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渔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 休闲渔业;问题;发展对策;广西昭平

中图分类号 F3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8-01

昭平县地处桂东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和物种资源优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县渔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水产养殖业进入全区内陆重点县行列。与此同时,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休闲渔业悄然兴起,增添了渔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和转移,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 昭平县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昭平县大小河流200多条,绝大部分为桂江水系。桂江是昭平县最大的河流,境内河段103 km,有一级支流85条,二、三级支流112条。全县河流总长1 624 km,多年平均径流量173亿m3,地表水径流量29.94亿m3,可利用水量14.98亿m3,水域面积达1.13万hm2,适宜养殖面积1 000 hm2,可设置网箱40万m2。近年来,昭平县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在保持水产养殖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政府重视、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等措施,促进集养殖、饮食、娱乐、垂钓、观光、养生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网箱养殖面积达9.8万m2,池塘养殖814 hm2,渔业总产值2.607亿元,有各类休闲渔庄80多家,综合经营收入5 660多万元,成为该县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 昭平县休闲渔业的基本形式

2.1 饮食服务型

依托圩镇、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以农家乐、生态渔馆和山庄园林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如昭平镇马圣村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创建了种草流水生态养殖、前店后塘田园风光式休闲渔业经营模式,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池塘边种植黑麦草、象草和蔬菜,解决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建造标准鱼塘,保持水深1.5 m左右,适当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引河水入鱼塘,利用马圣河自然落差,不间断排灌流水,自然调节水质,使养殖水体保持良好,形成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提升鱼的质量。四是实行生态养殖,不使用化学药品,尽量少用合成饲料,确保鱼产品生态、安全、天然美味。创新水产养殖模式后,依托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渔业生产的场地,拓展经营范围,整合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兴办集养殖、餐饮、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农家乐,形成生态养殖、市场流通、餐饮休闲的产业链,增加渔业效益,拉动乡村旅游,促进水产养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2 生产经营型

依托江河或库区网箱养殖基地,利用渔业自然环境和生产场地,整合山水景观与渔业文化,兴办集养殖、餐饮、垂钓、观光、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这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桂江沿岸乡镇。投资者结合网箱养鱼,增加垂钓、捕鱼和水上游玩等娱乐项目,依托百里桂江造船或在沿岸开办鱼餐馆,利用自然环境、网箱养殖和船舫式鱼馆发展休闲渔业的模式,让人们走进水产养殖场,在产地直接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1]。

2.3 休闲养生型

依托山塘水库,结合周边的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既有养殖、餐饮、住宿、垂钓、娱乐,又有观景、健身、度假、休闲、养生和乡村生活体验。这种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的休闲渔业形式,让游客观赏鱼水欢歌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气,体会垂钓戏水的乐趣,品尝生态鱼的鲜美佳味,增进身心健康。

3 昭平县发展休闲渔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管理。休闲渔业多数以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合理。二是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齐全。三是基础设施较落后,配套功能不完善。交通不便,缺乏旅宿和娱乐等服务设施,影响休闲渔业的持续发展。四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无建设用地指标,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原有的一些休闲渔业企业也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无法做大做强[2]。

4 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

发展休闲渔业是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发展思路,形成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中心,以桂江水系为纽带的休闲渔业经济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充分认识休闲渔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处理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引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把渔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公共服务等综合规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地域特点鲜明的休闲渔业项目。一是把渔业生产与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把休闲渔业与生态农业、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综合性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项目,构建绿色生态、特色高效、三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体系。三是把休闲渔业与城镇建设、景点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休闲渔业项目[3]。

4.2 提升层次,打造品牌

要规划建设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区域性的休闲渔业基地,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先进高效的养殖模式,着力打造桂江生态鱼品牌,用品牌开拓市场,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生态养殖、产品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休闲养生一体化的产业链,打造多元化的绿色生态休闲渔业,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4.3 整合资源,引导发展

休闲渔业既涉及到产业联动,又涉及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后劲。组织职能部门制定休闲渔业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规划道路建设和景点开发,进一步完善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建立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引进外资和群众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推动休闲渔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合力[4]。

5 参考文献

[1]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2] 陈思行.美国休闲渔业现状[J].北京水产,2005(1):4-7.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休闲渔业;营销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在各种高新科技都百花齐放的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许多。如今,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许多事情,例如采集有用的信息,或者将信息到网上,网络时代对于传统信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突破意义。网络在实现信息突破的同时,对经济也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最近提出的“互联网+”模式,给了中国另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由互联网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让互联网为其他行业造福。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1.休闲渔业

