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1

[关键词]文化;汉语言;中职;写作能力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并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这是教育的进步,但同时对我国的本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提高我国国民汉语言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中职眼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笔者立足自己的中职汉语言教学围绕这一论题进行论述。

一、中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繁杂,包括高中生、中专生以及职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写作基础较差,写作水平也良莠不齐。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之前的教育中,受教学观念或教学方法的制约,存在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现象,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系统全面的写作学习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文成绩,忽视了写作素养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研究发现,我国的中职汉语言写作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写作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讲,这样的教学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提高,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仅注重对学生写作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实际的写作水平低的情况。学生对写作也充满抗拒情绪,敷衍的对待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写作训练无法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不合理,科学性和实用性也明显的缺乏,写作课程的设计体现了专业对基础课堂以及基础理论的重视,但是写作训练的课程却被忽略。与此同时,在写作教学中,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中职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反复的进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写作训练,不利于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发,阻碍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进而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中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生而言,基础写作能力是其专业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想要切实培养基础的语文写作能力,其首要任务是学校要为学生设置基础写作课程,同时,还要保证基础写作课程能够保时保量的完成,除此以外,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让学生对基础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基础写作教学的方式,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学生的兴趣中发掘写作素材和写作主题,如中职学生喜欢足球,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次主题为“我与足球”的写作训练,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焦点论题作为写作内容,现在萨德事件正在发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一事件让学生进行“国与家”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写作教学分为两部分,室内理论教学,即教师在室内为学生写作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室外感受生活,让学生寻找写作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教学课堂更加多样,进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人物描写时,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事件描写等室内理论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次介绍学校清洁工人的写作训练,然后带领学生走到室外,走到清洁工人身边,观察清洁工人的工作,与清洁工人交流,并帮助清洁工人工作,感受清洁工作的辛苦,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作出示范,如教师现场对清洁工人的动作进行一段描写和记叙,然后让学生尝试自行描写,然后再将学生带回课堂,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且真实可信。

(三)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增强写作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依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写作课是不够的,需要本专业其他的课堂进行辅助,让其他课程也成为写作学习的基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教研会议,与其他课程的教师沟通,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思想和写作方法,如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严格要求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教学中遇到的与写作相关的内容,要对其进行适度的讲解,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写作意识,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帮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文学史相关课程中,在讲到古代或是现代的经典著作时,教师可以对其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提高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中职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中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与方法,同时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也要积极认真地对待每次法人写作训练。

参考文献:

[1]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仑.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01).

[2]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04).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写作能力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45-02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该专业还有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的特征,就业面包括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基础要求就是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在写作时电脑代替了传统的笔杆,但写作能力却不是电脑所能替代的,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1 写作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在社会上的客观需求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定位的需求,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汉语言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可以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这不仅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实际需求相关,也与该专业在人们心理上的定位相关,提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耍笔杆子”的。这种心理在国际上都是相同的。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第二点,写作能力是现实生存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新闻传媒和出版,以及文秘等工作,这些工作都与写作能力有关,除此之外,目前各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选拔考试都需要应考者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连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考时也注重应聘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要有一份个人简历,而写作能力较强者在介绍自己时就显得游刃有余,给单位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写作能力常常决定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点体现在长远发展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是否顺利只是开端,在就业之后,工作性质离不开写作,像工作总结、文案策划几乎任何单位都需要,至于新闻、司法类那就更重要。

2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写作的训练目前所占比例还有待提高,传统的课程设置上只有“写作教程”一项,其他的课程都是以增加文学修养为主,这样的设置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2.1课程设置的改革

针对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写作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

我国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写作方面的课程包括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两部分,以写作基础理论为体,以文学写作和实用写作为翼,称作“一体两翼”。在教学安排上是先学习写作基础理论,然后进行文体写作教学,包括新闻、文学和评论类的写作,最后开始学习应用文写作,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由于作为“体”的写作基础理论是对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提炼和总结而来,而文学写作讲究创意,公文写作要求规范,因而这种“体”和“翼”难于协调,因此要进行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写作课程要求写作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是以提高文学修养为主,像“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学概论”,这些课程与写作没直接关系,这样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影响。

关于写作教学的分类,目前这种写作分类显然有不科学的地方,应当根据写作的内容分为创作型和应用型两大类,那些有感而发不拘于形式的的文体可称为创意型,像新闻、文学类、评论类,公文和学术论文因为有固定的格式才可以纳入到实用型。

由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学一学期理论再写一学期的做法,应该在大学四年中,每一学期都要安排写作,从大一开始,先安排实用型的应用文写作,然后再根据学习内容安排新闻类、文学类这些具有创意性的文体,最后再学习写学术论文。这样不间断地写作,比在一个时期集中写作效果好。

在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这些课程的同时,不能光学习,可以边学习边进行文学评论之类的写作,这样在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2.2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与个人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为兴趣而写和为完成任务而写效果是不一样的。在目前,由于网络的普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和过去相比都有明显的改善,网络上的新闻也不完全是记者采写的,人人都能成为记者和编辑,过去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发表非常困难,而现在文学爱好者不仅自己可以开博客,还有各种文学网站可以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这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可以鼓励学生开博客,这样既可以阅读别人的作品并进行评论,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让别人欣赏。通过欣赏别人的博客、评论别人的博客、时常更新自己的博客,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增加写作兴趣。

2.3功夫在诗外

古人常说的“功夫在诗外”,指的是善于积累、善于观察生活,这样写起来才形象生动。写诗如此,所有的写作都如此。

提高写作能力,除了要多练之外,更要多积累,这种积累包括文学修养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

文学修养的积累就是要多读书,不仅要读中外名著,还要读一些名著的评论文章,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优点。除了名著之外,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要涉 观察生活不仅要观察人,还要观察大自然,包括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生活环境,这样写作起来才有东西可写,避免闭门造车,写一些无病的作品来贻笑大方。

3 结语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水平,主要还是先提高写作兴趣,再通过大量阅读,这样写作起来才有话可说,仅仅学会写作方法还是不够的,因此提高文学素养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尹丽云.大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大家,2011(19).

