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职业教育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

一、课题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作为中央文件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对这四项任务的明确,直接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源保障还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可谓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实现生源、学校、企业三者的有效交流与无缝衔接,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依托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已有培训经验和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过吸收广大职业院校确定性生源客户群,建立包括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求职取向、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实行情况的数据库;上游通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企业选人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客户数据库。以有效沟通和满意服务为内容,构建并做大做强校企合作这一大型平台,促进我国职业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总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酵和深化,世界已然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即全面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关乎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基于此,以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催化因子,尽快开辟并逐步完善富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并通过有效沟通和衔接,最终建成实现求学求职生源、职业院校、用人企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综合平台,助力经济腾飞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时代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途径

互联网思维应用非常广泛,现行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互联网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基础,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研制资源建设指南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鼓励围绕应用成效展开竞争。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第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第三,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依托互联网建立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譬如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建立QQ群、职业教育博客等方式重点从择业就业、子女教育、大学生发展等发面撰写相关文章,提供专业就择业就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吸引用户关注,发展个人会员。初高中、大学校园为主要推广地点。广大学生及家长为受众群体,确保生源保障。本机构负责对会员提供兴趣职业匹配测试,择业就业义务咨询,大学生心理及发展规划指导,确保广大家长和考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广大个人会员为资源为基础,根据会员不同的性格和职业倾向分类建设数据库,同时借助相关企业界资深人士大力发展企业会员,建设企业会员数据库。逐步实现求学、求职者数据库与用人企业数据库的无缝衔接,通过与各类会员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以及签署人才定制培养协议,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所需人才标准和具体人数,订单式委托培养。企业为会员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及相关专业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专业机构负责保障寒暑期实训基地和学员双向保障,并提供个人会员相关资质证书考录培训和报考服务,确保会员百分百取证、如期毕业。以生源保障和就业保障双向保障逐步与各大职业院校接触和合作,发展职业院校会员,和会员院校展开合作,以相关会员企业人才订单为基础,定向委培学生。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相关专业和班级对入学学生专业化、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实现以兴趣求学、以专业化定向培养推学,以毕业即就业促学,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讨论

借力互联网平台和社会商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国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可以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如何建立互联网平台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摸索和完善。单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既缺乏市场吸引力又没有成熟的技术模式,如何丰富互联网平台内容,以内容吸引受众,以服务创造价值,如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学生、学校、用人企业的联系,从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并使用互联网平台是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重视程度和全民认同感较低,如何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科教强国的必要举措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是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很长的时间,以中招和高考两次考试为例来说明,尽管政策提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分流制度,现实中能够主动实施的地方寥寥无几,教育部门、高校、学生家长依然把高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如何让职业技术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认同技术人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再次,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要接近1∶1,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数以万计,而且年年扩招和新建,职业院校本就寥寥无几,部分职业院校仍然把升级进本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可以说如果严格执行中招和高考招生政策,分流的广大学生将无处求学。另一方面,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很多职业院校通过外聘临时工作人员虽可缓解人手不足,但师资水平尤其专业水平与用人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如何大力发展职业院校规模,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平同样不可忽视。最后,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催化因子,吸引学生前来求学的最有吸引力的核心是就业。一是如何对接用人企业,依托企业发展目标和制定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能够吸引企业加盟甚至投入的绝非仅仅是互联网和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二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储备,依托互联网助力拓展招生规模,建立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求职意向供企业参考是必要的,但如何立足院校自我力量借助企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在学制内尽可能多的培育合格的人才依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技术推动发展、质量决定生命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发展,同样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作者:李娜 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顾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歆.关于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5(04).

[3]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所谓“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职业学校应该根据“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当前的职业教育与互联网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有一定的不足。

一、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学院式的,都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可以说学生教师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老师每年有上课的指标,学生在学校就必须遵守学校的纪律,按时上课,这样的教育模式效果究竟怎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如此,可以肯定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互联网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为成年人,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且接受能力强,无需太多外界监督和施力,比较适合“互联网+”的模式。分析其原因,我们得知,作为成年人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求,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就是为了弥补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不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正是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无法直接意识到的问题。所以,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从教学课程设置来看

首先,是专业设置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常是按照专业的热门程度来开设,并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学生选专业时是热门,但毕业后就成了冷门,造成“毕业就失业”的现状。

