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艺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园艺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园艺建设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1

【关键词】花园式医院 生态型医院 人性化

【Abstract】Long-term since, the hospital has been viewed as simply providing medical activities of space. With the medicine pattern to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nge,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should be focused on set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a bod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ou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and management on design, the pursuit of high emotion and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environment cheerful and comfortable, building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humanity, business, scienc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features of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garden hospital.

【Key words】Garden type hospital ,Ecological hospital,humanized

一、生态型医院的界定

生态型医院是具有高效率的、规模合理、运作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医院,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是基于对用地周围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水资源、植被,等等;对人的尊重不局限于对患者的尊重,还应关注到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及给予探视家属以足够的关怀。生态型医院还应考虑到对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的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污染的控制、垃圾的回收、设计的耐久性等问题。

生态型医院是与“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相适应的,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来考虑医院的设计,研究患者对环境的感觉、经验和评价,并作为设计的依据和内容,更加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需求。

二、花园式生态型医院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一)总体布局思路

院区在总体布局上应注重空间的开启、方向感和深度,医院构架脉络清晰,各功能分区明确,重视立体空间环境的协调,强调绿化和庭园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因地制宜,多轴线穿插,景观层次丰富,整个院区的流线组织简洁明确,充分满足现代化综合性大医院的运行要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

院区在功能分区上应划分为医疗区、生活办公区、教学科研区、污物处理区与后勤设备用房区五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通过连廊及道路有机相连,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医疗区之间用自然的绿化带分隔,由门诊、医技、住院三大部分组成;生活办公区与医疗区整体分隔,避免相互交叉影响;教学科研区应规划在相对安静区域,以确保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污物处理区应选址在下风向偏僻角度,注意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污染扩散;后勤设备用房区应远离上述区域,注意交通的便利性,为后勤保障运输打好基础。

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多高层建筑的起伏性,赋予建筑物以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通过强调大自然所赋予每个人的生存空间,激发病人追求生命的欲望和战胜病魔的意志,在心理上积极配合生理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

(二)人流、物流的组织

医护工作人员人流、患者人流、住院人流、物流通道应分开而设,提高医院通行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大的通行便利。

1.医护工作人员人流。医护及工作人员人流应设独立通道到达门诊、办公、住院等工作区域,在空间上解决医患分流问题。

2.患者人流。患者人流主要集中在门诊部。门诊人流采取三级分流的模式。一是入口分流:患者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医疗区内部,特殊的科室,如急诊、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儿科门诊等均设独立的出入口,实现第一级的入口分流;二是医院街分流:患者人流从医院街分散到首层的各个门诊单元或利用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等垂直的交通,到达各层各门诊单元,利于医院街这个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的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的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一次候诊与二次候诊分设,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等候空间,候诊分流实现了科室到诊室的分流,使患者在有病的流程空间接受医疗服务。

3.住院人流。住院人流可通过院内连廊直接到达住院区入口,避免直接穿越门诊部分以造成交叉感染。

4.物流。物流系统由无菌物品、洁物及弃置物品的流程所组成,物流传输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及质量。这三类物品都应开设自己的专用通道。另外,医院可以考虑设置采用气送管道系统,主要传送病历、文档、急用药品、血样检验、医用胶片等,使医院各部分形成快速、高效、准确的整体。

(三)建筑空间设计应增加人性化色彩

医院建筑的空间,无论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室内布局或室外空间,应适应病人就医行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的理念应寓于医院设计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1.门诊空间设计人性化

现有大型医院门诊人次较高,由于种种因素,门诊空间环境的整体质量较低,人流混乱、拥挤、噪杂,使患者“望而生畏”,往往出于无奈方到医院就诊。医院门诊空间设计在我国是相当复杂而又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应使其功能合理、环境宁静,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在等候空间上注重独立性,不论是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等候人流与来往人流相对分隔,具有完整的独立空间;再如优化等候环境,等候空间不同于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诊室,在等候中病人应具有一定流动性,病人同时可获得开敞明亮、舒适宜人的等候环境,对于有陪人的病人更是适宜,使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关怀和尊重。

