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行为管理;心理疏导;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ehavior management in dental fear of preschool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dental fear 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routine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routine management method).CBT method was used.Cooper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1)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60%),the match degree of observation group 8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ehavior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reschool children;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hobias
牙科畏种(DF)指的是牙科恐惧症,口腔科患者在治疗中因为害怕、恐惧疼痛而表现出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生理症状表现为烦躁、出汗、心率加快等[1-2]。牙科畏惧症是导致儿童牙科疾病治疗恐惧、哭闹、挣扎、逃避和拒绝治疗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口腔保健和治疗障碍的重要原因[3-4]。相关研究显示[5],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牙科畏惧症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儿童牙科畏惧症症状。本研究对学龄前牙科畏惧症儿童进行行为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口腔科牙科畏惧症儿童共100例,其中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3~6岁,平均(4.0±0.8)岁,CFSS-DS(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评分为(32.0±3.2)分;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其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2例,年龄3~6岁,平均(4.0±0.5)岁,CFSS-DS评分为(32.0±3.0)分;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年龄3~6岁,平均(4.0±0.6)岁,CFSS-DS评分为(32.0±2.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如检测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做好治疗前准备措施等。观察组基于常规管理方法,采用CBT方法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治疗前,给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治疗室内的环境和设施,帮助患儿和家属增加对环境的舒适感,减少陌生感,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家长口腔卫生知识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且评估其对口腔卫生的态度、行为进行了解,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评估其是否回避就医情况,是否存在强制牙科治疗的情况。并且带患儿到专门的候诊区进行参观,观看研究者自制的牙科口腔卫生教育短片,通过动画形式向患儿介绍龋齿的知识、治疗器械、治疗过程等等。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边观看患儿对短片的看法,同时回答患儿和家属的提问,并且适当疏导患儿和家属的负面情绪[6-7]。(2)治疗中,治疗室内的环境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当注重改善病患者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环境的空气流通以及卫生,尤其保持病患者病床的干净,通过优化护理环境,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恢复条件。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工作的过程中,同时鼓励患儿独立就诊。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亲切的态度,对牙钻的声音进行比喻,让患儿保持轻松的情绪。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表情,一旦发现患儿表现出不适感,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咽反射严重的患儿指导张口深呼吸,对情绪紧张的患儿指导其想象有趣的场景以分散注意力,对表现配合的患儿进行适当的表扬[8]。(3)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适当肯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对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小红花奖励,赠送口腔保健手册指导患儿保持口腔卫生。
1.3 ^察指标
参考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DF进行分级,一共6级。0级:儿童表情正常自然,可以迅速且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配合度良好;1级:儿童表情不自然,手部摆放不自然、比较紧张,愿意同时可以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虽然诊治过程较为紧张,但是可配合治疗;2级:儿童可正确回答医生的问题,但是手部经常悬空,声音变声,不对医生的操作造成不良的影响;3级:拒绝治疗,哭喊,经常手部悬空,不配合医生的操作,需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方可让儿童配合操作,诊治难度大;4级:语言交流正常,但是情绪表现出恐惧,持续哭闹,需进行按压;5级:高声哭喊,不听话,需采取强制性手段方可进行操作。其中配合评为:0级、1级、2级;不配合评为:3级、4级、5级[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组60%比较,观察组配合度80%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照组70%比较,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6%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我国儿童占据人口的重要比例,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形势比较严峻,发病年龄低,发病率比较高,发病范围广泛[10]。许多患儿因为对牙科治疗室的环境、牙医感到陌生,加上治疗的疼痛,导致患儿产生严重的恐惧、紧张、不安的负面心理,对口腔治疗产生夸大的想象,进而表现出抗拒治疗、抵触治疗的行为和情绪[11]。和成年人有所区别,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病原因和表现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12],儿童对牙科治疗产生害怕的情绪,不仅因为创伤和疼痛,而且出自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潜在的担心。所以为了纠正患儿和家属对牙科疾病治疗的错误、无知的认识,必须为其提供正确的信息,从而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消除患儿对牙科疾病治疗的恐惧感[13-14]。
CBT是一种新型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通过影响患儿的思维、信念和行为以改变其错误的认知,从而消除负面情绪,纠正不良行为[15]。其以认知理论、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实施。其中认知理论和人的情感、行为、反应有关;而学习理论则包括人的适应和习惯,通过学习获取,从而改正不良的行为和消极的反应。同时,学龄前儿童各方面能力正处速发展的旺盛时期,通过儿童简单的方法为其进行指导和解释,可有效地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和情绪。相关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交流方式结合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大多数儿童在牙科就诊中的牙科畏惧问题,但对于患有严重的牙科畏惧或认知、交流障碍的儿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行为管理方式才能解决。本研究显示,和对照组60%比较,观察组配合度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行为管理在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应用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泰鸣,马丽霞,任晓敏,等.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的行为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6-1847.
[2] 舒晓玲,黄彦,王秋伟,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111-112.
[3] 王晖,刘中林,彭澜,等.儿童牙科畏惧症诊治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15):1793-1795.
[4] 任晓芸.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因素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6,9(3):89-92.
[5] 刘锐,李磊,王鹏,等.改良六手操作预防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9):3592-3594.
[6] 孙景荣.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作用初探[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88-89.
[7] 高影.儿童牙科综合护理对儿童牙科畏惧心理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7(1):35-36.
[8] 龚小兰,何涛,查春红,等.牙科畏惧症儿童吸入笑气后行为改善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19):2384-2386.
[9] 王民艳,姜光,张晓娟,等.笑气镇静在儿童口腔科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42-843.
[10] 戴泰鸣,马丽霞,任晓敏,等.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的行为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6-1847.
[11] 王璐,庞雪晶,韩秀丽,等.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268-269.
[12] 张凤琴,郑艳秋,张丽芳,等.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防治中作用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6-17.
[13] 陈昊,罗洪,黄光磊,等.氧化亚氮镇静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2):251-253.
