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1.我国古诗词文化发展的需要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呈现方式,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历朝历代文化发展特性,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和特定的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心态情绪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我国的诗词文化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而弱化,且古诗词的生涩难懂以及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不便,这就导致古诗词文化发展出现了断层。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和精华,继续传承下去很有必要,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体制强化古诗词教学效果,提升古诗词教育要求,要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为古诗词文化的发展开创良好局面。
2.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古诗词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和语文兴趣有直接作用。尤其是强化学生的古诗词审美水平能够起到净化心灵、升华精神、提高个人美学理念和素养的能力。学生的古诗词文学艺术鉴赏和运用能力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的理念、主张、价值观念和思想就可以由此渗透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是提升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文学修养、文学素质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1.意境教学的渗透,提升初中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我国古诗词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典故、文学理念、文学修养、历史背景,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性格特点等内容。如果单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个工作量过于庞大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执教人员可以考虑以塑造意境、分析情境的方式,再现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让学生直接面对这种意境和情境,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提升。
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生动,蕴含了真挚的情感,对初中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可以为大家模拟这个场景,让大家体会这一赠别诗中大诗人李白的细腻情感,感受那种质朴的情怀。还可以从中延伸出友情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友情之道,对比分析古今友情文化的差异。简单的一首诗,蕴含的道理、话题和文化背景非常丰富,学生若能深刻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情境演绎教学,真人仿古感悟其中的文化情怀
初中生本身的语文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并不算高,对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也十分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通过文字性的介绍来深刻的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以情境演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绎来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思想感情。
比如,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也比较简单。语文老师不妨以此诗中的内容为剧本,找几位学生进行现场演绎,两个故人,或者创意性的加入一两个仆从之类的,共同演绎故人见面,彼此热烈庆贺的场景。这个场景很简单,演绎起来并不难,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负责不同角色的学生私下去查课本、找资料,了解诗词之中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背景。比如,重阳日、就、话桑麻等所代表的意义。通过这种生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诗词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古代友人之间的热情招待的场景,感受古代的待客情怀。
3.基础知识的趣味化培训和强化
扎实的古诗词功底是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文化修养和水平的基础。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扎实的功底和基础知识是大前提,也是必要条件。教师要立足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
死记硬背的方式可以继续应用,从古诗词的博大的文化底蕴来看,通过死记硬背来强化记忆,强化对古诗词、典故、词义的了解和古诗词分类、用法的了解,这种方法虽然笨拙,但对于在短期内强化学生的古诗词水平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比如,进行合作式教学的新尝试,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给出一首古诗词进行探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给出关于古诗词的解读和赏析。让学生自发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探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心得体会、经验成果。
课堂提问也是督促学生积极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有效尝试。不过建议改换提问方式,避免形成过于紧张的教学气氛,可以通过较为宽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错误或不完善的同学也不必指责,可以给与学生查阅资料的机会。提问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不懂的问题及时查,不明白的问题及时问的好习惯,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关注。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组成员: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成员有,初中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培训教师各一名,主任一名、副校长一名,共11人。
2、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召开教师座谈会、听课评课等3种方式。调研组先后前往隆昌镇中学、白音敖包中学、白音沟中学、丰水山中学、碧流台中学、十三敖包中学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听课评课,与每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和领导进行了座谈;听课30节,语文教师参加了评课与研讨,调研结束时收回语文学科调查问卷31份。由于被调查教师对问卷的内容理解不深,答非所问的现象较多,又加之不负责任的胡填乱写,致使统计无法进行。只能猜测大致意思。
二、问卷结果
调研期间,我们设计了“新教材学科基础知识培训内容需求问卷调查表”,请参训教师对学科知识需求方面给予评价,发放并收回问卷31份。具体情况如下:
1、培训内容方面的:认为学科知识内容不用培训的占大多数,更多的人要求还是教学方法培训。
2、在培训方式方面,多数人选择了讲座。还有人选择送教下乡、培训教师做课示范等。培训时间多数人选择一天,还有一年、一个月等。
3、在回答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问题时,缺少教学方面的软件和各类资料是多数人的选择。
4、在与各校领导和教师座谈中感受到基层教师的进步如下:
(1)、课程理念更加丰富
