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1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93-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人口老龄化引发全球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康复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虽然临床对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然较高。存活者当中86.5%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为使脑卒中病人能有效地恢复其社会生活,国内外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少致残。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49岁,平均(54.1+11.3)岁。脑出血65例,脑梗死95例。以上病例均经头部CT或MPI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病人无明显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将脑血管疾病分为轻、中重型[2]。其中轻型60例,中型52例,重型4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治疗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急性期均用20%甘露醇溶液控制脑水肿,并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软瘫期和恢复期护理。观察组还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
1.2.1.1 超早期康复护理 发病3d内严密监测及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口腔、尿道口等部位的基础护理,维持肢体功能位。正确卧位如下。
肩关节功能位为敬礼位(肩关节外展50,内旋15,屈肘40,使肘与前胸平,拇指指向鼻子,防止内收内旋畸形)肘关节屈曲90和伸直交替位。防止屈曲伸直的变形;腕关节背屈30-40位,手指轻度屈曲,可握直径4CM-5CM的长形柔质软物;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和伸直交替位,伸直时腿外侧可放置沙袋和软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位畸形,足与小腿成90度,以防止足下垂此外,尤其重要的是以下4点端正脚。仰卧时病人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度,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不向外倾斜。穿T字鞋或用枕头、沙袋等支撑足底和患侧下肢外侧,以防止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抬高患侧手足。脑卒中病人患侧手和足常出现水肿,护理时可用枕头等物垫于手掌和足跟下,以抬高手部和足部,利用重力作用加快血液、体液回流,使水肿得以缓解。被动运动各关节。对瘫痪肢体按运动原则进行被动运动,逐步关节活动,活动范围以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为依据,尽可能活动到位,30min/次,每天2次。热敷关节。偏瘫侧关节常出现痛、热。用热毛巾外敷肿、肩、髋、肘、膝关节,手和足在温水中浸泡30min,以舒展关节,缓解关节疼痛(放在被动运动前做可提高疗效)。同时尽量鼓励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加强该侧的感觉刺激,以利于健侧肢体活动。仰卧位在三种正确卧位中效果最差,鼓励病人尽量少取此卧位。
1.2.1.2 软瘫期及恢复期护理 软瘫期护理。病后48-72h内,在保持肢体功能位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肌张力开始增强,可对肢体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自主神经恢复,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对大脑形成反馈刺激。按摩后进行各关节适度屈伸和关节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用力适宜,循序渐进,切忌暴力,以免导致软组织损伤,活动度以不引起病人疲劳为宜。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病人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以健侧带动患侧在床上翻身和进行患侧运动,30min/次,每天2-3次。注意避免碰伤,此期以床上活动为主,并保持3种正确卧位。恢复期护理。病后15-28d,此期重点是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指导病人下床行走,行主动、被动运动,包括转换、平衡练习、上肢及手的功能训练以及精细动作的训练、下肢负重训练以及髋、踝关节屈膝、伸练习和语言训练。
1.2.1.3 随访 两组病人均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询问肢体恢复情况,并指导加强训练的方法,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2.2 康复评定标准 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4周后及随防时(出院6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用简易Feg-Meyer[3]积分评定其运动功能情况各1次。Bart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Barthel和Feg-Meryer积分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对于脑卒中病人,康复介入越早,病人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4]。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5]。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在我国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着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过去一直认为脑卒中病人早期应该卧床制动修养,特别是脑出血的病人,更是顾虑重重,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脑出血病人只要血压稳定,康复训练时动作平稳就不会引起再出血。故近年来多主张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在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成为共识。我们在开展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工作中,由过去的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3-14d),发展到今天的超早期(发病48-72h内),体会到了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Barther指数和Feg-Meyer积分是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能全面地反映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和残疾程度。由表1可以看出,入院时两组指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4周后和出院随访时康复组Barther指数达60分以上者分别为31例和6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7例和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参考文献
[1] 周示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8.
[2] 郑金瓯.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26(2):69.
[3] 唐红石,朱镛连,吴弦光,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2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 早期活动 康复锻炼 护理措施
Thoracic surgery surgery the early time exercises with recovery nursing
Bai Pingze
Abstract:After the thoracic surgery technique in patients nursing the early activity and the recovery exercise also occupies the important place sequence order,to prevents after the reduced technique the complication,after reduces the technique the mortality rate,promotes various organs function restoration,maintains the health,can play the positive role.