[2]孔繁英.谈写作中的读者意识[J].现代交际,2011(04).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专门研究中国语言中的词语和句法,赏析古今的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语言功底,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人文修养。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当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直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对于编辑出版等相关工作也会应对自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承载着我国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载体,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对其进行较为职业的定位。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在设置存在较大缺失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部分学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走的发展道路

(一)调整汉语言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培养真正具有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文学写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为了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进行改变,要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发展上的优势和重要性,这样也才会引得学生的共鸣。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趋于主导地位,整个课堂上就只能听着老师在讲台前面进行滔滔不绝的演讲。授课老师沉浸在那一段古代、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可是却没有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课堂睡觉随处可见。所以想要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讲解,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回答这一教学课堂模式,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染能力。

(三)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现在汉语言的传播速度很广,学习汉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多,想要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应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调整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新的历史知识、价值观进行文学解读。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涉及到的文学、写作以及语言等相关课程在相互联系中更有主要的侧重点。对于当代人员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新时期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四)改变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形成办学特色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我们都明白事物的实用价值是决定它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的概念都较为模糊,主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混乱。所以为了保证汉语言专业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去转变,通过对学生的能力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对学生兴趣方面的教育培养,使汉语言专业人才更符合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五)培养汉语言专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的发展,市场对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岗位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汉语言专业毕业生会从事语文教师、文秘、公务员、营销人员、媒体从业人员以及文案编辑人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口才,较广且扎实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等等。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都得到具体落实。这样才能解决他们就业面临的困境,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其铺垫一条专业发展道路。

(六)汉语言文学专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涵盖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习惯思考、喜欢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激励学生发现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言论,在专业课上真正拥有自信,更有学习的动力。

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4

一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1.古代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读过四书五经,更别说那些浅显易懂的古书,就算有很少部分人去精心研读,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真正的内涵,精读好古书中的每一句话并渗透其中。

2.现代汉语言文学

很多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偏离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轨道,再加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势,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汉语言文学就是会写字、会读书、会理解即可,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在汉语言文学上。

3.外国语言的冲击

学生学习其他外语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间,考学和进修都需要加试外语能力,凡是求职、面试大部分公司都会看英语四六级成绩,学生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外语上,往往忽略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学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一直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二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图像、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法

通过汉语言文学可以深入的了解到我国的精髓文化,由此可以说明,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的提升,而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展开有效的应用性教学,合理的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理念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保障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1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其发展的前景

(1)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的进程中,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项目汉语言文学也在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这样才能够使得汉语言文学符合时展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文学科之一,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同时也讲解一些较为深邃的中国文化内涵,这样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开展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前景

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的追求,而这份追求归根究底就是文学的追求,而文学是没有边界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文学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其所富含的知识也更加的丰富,文学中也演变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构件。文学在发展的进程中,其需要呈现出的是一种真、善、美的发展观念,文学的追求就是一种自然的追求,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相较于文学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出现时间更早,就这点来说,汉语言文学的体制以及相关的要求,在发展的进程中,都比文学要更加的完整。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其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但是无论汉语言文学如何发展,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依然是追求自然的属性,极力的在汉语言文学中体现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特性。

2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以及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属于一个独立性的专业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然而,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教学,也无法有效的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缺乏实践性,就会使得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思维,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实施应用性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

就实际情况来说,由于汉语言文学中以理论性知识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多注重理论性教学,但是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的学科,因此,这一专业并没有针对性的岗位,而且由于其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就会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应用性教学,以期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随着应用性教学的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就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特点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明确的了解到社会反映的现象,这对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开展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开始实施应用性教学,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够更加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的社会大量需要实践性人才,而汉语言文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这样就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而开展应用性教学,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种应用性教学针对学生专业取向以及就业的方向来进行教学的开展,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就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秀中.对多媒体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

[2]李国英.关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范文6

汉语言文学作为研究我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另外,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难度,尤其是在面对当下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下,这就需要做出必要的改革,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1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的一门古老学科,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由收集整理指导社会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

2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1)教育理念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只限于知识的单向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求以及多元化时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化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地结合,自觉地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2)有利于知识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教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深刻影响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人们的精神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加强了本科教育与人文教育。

(3)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好的文笔、活跃的思维、高雅的气质以及丰富的内涵,可以胜任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编辑、创作、文学评论以及发展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等,就业面相当广泛。因此,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应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将机遇转变为优势。

3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现状

(1)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建设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从某种角度上讲,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也是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完善教育的过程。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发展。但是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育并未达到以上这些要求,进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2)缺乏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动力

从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实施了信息化,但是仍旧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且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加强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应用,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再加上缺乏政府对其的高度关注,所以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建设只是形成一种低层次的结合,并没有实现其根本效益,进而这种形式下的结合缺乏有效的动力,难以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紧密依存、互助互利、有机融合,从而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良性运行机制的建设。

(3)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存在很大的冲突,由于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的高度不协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学习,进而无法遵循教学规律的发展,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4 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1)构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在当前这个知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作为入手点,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构建汉语言文学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课程改革,拓宽获取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强化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管理上的柔性化,让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多,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比如当下的工学合作教育,这样可经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空白”艺术在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安排、自由选择,加快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高效化、自主化、信息化、研究化,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优化师资力量,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