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专业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1

职业一词最基本的定义,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的特征,从职业学的观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描述。在宏观层面,职业具有四个特征:群集式工作资格,即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决定的职业从业能力;规范性工作领域,即由职业资格以及工作手段、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决定的社会的职业劳动分工;层级型工作空间,即由从业者的职业资格与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劳动组织结构决定的职业活动范围;社会化工作价值,即由劳动者的职业贡献所决定的社会的职业价值认可。在微观层面,职业也具有四个特征:确定的工作对象,如材料、产品或人;确定的工作手段,如机器、工具、仪器、计算机等;确定的工作地点,如产业部门、行业领域所决定的劳动场所;确定的工作岗位,如单位、部门和机构里的具体劳动位置(操作、检验、维修、管理等)。

由此,职业至少具有三个维度:即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职业资格,个体职业活动在劳动分工中的地位所具有的职业功能,个体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我融入社会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社会形态。这表明,职业有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职业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里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因素之一。国际上,德国职业教育界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职业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在德国人看来,职业不仅是个体所习得的职业资格与所获得的工作经验的一种组合,更重要的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一种载体,是个人社会定位的一种媒介,也是个体与社会交往的最本质的一个空间。正是通过专门的职业劳动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才能对社会环境稳定与个人心理稳定实施有效的调节与控制。职业是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入的最本质的要素。

二、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职业的上述特征就决定了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这种职业属性,即专业与职业的紧密关系,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划分的基础与相关职业在职业资格(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二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与相关职业在职业功能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三是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职业在劳动过程、工作环境和活动空间(职业情境)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四是专业的社会认同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判断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根据职业性原则划分的专业,应具有职业定向功能、生计主导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但是,如前所述,职业教育的专业并不等同于职业。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归并和价值认可的产物。鉴于此,专业的数量既与职业分工的专门化程度相关,又受科学的合理性与效益的最大化的制约,所以专业划分应尽可能多地覆盖社会职业或工作岗位。根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应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各职业或岗位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如果一组相关职业或岗位具有共同的基础文化要求、共同的专业基础、相近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共同组织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有适宜的培养规模和必要的教学条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进行教学试验。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向的设定,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在生源方面呈现出紧张的现象,这就使得其在学生录取的分数线设定上越来越低,而生源的质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中职学生,生源素质差,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因此从职业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完整性缺乏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意识方面根本就不想接受教育,其主要是由于受到家长的要求才来到学校,因此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置问题和提问都成为了教师的反问或者是自问自答,课堂沉闷,老师只是进行个人的表演,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具有非常大的打击。由于焊接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就需要对其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焊接专业的教育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学生理论学习方面欠缺,而实际动手能力有时还可能比高校学生好,因此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应该是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可大大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学习之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能主动配合老师,那么老师的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教的任务减轻了,转移成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去。下面就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教学改革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2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2.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总体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调整首当其冲。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技术上的提高使得职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大量的层次性以及适应性强的焊接专业性人才,这就需要充分的理解职业教育层次上的多样性以及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多元化,通过课堂教学新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来实现高技能的焊接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学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突出实践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结合的重要作用,通过概念上的强调来实现理论深度与理论难度的降低,进而更加的注重技能培训,通过针对性实训强化,来实现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重新制定。比如原先的焊接专业,只开设焊条电弧焊,现代制造技术焊接技术普遍采用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以及采用氩弧焊进行有色金属的焊接等市场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增加以上两种焊接方法,不能只开设单一的内容。此外机器人焊接和埋弧自动焊等技术也逐渐被采用,也必须让学生去实践。

2.2课程内容方面的优化与整合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衡量的,因此,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必须坚持科学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的结合。焊接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的多,同时其所涉及的学科也非常的多,这就使得其在特定的课时限制下并没有办法实现所有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讲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并且内容难度较大的教学细节进行删除,进而的更加注重在基础理论以及基础性的概念上的突出,进而能够根据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来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的把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钻研能力等的不断提高,其主要都是借助课程内容的优化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焊接专业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工艺不断增加,自动化焊接飞快发展,因此焊接专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整合。近年来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是引领焊接专业改革的方向盘,同时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给了焊接专业新的培养方向。两大方向的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成为专业发展的明灯。