通过与教师座谈,我们了解到:以前的培训大大地丰富了广大教师的课程理念。如:培训前,语文教师大致了解的课程理念仅仅只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四条基本理念,而且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课程理念的内涵与教学实践难以达到有机的统一。而在培训后,广大语文教师的课程理念变得更加丰富,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语文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在是文本课程,更是实践体验课程。
(2)、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关于教师观:通过培训,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和伙伴、合作者,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构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引导,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关于学生观: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是一个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领悟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应使每一名学生成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关于评价观: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评价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优化教学的活动体系、健全学生的素质结构、改善师生的生命质量。抛开带有经验主义的老一套评价方式,创设和养成尊重每一名学生内心世界的氛围和习惯,实现评价对每个个体的宽容和接纳,让学生在评价中拥有更多的自信。
3、教学方法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
听课中看到,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能积极尝试培训学到的教学方法,如指导朗读教学。设法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如白音敖包中学的高珊老师在讲授《秋天》这篇课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秋天的美丽景色,然后采用配乐朗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体会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诵,从中感悟秋天的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通过以上分析,培训的总体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培训教师的水平得到普遍认可,授课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基层教师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培训内容设置、培训师资配备、培训方式和培训形式的选择等方面受到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通过培训,基层教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进,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巩固培训成果的几点建议
1、强化培训后的跟踪,以巩固培训成果
巩固培训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培训行为的跟踪,具体的方法应该是:以受到的培训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的问题为课题,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写心得体会,新课改案例,组织专题讲座,辅导同学科教师,开展实验专题,带好实验班级,树立课改标兵。教师的汇报课竞赛,论文评比活动等。这些强化教师行为跟踪的措施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坚持不懈地落实下去,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让他们以点带面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当然这需要人、财物、的强有力的支持,仅靠个人单枪匹马根本没有能力完成,仅仅是建议而已。
2、架设教师研讨的平台
真正构建起培训的立体网络,即天网、地网、人网。针对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负担重,培训教师之间得不到交流的现状,应考虑架设教师培训研讨的平台。①是建立校际之间联合研讨的立体平台,冲破了学校的围墙,以优秀教师为业务骨干,把二、三个相邻的学校组成一个片级教研组,每周或每月坚持一次活动,学校间轮流主持,让教师到联片教研组的学校进行讲座、参加课堂教学交流,促进校与校、师与师之间的交流,构建起地网。②建设智慧共享的网络平台,利用远程教育教室,构筑一条新的教育航海线,教师们可以把自己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运用新理念的成功案例、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的疑惑等在网络上,实现天网沟通。③搭建组织互助研究平台。建立“青年教师研究协调组”、“学科教研组”、“课题实验组”等团队,开展小型多样的教师论坛、学习沙龙、课堂研讨等活动,构建起人网。
3、注重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和带头作用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我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法制考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先后参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并写了详细的学习笔记。今年更是积极参加了“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认真写好了学习心得体会。在工作中,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安排,顾全大局,从不体罚学生,从不收学生家长的礼物,从不给学生订资料,从不在工作时间从事娱乐活动,对待同事谦和礼让。2007年10月19日,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
我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教育学方针政策,坚持以育人为主,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熏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力求培养有合作意识的创新人才。在课堂上,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二、学无止境,不断探索
我1989年毕业于邵阳师范,1993年获得了大专文凭。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感专业知识不足,毅然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于2005年6月获得了湖南科技大学颁发的汉语言专业本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刚上讲台时,我用的是方言教学,只在范读课文时用普通话,且很不标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认识到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普遍话培训。为了提高水平,自己买了普通话朗读磁带反复听读,进步很快。2000年7月参加普通话测试,全校60多位教师仅4人获二级乙等证书,我是其中一名。从那以后,我就坚持普通话教学,从生硬到流利,从平淡到生动,我在实践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重点课文,我坚持示范朗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我获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初级证书,又于2006年7月参加计算机考试,获得高级证书。我还争取机会参加各类培训,如2005年6月参加了语文教学培训,2008年3月参加了班主任培训。我常常告诫自己,学无止境,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辛勤耕耘,育人重于传知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为了提高教育水平,我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先后到新宁县听“邵阳市目标教学研讨课”,到邵阳市听“青年教师比武课”,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讲座。1997年到2000年6月,我在县流泽镇流泽中学任教,教99班的语文,为了激励学生写好作文,我采用了快速作文教学法,一节课写作文,一节课评讲作文,效果特别好,学生作文踊跃,一节课完成作文率达100%,特别是对同学的优秀作文,听得津津有味。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廉桥学区和县上课说课比赛,获镇二等奖、县三等奖。2000年,初三99班参加升学考试,班级流动虽然很大,仍获全镇第三名。