[14] 徐秀敏,梅陵宣,任重鸿,等.两种行为管理方式下牙科恐惧症患儿的心率变化[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2):795-797,782.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2
1 口腔美学知识与牙体缺损修复的关系牙齿各种类型的缺损或缺失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美观、发音和咀嚼等功能,尤其前牙的缺损和缺失,若长期未得到修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3]。口腔牙体缺损修复教学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传授,其一在于口腔基础知识,即口腔解剖的生理学知识,它是容貌美的基础。通过对正常人体口腔解剖形态的医学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容貌美的解剖生理特征,找出容貌美的形态学规律,例如面部黄金比例、牙体牙根的形态特点等,从而进一步掌握口腔颌面部的美学标准,以此让学生对面部美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其二在于口腔美学知识的教授,这部分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口腔美学知识与口腔医学专业技术的联系紧密而广泛。授课内容包括美学、医学美学、口腔美学、牙齿美容学的基础知识和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等,通过对人的头、面部的组成结构进行观察,发掘构成美学的主要范围和特征,从而寻找到使人的口腔呈现完美状态的最佳表现形式。要想提升对于口腔美学的评价标准,必须通过实际感知的手段来实施。如在对牙体缺损修复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教具、模型以及实物等,使学生形成具象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彼此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知识,巩固对于美学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美学知识与口腔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2 前牙修复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前牙处于面部十分突出的位置,若出现缺损或缺失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前牙功能的恢复还需要注意美观。牙体本身的形态和牙的排列都会影响面容外观,下颌姿势位时、微笑时、大笑时上下前牙外露量也是容貌美的重要参数[5]。教师在进行前牙修复知识的讲解需充分结合口腔美学知识,使学生从前牙缺损原因出发,观察患牙的形态、大小、排列、比例、颜色,以及牙龈的位置、形态、颜色等,根据患者脸型、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考虑前牙修复的方案,确保在修复完成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美观度。此外,前牙和后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对前牙的修复中,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口腔知识和美学修养,借助各种高科技的仪器,全面的对患者的牙齿结构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的修复方案。将患者现有的牙齿结构与符合美学标准的牙齿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不同或不足之处,提出既符合美学审美又能实现患者前牙修复的方案。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以追求自然为前提,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3 义齿比色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牙齿的颜色是带给人的首要直观印象,也是牙齿美学的外在具象化,而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地区之间对于牙齿的颜色追求不同,如何寻找最符合大众审美的齿色,是口腔修复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试验课的模拟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之间观察不同牙位、不同性别牙齿颜色的差别,对天然牙齿的颜色变化规律进行了解与掌握,对同一牙位上的彩度、色相的差异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基础的美学知识如视觉原理、色彩学原理,其中色彩学原理的知识主要包括色彩、视觉的基本原理、视错觉在美容牙科中的作用、前牙审美的视觉规律和义齿形式美的视觉特征等[6]。上述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用比色板指导学生进行义齿比色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口腔美学知识,在自然光条件下,于明亮的可视环境下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发育畸形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口腔美学知识导致牙体缺损的牙齿发育畸形是在牙齿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牙体形态、结构出现异常所致。临床常见的由于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包括四环素染色牙、牙本质发育不全、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7]。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一般是长期伴随患者存在,过度的畸形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上的自卑与抵触,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患者对于修复后的美观重视程度更高,必须提高从医者的口腔美学审美,增加相关的美学知识,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修复牙齿。因此教师在发育畸形牙体缺损修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美观意见。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发育畸形造成的牙体缺损修复后进行颌面部检查、美学和微笑评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口腔美学知识的掌握。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社区卫生;口腔健康;口腔专科医院;营销策略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口腔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也正在发生变革,从过去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向公有制主导的多层次结构的口腔医疗机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社区首诊的推进,社区口腔诊所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1],社区口腔门诊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社区口腔服务需求现状,探讨社区口腔服务的营销策略,以期为我国社区口腔服务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1我国社区口腔医学医疗服务发展现状
1.1社区口腔病患病状况
口腔疾病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牙齿缺失或引发口臭,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口腔癌、脑梗塞、脑脓肿、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肾炎等疾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4%的人口不同程度地患有口腔疾病,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年龄组、65-74岁年龄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未治疗率分别高达97.1%、88.9%、80.1%和92.1%。我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的人只有0.22%,其中每10位老人当中,就有一位是全口无牙[2]。中国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时期,口腔疾病将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儿童青少年是口腔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3]。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口腔溃疡、牙周病、龋齿,其中牙周病主要指牙周炎和牙龈炎,是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在发达国家有15%的人患有牙周病,而在中国牙周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成人牙周病患者占97%,35岁以上人群失去牙齿的主要原因正是此类牙周病。此外,龋齿的的发病率为45%,成为仅次于牙周病的第二大口腔疾病[4]。在国内开展的居民口腔社区就医调查中,愿意去社区就医的人数占总的调查对象的27%。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口腔服务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5]。
1.2社区口腔医学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1.2.1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就医观念。
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够准确和全面,口腔疾病就医观念不强,口腔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疾病并不多发,因此程度较轻的疾病容易被居民忽视,导致居民社区口腔医疗服务利用率不高[6]。在就医的居民中,对就诊口腔医疗机构前两位的选择是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与私营口腔诊所,而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的不足27.1%。社区居民选择也进一步使得社区口腔医学服务利用率不高[5]。
1.2.2社区医疗机构。
我国社区口腔服务发展速度较慢,服务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大,难以够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口腔疾病。其次,在社区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我国至今仍是口腔医疗保健人力资源缺乏的国家,美国牙科医师人口比约为1∶1200,日本约为1∶1000,北欧约为1∶800,中国香港地区约为1∶3500,中国台湾地区约为1∶4000[7],而当前中国大陆为1∶35000-40000[8],牙科医师人员数量不足。同时,在人员素质方面,相较于私人的口腔诊所,社区机构中的口腔科医生大多缺少足够的口腔实践经验,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患者口腔保健的需求,这也使得社区口腔门诊对于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不足[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几乎不开展口腔保健服务,因此社区居民即便是想到社区就医也无法在社区享受到口腔保健服务[10]。同时,国家对社区基层口腔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大,社区医生也很少接受口腔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9],这也限制了社区开展口腔医疗保健服务。
1.2.3口腔医疗费用。
