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学科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学科发展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1

>> 当前我国体育学科评估存在的问题 试析当前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发展策略 当前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出路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理论体系的研究 当前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的演化机制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 我国体育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休闲体育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 浅析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反思与发展策略 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存在的问题 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问题 制约我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发展问题的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排除策略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10-20.

[3]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版)[S/OL]. ,2012-10-20.

[6] 黄竹杭,杨雪芹. 理性认识体育学科文化 推动体育学科建设[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10-11.

[7] 翟方. 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77-79.

[8] 张惠君.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现状与内涵式发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88-90.

[9] 吴忠义,高彩云.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35-1537.

[10] 彭庆文. 对综合性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 体育学刊,2011,18(6):81.

[1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大全[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盘点高校分布最广的十大专业[EB/OL]. ,

2012-10-20.

[13] 陈宁. 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65,77.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2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最早的一门专业学科。在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中,体育教育训练学要符合我国体育战略与时代体育发展的要求,以良好健康、可持续为方向发展,进行体育学科的改进改良,完善自身的学科规划体系建设,实现学科内部以及外部的糅合。除此之外,体育教育训练学也要维护学科自身的独立性,把体育运动的特点渗透于整个体育学科之中。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并分析了其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科特点;训练学;研究发展

针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提出,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增加学生体育的宣传力度,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对运动健康认识的深化,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据调查,现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是很完善,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大学更注重体育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重视体育训练,加强学生的运动强度,但缺乏专业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最后,体育训练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很不协调,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训练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整个体育训练培训计划进行优化,培养出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丰富,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寻求。

1.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1.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内容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这门学科在2003年提出并应用到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但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传统理论对体育教学指导和运动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二级学科,它与体育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它更注重体育训练的发展和体育教育的精神培养,更是体育科学的精髓。体育教育训练学不仅保留了传统体育教育学学科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重视,也注重运动实践训练,研究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而去发掘训练和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种综合科学与实践的体育教育学科,在社会的应用中非常实用。

1.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最初出现的时候,被定义针对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学科,换句话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包含:“体育”、“教育”以及“训练”,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应该是体育学、教育学与运动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伴随着教育和研究的深入,教育学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吸收各个方面的自然科学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使教育更实际、更全面、更明显。高校体育学是研究体育项目、体育科学体系、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发展的方向的学科,体育学非常注重体育的推广,完善体育科学体系,优化体育学科结构。综合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更侧重于教育学。通过体育等手段达到学生教育组织的目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专业课程指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强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具体内容就是把体育学、教育学和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规律运用到体育训练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偏好,设置适当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运动,以此达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高校体育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包含体育的本质。

2.中国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发展趋势

2.1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服务

自从中国的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获取成功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观众回顾了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更提出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从“精英”向“大众”转变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体育教育训练的机制、体育训练具体办法以及体育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革。世界首号体育强国———美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很大一部分由大学生获得。这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体育战略调整中,需要为高校运动员提供辅助训练服务和发展模式的一些学科,改变其服务功能是体育教育训练的主体。传统来说,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总体是为培养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人员提供服务。但是伴随着国家对高校培育高水平运动员要求的提出,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研究发展将往辅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方向靠拢。纵观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他们在高校中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主要是为了本国或者本校运动员服务,这些专业为体育训练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支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春田学院以及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等,它们都发挥了本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优势,充分地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随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逐步转型,中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从以前的单一培养体育训练员逐步转变体育科学和技术支持。体育教育与训练课程在转化过程中,首先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提高运动员水平。体育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表现,实现生产的同时。运用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对高校运动员进行学科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高校运动员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平台,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真正把体育训练学和教育学联系到一起。

2.2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大趋势以及科学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学科的综合化性越来越强。这种大环境对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是由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自身优化和社会环境需求共同决定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与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它的研究发展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其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是其他体育教育学科不能比拟的。在中国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与国际紧密交流的今天,体育教育训练学必须要扩大自己覆盖的领域。综合延展的方法是强化学科竞争力非常有用的手段,对于本来就是综合其他学科而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进行更多方面以及更深层次的学科综合,以增加自己的活力。

2.3强化关于生源选拔制度研究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在各高校均积极扩招的环境下,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则需要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冷静面对扩招问题,学校在对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就业需求等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切合实际制定相应招生计划,真正做到重质不重量。同时学校在关于学生入学选拔过程中,也需要提高选拔自由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学生选拔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入选标准,那么并不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才及就业。在目前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重文轻武问题,则需要结合考生及社会实际需求,对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选拔力度,在进行生源选拔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选拔,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免出现“纸上谈兵”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实践能力中,运动技能则最重要,属于基础技能,不管是教学还是健身均属于是技能知识经验的传授,强化训练主要目的也就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教学、训练以及指导均能够促进促进运动技能发展。所以在生源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制度,以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满足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均具有真才实学。同时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也能够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真正做好学生质量控制,选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突出的学生,提高生源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培训方案研究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以能够为国家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基于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则需要对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及学分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免出现课程重复开设问题,合理提高选修课课程数量,以能够为学生选择提供更大自由度,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大一些实践课程或实践培训课程,以促进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观念。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增加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程,同时也需要基于专业训练课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现代技术和比赛实践经验结合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技术训练课程,不但要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水平。在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其中需要加大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学习,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对运动健康认识的深化,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体育运动也逐渐成为社会的潮流,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我国高校体育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培养方向以及学科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所以要不断加快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优化,进而推动中国的体育事业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才华.河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李连伟.2003-2007年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程庆山.上海市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四项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3

