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肺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肺康复训练范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d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咳嗽、活动耐力差,这些症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COPD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居第4位。随着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在国内不断地深入发展,COPD的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引起了广大呼吸科医生的重视,在COPD全球防治倡议(GOLD 2006)中也明确指出,对于中度或以上的COPD患者,康复治疗应该是常规的治疗,本文旨在观察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康复医学中心住院的患者,这些患者的急性发作期都经呼吸内科临床处理完毕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医学中心的,共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58.39±4.82)岁。
1.2 康复治疗方法 本次对入住康复医学中心期间的患者增加了康复训练项目,每天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时间为1h,共进行了3个月,由专业物理治疗师进行指导训练,分别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3个月后给予患者呼吸功能的测试,主要测试指标是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气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1.2.1 呼吸物理学治疗
1.2.1.1 排痰训练法 目前主要采用挤压并震颤胸廓的方法[2]。其具体步骤:①操作者的双手手掌尽量张开,放在患者胸廓上,手指放于肋间部与患者肋骨解剖走向一致并与患者胸廓紧密接触,尽量增大与患者胸廓的接触面积,通过手掌的感觉,确定胸廓的运动方向;②患者呼气时,操作者双手挤压并震颤其胸廓,挤压方向与胸廓的运动方向一致,挤压上部胸廓时从前方向后方用力,挤压下部胸廓时从前侧方向内上方用力;③挤压时不仅双上肢用力,还要利用操作者上半身的重量,用肘关节的弯曲度来调节挤压力度;④震颤频率为3~5次/s;⑤吸气时,停止挤压,但手掌仍要与胸廓密切接触,以感觉胸廓的运动和呼吸形态的变化,注意不要妨碍患者的自然吸气;⑥沿着胸廓的运动方向,做下次呼气时的挤压[3]。
1.2.1.2 腹式呼吸 全身肌肉尽量放松,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在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腹部可用手适当加压,以增加呼吸时膈肌的活动度,练习数次后,可稍微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2次/d,10~15min/次,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用各种随时进行练习[4]。
1.2.1.3 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先缓慢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嘴巴成鱼嘴状,用口呼气,双手轻压腹部,尽量把气体呼出,呼吸比是:1∶2~1∶3,8~10次/min,10~15min/次,2次/d。
1.2.1.4 全身呼吸体操 全身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我们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的一套呼吸体操的步骤[5]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
1.2.2 肌力训练
1.2.2.1 呼吸肌训练 目前常用以下两种:①吸气抵抗负荷法:使用P-FLEX仪,该仪器有6个吸气刻度,6个吸气刻度代表吸气阻力变化,但是吸气流速也随着吸气阻力变化。吸气阻力15min增加最大吸气压的30%。只有当伴有足够的抗阻力运动时最大吸气压增大才能使运动能力增大;②死腔呼吸法:增加死腔和呼气压,训练器底部的刻度盘有3个呼气阻力可供选择。
1.2.2.2 四肢肌力训练 上肢锻炼为两上肢绕圈,30圈/min,每天1次,锻炼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20min,监测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如有则停止增加负荷。下肢锻炼为从每日步行10min开始,每周增加5min,直至每天行走20min,监测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如有则停止增加负荷。
1.2.2.3 有氧训练[6] 即耐力训练,主要采用方式及注意点如下:①健身跑:呼衰轻者可用此法,先间歇跑开始,即慢跑30s,步行30s,渐延长慢跑时间,缩短步行时间,最终全程慢跑,20min/次,1次/d;②同时训练呼吸节奏:采用2:2呼吸节奏(即两步一吸,两步一呼);③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步行速度为80m/min,慢跑速度控制在100~120m/min,适宜运动心率在90~140次/min,全过程以轻松自如,不至于气喘、气短的步伐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进行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转贴于
2 结果
30例康复训练前后FVC、FEV1、FVC%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比较康复训练前、后3个月的FVC、FEV1、FVC%值,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4、-2.35、-4.19,P均
3 讨论
