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

1 前 言

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2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3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抱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时对小儿进行规定疫苗的接种,如白喉、百日咳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儿被动地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特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4 小 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应注重平时的预防,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可以为小儿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还可以避免因小儿患病给家长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刘亚香,崔国粹.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2010,7(3):107.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2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健康管理就是帮助大家做自己的上医,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向您提供时下高发疾病的预防措施,让您了解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基本护理手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认识呼吸道

呼吸系统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经气道延伸至肺,空气需经过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进入呼吸系统。喉的开口处为一较小的肌肉瓣所覆盖,称为会厌。当进食吞咽时,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树,最大的树干是气管,气管分为两支较小的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主支气管进一步反复分支形成细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为最狭小的直径只有0.5毫米。肺像两片叶子,充满整个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

衣食住行

认识呼吸道

呼吸系统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经气道延伸至肺,空气需经过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进入呼吸系统。喉的开口处为一较小的肌肉瓣所覆盖,称为会厌。当进食吞咽时,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树,最大的树干是气管,气管分为两支较小的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主支气管进一步反复分支形成细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为最狭小的直径只有0.5毫米。肺像两片叶子,充满整个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预防

虽然现在早已进入春季,但早晚温差仍很大,如果骤然减去太多衣物,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侵入,因此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目前气候十分干燥,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而呼吸道病菌入侵人体,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关就是鼻黏膜,所以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的入侵。将沸水倒入盛绿茶的茶杯中,然后将口鼻对准杯口呼吸,蒸气吸入,可润喉,止咳、化痰。同时,在这个干燥的季节,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也能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达到保护自然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可增强免疫力。

定期打扫室内卫生,重点清洗床、地毯、沙发罩等尘螨聚集处。定时开窗换气,使用中央空调的办公室尤其多开窗户,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除了居住环境的卫生,还有自身卫生。去公共场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洗手,很多男士不注意这点。胖大海留心观察过一些医生,发现他们大多很注意个人卫生。如果从公共场合回家后,都要马上洗脸,漱口,把鼻腔、口腔里的分泌物清理出来。因为我们接触的门把手、公交车的扶手、钞票等等物品,难免被患有传染病的人摸过,或者有感冒病人喷出的飞沫附在表面,养成及时洗手和清理上呼吸道的习惯,就能帮我们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比如一些电影院、大超市,特别是地下超市,避免呼吸道传染病。有过敏史者远离树木花草茂盛处。大雾、沙尘、柳絮天外出宜戴口罩。提倡大家多到户外去,慢走、快走、登山、打球,总之多做有氧运动,尤其是职场人士。

本月高发病:流感、结核、哮喘、鼻过敏

胖大海:本月呼吸道传染病和呼吸道过敏反应性疾病高发。医院传染科和呼吸科就诊患者呈现高峰。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变暖,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呼吸道通过鼻子和口与外界相通,因此易于受到外界病菌微生物侵犯。

呼吸道传染病

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吗?当时也是在春季开始大流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病变成为带菌者、病毒携带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以发热、流涕、咳嗽、头痛及全身不适为特征的病毒感染,病理改变为鼻以至下呼吸道黏膜的炎症,畏寒或寒颤是流感的初始症状,发热在病初很常见,体温可达39℃。多数患者自觉病重而卧床,全身感觉疼痛,下肢最明显。发病后2~3天,多数症状很快消失,通常不再发热,有时发热可持续5天以上。发病急,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明显的症状,也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普通感冒轻。

流感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饮入足量的水以补充体液,避免劳累。症状严重而无并发症者,可选用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优布芬或萘普生。

甲型流感早期使用金刚烷胺有助于减少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时间和严重性,一些非处方感冒药中含此成分,常用药:快克、感康、可立克、朴感灵。

胖大海:流感没有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下,5~7天就会自愈,当你病情超过5~7天,有可能是发生了并发症或并非流感,请就医诊治。

2.肺结核

感染结核病后患者感觉不舒服或出现咳嗽,并会以为是吸烟或流感所致。咳嗽初期可伴有绿色或黄色痰,量少,在疾病进展时痰量增多。结核患者通常会有一个很特殊的症状――夜间盗汗。晚上醒时全身为冷汗浸透,甚至不得不更换睡衣及床单。这是因为结核患者常常有不易觉察的低烧现象,睡眠时出冷汗,低热消退。

