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1
1 临床资料
本37例病例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9-83岁,平均65.9岁。其中1例为重叠综合症;1例伴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综合症;21例为肺气肿;14例伴有肺性脑病,均经口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4-7天,平均5.5天,24小时专人护理至脱机。出现低血压1例;消化道出血3例;气管粘膜损伤1例,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后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病人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常常体验许多痛苦和不适。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要使病人认识到这种痛苦与不适时暂时的。指导病人用打手势、点头、写字、摇头等交流方式与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交流,经过大家努力,37例病人均能耐受,表示理解、支持并顺利渡过急性期。
2.2 气管插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与牙垫用绷带交叉固定在病人后颈两侧,做好标记并记录,(2)气囊内注5ml空气,现不主张定时放气,一般改变呼吸模式后再放气,10分钟后再注入5ml空气,只有1例出现气管粘膜损伤。(3)为减轻插管时咽后壁的压迫,头部位置稍后仰,每1-2小时侧卧、平卧交替变换,在改变过程中可以先暂时分离呼吸机10秒钟,防止插管压迫粘膜损伤。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分泌物的抽吸不应作为常规操作。不必要频繁吸痰,以免造成病人气道损伤,使气管分泌物增加,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吸痰时间视病情而定,定时听诊呼吸音,如出现痰鸣音,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及病人示意有痰时立即吸痰,吸痰前后充分吸纯氧2分钟。在吸痰前用5ml生理盐水沿插管注入气道,起冲洗稀释痰液作用,提倡一次性吸引到位、彻底。如痰多者,1次不能吸彻底,先接上呼吸机,充分吸氧后再吸引第二次。
2.4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观察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气道管道有无脱落、扭曲,观察呼吸机各机械部件运转情况,细听呼吸机节奏和声音,发现故障及时解决。
2.5预防感染(1)严格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一定温度、适度。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6次,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晾干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照射时应把病人的眼部遮住,以防受伤。(2)每8小时口腔护理1次,并用5%苏打水冲洗口腔后再抽吸出来,预防口腔感染。(3)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4)呼吸管道中的冷凝水及时倒掉,严禁把冷凝水引向管道中。
2.6 呼吸监测 注意病人神志、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胸廊起伏幅度是否对称及眼睑、双下肢水肿消退情况,发现人机对抗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2.7 拔管前后护理 拔管前后应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咽喉部的分泌物,将气囊放气,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后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引口腔内分泌物,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3升/分吸入。继续观察生命指征6小时,在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病人脱机后第一天开始,就要正确指导病人每日做好有效咳嗽及腹式缩唇呼吸的方法,从每日1次逐渐到每日2-3次。时间也可延长至30分钟,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总结
机械通气治疗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疗效显著。并发症轻并能及时给予纠正,1例出现低血压。应用升压药后24小时血压回升正常值;3例出现应激性胃溃疡及时输用雷尼替丁3天后出血停止;1例气管粘膜损伤,病人拔管后仅有声嘶、吞咽困难,未做处理,自行缓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不良后果出现。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护理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疗效,因为成功的治疗与长期不懈的细致护理是分不开的。脱机后病人能正确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学兰,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7.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2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老年重症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甚至咳血等,患者的肺功能均受到严重损伤,甚至会有发展为呼吸衰竭的危险,因此临床上往往需要及时地建立人工气道,以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是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多种变化,因此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呼吸衰竭等,所以需要加强护理干预[1]。为了深入地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选取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依据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为59~84岁,平均年龄为(73.5±2.2)岁,其病程为7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4±0.4)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61~86岁,平均年龄为(73.6±2.5)岁,其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7±0.6)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中均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以及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2.1加强基础护理
要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病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室内要注意摆放绿色植物,以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pH测试,并需要结合细菌培养结果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口腔护理液,督促患者勤刷牙、漱口。
1.2.2气道的湿化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中要注意借助于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护理,期间需要确保湿化器的温度始终维持在35℃左右,同时需要及时地添加湿化器中的无菌蒸馏水,以有效地降低气道灼伤的发生率[2];也可以借助于微量泵为患者持续泵入生理盐水,以优化气道湿化效果;嘱咐患者多饮水,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痰液粘稠现象。
1.2.3排痰护理
要注意对患者的痰液性状、量等进行观察,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鼓励患者及时地咳痰,并注意为其扣背;针对排痰困难的患者,可对其进行吸痰,但是要控制好吸痰次数,避免过度吸痰,同时吸痰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1.2.4感染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要落实好洗手制度,以降低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率;在完全放松气管套管气囊前,护理人员要注意将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有效地吸出;要注意一次性的吸痰管,并要及时地更换呼吸机管路;要注意对病房内的家具等及时地消毒,同时需要借助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彻底消毒。
1.2.5误吸的护理
注意取患者正确的,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则可取其半卧位;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抬高患者的床头,以有效地避免患者的胃内容物出现反流现象;针对需要鼻饲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生理反应,如果存在恶心呕吐等现象,需要及时地停止鼻饲,并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3]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在临床上,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往往会伴有程度各异的意识障碍,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往往不稳定,所以临床上需要及时地建立患者的人工气道,并对其进行有创通气治疗,以及时地引流痰液,对患者的通气情况进行改善。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代谢能力普遍较差,且其各项器官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所以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护理干预,以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况。
