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关键词:灯具设计;构成设计;点;线;面;设计要素
灯具在早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而存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注重灯具的美观与耐用,由此形成了现代灯具发展的流行趋势,灯具的功能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实用性变为实用和装饰性相结合。人们对灯具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灯具,不仅要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还要外表时尚好看,同时还不能太贵。
一、灯具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
灯光照明设计是为了使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满足人们视觉生理和审美心理的需求。我们在设计上还要讲究其造型、材料、色彩、比例、尺度等。华而不实的灯饰往往会画蛇添足,优秀的灯具设计作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美的享受,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同时,和谐而奇特的造型还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因此,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点、线、面新载体的运用应顺应时代的潮流。
二、灯具设计的多元要素
1.灯具产品设计的多元要素之点
灯具产品设计中,下垂的吊灯酷似一个个点,点的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平面构成中,两条线相交处就会产生点;在立体造型中,三条线或面的无限延伸的交汇处就会产生点,即产生角。所以,我们在运用点的设计时也可以从灯具的角部着手。
2.灯具产品设计的多元要素之线
线是灯具设计造型的有力手段,产品的外形轮廓、面与面之间的交线、面上的分割线,都是明确的造型语言,它们是形成产品整体感和独特个性的灵魂。吊灯上重复的竹质格栅组成密集的线,线又可以转化为棱,所以,我们在运用线的设计时也可以从灯具的棱部着手。
3.灯具产品设计的多元要素之面
灯具造型设计中,由于面的组合方式变化,产生了面与面之间的多种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形式:分离、接触、复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和重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一种或者多种形式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形态。
三、在灯具产品设计中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意义
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轨迹移动、叠加就可以得到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是一种三维的新形态。规则体有球体、正方体、圆锥体等,具有稳重、端庄、永恒的视觉感受;不规则体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具有亲切、自然、温情的感觉。
点立体由于立体的点非常小,在现实中,单个的点往往很少被用来造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连续的c来进行造型。水晶灯可以视为一个个密集的点,看上去晶莹剔透,折射面多,“璀璨”这个词就是来源于水晶灯的折射效果,它一直是家装中客厅灯具的主要灯饰之一。灯珠可以折射光线,给家庭营造美丽浪漫的气氛,并且容易更换。线立体的构成设计可以是框架构成、垒积构成 、脚架构成、 拉伸构成和织面构成。面立体的加工方法有折、曲、切、插、粘贴等,各种形体的成型法则不同,其表现特色也不同,灯具造型设计中应根据所创造的形体灵活运用,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对基本形态的组合,构成平面与立体的设计表现,这是造型基础设计中研究的重要方向。掌握各种形体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更好地为创造灯具新形态服务。
我们在不同类型的灯具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的艺术处理,可以创造出合理而丰富的造型。对空间中的点、线、面这三大基本元素进行巧妙设计,对于提高审美品位和设计水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商业化进程已然加快,设计行业不断深入变化,点、线、面三元素在灯具产品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设计出更好的灯具作品,就必须合理地将点、线、面三大基本元素巧妙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人性化;工业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99-02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of Humanization Product Industry Art Design//Zhu Qiaozhi1,2, Zhang Wenjuan2
Abstract Industry design of the object is a product, but design of purpose is for the sake of satisfy people of demand, therefore see from the essence, product design be behavior of design, its point of departure and marriage are to promote person of overall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satisfy people day by day growth of material and spirit demand. In the meantime, humanization of industry design, also relate to art, because the art turn of industry design most ability body now modern thought, with network environment opposite should.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humanization; industry art design
Author’s address
1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000
2 Shouguang Technician School,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1 人机工程学是网络环境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从人机工程学出发,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
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2 “人、机、环境”是网络环境下设计的基本要素