Keywords:The thoracic surgery surgery Early time activity Recovery exercise Nursing measur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05-01
胸外科病人术后的早期锻练与康复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降低术后病人病死率,促进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维护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浅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1 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1.1 对循环的影响:机体活动时比禁止时心率较快,心排血量增加,各种脏器和组织特别是周围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增多,由于体味的不断改变,肢体的活动,肌肉的收缩与松弛,都促使静脉向心回流和淋巴液的回流,避免这些体液在体内的滞留,以防血栓的形成,因而增加了各器官的供血,供氧,改善全身代谢,减少体内组织的水肿,包括切口周围的水肿,因而可促使刀口愈合,使疼痛减轻,促使身体的早日康复。
1.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术后经常翻身,改变、半卧、做起、起床活动,都能增加呼吸容量。如隔肌每下降1厘米可增加肺容量300毫升,有利于气体交换,便于咳嗽、排痰,避免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1.3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早期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和恢复体力。
1.4 对骨、关节、肌肉和神经的影响:长期卧床,骨、关节周围组织易发生肿胀、疼痛,特别是老年患者,长期不活动,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关节易发生废用性萎缩,晚期肢体活动常常产生障碍。
1.5 对精神状态的调节:早期活动,早期起床,能激励病人对恢复健康产生信心,增加希望。
初试活动的成功,进一步促进对早期活动锻炼的积极性。病人的精神振奋,对恢复健康可以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病人有健康感。
2 护理
2.1 术前:应向病人作好宣传工作,说明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向病人说明有关的手术常识,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并教会病人如何做有效的咳嗽排痰,还要说明术后可能会有暂时的刀口疼痛及胃管引起咽部不适等,使之有思想准备,只要认真配合,一定能收到效果。
2.2 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护理人员对病人做被动性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按摩下肢,特别是老年患者,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清醒之后,即鼓励深呼吸,嘱其主动做指、趾、腕、踝、肘、肩、髋关节的活动,尤其是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待病人血压平稳,即可让病人翻身、转劲,改半卧位或坐位,这种对胸外科术后病人非常重要:A可使隔肌下降,肺部扩张,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咳嗽、排痰更有效。B有利于心脏排血,故改善循环。C有利于胸腔和纵隔内积液、积血引流;更有利于肺膨胀及改善呼和促进血循环。并配合有效的咳嗽排痰,必要时可给以拍背法:护理人员一手按压胸部刀口,另一手五指并拢,利用掌根、大鱼际和五指所行成的弧形手掌,轻拍病人背部由外向里,自下而上,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且使痰液振动易于咳出。并配合雾化吸入,每日2―3次,也可以加入祛痰剂,防止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早期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已拔除,就应该鼓励和协助病人下床活动。先是在床边椅子上坐一会,2-3次/日,第四天可扶床慢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输液病人要合理安排治疗计划,保证术后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下床活动可在早晨未输液或输液完后。必要时可在上肢输液,不影响下肢活动。在护理人员的具体指导和精心关照下,病人对早期下床活动有一种安全感。如病人确实刀口疼较甚,下床活动不可勉强进行,必要时可给以镇痛剂,缓解疼痛后再下床活动,以减轻病人痛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在胸外科病人的术后护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科医护人员由于重视术后早期活动,明显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3
【关键词】脑出血脑栓塞和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疾病
中国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3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b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Methods From 38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nalysis of 215 cases were male (55.7%), female 71 cases (44.3%),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1.25:1, age 36 to 78 years to 65 years to more than 50 (253 cases 65.5%). In which 19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50.2%), cerebral hemorrhage 156 cases (40.4%),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28 cases (7.2%) cerebral embolism in 8 cases (2.1%) using symptomatic medical therapy. Results49 patients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death within 24 hours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in 52 cases, 26% mortality rate. Including cerebral thrombosis in 9 cases (8.9%), cerebral bleeding in 88 cases (87.1%),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4 cases (3.9%). Conclusion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the human three major killer diseases,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is quite hig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system,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can reduce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erebr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Cerebral hemorrhag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erebral artery disease