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影响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较多,而这些风险因素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4]。也有研究人员指出,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加强气道管理,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 意识状态等进行监测,以及时地发现并发症[5]。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全面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气道湿化护理、排痰护理以及感染、误吸等并发症的护理,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及时地预防并发症。经研究,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可知,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中对其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莉,王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与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75-76.
[2]贾冬云,郑军,刘巧玲等.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74-76.
[3]程书,江漫春.加强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7):1390-1391,1392.
[4]邹淑|.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44-3045.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16-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疾病的发生率相应上升,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各方面的负担[1]。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退变,其中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肌细胞缩小,心脏的排血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冠心病,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最终发展至心力衰竭。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各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并存[2]。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一般基础疾病多,除外心血管疾病,常见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等,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活动受限,对疾病的反应较为迟钝。因此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在住院期间获得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得到社区有计划、有组织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及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保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本文就我社区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综合的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卫生服务站管理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5-82岁之间,男性64例,女性36例,其中疾病种类有高血压44例,冠心病38例,肺心病12例,心力衰竭6例;合并有两种疾病以上的患者有88例。
2研究方法
2.1护理方法
2.1.1健康教育召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集中的讲课,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护士应当在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自身看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发放相关资料,为患者解疑答惑,避免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饮食、用药、护理多个方面,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强调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坚持用药及调整饮食习惯,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2家庭寻访老年人部分缺乏保健意识,或因身体因素不便,抑或是性格高傲独立,未到社区进行卫生咨询,我站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家庭寻访对老年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并指导对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耐心劝导患者积极应对并尽早接受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抵抗力以及各项功能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方案的制定时,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抑制、减少并发症。社区管辖内的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做好分类管理。有计划的,到患者家中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并进行可行的检查,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存与档案中。
2.1.3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一般发作时病情较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起病较为突然,要充分掌握社区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疾病的恢复、治疗效果。较之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等不良心理状况。此外,心血管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怕连累家人,心理压力较大。应对老年人的心理异常,社区护理应秉承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各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秉承关怀与耐心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引导其用正确的心理状态应对自身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边,缺乏家人的照顾,加之对疾病了解不足,悲观失望情绪较重,往往有听之任之的心态,不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照顾,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以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
2.1.4生活护理社区护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在饮食要求上要求低盐、低脂,老年患者长年以来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不利于疾病控制。护理人员应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要求及其重要性,耐心细致反复地做思想工作,引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健康饮食。老年患者因其本身牙齿、味觉等因素,进食不便,食欲不佳,应建议其多食易咀嚼、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要避免便秘的发生,必要时可以药物辅助排便,切忌大便用力,容易引起病情加重。
2.1.5用药护理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多有药物治疗,且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详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能正确合理的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老年人服用心得安可能会突发心力衰竭;服用阿托品可加重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可导致尿潴留等,建议患者发生可能出现副作用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在用药剂量上尤其注意老年患者减退的肾功能及排泄能力,严格注意药物的适宜剂量,注意用药期间尿量、血压及神志等的变化。
