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实训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8

1 前言

高职高专教育要求高职高专生有很强的实训能力,这种实训能力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实训教育来实现。实训教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校内、外实训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程中,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具备实训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实训教学环节通常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训、施工组织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和岗位实训等。每一个实训教学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实训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实训准备、过程指导、成绩考核及成果总结等多方面人手。下面结合笔者在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工作中的经历,谈几点建议:

2 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一定的理论教学条件下,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的实训教学模式会使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实训动手能力。近年来,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岗位课程模块生产实训的特点,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共性并考虑南方地区雨季较多、较长的特点,分成两季组织实施,施工组织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等在雨季这一施工淡季进行,施工实训等则在雨水较少的施工旺季进行,形成“晴工雨学”的教学组织模式。在实训教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根据各个实训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将施工实训、岗位实训等安排在施工旺季进行,让学生进入合作企业零距离上岗实训;而将施工组织实训、工程招投标实训等安排在施工淡季,由学生在博苑工程咨询监理所等产教实体中进行。

第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理想的实训方式是“校中厂”或“厂中校”,随时随地进行实习,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宜的方式是施工实训、岗位实训时,一定要让学生分散到施工现场,深入实际工作岗位去从事具体的工作,而不是下工地走马观花地参观实习,因此,我校建筑工程专业依托博苑工程咨询监理所等产教实体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按项目真实环境实施实训;与江西建工集团等企业合作将课堂建在山间水旁,由企业技术骨干现场进行实训指导教学,实际效果非常好。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比如在工程招投标实训中,依托博苑工程咨询监理所建立招投标模拟工作室,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成实训。一组学生扮演招投标公司完成标底的编制工作,而另外几组学生则分别扮演不同的建筑公司进行报价参与竞标,完整地模拟工程招投标的整个过程。这样,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招标、投标、评标、定标的整个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3 实训教学的准备工作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选择

实训项目的选择是关键的一项工作。实训项目不仅应符合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应符合实际应用和社会的需求。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有些指导老师为减少麻烦,重复使用某一选题,致使内容陈旧并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最终,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实训项目的选题中,应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补充和更新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应尽可能选用近期正在实施的实际工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看到实物,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积极性。比如在测量实习中,通过对合作企业及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发现全站仪目前已在部分大型建筑工地上使用,因此及时在测量实习中增加了1周的全站仪实训,以加强学生对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弥补学生在知识和仪器操作方面的空白。

3.2 编写实训任务指导书

实训任务指导书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性材料,是实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部分指导老师为了省事,在进行实训的当天才布置实训任务;部分老师虽然布置了较完整的实训任务,但实训任务指导书过于简单,对完成相关实训内容等未做出明确的交代,指导性不强。因此,在实训项目正式开始前,指导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好内容详尽的实训任务指导书,让学生了解、熟悉整个的实训内容和过程。实训任务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训目的、任务;②实训操作步骤与要求;③实训成果内容;④实训进度安排;⑤实训成绩与考核标准;⑥实训纪律要求;⑦实训参考资料。

4 实训教学的指导与管理

4.1 加强对实训过程的指导

按项目真实环境实施实训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想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做好对实习实训的指导才是关键。任何一项实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实训的形式、方法上应予以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每个学生的实训内容完全不同,多人一组也一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关键是要实训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予以把关。

对实训教学进行指导,仅仅依靠指导教师抽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是不够的。从实际的指导效果来看,指导教师应该要做到“扶一把、送一程”,即:勤到实习实训现场、勤提问引导学生、勤检查。因此,对于测量实习和施工组织实训等在校内进行的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时间每一天应不少于6学时,且具体时段应相对固定,督促学生参与实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每个实训环节给予指导、评判,以保证学生能按进度完成实训任务,并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整个过程。而对于施工实训和岗位实训等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训教学,则采取聘用现场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工地进行走访,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实习情况,并通过检查中间结果来发现问题,进行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过程的真实性,又把被动解决问题与主动提出问题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实训的教学质量。

4.2 加强对实训过程的管理

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考勤、课后作业及讲评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目前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则较为松散,有的指导老师在成绩考核中只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实训成果予以评定 ,对实训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或记录,导致学生松懈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抄袭的学生得高分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完成实训任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实训过程中的管理可采取如下做法:

①采用校内或校外集中实训的方式,重新合理划分和安排实训进度。

②加强对实训的过程管理,实训中的中间过程从任务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质量上明确具体要求,不断检查纠错进行过程考核;前一步骤未完成者不得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训。

③加强实训出勤考核。

④必须提交正式的实训成果并检查底稿,未接受过程考核的学生以不及格论,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口试考核。

5 实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为保证实训实习的质量,我们采用校内或校外集中实训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中间的过程考核和最终提交实习成果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核,必要时采用面试和口试的方式进行。比如,岗位实习是学生毕业前针对建筑企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岗位进行的实操训练,学生均是相对分散的到合作企业中零距离地岗位实训。为保证实习质量,学生实训结束后,每位同学需要提交实习论文、每周周记或施工日记,同时还需提交有企业兼职教师签字确认的实习单位鉴定。最后,每位同学还需通过岗位实习答辩以保证实习效果。

实训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训成果,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实训成绩。但是教师在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无法反馈给学生,导致有的学生无法真正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他们在今后的岗位实习及实际工作中如果再碰到类似问题可能还会犯相同的错误。另一方面,由于实训成果提交后不再返还给学生,这样有的指导教师只是简单的给出实训成绩而不会仔细去发现问题或错误。所以,我们在实训教学中增设了实训点评这样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实训点评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适当增加实训教学的工作量,而指导教师则预留出点评时间进行实习点评并填写实训成果点评报告。

6 结束语

为培养出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学校近年来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训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途径,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以下一些需完善的问题:

①“晴工雨学”的教学组织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②在产教实体和合作企业中开展的实训教学的考核、管理机制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的科学分配、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的均需进一步完善。

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充分体现“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理念,硬件资源有待进一步增加,产教实体的教学和对外服务功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入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中还值得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综合训练模式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实践环节,保证了教学质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工程综合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综合训练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是:统筹规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形成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对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社会实践等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构建了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要求明确、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和工程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是结合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设计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计算机强化训练、英语强化训练等,穿插在第1~7学期教学中分散进行;以学生军训、公益劳动等为主的公共实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每学期末或假期进行;基础训练是各专业的必修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综合训练等;工程综合训练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王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查。

第二模块为课外实践教育环节。包括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资格认证等。作为第二课堂,安排在课外进行,有相应的选修学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实验室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为适应教育部专业目录的修订,学校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建制以及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改革,重新构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实验室组织机构。建立大规模基础课实验中心,以满足各类基础课对人才的培养。贯彻“共建、合作、调整、合并”的方针,整合了原有的专业实验室、研究室等各自独立的组织模式,统一规划,组建了一批学科集成度高的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具有矩阵式学科结构和覆盖面宽的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行实验室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设立专项基金,安排跨校区、跨学院的专业实验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建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学术水平强的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实验室。

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整体优化、资源共享、显现特色”的思路,在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大实验平台。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工程训练中心、2个技术基础实验中心、4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0个院级实验中心。

2.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近三年来,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1.36亿元加强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专项资金为主重点建设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成了物理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和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主要解决了量大面广、覆盖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同时投入2150万元重点建设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新专业实验室。

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学校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保证实习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训练模式(“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1.“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是“三条线”等训练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自20世纪末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需要,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程序、线路、设计三条线”、“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的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并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并实施后,形成了“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2001年推广到工科及工科以外专业。

2.“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的内涵

(1)“三”一一三次阶段工程训练

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数学建模。在学完数学、物理、力学后,让学生自己对简单的实际工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用计算机编程求解,

第二阶段为学科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在学完学科基础课后,将一般工程设计问题利用CAD完成。

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在学完部分专业课后,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任务。

三次阶段工程训练的教学组织总体思路是:按照三个阶段,依次安排相关的理论课教学和必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每个阶段的教学均以一次阶段工程训练作为结束的标志。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阶段工程训练分别达到学习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手段、培养一种能力的目的。

(2)“一”――专业综合实验(训练)