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是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危害极大,故需早期诊断与治疗。尽管“CT”的问世对脑血管病的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基层缺乏先进的仪器,病人的经济条件有限而不能完全依赖CT,本文就此问题,根据临床分析以探讨一条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本组38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男215例(55.7%),女71例(44.3%),男女之比1.25:1,年龄36~78岁,以50~65岁为多(253例占65.5%)。其中脑血栓194例(50.2%),脑出血156例(40.4%),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7.2%)脑栓塞8例(2.1%)。
1.2一般资料;急性脑血管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每年1~3月份和11~12月份较多。本组资料支持急性脑血管发病与气温,气压变化有关观点[1]。
1.3发病诱因与病程,本组资料均有明确的诱因(见表1)。安静状态发病者以脑血栓多见,活动中发病者以出血性疾病为多。不论是缺血还是出血性疾病,劳累和情绪激动都是主要的发病诱因,而用力排便和饮酒则常为出血性疾患的发病诱因。在病程中,脑血栓194例中72例为突然发病,122例起病缓慢。156例脑出血中129例突然发病,27例起病缓慢。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栓塞均起病急骤。
1.4临床表现(见表2);在脑血栓患者中,舒张压≤12.6kPa者103例(53.1%),神志清楚者182例(93.8%)。脑出血患者,舒张压>12.6kPa者156例(100%),意识不清者123例(78.8%)。脑膜刺激征仅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部分脑出血者。左侧偏瘫者162例(41.9%),右侧偏瘫者213例(55.2%)。
1.5辅助检查
1.5.1腰椎穿刺:386例病人有58例做腰穿,其中脑出血23例,21例脑脊液外观为粉红色或淡黄色。镜检红细胞(0.001~0.72)×1012/L。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做腰穿,脑脊液皆均匀血性。7例脑血栓患者脑脊液为无色透明,镜检正常。
1.5.2CT检查:386例患者68例做CT,57例为脑梗塞,11例为脑出血。
1.6治疗与转归:采用内科对症药物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9例,出院后24小时内死亡52例,死亡率26%。其中脑血栓9例(8.9%),脑出血88例(87.1%),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3.9%)。其死因分为:脑疝15例(14.8%),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2例(31.6%),上消化道出血54例(53.5%)。
2康复护理
2.2.1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流程康复护理组患者在脑梗死入院第2天,脑出血入院第3天,病情稳定即开始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促通技术, Bobath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PNF)。上肢训练采用Bobath握手、抗屈曲痉挛治疗,肩胛带训练时向对侧髋部或对侧头顶部引导,骨盆带训练向对侧肩部引导,躯干训练采用收腹、挺胸和桥式运动治疗。每个动作维持10 s,保持肢体有一定的张力。瘫肢有一定活动能力时注意发挥他的潜能,侧重进行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不能独立完成某一动作时,给予助力运动。
2.2.2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训练(ADL训练)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ADL训练,包括穿脱衣服、使用餐具、个人卫生、大小便管理等。每次训练45min,1次/d,每周进行5d,连续治疗1个月。配合物理治疗,即偏瘫侧肢体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其余时间由护士和家属帮助患者训练,治疗时间为21天,结束后评价。病后在肢体功能减退情况下让患者开始进行自理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最大的阻力是患者自身的依赖心理。加强患者康复意识的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耐心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与功能恢复程度的利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实际病例进行说教,患者容易接受。鼓励患者自己刷牙、用患手洗脸,个人修饰、吃饭、更衣、大小便自理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要说服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尽量减少帮助。
2.2.3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语言训练应早期开始。宜采取大声发音练习,把写有字的纸张发给患者,字要写的大一点,让患者张开口大声念出声音。完全失语的患者先从发单音节开始练习,而后单词,后开始念短语,要坚持每天出声练习。要多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反复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指导
2.2.4心理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意义,学习有关康复医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温馨病房,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的服务、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重要性的宣传等,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要抓住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安慰并鼓励患者克服由于突然偏瘫、失语、大小便等功能障碍产生的悲观和急躁情绪,通过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达到顺利开展康复训练的目的。
3讨论
3.1急性脑血管病,有些轻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酷似脑血栓,但CT检查为外囊区或半球出血,这与其所在的解剖部位和生理特点有关[2]。而较重的昏迷患者,CT提示为大面积脑梗塞,这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后,血管阻塞引起区域性低灌流或断流而导致病灶区血流量降低所致,另一方面由于供血的减少,造成支配区缺血,缺氧而致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3]。所以在无CT或条件所限不能做CT检查者,脑出血或脑血栓未能完全确诊时,对较重患者可用脱水剂,同时目前认为对出血量少的脑出血患者可较早地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求改善脑血流量,恢复脑细胞功能。
3.2脑血管病是人类三个主要致死疾病之一[4],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卒中病例的43%―65%[5]。发病年龄高峰50―65岁。诱发因素以劳累和情绪变化为多。说明中老年人平时活动量小,心理负担过重,且对家庭和社会上的新鲜事物不能适应,同时由于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不能承受重体力劳动。提示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延缓脏器衰老,增强抵抗力,其次,要心胸开阔,劳逸结合,合理安排生活,多从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
3.3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当高。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6]。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舒张压高患者,可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3.