2.3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焊接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实训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实现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综合性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其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2.4专业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焊接专业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其应用太广泛,许多人认为可以和造船、汽车、机电、建筑等专业合办,这样的培养方向就产生了极大的误区,使得焊接课程压缩的不像样子,加上焊接专业又苦又累的特点,往往在那些专业中学习的学生望而生畏,最终没有几个愿意学习焊接。这是目前全国职教的普通现象,生源不足严重阻碍了焊接专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找到准确定位的方向,才能使该专业生存和发展,才能扩充生源,才能真正解决紧缺紧人才的培养。焊接自动化、智能化吹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号角,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大家,兼顾了手工焊接和自动化、智能化焊接,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技术交流提高,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我们应该把握此方向,使学生对此专业产生兴趣,逐步改变焊接专业现状,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共国努力,需要政策的支持,希望领导改变办学理念,真正重视办好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3结语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3

一、当前园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艺专业是一个传统的老牌涉农专业,但近些年来,主动选择就读园艺专业的生源逐渐减少、学苗质量逐年降低,许多职业学校已经相继停办了这一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及家长对“涉农专业”存在偏见外,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县级职教中心专业教师认为,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滞后是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饮食安全及质量的要求都在快速提高,景观园艺及果蔬园艺产业发展呈规模化、科学化、有机化的发展态势,必然要求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要提升层次适应需要。即,由粗放型向精准型方向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精准园艺专业人才,专业教学手段及教材建设必须适应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对于为学生搭建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培养适应实际生产经营需要的综合素质关键性要素。由于地理、气候、学生素质的等要素的差异,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区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本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尽力避免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策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提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该教材一般较系统地编入了本专业通用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通过系统讲授,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应当增加体现区域性、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内容,深度开发“校本教材”,以弥补国家规划教材的不足。从几年来的实际应用来看,校本教材体现了区域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紧密对接当地设施园艺产业群。即,本专业产业需求什么,就编写讲授什么,区域重点发展哪些品种,就精讲、精练哪些品种的栽培技术。由于校本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教学内容项目化、技能训练模块化,达成了以任务驱动的教、学互动教材体系。同时,将本行业市场规则、行业准则、职业道德,行业选人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安全环保要求等常规教材中很难找到的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校内提前感受职业人的社会性文化氛围,启迪学生智慧、吸引学生好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园艺生产经营,因此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区域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进“理实一体”教法改革是保证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进“理实一体”教法改革就是就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经过精细整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影音、动画等声、光形式的生动展现,将抽象的理论、繁复的推演简单化、直观化。同时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同步实施紧密配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无缝对接、交替进行,最终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落实“理实一体”教法改革的关键要素是,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力,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类型,构建循序渐进、诸层上升的专业能力训练模块,将实践项目化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角色得到充分体现,让他们在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过程充满快乐,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无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训练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技能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的技能培养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课程考核和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认定是培养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为此,要落实与培养策略相对接的“强化训练”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技能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训练”就是指为了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快、最好的转化为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及时、有效的实际操作训练;“阶段考核”就是把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完成一个模块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水平测试,只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通过近期专业课程学习训练目标的积累,达成中期、远期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实际技能。在课程安排中,“强化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的比例占总课时的50%以上,同时学校还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晚自习技能辅导,周六技能实训及阶段性实践操作技能比武考核。形成“低年级实习周,中年级实习月,高年级顶岗实习”的实训模式,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实训时间和效果。

在学生技能水平检测方面,采用“阶段过关”考核办法,在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及项目要求精细安排考核内容,考核时间服从于模块化训练安排,形成“周过关、月过关、学期过关、学年过关、毕业过关”的梯级考核模式,使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培养状况处于实时监控中,在整个考核体统中,专业教师都实时跟进,学生每天有收获、每月有长进,专业素质步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保证。

五、推进“校农合作”是强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4

1.1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专业陈旧缺乏创新性。从近几年毕节试验区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涉农专业招生十分困难,报考人数达不到招生目标。由于人数过少,很多涉农专业已经无法开设全日制班。从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设置来看,雷同性过强,创新性明显不足,没有突出地方特色,没有立足于农林实际生产,与现实脱离严重。