2.住院环境家庭化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忧虑而恐惧,对环境的陌生而感孤独,期待医护人员的亲近、关心、被认同和被尊重,因而病房设计应具人性化、家庭化,缩短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室内的布置应满足患者使用的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在空气的净度、视觉环境、色彩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方面力求提高。

(四)信息化的医院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是衡量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决策性。应注意对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功能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使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卫生质量高水平,护理水平高层次。

数字化医院(e-Hospital)。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生态型医院运行的基点。围绕每一个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资源和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如医院、专家、远程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供应商、数字医疗设备供应商等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 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了真正的e-Hospital,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保险卡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开放化的e-Hospital将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成为现实。医院内部采用智能宽带接入解决方案。从医院各楼宇交换机到中心机房通过光纤连接,实现医疗病历、影像信息及管理的文本、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功能。

(五)高品位的景观设计

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合理的就医流程仅仅是一种基本要求,为此还需要一个现代的、高品位的景观设计。这样会使人们很愿意接触这种环境,令他们心情舒畅,拉近患者与医院的距离。

结 语

设计中可有效利用较大面积的屋面,布置屋顶花园,营造绿色空间。园林绿化对于改造医院环境起着关键作用,绿色医院、园林化医院都是人们向往的医疗设施。在环境设计中,回归自然的环境是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地实现园林化、无障化、智能化、人文化、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中做到院内处处见绿、步步有景,即便是停车场,也应被绿荫所覆盖。院内充满生机,花鸟虫鱼、池塘、山石、大树、草坪……,使整个院区形成一个自然的小园林。人们在其中自如伸展、怡然自得。

参考文献:

[1] 崔博森 何卓林 因地制宜营造21世纪花园式医院[J].现代医院,2007,7(4).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2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1与节约型园林相关的概念

1.1节约型园林涵义

我们会将节约型园林与节约型社会联系在一起。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使原材料、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极度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促进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节约型园林要求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的紧缺,是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的挑战。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综合效益,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节约型园林目标

节约型园林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结合当前的实际,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中,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蓄水保水、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尊重自然规律、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节约型园林绿化趋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节约型绿化的发展。

3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措施

3.1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认真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将创建工作渗透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从实际出发,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注意投入产出的合理化;把握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节约保护,让市民感到舒适,让客人感到满意、感到亲切。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理念上日渐科学。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享受城市园林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节约型社会概念来看,节约型园林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和能源问题。发挥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到园林问题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把节约型园林,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3.2走节约型绿化路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在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建设,造成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坚持走节约型绿化路子,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建设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为城市环境提供高效能的生态保障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节约资金,坚持用最少的钱,建成又多又好的绿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形象轻效益的现象。注重节约用水,注重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城市绿化涉及城市用地、资金投入、材料选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弹性投资项目,淮安着力挖掘潜力、强化节约,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保留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设园林设施,形成了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公园。坚持就地取材,拓展绿化空间,挖掘土地资源,探索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节水措施。

3.3确立生态优先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执政能力,成为我国环保部门走出困境的关键。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确定城市经济、生态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3.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绿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政府发挥着统筹的功能,对保护环境的主体地区给予有力的支持,对这些地区作出的牺牲给予补偿,是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兼顾公平”,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环境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人们缺乏持续发展意识,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潜伏着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政府除了帮助和促进环境保护主体地区大力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甚至破坏的经济外,只要建立起长效的补偿机制,相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举,发挥绿地生态功能为主、景观为辅为城市绿地建设方针,以节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严玲璋、陶康华、周国棋.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05)

2孙树旺.山东省加强城市绿化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1996(03)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3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意义

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人居环境,且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卫生、美化景观,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1.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具活力、更具现代性的;另一方面激增的人口,林立的高楼,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可以在更美,更舒适的城市里生活,真正体验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3 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个性,注重建设融自然、城市和人为一体的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对内可以使市民增加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建设、工程施工,都必须十分注意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增强建筑物的传统个性和文化艺术品位。