美国胸科协会(ATS)定义肺康复治疗是通过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多学科方案,用以稳定、逆转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的改变,争取患者在肺功能损害和全身情况欠佳下,能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潜力,从而尽可能恢复生理及社会功能[7]。这就意味着肺部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增强呼吸功能以及提供生活质量,了解和接受部分功能丧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大量的数据显示COPD患者康复的近期疗效还是比较乐观的[7,8]。有效的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目前运用最多的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和肌肉训练,训练的肌肉主要包括呼吸肌和外周四肢肌。尽管一部分的研究显示呼吸康复并没有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但是,呼吸康复的确能给这些患者带来多方面的益处,包括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和健康状态的改善[6]。有资料显示:运动康复后,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8~12周的运动康复所得到的益处可持续长达两年[7~9]。因此,COPD的康复治疗主要目标有:①减轻症状;②尽可能恢复肺功能;③减少残障的发生[10]。本次研究中康复3个月后的呼吸功能测试数据显示FVC、FEV1、FVC%均较康复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以排痰为主要内容的“肺物理学疗法”、“胸部物理学疗法”作为COPD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人工机械通气时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尽早脱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对“胸部物理学疗法”有更新的解释,即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胸部,凡与呼吸有关的物理学疗法(包括精神心理的康复支持)统称为“呼吸物理学疗法”[11]。
COPD最常见的呼吸肌疲劳问题通常是指肌力和耐力的下降,近来研究认为其可能机制为:①炎症介质对肌肉功能的直接损伤。炎症介质加速了通过泛素一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细胞蛋白的降解,进而导致肌肉组织质量的减少和出现临床上所谓的“肌肉消耗”出现[10]。同时,炎症介质可增加肌肉的氧化应激反应和活性氧簇的产生,从而直接损伤肌蛋白,造成肌肉功能障碍。②营养不良导致肌肉的萎缩。营养不良会导致ATP酶等的活性下降,加重能量供应障碍,从而加重肌肉疲劳和萎缩[12]。③低氧血症:常见于COPD患者,低氧血症导致血液中含氧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高,为抵抗阻力,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从而引起右心室功能衰竭[13]。右心衰竭造成心输出量的减少,使全身多器官缺氧加重,包括呼吸肌,进一步促使呼吸肌疲劳。④高碳酸血症:在急性重症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高碳酸血症会导致肌酶活性和功能的损伤,造成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恶化。肌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训练方式以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使之适应日常生活,结合其他治疗,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患者由于肺气肿致使膈肌明显降低,不少患者平静呼吸时膈肌几乎不动,患者须借助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运动,使耗氧量增加,再加上COPD患者呼吸肌无力,进一步加重了肺内通气功能障碍,使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腹式呼吸的重建,可提高肺的伸缩性和肺泡通气功能,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膈肌活动幅度每增加1cm,即可增大肺通气量250~300ml。
通过不同的康复方式,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提高呼吸效率.近年来,对COPD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COPD对全身影响的问题,得到更多的认识和重视。尽管康复治疗不能改善肺功能,但却可以改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和健康状态等。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可以逆转COPD对全身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Mannio DM. Epidemiology, prevalen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disease heterogeneity[J]. Chest, 2002,121(5):121 -126.
2 亘理克治, 森川亘, 潼野昭. ICUにぉける重症热伤患者の 理学疗法 [J]. PT, 2000, 34(2):89-94.
3 粱玮, 刘丽. 呼吸物理学疗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24):18-19.
4 姚景鹏.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3.
5 阎启英, 孙银香, 林江涛, 等. 呼吸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量化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1996, 35(2):235-278.
6 胡向东. 有氧训练和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 现代康复, 2001, 5(6):34-35.
7 Rochester CL. Exercise train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J]. J Rehabil Res Dev, 2003, 40(5):59-80.
8 Griffiths TL, Burr ML, Campbell IA, et al. Results at one year of outpatient multidisciplinar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00, 355(3):362-368.