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是我国,全世界的渔业发展都陷入了困境。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休闲娱乐的方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项目,其中,休闲渔业作为其中非常有利于身心的活动而被人们大家推崇。休闲渔业与传统的渔业不同,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生产,而是对渔业的综合利用,利用有限的渔业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在世界渔业陷入危机后最佳的解决途径。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是对渔业生产的保护,更是对渔业资源的优化,渔民们从以前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化成为现在多元化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改善渔区的生态水平,更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渔区的逐渐扩大,人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渔业资源开发旅游景区,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极大程度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提升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休闲渔业是传统渔业的衍生物,从本质上来看,休闲渔业和传统的渔业有很多相通之处,休闲渔业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渔业,使传统的渔业多了休闲旅游的成分,从这一方面来看,休闲渔业和传统渔业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市场支持和发展前景两方面,二者就有极大的不同。休闲渔业是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它的建设是依托于特定地区的,而且其发展的方式极为灵活,既可以以渔业文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也可以借此提供更多的经济服务。

2.休闲渔业的意义

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是对现有渔业的战略性保护,更是生态平衡的保证。发展休闲渔业可以降低非法的海洋捕捞,增强可持续发展,人们从为了生计而捕捞,到现在为了休闲娱乐而捕捞,其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大大降低。同时,休闲渔业的发展并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就可见到经济效益的增长,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政府为了发展传统渔业的资金投入,并且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周边其他经济体系的增长,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渔业发展结构,改变传统渔民的基本工作职能,形成新型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更有利于进行渔区的新文化建设,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快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不过通过中国和外国的渔业发展比较来看,中国在休闲渔业方面的发展一直有许多问题未曾解决, 因此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始终比较落后,而落后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发展,例如,美国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比较先进,而日本的渔业发展一直较好,因此日本的渔业科技也比较发达,澳大利亚有相关海洋渔业的规定,他们可以利用完善的法律对其进行整治和约束,同时,在欧洲国家,政府的自然保护理念发展较好,他们可以在保持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来发展渔业,为了让我过的渔业发展也有新的突破,我们也需要向他国学习。中国作为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资源基础良好,在清楚了和他国差距的前提下来完善中国的休闲渔业制度,并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以互联网的辅助,我国的渔业就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三、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休闲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成为了我国渔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大的突破。休闲渔业的发展意味着更多就业岗位的提供,社会的产业链也将更加丰富,这也可以使城市化更加迅速。

1.休闲渔业的地域特色

在许多城市中,人们经历了一周的忙碌后却苦于没有娱乐的场所和设施,而休闲渔业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在休闲渔业在我国建立和开展的同时,一些和休闲渔业相关的产业和娱乐活动也应运而生,例如将游湖、垂钓以及鱼类产品的烹饪品尝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渔民的生活。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渔区,在未来,这些休闲渔区的建设也会成为城市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我国,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城市,如今都有着休闲渔业的发展,为了使休闲渔业能够保持常年都处于均衡发展状态,人们应该着眼于从实际角度出发,并且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创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渔业生态。例如在我国广东福建一带,发展的休闲渔业主要以海洋型休闲渔业为主,他们将大型的渔船改造成具有娱乐休闲功能的船只,并加强其安全防护,以满足人们的游览娱乐需求。再如四川湖北等地,湖泊面积较小,离海较远,因此发展养殖型渔业的较多,人们可以通过农家乐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这种休闲渔业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2.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优势

从多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地形多种多样,湖泊、海洋、湿地面积较广,因此无论是垂钓,还是进行水产品的捕捞,或者是水产品的观赏,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第二,我国的气候良好,从我国的气候带来看,我国的地域横跨温带和亚热带,不仅大大延长了我国的休闲渔业开展时令,更让我国的水产业进出口更加方便。第三,我国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以来,钓鱼就是我国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的文化内涵,我国可以通过发展休闲渔业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我过的传统文化根基更加坚实。第四,我国是金鱼之乡,拥有中国特有的金鱼品系,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鱼培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可见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优势进军世界休闲观赏渔业的发展。第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这些人口就是我国的消费潜力的保证。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明见提高,人们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花费到休闲娱乐方面,同时,我国的假期时间也有所调整,人们能够用来进行休闲娱乐的时间就更多,这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变得更加庞大,所以,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是拥有巨大商机的。

3.我国休闲渔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尽管我国的休闲渔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体系,但我国的发展理念还是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我国的休闲渔业生产规模还不够,尤其是我国的休闲渔业的产业发展较晚,在起跑点上就落后了多年,同时,我国相关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更合理的标准,因此我国的整体竞争力还是不够。

第二,在发达国家中,为了增强休闲观赏鱼类的品种,增强其环境适应性和观赏性,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着力于新品种的研究,但我国目前仍然是在走他国走过的道路,这使得中国发展的脚步一定在发达国家之后,这不利于中国休闲渔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