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和措施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合理确定目标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时要有前瞻性。注入历史文化的理念,遵循城市机理,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确定目标。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习性,生命周期以及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植物合理搭配,增加绿量,增加园林生物的层次,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生态效益,使植被具有天然的更新能力。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存”的基本法则,保护开发利用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大力创造城市人工自然,既要生态健全、良性循环,又要景观优美,物我相融,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加强宣传,增强市民参与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市民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认知、认同度和参与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生活观;抓好生态园林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教育,广泛普及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让广大市民直接参与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中,形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2.3 统筹规划,确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中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绿地指标的现象,而是建设具有生态、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此外在规划建设时特别需要注意要有大局观,统筹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在大力发展新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的同时兼顾老城区和传统景区,使城市园林绿化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合作建设开发,互惠互利。加大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业务素质。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将会出现更多的新要求、新问题和新变化。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走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建立高效、和谐、合理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设计时更应该具有前瞻性,创新我们的管理,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2 王克勤,樊国盛.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4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年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再接再厉,大干快上,继续深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努力把我县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值得一提的是,XX市林业局萨局长在百忙之中光临这次会议,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萨局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生态立县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县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县有林面积达53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8%。全县林业产值达1.88亿元,活立木蓄积达522万立方米,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总价值达122.3亿元。100万亩农田、150万亩草牧场实现了林网化。带网片、草灌乔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县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35万亩,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6%,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十五”期间,我县共争取国家生态项目资金高达2.16亿元,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投入4591万元、退耕还林投入1.68亿元、生态建设与保护投入250万元。德援、意援项目投入1600万元,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投入1981万元,为我县生态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通过坚持不懈地大搞生态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长期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全县各族人民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求实创新、敢为人先、众志成城的生态精神,成为推动XX经济发展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多年来,我县的生态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和XX市的高度重视,先后被评为“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200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年被全国绿委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再造秀美山川先进县”称号。可以说,生态建设工作是我县诸多工作中的亮点,既为XX争得了很多荣誉,提高了XX的知名度,也改善了我县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些成绩值得我们自豪,这些荣誉值得我们珍视,因为它凝结着历届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和领导,凝结着广大生态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凝结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面对新的形势,我县生态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特别是从现实看,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一是建设任务较重。全县宜林地还有45万亩,基本都是“硬骨头”,而且多处于远、难、险、零地段,大部分需要采取封育措施进行治理;南部山区人工整地地块还需要补植,林地“天窗”还很多;北部还有17万亩流动、半流动沙地亟待治理,部分农田、牧场没有防护林庇护;城镇、乡村所在地、居民点、生态农业小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绿化仍是薄弱环节,与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极不相称,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二是效益仍然很低。全县疏林地、灌丛地面积达15.8万亩,这部分林地林木盖度低,防护效能差,改造任务仍十分繁重。我县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维护生态安全任重道远。

三是保护措施滞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亟待加强。造林不见林现象突出,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垦、毁林毁草建设在各地有抬头趋势;林牧矛盾日益突出,幼林地和项目区被放牧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日益严峻,新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机制和体制尚未建立;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峻性凸显。

四是管理机制不活。在“两工”取消的前提下,新的生态建设组织形式还需大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态产权建设与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所有者的责权利还没有完全理顺,产权制度改革还需加快推进,改革后续管理的机制和体制还需加快建立。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加大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加快山川秀美进程的需要。到2010年,使全县能够绿化的地方都绿化起来,使有林面积达到600万亩,我们才能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绿色XX的目标才能够尽快实现。

二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十五”以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全力推进。“十一五”期间,“生态立县”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县策和三大发展战略之一。生态是我县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发展也无从谈起。我们现在搞生态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发展问题,解决效益问题,使生态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加快新型农村建设的需要。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县而言,搞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对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必须准确把握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宜林地绿化,高标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强化低效林改造,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生态产业,依靠经营管理提高生态建设效益,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举措;培养全社会植树护林爱绿意识,普及生态科技知识,发展生态文明,是“乡风文明”的组成部分;加强城镇、乡村所在地、居民点、生态农业小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绿化,是“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强化林权建设,维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把生态建设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是“管理民主”的具体体现。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县情上看,都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四是抢抓历史机遇的需要。我县面临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省加快东四盟市发展宏观历史机遇,面临国家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大好机遇,面临国家加快林业改革的难得机遇。我们经常讲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就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不去抢、不去抓,机遇就会被错过,就会被别人抢去。因此,我们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参与西部大开发、争取项目和资金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推动全县生态建设和产业升级。

