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1
中图分类号:F124.1;F75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01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们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国际分工越来越深的今天,对外贸易也存在着一些变革。因此,研究贸易开放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有必要,通过贸易依存度指标对国家的贸易开放度进行评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随着贸易额的增加而增加。
一、贸易开放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贸易开放后,产品的生产链被切割成多个生产结构,分配到众多国家去完成自己分到的部分。发达国家会对技术含量高且应用高技术人才的部分,例如产品的开发;在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相对较低,从中赚取利益,例如雇佣工人去加工组装零件。这样的贸易开放通过国际间的分工使得全球经济化向前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的是,在生产方式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贸易开放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技术外溢促进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进入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国与国之间负责不同的产业链,通过全球化联系在一起。发达国家负责产业链中高水平、高资本、高回报的一环。反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只能负责产业链后期的加工制造。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努力学习发达国家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需要密切配合,而处在上游的发达国家负责一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因此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其他形式的生产,处在上下游的厂商都需要进行密切的交流,已完成密切配合,从而使利益最大化。
在这一过程,发达国家为自身利益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先进技术,从而带动了发展中国家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开放中受益匪浅,我国也不例外。
3.垂直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垂直分工带动了各国的技术学习,特别是对下游国家,可以从中学到先进国家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为了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价值链上的发展中国家可能获得上游外溢的技术。科学有效的分工可以获得最适合的生产规模,从而达到一个国家的利益要求。分工程度越深、企业的成本就越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一些技术和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完成利益目标,降低产业的固定成本以及较高的发展速度。因此,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带动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
4.货物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我国是贸易大国,贸易开放度对我国的货物出口有着很深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较小,处在贸易逆差的中国正是自给自足。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开放度大大增加,并融入到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中。我国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努力参加世界上的经济贸易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把握住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使我国外贸依旧拥有稳步升高的趋势。
5.服务贸易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我国的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跃居世界前列。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服务业受到不小的影响,两年之后服务贸易出口达到之前的水平。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增加,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贸易开放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贸易开放度不断升高,并从中受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贸易开放度依旧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稳定的市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稳定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占得比重最大。货物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并对我国贸易开放度的增加起着深刻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这需要转换经济模式并加以完善我国贸易开放的结构。
三、贸易开放与我国经济
无论是我国的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对我国的经济起着促M作用。但是,服务贸易的影响要高于货物贸易的影响。但是在我国,货物贸易占得比重要高于服务贸易。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货物贸易需要的人力资本相对较低,因此,货物贸易在人力资本方面的贡献要小于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带来的货物贸易开放度对于人力资本的进步没有起到作用,而且还对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制约。服务贸易需要众多高素质人才参与,在人力资本的积累中作用显著,有利于经济增长。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与贸易开放度存在着密切联系,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贸易开放度提高了工业化产业链中对要素的使用效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短期内,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上文所说的货物贸易的制约,但是,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会减弱其制约作用。总之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并在全球化贸易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范良.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11):13-20.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 贸易品类别;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
引 言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即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力。随着货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形成,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进一步加强了,直接带动国际之间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的一种发展趋势。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品贸易的规模扩大,两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将会减小,当消费品替代弹性加大时,经济周期协动性下幅度将会变大;而当两国之间的消费品贸易规模越大,协同程度就会越高,生产品与本国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越大时,经济周期协动性上升幅度将会缩小。下文就以国际经济周期模型为依据,对贸易品类别给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带来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 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