卫生费用是制约我国居民利用社区口腔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在所有疾病中列于前3位[11],此外,口腔疾病中医保可报销的项目较少,仅有4种疾病的部分项目可以报销。这种状况使得普通患者甚至是医保患者都可能因为难以支付费用负担而放弃治疗或者寻求私人口腔诊所就医,同时由于社区机构的口腔收费机制和水平与大医院持平,在同等费用水平上,患者会直接选择大型公立医院口腔科及公立口腔专科医院就诊[12-13]。
2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社区口腔医疗连锁经营的优势
从行业特点来看,口腔医疗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的服务提供形式为门诊治疗,即“大门诊小病房”,80%服务提供主要是拔牙、治牙、镶牙、矫治等[13]。社区门诊开展口腔医疗服务也符合口腔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其次,和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相比,我国公立医院口腔专科医院虽然技术质量有所保证,但由于服务层级较高,导致患者众多,居民就医可及性和便捷程度并不高。而民营口腔诊所服务层次不高,营销手段丰富,就医便捷程度相对较高,因此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来看尚缺乏足够的条件予以保证,因此无法长期和稳定地为基层居民提供口腔健康的优质服务。口腔专科医院开展社区连锁经营,可以发挥社区就诊方便、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利用连锁同质化的服务模式获取居民的信任,吸引居民到社区就医。同时,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为实现其运营目标,有必要采用连锁经营的商业运营模式深入社区开展医疗服务[14]。
3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社区连锁营销策略重点
3.1连锁经营的策略重点
3.1.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保健意识。
利用社区加强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居民的预防意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就医决定。加强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教育,提倡居民定期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3.1.2注重口碑传播,吸引居民至社区就医。
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与社区连锁经营,其营销模式应该区别于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门诊和民营口腔门诊。①突出与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经营的优势。社区门诊通过与公立专科医院器材、人员和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方式,让居民在社区能够获得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等同水平服务的质量保证,从而发挥公立口腔医院医疗水平高和民营口腔门诊便捷的优势,吸引居民放心到社区就医。②依靠维护患者利益,健全口碑传播管理体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满意度,赢得口碑。③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趋同,连锁机构的发展取决于患者的选择,患者是诊所经营最重要的资源,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收集信息建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实施个性化服务,关怀患者,在长期的关系发展中获得价值[15]。
3.1.3改善社区条件配置,提升社区服务。
口腔专科医院社区门诊的医疗质量应有所保证,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对专科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发展都有所促进。口腔医疗服务形式以门诊为主,门诊医护人员的水平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作为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门诊,医院应重视各诊所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在连锁经营中可以通过口腔专科医院医师下到社区进行短期的支援、社区医护人员到医院进行培训、统一招聘医护人员、共同培训等方式提升社区门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社区口腔门诊的服务质量,从而让患者放心到社区就诊,保证连锁经营的持续发展。
3.1.4降低运营成本,减轻费用负担。
口腔专科医院社区门诊在网点经营方式上可以选择统一采购的方式,社区门诊的相关耗材、牙齿材料、医疗器械和相关设备的采购、配送和维修工作可以统一由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完成,通过大批次购买提升购买材料的议价空间,从而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出现因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而导致居民无法就医的情况,提高社区口腔医疗服务的利用率。
3.1.5充分适应社区需求的不断变化。
社区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医疗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导致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利用贴近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和市场营销开拓口腔医疗与保健市场,制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具有综合性及连续性的专业口腔医疗服务,同时结合各个社区居民的需求差异,在保证服务水平一致性的前提下开展针对居民需求的特色诊疗服务,提升社区门诊的竞争力,提升社区口腔门诊在口腔服务中的地位。
3.2选择合理的连锁经营形式
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的社区营销目的是利用院本部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为社区提供同质的医疗技术服务,既方便病人就地诊治,又充分发挥医院主体机构的辐射作用,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同时适应居民的需求。因此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一般采取正规连锁形式,即院本部下设分门诊,连锁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经费由本部管理。门诊部的医护人员是院内的正式职工,保证团队的一致性。此外,公立口腔医院也可以适当考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协作,例如通过双向转诊、构建医疗联合体等形式将一部分常见多发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转诊至社区就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
3.3设计连锁机构的运行方案
在机构运行方面,一方面本部应该直接进行人事管理,使连锁机构技术人员配置比例与院本部保持一致,同时在器材上严格遵照国家医疗卫生服务、院感控制、物价等相关政策进行日常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对连锁机构的服务范围进行精确定位,连锁机构的责任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口腔健康需求,通过连锁可以将设备共享,通过基层社区将有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转诊到口腔专科医院来。综上所述,从宏观政策环境以及口腔医疗服务的特点来看,社区口腔诊所发展前景广阔,而通过专科医院和社区门诊的连锁经营为社区口腔诊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而连锁经营关键是如何把握营销的重点,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发展社区口腔医疗服务,以满足居民社区口腔健康服务的需求,进而将居民保留在社区门诊,提高患者忠诚度。通过合理设计连锁运营方案,更好地发挥连锁经营对医院发展以及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培明,曾东,刘钢,等.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与满意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1):117-118.
[2]吉雅丽,刘学军,张晶,等.河南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3):311-312.
[3]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5):257-259.
[4]傅媛媛,沈家平,王占伟,等.南京市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802-1806.
[5]莫静,宫琳,张爱军,等.北京永定路社区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2(9):478-480.
[6]秦立芳,刘冬梅,王军荣.社区口腔健康促进模式构建和发展策略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391.
[8]周振邦,钟奇帜,邹增业.浅谈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J].综合医学,2014,12(7):146-147.
[9]浦玲芬.社区口腔卫生保健现状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9-130.
[10]刘强周杰陈梅英.城镇医保对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影响因素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3(18):414-416.
[11]万幸.我国商业口腔保险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李刚.营销理论与口腔医疗市场拓展[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1):128-129.
[14]李刚.口碑传播与口腔医疗市场拓展[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1-563.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 壳聚糖; 磷酸三钙; 支架; 组织工程; 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 R313.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05-03
Study of Reconstruction of Rabbit Mandibular Defects with Chitosan/Tri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MO Bi-fan,PAN Meng-xiong,HUANG Y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5-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hitosan/tricalcium phosphate(CTCP) scaffold can repair mandibular defect of rabbits. Method: CTCP scaffolds were implanted into one side artificial defect of rabbit mandibular, the other side defect was left unrepaired. Six weeks later, the new bone regeneration in the defects was investigated by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X-ray and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sides present better reconstruction. Conclusion: CTCP scaffold can serve bone regeneration in mandibular defects.