[2]于群涛,王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71.
[3] Kim JS. Delayed onset mixed involuntary movements after thalamic stroke.Brain,2001,124:299~300.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4
【摘要】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面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Abstract】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a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we apply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course.The approa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fosters the creative ability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But the teacher will face up to more higher reqirements.
【Key word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案例分析:组织授课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康复护理学的经典案例,编写案例集。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也可将案例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先应用理论课教授相关知识,使学生完全掌握理论,课后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其分头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病人的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在其后的实验课中,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临床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使用康复护理措施。全班学生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共同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管理讨论过程,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演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由学生根据案例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角色扮演可较为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临床实际” 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学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正确的康复护理。
2.2“参与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需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体系。可采用综合素质测试——笔试成绩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法,把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进行评定。
综合测试:教师从案例库中选取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教师评分。综合测试主要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教师从试题库中选取试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成绩: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演讲) 给予一定的分值。最后将学生的综合测试、笔试及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得出最终的考试成绩。
2.3“参与式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考核成绩评价:对学生综合测试、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兴趣、自觉收获、自学能力等。
教师主观评价: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对每堂课知识点的提问回答正确率、课堂气氛、护生参与及互动程度进行主观评价。
3参与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教学实践中发现, 增加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需要教师具有充分控制现场和把握时间进度的能力。同时, 在短暂的时间内如何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参与式方法在教学中的另一挑战。另外, 参与式方法经常采用小组活动、快速反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些方式中经常会受到场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和限制, 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因地制宜, 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地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表现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刘玲玲.开设康复护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 .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68-69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5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 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6; 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5-0018-05
据文献报道,40%~73%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1]。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如何解决和改善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患者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社区中中枢性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后胃肠营养方式下[2-3]接受12周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以探讨规范的康复护理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状态的影响及意义。
1 对象
本文观察对象为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系在社区中临床诊出的新发脑血管意外或颅脑外伤患者并已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的确诊。
1)入选标准: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或颅脑外伤患者;病程为发病后4周~24个月;意识清醒;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在18~80岁间;有中、重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4~5分)。
