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1

一、会计与统计的区别

统计包括包括宏观国民经济的核算,也包括微观的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微观核算是宏观核算的基础,但并非所有指标都存在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的关系。会计仅是从微观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核算,两种核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一)核算的总体范围

统计核算是把国民经济当做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会计核算则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动单位的经营管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务。从理论上讲,要求一个指标(或科目)既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也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分析、调控的需要,这样的指标不存在。

(三)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互相区别的一面。就其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的部分而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核算的概念与分类上。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如企业会计报表之一的利润表中的收入和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编制的国内生产总值表和产品核算表中的收入,在含义上就不一样。从国民核算的经济观点来看,企业收入中只有那些同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有关的收入才能作为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看待,国民收入不是国民经济范围内所有企业在内的一切经济单位实际收入的简单算术和。在分类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划分的类别会不一致,例如,在企业会计中,成本项目的分类是按其经济职能或者按其性态等划分的,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同这种分类相关联的投入分类,则是根据投入的经济内容划分的。从各自核算的目的看,这两种互相关联但又不同的分类都是适当的,无从分其优劣,也难以人为地加以统一。

(四)核算的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核算及循环矩阵中使用了会计的复式记账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较多地讨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应用会计方法,主要表现为通过复式记账方法和账户形式在所有核算表和核算指标之间建立严格的核算关系,以便于从相互联系中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切主要方面。因此,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但二者使用的账户有以下区别:(1)从登记立场看,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以账户本身为主体,根据账户本身来确定收支,且包括了交易的双方,双方对同一项交易进行描述,在账户记录上体现为四式记账,即交易双方分别作复式记账;而会计账户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2)从登记项目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有账户要登记的项目都是固定的,它不随业务的变化而变动;而会计账户要随经济业务变化,区分不同的账户登记实际发生额。(3)从账户类型来看,国民经济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来设立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支出账户、投资账户、对外交易账户、资产负债账户;而会计账户则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账户和权益账户两大类型,收入和支出要根据账户的不同类型进行登录。此外,国民经济核算除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外,也采用单式平衡表和矩阵表进行核算。

二、微观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处理

一是要转变观念,不能再以统计为中心进行协调,更不能以二者的独立为前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现有企业的统计与会计彼此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企业不必建立独立的统计数据搜集系统,也不一定要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这种合二为一的体制保证了两种核算的统一,一方面能够取得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准确、及时采集统计资料奠定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2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

环境统计是指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是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为了了解辖区内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工作开展情况,为了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依法对辖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传输、汇总、分析和等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安全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环境统计的特点主要分为两点,一是涉及面广。环境统计的对象是大量环境问题的数量方面,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决定了环境统计工作的广泛性;二是技术性强。由于环境统计涉及面广,调查研究的内容是多科学、跨部门的。同时,环境统计许多数据的取得要靠物理的、化学的测试手段,因此,要求基层填报单位除应具备计量手段外,还应具备监测手段,要求环境统计人员应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环境统计的重要性

第一,环境统计直接客观反映了当地的环境质量水平。“十一五”期间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含盖了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其污染排放、处理和污染治理投资情况(重点调查和非重点估算);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除工业生产以外的生活及其他活动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估算);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一般全面调查)和医院污染排放、处理(县及县以上医院。“十二五”开始,国家又把农业污染源调查加入到了环境统计工作中。环境统计从污染物类型(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和污染源类型(工业企业、生活和农业)详细全面的概括了环境情况,定性定量的分析了环境质量状况。

第二,环境统计为各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的重要依据。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环境管理中要做出正确的决策,编制合乎实际的规划计划,搞好科学分析预测,以进行有效的环境监督和检查,必须掌握准确、丰富、灵通的环境统计信息。在通过环境统计工作,充分掌握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状况, 了解当地的经济结构形式,各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才能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3

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整体增长缓慢,尤其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国际服务贸易却一枝独秀,成为国际贸易增长中的唯一亮点。在各国的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无形化,相应地作为无形经济一部分的服务贸易的统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例如:美国的国际贸易年年逆差。按照国际贸易理论,长期的顺差和长期的逆差对本国的经济发展都极为不利。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较稳定,其中与服务贸易大大弥补了货物贸易的长期逆差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无形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无形中淡化了货物贸易的重要性。据统计,美国自1976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年年顺差。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增加到了780亿美元,在其国内!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3年就达到了60%以上。还有英国,其有形贸易也是年年逆差。可是自1947年以来,通过跨国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海运、民航、旅游业等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无形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对弥补有形贸易的长期逆差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应的服务贸易统计也越来越重要。

