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1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00例老年患者,男158例,女142例。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通气有效通气的前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结构退行性改变,自净作用差,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加上老年人常无力咳嗽、咳痰,特别容易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应用呼吸机期间的气道护理,以保证有效通气的实施。对老年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选择原则,除考虑患者经济、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外,更重要的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老年人行机械通气常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对此,需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为原则[1]。
2.2咳嗽、咳痰护理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咳嗽无力或方法不当,导致痰液排出不畅。护理时应注意:加强翻身、叩背,如有吸入行性肺炎,应根据肺炎部位,增加叩背次数,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病情允许时,多取坐位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时间和次数。对老年人的咳嗽、咳痰护理要兼顾患者省力和舒适原则[2]。
2.3吸痰护理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由于老年人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导管气囊护理,在拔出气管插管或放气囊前要彻底清洁口腔,吸净咽后壁残留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拔管边吸痰。对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10 s内,以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对经鼻气管内吸痰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3]。
2.4氧疗护理
2.4.1吸氧浓度的选择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始,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从低浓度(24%)开始,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低于20%~30%。因老年人神经发射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功能减弱。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下降,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
2.4.2在停止吸氧前应注意逐渐减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再行彻底停止给氧。停氧后,要密切观察紫绀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再度出现紫绀和PaO2
2.5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注意事项。对于偏执心理状态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对焦虑或恐惧者,要指导其心理放松技巧。
2.6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院外教育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极易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OPD、肺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院外教育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2.6.1保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适当温、湿度,冬季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定时开窗通气。
2.6.2预防感冒老年人极易发生感冒,且多合并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多发。应教育老年人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着,避免和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人有感冒需及时进行隔离。
2.6.3及时观察病情,对老年人要定时进行测量体温和脉搏,因老年人对各种应激反应不敏感,应经常观察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绀、水肿、尿量、睡眠、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如出现咳嗽症状时,切忌随意给予止咳药;咳痰不畅时,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多饮水,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6.4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刺激呼吸肌群运动,增强呼吸肌力度,增加肺泡的换气量,改善肺功能。对老年人要有耐心,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胸前,一手置于腹前,深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空气,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状,尽力内收腹部,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比为1∶2或1∶3。吹气球、吹瓶子训练,先吸足气,然后尽量把肺内气体吹入气球或瓶子内。
2.6.5指导戒烟吸烟时对呼吸系统的即刻影响为暂时麻痹肺脏纤毛清除机制,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粘液分泌,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长期吸烟可使纤毛清除机制永久性丧失,呼吸道巨噬细胞数目减少,肺组织抗感染能力进行性降低,粘液细胞分泌增加,增加肺部疾患的危险性。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吸烟的危害,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如戒烟有困难,应指导患者避免在吃饭或活动后吸烟,并尽量减少每天吸烟量,并减少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2
[关键词] 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30-0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口增加给护理专业带来的挑战与要求日趋显著。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一旦患了疾病,恢复期较长且病情复杂,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群的最多见疾病,不但使老年人行动受限,亦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常多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不仅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心理社会因素亦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加强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4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0岁,平均66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20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本组患者此次病情加重平均16 d,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9例。
1.2 实验室检测
40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36例。32例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34例测血红蛋白,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肺功能实验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5例有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上述病例入院后经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治疗及心理护理,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26 d。
2护理体会
2.1改善室内环境卫生
病室要求清洁整齐,室温保持在18~20℃,注意通风,床单位清洁,床铺平整,避免空气污染如有害的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等。
2.2控制感染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合并有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取痰液送培养加药敏,非常重要,注意痰液必须由深部咳出,咳痰前可给予3%双氧水含漱2~3次,再用生理盐水漱口2次,以防口咽部细菌污染,并立即送检。在应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药物的性质,注意药物半衰期,不宜过早溶解。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抗生素的效果,痰量多时应记录每日痰量。
2.3疏通气道
呼吸困难者可给低流量持续吸氧。重症患者吸氧时应严密观察,若吸氧后患者较安静,意识转清,发绀改善,心率减慢,说明有效。若呼吸减慢变浅,提示可能出现CO2麻痹,应调节氧流量或加用呼吸兴奋剂。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且出现意识模糊及精神症状,应考虑肺性脑病早期,及时向医生反映,采取相应措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患者,应鼓励多饮水,酌情补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是帮助排痰最有效方法,以1~5 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阻滞气道,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2.4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在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应注意几点。①注意呼吸是否合拍,若通气量足够,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通气量不足,可能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合并症。②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不畅常见于连接管道漏气,痰流阻塞,致气道阻力增大。③定时观察呼吸频率,送气压力及机器运转,防止漏气及脱落,以及吸氧浓度。④观察生命体征及参数、意识神志变化并记录,如患者出现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应考虑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无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等。
2.5 用药观察
由于年老体弱常服多种药物,但因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可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静脉注射氨茶碱应缓慢。
2.6心理护理
对老年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年老体弱,悲观情绪,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引导其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户外散步等,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7饮食护理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可供给热能,补偿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要加强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
2.8卧床者的护理
对卧床患者加强护理,增加床上四肢活动,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其咳痰,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瘫痪者可借助轮椅让患者健侧的下肢在地上划行,增加全身运动量,行走困难者,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2.9康复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应采取措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易患感冒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对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卢克俭.呼吸科病房空气检测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57.