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3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3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作为一个全息系统的局部,一个产品中包括了商品社会中的全部信息。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必然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合、平衡的产物。开始一项产品设计的动机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为了改进功能,有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是为了改变外观,强化“柜台效应”,以吸引购买者,更多的情况是上述几方面兼而有之。于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可能来自功能、技术、成本、使用者的爱好等各种角度。不同的产品设计的重点也大不相同,暖水瓶的设计显然就要比香水瓶的设计考虑更多的人机问题;再以某设计所设计的电脑游戏遥感器为例,乍见此产品时,看似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但实际使用时却很合手,操控性良好,而且遥感器外型颇酷,用此摇杆玩空战游戏,有操控战斗机的味道。相比于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即使售价比一般产品高出许多,也一样大受欢迎,足见其魅力所在。
但也有这样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是因其外型讨好且成本不高所致,但缺点是产品轻,因此在使用时本来一只手操作很方便,却不得不双手并用才行,这就是该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的不足之处。但在成本、售价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下,厂商还是推出此种产品。而对于专业用品就不同了,例如美发师每天所使用的吹风机,除草机工人所使用的修剪机,就绝对不能轻视人机工程学在生理层面上的考虑。
然而,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作人机工程的发挥。以TEAGE为微软所设计的易用鼠标球而言,该鼠标是特别为儿童体验电脑而设计的,在方案决定之前对儿童的抓握方式进行了研究,黄白两色相间的鼠标球使儿童在学习电脑时,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该产品已经超脱了产品造型上的束缚,除让其更好用之外,也同时赋予了产品新的意义与想象空间。
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外,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眼。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人机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都必须全程参与,但在各个阶段为主为辅的角色会有不同。例如,产品概念由工业设计师主导,测试则由人机工程师主导,每个步骤以剧本的形式来串连沟通。每件产品都有各自的在人机工程学上的特色,特别是消费性产品。以汽车内部设计来说,就有3个表达人机工程需求的方式。
一是操控界面,如方向盘的设计。
二是座椅及内装设计。如一些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直接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又没有重新考虑中西方人在身材方面的不同,尺寸上完全照搬。结果西方人垫颈的凸包就顶住了中国人的后脑勺。
三是情报沟通系统,如导航系统设计及安全警报功能。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一、对于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认知
整合营销传播英文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ns),简称:IMCo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IMC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二、营梢传播设计中企业的产品形象设计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因此,企业以及产品的形象设计都是营销传播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磺、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三、企业形象设计的组成
企业形象设计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企业形象设计中VI是指视觉认知,即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识别)。VI是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
VI是CIS的静态部分,通过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视觉识别设计。
基本要素系统一—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标语、企业象征图形、宣传语言、市场行销报告书以及各部分的组合规范设计等。
应用要素系统—将基本要素系统中的设计运用到与企业相关联的各个领域。如:办公事物用品、生产设备、建筑环境、产品包装、广告媒体、交通运输工具、衣着服装、旗帜、招牌、标识牌、橱窗、陈列展示等。
视觉识别VI在CIS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受众所认可,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的直接传达系统,故被称为“企业的脸”。
四、曹销传播设计的经典案例
一个完美的企业形象传播设计就是一次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这就是营销传播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IBM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优势,因此铸就了辉煌。IBM公司是美国最早导人CIS战略的企业之一。时任IBM公司总裁的Thomas"Watson认为,为了使公司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企业,就非常有必要改变企业的陈旧形象,在电子计算机行业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能体现出企业的理念,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标志。于是,在设计大师保罗·兰德的建议下,把公司全称“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缩写成“IBM’’三个字母,形成统一的、易于识别的标志,为“IBM’’的发展制定出一整套的CIS战略;还以此设计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蓝色字体和富有灵感的造型,且选用明快的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从此,IBM公司通过CIS战略的导人塑造了企业形象,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增,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蓝色巨人”的形象在公众中树立了起来。
然而,促使IBM公司成为计算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霸主,却不仅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视觉识别VI,而且由于IBM公司树立了以“IBM就是服务”为宗旨的企业理念识别MI,并自始至终为之奋斗不息。