第三,我国在管理上和国际整体水平还有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并没有把休闲渔业重视起来,无论是相关条文的规定,还是产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没有走上应有的道路。

四、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休闲渔业的营销模式

1.搜集相关信息,建立渔业网站

休闲渔业要想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就需要搜寻更多的有关休闲渔业的信息。我国的渔业信息流通速度并不快,同时由于休闲渔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信息也得不到充分的共享,这对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所以,为了发展休闲渔业,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如今电商发展迅速,休闲渔业也可以借此发挥其最大作用,在网络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就我国目前的渔业形式来看,我国大多数渔区都集中在偏远地区,而渔民也大多是没有文化的农民,他们所处的地方相对闭塞,对信息的接受也不是十分及时,想要将地区的产品推向外界,光靠交通的运输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将渔业信息及时的到网上去,让更多人了解渔区相关动态,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宣传方面的成本,也能使地区渔业想多元化发展,对中国渔业的整体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2.扩充渔业信息,进行大范围宣传

在休闲渔业相关网站建立完成后,就需要对网站的各个板块进行细化,并对每个板块的内容定时更新,从而提升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保证信息的新鲜化,加强对渔业最新动态的报道,并及时将对渔业有帮助的信息推广到渔业相关人士的手中,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采集的价值。不过渔业类网站并不属于热门的关键词,人们并不会时时关注动态,这就需要建设者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宣传。例如,将网站信息给当地政府部门,用政府的力量发展当地休闲渔业,也是在发展当地的经济,还可以将休闲渔业的宣传信息放在更大的网站上,利用大网站的点击浏览量来提升休闲渔业的受关注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拓展宣传渠道,培养渔民网络认知

互联网的信息涵盖范围极大,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合理的利用手机QQ,微信等方式进行休闲渔业的信息传播,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休闲渔业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提升其信息在人群中的覆盖率,降低宣传的成本,还能提高休闲渔业在人群中的受关注度。同时,相关信息的传播不应只集中于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人员,应该是休闲渔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所以,要提升他们对网络的认知程度,让他们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力量,并提升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使渔民自己就能有一套渔业的发展体系。人们如今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新奇休闲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休闲渔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五、结语

休闲渔业是一种全新的休闲形式,而且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更是声名远扬。休闲渔业作为传统渔业发展的新型突破,深受广大消费者们的喜爱,同时也对渔业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迎合这样的时代,人们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以便人们能够及时看到相关信息,从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普及休闲渔业和互联网方面的相关知识,让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渔民们也能接受休闲渔业和互联网结合的发展方式,给他们更多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的机会,使他们传统的产业变成产业链,从而改变他们如今困窘的状态,也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寻求了一条更加合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禹辰.长岛县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3

(一)休闲

国内外对“休闲”(leisure)进行了不同的解释,通过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休”为会意字,义为“人倚木而休”;“闲”为假借字,假借本意为“隙”的“”(门中含月),引申为“空闲”之义,“休闲”即是指于空闲中使自身得到休息,这种休息不仅是指身体层面,也涉及精神层面。国外学者认为休闲是一种从文化与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相对自由的生活。基于以上各方面内容,我们认为:休闲是在相对自由的时间与环境下,人们自愿以放松的身心状态进行恰当的活动,从而达到从紧张的物质和精神压力中得到解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目的。

(二)休闲体育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的休闲体育的概念问题,诸位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综合各家观点,我们认为休闲体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内涵,而是休闲与体育的融合;休闲体育则是指以追求精神自由、闲适以及人性的回归为目标,适用于个人和社会,使人的身体、情绪和心理状态保持健康,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的文化性活动。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由性、文化性和非功利性等特点,对增强体质、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精神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促成人的社会化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休闲体育专业

休闲体育在国内外的广受欢迎,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增强,促使了休闲体育专业的产生。休闲体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休闲体育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以及休闲体育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通过休闲体育专业的学习,高校生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指导休闲体育、大众健身和体育赛事等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具备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咨询指导以及经营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研究工作能力。因此,简而言之,休闲体育专业是指在高校中设立的以培养具备从事休闲体育研究、教学、指导、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的复合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学科。

二、我国休闲体育专业构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供不应求,因此,我国一部分高校相继增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休闲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形成的,但是当年未进行招生。迄今为止,在我国共有7所高等体育院校和1所师范类大学增设了休闲体育专业,甚至也有很多学校准备开始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的研究生。

(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供不应求,因此,我国一部分高校相继增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休闲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形成的,但是当年未进行招生。迄今为止,在我国共有7所高等体育院校和1所师范类大学增设了休闲体育专业,这些院校正在和已经培养了一批休闲体育方向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为社会休闲体育的开展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但同时也应看到和注意到,在我国当前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来更好的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休闲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1、专业名称尚未统一