以国际经济周期模型为依据从经济环境和模型框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经济环境是影响模型构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两国之间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对等的状态下,并且政府部门在财政预算过程起到一个干预和约束的作用,保障两个之间经济交易平衡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货币交易的。如:A、B国的经济主体都是家庭、企业和零售商,家庭以劳动力获取经济利润,企业以生产获取利润,零售商以交易的中间差获取利润,两国之间在这三种经济主体相似的背景下,是可以相互交易,进行货币支付转移的。第二,基于“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构建。以A、 B国为例这个是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的:1. A国处于一个自给自足的状态,所消费的商品都是本国生产,则表示B国对A国的影响小,想要替代的弹性也较小。2. A国所消费的商品主要来自B国,则说明B国对A国影响大,A国对B国经济周期协动性也大。同样在企业生产发展中,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推动力,除了对本国经济造成影响,同时对对外出口贸易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技术的先进,产品的需求量和影响力大,商品贸易频繁,规模大,也会增加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越大,国际之间的贸易,利润越大,双方之间的协动性也会越大,反之,则小。
二、 贸易品类别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
国际之间的贸易类别主要是根据本国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的,贸易品类别出口贸易要本国充裕,具有优势和特色,满足他国消费需求,反之贸易品进口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满足本国市场经济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需求量的增大使我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下面就以我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为依据,分析贸易品类别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
在中日贸易类别方面,贸易类别涉及的行业多,种类也较多。如:化学品、钢铁、机械产品、工业机械零件、服装、化妆品、钟表等,都在双方贸易中占据重大的比例。其中,钢铁、有机化学品和机械零件、钟表、光学物品占据的比例最大,在中日贸易中,对于两国经济周期协作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贸易类别来看,主要的贸易类别为钢铁、有色金属、水果、相关仪器等,以泰国为例,泰国为我国的经济出口贸易主要是水果,而我国对泰国的经济出口行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等,两国之间贸易规范大,贸易频繁,经济周期的协动性也较大,对两国之间的经济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贸易品类别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取决于贸易强度大小,都是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情况进行贸易往来的。如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看,日本仪器、工业零件等方面比较先进,我国在一些制作就会选择进口日本先进的技术设备,满足内需。在两国交易中,需求量的增加和贸易强度的增大,则会促进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大,反之,则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简而言之,内需是贸易交往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者简介:
汤艳(1994.7) 女, 广西省柳州市人,现就读于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位, 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 杜群阳; 朱剑光;产业内贸易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1年12期.
[2] 梅冬州; 赵晓军; 张梦云; 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J]; 经济研究; 2012年S2期.
[3] 薛敬孝,a张兵;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J]; 南开经济研究; 2001年04期.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成本控制;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033-02
作者简介:方霞,女,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现阶段福建省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利润空间小
福建省出口商品主要以“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商品结构不合理,商品生产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
近年来,福建省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升级,但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仍以纺织、服装、鞋、箱包、玩具、石材、水泥、茶叶、海鲜产品、山货、盐、花岗石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实际上也只能算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中的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水泵制造等,都是属于技术标准化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中,很多的生产环节都是简单的零部件加工和组装,附加值较低,其中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靠进口,如电脑硬件设备中的CPU,多数来自英特尔,福建省主要负责电脑硬件设备的组装以及显示器及网络交换设备等基本零部件的生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也多属于加工贸易。在国际产业链中,如果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是1美元,那么除制造以外的其他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便会创造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这产业链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由国外企业所控制。
(二)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竞争优势下降
1.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发达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仅为1.6%,其中美国为1.7%,欧元区为1.6%,日本为-0.5%。二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2011年,美国单月失业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单月最低失业率达8.5%;欧元区单月失业率均在9.0%以上,12月达10.4%。受经济复苏乏力、高失业率影响,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需求萎缩。
2.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福建省共遭遇37起“两反两保”案件,涉案金额2.2亿美元,涉案企业844家,三个指标均超过2010年同期水平。2012年一季度,欧盟RAPEX系统共产品通报527项,同比增长76.3%。其中,对华产品通报314项(不包括对台湾和香港地区),占同期欧盟通报总数的59.6%。一季度,福建省共遭遇6个国家(地区)发起的“两反两保”案件13起,比上年同期增加7起。2012年国际贸易摩擦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增长势头不减;二是新能源产业首次遭受调查;三是反补贴形势严峻;四是技术性贸易壁垒频频出台。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给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以纺织服装业为例,从2011年7月中旬起,土耳其将部分棉和化纤梭织面料进口关税由8%提高到28%,导致第110届广交会对土耳其签单数为零。另外,日益增多的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冲击越来越大。如受日本-东盟协定毛巾关税减免7.5%的影响,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出口日本的毛巾价格优势被严重削弱,日方采购价格明显降低。而2011年上半年,越南纺织品对日本出口增长48.3%。《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使韩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对美出口时能享受8%~30%的关税优惠,将使福建省同类产品在美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甚至难以保持原有市场份额。