9 Goldstein RS, Gort EH, Stubbing D, et 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J]. Lancet, 1994,344(2): 1394-1397.
10 周灵, 李庆云, 时国朝. 呼吸肌锻炼在COPD肺康复治疗中的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3): 271-273.
11 石川朗. 看护实践中呼吸理学疗法的基础实践[J]. Nurse Dala, 2O02, 21(6):37-42.
12 Neil RM. Musele Dvsfimction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O-truc-tivc Pulmonary Disease[J]. Respiratory Care, 20O6, 51 (8):840-846
13 Naeije 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right heart failure i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roc Am Thorac Soc, 2000, 2(1):20-22.
14 赵磊, 刘荣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研究进展[J]. 中国 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l(6):563-565.
15 Nocturnal Oxygen Therapy Trial Group. Continuous or no-cturnaloxygen therapy in hypoxemic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a clinical trial[J]. Ann Intern Med, 1980, 93 (3):391-398.
16 刘华, 王华, 陈艳波,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9):1275-1277.
17 Fuld JP, Kilduf LP, Neder JA, et al. Creatine supple- mentation dur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obst- 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 2005, 60(7):531-537.
18 Brekhuizen R, Wouters EF, Creutzberg EC, et 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mprove exercise capacity in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 2005, 60(5):376- 382.
肺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间质性肺炎;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16-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结缔组织病。我国发病率为0.075%[1]。由于肺和胸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CIC)易沉积而形成肺和胸膜病变,影响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者肺纤维化,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危急生命。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SLE164例,其中50例患者伴肺间质病变,患病率30%,通过对患者呼吸道管理,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了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64例SLE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的分类标准[2]。肺间质病变50例,女45例,男5例,女:男=9:1,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0.5岁。
1.1 164例SLE患者按有无肺胸膜损害分为两组,50例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34例,(68%),心脏损害22例(44%),脑损害14例(28%);114例无肺损害组,伴肾功能损害者57例,(50%),心脏损害20例(18%),脑损害7例(6%);两组患者同时并发的常见的内脏损害为肾、心、脑。肺损害组肾、心、脑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肺损害组(P
1.2 肺高分辨CT(HRCT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 Somatom Volume Zoom多层螺旋CT):肺损害诊断标准[3,4],,HRCT显示肺叶间隔增厚,不规则现状影(早期轻度改变),毛玻璃样外观)(急性炎症),网格蜂窝状样(不可逆的纤维化),50例SLE肺胸膜损害组:HRCT示早期轻度病变33例(61%),急性炎症15例(28%),间质纤维化6例(11%)。
1.3 治疗:50例SLE肺胸膜损害患者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45-60mg/天,伴心脑损害者甲基强的松龙240-500mg/d静脉滴注,连续3-5d。
2 方法
2.1 呼吸道湿化
协助患者饮温开水20mL/h,共饮水240mL/12h,与呼吸道失水250mL基本平衡。地面拖地2次/d,保持相对湿度60%,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避免因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干结成栓,增加呼吸道阻力。开窗3次/d,30-60分钟/次。据文献报道:在空气流通情况下,最初30分钟内菌落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4%-99.5%[5],。
2.2有效排痰
2.2 1 自主排痰 主动咳嗽
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上半身略前倾,扣背时护士一手扶住患者肩膀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慰,另一手手掌握成杯状,由双侧肺底部向肺尖部有节奏的叩击,力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同时嘱其轻咳,日间1次/3h,循环3-4回/次。
2.2 2 雾化吸入前、后排痰
遵医嘱,0.9%NS2ML加万托林5 mg、爱全乐250 mg,0.9%NS2ML普米克令舒1 mg,交替雾化吸入BID。雾化吸入前10分钟叩击背部排出上呼吸道痰液,利于雾化液进入下呼吸道,雾化吸入后30分钟再次排痰使下呼吸道稀释的痰液及时排入上呼吸道咳出。采用该方法,32例患者3d后痰液明显减少,18例5-7d后痰量减少。
2.3 呼吸肌功能锻炼
(1)对50例患者入院当日采集动脉血气、记录结果,测定训练前肺活量,算出相对值[6],。呼吸训练后第7d,再次测定肺活量,算出相对值。实施呼吸道管理后第7d,出院前分别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2)专职护士每日评估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胸闷、气促等。(3)实施呼吸肌功能锻炼(缩唇呼吸、深呼吸):患者端坐位,双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每次吸气后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呼气持续4~6秒/次,然后用鼻子轻轻吸气。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按照以上方法练习3~4次/d,6次/min,5~10min/次,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3、4。根据年龄实施耐力训练,以下肢为主达到步行、慢跑、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运动,运动持续时间为10-30min,3-4次/周,运动开始时,先进行5-15min的热身运动,如缓慢步行、肌肉关节伸展活动。(4)对出院患者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随访1次/周,15-30分钟/次,实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经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呼吸训练法对肺活量的影响:表1。