【Key words】 Chitosan; Tricalcium phosphate; Scaffold;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de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 541001,China
在医学临床上,外伤、肿瘤、炎症等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骨组织缺损。骨缺损修复的传统方法有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及人工骨等方法[1-4]。多少存在着材料难以获得、治疗效果欠理想等缺陷。近年来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骨组织缺损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使用生物材料制备的支架(scaffold)是一个关键环节[5]。壳聚糖是一种具有无毒、抑菌易降解等优秀性能的生物材料,磷酸三钙与之复合制作支架,能提高支架的强度、韧性及成骨性能[6-7]。本研究使用作者通过重结晶冻干法制备的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chitosan/tricalcium phosphate, CTCP)支架,建立兔颌骨缺损模型,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骨修复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壳聚糖/磷酸三钙支架材料(作者研制,方法和性能详见另文);成年家兔4只,体重2.4~2.6 kg,雌雄不限。紫外线消毒灯(DH-S01,广州东韩光电公司);牙科用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牙钻机(CS160SMD-W,上海医疗器械公司);移动式牙科X射线机(中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显微镜和显像系统(Olympus,日本);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1 ml: 0.5 mg);安定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2 ml:10 mg);氯胺酮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 ml:0.1 g);注射用克林霉素(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600 mg)。
1.2 支架材料的处理
将材料剪成5 mm×3 mm×1 mm大小,置于培养皿中,敞口,紫外线灯消毒,距离15 cm,照射0.5 h;加入0.6%克林霉素溶液浸泡备用。
1.3 药物配制及用药方案
氯胺酮1支+阿托品8支混合;克林霉素溶解于10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配成0.6%注射液;安定注射液直接使用。每只实验兔:氯胺酮25 mg,阿托品1 mg及安定20 mg耳缘静脉给药。麻醉成功后克林霉素针60 mg每只肌注。手术后3 d在实验兔的饮水中加入克林霉素80 mg/d,第4~6 d将克林霉素80 mg加入食料中。
1.4 手术方法
兔耳缘静脉使用留置针头,缓慢推注麻药。以呼吸平稳而缓慢,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骨骼肌松弛,手术切割时动物无反应为麻醉成功标准。然后消毒铺巾,在两侧上颌牙槽嵴中段黏膜作1.5 cm弧形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骨面,以消毒高速涡轮手机配金刚砂钻制备矩形骨缺损约6 mm×4 mm×1 mm。骨缺损位于牙槽嵴与腭盖转折线上,不穿通牙槽嵴鼻面。生理盐水冲洗后,在右侧缺损处放入试样作为实验侧,拉拢缝合;左侧直接拉拢缝合作为对照侧。
1.5 取材及检测方法
6周后处死实验兔,去除颌骨外周软组织,用小骨锯从植入区外正常骨质内分离标本。大体观察:肉眼观察骨缺损区骨形成情况;X线摄片观察:拍摄条件为电流100 mA,曝光时间0.08 s;组织学观察:用标本8倍体积的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24 h,10%硝酸水溶液脱钙1周,自动脱水机进行脱水,标本经梯度酒精、二甲苯和石蜡处理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封片。光镜下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残留情况。
2 结果
2.1 动物情况
术后1 d开始饮水,2~3 d开始正常进食成品兔粮。切口未见感染、裂开等并发症。至6周取材时间,无一例死亡。
2.2 大体观
实验侧基本骨化,表面硬,见少许红色新骨岛呈细点状分布在原骨缺损区;对照侧呈深红色新骨区,边界明显,表面硬,相对应的骨膜见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切开时有阻力明显更大。
2.3 X线检查
实验侧骨小梁钙化较好,呈交织状,但层状结构未完成。无明显的未钙化低密度区;对照侧骨小梁较稀疏而散乱,其中分布数个点状未钙化低密度区,下缘见骨膜新骨增生反应。
2.4 组织切片检查
左右两侧均未见炎症细胞、异物或材料残留和肿瘤,均可见纤维化成骨的区域,骨细胞位于骨陷窝,成骨细胞位于周边。右侧(对照例)骨化区域分部较松散,新生骨小梁周围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增生;左侧(实验侧)骨化区域连接成片,新生骨小梁较宽、数目较多,有的新生骨组织呈板层状,其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区域较窄,成骨较好。
3 讨论
实验手术区选择颌骨牙槽嵴,是出于专业方向的原因,例如牙周病、颌骨肿瘤等造成骨缺损,还有牙种植体的骨量不足等专业临床问题,目前都未有理想的解决办法。兔上颌较下颌有更大操作面积,但应注意其前中段骨壁都较薄,成年兔上颌牙槽嵴的厚度约为2.5 mm,易穿通到牙槽嵴鼻面。用药方案选择克林霉素作为抗感染药物,因其具有较高的骨骼药物浓度,也是一种较广谱的抗菌素;术前肌注,术后6 d,有效地防止了口腔内部切口的感染。物方案是氯胺酮、阿托品及安定的复合麻醉,能减少毒性,降低麻醉死亡率[8]。而且这几种药物均能使用于人类,因此有更高的安全性,这对于长时间饲养是必须的,比如乌拉坦对实验动物有致癌性,故仅适于即时实验[9]。麻醉方式是兔耳缘静脉使用留置针头,动物易安抚和操作,且不需反复穿刺,但要注意留置针头的固定。
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长因子/活细胞种植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度的生物材料支架上,培养后将生长因子/活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植入机体病损部位以形成新的具有其原来功能和形态的组织和器官,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其中生物材料支架是组织工程的基本要素,很多支架材料本身就具有促进骨修复的能力,如胶原、壳聚糖、磷酸三钙、可溶性钙磷玻璃(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等。目前,对组织工程中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
壳聚糖是由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的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溶于醋酸等有机溶剂形成凝胶,易于塑形,用冻干法脱水可制备出三维多孔性结构支架。它作为支架材料的优点有:无毒,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促进具有成骨潜能细胞的分化并有利于骨形成,可促进多种组织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生物材料[10-12]。值得一提的是壳聚糖具有抑菌性,有实验表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家兔使其发生骨髓炎,壳聚糖可降低其感染率[13]。但壳聚糖机械性能差,并且其降解产物还会使局部pH值降低,这一过程反过来又会加快其降解并引起炎症反应。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活性,机械性能好,其降解产物呈碱性,而弱碱性环境利于成骨细胞帖附、增殖,从而降低壳聚糖降解产生的酸性[14]。反面例子是关于羟基磷灰石(HA)的研究很多,但其实HA不能降解,不符合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15-17]。因此壳聚糖/磷酸三钙复合材料支架能提高支架的强度、韧性及成骨性能。此外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这是组织工程材料的一个重要要求[18]。
本研究采用笔者研制的壳聚糖/磷酸三钙支架,是通过重结晶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详见另文),pH值为8,孔隙率最高达到93.3%,孔隙直径以100~300 μm为主,孔洞之间互相通连形成良好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在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切片检查中,实验侧(材料植入侧)都表现出更好更快的骨修复效果,体现为骨小梁数量、结构及成熟度的差异,且未见材料残留。此外作者推测,如果将取材时间提前到第5周可能会观察到更显著的区别。当然实验动物的品种、年龄、饲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骨修复的进程[19-20]。本研究证实所研制的壳聚糖/磷酸三钙支架,具备良好的骨修复作用,有望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修复牙周病及其他骨缺损,也有望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支架复合特定的细胞因子、定向分化细胞修复人体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这些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鲁红,吴织芬,田宇.异体脱矿松质骨基质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38-2539.
[2]鄂征,刘流.医学组织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17.
[3] Habal M. Different forms in bone grafts[M].Philadelphia:Saunders,1992:6-9.
[4] Brown K L,Cruess R L. Bone and cartilage transplantation inorthopedic surgery: a review[J]. J Bone Joint Surg,1982,84(3):270-279.
[5]毛天球.骨组织工程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2):158-160.
[6]钟金晟,欧阳翔英,梅芳,等.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三维复合体的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5):507-510.
[7] Lee J Y.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betal releasing tricalcium phosphate/chitosan microgranules as bone substitutes[J].Pharm Res, 2004, 21(10):1790-1796.
