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武警院校学员肩负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武警部队的未来。具备军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武警院校学员面临着适应环境、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武警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笔者对武警某院校295名学员进行了SCL90和16PF的抽样测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武警合格警官。

一、SCL90测验结果分析

武警院校学员SCL90测查的各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外均高于武警军人常模,总均分也显著高于武警军人常模;但各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得分均显著低于军校学员和普通大学生常模。对于测验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各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外均高于武警军人常模,总均分也显著高于武警军人常模。

(二)武警院校学员的各项因子和阳性项目数低于院校学员。首先,武警院校学员的物质生活条件优于军校学员的平均水平。其次,武警院校学员的毕业分配压力小于军校学员。再次,武警部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三)武警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首先部队院校的供给制度,即免费的学习和训练吃、穿、住、行使得学员经济压力很小。而地方大学生由经济状况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军校学员。其次,目前武警部队院校的学员淘汰率较低,学员承受的总体压力要远低于地方大学生。再次,地方院校大学生要为自己的毕业工作问题担忧,而军校毕业生的工作是由部队统一安排的,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部队院校学员的影响是有限的。

二、16PF测验结果分析

在人格特点上,武警院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相比,整体反映出更热情、更主动,好强,爱冒险、有激情、安详并能悦纳自己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部队集中的集体生活、特殊军事训练和军事活动以及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武警院校学员在有恒性、独立性以及自律性因素得分上显著低于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缺乏更长远的目标和理想,对集体依赖较强,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自信心,整合性低,言行有时不一致,内心有矛盾冲突,但难以解决。

三、提高武警院校学员心理素质途径与方法

武警院校学员肩负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武警部队的未来,武警院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或其他军校学员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点,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员的危机意识

1.建立合理的淘汰制度。建立合理淘汰机制,并作为一项硬性制度长期坚持。院校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将学员文化学习、军事训练、作风养成等每一方面都细化分解,并量化成为具体的分数,对排名靠后的学员,集中时间组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在仍然没有改进或改进较小的学员中,坚决实行末位淘汰。另外,要在每年级学员中,规定一定的淘汰率,彻底消除学员一入学就万事无忧的心理,将严进宽出的机制转化为严进严出。

2.建立多方面信息渠道,拓宽学员视野。环境封闭、消息闭塞是部分学员夜郎自大、盲目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严格行政管理的同时,有必要让武警学员了解武警基层部队、兄弟院校和地方大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来自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拓宽学员视野,增强学员的紧迫感、压力感,从而珍惜在校生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学员管理层要改变“封闭围墙、封闭思想”旧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学员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二)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注重学员个性发展

是否具备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武警部队未来的建设者,武警院校学员服从意识有余而创新精神不足。

1.管理中发扬民主集中制作风,尊重学员个性化发展。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我军的基本工作原则,但在武警部队院校的学员队管理中往往“集中”有余“民主”不足。管理者在对学员提出学习和训练要求之后,可以适当地将学习训练的时间场地和方式方法交给学员自行安排,降低他们对上级领导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个人特点,让他们逐渐掌握更适合于个人的学习和训练方法。

2.教育中注意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各学科的教育者在强调军人服从意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培养和鼓励学员在学习活动中勇于挑战权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针对学员与部队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心理工作

心理学工作者要了解不同群体学员的心理现状以及武警部队所需人才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学、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训练。

1.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有一部分学员因学习困难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工作者要通过正常的心理教学工作以及专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员了解大学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特点,掌握学习心理的一般理论,明白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把记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运用到学习中,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和训练效率。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2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在逐年迅速增加,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4亿,占人口总数的24.48%【1】,。如何养老已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家庭及现有条件可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但大多数老人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缺乏统一管理、即时的监控和照料。老年人大多患有不同慢性疾病,所以居家养老对老人自身及其家人也有很多的要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需有相应的生活照料和疾病管理。下面就谈谈居家养老老人的健康管理。