胖大海:出现疑似症状不要耽搁,尽快就医查明。

呼吸道过敏反应

春季也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春天各种花粉飘散,来自泥土的真菌繁殖,室内滋生的尘螨,这些都是常见的春季致敏物质。如果过敏体质者的鼻子和口腔吸入这些致敏物,进入呼吸道,就可引起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1.过敏性鼻炎

鼻、口、咽喉和眼等部位突然出现发痒,接着打喷嚏、流泪、流清鼻涕。感觉似大河决堤控制不住。有些人会出现头痛、咳嗽、哮喘。

过敏性鼻炎者首选抗组胺药。非处方抗组胺药常用有:溴苯拉敏,氯苯拉敏,氯马期汀,右溴苯那敏,苯海拉明,苯茚胺、新安替根,曲普利定。多数抗组胺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服用后引起嗜睡,因此服用抗组胺药后最好能卧床休息。抗组胺药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能引起口干、便秘。服药后应多喝水。第二代抗组胺药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无嗜睡及抗胆碱能毒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胖大海:经常发作者,在发病季节来临之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激素预防。目前常用的如辅舒良喷鼻剂。

2.哮喘

哮喘患者常有哮喘病史,在接触外界致敏物后,突然出现呼气困难、喘气、憋气,端坐呼吸,不能平卧。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3

文/吴军楼

看医生有一定讲究。因为在不同时间点,激素、血糖、白细胞水平等都会产生波动。一线医生搜罗了一些常见病的最佳看病时机,您不妨择机前往。但看病还需综合考虑,以不耽误病情为前提。

男科检查:9~11时最合适。目前临床上“男性更年期”越来越常见,这是50岁以上男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综合征,与睾酮的分泌减少有关。睾酮激素的检查以早上最准,一般建议9~11时做检查。

测血糖:六七点最准。相对来讲,内分泌系统疾病对就诊时间的要求最严格。拿最常见的糖尿病来说,早上六七点测的空腹血糖,是相对最准确的。大家可先在家里测好后将结果带给医生参考。此外,像垂体疾病、肾上腺肿瘤、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病,都需做激素水平测定,而激素通常是早上分泌水平高,夜间分泌水平低。大部分激素水平检测通常需测定早8点、下午4点、凌晨等多个时间点的值。

拔牙:上午更耐受。上午拔牙最不疼,耐受性比下午强,且不易产生并发症。夏季气温高,下午患者跑动易造成血压波动,也不利于拔牙;拔牙前最好进食,一是避免因紧张而出现低血压反应,二是拔牙后两小时内不能吃饭喝水。对于患有心内膜炎、换瓣术和心脏支架的病人,最好在拔牙前口服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预防口腔细菌引起的菌血症等,避免引发血栓。如病人服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抗凝药,停药3天后才能拔牙。

查肠镜:提前三四天注意饮食。看消化道疾病最好清晨不吃早饭、不喝水。因常需验大便,要求两星期前不吃含铋剂的药,不服用大量维C,检前1~2天不吃动物血。

流感最易在家中传播

文/杨锐

支持专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唐耀武教授

流感在家庭中的发病率高达30%~40%,远远高于10%~20%的平均发病率。如果疏于预防,家庭会成为流感传播的“温床”。

预防流感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但由于儿童和老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这就增强了流感在家庭中的传染性。

流感之所以在家庭中的发病率高,还有一些原因:

一是绝大多数人应对流感不是防,而是“扛”,有近7成的患者是在高烧2~3天后才去医院看病的。

二是“亲情”不避流感。人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家人有发烧、咳嗽、头痛等流感症状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正在发烧的人密切接触、同病人共用餐具或分享食物等都很常见。

三是大多数家庭拿对付感冒的方法来应对流感。除了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饮食调节、室内通风和服用板蓝根外,不少家庭还会采用“熏醋”等方法预防流感。

四是带“烧”上班、上学很普遍,有可能会传染周围的同学、同事和他们的家人。

做好流感家庭预防的关键在于:第一,给重点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第二,流感高发季节要注意日常生活中饮食和起居调整;第三,有家人患上流感时,其他成员要尽量避免共用餐具,要勤洗手,经常擦洗家具表面,注意室内通风。