[8]许辉,庄友梅,姜涛,等. 阿托品、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在家兔面神经缺损修复模型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15(22):23-25.
[9]张清林,王爱平,宋欣,等.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肿瘤短期试验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13(4):239-242.
[10] Li Z S,Ramay H R,Hauch K D,et al. Chitosan-alginate hybrid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J]. Biomaterials, 2005, 26(18):3919-3928.
[11] Seol Y J,Lee J Y,Park Y J,et al. Chitosan sponges as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for bone formation[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4,26(13):1037-1041.
[12] Lahiji A, Sohrabi A,Hungerford D S,et al. Chitosan supports theexpression ofextracellularmatrix proteins in human osteoblasts andchondrocytes[J]. J Biomed Mater Res, 2000,51(4):586-595.
[13] Aimin C,Chunlin H,Juliang B,et al. An in vitro, in vivo study of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osteomye-litis[J].Clin Orthop RelatRes,1999,36(6):239-247.
[14] Zhang Y,Zhang M. Three-dimensional macroporous calcium phosphatebioceramics with nested chitosan sponges forloadbearing bone implants[J]. J Biomed Mater Res,2002,61(1):1.
[15] Lee Y M,Park Y J,Lee S J,et al. Tissue engineered bone formationusing chitosan/tricalcium phosphate sponges[J]. J Periodontol,2000,71(3):410-417.
[16]刘磊,李声伟,田卫东.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的临床应用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1):42-43.
[17]王大章,李声伟,彭泽勋,等.用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行牙槽嵴再造术的初步报告[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24(5):289-291.
[18] Henh L L,Polak J M.Third-generation biomedical matetials[J]. Science,2002,295(15):1014-1017
[19]陈鹏,毛天球,刘冰,等.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负载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12):730-732.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Er:YAG激光;工作原理;口腔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80.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6.025
The applications of Er:YAG laser in Oral ScienceChen Minle, Ding Jiangfeng, Jiang Qianzhou, He Yijiang.(Dept.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40, China)
[Abstract]Er:YAG laser is a new type of laser-powered hydrokinetic system belonging to middle infrared lasers, which has the sui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soft tissues resection. In contrast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Er:YAG laser has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ease pain and discomfort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hich the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Er:YAG laser is being gradually studied and applied for dentistry.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Er:YAG laser,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in oral therapy.
[Key words]Er:YAG laser;working principle;oral therapy
!!!!Er:YAG(铒:钇、铝、石榴石)激光是一种水动力生物激光系统,Hibst等[1]于1989年首次提出Er:YAG激光能有效切割牙体硬组织。1997年饵激光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牙体硬组织激光应用于临床,其在去腐、备洞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自此,Er:YAG激光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也在口腔医学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Er:YAG激光工作原理
区别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激光的波长,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组织的作用不同,Er:YAG激光属于中红外线激光,其穿透性差,仅能穿透约0.01 mm的牙体组织。区别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二是激光的强度(即功率),用于治疗的激光通常是中等强度的激光。另外,激光对组织的作用还取决于激光脉冲的发射方式。Er:YAG激光以短脉冲方式发射激光,短脉冲式的激光强度可达到1 000 W或更高,这些强度高、吸光性也高的激光适用于清除硬组织。
Er:YAG激光射线波长为2.94μm,由于其波长与水(3.0μm)和羟磷灰石的OH-(2.8μm)对红外线的吸收峰值接近,激光能量可被照射区组织中的水分子充分吸收(吸收程度可达90%),因此可作用于所有含水的口腔组织上。组织受激光辐射时,激光的影响范围只限制于几微米厚的表面层上,激光能量被传递到同轴的水-空气混合物中,激活水雾产生具有超高能量的水分子,水分子携带能量作用于光照处的组织,导致该薄层内部压力增大至超过牙体组织可承受的强度,蒸汽压从组织分子中释放产生微爆炸,从而进行有
效地组织切割[2]。
2Er:YAG激光在口腔治疗中的优势
2.1杀菌作用
Er:YAG激光即使输出能量较低时也具有较高的杀菌能力,且温度不会过度升高[3]。同时,Er:YAG激光可使水分子分裂,产生OH-自由基,大量的氧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另外有研究[4]也报道,铒激光能通过减少脂多糖而产生杀菌作用。有研究显示,使用60 mJ较低辐射能量的激光进行照射治疗后,可以使牙根表面的内毒素和外毒素降低61%~93%。同样,在种植体表面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使用60 mJ的能量可降低约99.51%的内、外毒素,然而120 mJ可以降低约 99.94%[5]。
2.2增加釉质和牙本质的抗酸性
