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艺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园艺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园艺建设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1

【关键词】花园式医院 生态型医院 人性化

【Abstract】Long-term since, the hospital has been viewed as simply providing medical activities of space. With the medicine pattern to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nge,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should be focused on set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a bod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ou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and management on design, the pursuit of high emotion and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environment cheerful and comfortable, building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humanity, business, scienc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features of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garden hospital.

【Key words】Garden type hospital ,Ecological hospital,humanized

一、生态型医院的界定

生态型医院是具有高效率的、规模合理、运作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医院,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是基于对用地周围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水资源、植被,等等;对人的尊重不局限于对患者的尊重,还应关注到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及给予探视家属以足够的关怀。生态型医院还应考虑到对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的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污染的控制、垃圾的回收、设计的耐久性等问题。

生态型医院是与“人的整体健康医学观”相适应的,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来考虑医院的设计,研究患者对环境的感觉、经验和评价,并作为设计的依据和内容,更加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需求。

二、花园式生态型医院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一)总体布局思路

院区在总体布局上应注重空间的开启、方向感和深度,医院构架脉络清晰,各功能分区明确,重视立体空间环境的协调,强调绿化和庭园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因地制宜,多轴线穿插,景观层次丰富,整个院区的流线组织简洁明确,充分满足现代化综合性大医院的运行要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

院区在功能分区上应划分为医疗区、生活办公区、教学科研区、污物处理区与后勤设备用房区五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通过连廊及道路有机相连,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医疗区之间用自然的绿化带分隔,由门诊、医技、住院三大部分组成;生活办公区与医疗区整体分隔,避免相互交叉影响;教学科研区应规划在相对安静区域,以确保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污物处理区应选址在下风向偏僻角度,注意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污染扩散;后勤设备用房区应远离上述区域,注意交通的便利性,为后勤保障运输打好基础。

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多高层建筑的起伏性,赋予建筑物以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通过强调大自然所赋予每个人的生存空间,激发病人追求生命的欲望和战胜病魔的意志,在心理上积极配合生理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

(二)人流、物流的组织

医护工作人员人流、患者人流、住院人流、物流通道应分开而设,提高医院通行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大的通行便利。

1.医护工作人员人流。医护及工作人员人流应设独立通道到达门诊、办公、住院等工作区域,在空间上解决医患分流问题。

2.患者人流。患者人流主要集中在门诊部。门诊人流采取三级分流的模式。一是入口分流:患者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医疗区内部,特殊的科室,如急诊、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儿科门诊等均设独立的出入口,实现第一级的入口分流;二是医院街分流:患者人流从医院街分散到首层的各个门诊单元或利用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等垂直的交通,到达各层各门诊单元,利于医院街这个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的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的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一次候诊与二次候诊分设,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等候空间,候诊分流实现了科室到诊室的分流,使患者在有病的流程空间接受医疗服务。

3.住院人流。住院人流可通过院内连廊直接到达住院区入口,避免直接穿越门诊部分以造成交叉感染。

4.物流。物流系统由无菌物品、洁物及弃置物品的流程所组成,物流传输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及质量。这三类物品都应开设自己的专用通道。另外,医院可以考虑设置采用气送管道系统,主要传送病历、文档、急用药品、血样检验、医用胶片等,使医院各部分形成快速、高效、准确的整体。

(三)建筑空间设计应增加人性化色彩

医院建筑的空间,无论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室内布局或室外空间,应适应病人就医行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的理念应寓于医院设计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1.门诊空间设计人性化

现有大型医院门诊人次较高,由于种种因素,门诊空间环境的整体质量较低,人流混乱、拥挤、噪杂,使患者“望而生畏”,往往出于无奈方到医院就诊。医院门诊空间设计在我国是相当复杂而又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应使其功能合理、环境宁静,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在等候空间上注重独立性,不论是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等候人流与来往人流相对分隔,具有完整的独立空间;再如优化等候环境,等候空间不同于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诊室,在等候中病人应具有一定流动性,病人同时可获得开敞明亮、舒适宜人的等候环境,对于有陪人的病人更是适宜,使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关怀和尊重。

2.住院环境家庭化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忧虑而恐惧,对环境的陌生而感孤独,期待医护人员的亲近、关心、被认同和被尊重,因而病房设计应具人性化、家庭化,缩短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室内的布置应满足患者使用的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在空气的净度、视觉环境、色彩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方面力求提高。

(四)信息化的医院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是衡量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决策性。应注意对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功能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使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卫生质量高水平,护理水平高层次。

数字化医院(e-Hospital)。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生态型医院运行的基点。围绕每一个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资源和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如医院、专家、远程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供应商、数字医疗设备供应商等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 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了真正的e-Hospital,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保险卡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开放化的e-Hospital将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成为现实。医院内部采用智能宽带接入解决方案。从医院各楼宇交换机到中心机房通过光纤连接,实现医疗病历、影像信息及管理的文本、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功能。