感冒了,什么时候该吃药

文/贺林香

一年中平均每人可患感冒3~4次,一般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可反复发病,就诊人数约占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半数以上。此病虽非重病,但常可继发其他疾病,可谓百病之源。

对中老年人来说,机体各脏腑功能减弱,抗病力下降,且多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旦患上病毒性感冒,如没有及时就医,易引发老年性肺炎和病毒性心肌炎。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4

现代人平均有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在室内活动时间更长,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长期以来,普通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没有明确概念,也不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致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作为“隐形杀手”长期潜伏在各种建筑中,危害着大众的健康。综合来看,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甲醛

国内居民室内甲醛主要来源是室内装饰物,此外还会存在于涂料、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密度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等)包括用其制作成的家具中,以及纤维板、泡沫塑料等和各种墙纸、化纤地毯、窗帘及免烫型衣服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73%以上的装修家庭甲醛超标,超标10倍以上的家庭占24%,而甲醛的释放期长达3~15年。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甚至引起鼻咽癌。

苯、甲苯、二甲苯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目前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做各种原胶、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

苯类化合物主要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类化合物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对苯及其同系物危害较男性敏感。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氡气

氡气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原子在大气中衰变成为氡子体,在常温下氡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科学研究表明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一生中所受伤害的55%以上,世界上有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

氡气的来源有很多,主要来源是建筑材料,如各种瓷砖、地砖、墙砖、玻化砖,及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的天然或人造石材,它们在衰变过程中不仅发射γ射线,还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在室外,氡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几乎对人体不构成威胁,但进入室内就会大量积聚。

室内微生物

如果房间内有呼吸道传染病人,可以将一些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有时可导致某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结核、流脑、猩红热、白喉、百日咳等疾病。另外,由于室内缺少阳光, 螨虫和其他霉菌容易寄生在床上用品和地毯、沙发上面,滋生蔓延。

在南方的雨季特别是气压低和湿度大的日子里, 空调系统的送风管四壁湿度比较大,空气中的颗粒物很容易黏附在管壁上,日积月累形成很厚的积尘,滞留的水分也成为细菌、霉菌及病毒的滋生地,致使本该送出干净卫生的新鲜空气的空调却吐出充满灰尘和各种病菌的“脏气”。

烟草

一支香烟的烟雾中含有48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为多环芳烃、亚硝酸铵、醛类、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化学物质。由于香烟燃烧时产生的有害颗粒物可以吸附在头发、皮肤、衣服、地毯、沙发上,短时间内难以消散,持续污染室内空气,如烟气中的甲醛在空气中停留2个小时才能散发完,造成室内人群的被动吸烟。

公共场所是遭受二手烟暴露最严重的地方,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项目(覆盖28省人群)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8.1%,15岁以上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率达72.4%,据估算目前我国烟民数量大约有3.5亿,被动吸烟者可达7.4亿人。

燃烧产物

我国家庭的传统生活燃料是燃煤,当煤炭燃烧不完全或者室内通风不良时可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可吸入颗粒物,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里逐渐开始普及天然气,烟尘数量减少许多,但在通风不好情况下依然会在室内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蓄积。

此外,由于国人的特殊饮食习惯,每天烹调都要用油对食物进行煎、炸、炒操作,高温下油脂发生裂解反应,产生多环芳烃、脂肪醇类的挥发有机化合物,引起厨房或室内的空气污染。

室内污染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5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 预防控制 文献综述

自2009年3月18日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甲型H1N1流感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4级调整到5级,这意味着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已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同时WHO专家提醒人们,这一疫情极有可能发展为大流行[12]。仅仅过了1个多月,6月11日,WHO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6级,意味着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需要正确理解的是流感大流行6级警告的含义主要是指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范围超出北美,已在其他地区许多国家发生疫情,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但这并非指病毒的毒力和致死人数,即与疫情本身的严重程度无关[3]。因此,人们不必过度恐慌,但积极防控则是必须的。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以及对其传播、临床表现及诊疗的深入认识,各类防控策略与措施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国内外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进行综述,为人们全面深入地正确认识此次疫情提供帮助。