3.成本日益上升,竞争优势下降。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涨、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福建省出口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产品竞争优势下降。以鞋类出口企业为例,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接单能力。同时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心理预期,造成企业普遍不敢接长单。不少企业反映订单比往年大幅减少,2011年莆田塑胶有限公司的订单比上年减少了50%以上。二是用工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企业工资增长指导基准线为10.5%,合理增长区间为9%~12%,上限为15%,但不少制鞋企业反映把工资提高20%仍留不住人。2011年不少制鞋企业的生产线处于半开半停状态,行业缺工率达30%以上。2011年仙游亿承鞋业有限公司出口额降至1833万美元,员工人数由原来的3000多人减少到1000多人,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交货。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2012年以来,皮革、聚氨酯及鞋用化学品均涨价20%以上,鞋用胶水价格翻了一番,橡胶保持3万元/吨以上的高位,运输成本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30%以上。富贵鸟、艾德(福建)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在此情况下利润率较上年普遍下降30%左右。
(三)价格优势下降,国际订单转移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再加上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福建省出口企业的国际订单日益减少。以纺织服装业为例,由于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转向柬埔寨、越南和印尼等劳动力薪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随着东南亚纺织服装生产国之间合作加深以及区域纺织品供应链的逐渐完善,其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对福建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将造成重大影响。据泉州格林服装公司反映,对于同品质的童装产品,印度的出口价格比其低15%左右,其一位欧洲老客户下半年开始转到印度采购。2011年仙游泰立鞋业有限公司有5成订单转移到越南。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云南;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29-03
[作者简介]丁志吉(1990-),女,汉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1月,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开始陆续削减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实施以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九成以上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实现零关税。这为云南省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云南虽然以温带气候为主,却同时兼备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区, 农业的多样性得天独厚,使得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强于竞争性,在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
一、云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出口额逐年增加
94数据来源:根据昆明海关和云南统计署数据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签署之后,云南省向东盟国家出口农产品总额的变化:2002年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第一年,出口总额为8192万美元;2004年超过1亿美元;2006年底,受到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影响,同比下降了190%;2007年有所回升且增长速度很快;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农产品出口东盟受阻;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云南出口东盟农产品总额与2008年相比,出口额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1年出口额突破9亿美元大关;2013年初,虽然云南省遭受了近三年的持续干旱,农作物产量有所减少,出口额相对下降,但前4个月仍突破3亿美元。
(二)出口产品种类多为温带农产品
东盟国家大多位于热带地区,无法种植温带水果和温带蔬菜,而且像新加坡、文莱等土地面积比较小的国家,农业生产受到限制,所以很多国家农产品依赖进口,东盟成为云南省温带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2003年中国与缅甸、泰国和老挝等国实现农产品零关税以后,云南蔬菜、温带水果、花卉、茶叶等在东南亚市场的价格优势日益凸显。近年来,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制品、乳制品、干鲜蔬菜、干果仁、温带水果、谷物、淀粉、干辣椒、啤酒、味精、茶叶和鲜花等。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云南出口东盟国家的温带农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特色菜、野生菜、花卉出口产业迅速发展,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云南农产品的竞争力。2004年,向南亚出口蔬菜5808万美元;2005年前三季度云南出口东盟农产品中,鲜切花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500万美元。2012年,随着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以及人工食用菌的培育发展,食用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进一步加快,食用菌出口已成为云南省温带特色农产品出口东盟的一大亮点。2012年1月至9月,食用菌出口1749万美元,同比增长187%。芸豆、豌豆等豆类蔬菜出口量增长,马铃薯出口开始从无到有,逐步抢占市场。咖啡、果仁和茶叶出口也超过千万美元。烟草、食用菌、坚果、花卉已成为云南在东南亚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
(三)传统市场出口稳增,新兴市场后来居上
表2反映了2006—2010年云南农产品对东盟的主要出口国家变化情况。其中,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对云南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加,其他国家相对不平稳。2006年向泰国出口1411万美元位居倒数第二,但2010年泰国已经发展成为云南在东盟的第一大农产品贸易国,越南以15920万美元位居第二,缅甸第三。2012年,缅、老、越、泰仍旧是云南省对东盟出口的传统市场。2012年云南省对这4国出口总额291亿美元,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近80%。缅甸仍然是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15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416%;老挝、泰国需求稳定,出口稳中有升,贸易额分别为44亿美元、15亿美元,同比增长9%、467%。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的稳步推进,云南省对印尼、马来西亚出口额分别为358亿美元、23亿美元,印尼超过越南、泰国跻身云南与东盟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国,对文莱出口首次突破500万美元。