2000年9月,我调到镇高塘中学任教,高塘中学的教学条件很差,本是已撤并的学校,因那两年生源突然增加,不得不重新开办,连个水泥操场都没有,孤零零的一栋破旧的教学楼。从省合格的初级中学、花园式单位一下子调到这里,心理上还真有很大的落差。但我没有多想,更加勤奋地投入工作,学校缺少班主任,以前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我一口答应,学校条件差,但我以学校为家。开学时,为了抓流失生,十几天的家访少不了,学生少学费,自己先垫上,我的宗旨是“一个都不能少”。我班两年的巩固率都是100%。2000年至2001年,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为了这个称号,我确实付出了不少的汗水,每到星期五,我感到浑身的疲惫。
2003年,我调往中学,当时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没人教,学校领导安排我上,我也没多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教学任务实在是太重了,105班67个人,满满的一教室,两班作文就够我看的了,从早到晚,全没了休息时间,连我最最喜爱的中央新闻联播也割爱了。经常一天4节课,讲得我唇干舌燥,到了国庆时,我的喉咙都嘶了,但是工作不能停,我边打针边上课。也就是从那以后,我有了咽喉炎,那年,确实不易,四大叠大小作文本,我是搬过来搬过去。付出终有回报,所教105班语文毕业会考成绩居全镇前三分之一,104班前进了五个名次。
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探索,我所坚持的是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实践。一节课不在老师讲了多少,不在学生们抄了多少,而让学生和作者去“对话”,心灵的交流要用心去引导,用心去呵护。所以,我上课学生很乐意,感到很轻松,教学成绩也稳步上升,比如现在所教的130班在去年全镇统考中,名列第二名。
现在我又当130班班主任,现在是初三了,巩固率100%,学风正,学生积极性高。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我想我当班主任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是因为我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申旺喜家住不通村级公路的偏僻小山村,母亲是云南人,弃他而去,父亲年近六旬,他交不起学费,我带头捐款,他交不起米钱,我给他垫上。申科生性顽劣脾气暴躁,几个任课教师要我劝退他,他不为所动,对他苦口婆心进行教育,多次鼓励他追求上进,现在他慢慢地在变好,我真心希望他顺利毕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排座位,评三好学生等,我们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可以说,能够得到学生的敬重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我对自己做人的要求。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2010年10月,忻城县正式启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至今实施已有一年时间。全县10所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该县进一步探索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组建实验团队
每周二的第三、四节课,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的语文科组办公室就变得格外活跃。这一周,说课老师蓝柳红正在和其他老师一起备《说不尽的桥》一课。她把设置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来让备课组人员讨论,听完她的问题后,参与讨论的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提出各自的建议和看法,观点碰撞激烈、讨论有序。这是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备课组常见的一幕。该校的教师们以年级为团队,团队成员经常集中在一起,由主备课人把自己用版块式或图文式结构设计成的教案分发给本组成员,然后讲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说明自己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进行讨论。
2010年,城关初中被确立为有效教育试点学校,30名教师参加了有效教学模式的培训,这批教师最先把MS-EEPO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自从引进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城关初中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讲究课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像城关初中这样团队合作备课的方式,其实只是忻城县教育局实施有效教育试点实验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推进有效教育,忻城县教育局强化“团队合作促发展”的意识。该县首先以县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组建了县级专家团队;再由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牵头组建由实验教师组成的跨校学科团队;校与校之间也分别组建校际学科团队,一般由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组成;各学校自身组建学校班级团队,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最后各学校组建学科团队,由教研组长牵头,各学科教师组成。
参与实验的学校特别注重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由骨干教师带头,每名骨干教师都有自己的培养对象,开展“一帮一”或“一帮多”活动,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例如,忻城县实验小学通过“自我设计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的方式,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古蓬镇中心小学利用集体的智慧,整理并完善EEPO理念的图文结构图,并编撰成册,下发各教师手中,既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成长,又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利用团队的力量,忻城县目前每个参与实验的学校都编撰有自己的有效教育学习教材,并且做到人手一册,方便大家自主学习。无论是全县的专家团队,还是各校的学科团队,大家相互协作,一起学习,共同提高,课改实验的教研活动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教师在不断进步
2010年10月,MS-EEPO的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到忻城县举行MS-EEPO有效教学培训。“当时我们既疑惑又不以为然,大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三天的培训,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有个别老师干脆中途开溜了。”提起刚开始接触有效教育时的情形,忻城县的不少教师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不过,这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如今,忻城县参与有效教育实验的老师已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无论是认知还是实践,都有了质的改观。
“用EEPO教学模式上课,教师上课轻松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这是城关初中的罗志娇老师对EEPO教学模式的体会。2011年11月,罗志娇在执教的班级上了一节辩论课,当她把辩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抛出来后,一场紧张激烈的辩论便开始酝酿。辩论赛的主持人是学生民主选出来的,当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后,“辩手”和“观众”各就各位。从正反方一辩阐述各方观点,到双方二、三辩发言攻辩,“辩手们”激情迸发,巧舌如簧。整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主持人掌握好时间,准时结束了辩论。罗志娇作为教师,完全退到了“幕后”,只等着结束后及时做出点评和总结。