1.2教学与管理存在困难,社会效益不显著。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自控能力,同时受就业前途不够乐观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学生在校就是混日子,不能将自我精力很好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当中去,这些都给职业教学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不思进取不仅给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使得学校的办学声誉受到不好的影响,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自暴自弃的心理。出现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根本无法管理,也不愿教的状况;学生就业难,职业学校招生难,学校不愿招生的现象。

1.3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涉农专业的发展,对涉农专业实行免学费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涉农专业招生与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受涉农专业本身特点影响,很多家长与学生都觉得涉农专业太艰苦,需要长期与土地打交道,因此对涉农专业热情不高。再加之很多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黯淡,很难实现对口就业,社会认可度低,这些都使得学生与家长放弃了对涉农专业的选择。

2.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创新途径

2.1围绕产业办专业。为“三农”服务是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办学的主旨方针,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要想盘活当前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发展一定要从教学观念上实现转变,在办学上要提升自身的主动性,加强学校同村镇、养殖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教之间的联系,适时根据生产变化情况对课程设置、专业建构进行调整,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多种因素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要灵活变化,努力提升涉农专业的实效性、实际性、以及实用性。

2.2拓宽资助对象,丰富办学形式。当前国家对涉农渣专业学生的自主基本局限于全日制在校生,这就致使很多半工半读的学生得不到政策的资助。因此国家若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拓宽资助对象,丰富形式办学形式,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低发展。

2.3改善教学结构,适应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加强涉农专业师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涉农专业教师的要求也新上了一个台阶。作为涉农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胜任专业教学的能力,还应该积极充实完善自己,能够成为行业里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涉农专业教师精通生产与销售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要具备娴熟的技能,在思想上要掌握先进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市场需求与变化展开教学,能够掌握一些农业发展规律。从本质而言涉农专业教学就是要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因此涉农专业教师要掌握农民的需要,展开教学。应积极加强自身与农民的联系,深入到农业实践当中,发挥自身兴农、支农的作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培养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学生,展开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

2.4突出产教结合,调整专业结构,面向农村市场办学。现阶段国家不断对农业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一大批专业镇、特色农业、生态林业,这些都会对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提升涉农专业设置的灵活度一定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影响。加强产教之间的联系对于解决当前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本质而言产教结合就是指要立足于农村市场发展的现实展开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的新农民。应该将科技示范作为教学的重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掌握农民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利用科技示范,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5从农业产业结构进步中获得收益与发展。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提供服务,势必会从相关产业中获取一定的收益。职业学校认识自身的优势特点,涉农专业发展坚持产教结合之路,以专业为依托建设实体,以实体反哺专业实现双向发展,形成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经济开发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2.6解决好“出口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入口问题”。为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国家可以在政策上对涉农不专业学生进行鼓励与扶持,使涉农专业学生可以回到农村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学习与生产的有效对接,激发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激情。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教观念改革 职业专业教育意识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目标,未来几年全国人口受教育的年限将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教规模将有较大的扩展,入学率接近15%,届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进入大众化阶段。

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职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外部和内部困难:投入不足仍然存在,严重限制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一大批由中专、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改制的高职学校,需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按高职教育规律办学;尽快制定有效机制才有利于告知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使高职在经费筹措、办学自、招生就业等方面更具特色。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躁心态,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先导,树立职业专业教育意识,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框架,安下心来集中全力抓教学质量,办学特色上做好文章。

一、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

这种意识在中国进入WTO后显得尤为迫切。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从国际大平台上来整体考虑,借鉴和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要考虑国外教育机构到中国来办学或变相办学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冲击和竞争。

二、终身教育意识。

终身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专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将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岗位,同时有不少岗位将消失,原有技术领域里面的技术含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冲击传统的工业,这些都引起了学科本身的改造。

(一)在职业培训中“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

首先应在全体职工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方便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思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然后把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具体落实到整个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在职业培训中“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

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设置,要先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企业用工信息,掌握各专业工种的供需情况,预测各地区市场形势和各类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近期和远期的专业设置,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培训与就业相脱节的现象,才能紧跟市场不掉队。

三、教育的现代意识。

教育现代意识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思想现代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不要在形式上做文章,应切实把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到“内化”上。必须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待课程体系时要有综合化的理念,不要固守过去学科性的思维逻辑来看待当前的科技发展和科学体系的整合。