(四)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云南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已经由国有企业一统天下,逐步发展为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有企业占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增长显著,外商投资企业创汇大增的格局。2007年一季度,向东盟出口农产品的云南省民营企业继续实现增长,创汇额达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66%,而国有企业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明显下滑,出口额为1364万美元,同比下降104%,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出口344万美元。2009年,云南省共有1309家企业和东盟国家开展进出口业务。其中,民营企业占有绝对优势,累计进出口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占贸易总额的742%。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使云南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得更灵活,同时民营企业之间良性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服务,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云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环节不配套,产业链短,出口企业规模小
大多数农户仍囿于单一的生产方式,对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望而生畏,习惯于简单的再生产,不追求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产品受市场因素的制约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差。现阶段云南省各地都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产业化,但缺乏整体的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规划,在小范围内要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十分困难,这是农业产业化推进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云南农产品,生产企业经常抱着“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的心态,产品生产加工方式原始,效率低,浪费严重。同时出口企业大多规模过小,各自为战,又大多出口初级产品,产业链过短。各企业之间出口协作意识不强,农产品出口企业没有集中报关权,蔬菜出口经基地生产、采收、运输、口岸分类、报检、报关、东盟市场分销等环节后历时较长、损耗较大、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云南省蔬菜向东盟出口规模。
(二)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昆明到曼谷、昆明到仰光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完工及国际机场的运营条件改善,使云南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运输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地形地貌及经济基础的影响,运输方式还是很单一,大部分都是路运,很少采用河运。尽管有天然的澜沧江—湄公河运输通道,但流经各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运输情况的差距较大,运输能力有限,因此开通统一河运通道难度较大。就东盟国家内部而言,除新加坡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外,其他国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泰国,铁路系统比较落后,铁路网才有几千公里,且多为窄轨,东帝汶直到2010年都没有铁路。而且云南和东盟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物流公司少,特别是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和物流方面的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三)产品规格混乱,市场定位过低
云南出口东盟国家农产品规范程度低,市场辨识度低,等级分类不清晰。比如,随着普洱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普洱茶的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增加,普洱茶“生产厂家”大量涌现。云南省企业的商标不明晰,档次规格划分不明显,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模糊,出现消费者“高价买次品”或者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产品,这就造成了茶市混乱,削弱了云南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规模小,多在边界开放的小型集贸市场交易,大多数是边民自发,为了获取短期利益,采取低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使云南农产品在东盟市场形成低利润、低档次形象,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四)人民币跨境结算难度大
2008年底国家决定对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至2011年10月末,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492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云南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极为重要,但是跨境结算存在很多困难,发展缓慢,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展开。首先,东盟国家心存疑虑,既希望人民币成为东盟国家的“稳压器”,又害怕对人民币形成依赖性。其次,我国的跨境结算主要还是采用美元和欧元计价结算,人民币跨境结算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报关、核销、退税等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出口核销、预收、延收等具体业务的操作还不够明确和具体,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能够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政策体系。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我国出口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引起进口国的广泛关注,甲醛白菜、蓝矾韭菜,各种农药、兽药、激素、保鲜剂等农用药剂的超标、违规使用,正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之祸。在云南,农户大多小片种植,不统一施药,会导致农田害虫在小区域躲避性来回迁徙,不仅成效差,更导致一些地方不断加大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口不合格的农产品,会让进口国心存疑虑,以偏概全,减少对云南农产品的进口或者故意压价,甚至加强绿色贸易壁垒,使云南农产品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三、推动云南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
进一步发挥以红塔集团、盘龙云海、云南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产加工、营销、科技型出口创汇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引资力度,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逐渐引领云南农产品生产加工步入正轨,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效益。此外,还应根据企业出口实绩和发展势头,每个产品认定1~10个重点外向型农业企业,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培育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重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二)进一步推进云南出境铁路及公路建设,完善双边交通运输网络
泛亚铁路的建成,将成为云南省首条出境准轨,加速推进泛亚铁路西线施工进度,继续推进广昆复线、蒙河铁路、昆玉铁路扩大改造,将给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很大便利。同时构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适应的人员货物通关体系,提升口岸功能,推进贸易便利化。云南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力加快口岸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口岸功能,增加“一站式”通关试点口岸,扩大口岸开放,解决人员出入境难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昆曼大通道物流和通关便利化进程。同时要充分利用“二洋陆桥”的桥头堡优势带动云南物流深度发展。