忻城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韦文克对这堂课的评价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堂EEPO实验课,类似的课一样精彩动人。这种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他们的创造力、实践力、人格力、知识力、学习力等得到充分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一同观课的老师们也收获颇丰:“我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某些细节。”“这个教学课堂设计特别,形式新颖,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发言的机会,突出了学生主体,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
EEPO教学模式的推广,让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课堂上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育真正体现出有效性。此外,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过去全县小学阶段各科参加实验的老师只有75人,现在已发展到200多人;参加试验的学科也由原来的语、数、英三科发展到现在包括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实验教师还主动撰写有效教育课堂实录与评析,并撰写心得体会。
如今,参与实验的教师不但能较熟练地掌握EEPO“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和“备课方式”,还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新”“活”“实”“趣”,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听、看、想、讲、做、动、静各要素的交换使用,关注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批青年教师在有效教育推进和实践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很多都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如城关初中的莫晓红老师代表我区参加西南五省生物学科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县民族中学的莫江丽老师代表来宾市参加全区化学科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大塘镇初中的陈凤萍老师代表忻城县参加来宾市化学科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民族中学欧俊忠老师代表忻城县参加全区历史学科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民族中学龚玉芳教师参加2011年广西“教师杯”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技能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2012年3月,来宾市教科所在全市举办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研究活动,该市教科所安排了城关初中的罗雪莲、蓝柳红两位语文老师各上了一节研讨课,探究语文课的课堂有效性。她们把“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课型展示在全市的与会老师们面前,让前来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
实验成效凸显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城关初中的罗雪莲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配上动作。当全班学生开始自由地朗读诗歌时,罗淞淞同学左手捧着书本,右手做出捋胡子的样子,边读边走,俨然一副古代文人学士的模样。他朗诵诗歌时的神情、动作及语调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座听课老师的掌声。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在进入10(7)班这个有效教育实验班之前,罗淞淞却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是被点名提问,他也只会红着脸站起来不说话。
罗淞淞的改变并不是个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不断提高,是实施有效教育实验班级的普遍现象。由于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或跟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或跟同学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变得乐学、爱学、想学了。现在的课堂活动有看、听、讲、想、做、动、静的转换,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课堂展现出和谐、民主的氛围。合作学习能取长补短,各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差距感变小了,学生之间也变得团结和睦起来。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改革,有效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忻城县教育局对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的测试成绩进行了跟踪调查,经比较后发现,古蓬小学实验班级六(1)班2010年秋季学期语文科某次测试成绩优秀,及格率由过去的89%上升到97%,优秀率由54%上升到80%。城关初中的课改实验班,不管是平均分还是优秀率、及格率都高出年级平均分约5个百分点左右,参与实验教师所教科目的成绩也要高于本年级同科目非实验教师的成绩。
在推进有效教育的过程中,忻城县的教师们还结合“聊课”模式创造出新的特色。忻城县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黄爱文以有效教育改革为契机,结合农村学校教学的现状,创新构建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机制,自创了“聊课”教学模式。“聊课”把课堂教学变为社会生活化教学,一切教学以“聊”来完成,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聊法”。他自编的《聊课》一书约24万字即将公开发行。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着人生道德、人生情操、人生理想、人生哲学等多方面的教育。在学习语文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既要学生接受纯知识性的教育,又要学生在接受纯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操的、理想的、人文哲学的熏陶和感染,以便做一个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体现学生实有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要应付升学考试的能力),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社会上的各种交际和为人处世的任务(也就是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管理机制运行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注重了中学语文的纯知识性教育,而忽略了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一句话,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喊的口号是“素质教育”,实际行动是“应试教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处喊得一片响,不喊口号,不紧跟形势不行。况且高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不喊口号不行。并且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首先需要人们的适应过程;还有一个检验的过程,还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对学校教师、对学校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大力改革和各项考评制度的日臻完善;所以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提倡,一种试行,一种探索,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一展其活力。