二、明确任务,扎实苦干,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的新跨跃

**年乃至今后几年,我们要围绕实现山川秀美总体目标,以项目为依托,突出三效统一,全面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一是实施六大生态工程。即:15万亩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1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35.3万亩公益林建设工程;6.2万亩城镇村屯厂区道路绿化工程;8万亩河沟道治理开发工程;12万亩低效林改造工程。

二是建设五大产业基地。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扩大杨树商品林、仁用杏、沙棘、叶用桑蚕、饲用和能源转化灌木林等五大林业产业基地。

三是培植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以林业“三剩物”为主要加工原料的木材加工企业;培育以山杏仁、沙棘、灌木饲料林等林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林木质能源加工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十一五”期间生态建设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动摇。以前国家给我们投入少的时候,我们不但干了,而且干得很好,干出了成绩。现在国家给我们的投入多了,我们更要干,而且要干出更大的成绩。即使将来国家投入减少了或者没有了,我们还是要干,而且要干好。二是坚持自我加压、克难攻坚的干劲不动摇。以前我们是一届接着一届干过来的,以后我们还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下去,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干不行,干就干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子孙后代。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风沙不除,战斗不止,直到山川秀美宏伟蓝图的实现。三是坚持依靠群众、全民动员的做法不动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一切成绩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应该归功于人民。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取得胜利。“三个不动摇”是我县生态建设取得成绩之根本,是我县生态建设成功实践之灵魂,也是我县生态建设所有经验之精髓,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面对我县生态建设的未来,我们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切实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加快生态建设速度

当前,国家把生态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政策、资金上加大了支持力度。在这样好的形势下,我县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一面县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落后于人。尤其在建设速度上,必须加快而不能放慢。各乡镇苏木一定要克服“完成任务就行”或“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本着“能快就不要慢”的原则,抢抓机遇,争取更大的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速度,努力新上一些大项目,新建一些大工程,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使全县生态建设在速度、质量和规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狠抓生态薄弱环节

当前,我县生态建设还存在三个不到位,即村庄及四旁绿化不到位、沟道治理不到位、城镇绿化不到位,与生态大县的称号极不相称。为此,我们要依托项目建设,选择北方宜林树种,按照谁造谁有的原则,加大“三河”沿线的生态开发治理,要发动居民搞好村镇、城区绿化,并加强管护,打造亮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提高生态建设质量

一是把生态建设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生态保护与建设和农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建设既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要紧紧抓住农牧业结构调整这一关键,推动农牧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产转变,由单一粮食经营向粮、经、饲多种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沙地、坡地等低产田退出来还草还林还牧。要把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民收入,真正把生态工程变成经济工程和富民工程。

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加快畜牧业的发展。要以保护现有可利用草原、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和引草入田为基础,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种草、改良草场、围栏封育、飞播牧草、草库伦建设等多种途径,加快草原建设步伐。要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粗放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牲畜棚圈建设,加快发展饲草料加工业,推广舍饲半舍饲,实行科学饲养。以规模化养殖、商品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畜牧业上档次、上水平,向集约化经营要效益,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是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建设中的位置。解决好“水”的问题,是加快我县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收到实效的重要前提。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一定要突出解决好干旱缺水的问题,确定的生态建设模式和选择的树种草种,必须符合抗旱和节水的要求。要科学地利用水资源,蓄住天上水,拦截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要坚持以水利为中心,狠抓小流域治理、种树种草和梯田建设,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小水库、小塘坝等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截水、蓄水、保土功能,减少水土流失。要进一步加大节水灌溉的推广力度,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创新生态建设机制

一是推行专业队伍治理模式。除退耕还林外的生态项目建设,都实行招投标,利用专业队进行治理,剩余资金用于管护、补植、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防火。各乡镇苏木和有关部门要依据整体规划,提前进行整地,由专业队开展春夏秋三季建设,在生态建设中发展劳务经济。