[2]吴英,古莉,叶会明.14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88.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3
【关键词】 住院病例; 呼吸系统疾病;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54
医院病案资料是卫生统计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1]。通过对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案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案的构成特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院病案统计科2010年上报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医院出院患者调查表[2]。数据准确,可靠。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5339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分类[3 ],范围(J00-J99)同一患者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时,均以出院第一诊断作统计对象。对疾病谱进行比较和分布描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基本情况 2010年某院累计住院22802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339例,占总体的23.41%;男3400例,女1939例,男女之比1.75∶1,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5,P
2.2 乌鲁木齐市某院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种 支气管肺炎1138例居首位,男女之比1.49∶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
2.3 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分布 0~5岁年龄段1447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27.10%;6~10岁年龄段600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1.23%;11~15岁年龄段193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61%;16~20岁年龄段63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18%;21~30岁年龄段148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2.77%;31~40岁年龄段206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85%;41~50岁年龄段330例,占的呼吸系统疾病6.18%;51~60岁年龄段358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71%;61~70岁年龄段463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8.67%;71~80岁年龄段1005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8.82%;80岁以上526例,占总体的9.85%。本资料各年龄段呼吸系统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4,P
3 讨论
在某院收治的住院呼吸系统疾病中支气管肺炎,主要发病年龄段在0~5岁,计1040例,占支气管肺炎的71.87%(1040/1447)。此病在婴幼儿阶段高发。[4]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病年龄段在61~80岁,计819例,占慢性支气管炎的76.05%(819/1077)。与该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难以根治有关。[6]矽肺位居第三,与某院服务区的相关企业50~60年代从事粉尘作业的人群有关。
在某院收治的住院呼吸系统疾病中, 0~5岁是较高的发病年龄段,6岁以后明显下降,之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1~30岁年龄段始,各年龄段呈逐步递增趋势,71~80岁年龄段到达峰值,占总体的18.82%;81岁以后逐渐处于较低水平。
通过对某院2010年住院疾病的构成分析,可以了解某医院服务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以及构成特点,为更有效地开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靠且准确的统计数据。同时,可了解某院服务区呼吸系统疾病谱的现状,关注疾病的发展变化。本研究提示,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重点年龄段在0~5岁儿童和71~80岁老年人。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关注儿童与老年人的健康预防、保健和治疗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高学萍,白芳,吴文华.大同市2001-2005年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1-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S].2007:51-53.
[3] 董景武.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十次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7-410.