【关键词】大学体育 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责任意识 身心健康 神经系统 合作意识 独立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97

历史上,除了诸如等一些著名的教育家非常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之外,就连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坡也在他的诗词中讲过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在精神文明日渐成熟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已经日渐关注养生的相关知识。其实,参加体育活动就是养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回归到我们大学体育的教学中,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权威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积极参与一定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意识以及身心素质的整体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篇文章即根据我的教学经历,从这三个具体的视角展开一定的论述和思考。

一、大学体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郑晓沧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讲过:“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人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男儿立于天地之间的首要条件。”此言不虚,时至今日,责任感依旧是学生们将来立足社会比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我们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一直在不断努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学体育课程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就是焕发一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强学生责任感的体育活动。比如说举办类似于拔河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增强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学生们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道路上切身付出汗水和心血,也会更加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此外,大学学校经常会举办一些春季、秋季运动会,在参加运动会的人员设置上,除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之外,教师还要安排足够的学生做后勤服务人员,在比赛选手出现晕倒等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身为后勤的同学们会有一种职责感和使命感,意识到自己要在第一时间去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这些行为看似很小,但其实我们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激发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都不是小事,学生在一次次的亲身实践中领悟责任感的真谛,逐渐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大学体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十一世纪,面对社会的发展洪流,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的,只有投身到集体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也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大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之中的一切经历都直接影响日后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成就。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们清楚认识到团队意识和团队中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恰恰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很多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团队合作,像是各种球类比赛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团队合作项目。毫无疑问,在一个篮球队中,有一名非常优秀的球员并不能保证赢得比赛,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想要表现自己,争抢拿球的机会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遗憾的。但是,如果在一只球队中,每一名队员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则是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的。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时,我们应该多安排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和活动,以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团队意识和能力。总之,在一次次的团队体育活动中,学生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协作能力和统筹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意识到了团队的意义,也找到了自身在团队中的定位,明白团结与合作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努力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是我们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大学体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发展

1.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曾经讲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毋庸置疑,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学生通过在体育课上的积极锻炼,可以有效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全身的筋骨都得到舒展和放松,更加精神百倍地开展其他的学习和实践。其中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神经系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可以极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记忆力、想象力和反应能力。学生通过锻炼神经系统,也更加能够反应更加敏捷,思维更加清醒,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主要依靠脑力的学科的学习。这便是体育课对学生神经系统的有益影响,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挖掘这一潜力和能力。

2.完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4

一、 义务教育的推行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越,入学率提高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上学也不用缴费了,农民的负担也减轻了。但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学校的负担越来越重了,经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降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下降了,不想学习的占多数;有一些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把课堂当作玩耍的场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再三教育都没用。象这类学生,你拿他没办法,你不能体罚他,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在过去你可以刷一巴掌或用教鞭抽两下,现在不可以了,你一动手,家长会来找你麻烦,把你弄上法庭。你也不能把他赶出学校,这样做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二、 体育课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

1. 识别承认学生个性原则。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很自然的表现出他们的个性来,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善于观察识别他们的个性,同时要承认他们的个性。

2. 激励不同个性原则。

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我们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后就得承认他们个性的差异,并加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个性发展。

3. 适宜引导和培养不同个性原则。

(1) 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

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用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2) 按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

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向性格的学生,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技能而分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较易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

三、 体育课中几种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准备活动是发展个性的极好方法。

准备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准备活动是教学的正式内容,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的质量和效果。

2. 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自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认识能力。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2) 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在体育课中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中的学习,形成强身键体的自我意识的需要,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的一种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学生完成体育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综合质量,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是发展学生体育课中实践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技能提高的重要条件,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发展又不是同步和平衡的,教师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和实现情感的转化,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较好地完成动作要求。

(3) 调节能力。

中学生不应该是只会读书,只会考试的小书呆子,而应该是朝气蓬勃、立志成为管理国家、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有了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对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调节,而且对能力、情绪、身体、环境诸方面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3. 开设选项课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

选项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自己特长,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实际水平等情况,由学校设立,让学生来选择其中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学校按学生所选项目来设班,各选项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自己所选项目教材的一种授课形式。选项教学是培养兴趣、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潜在能力和发挥个性特长。