1 居家养老老人的慢性疾病管理

老年人口的增多已导致疾病谱发生改变,慢性病患病率高是老年人群的一个主要特点。对于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管理,应归位到个人、家庭及社区医疗服务三个方面。

1.1 社区医疗机构对居家老人的慢性病管理 老年人群合并多种慢性病,患慢性病的数量越多,其存在的健康问题也越多,而自理照顾能力相应下降,健康需求相应增多。为提高和改善居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政府应加强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较全面的医疗保健。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需建立管理监测体系,为患病老人建立疾病档案,定期进行检测和调查分析;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强调不同慢性疾病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建立高龄慢性病老人的即时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项目;鼓励志愿者到社区为老年人服务。

1.2 家庭成员应关注老人健康 针对不同居家模式的老人,家人均应知晓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以便进行及时、力所能及的管理。和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家人能最好、适时、有效地关注老人的健康,对所患疾病进行随时管理。对于居住较近的家人,可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间隔时间对老人进行探望,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和疾病的进展,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老人居住地相隔较远、或不在一个地方的家人仍然能对老人的健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现达的通讯可以随时把家人的关怀和问候送达到耳边,家人也可获取部分老人身体状况的信息,适时的进行提醒。长时间不在老人身边的家人,可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将老人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托付给可信任的人和相关机构。总之,家人的关怀对老人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情况下,家人都对老人的健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3 老人自身对身体健康的管理 调查发现【2】,74.8% 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者主要是自己。因此只要身体、能力允许,老人自身对自己已患慢性疾病进行管理是最好的。可以细化到方方面面:按时服药,且用药效果如何,自已会有切身感受,定期到医院复查,针对不同疾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要遵医嘱去做,比如如何体现在饮食、运动中。了解疾病的发展,出现相应的症状应引起重视,针对自身疾病出现紧急情况如何自救等等。

2 关注居家养老老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除了身体的疾病外,心理健康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差于一般正常人群,其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3】。如何提高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2.1 个人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存在重要影响,身体健康状况越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也越差。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变好。高龄老年人可能在心态和心理健康方面更好于低龄老年人,特别是好于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部分低龄老年人不能很好实现心态顺利过渡和调整,而高龄老人对这一时期已经基本适应。另外,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越强,其心理健康状态就越好。

2.2 家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越和谐,其心理健康状态就越好。基于家庭在精神慰藉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居家养老是一种比机构养老更具有优越性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

2.3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有研究显示【4】,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要显著差于城镇老年人。此外,个人经济能力对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正向促进影响。拥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比没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好,前者生存和养老压力比较小,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指导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定期由经过培训、服务态度良好的专业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展开心理健康咨询;或组织老年人去“老年大学”等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总之,保障老人心理健康需要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首先,老年人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家庭应当在经济、服务、心理慰藉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的经济和服务保障;重视社会的积极作用,各类社会组织协调发挥作用;通过一个多元的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来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3居家养老老人日常生活照料

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慢性疾病的发展。也由于年龄、患慢性病程度和数量等的影响,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上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别。在完善日常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在对最希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中发现,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是首选,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2】。因此需要更好地细化这两项服务的内容,真切地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所需要的将是全方位的服务,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选择雇人照料。有调查显示【5】,在照料老人时认为最需要的帮助项目就是“给老人洗澡”,其余依次是:帮助老人在室内活动,照顾老人大小便,给老人更换衣服,给老人喂饭。

因此,需根据老人的年龄、所患慢性病种及程度、自理能力及经济条件选择不同层次的日常生活照料,使老人过上各方面有保障、舒适的生活。

综上所述,对居家养老老人的健康管理,需从慢性疾病的管理、心理健康的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照料三方面入手,而且需要社会、家庭及老人自身共同参与,从而保障老人的健康。走出一条基于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政府资源三方面互动,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尽量照顾到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各方面、优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护理照料等方面的建设,满足老年人预防、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等需要;加强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建设,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参与社会、心理慰藉等需要。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居家老人过上幸福、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正华,肖篷.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保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3(12):706―710

[2] 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健康研究,2012,,32 (2 ):139-142.