"IBM就是服务”—这句话清楚而又准确的阐明了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IBM公司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机器,而且还有使人信赖、热情周到的服务—公司在创办之初就要求对于任何一位用户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解决;公司免费为用户提供维修、咨询和培训的服务;甚至对IBM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还可以退回机器·IBM公司用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使得公司在服务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正因为IBM公司能为顾客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这就使消费者确信公司在关心着每一位用户。所以,才能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才能使IBM公司在强手如林的计算机市场中一枝独秀、勇往直前。
至今,IBM公司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充满自信,永攀科技高峰的国际性大公司”,这都应归功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开发,特别是企业理念识别的成功策划,IBM公司已成为企业导人CIS的典范!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A法国美学家拉罗(1877—1953)认为,工业产品的美是多种要素的组合,正如复调音乐是由多声部通过对位法而形成统一的和声一样。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在产品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产品的形式设计是工业设计师依据功能所作出的创造性活动,每一种新的产品形式产生就意味着含有一定的形式意义。就单纯的形式美而言,它不依赖于其他内容,因此,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称之为自由的美,狄德罗则称之为绝对的美和独立的美。但是,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却是依存美,确切地讲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方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一、产品的形式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涵义
视觉艺术家们普遍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是以人的直观感受为尺度,它的终极目标是人类对自身的自我意识,是人类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的确证,它的实质是以审美为中心的一种精神生产。而产品设计却主要是以实用功利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它的目的是为人的实用需要而设计。艺术作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创造出一种具有情感意蕴的形象体系,这种形象体系是一种视觉或听觉的审美存在物,是艺术家对现实的一种审美反映,其中既包括对社会生活内容的再现,也包括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艺术的美是反映美。而技术生产的产品设计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现实,它不仅具有物质功能,同时也具有精神功能,因此设计的美是现实美。有鉴于此,产品的形式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涵义。首先,色彩、形态、肌理的美,即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2页),构成产品设计的自然物质材料的美。生产任何产品首先需要一定的材料,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产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最强烈、最直接,印象也最深刻,色彩的美感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的生理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点、线、面所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以及对点、线、面形式意蕴的理解。在点、线、面的形态要素中,线是最活跃、最富有感情的要素。平面上的形与空间中的形态,其跳跃与静谧、繁杂与单纯、安定与轻巧、严肃与活跃等情感性质无不与线密切相关。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积累.促使人类对模仿自然形态、概括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等产品造型产生不同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材质感和肌理美作为产品设计的可视和可感的要素,对人的视觉或触角都会产生感应和刺激。这些不同程度的感应和刺激,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美与不美的感受。其次,自然物质材料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产品设计符合形式规律的美。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总体造型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即遵循公认的形式法则。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的组合符合对称与平衡、调和与对比等形式规律时,使人产生美的感觉。正如高尔基所说,形式美是“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与所有事物的形式美一样,遵守着共同的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美的形式法则。美的形式法是人类的审美积淀,是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形式规律。在一件设计产品上,同样涉及到“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的运用。“统一”使人感到整齐;“变化”带来刺激,打破单调与乏味;“对比”强调了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设计产品区别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用品,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在运用形式法则时,应特别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的效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最高原则。当然,形式美法则也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二、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应具有符号功能