(三)规范农产品规格,加快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明晰农产品品牌商标,按照农产品产地、质量、品牌影响力等因素把同类农产品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明码标价。同时加快云南农产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建设,将农产品交易从传统型向电子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方式转变。建设之初就要立足于高起点、高定位,并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电子信息平台,引入新兴的农产品拍卖、中远期现货交易、互联网挂牌交易为主导交易模式,形成产、供、销的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使商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农产品最新交易信息,有效带动产、供、销上下游企业农户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四)增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面对东盟国家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喜忧参半的现状,中国政府应逐步实现边贸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人民币结算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管理,减少违规风险,树立人民币结算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形象,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与沟通,尽可能提高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双边检验检疫合作
首先,要不断加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其次,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大执法检验监督力度,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从根源杜绝不合格农产品出口,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同时,云南应与东盟国家建立检验检疫合作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效率,消除出口农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提升云南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张丽浅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滇南地区的农产品贸易[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4)
[2]罗敏云南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分析[J]当代经济,2012(1)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 供应链 客户关系 海尔
一、引言
20世纪初期,全球物流以及供应链的业务量能够保持大约4%的增长,全中国关于物流及供应链的总支出大概在4800亿美金,其中物流和供应链的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20%,市场潜力很大。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等九项举措。
虽然中国的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迅速,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部分企业片面的一自建现代物流设施替代供应链管理,不善于在供应链优质服务和总成本最小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以全球化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薄弱(向欣,2004)。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前人对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曹智等基于10个国家的供应链整合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在客户整合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高绩效企业在客户整合上排名第5,内部整合排名第7,这表明我国企业在客户关系整合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周飞,陈钦兰,沙振权,2014)。如能够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物流基本服务外加增值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服务满意度,必将促进供应链的一体化以及绩效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方面对供应链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对于客户关系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洁(2008)认为客户是供应链管理的焦点,特别是由于当前的供应链有市场驱动的“拉”式供应链模式,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会对整个供应链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做到信息有效沟通与传递、需求预测准确和快速响应。在基于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的前景预测方面,郑丽娟,张乾(2008)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可以采用基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新的、有不同层次的客户信息管理机制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共享,构建包含数据中心、功能层、用户层三个层次的管理系统体系架构为企业和客户双方提供数据,采用螺旋形周期循环的管理系统运行模式。在发展模式方面,李娟,唐勇(2008)认为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要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理念,然后整合资源组建管理方案,最后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实现先进的、系统化的客户关系管理。
随着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逐渐成熟,其在中国的发展迅猛,必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还有助于合理引导企业选择适合的、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三、理论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SCM)理论分析
供应链是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包含了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降低整个流程的成本。
新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可以减少单个企业运作时的各种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但是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由于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原因造成的需求放大效应等,导致了整个供应链的不经济。而且,供应链还未有统一的集成的标准,也未有广泛可接受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理论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其终极目标在于吸引新的客户、保留老的客户,将已有客户转变为忠实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客户关系管理两个重要的方面,供应链中的企业如果能有效处理和下游客户的关系,可以减少很多谈判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提高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三)客户关系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途径分析
1、基于交易费用理论
供应链成员间采取“横向一体化”的方式,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客户关系,可以尽量减少由于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过高导致的交易成本的增加,以此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基于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通过互相合作,信息共享,来加强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的客户关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为最终客户的价值实现提供各种服务。这种为最终客户提供的客艏壑担并非来源于产品或服务本身,而是来源于产品或服务的效用,这种效用的实现则又依赖于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的客户关系以及和最终客户之间的客户关系。综上所述,供应链上的客户关系对最终客户的价值实现有重要意义。