[3] 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 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90-92.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3

2009年以来,我院在官兵住院过程中,推出了以“全程心理干预”为核心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全过程、全时段对住院官兵的心理进行引导、调理、管控等干预手段,达到了“化解心理矛盾、减轻心理压力、强化心理素质、促进躯体疾病治疗”的预期目的,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细化干预内容,规范标准 制定《住院官兵全程心理干预标准》、《住院官兵心理管控流程》,按照心理干预要求与流程,覆盖住院官兵行为各个层面。对住院官兵实施分阶段(入院期、治疗期、好转期、痊愈期、出院跟踪期)、分层次(重特大病员、慢性病员、急性病员、综合型病员),以SCL-90量表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将住院官兵的家属、朋友、同事、战友等列为间接调控对象,将焦虑、忧患、矛盾、彷徨、萎糜、强迫、自杀、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认知失调等异常表征纳入调控项目,将警营环境、婚恋关系、上下级关系、岗位要求、训练强度等设为重要影响因素,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每名医师在做好常规物理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员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问题的不同程度,开展心理测评、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治疗,并贯穿整个疗程。

1.2 构建干预网络,责任到人 我院结合实际,构筑了动态三级心理干预管理网络。(1)设立总导师。由国家特级心理咨询师为总导师,全面负责心理干预工作。定时召开心理干预调节会,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案学习与业内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开展心理鉴定及心理行为矫正技术、咨询的能力。同时,根据官兵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根据病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标准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2)设立辅导员。在现有临床科室医疗小组中设立1名辅导员,要求每名辅导员针对不同病员开展心理辅导,对综合型与特殊病员重点辅导,满足住院官兵日益增长的寻求心理帮助的需求,帮助病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3)设立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专门成立了住院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综合协调、指导各科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接待,认真分析心理干预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总结推广住院官兵心理干预的好做法。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能与责任,形成了鲜明的分片、分点管理体系。

1.3 完善监督机制,狠抓落实 医院领导及机关职能部门从完善监督管理入手,确保心理干预机制的有效落实。(1)加强督导管理。拔专款在住院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职能部门与总导师定期检查、督导入院宣教记录、病程记录、谈话记录、专项辅导记录、各期SCL-90量表等心理档案。(2)开展病人问卷调查。每月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理清病员心理与身-心疾病转化趋势。(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在《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对未完成心理干预规范要求的科室与个人在量化考核中扣分,严重影响病情的予以严肃处理。(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调控目标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日常奖金与年度评比、晋升晋级挂钩。

2 体 会

2.1 要提高对住院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的认识 军队医院是官兵患病康复场所,住院部更是官兵中患生理心理疾病人员的汇集地[1]。由于患肿瘤、先天遗传缺陷、外伤残疾等等原因,患病当事人常常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另外,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承受的各种压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心理负担比较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有心理健康的在住院人员中占相当比例[2]。因此,在进行器质疾病检查治疗的同时,对住院官兵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危机评估,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作为住院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就显得相当重要[3-6]。

2.2 要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的普及教育 由于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医疗中,对器质性疾病的诊治经验相对丰富,对日常收治患者习惯于用生理、病理等传统思维去解释症状、体征和开展治疗,而对心理学科知识掌握普遍薄弱,整体医疗理念和习惯养成不足,临床误诊误治的案例时有报道。严峻的医疗形势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加倍学习,掌握更渊博的医学知识,既要具备刻骨疗伤、妙手回春的扎实医技功底,又要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心理疾病诊治的方法和窍门,学会用润物无声心理沟通技巧,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心理上痛苦煎熬着的患者平安度过难关,努力避免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2.3 要将心理干预列为住院整体治疗的重要内容 有必要对传统住院收治模式进行再造设计,在传统收治流程基础上,对住院官兵设计一套符合军人特点的心理干预方案,从开始的入院宣教,病史采集,直到出院后跟踪随访,将心理干预措施作为必备内容全时段、全流程贯穿到官兵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做到医疗方案进展到哪里,心理辅导工作就跟踪落实到哪里,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质量控制和监督,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提高整体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 松,付春安,徐 佳,等,解放军某医院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38.