二是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促进产权流转,对尚未治理的荒山、荒沟、荒滩、荒沙,依总体规划要求,按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建管用相结合”的生态开发管理机制。要把生态建设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一些灵活的办法,吸引外地企业和个人投资。

三是切实加快植被恢复步伐。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种草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舍饲禁牧,在生态脆弱地区,坚持全年禁牧,通过自然的力量促进植被的逐渐恢复。

(五)切实提高科技含量

生态建设水平高低、工程质量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含量的高低。要注重科技的运用,围绕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和技术难点开展重点攻关,集中研究开发一批生态建设的配套技术,加速推进粮、草、畜、林等良种化进程,大力推广生态经济沟、生物经济圈、小流域治理、立体种植等生产模式以及抗旱造林、节水灌溉、沙产业、人工草地等适用技术。在生态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地搞好布局,实行乔灌草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到生态工程建设第一线,搞有偿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组建技术开发实体。

(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要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切实加大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力度,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好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层层落实生态建设成果保护责任制。二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非法占用林草地、违规采伐破坏林木行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整顿成果。三是强化护林防火队伍建设,提升管护水平。四是进一步做好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五是加强产权建设和保护,依法保护产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和县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事业,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支持生态保护人员开展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周密部署,全民动员,确保春季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春季造林是今年全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第一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造林工作面临的形势,采取得力措施,克服困难,发挥优势,务求全胜。

当前造林工作面临的困难是:一是受乡镇苏木机构改革影响,造林组织工作难度加大。二是去年秋吊,降水少,土壤墒情差。三是上级生产计划下达晚,预计退耕还林计划将于4月下旬才能准确下达,给造林调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四是造林作业量大,标准高。预计今春造林总面积将在15万亩以上,涉及地块35万亩。这些都是国家项目建设任务,加之国家对项目建设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今春造林量大、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四是荒山匹配造林、封山育林和公益林补植地块立地条件差,石坑、砂坑比例较大,成活困难。五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间是有限的,仅有十五天左右,一般为4月5日至20日,超过这个时间,不但土壤将严重失墒,而且苗木成活率也会降低,还会与春耕生产争农时。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造林工作面临的良好形势,一是绝大部分造林为国债或外援项目造林,解决了造林的全部苗木款和部分整地费用。二是我县有充足的苗木储备,可出圃合格苗木2500万株,为今春造林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林业部门已就造林地块与乡镇苏木进行了预落实,详细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四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各级干部积累了宝贵的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为抓好工程造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组织模式。五是我县具有保证造林成活的可靠技术措施。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持好我县组织造林的成功方法和优良传统,利用好我县保证造林成活的可靠技术措施,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全面完成春季造林任务

(一)切实加强领导

县绿委会主要成员要率先垂范,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要由主要领导带队组成得力工作队,下乡协助乡镇抓好造林工作,保证每个造林重点村或重点工程要有一名工作队员,要做到下得去、蹲得住、抓得实,完不成任务不收兵。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考核办要尽快组织力量下乡进行督查。县监察部门要对春季造林组织专项行政效能监察。金融、财政部门要尽量保证造林所需资金。交通部门要为运苗车辆开绿灯,在收费站设立绿色通道,免收车辆通行费,还要会同有关乡镇搞好305线新惠至水泉段路林建设和玉四线新惠至四家子段公路绿化完善工作。城建部门要搞好城区绿化。畜牧部门要协助有关乡镇搞好养殖小区的绿化美化。教育部门要组织好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绿化美化工作。总工会、团县委、妇联要搞好“工会林”、“青年林”、“三八林”营建工作。宣传部门要开辟造林绿化专栏,大张县鼓宣传春季造林工作。政府采购中心和林业部门要严把苗木出口关和入口关,对各单位执行苗木政府采购和工程用苗情况进行督查。农电部门要保证春季造林期间用电需求。石油公司要保证为造林提供足量优质燃油。林业部门要抽调技术力量全力搞好春季造林技术指导。各乡镇苏木要成立造林指挥部,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