2)排除标准:活动性肝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患者;痴呆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昏迷者;首次发病4周以内或大于24个月患者;既往有脑血管病或颅脑外伤史且遗留吞咽困难症状者;原有其他疾患导致吞咽困难者;居住外地无法随访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聋、哑人;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本研究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2 方法
2.1 康复护理
2.1.1 PEG术前的康复护理
PEG置管前应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注意患者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消除患者对病情及手术的疑虑和悲观情绪。术前8 h起需禁食、禁水[3-4]。
2.1.2 PEG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
PEG术后应在患者的护理记录中记下置入体内的造瘘管的品牌、型号、管径和长度以及置管医师的紧急联系方式。置管后6~8 h内应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脉搏率、呼吸和血压)。这些参数可以提示有无出血、特别是内出血。术后6~8 h内造瘘管可连接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袋内容物的颜色和量,如颜色见红、量多要及时告知医师。术后24 h~1周内应每天消毒造瘘创口处、更换敷料,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出血、肿胀、硬结和过敏反应等,同时轻轻旋动造瘘管外固定装置180°,确保PEG管至少有5 mm的移动空间,避免其与创面挤压过紧而导致创面缺血或发生“包埋”综合征。术后48 h内造瘘管固定应较紧以防出血,以后可稍放松以防止皮下组织缺血坏死,但需固定好以防止胃内容物渗漏入腹腔;术后2周后因窦道形成,可适当放松。不应在置管后10 d内去除造瘘管,而须在胃腹壁窦道形成后才能将管去除。8~10个月后可用内窥镜检查造瘘管内侧管口的状况及位置[2-9]。
术后要根据医嘱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同时积极祛痰、经静脉补足液体量。
2.1.3 术后营养供给与给药护理
术后6~8 h内禁水、禁食,防止误吸和呛咳。术后喂养宜在置管后6~8 h后开始,最好在24 h后滴入营养液;管饲喂养前后至少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且应至少每8小时冲洗1次以防止管道堵塞。营养液的配制应选用易被肠道吸收的营养物,原则上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及微量元素为主,如“能全力”营养液等。营养液的滴入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薄后浓、先少后多的原则。瓶装肠内营养液悬挂滴注的时间不应超过8 h;袋装营养液悬挂滴注的时间不应超过24 h。窦道形成后每天的营养液可使用50 ml注射器推注,每2~3小时供给1次(从早晨6:30~晚上21:30),每次可推注入200~300 ml(不要超过400 ml),推注时间应大于10 min,推注前后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而营养液的温度以保持37~40 ℃为宜。管饲时患者应采用30°~45°半坐卧位,这有利于食物进入小肠;管饲结束后应保持半坐位30 min,以避免返流。每当连接新的一袋(瓶)肠内营养液(匀浆)或对管道是否位于正常位置有怀疑时都应使用pH试纸来确定管道的位置,pH应
术后6~8 h后可以给药,但要确认给予的所有药物必须是液体或可研磨成细的粉末并与净水混匀,可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推入管道;每次给药前后都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对不宜(易)碾碎使用的缓、控释片剂和胶囊药物以及较易引起管道堵塞的药物,建议少用或以针剂替代[4-5]。
2.1.4 术后沐浴护理
患者可在置管24~48 h后或7~10 d后经医师复查确认无异常后再淋浴。造瘘口完全愈合后,造瘘口周围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就可,但冲洗前需去掉敷料,彻底冲洗以祛除残留的肥皂水并保持局部皮肤干燥[5-6]。
2.1.5 防止导管堵塞的护理
当营养液输注速度很慢或冲洗管腔有阻力时,可能系营养液或药物在管壁沉积、使导管堵塞所致。此时可以用30 ml温热净水冲洗管腔并用50 ml注射器及时反复抽吸,以促使管腔内沉积物或凝结块松脱[4-6]。
2.1.6 防止导管脱落(断裂)和拔管时的护理
PEG置管后,如护理不当,偶可出现导管脱落或断裂。此外,因临床治疗安全性需要或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良好,也需要拔管。为预防导管脱落或断裂,应妥善固定导管,在导管上做好标记以便及时发现导管脱出;另外,可在患者衣服上缝个小孔,导管从孔中穿出,用胶布或夹子将导管相对固定在衣服上,避免牵拉、折叠和弯曲导管以及由于导管晃动或牵拉等而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一旦出现导管脱落或断裂,要及时施行PEG置管更换术。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需拔管时,应使用内窥镜于胃腔取出造瘘管蘑菇头。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加压覆盖瘘口,2~3 d后即可愈合,但拔管后需禁食24 h[4-8]。
2.1.7 护理中应观察的其他异常问题
在对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记录,同时还可能发现以下异常情况:①造瘘管管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或有脓液等现象;②管口有血液渗出或大便发黑或有红色血液,考虑内出血可能;③导管滑出、插入深度变浅或皮肤出处刻度改变2 cm以上;④管口局部出现肉芽组织;⑤患者出现8 h以上的反复呕吐或持续24 h以上的恶心或腹泻、或胃肠积气或积液24 h以上,影响营养液或匀浆的摄入;⑥便秘3 d以上或大便干结5 d以上;⑦体重1周内下降1 kg以上或增加1 kg以上、或出现眼睑和(或)足踝水肿;⑧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或虚弱。如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上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和沟通,从而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9]。
2.1.8 出院回社区后的护理指导
患者病情改善后可以带着PEG置管回家,但需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切实掌握造瘘管的护理及其技能:①应选用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制成匀浆以利消化,避免过于油腻、过冷、过热或过硬的食物;②推注用品应保持清洁;③指导推注的速度、量和温度,推注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管腔,每次推注入食物后应让患者坐起30 min以防返流致管腔堵塞;④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或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尤其是在沐浴后应该保持造瘘口皮肤干燥;⑤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相关医务人员取得联系。长期置管后PEG管会出现老化或渗漏,一般半年到2年需在原位更换造瘘管[5-6]。