[2] 李权超,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49(6) :311-312.

[3] 张小战,朱爱荣,唐华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1):27-29.

[4] 蔡丽萍,刘少壮,王 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90.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4

【论文关键词】人格内外控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趋于全方位,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将越来越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且人格健康发展是促进全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2l世纪是属于能承受社会变革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

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利用人格心理测验来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人格(personality)是人心理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去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即人格对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等都产生影响。“人格即命运”,人格是决定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的人格,使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因此,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模式的研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顺利成才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大一、大二学生600名,文理、艺术类均有。收回有效问卷的人数为519人(前后两个问卷均有效者)。平均年龄20.3岁,男生248人,女生271人。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HealthInventory,PHI),是在总结MMPI中国版十几年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PHI具有以下七个临床量表:躯体化(SOM,Somati—zation)、抑郁(DEP,Depression)、焦虑fANX,Anxi—ety)、病态人格fPSD,PsychopathicDeviate1、疑心(HYP,Hypochondria)、脱离现实(UNR,Unrealis—tic)、.兴奋状态(HMA,Hypomania)。PHI还具有三个效度量表: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L(说谎分数)、F(诈病或装坏分数,Feign)。

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是一种评定心理控制源的量表,心理控制源来自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有关个人性格或行动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愉快、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同时另一些人则表现消极态度的一种遐想的内心状态。心理控制源的个体差异预示着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在控制定义为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一种普遍信念,内在控制则认为事情结局与个人努力相一致。大量研究证实,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能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更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纸笔测验方法。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心理健康测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有2%的学生没有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在其他各因子上有问题的学生比率并不高。其次,大学生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按照PHI量表的具体解释,在诈病分数上显著高于常模可能是大学生一次做的问卷题目较多有不认真、理解错误的情况,或者是表现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躯体化分数高于常模,说明大学生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上的不适,易表现为不愉快、自我中心、需求同情、诉苦等。再次,在病态人格和兴奋状态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大学生在个性上主要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好出风头、判断力差、不成熟、爱寻衅、虚伪、做作、轻浮、夸张、易怒、性急、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从表2中显示: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说谎、诈病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过份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受试者可能在说谎的人数比例上高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诈病因子上分数显著高,可能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其他几方面均没有差异。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在诈病、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上与女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主要表现在:男大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在焦虑因子上男大学生表现出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想、恐怖、刻板,缺乏信心等高于女大学生,他们经常自责、自罪、感到不如人和不安。

在病态人格因子上表现为:外露、善交际、爱享受、好出风头、表现判断力差、不可信任、不成熟、好攻击,爱寻衅等。在脱离现实因子上表现为个性退缩、企图逃避现实,胆小、古怪、紧张、心情混乱。在兴奋状态因子上表现为善交际、外露、冲动、精力过度充沛、乐观、无拘无束、轻浮的、夸张、易怒、绝对乐观及不现实的打算、过高地估计自己。

在大学中为什么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大学生?具体原因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二)成人内外控制(ANSIE)测验结果

(1)517名大学生被试在ANSIE量表的平均分是14.16±4.91,中数为15,众数是13,分数基本呈正态分布。男生的平均值是14.79,女生的平均值是13.5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男大学生的外控人数高于女大学生,这个测验结果和上面的测验结果基本一致。

(2)对两类学校学生进行均值比较,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学生的平均值低于综合院校学生的平均值(分别是13.74,14.8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说明综合类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师范类大学生,这与上一测验的表2结果有一致之处。