3、基于关系营销理论
客户是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建立并维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就要进行关系营销。比如,假设不同企业之间、不同人员之间拥有一致的理念、信仰和习惯,在整个供应链活动中相互交往中更容易明白对方的想法,对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包装、性能等有相似需求的双方,更容易建立长期的伙伴营销关系关系。
四、案例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
1984年,海尔集团在青岛成立。成立以来,海尔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是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从一家面临破产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如今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全球营业额则高达1887亿,近十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6%,利润180亿,同比增长20%。
(二)海尔集团供应链管理策略分析
从海尔供应链整个流程来看,海尔采取的采购策略是利用全球化的网络,集中采购,降低成本;供应商管理策略则采用共同发展供应业务模式(SBD);生产管理策略是人单合一的订单管理模式;库存策略是“零库存”;物流策略是JIT及“一流三网”模式;营销策略是“营销组合+品牌营销+国际营销+网络营销”。
虽然海尔一直秉持着“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信念,但面对竞争对手的压力,仍然要想方设法的缩减成本。不管是集中采购的采购策略,通过ERP+CRM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来实现零库存,还是帮助供应商更好的协作,都是想从各方面取得成本领先的优势。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海尔的三个JIT:JIT采购、JIT生产,JIT配送。将整个生产流程都置于JIT策略的管理之下,上中下游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有“一流三网”――用户的订单信息流,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采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以及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BBP电子商务平台来帮助海尔实现JIT。
(三)海尔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产品创新,即围绕客户需要,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海尔曾创造多个第一,从亚洲第一代四级电冰箱到符合现在绿色消费观念的中国第一台全无氟冰箱,海尔的每一次创新都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并吸引了新的消费者,甚至开拓新的市场。
近几年,海尔结合大热的互联网,通过以ERP为后台的B2B、B2C进行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招标等流程,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部门根据订单的要求完成以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然后通过海尔全球配将定制产品送到客户处,而整个完成过程加上成品配送时间只需要十天。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网站等硬件保证也在逐步完善。
同时,海尔集团正在进行以供应链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的业务流程再造。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目的在于使整个供应链流畅连接,提高产品品质。其中2000年左右的营销流程再造作为一个契机,海尔将产品经理营销模式转型为区域经理营销模式,前者以产品线为中心,后者则以以市场为中心,这使其与零售企业的沟通环节简化,沟通更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四)海尔集团基于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评价
从上文的分析结果看,海尔集团的供应链正朝着敏捷性供应链方向发展,在利用供应链降低运行成本的根本目的驱使下,尽量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程度,提供差异化、客户满意度高的产品。这种模式的供应链管理下,客户关系的管理会更为有效,因为客户的需求被更快更好的满足了,这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提高市场份额。
海尔集团供应链管理的优势还体现在它的动态性上。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海尔集团没有遵循固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是不断的尝试、优化,让供应链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呈现出持续的生机。
但当海尔将大部分精力从生产转移到设计和营销时,其产品的质量又出现了问题。海尔曾因为“砸冰箱”事件赢得一大批客户,但最近的电器爆炸以及粗糙售后都给海尔品牌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可以推断,在质量管理方面,海尔集团还未能实施有效监控。产品质量是影响与客户关系的根本因素,海尔必须重视这个管理缺口,采用先进的信息追踪技术监控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将这些完整信息提供给客户,并积极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共享给供应链上的各个层级。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海尔集团的案例,我们可以抽象出适用于中国甚至世界部分企业的基于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第一,重新定位企I的职能活动。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都由“推式”转变为了“拉式”,即所有功能都围绕着客户展开。首先要让员工都接受这个观念,明白时代的变化,然后才能有效地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让企业的运行模式适应企业新理念,适应经济新环境。
第二,研发或引进客户关系管理必备的硬件设施。海尔通过建立客户服务系统(HaierCSS),与经销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能够及时接收并处理客户反馈的信息,还可与客户双向互动,使双方信息更透明,信息传达更有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但企业不应只局限于技术层次的信息收集,利用高新技术,还可以同时加强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整个流程的监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对于客户反馈的问题,不但要接收,更重要的是及时、高质的解决,是否解决、客户第二次评价的数据也要收集。
第三,依托于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海尔严格的库存控制、生产和分销控制,不但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也为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正是紧密连接的流程为客户及时拿货提供了保证。
第四,客户资源整合。客户资源整合主要是指从客户价值出发,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尽量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这要求企业提供的顾客服务要尽量做到全方位、多元化,不仅仅提品及与之相关的售后服务,与产品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相关的附加服务也要包含在客户服务内,以此来提高顾客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侯静.中国供应链的现状与优化[J].中国储运.2007(08):53-58.
[2] 向欣.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04(03):8-11.
[3] 张潜.中国汽车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讨.[J].宏观经济研究.2010(04):48-50.
[4] 丁望.国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5(08):77-79.
[5] 何黎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4(08):4-8.
[6] 朱文捷.供应链条件下的企业客关系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9):339.
[7] 范学谦.论供应链管理下我国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J].中国商贸.2010(08):51-52.