1 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分成甲(A)、乙(B)、丙(C)3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家畜及禽类流感流行的主要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成若干亚型,已发现的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曾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有:1918年开始的由猪型(Hsw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西班牙流感,该病毒株被命名为A/South Carolina/1/18(H1N1),又称甲1型;1957年开始的由A/Asian/57(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又称甲2型;1968年出现的由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又称甲3型或香港型;还有1977年发生的由新甲1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其中H3N2型和新H1N1型同时存在并流行至今,是主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先研究证实,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这种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4]。从抗原上看,它与北美猪流感(H1N1)更接近,而与人类季节性流感(H1N1)相距较远[5]。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有6个基因节段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相似,分别是聚合酶(PB2、PB1、PA)、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其余2个基因节段(NA和M蛋白)不同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 病毒,但因二者与1979年在欧洲猪中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相似,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大陆株系,而HA、NP和NS均为经典北美株系。在上述8个基因节段中,HA、NP、NS、NA 和M是猪源株系,PB2和PA是禽源北美株系,而PB1是唯一的人源株系(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病毒演变示意图如图1[6]。

世界各地曾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报道,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行。如1976年美国约500人感染了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并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

2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与现状

2.1 基本流行特征[7]

2.1.1 传染源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包括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人际间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动物如猪,虽已从猪体内分

离到H1N1病毒,但在对现有感染者的调查研究中,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猪为真正的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多数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形成含病毒的空气飞沫,以近距离的传播为主。此外,通过污染的手可实现接触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之一。

2.1.3 易感人群

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性与以往流行的H1N1病毒抗原性差别很大,因此人群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但国外有研究显示,年龄可能是本次流感的一个危险因素,青壮年更易发病[8]。

2.1.4 与季节性流感的比较

参考文献[9],有删改,见表1。表1 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比较(略)

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该病毒活跃,人际传播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主要以患者咳嗽与打喷嚏时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或经污染手传播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 d有传染性,病初2~3 d传染性最强。临床症状最初出现流感样症状,并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和肌肉酸痛,或伴随眩晕、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季节性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相似潜伏期不甚明确,初步认为是1~7 d。调查提示该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 d后表现病症1~4 d,平均为2 d病死率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比一般的季节性流感高,但死亡病例多为有较严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可致死,但病死率较低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前期报道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多数年龄在25~45岁之间,但目前已出现青少年的聚集性感染。老年人;患有肝、肾、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病人的医护人员;儿童防治疫苗已有新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目前主要在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中使用,其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已研制出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份中旬,每年接种1次2.2 国外流行现状[10]

从2009年7月开始,WHO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将疫情日报改为周报。截至2009年9月13日,WHO公布的全球病例数在296471例以上,死亡3486例。其中美洲地区124126例,死亡2625例;西太平洋地区76348例,死亡337例;欧洲地区超过52000例,死亡140例;东南亚地区25339例,死亡283例;地中海东部地区10533例,死亡61例;非洲8125例,死亡40例。

截至2009年9月13日,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流感仍保持着较大的可变性。在北美,美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超过了季节性流感发病水平,其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尤为显著;加拿大的流感处于低水平流行,欧洲和中亚的流行水平与之相似,但法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已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日本的流感活动持续增长并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冲绳岛南部。在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流感的传播较为活跃,流感流行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域,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呼吸道疾病呈增长趋势。在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流感已处于持续下降或回复至季节性流行的基线水平。澳大利亚较晚受本次疫情影响的地区,其流感样病例的报告呈下降趋势。而南非的流感活动目前呈现第2个流行峰(第1峰由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引起,第2峰则由2009甲型H1N1病毒引起)。

专家预测,夏季后,随着季节性流感的增加,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11]。

2.3 国内流行现状

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初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是5月10日我国出现首发确诊病例且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第2个阶段是5月29日我国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2代病例,并呈现出2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3个阶段是我国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2代病例。散在的本土病例使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12]。

进入8月下旬,随着各类学校的开学和学生人群的大量流动与聚集,全国各地均出现了规模不同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且本土病例持续增多。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已发生128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发病。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来临,甲型H1N1流感发生大规模流行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季节性流感高峰也逐渐来临,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力明显大于季节性流感。

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1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2376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1342例,重症16例,死亡1例。目前我国内地每日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百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境内感染病例[13]。

3 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对策

随着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以及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全球及国内的各项防控对策与措施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疫情发生初期,为减少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扩散,延缓甲型H1N1流感传入无疫情国家的时间,WHO建议各国应确保在降低公众危险与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形成不必要的影响之间达到最理想的平衡;在避免对国际旅行造成不必要影响的同时,能确保所有努力给公众带来最大的健康利益。针对当时我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实际情况,加强国境检疫,开展登机检疫、体温检测、健康申报,并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实行严格的隔离医学观察,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防控手段,同时积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开始了疫苗的研制。