Er:YAG激光照射使釉质的扩散系数降低,抗酸能力增强[6],这可能是铒激光预防龋齿的机制之一。并且Hossain等[7]也发现,激光照射可使牙本质获得较高的抗酸性。
2.3热损伤少
Mollica等[8]认为,Er:YAG激光备洞引起的牙髓温度的升高与高速手机相似。在使用水冷却的情况下,Er:YAG激光备洞时髓腔温度的升高范围在3℃以内,温度为25~30℃。Oelgiesser等[9]研究了不同的激光治疗参数后发现,激光引起髓腔的最大升温温度低于5.5℃,牙髓不会发生坏死变性。
Yoshino等[10]观察了经Er:YAG激光切割的骨组织后发现,除了表面微结构层受影响外其他结构均没有严重的热损伤,并且可以观察到表层的烧蚀损伤会逐渐被修复,其损伤并没有阻止新骨的形成。
2.4精确的切割能力
Er:YAG激光属于红外线,其穿透性差,仅能穿透牙体组织约0.01 mm,当组织受激光辐射时,激光的影响范围只限制于一个几微米厚的表面层上,加上所产生的热损伤少,可以精确的切割目标组织而对其周围组织影响少。另外,铒激光的靶组织范围广,只要组织中含水即可,对软硬组织均有切割能力,且组织含水量越多,切割效能越高。
2.5生物刺激功能
Er:YAG激光分裂了水分子,产生OH-自由基,产生自由基的含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脉冲重复率和每激光脉冲的能量密度。大量的氧自由基有杀菌能力,而低浓度的氧自由基则可刺激纤维母细胞,引起胶原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而且,铒激光可以使组织收缩,促进胶原蛋白的重构[3]。
2.6较少的疼痛
基于患者对Er:YAG激光治疗的接受程度和治疗时的感觉也有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牙体预备方法相比,几乎超过80%的患者表示,使用Er:YAG激光进行窝洞预备要舒适得多。只有很少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要辅以局部麻醉,通常也是由于患牙在治疗前还有牙本质敏感存在的缘故。约93%的患者在Er:YAG激光备洞时短时间内会感到患牙有压力存在,但是很少会感到疼痛[11]。
3Er:YAG激光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3.1牙体预备
Er:YAG切割牙体组织是一个光热机械切削过程,这种热机械过程使被照射的牙体硬组织对周围组织产生了较低的热损伤,并且作用过程中有水参与,不仅冷却了作用区域,而且还参与了窝洞的机械预备。Er:YAG激光的脉冲宽度越短,在适度的脉冲能量密度下,切削效能越高。
在使用Er:YAG激光时,可以根据靶组织不同对激光参数予以适当调整。被照射组织含水量越多,其切割时所需的能量越小。由于釉质含水分较少,在切割时所需能量为4~8 W,而牙本质含水量相对较多,所需的切割能量为2~5 W。龋坏组织含水更多,所需能量更少,1~3 W即可。
用Er:YAG激光照射釉质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照射区域呈鳞状外观,釉质结构清晰,未见玷污层;照射后再对其进行酸蚀,可观察到釉质表面结构更加均匀,釉柱的核心被选择性去除,柱间质几乎被完整地保留[12]。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r:YAG激光照射后的牙本质,可见弹坑样的不规则粗糙表面,呈鳞片状,部分牙本质小管开放但未被扩大,牙本质小管结构清晰,未见玷污层[13]。Giachetti等[14]观察了Er:YAG激光照射后的牙本质,发现在其表面下存在微裂,牙本质表面覆盖着一层厚3~5μm的激光改性牙本质层,表面片状结构脆弱,与其下面的管间牙本质分离,基部的胶原纤维变性熔融。
利用铒激光制备的窝洞边缘不整齐,洞壁不光滑,洞底不平,而且均为粗糙面,不同于GV Black所提出的底平、壁直、线角圆钝等洞型要求,理论上更适用于粘接性充填材料的修复。关于使用Er:YAG激光对牙本质粘接性能影响的报道存在一定的争议[15-16],多数文献认为,单纯使用Er:YAG激光照射牙本质后,其粘接力比常规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的粘接力小,而激光照射后并行酸蚀处理可以得到与常规方法相当甚或更好的粘接力。
3.2窝沟封闭
Er:YAG激光可应用于封闭窝沟,其优点在于仅用一样设备操作一步就将去污、清洁和修整同时完成,激光辐射可到达之前难以进入的深度,且照射后的釉质抗龋性增加[8]。研究[17]显示,使用Er:YAG激光辐射后再用磷酸酸蚀剂酸蚀牙面的效果,与车针处理再酸蚀的效果相同,二者微渗漏程度无明显差异。而若只用Er:YAG激光处理后直接进行窝沟封闭,其比常规方法所得效果差,边缘微渗漏亦明显。因此,用Er:YAG激光照射后仍需酸蚀剂对牙齿表面进行酸蚀。
3.3牙髓治疗
3.3.1根管预备与传统方法相比,Er:YAG激光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根管通畅、扩大、塑形以及根管清洁。在使用激光后,根管内几乎没有牙髓组织残留,根管壁上也无碎屑残留,如果在操作中同时使用冷却水进行冲洗,还可有效去除玷污层,且杀菌效果显著。
3.3.2活髓切断Huth等[18]使用Er:YAG激光进行活髓切断临床试验并随访1~2年后发现,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3%和78%,而对照组(2%戊二醛)分别为96%和85%,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方法相比,使用Er:YAG激光备洞意外露髓后牙髓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也无出血或残留的牙本质碎片,且表现出了较好的愈合能力,X线检查可见牙本质桥形成,靠近露髓处形成了较多的修复性牙本质[19]。
3.3.3去除根管充填物Er:YAG激光对根周组织产生的热效应较少,只需用很低的输出量(切割牙体硬组织的输出量的1/10~1/3)即可以融化和移除根充材料,但应该避免对弯曲根管使用[20]。
3.4手术治疗
Er:YAG激光手术的优点有:1)精确切割的同时对手术部位具有消毒能力;2)对小血管同步止血可减少出血,并获得干燥清晰的手术视野;3)非接触技术;4)同时具有杀菌和生物调整的功能,对微循环和血管再生有生物刺激功能;5)减轻术后疼痛、水肿、瘢痕。加之Er:YAG激光器械的通用性,使其成为手术治疗技术的良好选择之一。
3.4.1切除骨组织Er:YAG激光可应用于切除死骨、清创和骨皮质切开等手术,并显示出了良
好的治疗能力[21]。利用Er:YAG激光切割骨组织,精确度高,很少产生周缘组织碳化,热损伤少且局限于切口边缘数微米之内,切口边缘齐整,没有熔融现象,切削时没有骨组织碎片,照射后的骨组织具有良好的愈合能力。铒激光接触式照射可用于切除大量骨组织,而非接触式照射则用于切除少量骨组织[10]。Lewandrowski等[22]报道,Er:YAG激光照射后骨组织的愈合速率与常规钻切割后骨组织的类似甚至更快,这可能是由于激光照射后,骨组织表面呈典型的不规则形态,增加了血液成分在愈合初期对骨组织的黏附。
3.4.2切割软组织Er:YAG激光可应用于系带成型术和牙龈切除术[23]等,使用Er:YAG激光进行软组织切割,可以得到清洁而准确的切口,即使在高切割效率的情况下,对周围组织产生的伤害也很少,且对牙龈等软组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术后愈合速度也较快[3]。
3.4.3根尖切除术相对于常规使用的牙钻,激光用于根尖切除术的优势在于:更好的明视度、准确的根尖切除、非接触式、利用气化快速去除病变组织、同步止血、无震动或不适、疼痛较轻、邻近组织受创伤感染的风险较少。有研究[24]表明,Er:YAG激光具有控制微生物的能力,能去除根面激光照射区的根尖微生物膜,处理后的牙骨质表面略微粗糙,这提示污染或感染的牙骨质已被气化,而且没有暴露的牙本质小管。Pozza等[25]推荐使用Er:YAG激光(400 mJ,10 Hz)进行根尖切除后再用Nd:YAG激光(150 mJ,10 Hz)进行根面处理,他们认为这是较好的根尖手术操作顺序。在牙科显微镜下使用Er:YAG激光的安全性已被证实,可放心地将其应用于切除根尖、刮除肉芽组织和修补穿孔等精细的手术中[26]。
3.4.4牙周手术Eberhard等[27]认为,虽然Er:YAG激光清除牙结石的效率不如手用器械,但是它在清除过程中对牙骨质的损伤很少,牙骨质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所以Er:YAG激光可以成为牙周支持治疗的可行手段之一。有研究模拟了牙根外吸收后发现,用Er:YAG激光照射牙根的冠1/3牙面后,产生了适合纤维母细胞附着的形态改变,如微粗糙表面、无玷污层等,这种形态有利于牙周新附着的产生。亦有研究认为,Er:YAG激光能有效解决肉芽组织、牙龈黑色素沉着和牙龈变色,并且其可进行损伤少的骨修整和切削,提高了损伤组织的恢复速度等。另外,铒激光可降低脂多糖的含量,产生一定的杀菌作用。
4参考文献
[1]Hibst R, Keller U.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r:YAG laser on dental hard substances:Ⅰ. Measurement of the ablation rate[J]. Lasers Surg Med, 1989, 9(4):338-344.