其次,职业院校缺乏特色。这种情况是中国学校的通病,都以为专业数量越多,学校的规模越大,这样的学校才是发展的、进步的。正是如此,新专业的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专业的更新较为频繁,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专业,缺乏学校专业建设的长期规划,专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并且未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专业的设置也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进入了误区。

最后,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出现相似甚至相同专业的现象十分普遍,没有体现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品牌专业,不利于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互联网是讲究速度的战场,在职业教育方面,已经有一些在线教育产品做了尝试。比如,作为领先的国内在线教育产品――网易云课堂的发展受到较多的关注。2015年初,网易云课堂推出全新项目“微专业”,这是网易云课堂以就业为导向而定制的职业体系化培养方案,试图解决传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而网易云课堂的微专业突出强调实践能力,通过开设一系列高关联性MOOC课程和项目实践的方式,培养特定技能,使学习者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衔接起来。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所以,如果职业教育学校不跟随社会发展来改变自己的话,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提升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每个“微专业”在学习之前都会确定相应的职业岗位,使其全部学习过程以就业为导向。首批开设的微专业“经济通识”和“小微贷款实务”,就分别对应高级财务主管、理财经理、银行客户经理、经济部门公务员和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员、小额贷款公司职员、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职员等岗位,让用户在学习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针对性极强。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易云课堂的“微专业”,以在线教育的方式把几年时间才能修完的专业学习压缩到几个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模式的优势;它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也在在线教育和就业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互联网与职业教育更好地结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

由于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不符,实用技能较强的人才特别抢手,因此职业教育在教育市场中一直颇为火爆。不仅如此,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达2053亿元,相比2006年增加4.45倍,人均增长28.3%。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预计到2020年,职业教育潜在市场规模将达万亿,这不仅给职业教育,也给在线教育带来了爆发式的突破口。

面对如此优越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起来。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只要是社会需求的就是我们应该培养的。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不至于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无用武之地。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形态,正在快速改变着我们的传统业态,同时也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适应“互联网+”势在必行。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培养职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因此,结合“互联网+”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互联网+”概念分析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两者之间的相加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就是让传统行业经过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三个状态的组合再造,这也是互联互联网发展的三个状态。通过这三个状态的递进发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实现行业的创新。“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教室+课堂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互联网+教育”是形成教育机构专用网络、学生自主选课,通过移动终端,学校和教师任由学生挑选,整个教育形式不再是固定在教室内,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自己喜欢的任何课程,学习的时间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同时,教师也不再会固定在教室中授课,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授课,通过交互平台能够实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通过对整体的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存在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未来,职业教育不仅仅只是面对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更多是社会上需求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构建新型职业教育终身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完善数字化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都高度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就需要职业学校强化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化校园列入建设规划中。结合时展进程,学校需要对本校的网络体系、数字化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接入高速移动宽带设备,保证校园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利用自己的手持设备接入高速网络。要积极建设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信息高速传播、教学数据化传输的数字化校园,实现信息高速传播、教学资源优化配制、方便交互,提高?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真正的“互联网+教育”的现代化职业学校。

2.积极建设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平台

建设信息化教育平台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信息交流,促进现代职业学校和现代化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最近几年,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大数据建设,逐步加大了数据共享和建设程度。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打造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享信息平台,形成“互联网+”的良性信息生态系统,做到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学校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积极引进利用各种社会信息化教育资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企业的相互沟通融合,广泛开展学校、企业、社会、政府教育机构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职业教育”生态圈,促进职业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超前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3.进一步创新教学教育机制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了多种新兴的职业和岗位,这些职业和岗位要求和传统岗位要求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些新兴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就需要我们依托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平台,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特色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专业建设机制。结合时展进程构建创新的专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性技能人才,为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资源中心;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30-02

随着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移动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成为了促进各个行业改革和创新的新载体、新机遇。而近年来,网络通讯技术与每个行业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互联网已经从各个方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教育”的特色

“互联网+”教育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强力支撑,将网络资源与学院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实习实训资源有效整合,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