随着疫情的迅速全球化,国内逐渐出现本土病例,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总的流行强度超过季节性流感流行水平。就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而言,本次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距离飞沫及手污染接触传播的传染性较强,但其毒力相对较弱。对此,防控对策与措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对密切接触者不再集中隔离,而采用居家隔离。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特点、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的防控对策主要是坚持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并与免疫接种等预防手段相结合,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者救治,全力减少疫情危害。

3.1 政府及企业机构方面

(1) 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制订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下的铁路、民航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准备、应急物资调用等工作,搞好国庆节前后的疫情防控则是重中之重。

(2) 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停课等措施,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

(3) 加强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储备,积极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国疫苗研发已通过专家评审,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分批开始使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4)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向公众介绍疫情发展情况,帮助公众了解、掌握防控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3.2 个人方面

为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疾病危险性,普通民众也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保证充足睡眠和丰富营养,勤于锻炼,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2)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触碰可能沾染病毒的公共设施。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遮挡口鼻,并将使用过的手帕和纸巾丢进垃圾桶。

(4) 勤洗手,特别是在打喷嚏和咳嗽之后,应使用肥皂认真洗手,含乙醇的洗手液同样有效。美国CDC推荐使用温水、肥皂洗手15~20 s,在不方便流水洗手时,可使用含乙醇的湿巾擦拭。

(5) 疑似者应尽量减少与人群接触,及时就诊,佩戴外科口罩。

(6)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3 特殊人群方面

特殊人群包括学生、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等,除做好上述几点外,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殊防治措施:

(1) 校园健康中心应建立完整的疑似病例追踪体系,发现疫情必须及时准确上报,杜绝缓报、瞒报和漏报。

(2) 哺乳期妇女不要对着婴儿的脸部咳嗽或打喷嚏,与婴儿接触前应使用肥皂洗手。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母亲可通过哺乳将保护性抗体传递给婴儿,抵抗感染。

(3) 对于各类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流感流行和暴发时,其感染流感的风险将会增加,同时更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出现重症病例甚至死亡[14]。在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可考虑给这类重点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持续中,其流行强度虽已明显超过2003年的SARS和近年来的人禽流感,但其病死率显著低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原有的季节性流感也会逐渐增加。因此,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及危害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此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必恐慌,但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对于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侵袭,人类也许应该再次提醒自己,作为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各国政府必须加大应对力度,并且增强协调与互助;对于公众而言,除了保持清醒,用科学和理性来克服盲目的恐惧,还应当尽快改变我们的不良行为,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病毒的进一步肆虐。加强国际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病毒的监测和科研合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终将遏制此次疫情。

参考文献

[1]COHEN J,ENSERINK M.Infectious diseases.As swine flu circles globe,scientists grapple with basic questions[J].Science,2009,324:572573.

[2]CHARATAN F.UN warns that swine flu outbreak could turn into pandemic[J].BMJ,2009,338:b1751.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at is Phase 6? What about severity? [EB/OL].[20090611].who.int/csr/disease/swineflu/frequently_asked_questions/levels _pandemic_alert.

[4]陶然,尚世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50252.

[5]GARTEN R J,DAVIS C T,RUSSELL C A,et al.Antigen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wineorigin 2009 A(H1N1)influenza viruses circulating in humans[J].Science,2009,325:197201.

[6]雷达,艾立新,邓红樱,等.流感大流行特征启示甲型H1N1 流感防控策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9,32(3):145150.

[7]赵敏,李文刚.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J].人民军医,2009,52(6):335336.

[8]FRASER C,DONNELLY C A,CAUCHEMEZ S,et al.Pandemic potential of a strain of influenza A (H1N1): early findings [J].Science,2009,324:1557

[9]汪华,李军.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12.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andemic (H1N1) 2009  update 66[EB/OL].[20090918].who.int/csr/don/2009_09_18/en/index.html.

[11]WATSON R.Swine flu could come back in more virulent form after summer,european experts say[J].BMJ,2009,338:b179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出现感染来源不明本土甲型流感病例[N/OL].北京晚报,[20090613].news.sina.com.cn/c/20090613/172815784236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