专业名称的统一,是某一专业最终成熟的标志。目前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校对该专业的课程命名比较混乱,有的称为“休闲体育”,有的称为“体育休闲”,有的称“体育休闲娱乐”,等等。胡小明主张用“体育休闲娱乐”概念来代替“休闲体育”等概念,他认为“休闲体育'的提法很容易与'竞技体育'的提法相对立,以致产生这是不同体育形式分类的错觉,而忽略了体育活动整体上休闲娱乐化的实现。”因此,他主张将体育休闲、休闲体育、休闲活动、快乐体育、闲暇体育、时尚体育等内容统称为“体育休闲娱乐”。而马惠娣认为:“以休闲的方式(或休闲的心态)参与体育,谓之'休闲体育';以体育的方式参与休闲(或享受休闲),谓之'体育休闲'。”。由此可见专业名称的尚未统一,不仅会影响休闲体育理论的深入,还会直接导致课程设置上的混乱。

2、 教材编写尚欠权威

任何一种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理论的深入拓展和现实需要为基础,这就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要求,对休闲体育专业而言,也是如此。但从目前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取得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少权威的休闲体育专业教材。教材建设是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第一步,而因该专业刚刚起步,其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得不沿用一些较早出版的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当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教材主要有卢峰的《休闲体育学》、胡小明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等。前者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的特色不明显,其中并未涉及具体的休闲体育项目,呈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特点;而后者在内容编排中的理论部分过于宏观化,不少篇章都是该作者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缺乏体系性,侧重于理论分析。可见,休闲体育专业急需权威的教材来提供“及时雨”。

3、师资力量尚欠缺

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整个休闲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扎实的师资队伍是推进该专业课程改革、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休闲体育专业设置得比较晚,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从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等专业转派过去的,大多数教师都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从已开设此专业的各高校师资队伍来看,该专业的建设因其所依托的师资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武汉体育学院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其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其运动技术教学资源就比较欠缺;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则是依托于原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其社会体育理论和运动指导教学能力很强,但需要强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能力”。

三、国内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趋势

休闲体育专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体育专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无穷的潜力。据粗略调查,互联网上与休闲体育专业相关的信息高达已高达200余万条;休闲体育专业不仅已开始进入考生、考生家长以及初、高中学校的视野,而且已进入到休闲业和休闲体育服务业的视线之内。保守估计,在未来的10 年中,将会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同时,从目前休闲体育专业的开设情况来看,众多综合院校已把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作为优化专业结构、拓宽社会适应面、推进校园体育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休闲体育专业由于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将会受到更多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众多院校的青睐。

四、结论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生态旅游; 休闲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195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仅有2520万人,旅游收入约21亿美元。此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将吸引1.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2%,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旅游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但目前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们国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旅游意愿也逐渐强烈。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正慢慢的由过去的快节奏性、走马观花性的旅游方式,转变成为一“动”―“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的休闲旅游方式。虽然休闲旅游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但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使之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信阳市出山店水库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为依据,结合目前国际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我国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始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因此,假日经济、体验经济生气冲天,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商务旅游如火如荼,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精神生活得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经济背景,休闲权将成为基本的社会需求,中国真正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

我国现有城市600多座,城镇人口比重为36%,城市人口总数达4.68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目前,我国全年法定休假日已达114天,也就意味着对一个处在就业状态的中国成年人来说,全年有1/3以上的时间是休假日。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休闲旅游,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生活必须,而休闲旅游则更具广阔的国际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的旅游产业更有向休闲旅游发展的前景。

三、案例分析及发展对策----结合《信阳市出山店水库风景区规划》为例

(一)项目背景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是豫南宜居城市,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出山店水库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北门户位置、淮河源头,是上风上水的宝地。水库南接国家级南湾湖风景区,距离信阳中心城区45公里,在都市区半小时旅游环带范围内;距离郑州、武汉均在2.5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规划区面积795.9平方公里,辖三镇三乡,淮河、游河在此区域交汇,规划区内另有多处水库,西南有群山叠嶂,绿化率高,自然资源丰厚,生态环境良好,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二)项目定位

出山店库区位于淮河(一条洪涝灾害频繁的河流)干流上游信阳市平桥区甘岸乡大埠口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积2900km2。水库建成后对于控制上游山区洪水,提高下游河道防洪标准,同时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此时特殊地点特殊要求下,这次规划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各种旅游区规划比较完善的案例从中学习借鉴以及发展。规划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库区旅游开发以及文化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开发、民族文化开发遗产文化结合现代休闲度假开发、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主题公园式文化开发、生态旅游开发案例、慢城、慢生活休闲度假区开发案例,将信阳出山店水库风景区定位为“打造中原慢生活主题度假基地,建设信阳生态城乡休闲旅游新区”