3.2 呼吸训练法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表3。
4 讨论
SLE伴肺胸膜损害患者,气管和支气管纤毛功能受损,容易造成气道脱水,使黏膜干燥,排痰不畅,增加了肺部感染率;同时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临床上应重视气道湿化量和方法的选择[7]。痰液潴留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有效排痰是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8]。深呼吸及缩唇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也使得肺的顺应性增加[9],提高了血氧浓度和呼吸效率。两种呼吸训练法均为慢呼吸(约6次/min),能增加氧饱和度和通气/血流的比值,通过减轻呼吸困难来增加运动耐力[10]。目前CT在肺通气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动物实验方面[11],应用于临床仍在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 杨岫岩,尹培达.神经精神性狼疮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5,22:2851.
[2] 张乃峥 临床风湿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
[3] 马大庆,李铁一,吴砚生,等,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和诊断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2):101-105.
[4] Casserly IP,Fenlon HM,Breatnach E,et al.Lung findings on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idiopathic ankylosing spondylitis,BrJ Rheumatol,1997,Jun.36:677-679.
[5] 唐晓敏,梁克为,杨振册,等.医院空气结果监测及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33-134.
[6] 戚仁锋主编.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6-257.
[7] 黄碧灵,蓝惠兰,贾铁和,等.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6):1452-1453.
[8] 傅莹,俞继芳,林碎钗,等.吸气与呼气时经鼻吸痰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5,19(8A):1466-1467.
[9] 廉伟,吴艳,胡芳.呼吸训练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膈下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04-906.
[10] BemardiL,SpadaciniG,BellwonJ,etal.Effe ctofbreathingrateonoxygen saturationandexerciseperformanceinchronicheartfailure[J].Lancet.1998,351(9112):1308-1311.
肺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 呼吸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状况;同时由于呼吸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无需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呼吸训练作为多种疾病恢复阶段早期主要的锻炼方法,并可作为其他康复方法的辅助措施〔1〕。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更为重要。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呼吸训练的方法和适应证缺乏统一认识〔2〕。为此,将呼吸训练的方法、原理,以及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原理
1.1 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以实现自我调节〔3〕。1938年美国的Soley等就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
1.1.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2〕。
1.1.2 腹式呼吸的原理
腹式呼吸训练又称膈式呼吸训练。膈肌是主要呼吸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患者,膈肌受过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肌收缩的效率降低,严重者膈肌无力,出现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这些患者的呼吸运动被迫由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来负担,变成胸式呼吸。因为胸廓的扩张度小,辅助肌又容易疲劳,故胸式呼吸的效果比腹式呼吸差。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因此,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4〕。另有张力军等〔5〕认为腹式呼吸会影响自主神经及心血管系统。
1.2 缩唇呼吸训练
1.2.1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6〕。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1.2.2 缩唇呼吸训练的原理
缩唇缓慢呼气,可产生2~5 cm H2O的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4〕。
1.3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
1.3.1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用于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促进气体从肺泡内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患者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或采用吹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方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1〕。
1.3.2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的原理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可以延缓呼气,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6~8〕。有效地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稀释,增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9〕。
1.4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