二、分析国际贸易统计的规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规定: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另一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1.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的原则,主要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简言之,就是跨境贸易。这里所说的居民和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常住人口差不多,通常是指在该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服务贸易统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例如:中国的某企业接受外国海运公司的运输服务,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进口。又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的旅游消费支出,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出口。显然,包括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BOP统计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且IMF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统计的重要性。在其出版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手册第五版BMP5中,已经将服务贸易项目由手册第四版的五项细化为十一项,并逐步说明指标涵盖的范围和编纂方法。为了统计的准确性,该组织统计局已经在1999年出版的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全面介绍IMF和WTO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原则、分类和内容。但是IMF坚持其居民和非居民的统计原则,不统计境内外资企业对境内的服务贸易,认为这部分交易的统计不属于BOP范围,而属于国民核算统计。

2.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套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多变规则,其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它等12个部门类别,每个部门又细分为若干个分部门,共155个分部门。GATS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按其交易方式,既有跨境交易,包括过境交易、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又有境内贸易,包括商业存在,即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但是这种方法的统计资料很少,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采用此法的国家不多。

3.外国附属机构的贸易(FAT)统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跨境贸易,而包括了由于资本流动而导致的货物和服务的境内交易。例如,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然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由于按IMF的BOP统计的,这些外资企业属于居民的概念,或者说是常住单位。他们和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的交易,包括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都不能统计到BOP中去,因为没有发生跨境交易,只是在中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但是它又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又不同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它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利益,而且这种交易已经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易。

三、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

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统计发展远远落后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原先采用MPS账户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根本不考虑服务创造的价值,更谈不上服务贸易统计了。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已经采用了SNA体系,因而也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统计了。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一是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也就是BOP统计,我国基本上就是按照BMP5的框架来统计跨境的服务贸易的;另一部分就是内向的FAT统计,对于外向的FAT统计,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较少,暂时不成熟。但是无论是BOP统计还是FAT统计,在我国还是跟不上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正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相对而言,国际货物贸易已经不再能够充分反映各国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绕开关境或者国境的投资活动在表面上淡化了各国间的贸易联系程度。这也是美国、英国贸易长期巨额逆差,而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一个原因。国际上进行比较所用的贸易额,多是以货物贸易和BOP统计的服务贸易为主,因而将大量的国外投资所形成的贸易隐形化了。事实上这部分贸易是存在的,不但服务贸易是存在的,而且货物贸易也是存在的。但是却没有用来反映国际间的贸易联系程度,也没有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活跃程度。对于中国而言,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要。对于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跨境的BOP统计和内向的FAT统计正在不断发展成熟,而外向的FAT统计却发展缓慢。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背景、会计统计、措施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逐渐成为一种可能。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能够减少会计和统计人员的负担,减少一些重复的工作,因此也受到了人们的喜欢。本文将在讨论会计与统计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实现会计与统计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而探讨如何实现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

一、会计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1、统计在会计中的运用

统计是指数据的汇总和数据的分析,会计是指财务的预算、收入支出费用 的核算、利润的结算和各种税务上报等等。在会计方法中,广泛地运用了一些统计的方法。首先,统计方法在财务会计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会计核算涉及到的静态三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体现的就是统计中的时点指标,会计核算涉及到的动态三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体现的就是统计中的时期指标。其次,在会计中的财务管理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方面,统计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在混合成本分析中使用的成本预测和销售预测的趋势分析预测的模型和相关回归分析等都是统计的内容。最后,在会计的其他领域,如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预期和资本结构等,都有统计方法的运用。

2、会计在统计中的运用

会计在统计中的运用是指一些统计工作,特别是统计指标,必须从会计方面获取。统计中的价值量指标需要从会计核算的结果中获取有用信息。其次,一些会计的方法也逐渐地运用到统计中来,比如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循环账户核算,都有运用到会计的方法。最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发展,因此,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统计的修正同时也引起了会计核算的改变。

二、实现会计与统计协调发展的意义

1、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如果会计和统计相互孤立,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做很多重复的工作,这样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办事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减少企业的一些重复工作,增强数据的可分析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从而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为现代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会计和统计运用的是不同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然而它们都是为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会计提供的是财务方面的数据信息,统计提供的是统计方面的信息,这两种信息都是最基础的信息,他们为企业的其他信息提供信息来源。因此,实现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数据信息。

3、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现代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各种信息都在不断地变换,企业只有掌握不断变幻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地做出科学准确的经营决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而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能够及时地为企业提供可靠科学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准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会计与统计协调发展的对策

1、制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统一指标口径

会计与统计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所以要本着的原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做出规范。如果是相同的指标,那么就要保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计算方法、口径和指标含义上一致;如果是不同的指标,那么就要加以区别对待和详细说明,避免两者被混淆,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从技术上保障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

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同样,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为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核算功能提供可能,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提高企业的数据处理效益。其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使表处理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从而使让会计数据生成统计表变成一种可能,这样会更加促进会计与统计的统一协调发展。

3、建立增加值会计,真正实现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

在会计中建立增加值,就能够反映债权人、股东、职工和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为企业提供一项综合的权益指标,将企业的宏观国民经济核算和微观核算、分配核算和经营核算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地实现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从而促进会计和统计的协调发展。会计核算不仅要加强微观的核算,而且也要加强宏观的核算,从而实现企业会计固有职能和增值会计的统一,更加促进会计和统计的发展。