[2]Kilinc E, Roshkind DM, Antonson SA, et al. Thermal safety of Er:YAG and Er, Cr:YSGG lasers in hard tissue removal[J]. Photomed Laser Surg, 2009, 27(4):565-570.
[3]Lubart R, Kesler G, Lavie R, et al. Er:YAG laser promotes gingival wound repair by photo-dissociating water molecules[J]. Photomed Laser Surg, 2005, 23(4):369-372.
[4]Ishikawa I, Aoki A, Takasaki AA.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Erbium:YAG laser in periodontics [J]. J Periodontal Res, 2004, 39(4):275-285.
[5]Kreisler M, Kohnen W, Marinello C, et al. Bactericidal effect of the Er:YAG laser on dental implant surfaces:An in vitro study[J]. J Periodontol, 2002, 73(11):1292-1298.
[6]Maung NL, Wohland T, Hsu CY. Enamel diffusion modulated by Er:YAG laser(Part 1)—FRAP[J]. J Dent, 2007, 35(10):787-793.
[7]Hossain M, Nakamura Y, Kimura Y, et al. Caries-preventive effect of Er:YAG laser irradiation with or without water mist[J]. J Clin Laser Med Surg, 2000, 18(2):61-65.
[8]Mollica FB, Camargo FP, Zamboni SC, et al. Pulpal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high-speed handpiece, Er:YAG laser and ultrasound tips[J]. J Appl Oral Sci, 2008, 16(3):209-213.
[9]Oelgiesser D, Blasbalg J, Ben-Amar A. Cavity preparation by Er-YAG laser on pulpal temperature rise[J]. Am J Dent, 2003, 16(2):96-98.
[10]Yoshino T, Aoki A, Oda S, et al. Long-term histologic analysis of bone tissue alteration and healing following Er:YAG laser irradiation compared to electrosurgery[J]. J Periodontol, 2009, 80(1):82-92.
[11]Keller U, Hibst R, Geurtsen W, et al. Erbium:YAG laser application in caries therapy. Evaluation of patient perception and acceptance[J]. J Dent, 1998, 26(8):649-656.
[12]Sasaki LH, Lobo PD, Moriyama Y, et al. Tensile bond strength and SEM analysis of enamel etched with Er:YAG laser and phosphoric acid:A comparative study in vitro[J]. Braz Dent J, 2008, 19(1):57-61.
[13]Soares LE, Resende EB, Brugnera A Jr, et al. Combined FT-Raman and SEM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Er:YAG laser irradiation on dentin[J]. Photomed Laser Surg, 2007, 25(4):239-244.
[14]Giachetti L, Scaminaci Russo D, Scarpelli F, et al. SEM analysis of dentin treated with the Er:YAG laser:A pilot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laser use on adhesion mechanisms[J]. J Clin Laser Med Surg, 2004, 22(1):35-41.
[15]Kameyama A, Kato J, Aizawa K, et al. Tensile bond strength of one -step self -etch adhesives to Er:YAG laser-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enamel[J]. Dent Mater J, 2008, 27(3):386-391.
[16]Ramos AC, Esteves-Oliveira M, Arana-Chavez VE, et al. Adhesives bonded to erb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 laser-irradiated denti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ensile bond strength analyses[J]. Lasers Med Sci, 2010, 25(2):181-189.
[17]乔丽艳,刘静明,王静,等. Er:YAG激光制备窝洞对树脂充填微渗漏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3(2):179-181.
[18] Huth KC, Paschos E, Hajek-Al-Khatar N, et al. Effectiveness of 4 pulpotomy techniques—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J]. J Dent Res, 2005, 84(12):1144-1148.
[19]Jayawardena JA, Kato J, Moriya K, et al. Pulpal response to exposure with Er:YAG laser[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1, 91(2):222-229.
[20]Tachinami H, Katsuumi I. Removal of root canal filling materials using Er:YAG laser irradiation[J]. Dent Mater J, 2010, 29(3):246-252.
[21]Vescovi P, Merigo E, Manfredi M,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xillary osteonecrosis due to bisphosphonates using an Er:YAG(2 940 nm)laser. Discussion of 17 clinicalcases[J]. Rev Belge Med Dent(1984), 2009, 64(2):87-95.
[22]Lewandrowski KU, Lorente C, Schomacker KT, et al. Use of the Er:YAG laser for improved plating in maxillofacial surgery:Comparison of bone healing in laser and drill osteotomies[J]. Lasers Surg Med, 1996, 19(1):40-45.
[23]Genovese MD, Olivi G. Use of laser technology in orthodontics:Hard and soft tissue laser treatment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0, 11(1):44-48.
[24]Araki AT, Ibraki Y, Kawakami T, et al. Er:Yag laser irradiation of the microbiological apical biofilm[J]. Braz Dent J, 2006, 17(4):296-299.
[25]Pozza DH, Fregapani PW, Xavier CB, et al. CO2, Er:YAG and Nd:YAG lasers in endodontic surgery[J]. J Appl Oral Sci, 2009, 17(6):596-599.