4. “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5

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体育活动课程的思想先驱在欧洲有卢梭,美国有帕克,而在理论上最深刻地论证活动课程的地位,在实践中进行长期实验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互助创造精神和个性特长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进行教育的课程。体育活动课在性质和形式上与其他科技文艺活动课不尽相同,它是在重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学生自主地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以实现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体育活动课不是体育学科课简单的重复、补充或延续,不是以“辅”教育教学途径而屈就于从属地位,也不是变相的课外体育活动,它是体育学科课的运用、深化和发展,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提炼和升华。体育课教学是体育活动课的基础,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教学的发展和延伸。下面就如何设计好体育活动课的方案,提高体育活动课的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体育活动课的内容要合理,过程要完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此,体育活动课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教材内容而定。不能整个小学部一张活动表进行重复循环,更不能中小学生同时使用一张活动表上的内容进行练习。体育活动课练习内容以多样化、综合性、游戏性为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各个年级活动的内容有所不同,男女生活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活动的量和强度要适度,使他们都能完成任务,并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安排活动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主题性活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内容设计应围绕主题目标取舍,在专题性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内容也可单一。但手段要多样,内涵应丰富。练习内容既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又应进行一定的娱乐性设计处理。如在集体游戏竞争中设置前后滚翻与跨越障碍练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设计思想。拓宽练习内容的广度,如越野跑、集体武术、集体跳绳、踢毽、体育知识竞赛、参加社区社会活动、观赏体育竞赛、设计家庭体育活动方案与实践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教育。

二、体育活动课的教法要新颖,管理要严格

体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比赛法;学生自我设计教学法;讨论法;自评与互评法;互相保护与帮助法(含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组织法;学生裁判法;专题性教学法,等等。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应避免采用枯燥、固定的练习形式,而应采用创造性的练习,鼓励和启发学生,使他们在活动中娱乐,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如设计“立定跳远”“兔跳”“蛙跳”主题课,以序列辅助练习出现,练习之前,教师可设计“兔跳、蛙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同学们通过练习,找到了“双脚同时起跳”这一特征,教师将其特征迁移到“立定跳远”练习,使巩固、提高“立定跳远”技能这一主题活动目标很好地得以实现。“免跳”“蛙跳”是同学们完全熟悉的练习,在组合练习中,教师提出“共同特征”问题,就是在已然的内容中设置悬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课的结构、组织方法应不拘一格,提倡新。要严格管理好体育活动课的器材、学生。改革活动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体育活动课的措施要落实,评价要灵活

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教师不仅要依靠体育骨干,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班主任等等的作用,齐抓共管,不仅在课时上落实,更重要的是在任务上落实,目标措施上落实,使体育活动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要有正确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认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四、体育活动课的目标要明确,发展要全面

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不但要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组织纪律的教育,培养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和高尚情操,要选择和运用既能增强体力,又能发展智力的体育活动项目,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多做工作。

总之,只要科学地设计体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加强体育活动课的管理,丰富体育活动课的形式,注意活动课的安全,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体育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张玲.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毛振明,赖天德.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

[4]贾非.目标理论在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意义及操作原则.上海教育科研,1993,(4).

体育学科发展范文6

一、更新观念、加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

省各级主管部门和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农村学校体育管理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实施规范性,量化考核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加强体育工作规范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小学体育工作的督导、检查与评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对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科学规划,专人负责,多人监督,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改善教师、学生的健身环境,缓解束缚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二、把校领导的重视付诸实践

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态度和认识的差距,对这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作用最直接。领导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不能只注重竞技体育,仅培养几个体育生,能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赢得好声誉。于是体育活动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有许多学校随意缩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就连课程表上明确安排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今后,我们的小学领导,一定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重新审视体育学科,重视体育教师、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合理的工作业绩评价制度,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学校应采取寒暑假外出进修、脱产学习、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中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能力、政治素养和思想修养,使他们真正成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英教师。

四、加强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任务艰巨。现存的课堂教学不规范,教学内容单调,课外活动不稳定、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认识不足,锻炼意识淡薄,也使农村中学的体育人口与在校生人口相比呈三角形,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困难。要扭转此局面,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的改革,规范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外活动的组织,改善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五、走“自力更生”之路

各校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环境要素与精神环境要素的功能,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注意对体育、器材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健全管理制度,防止体育器材流失,提高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适当地增加民间教材(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的教学,以缓解农村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利用本校的地形、地物、地貌,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场地和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使体育课真正成为集健身、娱乐为一体,实现体育教育的多重目标。

六、留住人才、善待人才,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青年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精力充沛、可塑性强、事业心强,学校要尽可能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用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从而保证农村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把农村中小学的体育事业从不成熟阶段推向成熟发展阶段。

七、抓住湖北农村支教计划的契机

湖北省在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过程中,探索出由政府出资购买阶段性岗位的政策机制,激励了一大批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有效缓解了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短缺的矛盾。支教生到基层,到农村,为农村的孩子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引进音、体、美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小学没有专业音体美教师的格局,并可以在一定程度对其他兼职非专业体育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