52例,直接进行剖宫产。在对照组中,孕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0±1.5岁;孕周在38―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0±1.2周;新生儿男性22例,女性30例;体重在2400―4200g之间,平均体重3480±350g。在观察组中,孕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5±1.2岁;孕周在38―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0±0.8周;新生儿男性28例,女性24例;体重在2600―4000g之间,平均体重3050±480g。两组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性别、体重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1)孕妇的分娩孕周为36―40周之间,单胎妊娠,分娩发动前进行选择性的剖宫产并且活产。(2)将患有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孕妇进行排除。

1.3临床分析方法对照组直接进行剖宫产;观察组首先进行试产,因孕妇恐惧、不愿忍受疼痛、有剖宫产指征而采取剖宫产。

1.4观察项目与指标(1)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疾病主要包括湿肺、吸肺、气漏、RDS、PPHN。(2)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常压吸氧、常频通气、高频通气、NCPAP。(3)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疾病治疗的转归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上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在呼吸系统疾病上(湿肺、气漏、RDS、PPHN)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湿肺 吸肺 气漏 RDS PPHN

观察组 52 9(17.3%) 3(5.8%) 3(5.8%) 4(7.7%) 5(9.6%)

对照组 52 2(3.8%) 4(7.7%) 1(1.9%) 2(3.8%) 1(1.9%)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干预措施上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呼吸支持或机械通气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在呼吸系统疾病干预措施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常压吸氧 常频通气 高频通气 NCPAP 总计

观察组 52 8 4 3 5 20(38.5%)

对照组 52 2 2 1 1 6(11.5%)

p <0.05

2.3两组在疾病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两组在疾病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平均住院时间(天) 治愈例数 死亡例数

观察组 52 10.0±2.5 24 0

对照组 52 5.0±1.0 10 0

p <0.05 >0.05 >0.05

3.讨论

3.1剖宫产新生儿肺病多发的原因剖宫产新生儿发生肺病的直接原因是肺液过量。肺液由肺组织产生,随孕周增加,而肺液的吸收和儿茶酚胺密切相关[3]。选择剖宫产的新生儿,一方面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低,不能抑制氯离子汞的活性,不能有效终止肺液的分泌。另一方面,没有经过宫缩和产道挤压,肺泡、气管内的肺液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肺液含量过多,从而促使湿肺、吸肺、气漏、呼吸窘迫综合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道疾病的产生。

3.2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第一,采用剖宫产的新生儿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要重视呼吸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疾病马上转入儿科进行治疗。第二,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对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呼吸困难但采用常压吸氧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要进行机械通气或NCPAP[4]。第三,剖宫产患儿在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常常会伴有低钙血症、低血糖、喂养不耐受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综上,为保障母体健康和新生儿的存活质量,鼓励孕妇阴道试产,考虑剖宫产对母婴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洪海洁,王谢桐.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时机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4(11):270-274.

[2]富琴琴,蒋琦,林梅芳.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17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6(02):48-49.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041-02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ognosis about APACHEII in AECOPD patient

WANG Huimin, HE Huijie, ZHANG Dong, ZHAO Gang, MA Yao, ZHAO Zil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n,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ACHEⅡ and the prognosis of AECOPD patient. Methods: The clinic data of 82 AECOPD patients in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pute the score of APACHEⅡ, the motalities and intubation in different APACHEⅡ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ubation in APACHE Ⅱ

[Key words]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rognosis; Application valu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特征,是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以咳嗽咳痰伴喘息为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急性加重期指受凉感冒后等诱发的咳嗽、咳痰、气短加重、痰液呈脓性,痰量增多,可伴有发热,通常可以诱发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病死率高[1]。APACHEⅡ评分系统[2]是一个危重病评分系统,是使用广泛的评价疾病危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的评分系统之一,其简便可靠,设计合理,分值越高,死亡风险越高,APACHEⅡ评分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危重患者的预后和病情程度。早期评估AECOPD患者预后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对疾病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为探讨两者的关系,收集本院82例AECOPD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42~85岁,平均(64.58±9.46)岁,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PACHEⅡ<10分组,10~19分组,20~29分组,≥30分组。

1.2 方法

将82例AECOPD患者按不同APACHEⅡ分值分组,分别计数插管患者及死亡患者,统计各组的插管患者和死亡患者,并比较各组间插管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显著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不同APACHEⅡ分值组进行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PACHEⅡ<10分组插管率为8.33%,病死率为8.33%;10~19分组插管率为15.63%,病死率为25.00%;20~29分组插管率为33.33%,病死率为44.44%;≥30分组插管率为60.00%,病死率为70.00%,4组插管率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的本质是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是COPD气流阻塞的主要病理基础,气道炎症是COPD的起始阶段, COPD以气道、肺血管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为特征, COPD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肺不同部位增加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的持续发展是COPD气道重建的关键因素,肺组织和支气管的炎症、损伤、修复和重塑是COPD不断进行性发展的病理过程,气道重塑是COPD患者症状和气流阻塞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以咳嗽、咳脓痰或痰量增加,痰的颜色呈黄色。伴有喘息、气短和发热等症状来判断。但是这种临床症状过于依赖主观,无客观检查的支持,偏差相对较大,不利于判断病情。