2.2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社区中的中、重度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同意接受PEG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联系消化内窥镜诊治中心、由急救车转诊至消化内窥镜诊治中心施行PEG,术后病情平稳后再转诊返回社区康复病房,开始接受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接受康复医院自制的营养均衡匀浆以保证营养和热量,同时接受为期12周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其中,前8周每周指导训练5次、每次30 min,后4周每周指导训练1次、每次30 min;其余时间指导患者家属或护工进行康复护理和辅助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进食训练、部分联合间接训练方法和代偿策略[9-12]。随访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且体温大于38.5 ℃并持续2~3 d,则暂停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2.3 主要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13],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时(w0)以及入选2周后(w2)、4周后(w4)、8周后(w8)和12周后(w12)的临床吞咽功能分别进行测评,同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吸入性肺炎和PEG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等相关指标。
3 结果
10例患者于发病(9.2±5.5)个月后入选,其中脑血管病7例、脑外伤3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2±16.8)岁,入选前共计发生过23人次的吸入性肺炎。无病例失访。10例患者在w0、w2、w4、w8和w12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分分别为5.0、4.7、3.9、3.1和2.4分,在w2、w4、w8和w12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平均改善值分别是0.3、1.1、1.9和2.6分;在w0、w2、w4、w8和w12时的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0.32、20.29、20.45、20.74和21.04,在w12时的平均体重和体重指数分别改善2.1 kg和0.72(表1)。
在整个随访期,仅有1例患者因吞咽功能改善而成功拔除了PEG置管,但共发生5人次肺部感染、1例PEG造瘘管管口轻度感染、1例PEG术后胃出血、2人次因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而堵塞肠管、1次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
4 讨论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对社区中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提高其生存质量是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14]。
对经临床治疗后病情稳定且意识清醒、但若采用补偿性吞咽手法或通过改进食物性状等方法仍然不能经口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的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患者,PEG是一种较好的经导管输入胃肠内营养方式[2-4,15-16]。本研究观察了在PEG这种胃肠营养方式下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效果。
本研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体重和体重指数等相关指标来衡量患者在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前后的相关功能和指标变化。从患者各阶段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以及12周后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改善值可以看出,规范的康复护理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然而,因PEG置管这种胃肠营养方式在国内应用不多且多用于危重患者或在重症监护室内应用,故相关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护工对PEG造瘘管的管理和护理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本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团队的医护人员也有一个从最初不了解PEG置管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到逐步熟悉的过程,所以在研究初期出现了1例PEG造瘘管管口轻度感染、2人次因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所致肠管堵塞以及在研究中期出现了1次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通过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造瘘管管理和护理水平,这些现象可相应减少、甚至完全避免。
PEG置管后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对康复护理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护工)甚至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普及基本的PEG置管后的护理要点、营养和药物供给方法、沐浴护理等康复护理知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16-18]。例如,本研究中的2人次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所致肠管堵塞就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导管皮肤处刻度改变2 cm以上引起的,而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也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营养供给前后应常规以25~30 ml净水冲洗、导致管腔堵塞和护工在每次给予药液或营养液后都会折叠橡皮管并用橡皮筋固定而最终导致管子折断引起的。这些异常情况在加强康复护理后均未再发生。
此外,在本研究初期有1例患者在造瘘术后出现了胃出血并发症,但因康复护理人员发现较早并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未导致严重后果。另外,在PEG置管营养方式下,由于免除了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刺激以及胃贲门口处于自然开合状态,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次数减少、仅发生了5人次的吸入性肺炎,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19-23]。
参考文献
[1] Deborah JC, David G, Kalra L. Early assessment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J]. Stroke, 2003, 34(10): 1252-1257.
[2] 徐雪, 朱京慈. 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08, 22(9A): 2268-2271.
[3] 舒建昌, 庞春梅, 聂丽芬.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肠内营养的ESPEN指南[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9, 16(5): 177-180.
[4] 闭献梅, 崔革兰. 瘫痪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胃造瘘术后的护理[J]. 内科, 2012, 7(2): 205-206.
[5] 巫织娥, 梁艳娉, 郑丰平. 内窥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18(11): 107-108.
[6] 周红, 李咏梅, 王际容, 等. 脑卒中患者经皮胃镜胃造瘘术的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18(11): 13-15.
[7] 张岖, 吴雪飞, 皱群招, 等. 护理干预在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7): 870-871.
[8] 陈冬梅, 梅彤林, 李随新, 等. 28例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后病人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7): 63-65.