贸易经济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电商产业园区;意义;发展趋势;制约;建议
一、引言
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指以电子商务为发展主线,构建以B2B、B2C、B2M等营销方式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进电商运营、市场信息共享、高新科技研发,仓储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围绕电商产业发展的企业,整合以“互联网+服务”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最终促进产业发展的专业园区。产业园区最重要的目的是带动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推动城市化建设,这与在2016年的“两会”上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包含的内容不谋而合。因此,建设一个高效能的创新型电商产业园区是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二、电商产业园区发展背景描述
产业园区的核心目的是带动地方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产业园区大致经过了摸索、启动、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产业园区主要包括一些老工业基地和经济开发区,而后两个阶段则是电商产业园区的迅速发展。这和时代的特点以及经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如今丰富的电商运营平台和电商企业、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以及仓储物流的发展使得商品运营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这大大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一方面,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电子商务刚好又是其中的“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求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也是产业园区的核心目的。两者结合形成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更是优势的集中体现。
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模式分析
1.电商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型
一般有国家政策(土地、税收、项目、人才等)支持发展,并且由地方政府带头建立开发区进行管理决策。园区是由政府确定的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征地、开发项目等必要手续,并且承担电商园区的建设经营费用。政府拥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支持,因此这种模式是利用政府的号召力来拉动电商企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2)企业主导型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民营企业自己建立园区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具体来说是由当地政府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来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园区开发的主体,政府只会在一些城市规划等宏观问题上作出决策,园区的资金筹措、项目开发、市政建设等都需要企业自主完成。虽说这样的模式对于承办企业的资金和运作压力要求较高,但是却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个体优势、能够更精确的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平衡信息不对称、使得园区的运营更加市场化。
(3)政企合作型
园区模式一般由政府和企业合作出资建立,对园区进行分工化管理。行政管理事务和园区的公共服务由政府确认的管委会负责监督管理,而业务经营则由专业化团队负责。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将政府的土地资源和企业的闲余资金相互结合,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社会上的闲余资金。
(4)产业主导型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利用原有的区位产业优势构建的资源平台来带动新的电商产业发展,这种模式的应用较为少见。
2.电商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
(1)地产电商平台盈利模式
地产电商平台盈利指以建立电商产业园区的土地为基础形成的园内基础建设开发获利、通过运营使得区域内的土地增值、园内的办公楼及公寓出租和其他投资收益。包括园内提供的综合配套服务、政府的产业福利政策和其他发展的盈利方式。电商产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是指通过自建或者引入生活(餐厅、健身室)、商务(写字楼)、娱乐(网吧、KTV、影院)及园区物业服务来盈利。
(2)电商金融运作盈利模式
电商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金融领域,最近几年电商金融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电商金融的发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得到了利用。通过在园区内建立一些投资机构并且对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支撑电商企业的发展还能分享企业的成长带来的实际收益。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成熟的电商金融体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使得资源可以更好的配置。
四、电商产业园区的意义
1.帮助企业电商化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商的出现是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电商的兴起催生了新渠道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民数量的大幅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网络消费已经在消费群体中占了很大的成分,而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互联网消费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发展结构。从产业方面看,由于网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购物环境更加便捷、消费模式都在往线上走,电子商务倒逼传统企业电商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这种大趋势下,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交易规模迅速增加,这种模式下电商渠道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营销渠道。在这种市场需求下,企业进行电商化转型是必然的。缺乏运营经验、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等诸多问题使得很多单独的企业在转型的过程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拥有着诸多资源的电商产业园区就成了企业转型的最有力的后盾。
2.为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单独的企业运作效率低,资源、合作伙伴难以寻找,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依靠产业园区支撑运作,打通产业链和服务链,支撑企业高效率的发展。电商产业园区以集成化的服务为核心,通过自己的资源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的配套服务、科技人才。
五、电商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1.数量持续增长
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成本低于传统经济开发区、而其运作效率更加高效,因此电商产业园将会持续现在的发展态势,逐渐从沿海发达城市向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数量会不断增加。
2.园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国家政策的鼓励、园区之间竞争加剧、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都要求园区功能要多样化的发展。政策的开放,电商园区集聚度增加导致竞争的加剧迫使园区要拥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同时各个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园区必须要迎合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造搭建一个更加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是业务上的拓展,生活上各种配套和衍生服务也会向更全面化方向发展。