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提出人为“符号的动物”的著名观点.揭示了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语言、神话、宗教、科学、艺术、技术都是人造的符号宇宙。因此,人实际上不是生活在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符号宇宙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应付事物本身。卡西尔的这些论述,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广泛的视觉领域,人往往通过符号系统完成人类信息传递的任务,符号可以说是信息的载体。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艺术是三种不同的符号,一般认为科学符号是抽象的,为智力图式;技术符号是具象的,为意志因式;艺术符号则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为情感因式。关于符号的构成,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1857—1913)指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产物。产品设计的形式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符号功能,即指示功能和象征功能,因而也就形成两种不同的产品形式符号: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所谓产品形式的指示符号是用来说明产品及其构件的功用,即“这是什么”,它使形式具备认知功能。人们通过产品的指示符号,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作出“这是什么产品”或“如何使用”等逻辑判断,从而进一步理解产品的效用功能和掌握使用方法。产品形式的象征符号则是通过造型要素及其组合使人产生一定的联想,并领悟到这件产品“怎么样”。象征符号表达的内容往往是间接的、隐含的,具有较强的抽象成分。要准确理解和体会这种象征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它对人具有认知功能,不仅为实现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指引,而且它的物质形态和含义也具有审美功能。因此,并不存在单独的审美符号,审美功能的获得正是它的实用物质状态和意义传达的结果。这一点也可以从产品语言的形式机制上得到确证。产品语言的形成是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也就是说,它要经过由功能结构向形式的转化。产品语言的深层结构是指产品的物质功能、与人的活动的相互关系、产品的材料工艺和技术基础以及其社会文化特征。例如,一房家具中有大衣橱、书桌等,它们总要通过一定的符号加以标识,以便于人们识别和使用。通常,把手就是抽屉和衣橱最好的指示符号,这种指示既可以在形式上是多样的,也可以做成外显或隐含的。外显的衣橱把手可以是环形的、钮形的、矩形的,也可以是碗状的。而隐含的衣橱把手则可以用一定空间间隔指示出在底边或侧边有暗槽,可供手指拉出。因此,产品必须通过预先的设计,按计划目标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制作。但它又不象—般技术产品那样单纯依据于自然规律和自然形态,它不仅有技术的规定性,而且有相对的形式表现自由度。与艺术品相比较,设计产品同样具有审美的内涵,这种审美性质不是由技术的规律性所决定,而是由依随于效能的形式符号所决定的。但是它与艺术品不同的是,它不要求唯一性,而更强调产品的重复性和复制性,特别强调一定是可供批量生产的产品,体现机械文明整齐划一的美。新晨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日本JISC在提出MFCA国际化标准时就明确表示以下3点意见:(1)作为产业界有效的指南;(2)阐述MFCA的原理与原则;(3,)不需第三方认证。这些建议对MFCA的标准化讨论起到了引导作用。目前,委员会公布的文件内容如表1所示:
这个MFCA国际标准框架,只包括一般术语、目标、原则、基本要素和实施步骤,并不包含改善物质或能源效率的详细的计算步骤或相关信息。该标准涉及的成本仅包括内部成本,并不包括外部成本。以下就MFCA的基本要素与实施步骤进行解释。
(一)MFCA的基本要素
MFCA的基本要素包括物量中心、物料平衡、成本计算与物质流转模型。
(1)物量中心。它是生产过程中选定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以对生产过程的输人输出物料以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进行量化。在MFCA方法里,物量中心充当数据收集的功能。首先,对物量中心的物质流转与能源使用进行实物量化;其二,对物量中心物质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管理成本进行货币量化。
(2) 物料平衡。S卩“输出数=输人数+期初数-期末数”平衡公式。以仅包括原材料为例,50kg的原材料进人物量中心,物量中心期初有150kg,在期末还有100kg的原材料,那么,输出数=50+150-100=100。
(3) 成本计算。承上例,加人能源成本、系统成本与废弃物管理成本。如图1所示:
别有原材料500元、能源50元、系统成本800元和废弃物处理成本80元,输出物质有产品(正产品)70kg和物质损失(负产品)30kg,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按材料比重在正产品与负产品之间进行分摊,而废弃物管理成本全部归在负产品——物质损失成本里。
4)物质流模型。在MFCA里,通过视觉模型来显示
物料在不同物量中心的储存、使用或移动。如图2所示
图2描述了一个流转系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流转图。产品既包括产成品也包括半成品。可见,MFCA对流程内的各种物质从投入到产出进行全程跟踪,立足于企业资源输出的合格产品和废弃物的流向与流量,将资源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这里是重量)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流的有效利用成本与损失成本。按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计算费用的对象仅为正产品一项,而在MFCA中对于制造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也作为一种产品(负产品)以计算单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从而,传统的生产管理信息中看不到的损耗或浪费的产品成本就可视化了。
(二)MFCA的实施步骤
成功的MFCA要求许多实施步骤。分析的详略程度及复杂性视情况而定,比如组织大小、产品的特点、所选择的物量中心的数量等。
以下用一个p^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勾勒MFCA实施步骤。此外,MFCA的PDCA循环也可内含并应用于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系统。
以货币单位量化物质流为例,其量化的对象有: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管理成本。材料成本量化有不同的方式选择,比如,历史成本、标准成本和重置成本等,一旦确定以哪种方式,就要一贯使用。以上是标准的简介,更加详细的计算方法在早前的应用指南及案例分析里体现得更全面。
由以上标准解释可以总结得出:(1)将输人物质成本按输出流向分别核算正产品与负产品,明确物质损失成本;(2)形成物质损失的“逐步结转”,可明确各物量中心的有效利用成本与损失成本;(3)除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按输出正产品、负产品比例划分外,人工、折旧等间接成本也按此方式划分,体现了完全成本分类核算思想,这因于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的原理。
MFCA量化企业资源损失成本,使资源损失结构淸晰化,可挖掘企业改善的潜力⑴。因为MFCA是从数量和价值两方面使流程中各物量中心的材料损失与其他成本“可视化”,而传统成本核算将废弃物损失包含于完工产品中,处于隐形状态。正因此如此,MFCA可揭示资源损失的环节及金额;揭示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成本流,包括流向及流量。因而可帮助企业判断资源损失的重点环节,提出优先或重点改造项目,另外,在制造企业中,MFCA还是材料选择替代、工艺流程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及废弃物再生循环等系统决策与控制的重要参考信息。
二 MFCA应用范围