2.2观察指标进行社区护理前及随访一年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将护理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3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3结果
经过有计划的社区护理后,随访一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与进行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其中以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4]。老年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预后差,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血管系统疾病基本属于慢性疾病,病理变化不可逆,多数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长期的病痛,带给患者及家庭加大的压力、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因患者多数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的社区护理尤为重要,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进展。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不断增多,相应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护理人员应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了解具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心理、生活、用药等方面综合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此外社区护理,在社区及家庭进行,能衔接患者在医院中接受的护理服务,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患者在熟悉的社会心理环境下,能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节省国家卫生资源。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4
【关键词】认知疗法;骨科慢性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45-02
在临床骨科医学上,由于骨折以及其他神经组织等方面的受损,引起了患者的剧烈疼痛,使得患者出现狂躁不安,情绪低落以及血压升高等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说,在临床医学上对于骨科患者的慢性疼痛问题,必须努力的摸索和研究出有效的医学方法。本文选取3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认知疗法的骨科护理方法,将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护理中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3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慢性疼痛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1.5±5.2)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患者年龄分布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5.5±5.1)岁,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中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法,并认真观察和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2)试验组中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认知疗法的骨科护理方法,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认知疗法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认知疗法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而且使患者充分的了解骨科慢性疼痛疾病的知识,最终可以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其次是心理认知干预,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自身由于疼痛的作用,一般都是卧床,加上患者出现情绪上的悲观和压抑,使得患者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1]。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加深与患者的交流和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分析骨科疼痛给患者的情绪以及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向患者详细的解答有关的骨科专业知识,缓解患者紧张和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愈骨科慢性疼痛疾病的信心;最后就是,认知观干预,医护人员及时的帮助患者确立对骨科疼痛疾病的正确观念,同时开展多项活动以期能够强化患者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激励患者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最终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状态进行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2]。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疼痛是骨科患者一种最明显的一种临床医学表现,可以引发患者出现过分的焦虑和躁动不安的情绪,这样很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3]。因此,对于骨科慢性疼痛患者应该使用高效的护理措施,是骨科患者进行疾病治愈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4]。而认知疗法在临床骨科医学的广泛应用,借助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确立正确的疾病认识观和认识。
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使用认知疗法进行护理,不仅可以获取良好的临床医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治愈的信心[5]。
参考文献
[1]生辉,王瑞华,徐虹.认知干预疗法在骨科病房中的开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及分析[J].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3,9(30):370.
[2]李守立,罗宇春.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骨科慢性疼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882-883.
[3]刘小平.在骨科病房中开展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9(28):104-106.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5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5-02
前言: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这使得无论在城市中还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支气管、肺部以及胸腔都是主要病变的部位。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年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更好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更好的护理这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医学课题。
1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1.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特点
本病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起病较急,咽干,头痛,鼻塞同时出现流鼻涕的症状。很多人对感冒不以为然,但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风湿病、肾炎等。另外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感冒”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现象,常常是手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值得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警惕。
1.2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由感染、过敏或理化刺激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一般的临床表现为先有鼻塞、流涕、畏寒、发热、痛、头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3肺炎球菌性肺炎及其特点