[9] 周燕琴, 谢宝榕.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1): 152-153.
[10] 姜从玉, 胡永善, 吴毅, 等.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联合吞咽训练改善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12): 940-944.
[11] 方丽波, 王拥军.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5): 404-405.
[12] 韩瑞.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 2009, 30(12): 1381-1386.
[13] 胡瑞萍, 蔡德亨, 胡永善, 等. 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22): 3115-3117.
[14] Ma RH, Wang YJ, Qu H,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arly effectiveness of a stroke unit in comparison to the general ward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 117(6): 852-885.
[15] 陈思曾, 朱景法, 刘森峰, 等.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与外科胃造口术的对比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 17(3): 147-149, 152.
[16] 朱季军, 朱美玲, 林爱华.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 15(3): 167-168.
[17] Friginal-Ruiz AB, González-Castillo S, Lucendo AJ.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an update on the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nursing care [J]. Enferm Clin, 2011, 21(3): 173-178.
[18] Richter-Schrag HJ, Richter S, Ruthmann O, et al.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a case series of 1041 patients [J]. Can J Gastroenterol, 2011, 25(4): 201-206.
[19]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24(7): 443-445.
[20] 曾进胜, 李华, 范玉华, 等.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的神经可塑性[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7(2): 69-71.
[21] Liepert J, Hamzei F, Weiller C. 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 [J]. Restor Neurol Neurosci, 2004, 22(3-5): 269-277.
[22] Ward NS. Neural plasticity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J]. Prog Brain Res, 2005, 150: 527-535.
康复护理与护理范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是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我科为康复科,收治对象是工伤后的残疾者、骨科恢复期、老年病及有功能障碍者、慢性病病人等,康复护理措施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均需对病人进行残余功能锻炼,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我科初步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如何把健康教育运用于康复护理工作的一些方面。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文字卡片。
1.2 口头讲解。
1.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1.4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
2 制定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
2.1 康复治疗的宣教重要性。
2.1.1 加强病人对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服从治疗,不认真锻炼,均可导致不应有的并发症,造成或加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1.2 康复治疗前将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并将功能锻炼的计划步骤、练习方法、注意事项告知病人,使之了解及掌握,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及疑问要随时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说明所做的治疗项目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报告任何副作用的征象。
2.2 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总的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紧密配合康复医学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而进行工作的[1]。它是工伤康复医疗体系整体的一个环节,与康复临床医疗、康复治疗并列,为工伤康复的三大支柱之一,共同为工伤职工恢复其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劳动和社会工作能力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护理宣教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可促进和巩固效,缩短患者工伤医疗期。康复护理的宣教内容如下:
2.2.1 及转移术:如保持良肢位,轮椅移动,床上移动等。说明保持良肢位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如防跌倒、防烫伤等。
2.2.2 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技术:翻身拍背防压疮,排尿及排便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能力训练,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
2.3 “自我护理”及“协同护理”的宣教内容。“自我护理”指根据不同疾病、功能障碍程度,在康复护理评估后,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宣教内容: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工具的使用指导及训练技术等。掌握康复的简单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矫正等。
3 职业康复的宣教内容
职业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对病人残疾之前职业专长、兴趣、工作、习惯、作业速度、工作技能、身心功能状况和就业潜力及职业适应能力做出综合性分析评定,对适宜参加的工作提出建议,对需进行就业适应性训练者进行就业前训练,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4 《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规讲解
我科收治以工伤病人居多,通常,工伤事故是在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涉及事故的人员基本上为青壮年,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困扰他们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大点: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②担心病情预后不佳影响日后工作和生活;③对工伤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系列知识的了解和缺乏[2],护理过程中对工伤医疗的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为工伤患者全面康复打好基础。为此医院准备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应的法制法规,用于派发给患者,并为患者讲解其中的条款,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合法权益,减少可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拉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工作的潜在作用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就会对护理工作充满信心,热情主动,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语言就会有情感,就有亲和力,使患者放松,减轻因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患者就能很快的熟悉环境,适应病人的角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顺利进行检查和治疗。因此,护士自身心理健康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康复护理的内涵,注重早期康复护理的介于,将功能指导与心理疏导、预防和保健及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技术[3]。通过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之后,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有利于病人对护理各项操作的配合。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或改变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和提高了患者自觉认识和预防能力,让病人充分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确保了疗效;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尊医行为,并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