(二)保证造林质量

一要把好规划关,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搞好林种树种搭配,大力推行乡土树种造林,发展近自然林业,实行全面混交造林。二要把好苗木关。在造林中要全部使用合格苗,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国债项目造林用苗要全部使用政府采购苗木。国有林业场圃和其它育苗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尽量减少苗木失水。三要把好栽植关。加强指导干部和会战群众的技术培训,以抗旱保活为中心,提高造林成活率。四要把好管护关。严厉惩处破坏生态建设成果的行为,确保林木成活率。

(三)打造精品工程

要在保证完成造林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建设几个上档次的精品工程。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建设工程、城镇村屯厂区道路绿化工程、沟河道治理开发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切实抓好村屯绿化、义务植树基地、大叶桑基地、沙棘基地、饲用和能源转化灌木林基地、山杏基地和杨树商品林基地建设。要着力打造好五个亮点。一是抓好305国道新惠至水泉段公路绿化工作,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施工,实行针阔混交,把其建设成一道风景线。二是实施好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续建工程,重点搞好敖包山附近景观恢复。三是抓好新惠城区绿化,重点为石羊石虎山公园、惠文广场、街路行道树绿化,要突出树种多样性,实行一路一品,在抓好新绿化的同时,要对近几年新栽植树木补水,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四是抓好丰收乡5000亩山地综合治理,林业、水保项目要向丰收乡倾斜,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丰收乡建设成我县山区林业对外的新窗口。对精品工程,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实现工程和生物措施俱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

(四)搞好义务植树

4月10日至16日是省政府规定的义务植树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县乡两级义务植树活动,切实提高全民绿化人人参与意识,形成人人爱林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县级义务植树地点为东石羊石虎山公园,由县直机关工委牵头,新惠镇、林业局、水务局密切配合,驻镇各单位参加。继续实行科局承包绿化制度,前两年东石羊石虎山、西山植物园、箭桥中学后山、变电所小北山县直义务植树基地,由原单位负责补植,由林权所有者负责管护。乡镇苏木要建立全乡主体义务植树基地,设立标牌,建立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登记台帐,重点在尽责率上下功夫,确保适龄公民人均义务植树5株以上。各乡镇苏木要下大力量抓好村屯绿化,抓出一批新农村绿化示范村,长胜镇、贝子府镇、四家子镇要搞好镇政府所在地高标准绿化、美化,为全县乡镇所在地和村屯绿化树立样板。要抓好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的绿化美化,规划设计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达到一流的景观水平。

(五)抓好防火工作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5

【关键词】生态住宅;发展优势;设计理念;注重问题

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物质经济水平不断高升的今天,钢筋水泥化建筑设计成为了现代都市建筑类设计的首要选择。然而,人们却对这类建筑产生后怕的感觉,因为超量的甲醛和令人堪忧的建筑质量问题。所以,现代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绿色生态住宅。现代潮流的生态住宅小区总是要求以自然绿色为设计理念,以一种全新的居住环境取代现代化水泥建筑,造就更自然化的生活环境,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景观。

1 发展生态住宅的优势

1.1 满足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当代社会前进的主导方向,而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设计和建造生态型住宅建筑,能优化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并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传统房地产项目存在占地面积大、消耗资源多等弊端,同时缺乏特殊和竞争优势,因此,生态化住宅概念的提出后,使得生态化住宅小区项目的竞争优势远高于传统房地产项目。生态化住宅的出现,也将更多地吸引众多房地产商的投资,起到拉动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1.3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当代社会,经济物质水平不断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相应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人们的居住理念已不仅仅停留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的基础上,而在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绿化、建筑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化住宅的出现,正好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

2 生态化住宅的设计理念

2.1 科学利用地理环境

生态型住宅在选址时应该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对建筑周边的沼泽、交通、地表等问题要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和地貌。为了使住宅环境显得更为自然,应尽量减少在土方的使用。如早前最具代表性的范例便是1936年美国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其原则体现在建筑室内空间自由延伸,内外空间互相结合,所以它做到了生态住宅领域的典范。我国传统居民建筑设计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选址时要选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龙脉。