知识作为社会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都缺乏共有性,人们仅能通过学校教育或者书本等纸质材料获取知识,而能够享受到的纸质材料相对较少,使得教育相对较为封闭。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教育”的逐步普及打破了知识的相对垄断性,并且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在全球开放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库已经形成并逐渐充实完善,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下载数百万字的资料,MOOC、网络精品课、开放性课程的出现让更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从讲台走向大众,同时,网络交流的多元化给了民众比起课堂教育更多的交流机会,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与交流,共同提高。“互联网+教育”让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获取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使教育由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使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成为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的活动。

2)多元化

首先,是教学媒介多元化。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材料的研发推广,上个世纪还“高不可攀”的移动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学习教育的载体从传统的书本,逐渐转变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接受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其次,是知识的多元化,云技术的出现扩充了学习领域的专业范围,学习者可以对网络知识体系进行随意重构,以方便学习,以MOOC为例,MOOC将传统的在线教学体系打碎,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学习自己亟需的各个专业的相关知识,并就重要的知识模块进行反复学习直到掌握,避免了学习者在长期系统学习中可能出现断层而放弃学习的情况。

3)翻转性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教学内容的规划者,教师也把握着教育的主导权。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编制电子教案、录制课程视频,再将其上传至网络,根据相应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线提前自学,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再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形式发生了完全的翻转,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课下自学而非课堂教学,教育的主体也发生翻转,学生完全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

2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和阅读书本,学习的系统性较强,时间较为固定。但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的知识获取面较之前更为广泛和充实,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堂和教师的作用,学生开始忽视课堂的作用,并不由自主的抵制校园生活。如果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改变没有充分的适应,有可能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互联网+教育”理解较为片面,主要力量集中在硬件投资上,忽视了平台建设。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首先应当在加大硬件设施投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云技术将各类资源虚拟化整合迁移到虚拟服务器,并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如MOOC、网易精品课、开放课程等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构建以云基础平台为核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中心,通过门户网站、微信、数字化校园系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在资源中心上方建设公共基础服务和应用平台,为网络教学工作提供如用户管理、认证管理等基础服务,并实现在线交流、测试和评价功能,最终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2)“互联网+教育”教学环境建设

传统的教学环境主体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核心,而“互联网+教育”更强调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和核心构建教学环境。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的构建除大力推广网络教学,鼓励学生使用网络信息工具获取知识外,还要形成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按照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的现实任务,将教学工具、教育资源重新进行设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师将教学课程进行录制,与教学资料、问题任务共同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通过问题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查遗补差,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效果,更好的调控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互联网+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的主体永远是以人为核心,网络工具不管如何强大,也只能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关键在于教学团队建设。首先需要提升教师对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能力,通过集中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帮助教师熟练使用网络信息工具,使教师能够将教学工作与信息载体有效结合,提升工作效率;其次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互联网带来的教学身份的翻转,使得学习逐渐脱离教材和黑板,使得许多教师感觉难以适应,这就需要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接受“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模式中自身从传授者和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最后,新时代教学中心逐步转向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转变,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果信息量不足、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不合理,往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学规律,明确自身职责,才能够更好完成育人职责。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推进教育教学的革新,建立和完善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罗金玲.“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6(5).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5

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2015年7月4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一、何为互联网+

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一个传统行业,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力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比如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求医问药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如今,“互联网+”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二、互联网+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在教育领域,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视域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学生都对智能手机、平板等非常感兴趣,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成为习惯。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微信、QQ、云课堂等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高职教育有自己的特点,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讲,我们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必那么全面深刻,本着够用的原则就可以。同时,高职教育非常重视理论实践的操作,由于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所以,现有的条件很慢满足高职技能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视域,通过构建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弥补技能教学之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知识点零散,实际操作的内容需要大量的视频辅助,传统的课件、教案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通过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应用互联网+概念,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多元考核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运用“互联网+”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纸质资源转变为电子资源

旅游管理系教学资源库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组成。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介绍、企业信息等内容;课程资源库目前共有八门课:《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模拟景点导游》、《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心理学》,内容包括课程视频、课程课件、课程教案、课程实训任务书、课程题库、课程实习实训制度和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素材库为了满足课程资源库和专业资源库的源素材提供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素材,如文献、视频、动画、图片等。

(二)建设精品课程

充分利用学院精品课程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系已有精品课程6门,分别是:《模拟导游》、《食品营养与卫生》、《旅游心理学》。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系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三)建设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互动学习