(五)高品位的景观设计

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合理的就医流程仅仅是一种基本要求,为此还需要一个现代的、高品位的景观设计。这样会使人们很愿意接触这种环境,令他们心情舒畅,拉近患者与医院的距离。

结 语

设计中可有效利用较大面积的屋面,布置屋顶花园,营造绿色空间。园林绿化对于改造医院环境起着关键作用,绿色医院、园林化医院都是人们向往的医疗设施。在环境设计中,回归自然的环境是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地实现园林化、无障化、智能化、人文化、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中做到院内处处见绿、步步有景,即便是停车场,也应被绿荫所覆盖。院内充满生机,花鸟虫鱼、池塘、山石、大树、草坪……,使整个院区形成一个自然的小园林。人们在其中自如伸展、怡然自得。

参考文献:

[1] 崔博森 何卓林 因地制宜营造21世纪花园式医院[J].现代医院,2007,7(4).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2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1与节约型园林相关的概念

1.1节约型园林涵义

我们会将节约型园林与节约型社会联系在一起。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使原材料、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极度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促进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节约型园林要求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的紧缺,是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的挑战。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综合效益,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节约型园林目标

节约型园林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结合当前的实际,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中,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蓄水保水、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尊重自然规律、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节约型园林绿化趋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节约型绿化的发展。

3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措施

3.1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认真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将创建工作渗透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从实际出发,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注意投入产出的合理化;把握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节约保护,让市民感到舒适,让客人感到满意、感到亲切。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理念上日渐科学。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享受城市园林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节约型社会概念来看,节约型园林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和能源问题。发挥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到园林问题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把节约型园林,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3.2走节约型绿化路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在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建设,造成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坚持走节约型绿化路子,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建设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为城市环境提供高效能的生态保障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节约资金,坚持用最少的钱,建成又多又好的绿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形象轻效益的现象。注重节约用水,注重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城市绿化涉及城市用地、资金投入、材料选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弹性投资项目,淮安着力挖掘潜力、强化节约,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保留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设园林设施,形成了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公园。坚持就地取材,拓展绿化空间,挖掘土地资源,探索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节水措施。

3.3确立生态优先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执政能力,成为我国环保部门走出困境的关键。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确定城市经济、生态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3.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绿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政府发挥着统筹的功能,对保护环境的主体地区给予有力的支持,对这些地区作出的牺牲给予补偿,是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兼顾公平”,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环境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人们缺乏持续发展意识,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潜伏着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政府除了帮助和促进环境保护主体地区大力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甚至破坏的经济外,只要建立起长效的补偿机制,相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举,发挥绿地生态功能为主、景观为辅为城市绿地建设方针,以节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严玲璋、陶康华、周国棋.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05)

2孙树旺.山东省加强城市绿化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1996(03)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3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意义

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人居环境,且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卫生、美化景观,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1.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具活力、更具现代性的;另一方面激增的人口,林立的高楼,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可以在更美,更舒适的城市里生活,真正体验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3 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个性,注重建设融自然、城市和人为一体的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对内可以使市民增加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建设、工程施工,都必须十分注意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增强建筑物的传统个性和文化艺术品位。

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和措施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合理确定目标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时要有前瞻性。注入历史文化的理念,遵循城市机理,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确定目标。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习性,生命周期以及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植物合理搭配,增加绿量,增加园林生物的层次,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生态效益,使植被具有天然的更新能力。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存”的基本法则,保护开发利用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大力创造城市人工自然,既要生态健全、良性循环,又要景观优美,物我相融,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加强宣传,增强市民参与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市民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认知、认同度和参与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生活观;抓好生态园林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教育,广泛普及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让广大市民直接参与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中,形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2.3 统筹规划,确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中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绿地指标的现象,而是建设具有生态、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此外在规划建设时特别需要注意要有大局观,统筹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在大力发展新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的同时兼顾老城区和传统景区,使城市园林绿化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合作建设开发,互惠互利。加大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业务素质。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将会出现更多的新要求、新问题和新变化。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走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建立高效、和谐、合理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设计时更应该具有前瞻性,创新我们的管理,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2 王克勤,樊国盛.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4

关键词 生态建设;重要性;发展对策;山东沂源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51-02

生态环境不仅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制约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1-6]。沂源县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近年发展也较快,但仍属于欠发达县。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和巩固生态环境,使其在县域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最大化。

1 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性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注意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而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走过的道路早就证明,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也就没有现代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利于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及健康。