1.4.1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保持安静,缓慢吸气,在吸气末作一停顿,此时会厌和声带仍为开放状态,停顿时间约占呼吸周期1/4,再徐徐呼气。要求吸、停、呼比例在1∶1∶2左右。采用这种训练法能较快使患者的呼吸形态由浅促转为深慢〔10〕。
1.4.2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的原理
吸气后屏气2~3 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并可使部分萎缩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11〕。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中采用的吸气末正压呼吸相类似,呼吸机在吸气末保持正压,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促进肺内气体均匀分布。此训练法在吸气末停顿时亦可使气道阻力和顺应性不同的肺泡区域的气体重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10〕。
1.5 全身性呼吸体操
1.5.1 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呼吸气功等也属于此列。其步骤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在进行锻炼时,不一定要将9个步骤贯穿始终,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如病情较重可不用蹲位等姿势〔6〕。
1.5.2 全身性呼吸体操的原理
锻炼还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可以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锻炼信心,因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12〕。
1.6 各种呼吸训练器的应用
随着呼吸训练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呼吸训练器,如膈肌起搏器,经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使潮气量明显增加,X线下可见膈肌移动明显增加,同时使耐力低的膈肌纤维转变为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纤维〔13〕。此种方式适合病情较重,不能或不愿意参加前几种锻炼方式的患者〔12〕。FG1型肺功能锻炼器是一种便携式主动吸气肌训练装置,吸气量测量桶可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看到自己吸气量的进步,并可用游标标记,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吸气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可协助患者深慢呼吸形式的形成〔14〕。
2 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郑俊兰等〔15〕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8例(男31例,女17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均比训练前明显改善。而吴学敏等〔16〕研究了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训练组。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结果训练后呼吸训练组肺功能和ADL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生存质量部分提高。有报道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SaO2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夜间SaO2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差,且生存时间越短〔17〕。焦丽等〔11〕研究呼吸训练对COPD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3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方法,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后患者FEV1、FEV1/FVC、LSaO2、MSaO2各指标均明显改善,表明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夜间SaO2。
3 小 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原理,总结了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呼吸训练可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等相关科室作为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研究很难评价其效果。把呼吸训练纳入到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实践中,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同时由于其机制研究有限,在疗效评价和生理学指标检测上也有待补充,所以在适应证、训练量和强度上还不明确,尚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区丽明.膈肌深呼吸:哮喘病人的康复锻炼〔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14(1):167.
2 汪丽芳,庹 焱,孟广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601.
3 王长虹,丛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56.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6.
5 张力军,杨雪琴.腹式呼吸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5.
6 刘洪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4.
7 Ries AL.Position pap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ion,scientific basis of pulmary rehabilition〔J〕.J Cardiopulm Rehabil,1990;10:41841.
8 Berra K.Cardiac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needs〔J〕.J Cardiopulm Rehabil,1991;11:815.
9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
10 梁永杰,蔡映云,汪钟贤.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法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形态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002.
11 焦丽,崔朝勃,高秀玲.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910.
12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9.
13 刘玉容,张 伦,白书闻.复方氨基酸和膈肌起搏对老年慢阻肺病人膈肌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3(1):27.
14 赵文汝,冯 柏,霍 速,等.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46.
15 郑俊兰,黄忠碧,熊 洪,等.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缓解期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545.