大学城云空间提供了另一个交流学习、交流互动、共同提升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打破了只有上课时间才能教学的局限性,巧妙地将课堂交流时间延伸到了课下,有利于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记载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本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名机制,智慧管理”的建设理念,打造全球教育学习环境,引领空间教育学习。

(四)利用微信群投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由老师来制定。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针对性不强。据调查,在校的学生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并且都开通了微信。在此基础上,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微信的投票功能,由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这样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的放矢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习目标更加清晰。

(五)通过QQ讨论组,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自己先写出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小组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发到QQ讨论组中,大家充分讨论,最后确定学习重点难点。这种形式充分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师也明确了重点难点,在备课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六)收集学生网络学习的大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们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等网络资源学习过程中,会留下学习痕迹。比如同学们在平时做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题,传统的纸质资源很难直观的汇总归纳学生的出错点。但是,在互联网中,通过收集大数据就能很清晰的知道学生们的学习薄弱点。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加强这一部分知识的弥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四、“互联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清晰的组织教学材料

教师上课需要准备的文件越来越多,例如,课件、教案、讲稿、大纲、教学日志、教学计划等,每一堂课都需要做大量的打印工作。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还需要准备大量的视频片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多的准备要求。因此,借助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灵活使用平台中的对应模块,很容易实现上述资料的归类整理。

(二)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非常明显。随着学校实现WIFI覆盖和同学们拥有智能手机及平板。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教师把各类教学资源挂在相关的平台或App软件上,同学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里,有很多的功能模块,类似于qq空间,同学们非常乐于畅游在搭建模块和学习的海洋中。同时微信和qq有很强的互动性,非常的表情资源和链接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学生们会沿着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路线不断拓展,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四)实现了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新媒体,不仅对于学生是非常新鲜和刺激的,对于老师来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也要经过培训,练习,逐步搭建起自己的学习网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遇到新鲜的知识,主观能动性也得到激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五)考核方式实现多元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另外稍加一些平时的作业和出勤成绩,不利于客观的个性化评价。在互联网+思维的带动下,教师通过云空间平台以及qq、微信讨论沟通的痕迹,同时在云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有对应的测验成绩,另外可以清晰的看到学生的提交作业情况、互动讨论情况、在线测试成绩、留言板留言情况等。最后的评价会更加的客观和多元。

五、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难题

(一)硬件不足且缺少专门维护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学院应该配备更多的机房和电脑。现有的条件满足不了学习的要求,设备陈旧,网速偏慢。如果设备出了问题,缺少专业高效的快修和维护。如果打开学习内容非常缓慢,将会极大的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二)动态视频资源缺乏

教师会尽力在网络上找一些视频片段来充实教学内容,但是,网上的资源毕竟是良莠不齐,有的画面不清晰,有的逻辑思维混乱。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倒推作用。

六、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课程开发理念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别是考取导游证的核心课程,知识点非常零散。另外,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钻研知识。因此,结合课程和学情,我们把教材的知识结合业界实际和考证要求打乱重组。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实现知识点有逻辑的碎片化。

(二)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国外的高职教育的课程很多是由专业的公司制作,质量较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生互动中,我们可以购买相关网络电子教学资源库。

互联网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创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开展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培养创业人才的需要.

1.2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既没有学历优势,又缺乏实践经验,与本科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1.3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2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高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互联网+”新常态下,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增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会,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2.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2.1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但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即使一些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流于形式,效果很不理想.同时,一些高校虽然开设创业课程,但只有少部分参与,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计划,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没有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更没有纳入学分.

2.2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也仅有十几年的时间.2002年,教育部在部分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都是由其他相关的专业教师兼任,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

2.3重视理论教育,轻实践,定位不清晰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只重视理论教育,而轻创业实践.同时,很多学校领导不重视,对开设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在创业教育中目标定位模糊,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3.1深化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职院校首当其冲.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除了多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开设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转变思想认识,积极做好创业政策宣传,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3.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效果.2015年12月,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对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举办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以及组织创业实践教学.高校要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把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

3.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2015年1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课程专人教师的培训,并在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聘请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

3.4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创业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热情比较高,但存在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很多大学生不敢去创业以及创业失败.因此,高校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