四、质量和特色意识。

加强质量意识要树立发展性、多样化的质量观,不能用原来的观念来衡量现在的高职教育。由于数量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学校质量观念应该有差异,如用同一质量观来要求所有学校,不仅办不到,而且我们看到的只能是问题和差距。要突出强调没有特色的质量不是高质量。怎样通过改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必须以专业教学改革为龙头,推进整个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工作。教育体制改革后,行业部门与学校脱钩了,从管理体制来说,这是一个进步。但要搞好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还必须加强行业、企业对教育的支持指导作用。如果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很难使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形成特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专业既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点、载体,同时又是社会需要的反映,是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的结合点,抓住这个结合点,就能够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积极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规范劳动就业,树立“市场”意识。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强有力的国家资格框架,这个框架不但约束高等学校,也约束就业市场。如在澳大利亚要做一个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必须有三级以上的汽车维修证书;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就是国家的劳动就业资格框架。无论大学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没有这种证书就不能毕业。

反思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高等学校长期以来比较多地在教育领域里面讨论问题,但是职业教育是教育和社会的双元问题,单纯靠教育领域难以解决问题。最近有关教育部门和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沟通,双方将聘请行业专家制定项目经理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这两个岗位必需的岗位职能和职责,制定等级证书,然后由建设部根据这一要求约束劳动力市场,规定拿到这样一个资格证书后才能担任项目经理和物业管理人员。教育部门按照提出的要求结合高职高专自身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学生参加相应的考试,合格可得到证书,这样可进入良性循环。与劳动部门接触,目的是解决就业门槛问题,这有利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高职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要克服浮躁心理,树立“向下”意识。

职业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30-0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类型之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获得快速的发展,在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十分的关注,希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能够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要不断的提高改革的效率,加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特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自身的改革贡献。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中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改革的方向,在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树立人才观和教学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要以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提高人才的素养和质量,加大对搞技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的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观念的转变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不断的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为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在高等职业专业教学的改革中还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融入在专业的教学当中,探索多种模式的教学,将学历教学与非学历教学结合起来,多方面的筹措办学的经费,建立起相应的办学体制。在改革中逐步的淡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目标的教学。高等职业教学专业教学还应当开办终身教育的场所,为社会中的职业人提供终身学习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

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需要准确的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的特色建设,不断的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在专业的设置上以满足社会对岗位人员的需求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围绕行业的经济发展对岗位和职业人员的需要来进行专业的教育改革,从而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要首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把人才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来看,有些专业的设置过于宽泛,没有职业的针对性,有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设置某些专业纯粹是为了招生,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要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并重点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要从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入手,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高职职业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3.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核心是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性上来看,专业的教学具有多样性,这也决定了在人才培养上也要注重人才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对人才的岗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要适应社会岗位的发展需求,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具有很大的实践性,这决定了高等职业专业教学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多设置一些实验和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职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如"一产"重点培养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小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才等;"二产"重点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师、市场营销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级智能工人等;"三产"重点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等。根据基层职业岗位的需要,应当培养大批懂市场、懂企业、懂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要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就这个意义来说,高职高专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为学生从业服务;但也不能把高职职业教育说成是终结教育,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

4.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要把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核心,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特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过程,重点培养知识、能力和素养。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专业特色,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另其次在专业教学中要全面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大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将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应坚定不移的贯穿素质教育,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应该尽快建立教育软件资料库。教育软件太少,好的教育软件更少,怎么让老师看到最好的教育软件?那就要建立教育软件资料库,减少低水平、重复性开发教育软件造成的大量浪费。开发教育软件应该是个国家行为、企业行为,这几年,北京科利华等教育软件公司在对教育及教育软件的理解上比较深刻,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研究中心,而且还能够把各方面的专家和第一线优秀教师的群体智慧融合起来。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们开发的"CSC电子备课系统",使老师们可以拿到最好的特级教师的教案。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通过这套系统所提供的大量素材编写出各种不同的新教案。

总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教育观念引领教学改革,准确定位改革的目标,培养多样化的职业人才,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1):73-76.

[2] 贾景德,辛申伟.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02):9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