肺炎球菌性肺炎大多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一般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体温很快升至39到40℃、寒战并发热。多伴有头痛、胸痛、全身痛咳嗽、有粘痰、带血或呈铁锈色、气急发绀等症状。
1.4气胸及其特点
自发性气胸指的是在患者非外伤的情况下,肺组织连同其表面的脏层胸膜破裂,致使空气进入胸膜所引起的疾病。发生于患者肺部,X线检查无其它明显病变的气胸则称特发性气胸,气胸的临床表现为起病较急,多数有咳嗽、摒气或用力过度等明显诱因。
1.5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
1.6哮喘及其特点
在易感者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症状也很常见。
2对以上疾病的临床护理
2.1对患者的护理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等严重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病人宜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腻,多食蔬菜、水果等,以清淡、爽口为宜,忌饮食不节;对于一些患有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来说,消除空气中的污染和烟尘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伴有发热的症状则可用冰袋敷前额,用酒精擦身,注意卧床休息。原发性治疗,即治疗气胸的原发病,抗感染,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镇咳、避免对于气胸患者,用力、呼吸困难者吸氧,胸腔排气。闭合性气胸、肺压缩少于30%,症状轻者不必抽气。肺压缩超过30%,伴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用胸腔排气治疗。 此外,无论是何种呼吸系统疾病,都应加强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质是病情好转的前提。
2.2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与医院要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教育,对法律、法规中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容进行筛选,开展有预见性的教育活动,由专门人员对护理人员讲解医患双方义务与权利方面界定和护理工作法律责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加强对护理人员礼仪教育,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真诚,让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护理能力。完善本科室的监督制度随机抽查,定期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3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患者表现为:病情反复、体质虚弱、久治不愈等特点。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心理需求的不同,提供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措施,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对其呼吸道的护理应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在使用吸痰器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语: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数量在很多地区都呈现出一个大幅上涨的趋势。由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强传染性,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较多的。而且由于病患个体情况的不同,护理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护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多变的学科,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挑选组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是呼吸系统相关医护人员,也是所有医护人员面对的挑战。医护人员应当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各方面出发,为患者建立科学的医疗方案,培养良好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范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合理地配置卫生资源,完善医院管理方式,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006-2008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顺位变化。结果前l0位疾病占住院疾病的90%左右,分别为: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眼和附器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位次逐年上升。结论根据某院疾病构成情况,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提高医院医疗诊断、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竟争力。
了解某院的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状况及变化,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科室床位、人员、设备,加强科室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吸引患者来院就诊,增强医院竞争力,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某院2006-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2006-2008年住院病人分类报表,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 ) ,3年数据都是通过电子病案自动收集、汇总,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2结果与分析
3年来,该院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与顺位见表to
2.1疾病构成比
从表1可见,2006-2008年该院出院人数逐年增加,依次为14 230人次,16 653人次和17 672人次。3年共计48 455人次,其中前10位疾病43 604例,占出院病人数的90%。关注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应成为民院峡疗卫生工作的重点。
2.2住院疾病顺位
从3年共计顺位看:损伤和中毒排在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第2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第3位,3年中顺位有变化,但3病种不变,其中,呼吸系统疾病顺位的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3讨论
3.1损伤和中毒处于疾病首位。其中又以骨折、颅脑损伤占大多数。其主要原因:一是私家车增多、驾驶员素质低、交通管理水平滞后等引起交通事故频发。二是意外跌伤。三是由于生存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造成的自杀、自伤、他杀、他伤。四是社会暴力增多。医院管理者应加大对骨科、神经外科的投人,合理安排医疗、护理人员及床位,防止人员过度疲劳,床位超负荷运转。相关部门应加强各种车辆的管理和培训考核驾驶员,对驾驶员进行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宜传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保护意识。
3.2呼吸系统疾病顺位由2006年的第3位升至2008年第1位,这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2006年万户居民搬人经济适用房,家庭豪华装修造成家庭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我市经济发展,外来人口增多,污染企业增多,私家车增多,致使我市空气质量下降。为此应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一是装修材料要使用合格的名牌产品,晾晒一段时间后,有环境专业机构检测家庭空气质量,达标后才人住。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关停污染企业,减少私家车驾驶天数,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三是注重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3. 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排第3位。该院坐落在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上,年轻人较多,生育率高。同时,医院宽敞明亮的新病房,温馨热情的医疗服务,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了患者来院就诊。管理者也应在软件、硬件上支持妇产科。
3.4循环系统疾病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为多。近几年,医院领导敢视人才建设,引进心血管博士并成为学科带头人,开展了心脏体外搭桥等新技术、新项目,诊断、治疗水平大大提高,方便患者治疗疾病,使医院工作量年年增加。
3. 5消化系统疾病顺位由第5位降至第6位。可见,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重视科学的饮食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