(3)把所有被试分成3组,上下各28%被试(ANSIE≥17、ANSIE≤lO)被列为外控倾向组、内控倾向组,居中的44%为第三组,即中问状态组。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控制感水平的被试。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内控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较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随着外控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在明显下降。

四、讨论

1.在PHI心理测验中,大学生在各因子上有问.题的比率都不高,不象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严重,(民日报》1989年报道:在2916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总,其中25%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健康报》1989年报道:一项对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其中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樊富珉等2000年对北京市23所院校520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其中17%的大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还是比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在诈病、躯体化、病态人格、兴奋状态因子上的均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而在抑郁、疑心因子上的均值低于全国常模均值。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2.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PHI量表上的测验结果显示,说谎、诈病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过份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受试者可能在说谎的人数比例上高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诈病因子上分数显著高,可能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认真程度不够、理解错误,或表现出互相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其他几方面均没有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中国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05-01

医护人员每天直接面对患者,在对患者实施诊治和护理的过程中,他们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并且工作压力是压力的主要来源[1]。压力能导致负性情绪及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诊疗水平的下降[2]。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自身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患者的诊疗及康复。本次调查旨在探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打下基础。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在2011年0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对保定市北市区市4所二级甲等医院正常在岗、不存在精神疾病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4份,回收有效问卷334份。

2.心理健康评估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填表前给予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并嘱其各自独立答卷,为了填写真实问卷,用无记名形式。该量表具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有无及严重程度依次记为0、1、2、3、4分,分别表示无、轻、中、重、极重,然后统计各因子分和总分;对符合SCL.90总分>200分和/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芝3视为有心理卫生问题。SCL-9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9以上,重测信度大于O.7,内容效应和结构效应也较好[3]。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性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1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2.1医护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项目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参与本次调查的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三、讨论:

20世纪40年代召开的世界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认为“人的心理健康是指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自己的个人心境调整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客观,个性结构完整,活动效能吻龄”.医生这个特殊职业,对心理健康要求高于其它行业,除此外还有自己职业特殊要求,具体为:①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乐观,心境愉快;②胜任医生工作,对于复杂病情有独到见解和处理能力;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善于协调医患关系;④具有健康的人格,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⑤善于总结经验,有开拓创新精神。最近研究发现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医生各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均低于当地居民,随年龄增长医生平均预期寿命低于当地居民的幅度也在增大[5]。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心理健康是全面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一项相关调查显示75.56%的医生认为心理压力增大,41.69%的医生认为做医疗工作自信心下降[6]。另一项有关压力源和医师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多数医师都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66/98),存在压力的医师在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7]。在本次调查中26.6%的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总分≥200分和/或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3,显示其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医护人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项目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国内有相关研究表明,女性在压力下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状态,过度疲劳下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6],同时,本调查结果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医生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过重,产生抑郁感 医生每天面对心情不好的病人,在超时工作状态下,病人把自己病情反复扩大的描述的负面心情,是希望引起医生的重视和得到合理解释,医生在这种互动的状态下,自己的心情也会产生负反应,行为上出现反应差、呆滞、遗忘,产生抑郁感.医生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来自于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所致,除此之外,医生本身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性格和家庭的影响也是主要原因.这些负面心理和情绪长期积淀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倾诉,或使情绪能有缓解的渠道,日趋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可使医生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或下降,也极容易产生身心疾病[9].这些压力导致了医护人员中更高的心理问题发生比率。不同科室医护人员的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在对不同专业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发现,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尤其是急诊科护士,他们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等问题上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各个科室最为突出[10]。综合上述医院应对医生普及心理知识,在专科心理医生的辅导下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坚持原则和协调医患关系.培养医生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化解负面心理情绪,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总之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天平,健康也是标志一个民族强盛的皇冠[11]。医生的心理健康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水银柱.我们今天提出和研究医生心理健康问题,只是一个侧面,意在提高医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呼吁全社会都关注和重视.并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辐射到我们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其目的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保京.压力源与医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02):13l一132