肺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274万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COPD稳定期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减轻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COP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 遗传因素 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欧美研究提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1.2环境因素
1.2.1 吸烟 吸烟是COPD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受损是不吸烟者的4~5倍,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1.2.2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暴露于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大麻和亚麻粉尘等的工作者慢性呼吸道症状和疾病的发病率高,肺通气功能降低明显。铸造工人肺功能损害和慢支患病率比未暴露于钢铁工业特殊危险因素的对照组高[2]。
1.2.3 空气污染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发病率增高,尤其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气等的慢性刺激是COPD的发病原因之一。
1.2.3 感染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COPD的发病和发展,与感染有密切关系,COPD患者轻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即可加重小气道的阻塞,增加其死亡率。
1.2.4 社会经济状况 COPD的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严重,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有关。
2. COPD稳定期的教育与管理
目前我院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有“一对一”医患、护患指导,派发小手册,科室内定期举行多媒体知识讲座,有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通过医生及护士的详细讲解,提高了病人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疾病的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应教育和督促吸烟的COPD患者尽早戒烟,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戒烟已被明确证明可有效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吸烟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推广使用戒烟新技术及产品,目前已有催眠术、行为改变术、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透皮贴剂等戒烟方法和产品,联合使用可望增加效果[2]。同时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吸入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充分认识职业因素对COPD 的作用,以增强工场和个人的防护意识, 改善工作环境。
3.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和控制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3.1 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
3.1.1 传统气功训练 八段锦运动是中医养生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八段锦能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并且符合现代运动康复提倡的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的特点[3]。在我院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讲解示范八段锦的动作,并手把手教患者练习,以确保患者熟悉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在病人出院后,每15天,我们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其有无坚持锻炼及出院后患者的情况,同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长期的随访资料发现,经过12周较为规范的八段锦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多项指标,显著提高PaO2和显著降低PaCO2,有效提高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3]。
3.1.2 腹式呼吸训练[4] 体质较好的患者可立位,其他坐或仰卧位,上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手分别置于腹部和胸前,尽力挺腹吸气。吸气时腹部内陷,尽量2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在鼻吸气,口呼气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缓呼深吸,不可过度用力。
3.1.3 缩唇呼吸训练[5] 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紧缩双唇并向前突出如吹口哨状,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适度,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l:2,并逐渐延长呼气时间。缩唇呼吸可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以及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3.1.4 运动锻炼 为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6]。呼吸体操包括扩胸、弯腰和四肢活动;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及慢跑。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逐渐增加。训练肺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娱乐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还可进行放松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
3.2 呼吸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4,5]
3.2.1 呼吸康复训练开始时护士要示范指导,保证呼吸训练的有效性。
3.2.2 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训练的病人,应暂停训练,待病情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3.2.3 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应先从病人可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荷,防止呼吸机疲劳的出现,训练时要放松以降低耗氧量。
3.2.4 由于停止训练2~5个月左右,呼吸肌就会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护士应督促指导病人坚持长期训练。
4. COPD稳定期病人的长期氧疗护理
氧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SaO2)上升至90%以上或PaO2≥60mmHg而不使PaCO2上升超过10mmHg,长期氧疗是指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min,吸氧时间﹥15h/d[7]。在给氧时,坚持低浓度、低流量和持续的方法,时间1-2周为宜。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每天持续吸氧15~17 h,数周后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使心脏氧供增加,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状态[5],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但在长期氧疗的过程中,护士应给予相关知识教育及用氧安全问题,让病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培训病人及家属正确装卸氧气表,并告知氧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COPD稳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COPD患者在收入不足,生活状态差,社会活动少,疾病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均会使患者心理受到损害。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8],增加机体的耗氧量,病情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应针对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及氧疗,同时鼓励同情患者,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使患者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告诉家属多鼓励患者,耐心的陪伴患者、照顾患者,给其安全感,消除在治疗中不利的其他因素,以达到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转贴于 6.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临床观察、记录COPD患者咳嗽、咳痰及排痰的难易程度等状况。帮助患者翻身或拍背来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多不易排出的患者,正确指导采用雾化吸入。患者在咳痰后及时漱口,维持口腔清洁,咳嗽无力痰液积聚者时用吸引管将痰液吸出[8]。加强对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的记录。
7 COPD稳定期病人的饮食调养
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有25%~6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可导致肺功能损伤加重。反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所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饮食的摄入不能满足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营养失衡[9]。COPD患者呼吸困难,负荷重,能量易消耗,缺氧及药物副作用影响了患者进食情况,能量和养分减少。COPD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补充适量无机盐。患者每日饮食摄入的热能应在10 000 千焦以上,可一日多餐。另外,应禁忌烟、酒及辛辣等剌激性食物[10],以防病情加重。患者护理应当少量多餐的计划,防止饱胀和便秘的出现。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50ml,10-20min饮水一次,补充体内水分和促进大小便通畅。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改善缺氧,使病人气促症状减轻。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8. COPD稳定期病人的药物治疗
COPD稳定期病人仍需要多种药物维持治疗,所以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让其了解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1],注重提高病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PD稳定期常用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及抗生素等。
小节
COP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死亡率也高,加之该病得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严重,增加了护理难度。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采取一些积极地行为来应对如戒烟酒、增加营养、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利于病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全方位、系统、综合的护理对COPD稳定期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核心是呼吸康复训练,长期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饮食调养是保障。做好COPD稳定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病人发病的次数,节省医疗费用,并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对COPD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赛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57.