2 沂源县生态状况

近年来,沂源县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关闭了县造纸厂,淘汰关停了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关停了1条酒精生产线和1个7 500 kW小火电机组,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了雨污分流、点源治理再提高等环保工程,关停了39家污染企业,沂河韩旺出境断面COD和氨氮浓度稳定控制在省、市政府要求范围内,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 059 t。森林覆盖率达到53.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6%,绿地率达到37.8%,人均公园绿地19.9 m2。实施了沂河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157 km2。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和“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3 建设生态型新沂源的对策

沂源县目前生态状态较周边城市优良,但还有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荒山的根本治理、城市污染的有效控制、有机农产品的过硬质量等,这就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长抓不懈。

3.1 加大荒山治理力度,狠抓城乡绿化

大面积封山育林、绿化荒山,不但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而且对调节气候有着重要作用。气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小尺度天气,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更大。据分析,沂源县北部鲁山林区一带,年降水量较全县平均值偏多而且较稳定,灾害性天气也较少。如果全县荒山全部绿化,降水量将大大增加,是从根本上抗旱的有效措施,也能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2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首先应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和完善地下饮用水源地管理体系和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工业污染源管理,抓好沂河的保护与开发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清淤疏浚、截污、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和废水资源化工程,提高水环境质量。其次要取缔辖区范围内直接燃煤工业,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水平。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把投资项目审批关,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项目。

3.3 切实抓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并举,推进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发展,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和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利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余热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

3.4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节能减排

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开展风力发电测风工作,适时实施风电开发建设项目。实现高碳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转变,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把节能工作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进一步抓好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继续推广使用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切实抓好火电、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及有毒有害废气排放的削减。完善沂源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适应城市发展规模,适时扩建污水处理厂。

3.5 完善农产品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有机产品

按照精准农业的发展要求,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完善生产过程标准化控制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监督,实施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完善果品、蔬菜、畜禽、小杂粮等农产品有机生产技术。把规模化生产作为有机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式,加快基地化生产推进步伐,规范基础生产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完善旅游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型观光游览区

沂源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茂。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开发其潜力,形成特色景点。沂源县北部景点众多,且生态环境较好,应该着力打造与县城相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生产观光体验一体、多产业融合的都市农业区。开发和保护农业的生态功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建设,初步建立起涵养能力较强、生态景观优美、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农业生态体系,实现农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杜庭凤.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J].改革与开放,2009(9):116.

[2]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3] 梅付春.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模式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12(1):19-22.

[4] 徐东瑞,马礼.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2):114-117.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5

【关键词】生态住宅;发展优势;设计理念;注重问题

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物质经济水平不断高升的今天,钢筋水泥化建筑设计成为了现代都市建筑类设计的首要选择。然而,人们却对这类建筑产生后怕的感觉,因为超量的甲醛和令人堪忧的建筑质量问题。所以,现代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绿色生态住宅。现代潮流的生态住宅小区总是要求以自然绿色为设计理念,以一种全新的居住环境取代现代化水泥建筑,造就更自然化的生活环境,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景观。

1 发展生态住宅的优势

1.1 满足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当代社会前进的主导方向,而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设计和建造生态型住宅建筑,能优化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并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2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传统房地产项目存在占地面积大、消耗资源多等弊端,同时缺乏特殊和竞争优势,因此,生态化住宅概念的提出后,使得生态化住宅小区项目的竞争优势远高于传统房地产项目。生态化住宅的出现,也将更多地吸引众多房地产商的投资,起到拉动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

1.3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当代社会,经济物质水平不断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相应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人们的居住理念已不仅仅停留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的基础上,而在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绿化、建筑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化住宅的出现,正好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

2 生态化住宅的设计理念

2.1 科学利用地理环境

生态型住宅在选址时应该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对建筑周边的沼泽、交通、地表等问题要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和地貌。为了使住宅环境显得更为自然,应尽量减少在土方的使用。如早前最具代表性的范例便是1936年美国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其原则体现在建筑室内空间自由延伸,内外空间互相结合,所以它做到了生态住宅领域的典范。我国传统居民建筑设计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思想,选址时要选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龙脉。

2.2 追求住区健康舒适

绿色生态建筑体现对住户和人的关怀就是保证建筑的适用性,让住户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增强与大自然的沟通。这种理念主要体现在设计时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的温、湿度,营造良好的视觉及声觉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等。

2.3 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生态住宅小区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来决定能源的使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做到合理利用。而对于常规能源,要最大程度上做到优化配置。就水源利用而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套系统,在室内设立污水净化和再利用系统;在室外设立雨水集中收集和处理系统;在水景工程上将室内外两种净水系统综合考虑。还要做到采用立体建筑体系合理规划土地,改善土地使用功能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应尽量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废气、废弃物的排放。

2.4 保护历史文化环境

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保护利用环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可持续性,让建筑在充满活力之余多一些历史人文气息。

2.5 合理规划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却是环保和物业管理的工作之一。垃圾处理分为收集和处理两大方面,收集上要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原则,处理上体现出按照垃圾的种类、利害和回收利用三点原则。