(三)发展策略

作为中原区域休闲旅游胜地,在规划建设、项目策划过程中,以舒适性 (Comfortable)、 原真性 (Authenticticy)、安全性(Safe)、主题性(Themematic)、文化体验性(Cultural)、生态性(Ecological)为原则,以信阳、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大地的文化、经济等现状为背景,对本景区进行发展策略研究。

1.环境容量

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对环境容量的不同应用和不同定义。在旅游规划中,环境容量通常被称为游憩容量(Recreation CC),是指某一旅游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游客使用,而不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环境容量传统计算方法为“面积法”“线路法”和“卡口法”,在规划中主要对旅游区生态容量和人工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旅游区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速度和强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

2.GIS技术

主要运用该技术进行场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区,针对每个分区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

3.市场细分

区位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郑州、武汉均在出山店慢生活旅游区250公里范围内,是出山店景区的重要客源地;同时,随着京广高铁、明港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项目实施,出山店景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将北达京津、南至穗深、辐射全球。基于不同圈层客源市场需求和定位,出山店景区充分发挥其独特水文化、茶文化、淮河文化融合优势,大力发展淮河源生态旅游,全力提升以“中原茶文化”为精髓的养生与体验功能,积极培育商务度假、第二居所、国际论坛等高端市场,通过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的复合互动,将休闲市场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

4.土地功能分区

根据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利用强度进行区域的划分,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将风景区划分为:

(1)游河慢城旅游服务区――亲水休闲度假:慢生活旅游小镇打造 。

(2)卧虎茶佛文化旅游区:――文化休闲度假:以“情境模式”打造“体验产品”,树立茶佛文化地标。

(3)太阳坡休闲旅游区――运动体验、健康养生、亲水休闲度假:自然的景观打造,水世界,锁定高端市场、专项市场。

(4)古城生态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产品。

(5)吉湾现代田园旅游区――田园休闲度假:高品质的产品内涵,再造一种田园生活方式。

(6)平昌关花海旅游区――南北地理分界线、花卉

5.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般的资源评价体系仅对资源开发价值(或资源的重要性)进行评价,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在本项目发展策略研中引入对资源敏感性的评价。资源的敏感性除了生态敏感性外,还有文化敏感性。将资源重要性评价结果和资源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上的叠加可以更好的对资源的可利用性加以判断。

6.利益主体分析

由于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保护区及区域振兴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它的合理运用与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及研究者等利益主体的最佳配合,因此,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框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每一个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寻找尽可能使得他们满足的最佳解决方案。

7.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旅游地产开发需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优化并发挥生态风景资源优势,这也是旅游景区地产升值的法宝,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开发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能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当地环境因子循环,并且不降低旅游者旅游品质。合理规划、开发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对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景区地产价值是非常有效的。

四、休闲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反思

(一)环境问题依然是制约休闲旅游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笔者认为目前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三大观念误区:(1)“旅游产业即无烟产业”;(2)“旅游产业是低投入、高产出产业”;(3)“旅游产业为无资源耗竭型产业”一直主导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强调无节制地开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忽视了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从而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旅游生态环境的污染,最终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休闲旅游产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

与传统旅游产业相比,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还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成为旅游经济规模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出山店水库的规划建设由于投资较大,经历了两次开工建设、两次停工的波折过程。直至1999年,省水利厅将兴建出山店水库的前期工作列入河南省“十五”水利建设规划,并经省人大批准通过。

(三)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休闲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

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四)休闲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特别是休闲旅游产业过份依赖于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2.休闲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五)休闲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目前休闲旅游项目以静态的生态元素展示为主,缺乏动态的娱乐型参与性旅游度假产品,不符合现代游客对参与性的节奏韵律要求,休闲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所创造的附加效益不高。非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另外,观光产品未能带动其它非观光型产品,未能开拓市场,不利于远期发展。

五、结论以及展望

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旅游产业将在推进标准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的同时,强调特色化、民族性、个性化。只有旅游进入家庭,才真正表明旅游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实现旅游者的愿望,创造美好的旅游经历,保障旅游者的安全都离不开新技术,以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各国旅游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所有产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能够体现按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绿色运动”――“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认清趋势,采取对策,充分利用华夏5000多年文明和多种地理优势,正确引导旅游产业的前进方向。中国的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远大的前景。

六、结束语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3]《旅游规划通则》;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6]《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法规》;

[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8]《出山店水库规划、移民规划》;