二、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办得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校学生升学时考入大学人数的多与少。考人大学的学生个数多,到名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这个学校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反之亦然!有谁不愿考好一点?有谁不愿意去好的大学校读书?有谁不愿意到好的学校去教书?有谁不愿意到好的学校去招生?真是一荣俱荣,一好百好!因此,办一所学校必须抓好各门功课的应试教学工作。所以在这种唯升学目标检验性的体制下,学校不得不采用“应试教育手段”来教学生去应付升学考试。因为目前考查或考核学校、学校教师及学生成绩的最佳手段(或是唯一手段)还是通过考试(即应试)最为客观,最具说服力。所以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其他教师也亦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心理上的准备。既然承担了这门课,你必须尽量抓好“应试教育”的准备工作,并且只能考好,否则自己会一撅不振,也会贻误学生一生,搞得自己也遗憾终生。不论你是否是教毕业班,你必须在教学准备上既要传授知识性的东西,又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东西,要从理念上引导学生,要从综合性方面教育学生,要从前途、理想上培养学生,以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能学、素质并长的目的;二是教学任务上的准备,要教好语文这门课必须首先要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一桶水”去应对“一碗水,’;还要花一定的精力去研究考试的题型、考试的范围、考试的侧重点、知识上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要遍查资料,研究各种资料的价值,以指导运用并作巩固提高之用。
中学语文应试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具有相互衔接、相互照应的关系,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以来,都没有撇开素质教育而搞纯粹式的教育,中国古代早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为受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将人类最好的东西一代一代的传习并继承下来,正因为如此,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才延续到了今天,并在以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大放光芒。自然而然地指导着人们从事各项生产活动;也同样自然而然地约束着、规范着人们各自的言行,我认为这是人文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归根结底“应试教育”是一种战术上的教育,具有短期性(相对而言),是应付一定期限内的形式教育,也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教育,它所考查的更多的是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埋头苦干的情况。
“素质教育”是一种战略上的教育,具有远瞻性,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同时也是具有灵活性很强的教育,它的宗旨是活学活用,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的东西,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创新和发展;是培养学生具有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形势、不同环境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耐挫、纠错的教育。所以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抓、真抓、实抓。正因为应试教育是一种客观性很强的教育,因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将存在。因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全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广大城乡家庭对教育的评价标准无不是“以分而唯论”。考试分数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价值的优劣。对学校而言,分数就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对教师、学生而言,分数的高低就是他(她)们的前途走向。所以应试教育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质教育的。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呢?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是要求教师有驾驭中学语文教材并能很好地运用教材教育学生的能力,使之能适应当前“应试教育”的测评;二是要求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能圆满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三是要求教师有勇于钻研、敢于进取的拼搏精神,从心理上、精神上给自己和学生以鼓励、支持;四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树立自己为学生学习的偶像;五是要求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泽手投足要尽量文雅化,使之成为有效的无声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六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不分贫富贵践、不论成绩高下、不管表现好坏,都要在学习上、生活上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歧视双差生(成绩差、表现差),在教学实践中切忌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对待“问题学生”时,要善于因人而教,循循善诱,谆谆告诫。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并把学生视为大有作为、大有前途的人,只有具备这种发展观思想的教师,才有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可能。
三、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努力的方向
中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虽然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培养学生成才。但在实践活动中的实施方式不一定相同,要靠调动一切积极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对教、学双方具有客观性的评估手段来刺激和促进教、学双方互动。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上多下工夫,力争多角度地考虑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点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金黄的大斗笠》一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可以把认读文字、勾画关键语句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养成字斟句酌用心阅读的习惯。