[2] 廖盆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1,7(8):51.
[3] 冯毅翀,潘华山,汶希,陈创荣等. 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09,41(8)36:37.
[4] 王中洁,曾红,陈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康复治疗[J].护理研究,2004,18(9B):1608—1609.
[5] 魏道琳. 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9)1861:1862.
[6] 李绍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护理.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6)171:172.
[7] 曹俊霞. COPD 缓解期家庭氧疗的健康教育.哈尔滨医药.2011,31(6)479.
[8] 朱绚丽.浅谈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心里护理.2009,13(12)1089:1090.
[9] 刘新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治疗.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4:125.
肺康复训练范文5
(泉州市光前医院化疗科,福建 泉州,362321)
【关键词】 COPD ;呼吸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肺功能进行性降低,尤其FEVI降低为COPD特征之一。目前的研究提示稳定性COPD患者肺功能仍进行性下降而无理想药物控制,90%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都是COPD。在呼吸系统疾病中,COPD是最早运用康复治疗手段的疾病,从COPD康复训练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 例,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56.21±3.31)岁。均符合进行呼吸锻炼条件:①必须是稳定期患者,有稳定的维持用药、支持治疗②有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③患者居住所在均为某二甲医院附近管辖范围内。1.2 方法1.2.1 对COPD 稳定期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呼吸锻炼计划,进行呼吸锻炼教育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嘱患者院外坚持呼吸锻炼,定期回院复查。1.2.2 患者呼吸锻炼前及锻炼6 个月后,分别监测其肺功能。测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1.2.3 呼吸功能训练:①缩唇呼气法:缩唇呼吸的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吸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病人闭嘴,用鼻吸气,缩唇做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受拢,做吹口哨样的动作,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3]。 ②膈式或腹式呼吸:病人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肺部下降。另外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锻炼腹式呼吸。如果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③控制性缓慢呼吸:能减少阻力功和死腔通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可在行走时,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的呼气。每天可重复以上的动作10~15分钟。④呼吸体操: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肢体伸展动作和一定外力,更有效的增加横隔的活动范围,改善气促症状,增进体力。第一节:单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吸气∶呼气= 1∶2 或1∶3 或做缩唇呼吸;第二节:双手握拳有节奏的缓慢举起并放下,举起时吸气或呼气,放下时呼气或吸气;第三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第四节: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放气。 ④体能训练:定量散步、医疗行走、踏车试验、太极拳,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0 kg,连续拉10~20 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吸气,放松呼气。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患者状况而定。1.2.4 训练安全保证及注意事项 要掌握运动强度,运动中学会观察心率,(一般以心率最高指标:心率=170-年龄)。如果不能掌握患者心率,可指导患者以在锻炼中不影响与人交谈为强度界限。训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发作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者,暂停止训练,待缓解并评估后在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前后及时休息、吸氧。锻炼中注意保暖,防止产生诱因加重病情[4]。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 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各种肺功能指标用x±s 表示,用t 检验进行显著性测定。2 结果
表1 肺功能主要监测指标比较(x±s)3 讨论3.1 患者做吹哨式呼吸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5]。缩唇呼气可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陷闭,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增加潮气量,使CO2排出增多.3.2 腹式呼吸可锻炼呼吸肌的功能。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患者潮气量增大,改善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呼吸效能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3.3 控制性缓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锻炼后肺顺应性增强,膈肌运动加大,从而加大了潮气量,低氧血症得到改善。但是由于重度COPD患者已有明显的充气过度,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膈肌运动,并且这些患者呼吸肌已经极度萎缩、纤维化,成为呼吸肌功能损害不可逆性的病理基础。所以,虽然深慢呼吸训练方便易行,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应该根据病情决定,在循序渐进中筛选适合康复训练的患者,以免适得其反。3.4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中度COPD患者FVC、PEF、FEV1指标明显改善(P