2.2 追求住区健康舒适

绿色生态建筑体现对住户和人的关怀就是保证建筑的适用性,让住户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增强与大自然的沟通。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设计时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的温、湿度,营造良好的视觉及声觉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等。

2.3 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生态住宅小区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来决定能源的使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做到合理利用。而对于常规能源,要最大程度上做到优化配置。就水源利用而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套系统,在室内设立污水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在室外设立雨水集中收集和处理系统;在水景工程上将室内外两种净水系统综合考虑。还要做到采用立体建筑体系合理规划土地,改善土地使用功能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应尽量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废气、废弃物的排放。

2.4 保护历史文化环境

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保护利用环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可持续性,让建筑在充满活力之余多一些历史人文气息。

2.5 合理规划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却是环保和物业管理的工作之一。垃圾处理分为收集和处理两大方面,收集上要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原则,处理上体现出按照垃圾的种类、利害和回收利用三点原则。

3 如何更好地设计生态住宅

3.1 合理布局

建筑应统一进行布局,合理规划建筑格局,最大程度上使用太阳能资源,让住户充分吸收阳光养分,力求更好的采光效果。优质建筑物的构造应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要确保达到最佳通风效果,接受自然养分。统一的建筑布局不仅能帮助住户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能更有效地帮助其节省资源。

3.2 增加绿化

在现代化生态住宅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多一些绿地覆盖面积来改善绿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种植更多的绿色植物,不仅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更会给住户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享受。帮助一直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找到自然般清新的感觉。另外,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切记不要随意毁坏建筑物附近的相关建筑遗址,做到对人文景观的保护。

3.3 善用能源

有效将其他实质材料的消耗减到最低,对建筑物附近能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多使用清洁能源,因为清洁能源可以塑造日常生活的自然景观,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住宅设计是基于建筑学、生态学和美学等多门学科形式上提出的,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所以在生态住宅设计中应注重可循环性。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能、水能,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节约能源,更加可以为居民塑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此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旧的建筑物中获得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例如,对于刚从大楼拆迁完成并保存完整的建筑材料就可以采用科学的建筑模式,有效再利用,其他的废弃材料则运用相应科学技术,加工再利用,增加工程效益。

3.4 注重实用

生态型住宅应以住宅的实用性为前提,将可持续发展做为终极目标。生态型住宅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保证居住地的通风顺畅、采光良好、交通便利,方便住户。在室内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住户的安全和健康需求,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创造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

3.5注重审美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具有审美观。生态住宅的设计意义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满足人们对住房的基本需求,还要讲究审美性。若是说,追求住房的实用性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基础,那么住宅设计外观上的美观就是对生态住宅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住宅建筑在外观上的审美特征。要强调的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审美性是基于实用性上进行的,住宅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追求自然和人类的和平共处,追求建筑美丽的外观决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4 结语

生态化住宅理念的提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筑领域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生态学、建筑学和环境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人们设计舒适美观的住宅,保证住宅建筑朝着生态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发展与研究[J].民营科技,2010(07).

[2]马红召.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J].门窗,2013(12).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6

一、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促进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开展造林绿化、培育并扩大森林资源是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象之一。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遏制土地荒漠化、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缓解温室效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主席2009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第三个承诺是: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五大连池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8.3%,比黑河市平均水平低30多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3个百分点。由于森林数量少,现有生态功能水平与城市定位和今后发展极不协调。主要现状是国有林区林分质量差,林地生产力低下,生态效能不强;平原乡镇缺林少树,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十分脆弱。上述生态实际与我市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要求之间的差距很大。我们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切实抓好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尽快缩小我市在生态基础方面存在的差距,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改变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营林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重要领域。通过营造防护林体系、荒山荒地造林、村屯绿化等工程建设,既可以推动群众脱贫致富、拉动经济增长,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有利的发展空间,又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基本农田,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造林绿化,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造林绿化生产的木材发展林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实现二次增值;培育种苗,种植花卉,发展经果林,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林草牧、林药、林果间作等生态复合型农林种植模式,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搞好乡村道路绿化、村屯绿化、庭院绿化,还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洁”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三、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开发旅游产业,推动生态宜居养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