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应提示学生:我们大多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对家庭生活颇为熟悉,其感受程度也最深,但就是我们缺乏观察,没有去细心的抓住生活的瞬间。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我们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善于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热爱生活,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一句话,就是要求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朴实的知美、辨美、赏美的能力;使之具有初步的美学观念。人的情感因素是与生自有的。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的亲情、友情之感也是其中的任务之一。如初中一册语文中的《背影》(作者朱自清)一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抓住父亲对我的嘱咐的几句话,父亲的外貌描写、行动描写(特别是父亲“肥胖的身躯穿过铁道,爬上那月台,显出努力的样子,以及父亲过铁道时,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的描写)读来催人泪下,一种亲情感便油然而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点引导与激发,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觉到纯真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感便有生动的实例去理解,去感受,去领悟。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你对家人的亲情,你对别人的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在教学中实践,就很自然地向学生进行着亲情观念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编排的课文都有其明显的目的性。如《扁鹊见蔡桓公》要求学生掌握“讳疾忌医”一词的深刻含义,做人要切实,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今的人,特别要具备善于听取方方面面不同意见的素质,否则将在现实的生活面前寸步难行,无法搞好自己的工作,更无法求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又如原初中语文一册《论语》十则,除要求学生初步接触并掌握一些必要的古典文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史修养,具备初步的文史知识,懂得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做人为人的准则,以及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意安排,对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素质教育,诸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尊心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耐挫性教育、同情性教育、美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唯物史观的教育等,要全面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科学地对待问题并妥善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所担任的主要任务。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拘泥于书本知识,更不要受各种资料的束缚,要敢于冲破“唯课堂论”的樊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从讲坛上可以走出课堂,到校外去感受、去领悟。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我们就可以将书本带到具有春天气息的地方。将学生融合于大自然中,让学生看有所感,想有所悟,真正能做到心神领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更可以养成学生在快乐、愉快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教学时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教学设计要有目标性、针对性,要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相互融洽,二者互为补充,让学生们真正学到扎实、过硬的东西,从灵魂深处受到教益。
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辅导。仅语文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文学、史学、哲学及数理化方面予以拓展(主要来源于课外书籍),并对其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数理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予以崇拜,以便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下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力,笔者认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做以下几件事情:摘抄名言警句。学生按自己所掌握的生活、学习规律,根据自己的人生向往与人生理想的要求,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析理解写出简明扼要的点评(或称心得体会);点评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使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获得有益的东西。
崇拜名人。要求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有着自己的名人偶像崇拜。不仅仅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或科学家。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同学或农民企业家、种养殖专业大户等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崇拜的理由以及你向其学习的言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针对班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知而能言,言而有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一问题的利弊得失,望学生从其讨论中获取知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有目的性地写小品、相声、话剧,并让其表演,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师每学期推出几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并向学生简介其生平事迹,以及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处。如炎帝、黄帝、尧、舜、禹、盘庚等;又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所推出的人物是方方面面的,诸如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推出这些历史人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五千年来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师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努力的同时,还必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手段予以改革,营造真正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环境,不搞“分数挂帅”的唯一论,不搞“进人名校”多少的奖惩论,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让教师安心育人,让学生大胆学习。
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适应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诸如形象、言行和气质以及实有的教育教学功底,教师既要有生气(外表形象),又要有底气(内在功底、业务知识、综合素质),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师。否则,素质教育将会是一句空话。因为,要抓好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当前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工作中,国家要加大对教师专项培训的力度,培育出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一大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以提高人类社会物质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培育新一代接班人的综合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