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

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文1

1 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我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

1.1 利用课内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我们大多数的教室布置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等,以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勇攀高峰。而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则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实物布置,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布置完后,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课桌摆放方面,小学教室基本上都是按以下左图所示的"传统型"模式摆放,显示了国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比之下,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和其他任课教师协商后,我对课桌采取了"U模块型"的摆放。经过" U 模块型"调整后的座位,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

1.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就提议学校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我还利用英国家的传统节日,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途径接触英语文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了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2 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这个单元时,我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当接受。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节假日)这一说法。尤其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因此,在教颜色"red"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red"的趣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3 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 Day时,我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我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因此,在学习"present"这一单词时,我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我还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4 设计英语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文2

一、文化意识的涵义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如何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多元化的,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包罗万象。文化有优劣之别,而无高下之分。简单地说:文化就是知识。 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指的就是目的语,即英语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还有和价值观念等。英语教学中,文化与英语的教学如影随行,是教学中不可能忽视的必然存在。 文化意识绝大多数的时候被很多教师单纯地理解为文化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们会讲授Christmas,Halloween,Easter的由来等内容,但往往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由于不能准确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时常不够得体、恰当,甚至不顾交际场合、对象以及英语国家风俗,引起很多误解甚至会落下笑柄。

二、文化意识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学会目的语的同时必须掌握这一语言的相关文化;掌握语言携带的文化,才能学会语言。 文化意识培养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意识不能孤立出来,它需时刻伴随着语言教学,由于它含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质,所以在教学中往往被削弱,形成了中国式的英语,这也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必须明了文化意识不容忽视,否则英语教学将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由于文化的影响,学生仍然不能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甚至一些比较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学生在理解上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和偏差。究其根源,是因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语法教学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中西文化的教学,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有利于认知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从而奠定相互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正常交流,减少用语失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作品文章,体会不同的文化素养。而文化意识的内容又需教师们去深入挖掘,初中英语教材虽然浅显,但能够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来创造性地整合这些文化内容,达到通过掌握语言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三、文化意识的培养

1、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知识来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教材的编排适合英语教师深度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这类内容随处可见。当然教材并非书本本身,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比如,英文作品片段、英文报纸等很多材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学生对英语作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完美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人们精神的重要的代表,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结晶。它完整的记录着人们的思想,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瞬间。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真实地反映文化的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国外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巩固英语的基础上,了解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特点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重新的认识,从而在了解文化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知识。由于文学作品情节扣人心弦、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作品当中去,使学生走进别国文化当中,更好地对英语把握。 通过日积月累,让学生学习到非常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2、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也是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讨论法和任务教学法等具体方法。使用对比法时英语教师可以将许多领域的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比如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差异、中国节日和美国节日的不同、汉语和英语的构造和读法等,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国际知识;讨论法的使用可以师生共通,讨论氛围越热烈说明学生的情绪越高涨,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材以及当前世界的时政热点话题,提出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小型辩论;任务教学法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大家庭)、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3、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文3

【关键词】 兴趣 视觉 情感 教学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农村英语教师很少去关注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他们只在乎"我讲你听"、"我说你背"、"我考你练"的应试教育。这种没有生机、无味的教学只能使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时感到厌烦,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去学英语。没有兴趣,英语教育发展就不会高速前进,为此,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农村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从"视觉"激发学生兴趣

视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它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的兴奋。但是在现实英语教学中,许多农村教师还是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支撑每节 40 分钟英语课。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从不重视如何使用先进设备或新颖的教具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技术从"视觉"给学生新的感觉,多层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

因为多媒体技术是集图画、动画、图像、形象、声音及文本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它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具有直观性、参与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符合我们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比如我在讲解关于颜色的重要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 is…"时,我就根据本课重难点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问题。比如:你有没有调各种颜色的经历?你们想下"What is red and white?"将会变成什么颜色。同时在这个问句中,动词为什么用单数is,而不用复数are?你会用英语表述其它的颜色调配吗?这样问题的设计无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探索欲望,开拓学生英语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中用英语,在用中学英语"的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从"情感"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较强的自信心,乐于合作的精神等都是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为此情感教育的良好运用能促进英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效果,它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我们必须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比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妨建立英语角、英语屋、英语沙龙

、英语QQ号群等加大与学生的交流,并时常用爱心与学生灌注之中,同时多赏识和激励学生,不要挖苦学生,要用 "爱心情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去培养他们浓厚的英语爱好。

三、从"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

1. 充实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

英语新课标不仅是"文本"教材而且也是"体验语言"教材。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习语言,感知语言,体验语言,交际语言。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充实教材,比如我们在讲教材中西方文化,如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外国节日。我们就可以从网络下载有关的故事图画,或从英语学习网站下载西方文化节日介绍的专集、制作课件,来弥补我们农村孩子文化教育差异的缺点,让学生在看中,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然后回到教材去分析这些文化节日,随后发表自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见解,解决抽象的西方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种充实教材教学设计无疑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并使学生在多渠道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