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是在学生进入专业理论课后,将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经过优化和严格筛选后,抽出来并重新设计组成专业系列实验,引入科研新成果,形成与专业理论课并行的专业综合实验环节。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工艺型专业为综合实验,对于设计型专业为综合训练。

(3)“一”――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围绕一个较大的工程题目,从调查研究开始,历经设计方案确定、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实验调试、验收答辩等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校强调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管理。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改革,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开放式、多样化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注重市场意识的熏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上思路可概括为“模块教学,分步进行,三次阶段训练,一次综合实验,一次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强化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简称“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其特点是在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训练实践环节,确保学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68-01

纵观现如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有一大部分高校是旧的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同建筑工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具体学科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专业配置和课程布置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缺乏实践性。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应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一、明确教学规划和思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建筑专业的教师应在实训、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建筑施工单位,搜集施工单位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职责,调查研究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工作经历,研究和分析社会企业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搜集在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学科愿望、实践能力等资料;开展讨论,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思想的确立,才能保证教学方向和道路的正确。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这就需要社会技术管理人员的参与,与校方一起研讨建筑工程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设置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组、更新、优化,不断整合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规划具体专业;根据建筑工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性要求来整合。从此而提高学科知识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性,直接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平均每周安排32或64学时,将学习时间重点放到学生的实践上。

二、加强教师培训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知识和实践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高校建筑工程师资力量。加强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实训、实验技能,可以选派教师到实际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更多实践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明确社会就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毕业的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实训

建筑工程的实践要求主要有建材实验、操作和土工实验。实践项目是识图制图、施工、结构设计和计价实训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项目主要有识图制图、施工实训、结构设计、房屋建筑、计价实训等。实践技能的提高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始终,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变化不端增加实训的难度,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实践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校外实训可以充分与实训人员的技能以及设备优势相结合,再加之以讲座和实时的指导,最终能够有力地增强了教学实践的时效性。定期选派学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与施工单位相符合的专业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的资金投入,购置及时的和相应的教学设备,从而创造与施工现场高度近似相似的实践环境。教学的专业项目课程也不能抱残守缺,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市场新动向,从社会实际和市场实际出发,讲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教学项目相互补充。在教学和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已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消防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共赢,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能够真正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需要,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双师配置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充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使师生充分参与进实践之中,这种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双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成果的完成与合格与否。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围绕兴趣指导和加强,引进门,留住人,带出来,而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积极合适的引导机制,引导出并半自发式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管理者才可以说是从实际出发,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时代新要求充分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为有源头活水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改革绝不是割裂的,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批判改良地继承与完善和实时的吸收创新的长远性和复杂性工作,教学管理者需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机制。面对当下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问题,校方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实训,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用的、可操作性的学生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康亮,朱剑萍,韩敏.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管理水平的关系整合———以高职土建类专业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06):81-83.

[2]蔡静.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管理改革探讨[D].重庆大学,2008.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5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建筑工程教学实训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想能够紧跟时展,不仅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能够加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对中职学校应该如何建立实训基地的举措以及基地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中职特色意识。实训基地建设是形成中职教育教学功能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实践教学是有意识的、以提高影响受教育者的技能应用能力和促进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在建设中要遵循教育规律。

实训基地建设要树立宏观实训意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它既不是几个单纯的模拟实验室的叠加,也不仅仅是开辟几个毕业实习场所,而是基于两者之上的能满足专业实训需要的包括场所、设备、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实训基地的功能也是全方位的,既是学生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的基地,也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同时还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窗口。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要满足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既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1.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指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平台; “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

2.形成适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1)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训练内容,以游戏体验为主要训练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提供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操作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工程识图、房屋构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岗位、钢筋平法、手工算量等功能,使施工现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2) 11 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需要建立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综合实训中心该包括建筑构造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工程设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建筑设备(水暖电)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车间、钢结构加工技术实训室、水暖管道施工技术实训室等。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应能够满足建筑工施工专业学生进行构造设计与装饰技术类实训;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类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类实训。

校外实训要以人才培养中心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公司企业联合的方式建立校外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并且中职学校校可以向企业聘请一些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以此方式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实训教学的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应处理好的三个关键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W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总之,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矢. 浅谈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的开放式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S1)

[2]郑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