肺康复训练范文6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余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4日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心律失常,频发室上性早搏。
入院后查体:喘息貌,桶状胸,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94 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血压(BP)为155/85 mmHg,双下肢不肿。
给予低流量吸氧,泼尼松龙和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多索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开始肺康复训练,训练前接受6分钟步行距离(6MWD)、运动心肺试验、长谷川痴呆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等测试,根据患者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定出个性化运动处方,患者根据运动处方开始康复训练。8周后进行评估。下表是患者康复前后肺功能和运动心肺试验的结果对照。
专家点评
在运动心肺试验中,我们采用Steep平板运动方案,以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试验获得VO2max,最大心率(HRmax)等数据。该患者HRmax为166次/分,计算其靶心率(THR)为103次/分(达到HRmax的70%),此时的运动速度为3.0 km/h,坡度为3%,故以此作为患者运动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共训练8周,训练时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等参数,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改善,但是患者VO2max、运动强度和耐力显著改善,半年随访发现该患者运动耐力略有下降,6MWD为361 m,较康复训练后减少了54米。因此患者又接受一项为期8周的强化训练,根据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订的运动处方是速度4.0 km/h,坡度5%,依旧是隔日1次,每次30分钟。
此后,患者每半年接受1次强化训练,患者运动强度和耐力明显改善,6MWD达到482米,生活质量亦明显改善。从2010年3月出院后至今未再住院,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2次,对症治疗后缓解,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TIPS:
何谓运动处方
运动训练是综合性肺康复的基石,包括下肢运动训练和上肢运动训练,而下肢运动训练又是肺康复的关键性的核心内容。因此,为患者量身定制运动处方非常必要。
运动处方的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周期,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制定程序为,收集个人病史及资料、对患者行全面体格检查、获取静态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或CT等辅助检查资料、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制定个体运动康复处方、 每3~6个月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运动处方。
如何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和强度
耐力运动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力×距离×重复次数。也就是在一定强度下、一定时间内周期性的反复运动。下肢运动常采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游泳、各种体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医学研究中功率自行车和平板运动应用较多。
运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也是康复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运动强度表示方法为:① 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是确定COPD患者下肢运动强度和评价下肢运动训练效果的标准方法。CPET指南指出,多数情况下运动平板优于踏车,因为更多的肌肉须投入运动,并需要更多的做功以抵抗重力,这使得平板运动中得到的最大氧耗量比踏车多5%~10%。② VO2max百分数,表示运动强度。50%~80%VO2max是增加有氧能力取得运动效果的最适范围。③ 心率,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一般达60%~80%最大心率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THR),THR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其计算方法为琼格曼(Jungmann)公式或卡沃纳(Karvoner)公式。④ 代谢当量(MET),MET表示运动时代谢率对静息代谢率的倍数。其定义是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⑤ 无氧阈(AT),AT是一个亚极量运动变量, 不受患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其大小不仅与心肺适应性相关,还与健康状态、年龄等相关,是综合性指标,是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金标准。
运动持续时间、频率和周期
运动持续时间 一般可采用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准备活动5~10分钟、运动时间20~30分钟、整理活动10分钟 )。对于伴有明显间歇跛行、功能储备量很低、体质衰弱患者在其运动时间内不能持续进行规定的运动强度时,可以采用间断的运动方案,总和达到预定运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