[9]《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现状;模式;对策;荆门市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景观和农业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观光、娱乐、求知、体验农事和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休闲农业旅游经济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综合经营的一种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全面了解荆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推动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现状

1.1休闲农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

随着现代农业强市和生态旅游强市战略的推进,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已有各类休闲农业旅游点1 219家,现代农业科技园4个,休闲农庄63个,农业观光采摘园34个,农家乐1112家,各类从业人员1.9万人。其中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四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从业农民人均收入15 289元,高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4%。此外,“沙洋万亩油菜花海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品牌:“彭墩乡村世界”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荷花景观)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荆门市还被亚太旅游协会增设为“荆门中国农谷乡村旅游观察点”。

1.2各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热情高,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休闲农业旅游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资源为生产载体,将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方式。春季,荆门市比较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是沙洋油菜花和屈家岭桃花旅游观光活动:初夏,有漳河新区的“双井”西瓜节和屈家岭赏鹿养生旅游:秋季,有“漳河柑橘”、“昕泰葡萄”采摘体验:冬季,京山的温泉养生、“盛老汉庄园”品龟、茶花观赏、彭墩大棚草莓采摘等均是吸引游客前往体验的优选观光项目。

1.3依托相关要素的景观带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以荆门市旅游观光道路为网络,打造了东、南、西三片区的乡村旅游观光带。一是以农谷大道及其沿线景区为支撑,打造了连接京山、钟祥、屈家岭三地的“农谷景观带”,主要以“桃花节”、“紫薇花节”、“茶花节”为主题,是结合了花卉观赏、农耕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多功能的旅游风景走廊;二是城郊乡村旅游观光带,依托漳河大道连接彭墩乡村世界、漳河农业生态园、昕泰采摘园、双福生态产业园等园区,重点打造集生态、科教、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三是建设了乡村旅游“油菜花节”景观带,依托荆沙线、五洋公路,重点打造观光休闲、农耕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观光线路。随着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休闲农业格局初步显现。

1.4休闲农业旅游规划逐步完善

2009年屈家岭管理区聘请华中科技大学编写了《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该规划首次提出要将屈家岭打造成“中国农谷-生态屈家岭”,并成为中国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和生态康疗保健旅游度假胜地。2010年荆门市政府和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联合编撰的《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15年)》也提出“支持彭墩村建设城乡多功能休闲农业度假区,屈家岭管理区重点建设太子山林场至农谷核心区休闲农业观光带、美好人间植物科技园”等理念。2014年荆门市旅游局组织专家编写了《荆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5》,分别从乡村旅游名镇、名村,农耕文化体验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带,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集聚带,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带等方面对荆门市的休闲农业旅游进行了规划描述,拟在今后若干年内把荆门市建设成国家乡村公园,成为我国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区。

2.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模式

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模式主要包括城市郊区型、依托景区型、产业主导型和农民自发型4种。城市郊区型就是在城市边缘地区,通过挖掘、开发自身的农业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休闲。典型代表有开发“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的东宝区金泉村,钟祥市彭墩村,京山县汤堰村、高岭村等。依托景区型就是结合景区,依靠现有旅游资源和景区的客源来发展,以服务景区为主要功能。典型代表有依附明显陵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钟祥市皇城村、客店镇赵泉河村;依托大洪山景区绿林镇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双桥村以及“百果园”等。产业主导型就是依托自身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将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劳动生活转化成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典型代表有钟祥中华葛文化风情园、沙洋油菜博物馆、漳河新区昕泰休闲采摘园、东宝石莲蜜蜂博物馆等。农民自发型主要是农民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与资源,自主打造的一些休闲旅游项目。典型代表有石龙“小狗抓鸡”、绿林“百果园”:漳河新区刘伟“西瓜节”、“京和葡萄”采摘;虎爪山茶花游,漳河柑橘采摘等。

3.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

3.1“农家乐”是主要的旅游产品

“品农家菜,享农家乐”是最主要的休闲观光方式。荆门市的“农家乐”旅游个体业主有900多家,占全市休闲农业业主总数的89%。“农家乐”主要集中分布在荆门市城郊以及所属县(市、区)的部分城郊结合部,还有部分“农家乐”分布于风景名胜景区周边,在为业主带来良好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景区的服务功能。

3.2集观赏、采摘与体验等多重价值的景点更具吸引力

从2013年的旅游统计数据来看,屈家岭的万亩桃花观光园、荆门沙洋油菜花海与油菜博物馆、彭敦蔬菜采摘园、中华葛文化风情园、掇刀蓝莓采摘园、漳河昕泰休闲采摘园、漳河生态示范园、十里花卉长廊等休闲旅游农业各具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前往。