[4] 李爱国.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364-2365.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对66例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岁;基底节区出血38例,其中10例破入脑室,脑叶出血16例,脑桥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机械通气时间最长90 d,最短2 d,平均20 d。
1.2 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病情选择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A/C(容量/控制通气)、SIMV+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等通气模式,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各参数使人机同步、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气指标达到理想水平,待脑出血病情稳定,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及时脱机。
1.3 结果
66例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成功撤机52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4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常规持续动态监测ECG、SpO2、BP、HR变化,机械通气过程中前72 h q6 h动脉血气分析一次,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神智、口唇、皮肤色泽、胸廓起伏度及对称性等,以判断治疗效果,并作为调整呼吸机参数的依据。病情稳定后改为qI2 h一次;对加用PEEP的患者q6 h监测中心静脉压一次,严防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观察有无腹胀,防止气道闭合不严;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特别是尿量的变化,及时了解肾功能状况;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和四肢关节活动,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
2.2 对神智清醒后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要耐心讲解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加强沟通,可根据患者的表情、口型、手势或备一个写字板,了解患者的意愿并给与反馈,增加患者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3 治疗期间呼吸机报警的处理:①人机对抗可用肌松剂和镇静剂消除自主呼吸②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解痉剂③低潮气量报警检查管道及气囊情况是否漏气④气道压高应及时吸痰清除回路内的水分。
2.4 人工气道管理
2.4.1 吸痰的护理 ①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②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患者出现咳嗽、痰鸣音、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再行吸痰。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黏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③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边旋转边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引负压以不超过50 mm Hg为宜。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1~5 min,可提高血氧浓度,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1]忌在严重低SpO2、心率或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2]。④气囊放气前,应先吸净口咽部分泌物,放气后更换吸痰管再行气管内吸引。⑤预防与吸痰有关的并发症:吸痰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SpO2的变化,当SpO2
2.4.2 人工气道湿化的管理
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温化和湿化功能,防御机能降低,气道干燥,痰液不易清除。为克服以上缺点,常采用气道加温加湿:①蒸汽加温湿化是使用呼吸机的最佳气道湿化方法。使用时应注意恒温调节情况。及时添加或更换无菌水。②雾化吸入加湿 现代呼吸机多配有雾化器,使用时在呼吸机吸气回路中连接上雾化装置,既可增加湿化效果,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雾化液中加入化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不同药物,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通常4~6 h/次,10~15 min/次,量6~10 ml/次。湿化液选用0.45%NS或灭菌蒸馏水。
2.5 控制呼吸道感染
①防止误吸,患者保持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病情许可应给予低半卧位或半卧位,尤其是鼻饲的患者,鼻饲前应将气囊维持充气状态,抬高床头30~45°以避免食物反流引起误吸。②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冲洗液,防止口腔感染。③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吸气回路的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雾化后及时卸下,清洁消毒后再使用,防止细菌滋生;在使用蒸气加温湿化过程中,湿化器贮罐内的无菌蒸馏水、过滤纸要每日更换,保持无菌;呼吸机管路冷凝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应注意始终保持收集瓶处于最低位置,并及时倾倒,防止进入湿化器或呼吸道中;呼吸机管道、接头每周更换2次。④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定时或持续空气消毒,有效降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
2.6 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进食少,消耗大,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为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一般选择胃管鼻饲,护理要求①每次行鼻饲前应接注射器抽吸或注入少量温开水,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鼻饲后需用温开水冲管。②避免鼻饲后立即吸痰,因吸痰时患者反射性呛咳致腹压升高,容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导致误吸[4]。③营养液或食物现用现配,防止久置污染,温度以38℃~40℃为宜。④严密观察胃肠道反应,包括胃排空情况及粪便的颜色、气味和量。
2.7 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患者一般状况好转,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改善可考虑撤机。撤机的成功与否与撤机的时机、方式方法以及对患者的心理引导等密切相关。停机前应与患者及家属说明撤机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讲明撤机的具体步骤和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以保证撤机顺利实施。试撤机最好在白天进行,密切观察患者神智、生命体征、SpO2、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的变化,随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3 小结
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情变化更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及快速反应能力,在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规范安全的精心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梅莉.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A):75.