[2]曹岚,唐春炫,蒋冬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研究论文析及应对方式[J].护理杂志,2008(06):33—34

[3]韩金红,孙-龙r1_ip玉,韩金香.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04)

[4]马长永.对医务人员所承受的不良压力及其医德退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2):121—123

[5]Smyth K A,Williams P D.Patterns of coping in blackworking women.[J].Behav Med,1991,17(1):40—46

[6]Vaillant G E,Bond M,Vaillant C O.An empiricallyvalidated hierarchy of defense mechanisms.[J].Arch GenPsychiatry,1 986,43(8):786—794

[7]Compas B E,Worsham N L,Ey S,et a1.When mom or dadhas cancer: Ii. Coping, cognitive appraisals, andpsychological distl’(2SS in children of cancer patients.[J].Health Psychol,1996,15(3):167—175

[8]余欣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 1(05)

[9]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SCL-90量表

21世纪是人类迈向高度文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与优胜劣汰的时代,也是一个个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的时代。高职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其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将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致力于提高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不仅是高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对高职生未来最重要、最有效的投资。为了解我院高职在校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和增进在校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采用了SCL-90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被测试群体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的324名学生(男生195名,女生129名)。

测评工具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5级评分的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涉及情绪、感觉、意识、思维、人际关系等方面;5级评分即: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别以1、2、3、4、5计分。各题单项分数之和为各因子总分,以得分高低反映被试的心理健康善和心理障碍的症状。

测查时间为2008年11月。

二、结果与分析

1.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在SCL-90自评量表的测查结果中,如果被试的某一项因子分≥2分,则在该因子方面有轻度障碍;因子分≥3分,则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在下表(表1)中可以看出,324名被试中有65人至少有一项因子分≥2分,占总人数的20.06%;3分有29人,占总人数的8.95%。此外,其余情况见表1。

表1 324名高职生SCL-90量表因子分的人数统计

注:一个学生有可能有一个以上因子分≥2分和≥3分。

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试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积极健康的,但仍有20.06%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8.95%的学生有中度的心理障碍。由此可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峻,不容忽视。

2.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1)成长环境的比较

我们分别对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没有显著性(见表2)。在SCL-90量表中,农村学生在焦虑、忧郁等项目的分数相对较高;而城市学生则在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等项目的分数相对较高。说明不同环境对人的心理品质的影响不同。如,农村学生具有吃苦精神但自卑感较强;城市学生自信但缺少毅力。两者各具优势,不能单纯来评价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就一定比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因为影响人心理水平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方法、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及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

表2 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SCL-90测量结果比较

(2)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性别之间的个性心理因素差别在逐渐缩小,但高职生中女弱男强的局面没有改变,其差异仍然比较大。男生多喜欢运动且性格外向,其心理障碍及不良反应较少;而女生则多不喜欢运动且性格内向、较情绪化,其心理不良反应及障碍就较多。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因此可看出,高职女生中的心理问题及身体化现象比较严重。

表3 男、女生SCL-90测量结果比较

(3)新生与老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4 新老生SCL-90测量结果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新生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现象明显高于老生。这说明1年级的新生还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但由于他们缺乏交往的技巧和勇气,时常出现孤独感,再加上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或对专业不满意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产生“回归心理”和“新生适应不良综合征”等负面心理。

3.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外界因素及个体心理因素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外界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使紧张环境刺激增多;学校文化环境氛围中的消极因素;老师与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态度;教育思想的导向与社会环境因素的落差等。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高职生情绪情感发展中的不稳定的因素;其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不良因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上述高职在校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测查,有20.06%的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有8.95%的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这说明,我们的高职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差。

(2)学生中男、女生之间,3年级学生和1年级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建议

(1)加强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员开设学生心理讨论和心理咨询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发挥全方位的非专业性心理教育的作用。每位老师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心理教育的渗透。学校要通过举办各种表现学生个性和发现自我价值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许同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