3.3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是主要经营主体

2013年荆门市11家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资产总额达9亿元,占全市休闲农业旅游资产总额的38.0%:经营面积8 666.67 hm2,占全市经营面积的68.0%:从业人员4 520人,占全市休闲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25.0%:营业收入约5亿元,约占休闲农业旅游总营业收入的26.0%:上交税金1 993万元,约占休闲农业旅游总上交税金的47.0%:净利润1.58亿元,占总数的45.1%。

3.4休闲农业旅游助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2013年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带来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约19亿元,占休闲农业旅游总营业收入的64%: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也达到3亿元以上,带动农户1.6万户。2014年全市休闲农业从业农民人均收入15 289元,高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4%。荆门油菜花旅游节自开办以来,沙洋县牵手国家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创建中国油菜博物馆,不仅在产学研上成绩斐然,而且在文化旅游方面注入了活力和商机。每年油菜花盛开时,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沙洋田间赏油菜花海,逛油菜博物馆,品油菜宴,体验趣味农事:赏花、看景、拍照、消费,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引爆了沙洋的休闲农业旅游。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周边从事“农家乐”的村民每年3月份仅油菜花期招待游客的餐饮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荆门农谷核心区一屈家岭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黄桃,近年来依托桃花旅游,桃农人均年纯收入均在4.5万元以上。“中国农谷”桃花节的举办将“农谷黄桃”的休闲观光、采摘功能进一步挖掘和延伸,使屈家岭地区成为湖北省境内种植黄桃面积最大、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的区域。

4.荆门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荆门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仍属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旅游功能还需拓展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主、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荆门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主要以农家乐、观光园和采摘园为主,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但旅游产品集聚程度不高,功能单一,设施单一:旅游内容单调,文化含量低,吸引力不强: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水平低:重游率低,过夜率低,难以满足游客日趋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住宿、娱乐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产品收入所占比重很少,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也偏低。且客源主要面向荆门市市民,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吸引物。

4.2农民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来看,农民应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主体,但由于资金、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的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主要是一些拥有一定资本实力的社会人,农民的收益有边缘化的趋势。

4.3产业链条不长

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用地结构和布局还比较散乱,景点餐饮、住宿、娱乐、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人员,除少数管理人员外,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缺乏旅游业管理知识和经验,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4.4遍地开花,缺乏品牌景点和成熟线路

荆门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一般均以散客短线自助游和长线自驾游为主,只有位于荆门城区附近的少数采摘观光园区因为有公交车抵达可以方便游客前往,绝大多数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点均面临着游客要来时交通工具受限制,住宿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所简陋,县、区之间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没有专门的旅游线路串联等窘态。

4.5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的结合还有待加强

休闲农业要想赢得更多顾客,需要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让自然变得可亲,让一切吸引元素变成可以销售的产品。虽然荆门市境内有可追溯近5 000年历史的屈家岭稻作文化遗址,有郭店楚简等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出土文物,但在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元素改造并宣传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方面,还没有看到有任何激动人心的旅游特产面世。

4.6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荆门市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如上清茶、屈家岭黄桃罐头、德源石碾米、鹿血酒、景颐白蚁酒等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农副产品,在作为旅游产品营销和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如何培训农民,让他们从第一产业的生产者转变为第三产业的服务者,提升其利用乡村旅游来提高收入的能力:如何对农村“空巢化”后空出的房子加以改造,作为家庭旅馆来接待游客等方面都有待研发。

5.荆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5.1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性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1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对文化娱乐业有约50%的贡献率,对餐饮、商业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休闲农业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1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 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带动1 000户农民家庭增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据统计,沙洋第七届油菜花旅游节,接待游客已从首届节会的5万人次增加至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0.48亿元提高到6.38亿元,农家乐经营户由45家发展至136家,户均增收2.5万元。荆门是农业大市,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途径,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新领域的突破口。

5.2加大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

休闲农业旅游是顺应现代消费需求的产物,仅靠分散的农户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需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与项目,在财力上给予扶持,在土地租用及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投资企业积极参与。发达国家对农业旅游区建设均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支持。韩国农业观光旅游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等均由政府出资建设,同时银行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匈牙利设立农业旅游业专项基金,对经营旅游住宿农户给予修缮和扩建房屋补贴。要做好相关规划,并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除了要考虑将农业资源有效利用为旅游资源和利用观光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外,还应将农村地区对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渴望与城市居民萌发的回归自然的新型休闲需求及生态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要与荆门的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相结合。

5.3集聚发展,扩大建设规模

各地要依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市场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开拓创新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旅游模式,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积极支持农民以庭前屋后等资源为载体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农家乐聚集村。引导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农园。财政优先支持农业旅游开发区的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资助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衍生的、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农业旅游区域开发,并给予财政资金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发挥好政府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此外,还应该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纳入当地农业发展目标考核的内容,列入当地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休闲体育 文化价值 发展方式和前景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09-01