[2] 李艳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19(15):70-74.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 acidosis,DKA)是由于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导致糖和脂肪的代谢紊乱,以高酮血症、高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综合征[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快、变化快、病情较重,且短时间内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尤其以呼吸衰竭多发, 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呼吸衰竭的发生, 应用机械通气,是治疗并发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高渗性昏迷, 是进行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以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 如处理不当会出现严重后果。该院成功抢救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呼吸衰竭、高渗性昏迷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7?q,以“Ⅰ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由外院转入该院急诊,入院后,患者处于昏睡状态,期间出现心悸,HR由155次/min上升至199次/min,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20 h后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最低85%,伴有心率血压下降,血气分析:pH 6.96、PCO 295 mmHg、 PO2 413 mmHg,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检验结果:WBC 14.05×109/L,NE 88.8%,Glu 18.3 mmol/L, K 1.5~2.5 mmol/L,尿常规:尿酮体(+++) 尿糖(+++)。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给予抗感染、补液、降糖、补钾、补碱等治疗。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呼吸监护病房。入病房后第1~2天,患者神志昏睡状态,T 39.5℃,HR 124次/min,R 21次/min,BP 127/50 mmHg,肌力Ⅱ级。气管插管参数IPPV ;VT:500 mL;FIO2:100%,RR 18次/min,PEEP 4 cmH2O。检验结果:WBC 9.43×109/L,NE 76.5%,Glu 8.6 mmol/L,K 1.63~7.89 mmol/L,Na:138~171.3 mmol/L Cl:107~137 mmol/L,血气分析:pH 7.325,PCO2 138.0 mmHg PO2:123mmHg HCO3:16.4 mmol/L,尿常规:尿酮体(+-) 尿糖(++++)尿蛋白(+)。更改诊断为:①Ⅱ型呼吸衰竭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④肺部感染 ⑤电解质紊乱 ⑥急性肾功能不全 。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补液、降糖、补钾、抗感染 治疗。第3天患者神志转为清醒,拔除气管插管,Glu 20 mmol/L,复查肌力由Ⅱ级变为Ⅲ级,后至第7天恢复正常,Glu 9.6 mmol/L。
2 护理
2.1 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是一种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点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及血浆渗透压升高,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甚至威胁到生命[2]。患者入院后呈昏睡状态,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外,还给予以下治疗:①高渗状态的补液治疗:针对该情况,应用葡萄糖液体进行补液,防止血钠、血氯进一步增高。据相关文献报道,对于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若能得到充分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平稳下降,纠正严重高血糖,及时补充外源葡萄糖液可以提供细胞能量,可能能减少葡萄糖异生和脂肪、蛋白质的动员分解,更有利酸中毒的缓解和酮体的排出,同时使血浆渗透压和血糖下降更为平稳[3]。葡萄糖液体的合理使用,使患者由最初Na:171.3 mmol/L Cl137 mmol/L下降至Na:148.7 mmol/L Cl 109.2 mmol/L,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在补液同时留置了中心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中心静脉压评估脱水改善及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输液并控制滴速,患者入院前2 d,入量3 800~4 500 mL/L。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中心静脉压及血压情况适时调整输液滴速,使心率波动在100~120次/min之间,防止入量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②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入院血钾1.63 mmol/L,肌力Ⅱ级。在前2 d补钾15 g/d,并及时监测电解质、肾功及出入量的变化,当血钾达到7.89 mmol/L时,逐渐减少补钾用量,在之后的补钾治疗中,患者肌力逐渐得到恢复,由Ⅱ级变为Ⅲ级,神志也由昏睡状态变为清醒。
2.2 血糖的管理
患者初入病房时,血糖8.6 mmol/L,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4 U/h,后观察发现患者血糖有上升趋势,将胰岛素调至6~8 U/h,,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患者血糖最高可达24.5 mmol/L,将胰岛素变为13 U/h泵入,同时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根据患者血糖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于5~6 d后成功将该患者血糖控制在8.7~12.0 mmol/L。遵医嘱给予患者q2 h测血糖,出现血糖波动较大时随时测量。
2.3 感染的控制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使该患者由第1天T 39.5℃、NE 76.5%、WBC 9.43×109/L逐渐到第3天T37.6℃、NE 91.9%、WBC 12.3×109/L至恢复正常T 36.8℃、NE 88.6%、WBC 11×109/L,并通过胸片和痰培养随时观察感染的情况。合理用药使感染得到控制,监测患者痰液的性质、量,颜色由黄白粘稠痰逐渐转变为白色稀薄痰。在机械通气方面,定期监测气囊压力,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同时观察患者咳嗽反射,初期患者咳嗽反射弱时使用排痰机排痰,引流TID,。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保持皮肤和会阴清洁干燥,保证患者衣服、床单的整洁和干燥,使患者感到舒适放松,防止褥疮的发生。正确的护理方式,该患者最终未发生压疮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4 心理护理