1985年美国学者Knaus首次提APACHEⅡ评分系统,主要用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适用于AE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有利于对疾病预后的估计和指导治疗方案的确立,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治疗的决策,它根据患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生理参数等对病理生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APACHEⅡ分值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大,死亡率越高,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危险性也越大[3]。APACHEⅡ评分由三部分组成:①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②急性生理学评分,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呼吸、心率、血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③年龄评分。因其设计合理,简便可靠,预测准确,是一种定量化方法,它综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心率、氧合状况、血pH值、电解质、肾功能、白细胞计数、意识状况及年龄因素等,科学地反映了患者的全身状况,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APACHEⅡ评分主要用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指导治疗方案的确立和疾病预后的估计提供依据,有助于客观的评价病情,做出死亡风险的预测。有研究表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患者,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有直接关系,评分分值越高,预示病情越严重,预计病死概率越高, 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4]。在对AECOPD患者的研究中,评分的不同预后的差异也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越高,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越低 ,提示APACHEⅡ评分与PaO2、SaO2、呈负相关,而与PaCO2呈正相关,评分高预示预后较差[5-7]。大部分AECOPD患者要要机械通气辅助通气渡过危险期, 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上机指征, APACHEⅡ评分系统被认为有可能成为预测患者是否接受机械通气的量化标准,为更好地利用APACHEⅡ评分预见和指导AECOPD患者的转归和治疗,在许多疾病的预后研究中,APACHEⅡ评分都被用作评定指标 [8]。笔者做了这项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在对AECOPD患者的疾病转归有预测性意义。

笔者将之应用于AECOPD 预后的评估和预测,本研究可以看出, APACHEⅡ评分值>30分时,插管显著增多,提示APACHEⅡ评分30分可以作为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指征;当APACHEⅡ分值>30分,病死率明显增加。

总之,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仅依据临床症状来判断病情程度,受主观因素影响大,APACHEⅡ评分适用于各种呼吸衰竭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本临床评分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能全面评价AE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本研究虽然在大体上明确了APACHEⅡ评分对 AECOPD患者预后的估计和治疗方案的确立的意义,APACHEⅡ评分作为死亡的预测,本文样本量尚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APACHEⅡ评分对COPD呼吸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因此本研究得到的结论还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加以验证。同时APACHEⅡ评分对 AECOPD患者治疗选择的指导方案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Brochard 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 new standard of care[J].Thorax,2000,55(28):817-818.

[3]Hill NS.Noninvasive ventilation has been shown to be ineffective in stable COPD[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32):689-690.

[4]侯嘉,张锦.APACHEⅡ评分在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宁夏医学报,2005,27(4):259-261.

[5]连增志,穆传勇,黄建安.APACHEⅡ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AECOPD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63-1465.

[6]Anupam G,Richard GP,Benjamin L,et al.APACHEⅡpredicts long-term survival in COPD patients admirted to a general medical ward[J].JGIM,2003,18(6):824-830.

[7]Corrado A,Gorini M,Ginanni R,et al.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medichanich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COPD patients[J].Ear Respir J,1998,12(6):519-525.

[8]周岩,李同凯,白杰.C-反应蛋白、血糖测定及APACHEⅡ评分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2):206-208.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 06(b)-0016-02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衰竭发病率趋于上升趋势,患者患病后表现为:呼吸困难、哮鸣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治疗呼吸衰竭方法主要采用药物疗法,该方法治疗时能够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但长期疗效欠佳,患儿治疗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近年来,无创通气在呼吸衰竭患儿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了分析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原因、疾病治疗方法等,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医院收治的56例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诊治的5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人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2~24岁,平均年龄为(9.5±1.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6)h,平均时间为(2.2±1.8)h;对照组有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1.1~26岁,平均年龄为(9.7±1.3)岁,患儿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2~6.5)h,平均时间为(3.2±11)h。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患儿静脉滴注0.1mg氨茶碱(国药准字H51021832),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等使用爱全乐、必嗽平祛痰等一线治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并保持呼吸道畅通。

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根据患儿症状等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S/T模式,并设置相关参数,具体如下:IPAP为8~20cmH2O,EPAP 4~6cmH2O,呼吸频率12~16次,氧流量2~6 Umin,治疗时可以根据患儿呼吸情况进行鼻塞或面罩吸氧,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进行检查,如:pH、Pa02、PaCO2等。