ISO/TC207/WG8的召集人K.Kokubu(日本)负责MFCA的标准化问题。2010年他在日本《质量管理》杂志发表了“物质流成本会计的重要意义”,并认为由MFCA方法提供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各种场合。以往的环境管理手段大多局限于在环境污染发生后再采取无害化以及回收利用等“末端治理”手段,而MFCA则能够促进以生产过程本身的革新为目的的“过程内在型”的环境对策。对企业来说,能够同时达到减轻环境负荷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因而有效性更为明显。MFCA可从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变更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进行现场活动的改进等四个方面进行应用。
(1) 在设备投资方面的应用
设备投资在企业决策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当决定引进新设备时,一般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一旦设备投资项目实施后,就以该设备设定了管理标准,因而往往忽视了设备本身的效率性能。
与以往的环境管理方法不同,由于MFCA能够准确地掌握某工序中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大小,因而可以从制造设备本身的效率性能来解决问题。因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弃物的发生,通过MFCA对该废弃物进行成本评价,使设备的经济评价成为可能。即,以减少废弃物而进行设备更新为前提,采用MFCA方法从废弃物的成本观点出发对设备本身的效率性能进行分析,由此引进还是不引进设备这两种替代方案就可以进行比较。这是MFCA提供的信息在设备投资上最为有效的一个应用。
(2)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应用
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在于设备方面的情景不少,由于所购原材料的形状和性质的情况也很多。在生产现场发生的废弃物多数是购入材料在加工时被挖或被削的瑕疵造成的。如能减少这类情况,废弃物也就能够减少不少,可更进一步地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有关原材料购入形状等问题,需要与供应商进行交涉。假如供应商认为材料的形状和性质的变更对他们有利的话,也许就会考虑改变;而如果供应商也引入MFCA方法,就要计算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来实现这一改进。可见,运用MFCA方法向供应链的这种延伸,使原材料的变更问题可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
(3) 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上的应用
产品设计不当也会成为产生废弃物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将MFCA方法获得的信息反馈给产品的设计开发人员,寻找改进的可能性。另外,生产线上程序的更换也可能成为工序中产生废弃物的原因之一。比如:在同一生产线上对产品种类进行变更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洗和试运转等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从环境管理角度看,最好避免生产线的交替作业,但从生产管理的角度看,则希望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MFCA方法,将废弃物形成造成的成本增加与库存的增多造成的成本增加进行比较,然后可进行取舍。
(4) 在现场改进活动中的应用
在企业生产现场,一般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引进MFCA方法后,能够以经济单位来评价现场的改进活动,并对各活动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进行统一规范的指导。MFCA具有超越现有管理思想的趋势。通常在生产现场,损耗的设定都在管理者能够正常管理的范围之内,主要以次品等为中心,但是,随着制造规格书设定的投人材料与输出之间出现的差额,因为在现场无法管理,所以有时就不作为管理对象,而MFCA可将这种损耗显示出来,扩大了损耗的范围。
可见,MFCA可有效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阶段。企业在决定引进时,通常从一件产品的一条生产线、向整个工厂整个企业,进而向整个供应链扩展和延伸的手段,应用范围越广泛,延伸后获得的效果就更明显。
三.MFCA未来应用前景:用于生产管理循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MFCA方法里,物质损失是研究重点,物质损失的减少在降低成本上体现了明显的效果。MFCA对物质损失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式如图4所示:
可见,物质损失的改进大体上可分为两大课题。一是通过现场改进就可以实现物质损失的减少,一般不需要投资,二是需要变更制造方法或者需要新的设备投资才能解决物质损失减少的问题。MFCA使因制造方法或生产设备引起的物质损失大小和成本削减的可能性实现了可视化。
已有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实际业务中存在着隐藏于正规作业中的物质损失。MFCA提供的可视化研究,使日本有些企业正考虑将MFCA的分析结果落实到短期以及中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通过MFCA对现场改进和投资实施及其成果的验证重新进行分析,构建能实现资源生产效率最大化的PDCA循环。如图5所示: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产品设计;功能;形式;形式审美特征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1]。一件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构成元素组合而成的某种形式及形式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种构成关系、这些具有审美情感的形式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现代产品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将产品与人的关系形式化,这种形式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外还要满足其审美的需求,因此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产品设计的形式研究不能脱离审美的范畴。就最后的设计成果而言,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美的因素已成为考量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意大利建筑家奈而维(P.L.Nervi,1891-1979)指出“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优良的技术对于优良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必要的条件”。