口腔医学和牙科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工程博士 专业学位 博弈
国家用前在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只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兽医专业博士学位三类。是否设置博士层次的工程类专业学位,在国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已有探讨。笔者拟班门弄斧,结合国外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概况,从社会客观需求、现有学位教育等方面分析在我国开展工程博士学位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存的困难,以供交流探讨。
1 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
1.1 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从20世纪中期开始,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需要以较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企业必须融开发、设计、生产、经营于一体。企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能力,还要有解决技术进步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化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企业需要一批既精通专门技术又能将技术、社会、市场密切联系起来的“精英人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最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与工程创新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工业企业渐渐需要受过高等训练的博士工程师来迎接复杂的研究与开发的挑战,但从学校直接出来的工学博士往往缺乏从事开发和管理大型工程项目所必需的宽广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学术型人才注重理论分析与抽象推理,注重某一领域的深度,而不强调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适应企业的工作。而企业的工程师没有经过理论的训练,在创造性和攻坚方而存在一定的困难。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企业的总工程师,构筑这种人才的特殊能力结构,适应企业特殊岗位的人才需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校已经收到不少企业的咨询。希望我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博士。针对这些问题我校进行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在与我校合作的企业方面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对联合培养少量的博士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希望企业选派的这些博士能学习到与全科研型的工学博士教育不一样的知识。这些都对国家探讨新的博士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正好可以顺应企业的这种需求。
1.2 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可改变工科博士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学位制度。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将弥补我国学位制度上的不足。从世界发达国家学位制度的历史演进来看,大多数国家在博士阶段都设置了两种学位:一类是研究型或者说是学术型博士学位,旨在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目的是提高学术水平,为人类知识体系的积累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一类是专业型博士学位,旨在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掌握恰当方法、解决并反思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使其具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工作的能力。我国现在只有工学博士这一种学术性博士学位,事实上是用一种模式培养两种社会需要的人。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第一,不能突出工程实践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根据学术研究型人才的标准进行招生和培养,忽视实践工作的特点,不能适应实践工作者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第二,学术性博士学位教育大多采取脱产学习的方式,这使实践工作者的学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影响。总之,这种通过单一学位类型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的做法,既不利于维护学位的质量,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将弥补工科高层次专业学位的这一空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
2 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可行性。
2.1
国外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为我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美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博士层次的学位,与哲学博士是同一层次。美国的哲学博士学位是一种通用性研究学位,获得者不分学科和专业,统称为“哲学博士”。本世纪初,在实际部门需求的推动下,一些应用科学领域,开始授予专业博士学位,如医学博士、药学博士、牙科博士等专业博士学位,逐步形成了专业博士学位与哲学博士学位并行不悖、平分秋色的格局。川美国是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最早的国家之一。1965年,NCSBEE即现在的全美工程检查员协会(NCEE)通过决议,督促高等院校发展工程硕士与工程博士计划,随后,底特律大学、德州农机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纷纷设置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博士水平的专业高级工程师。在20世纪下半世纪,德国、法国和英国也相继实行工程博士培养计划。
目前国内讨论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与美国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美国没有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分学科和专业统称为“哲学博士”,而专业博士学位的涵盖面很广,在应用学科领域设立了多个专业博士学位:而国内有工学博士、文学博士、理学博士等分学科的博士学位,这些博士学位也涵盖了一些应用学科领域。这种条件下讨论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实际上是对工学博士学位培养目标、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尽管如此,国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实施对我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探讨、实践是有重大借鉴意义的。
2.2 工学博士学位的发展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发展的横向基础。工程博士与工学博士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工学博士学位20年的发展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0多年来,我国博士生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2006年全国在学博士生已达20.8万人,当年毕业博士生为3.62万人。2006年共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长9.07%,其中招收博士生5.6万人。而在2000年,全国招收研究生12.85万人,博士生为2.51万人,当年在学博士生6.73万人。招生规模的增长一方面解决了我国对学术型博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经验。同时20多年来,高等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完成了许多企业重大课题,也培养了一批能够解决企业与工程实际问题的教师,一部分教师的学术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另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向着经济建设方向的倾斜,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的内容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培养工程博士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工学博士学位相比,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时间很短,像发达国家工学博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工程博专业学位是从20世纪下半世纪才开始出现的。各国培养工学
博士已具备了很丰富的经验,但培养工程博士还需不断探索。我国从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后,经过20多的实践与探索,借鉴国际上工学博士培养的经验,基本上实现了博士生培养立足国内的目标。但是我国如何培养工程博士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了工学博士培养的经验,为我们具体怎样培养工程博士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发展的纵向基础。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果没有工程硕士学位的发展基础,直接发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就好像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1984年我国开始工程类型硕士培养的试点,1997年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时间里,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截至2007年,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共有212家,在学人数也由1997年的920人上升到2007年的170930人,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此庞大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队伍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了生源基础。同时十年的工程硕士培养经验,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提供了培养的经验,有了一批有工程硕士培养经验的导师和授课教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技术的升级,以及我国企业逐步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更需要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更高层次的人才。。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正好顺应了这种历史的需要,十年的工程硕士培养经验为我们顺应这种历史的需要提供了条件,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2.4 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发展的生源基础。尽管工程博士是面向实践一线设置的专业学位,但招生对象却是非常开放的。凡有意在工程实践领域从事高层次、创造性工作的人员都可申请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应该说,目前我国拥有良好的生源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人群:
2.4.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获得者。1998年清华大学首位学员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到2007年,全国一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已达到33605位。从1998年到2007年,全国已有114945位学员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已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硕士。我校虽然从2001年才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但在7年的发展中・生源一直很好。2001年我校工程硕士在学人数64人,到2007年在学人数已达到1422人:获得学位的人数截至2008年也已达到616人。如此庞大的工程硕士毕业生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源基础。就在读的工程硕士,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大约五分之一,的工程硕士认为如果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他们将有兴趣继续攻读。
2.4.2 工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研究生招生扩招以来,更是蚺养了大量的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日益剧增。以我校为例,1978年开始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当年招生14人,到2008年一年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达756人,在学人数超过2000人。而我校在全国属于招生人数比较少的高校,国家985、211高校每年授学位的研究生就是几千人。这些研究生中有大量的工学硕士,他们只有很少一部分考上工学博士,走上科研的道路:大量的工学硕士从事着应用型的工程实践,他们需要在工作的同时更新知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学习新的东西,这都需要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出台,这些人员将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也对全日制即将毕业的硕士进行了一定的调查,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希望能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解决技术难题以及自身的发展都非常有好处。
3 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存在的困难。
3.1 如何培养工程博士是个崭新的课题。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最高水平的工程专家,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性并将理论知识与技术有效整合的能力。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与工学博士有着很大的区别:①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应用型学位,强调学生能够利用前沿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源于企业技术进步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工学博士学位是一种研究型学位,强调学术研究。②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企业的行政与技术的组织者,它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并,以非技术的形式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而工学博士培养的是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工学博士致力于知识的深化。③工程博士是以产品与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他需要专门的技术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是一利-复合型的人才;而工学博士是以学科为研究对象,他需要专门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是一种专业化人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都是面对企业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培养的目标都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它们仍然存在着质的差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与管理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规模需求。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大型项目的组织者与技术带头人,造就的是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具有领导才能的工程专家。因此工程博士教育是精英教育,首先是满足企业技术进步的人才质量要求,而不是规模需求。工程博士比工程硕士有更深入的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寻求解决工程问题最理想途径的独创能力,更特别的是工程博士对工业工程与发展文化有正确的评价能力,对企业进步与市场发展有正确的预测能力。能够适应技术改造的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行为不断更新。具有操作金融项目的良好的应变能力。州
工程博士与工学博士、工程硕士存在上述差异,因此在人才选拔方式上,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在学位论文的要求上,在培养过程的管理上都不能完全照搬工学博士和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需要建立新的工程博士教育模式,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新的模式非一日之功,还存在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