2.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孩子们有着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熏陶下,现今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更为强烈,在此前提下,把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对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这种机制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使用,既可是个人对个人,也可是群体对群体。例如,对单词记忆的比赛,我们既可以采用小组对小组的比赛,还可以是个人对个人的单词接龙;而对较长的对话或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接龙的复述比拼;对于重点句型,我们比赛各组造句的数量和新颖程度。再用积分法,给予优胜者以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这样,他们的竞赛效果会更佳。但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作为比赛的导演者和评判者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到使竞争双方的实力尽可能势均力敌,否则,也就失去了竞争的意义。总之,只要操作得当,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会大有好处。

3、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

英语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掘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一代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但是在农村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英语教师往往只沿用传统的"5人负责管理制"(1位班长+班主任指定的4位综合组长),忽视学生管理体系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唯唯诺诺,"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的能力淡薄,不能全方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进而阻止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根据教学实践,我探索出"英语1•4制"管理体系。"英语1•4制"管理体系是由1位英语班长+4个中心部门(记忆中心,考试中心,视听中心,组长中心)组成。它参加人数是:1位班长+8位中心主任+"8+X"位组长(正副大组长8位、4人为以小组的X位分组组长),并且成员都是外语老师根据学生特点选定。如一个班有40人,在传统的"5人负责管理制"中,学生只参与管理的只有5人,占全班13%;而"英语1•4制"管理体系则参与管理的人数是29人,达到全班人数73%。从比率及结果来看,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5人负责综合管理制"单一格局,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把他们的的全体性、个体性、主体性、创造性真正得到解放,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索、创新综合能力,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全体、尊重个体差异"新课标目标。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尽力创设尽可能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教学情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书》 宋桂月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西文化节日的差异范文4

[关键词]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校本课程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文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初期,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人类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交流严重缺乏,一些在特定的区域内相对强大的群体,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甚至肆意地践踏其他文化。即使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矛盾和纠纷依然存在,而且层出不穷。增强国际间的交流、理解与合作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其目的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在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强烈需求,也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1.国际理解指的是人类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的理解。其目的是促进合作和维护和平,其原则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2.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基于上述目的与原则的教育,即以实现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合作的教育;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等差异的理解教育,消除隔阂,促进合作,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内容应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及传承教育;二是全球化的胸怀与视野教育;三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教育;四是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正确世界观教育;五是国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践能力教育。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途径及措施

1.构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机制。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科渗透。中小学各学科中都有着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要充分挖掘、科学整合国家课程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注重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成立研究及实施学科渗透的学校机构,开发和实施学科渗透校本课程,形成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机制。要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的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如在人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把本国的学科发展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有机结合,从整个世界或地球的角度关注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理性分析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多关注那些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为人类构筑福祉的国际机构的发展,多关注那些为人类的自由、公正、人权以及为捍卫神圣的科学而进行的抗争或斗争等。

2.研发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学校文化的层面上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从课程文化的角度上看,校本课程的研发可以缩短“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之间的距离,使课程向综合性、多样性方向发展,让教育充满时代气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上看,校本课程的研发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养成。

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发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重大节日、国际礼仪、生态环境等方面相关联的校本课程;在初中阶段,可以开发与国情了解、国际人权、多元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相关联的校本课程;在高中阶段,可以开发与和平、人权、发展、环境、人口、贫困以及文化多元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相关联的校本课程等。

3.开展师生直接参与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让师生直接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一是开展与外语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比如西方经典名著选读、英美文化研讨活动、东西方文化比较活动等。二是可以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计划,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活动。三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团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西方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外国文学巨匠研究”等团体和研究小组。四是举办国际文化节。充分利用外教资源,通过介绍国际文化、英语演讲、校友介绍国外学习经历、国际风土人情等活动,增强国际理解教育。五是与境外学校建立姊妹学校伙伴关系,积极推进友好互访,加强课程合作,拓展学生海外研修或游学活动。积极开展AFS、YFU等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拓宽孔子课堂等文化交流互动渠道,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

4.创新或完善国际理解教育的设施环境。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也非常重要。要开发与国际理解教育相配套的实验仪器、演示设备、活动设施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特别要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运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开发高效、便捷、互动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辅助设施设备及教学空间。比如,学校可视条件创建西方文学馆,或是在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西方文学阅览区;设立与声、光、电相结合的外语电子阅览室;可与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合作,建立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基地;利用外教资源,开辟Coffee House,以利于外教与学生面对面轻松交流;利用学校网站,创建外语教学网络学习互动平台等。

5.创办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国际课程班。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学校都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成立了国际课程班,可以此为基地,研究国外教学课程的特点,寻找国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点,由点带面,逐步探索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新途径。比如,江苏的一些高中与澳大利亚南澳洲高考局合作成立国际SAM课程班,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成立国际AP课程班,与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合作成立国际SAT课程班,与日语专修学院合作成立国际日语课程班等。

6.创建国际理解教育的国际文化环境氛围。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思想对话和文化理解。学校可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报、宣传栏、展板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宣传、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基本内容,在全体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国际理解教育氛围;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积极思考,增长见识;开设虚拟课堂,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交流;加大聘用外籍教师力度,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贯彻和实施等。

三、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与国际接轨已经逐渐成为了基础教育的一种潮流或趋势。建立国际学校、引进国外课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对外的人员交流和活动、强化外语教学、参与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等都可以被看做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之一。但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同时也是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