[2]优秀的产品设计,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他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技术相对于产品来说已经不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形式审美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产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对于现代产品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就纯粹的形式美而言,可以不依赖于其他内容而存在,它具有独立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康德称之为自由的美,狄德罗则称之为绝对的美或独立的美,在产品形式上表现为秩序、和谐等基本的形式美法则,用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当然,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不可能那么绝对自由,确切地讲要受到材料、结构、工艺等技术上的制约,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羁绊美;另外,产品设计的形式还必须与使用功能、操作性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功能性与视觉形式的有机结合,产品外在形式是内在功能的承载与表现,体现出产品的高品质性能,表现为功能美;同时,产品设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并且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综合体现。
一、产品设计的形式是产品功能的外在表现,其形式美受材料、结构、工艺等技术因素的制约
产品的外形既是外部构造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内在功能的传达者,而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达,不同的材料同时就具备不同的材质美感。《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依靠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来表现美的特征自古已有。从设计史上我们知道不同设计风格的演变往往与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同步进行的,不同性质的材料与它组成的不同结构的产品都会成现出不同的视觉特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现代工业产品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材料的运用和加工来表现的。造型材料是形式表现的内容之一,同时他又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品格”,其本身就蕴藏着形式美的特征。现代设计中常见的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皮革、织物以及不断出现的新兴复合材料,而其中的金属和塑料在产品中应用的最广泛。金属材料其光洁的表面、闪烁的金属光泽、干净整洁却显得冷漠的外观给人一种高科技感,有时也会给人一种神秘、高贵感。塑料制品一般来讲可能让人感觉廉价、大众化。[3]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麽很多塑料产品表面要喷涂成金属质感的原因。比如手机的金属外壳其实都是塑料制品。但是即使是塑料制品这种让人感觉廉价的材料通过技术手段也能显示高雅的质感,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机箱的半透明塑料材质就迷倒全世界,成为一种时尚。
各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美感要素,产品结构的美感要素往往来源于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加工使用。不同的材料适合于不同的加工工艺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金属板材适合冲压加工,但是冲压加工使产品的成型结构又受到一定的限制,20世纪初的流线型风格就是因为当时的冲压成型技术无法控制金属材料受压后的反弹而形成大弧面的流线型造型风格,而随着冲压成型技术的进步,金属能加工成平、薄、小弧面的结构形态,显示出整洁、精致的风格。塑料由于其本身的可热融性而采用注塑成型,特别是现在的CAD/CAM技术,使塑料制品的结构、形式具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能满足各种各样的审美需求。
设计源于“制器造物”的人类活动,艺术起源于劳动,实用重于审美。《易.系辞》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4],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器物思想。现代产品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实用,也就是说不管什麽样的审美形式都不能脱离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不是来源于对产品表面的纯粹装饰,而是产品功能的外在表现,产品功能的传达者。过分装饰的产品反而会使人无所适从。如20世纪30年代的机器美学风格在设计上鼓吹表现新技术,罗维设计的收音机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各种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作为装饰,却让使用者恐惧,不知如何操作[5]。回顾历史,从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到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到后现代主义的极简设计代表人物菲利普·斯塔克,无论其设计的产品是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以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为前提。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可看到真正能广为流传的好设计从来都是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现代产品的设计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合理的加工手段以恰当的内、外结构形式来传达产品的使用功能同时具备审美功能。
二、产品设计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要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运用不同的材料、适当的结构关系、必要的生产工艺最终生产出具目标功能的产品。而作为产品的终端用户即消费者所见到的只是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外表,即产品的外观形式。产品在满足所需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态是否具有意味是否符合消费审美成了能否打动消费者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美感最初主要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体验,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对自然中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美的因素的归纳与概括,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规则。产品设计中对形式审美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造型的审美价值,产品的形式美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产品设计中艺术造型的核心。既然美的形式法则是人们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普遍规律,而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因此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形式美法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统一与变化,“统一”使人感觉单纯、整齐、利落,“变化”带来新奇和刺激,打破单调与乏味;对比与调和,“对比”强调了变化和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在设计中要讲究,没有对比没有变化就觉得呆板、不活跃,变化太多又会有凌乱之嫌;还有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呼应与重点、比例与尺度等等。产品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对点、线、面等形式其及所构成的形式关系的理解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通过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符合形式规则时,使人产生了美的感觉。