1.4 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或患儿病情加重。

1.5 统计方法

对相关数据利用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x? 检验,P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实验组92.9%疗效确切,高于对照组(78.6%)(P

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p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05);实验组治疗后PaO2指标为(84.52+9.48) mmHg,低于对照组(66.94+3.1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儿发病后主要以低氧血症为主,部分患儿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等。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70%新生儿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目前,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常见的诱因有:肺部感染、吸人性肺炎、RDS、呼吸暂停等,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5

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目前一些疾病的高发态势下,内科疾病的急诊发生率正处于不断升高的状态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由于内科急诊疾病往往存在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等特征,因此对其救治不及时或者是治疗措施不恰当就常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乃至死亡,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能够为院内治疗提供宝贵的黄金时间,进而提升生存率和有效降低致残率,因此我们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观察,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选取281例实施院前急救的内科疾病患者,同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153例(54.45%),女128例(45.55%);平均年龄(52.04±10.20)岁。其中65岁者为70例(24.91%);同时患者病历资料还显示内科疾病急救中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疾病和其他疾病最为常见(分别38.62%、46.00%、1.87%、8.00%和1.00%以及4.51%)。

研究方法:参考现行的临床试验设计要求,制作《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诸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急救原因、基础疾病、临床诊断和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效果等观察与记录且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

院前急救措施:根据院前急救临床路径要求,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原则以保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从而进行更加有效地院内救治提供宝贵的时间,例如院前急救含有:①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和血压以及患者病情变化。②在患者发病现场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体格检查等措施,且对患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救治措施。③对患者鼻腔和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等易堵塞气道的物质实施快速清除,若是患者存在舌后坠现象则应放置口咽导管或是舌钳。④同时在医生进行对患者病情处理时嘱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并针对患者病情而进行输液等一般和对症处理:如血压过低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和进行补液等措施以便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而对于呼吸和心跳骤停者则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配合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方案。⑤另外,在对患者转运期间应注意各种管道的检查,包括是否堵塞、是否脱落等。

急救效果分级[2]:①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和血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和心率以及血压有一定程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或是接近正常水平;③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消失,心电图变为直线。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2.0分析软件对数据实施处理。

结 果

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分级结果:显效95例(占33.81%),有效182例(占64.77%),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为277例(占98.58%);其中本次研究中无效的4例患者分别为心脏猝死2例,脑出血导致脑疝者1例,农药中毒者1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X±S)

注:P<0.05,说明对内科疾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为更好的院内治疗奠定了基础。

讨 论

所谓院前急救是指[2,3]受到各种急危重症和创伤以及中毒等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人群所实施的院前急救医疗行为。通过本次对内科疾病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后,我们发现虽然此类患者病情较急、较重以及死亡率较高,但是只要实施诸如本次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急救措施后就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而极大降低死亡率(从以上结果中不难看出)。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能够取得以上较为满意的急救效果是因为院前急救达到了“无治疗期”(指从患者发病到得到治疗为止的时间)的目的,这样便能对患者实施高效和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进而提高存活率,例如:①心理疏导,此类患者往往存在着诸如紧张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除了积极给予救治外,还安慰和鼓励患者,从而稳定其紧张不安情绪、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②快速诊断、制定救治方案:例如作为院前急救环节中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期间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降低肺部感染和化学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而对于昏迷或呕吐患者则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其次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给予CPR;另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液救治(应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保持血压稳定和满足诸如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等[4]。

总之,及时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提高内科疾病患者存活率和改善患者以后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军,冯树行,高燕,等.2000~2006年间急诊内科疾病谱的临床分析[J].世界危重症病医学杂志,2007,4(3):847.

2 万立东.院前急救概论[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19-24.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6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位次

资料与方法

以2002~2005年近4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为依据,报表疾病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分类原则进行编码,数据经Excel处理。

结 果

2002年总出院人数5414人次,2003年总出院人数7193人次,2004年总出院为数7696人次,2005年总出院人数 8421人次,以保证数据准确可靠(见表1)。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一直高居首位,约占23.36%,病人数由2002年1483人增加到2005年1797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系统依次为上感、肺炎、支气管炎。肺炎和慢性支气管感染及并发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与本地气候条件和环境污染有关,再者吸烟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因素。应加强医疗保健宣传,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主张预防接种,同时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戒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后果位居第二,人数增加构成比由2002年的16.18%上升到2005年16.21%,变化不是很大。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制定措施。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2002年病人数为742人构成比为13.71%,而2005年达到1177人构成比为13.98%,有逐年上长趋势,并于2005年上升至居于第3位,说明消化系统疾患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与人们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相关。其中阑尾炎、胆囊胆石症是该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安静,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是有益的。

循环系统疾病,由2002年的369人上升至2005年的827人,且构成比也由2002年的6.82%上升至2005年的9.82%。其上升幅度是最大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其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且趋于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