该年轻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该次发病急,病情危重,在给予气管插管后,无法正常交流和进食,易产生烦躁、害怕、恐惧情绪。同时面对陌生、封闭的医院环境、约束管理和有限的亲属探视时间,加之低血钾使患者四肢肌力下降,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产生孤独、紧张、消极、悲观、依从性差的心理。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床旁看护的形式,加强沟通,做好疾病宣教,并将治疗成功的病例讲给他听,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加探视的频率,帮助患者消除紧张陌生的情绪;协助进行肢体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让患者观看电视,调整患者心态;气管插管拔除后,及时解开约束,增加患者安全感,舒适感。
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除按时复查外,教育患者认识糖尿病酮?Y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低血糖反应及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区别和应采取的措施。指导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定时定量进餐、戒酒,并密切监测三餐前、餐后 2 h 血糖情况;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指导适当运动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宣传预防感染知识,让患者掌握消毒隔离、碗筷消毒、常晒被褥和加强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3 讨论
3.1 糖尿病与感染互为因果关系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某些感染。而感染又使代谢紊乱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在32.7%~90.5%之间,以呼吸系统感染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尿路感染。感染可使糖尿病症状明显,病情加重,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3.2 酮症酸中毒可导致低血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缺钾,但由于失水血液浓缩,酸中毒,血钾可表现为升高,因此初期血钾不能反应真实情况。入院前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以及入院时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补碱治疗及应用胰岛素使钾转入细胞内,均有可能导致低钾。若发生严重低血钾,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3 谨慎使用碱性液体
有指南提出碱性液的严格应用指征,界定纠酸治疗的动脉血气pH 标准为< 6.9[4],因为快速补充碱性药物,会使脑脊液UH呈反常性降低,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其次血UH骤然升高,使Hb与O2亲合力增加,加重组织缺氧,可诱发加重脑水肿的危险。最后血PH骤然升高可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加重低钾血症和出现反跳性碱中毒。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6
Key words Ulcer in child Predispoing factor Nursing
溃疡病可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由于纤维内窥镜技术日臻完善,确诊率不断提高。为提高小儿溃疡病的治愈率,作者对我院1995~1997年经胃镜确诊的157例患儿进行诱发因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7例,男104例,女53例,男女比为2:1;年龄3~15岁。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41例,7~15岁学龄期儿童116例;有独生子女101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89例,有饮酒习惯3例、有吸烟习惯5例。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5例,服用非甾体类药物20例;患有重症肺炎5例、大面积烧伤2例、脑挫伤2例、感染性休克1例;胃溃疡33例,十二指肠溃疡124例;病史最长6年,最短1天;有家族史49例;父母离异4例。全部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基本消失,其中92例患儿1~3月后胃镜复查结果提示已治愈。
1.2 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31例学龄前患儿消瘦、发育迟缓;86例患儿有呕吐,其中16例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血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0例大便潜血呈阳性;26例有黑便史。
2 诱因分析(表1)
表1 157例儿童溃疡病的诱因分析
诱因
例数
百分率(%)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
118
75.16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89
56.69
药物因素
55
35.03
应激性溃疡
10
8.62
其他
55
35.03
溃疡病患儿常由某一诱因致病或几种诱因共同致病,几种诱因往往同时并存。
2.1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从表1可见达75.16%,学龄期患儿较学龄前显著增多,本组占73.89%,可能与此年龄段患儿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各方面压力大,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抑郁及部分患儿的父母期望高,经常打骂,教育方法粗暴或父母长期争吵、离异有关。因患儿长期受到心理应激可诱发溃疡。[1]
2.2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表1达56.69%,本组中独生子女占64.33%,可能与独生子女普遍娇宠,养成挑食、偏食、喜吃零食、少吃主食、爱吃冷饮、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可使儿童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刺激损伤而发生溃疡。[1]
2.3 药物因素:表1达35.03%,本组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占22.29%,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占12.74%,可能与此有关。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抑制,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使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形成,[2]短期内大量使用可以促使溃疡出血穿孔;非甾体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抑制胃黏膜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引起溃疡。[2]据有关报道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引起上消化道溃疡者为正常人的2~7倍。[1]
2.4 应激性溃疡:表1达8.62%,本组中重症肺炎占3.18%,大面积烧伤、脑挫伤各占1.27%,感染性休克占0.64%,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因这些疾病可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黏膜缺血缺氧损伤致通透性改变,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阻碍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引起溃疡。[3]