设计产品不同于传统工艺制品,前苏联学者诺维科娃曾说:“手艺人使用的技术是极初步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技艺是手控能力的完善和加强”[6]。产品设计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运用形式美法则时,应该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使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能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原则。并且作为设计者还必须认识到,西方美学家阿恩海姆虽然发现了“心理-物理”场的规律,分析了“形式”与“心理”的同质异构关系,但是却忽视了“形式美”的社会和历史原因[7]。在产品设计中谈论纯粹的形式美是无意义的,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必须与消费者与市场联系起来,要通过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将设计者的审美体验和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符合需要的美的形式。而且形式美法则也并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三、产品设计的形式美要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关怀,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等设计观
产品设计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产品设计的形式风格伴随着工业生产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设计师个人的才华与智慧,留下了时代信息、文化风貌、企业特征与个人情感的印迹。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活动,创造思维讲究独创性,人们总是对新奇、变化甚至陌生的东西有某种心理渴求。阿道夫.格勒提出:“审美疲劳”的解释: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人们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8]在当今社会,新奇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纯艺术别珍视哪种自由与个性的创造,但是作为产品设计是为社会消费主体服务的,而这种消费主体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及社会风尚,反过来也就必然影响到产品的设计,尤其表现在产品的形式审美上,并且这种审美趣味又具很强的变异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因特定的人文环境及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阐述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那麽一定会陷入模仿和停滞不前[9]。产品相比于建筑更具灵活性,更易受到特定人文环境、社会风尚等的影响。流线型风格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体现工业时代的精神,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人民带来解脱和希望。产品风格的流行是通过日常消费的行为来完成的,大众文化的流行对消费观念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流线型风格、艺术装饰风格,20世纪60年代的POP风格、高技术风格,还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简约主义风格、新锋锐风格,无不带着不同区域的消费观念和大众文化流行与发展的痕迹。正是世界各国文化融合的复杂性,促使了设计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在设计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已不只是当初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单纯的功能主义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日趋丰富,产品设计已演变为对生活方式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品位的一门艺术。产品设计虽然以物质功能为表现前提,却也越来越关注人类精神的需求,并且随着这种对人类精神需求关注的深化,在产品设计上表现出一种人性化的关怀。这一方面是由于日常产品技术同质化的原由,使生产者转向于开拓产品对于消费者的新的精神方面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是无止进的,这方面也可以给生产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的更高层次追求。比如运用人机工程学使产品更适于人的操作使用;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对残疾人设计领域的关注等等。形式美的内容已不止是一种表面的装饰,而是“以人为本”将功能与审美有机的结合,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舒适,反映出设计与实用、设计与情感、设计与舒适等的多方面的统一。
人们在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及情感的享受的同时,不应忽视随着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已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可持续性发展设计观就是倡导设计不只是屈从于商业目的,而应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步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形式美上不过分强调外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材料的堆砌及奢华的色彩,而将重点放在创新上,创造出既单纯简洁而又有意味的形式,满足使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英]克莱夫·贝尔著,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社,2001.
[3]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5]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俄]诺维科娃.劳动美学.引自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