3.高效率的资本化运作方式
园区的运作资金来源从单一的政府投资逐渐转向民间资本入驻,市场化程度加深,资金运用更加灵活。园区内的企业本身也会成为资金来源之一,各种投资性的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会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其中。
4.园区更倾向于创新型产业
未来的电商产业园区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枢纽,承担更多的是科技创新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流通环节的组合。将互联网和其他产业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有着“互联网+“服务的创新电商园区,将成为未来电商园区的主流。
5.注重专业化经营塑造品牌效应
电商园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峻的竞争,竞争势必会淘汰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园区或者将一些园区合并形成规模更大、业务功能更多、定位更加清晰的高效产业园区。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或者各种资源进行重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专业化经营的电商园区无疑是最高效的。长时间的高效运营势必会打造出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可复制性的运营模式,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多园区中构建精品园区体系才是未来电商园区发展的长久之路。
六、电商产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恶性竞争
到目前为止,全国的电商产业园区超过500家,而且有些地方还在不断的推出新的园区,有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盲目的上马多余的园区,这使得园区和个别企业形成了多对一的不健康状态。即多个产业园区争夺有限的本土企业,由此形成了不合理的价格和政策优惠。盲目上马的园区由于没有自己的特色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入不敷出和没有发展前景更是让产业园区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不但破坏了电商的积极性也危害了电商生态,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2.税收不足
很多电商产业园区都是有地方政府扶持建设的,而政府又给予了园区许多的政策优惠,如减免租金、给予补助、基金扶持等。一些补助政策政府短时间内还可以维持,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同时电商企业又是流动性特别强,受政策的影响较大,仅仅由于政策而没有地方优势盲目的去吸引电商的电商园区注定是入不敷出的。最终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的补充和产业园区缺乏资金的支持两者会进入恶性的循环之中。
3.缺乏创新型产业支撑
一些电商产业园区只是盲目的向一些大型电商企业招商而没有自己的区域和产业优势,势必会导致招商乱象和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因此,产业园区建立之初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产业优势,然后吸引相关电商企业进驻。园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科技创新联合其它机构实行产、学、研的集中发展,后期将区域内的其他非电商企业和电商相互融合,实现以一个园区为枢纽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4.缺乏灵活高效的管理
从电商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型和企业自营型占大多数。而政府出资建立的又占主导位置。在政府行政化的管理下,产业园区的项目一般是由政府决策缺乏灵活性,难免会出现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在一些园区项目的选择上,地方政府可能会选择一些重视自身业绩、轻视市场实际需求、重视短期利益而非长远发展的不利于电商发展的决策。
七、关于电商园区发展的建议
1.建立适应当地经济环境的产业园区
随着中国经济地持续发展,园区逐渐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是园区的建设要与本地的发展相适应,地方政府不能盲目跟风的建立园区,最主要的是结合当地特色建设适应本地发展的园区。凝心构筑园区平台,聚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园区是传统产业调整自我发展的新阵地,招商引资的集聚地,开放型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带动和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在经济的增长中真正地把园区做成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园区建设的同时,要通过互联网把电商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园区的效用最大化。
2.引入高税企业
电商产业园区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当地产业链转型升级,反哺地方政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大部分的交易是在网上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偏技术型的电商企业受到政策照顾较多而税收较少。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企业对于地方政府财政产生很大的缩减。从这一角度出发,电商产业园区可以引入一些大型投融资金融机构或者已经上市的电商企业,这些企业的缴税能力更强纳税量也更大,使得园区和电商企业的发展可以循环向上发展。
3.建立高效管理模式
在建立电商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早期存在着只关注产业园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正能量而忽略了在园区建立起之后的管理,导致很多由政府出资建立的电商产业园区的重要决策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地方政府手中,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政府对于园区的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园区的发展更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比如地方政府会因为绩效而注重当前利益将大量资金用于低效率的项目,这种不顾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会使得资源不能有效地得到配置,从而导致资源被浪费。
重新组织和规划现有的各种园区服务,认识到客户服务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必要性。从市场客户的角度来分析,园区所提供服务的有效价值性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够让客户充分体会到个体价值、才能培养起客户对电商产业园的忠诚度和树立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制定清晰的管理守则、明晰电商产业园管委会对于园区的责任和权利清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管理园区的重中之重。
八、结束语
本文对电商产业园区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表明了产业园区对区域电商发展和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整合了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化建设、培育一系列的科技人才、提升了个别企业的竞争力,加速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而会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建设专业化经营的电商园区是电商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俊婷.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内涵分析.电子商务,2015年,07期.
[2]黄漫宇,李圆颖.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路径探索.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6期.
[3]袁峰,陈俊婷.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对策研究.产业经济,2015年,25期
[4]李朋,金丽丽,韩靖.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发展探讨.中国商贸,2013年,33期.
[5]蔡燕聪.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电子商务,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