2.5 其他:表1达35.03%,其中有家族史的占31.21%,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有文献报道7岁以下儿童Hp感染占35%,10岁占50%,且Hp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现象,通过接吻、口嚼喂食等传染[4]。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比胃溃疡大[5]。此外本组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为2:1[6];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124例)显著高于胃溃疡(33例),这些与有关文献相符[5]。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患儿不同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施护,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本组典型病例1,女,13岁,该患儿年年是三好生,父母的期望很高,每天除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学钢琴、英语,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据此分析认为该患儿长期持续的学习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是引起本病的诱因之一,入院后我们除常规护理外,详细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针对患儿的好胜心,耐心说教,正确引导患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克服易兴奋、易冲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患儿交知心朋友,诱导其倾吐内心的担忧、顾虑,多鼓励、多表扬,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争取家长、老师的支持帮助,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切不可苛求孩子,应保证其足够的睡眠及玩耍时间,并将家长和老师的积极态度反馈,使患儿的紧张心理得到松弛和缓解,半月后症状缓解。
对患儿教育方法粗暴的父母,我们耐心说服其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避免打骂,多进行循循善诱的说理开导,耐心教育患儿,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父母长期争吵甚至离异的孩子,我们根据情况做好其父母的工作,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创伤,主动关心、照顾患儿,并鼓励患儿专心学习,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利身心健康。
3.2 利用与患儿接触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同时重视家长的配合,将预防及易导致溃疡病的正反面资料,编成活泼有趣的卡通片、科教片,每周2~3次定期在宣传室播放,请家长和患儿一起观看。让家长及患儿明白,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使家长懂得不能用溺爱代替理智的教育。
3.2.1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家长的配合下,指导并督促患儿养成晚上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玩耍时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给患儿讲沉迷玩电子游戏机的危害、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耐心教育有饮酒、吸烟等坏习惯的患儿,讲明饮酒、吸烟的危害,劝其戒除。出院后随访证实5例吸烟患儿没有再吸烟现象;3例饮酒者已有2例戒酒。
3.2.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本组典型病例2,男,5岁,脾气执拗,夏天长期吃冰淇淋,每天6~8合,几乎不吃主食。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患儿主要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入院后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健康宣教:①转变观念。不是患儿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而是患儿应吃什么,保证各营养比例合理,品种齐全。②定时进餐。合理安排进餐时间,从小养成细嚼慢咽,专心进餐的吃饭习惯,纠正边吃边玩、边说、边看电视的不良习惯。③创造安静、舒适、轻松的进餐氛围。调节良好的进餐情绪,避免家长在吃饭时打骂训斥孩子。④重视早餐。早餐应吃饱、吃好,纠正不吃早餐、随便塞点食物或给钱让孩子自买的不良习惯。⑤家长以身作则,带头吃营养合理的各种 饮食。吃好主食,少吃零食、冷食、甜食,纠正偏食、暴饮暴食、喜食刺激性强的酸辣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⑥让孩子参与饮食安排。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尽可能为患儿提供温、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通过我们反复耐心的宣教,逐渐使患儿改掉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其症状入院2周后就缓解了,1月后复查已痊愈。
3.3 精心护理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儿,注意观察有关药物的副作用:对患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疾病的患儿,除输液、吸氧等常规护理外,还合理掌握禁食时间,对食欲差的患儿,予以少量多餐,鼓励进米汤、豆浆等易消化的流质,切断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改善胃黏膜缺血缺氧。对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的患儿,重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正确掌握其剂量、用药时间,予以饭后服用。同时注意观察此类患儿有无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必要时 按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胃舒平、硫糖铝、雷尼替丁等,以减少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3.4 加强科普知识宣传,阻断Hp传播途径,及时治疗Hp感染的患儿:我们通过广告栏、宣传室等各种途径,让患儿及家长了解有关饮食卫生知识。有家族史的实行分餐制,餐具予以严格消毒,不口嚼喂食、不接吻孩子,以切断人—人传播。对Hp感染的患儿实行消化道隔离,按医嘱服用灭滴灵、阿莫灵、三钾二橼酸铋等能杀灭Hp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促进痊愈。
参考文献
1,杜嗣廉,郑明新主编.小儿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
2,江明性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1995.288.
3,徐晓华,刘凤霖,高敏.儿童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急诊胃镜检查.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2):169.
4,黄爱芬,胡伟国,林冬女,等.溃疡病高发地区幽门螺旋杆菌与小儿胃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1):37.
5,彭孝伟,林棱,吴芳,等.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不同特点.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