在现今经济社会,任何一项受到社会关注,并广为普及的事业,都会与经济挂钩,成为社会经济链条的一部分。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休闲体育虽然开展较晚,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增高,人们对素质体育要求加大,休闲体育在大众中流行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体育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1 休闲体育业形成的原因

休闲体育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体育事业,其运动强度不高,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开展,从中获得身心愉悦。在休闲体育发展的同时,其经济价值也被社会所认可,并迅速产生产业化规模,成为拉动社会经济的动力之一。休闲体育能够在近代产生发展,是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是当今人对社会变革与价值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休闲体育产生是由以下几方面促成的。一方面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更加快速,信息流通和更新也更加频繁。人们正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高度自动化等科研成果,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已经完全更改。人们在从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技术成果的同时,劳动时间减少,工作效率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文化娱乐。为此各种新颖的体育项目和器械不断出现,以满足人们消费娱乐的需求。科学的进步也使得休闲体育的出现创造了宽松的物质条件。

休闲体育出现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城市化的大规模发展。在社区逐渐增多,人口集中之时,城市也在以最大吞吐能力容纳更多人的加入。在空间越来越被人所占据之时,人们的运动空间变得更加狭小,休闲体育在人们日常锻炼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第三方面是消费群体的形成。现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由制造为主逐渐转变到以消费服务为主的社会。此时商品已经严重同质化,只是存在品牌的不同,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产品价格和服务,更加追求根据自身特点并适合自己的消费体验。这就为休闲体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休闲体育也因其参与难度低,而成为一种消遣娱乐的生活方式。

2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得到体现。休闲体育毕竟是个人运动项目,而非竞技运动。它不是以成绩来衡量其价值,而是通过参与,达到身心愉悦效果。这种休闲体育即达到了健身目的,又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重在参与精神。休闲体育重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达到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在现今社会高强度的生活中,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体验休闲体育中,领悟其内涵价值,并将活动中的痛苦与成败、竞技与协作等各方面经验加以相通,才能够真正战胜自我,挑战和顺应自然规律,并能够将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感转化成人生哲理,从而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休闲体育在社会上的文化体现表现在,这种体育运动是对竞技运动的有效补充,能够参与竞技运动的人数范围毕竟有限,多数人还是被排除在这些运动之外,而休闲体育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得想参与体育又自身条件受限的人都有了运动的机会。休闲体育的开展,不但参与者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由个人带动集体,使得整个社会群体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由体育带动相关文化而形成了良性社会氛围,这也是休闲体育所回馈社会的良好方式。

3 体育经济下的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方式

体育经济可分为场馆经济、体育表演经济、体育旅游经济、体育名人效应经济、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这些与体育紧密相关的市场经济都是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在对体育经济利用上,我国在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经济开发上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同时,我国体育产业还不能满足国人对体育的需求。在体育基础设施普及律还很低的中国,开展休闲体育就成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形式。休闲体育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组织到位,任何场地都可以带来很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休闲体育项目中,广场舞是现在正在流行的社区休闲体育项目之一,这种体育舞蹈形式,容健身、视觉、内心愉悦为一体,使得参与之人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即锻炼了自身,又使得社区人文环境得到提高,同时也带动了积极参与者对广场舞的经济需求。一些发达地区能根据当地体育影响,进行体育旅游,或以当地体育名人效应进行各种休闲体育经济开发,不但使参观者能够在旅途中得到快乐,而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完全可以和相关的经济进行衔接,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向人民提供鲜活的休闲体育资源和相关产品的需求。

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体育休闲服饰、相关休闲体育器材、随着休闲体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人的不断增多,与其相关的消费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都日渐丰富,在吸引人们关注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在休闲体育用品上的消费。在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好的体育用品设计就显得对体育商品的市场销路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耗型产品的功能和设计更加看中。体育用品也紧跟市场走向,在商品设计上体现人与自然、运动与文化衔接、生命与健康等设计元素被广泛使用,使得休闲体育用品不论商品质量过关,而且更能体现人文素质文化,即满足了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影响推动了休闲体育的发展,可谓双赢效果。

4 结语

中国的休闲体育事业,是随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开展起来。虽然因国家体育基础建设还不完备,休闲体育项目数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异,但我们国家人口多,中等收入人口基数大,使得参与休闲体育人口也多,事业前景广阔,这些有利条件都会带动相关体育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休闲体育事业前景广阔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姜奇平.体验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12.

[3] 刘娜.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问题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94.

[4] 张永科.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