3 如何更好地设计生态住宅

3.1 合理布局

建筑应统一进行布局,合理规划建筑格局,最大程度上使用太阳能资源,让住户充分吸收阳光养分,力求更好的采光效果。优质建筑物的构造应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要确保达到最佳通风效果,接受自然养分。统一的建筑布局不仅能帮助住户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能更有效地帮助其节省资源。

3.2 增加绿化

在现代化生态住宅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多一些绿地覆盖面积来改善绿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种植更多的绿色植物,不仅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更会给住户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享受。帮助一直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找到自然般清新的感觉。另外,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切记不要随意毁坏建筑物附近的相关建筑遗址,做到对人文景观的保护。

3.3 善用能源

有效将其他实质材料的消耗减到最低,对建筑物附近能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多使用清洁能源,因为清洁能源可以塑造日常生活的自然景观,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住宅设计是基于建筑学、生态学和美学等多门学科形式上提出的,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所以在生态住宅设计中应注重可循环性。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能、水能,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节约能源,更加可以为居民塑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此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旧的建筑物中获得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例如,对于刚从大楼拆迁完成并保存完整的建筑材料就可以采用科学的建筑模式,有效再利用,其他的废弃材料则运用相应科学技术,加工再利用,增加工程效益。

3.4 注重实用

生态型住宅应以住宅的实用性为前提,将可持续发展做为终极目标。生态型住宅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保证居住地的通风顺畅、采光良好、交通便利,方便住户。在室内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住户的安全和健康需求,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创造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

3.5注重审美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具有审美观。生态住宅的设计意义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满足人们对住房的基本需求,还要讲究审美性。若是说,追求住房的实用性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基础,那么住宅设计外观上的美观就是对生态住宅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住宅建筑在外观上的审美特征。要强调的是,生态住宅设计的审美性是基于实用性上进行的,住宅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追求自然和人类的和平共处,追求建筑美丽的外观决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

4 结语

生态化住宅理念的提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筑领域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生态学、建筑学和环境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人们设计舒适美观的住宅,保证住宅建筑朝着生态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发展与研究[J].民营科技,2010(07).

[2]马红召.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J].门窗,2013(12).

生态园艺建设范文6

【关键词】 园林 建设 效益

1. 当前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 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2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候,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更无法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小区建设,居民对植物栽培后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求时间短暂,但是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在购进苗木时选择的规格较小,因此在栽植后绿化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不能满足居民短时间内对绿化的要求。

1.3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不适应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降水量越少,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

2. 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分析

2.1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需强调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自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大自然已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是大自然的美,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弥补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大自然的美,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自然。所以,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2.2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既是人们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现在城市中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眼前短暂的利益,不重视城市园林建设,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导致了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需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面积中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要达到相应的比例,使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实现城市园林和人的需求、园林和经济发展、园林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3. 如何提高城市园林生态效益

3.1科学地对园林布局的结构进行规化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园林的无序规划、布局分散和过多的人工雕琢等等,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个"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这样,优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3.2按照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合理的进行配植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植物群体是藤本植物、灌木及乔木、草本植物等,在大自然中它们有各自本身的特点,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优点。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的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习性,不能盲目崇拜,大量购进。要依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栽培适合该地区生活的物种,在这个条件下,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等搭配。总之,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确定适宜该城市栽培的植物,决定是栽移一些外地物种,这样考虑仅仅节约了植物栽培后的养护费用开支,还更大程度的展现了林园的价值。

3.3根据城市历史文化底蕴,选择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园林建设也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因素也要充分融入到栽培植物的选择上,苗木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因为这些苗木能够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成活率高、成长迅速等优点。此外,栽植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还有其具有对本地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城市园林建设中一般都是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主体,也可以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外来树种的引进也向市民展现了乡土植物以外的生物群落外貌。

3.4要保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城市地貌一般比较单一土质条件差等缺点,因此适合该城市的植物物种相对稀少,城市园林形成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很容易导致树木死亡和草场退化,发生病虫害等情况,城市园林稳定的基础是园林建设中栽培植物的物种多样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有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坚持各物种之间种植相互搭配,保持园林建设的物种多样化,这样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使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风光,四季更替,鲜花绽放、绿色长存。

居民才是城市的主体,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必须要符合居民的心理要求。园林建设要以人为本,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城市中的每一处的园林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考虑到人的视觉、行为和心理感受,建设具有独特景观的园林,让居民从身心感受到园林给其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园林建设的人性化。不管怎样奇思妙想的设计园林景观,都需要考虑到居民随时随地消遣,时时刻刻让居民留恋园林景观中的美景。让每一位居民身处园林有一种园在画中,人在画中的感觉。只有这样,园林建设从人文方面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总之,一座园林的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把人的满足作为园林建设每时每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