四、实现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1.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

制定一套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基本要求的财务收支统计制度或会计决算制度。企业财务收支资料,除按财政预算体制要求上报财政部门外,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按统计核算的要求,将企业全部资料按块块逐级上报统计部门,由统计部门按主管系统、产业部门进行分类汇总,用于宏观分析。这样既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各方面的需要,又可以减轻基层负担,使信息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会计统计的信息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管理的重点是经营,经营的中心是决策。而决策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会计统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及时性与正确性。企业只有对所发生的信息、形成的信息流进行及时、迅速、科学地处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信息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信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上,它既能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又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的需要。

3.改进会计、统计核算原则

在核算中,对会计、统计相同的指标,在指标名称、涵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语言。如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存货”同统计中的“库存”“储备资产”,在经济含义、核算内容上基本相同,为便于同国际标准接轨,会计、统计在核算时均应采用“存货”的概念。对会计、统计在核算中存在着差异的资料,应有明确分工,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如反映本期生产成果(如产量、产值)以统计资料为主(不合格产品应统计在内),反映本期实现的经营成果(如销售收入)以会计资料为主,以解决会计、统计在核算原则和指标口径上的不协调。

4.建立增加值会计,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增加值也叫附加值或追加值,会计上习惯叫增加值,它是本企业经营活动在外购货物和劳务上获得的增益,即营业收入扣除经营活动中耗费的中间产品和劳务后的余额。增加值的核算扩大了现有会计、统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结语: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会计和统计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实现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要求。因为企业会计和统计有着很强的联系,所以实现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发展是有可能的。由于实现企业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能够实现巨大的效益,所以企业等要采取措施加快会计与统计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谭永生.对企业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00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5

文章通过阐述经济统计学,分析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及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对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趋势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有效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经济建设;经济统计;应用

一、引言

经济统计工作能够有效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能够为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1]。

二、经济统计学

统计指的是社会调查行为,统计学探寻的内容主要包括涉及数量的信息及数字所反映的问题等。关于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早在17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那一时期的经济统计学主要应用于国民收入统计方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WilliamPetty经由对收入、支出复式核算成功预测出英国人民的收入,不过核算内容即外在平衡还不够十分完善[2]。为了消除以上不足开展研究,法国著名学者Lavoisier提出了“最终产品”这一概念。历经了长期的实践,经济统计学于20世纪40年代初步形成了国民账户系统[3]。同时,在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Keynes的影响下,形成了当前经济学的大体框架。就我国统计法发展历程而言,在过去计划经济背景下采取的是国民经济平衡表系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完善,以往采取的系统已然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数十年的实践,1992年我国推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系统试行政策,经济统计学逐步得到完善。

三、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背景下,经济行为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涉及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基于如此的规模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研究领域研究活动带来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的核心呈现形式,就经济领域而言,其由于大部分均为对资金的计算、整合,因此其产生的问题同样要通过数据来开展分析、处理,而这一系列海量的信息流,唯有应用统计学统计手段开展系统的分析、整合,方可转化成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凭证,并为后续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4]。统计学手段一方面可应用于经济研究活动中,一方面可应用于其他领域。然而,后者各个领域的统计学应用与经济建设下的统计学应用两者不存在紧密的关联,经济研究活动中各个环节,均要得到诸多相关数据用以基础保障,意味着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倘若未有统计学数据的支撑,经济研究活动便难以有序展开。经济统计的一系列分析、研究均于准确的数据不可或缺,因此在经济研究期间应当对经济统计展开科学合理的应用。经济统计的有效应用,意味着经济研究活动,乃至国家经济活动的有效发展。

四、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

(一)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作用1.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收集整合财政相关数据。经济统计能够为经济建设收集整理需求的一系列数据提供十分便捷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经由对经济统计的应用,对财政信息展开全面的定性分析,方可确保在经济建设方面获取令人满意的成果,换言之,要想对数据开展有效的定性研究,就务必要构建准确、健全的数据库,这期间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的重要保障[5]。2.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剖析客观财政现象的数量浮动规则。经济发展期间,受各式各样的外界因素影响,要想实现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应当各类影响因素具体数据的浮动规律及发生原因开展分析,由此便能够自数据各次浮动中找出其形成浮动的因素。3.经济统计重要作用于验证经济学相关理论真实性、合理性及完善性。不论哪一项新提出的理论均要对其展开全面考证,既不可直接采用也不可干脆否认,唯有通过充分的分析、实践检验后,方可对其属于绝对真理与否进行最终确认。因此,此部分经济统计学相关的学术理论,同样要求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托自身经济数据基础,去对它们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完善性展开全面验证。

(二)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应用还面临着诸多弊端,对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力度仍旧十分欠缺。要想促进经济建设的有序健康运行,务必要开展好经济统计工作,相关专家、学者务必要积极配合、协作参与,实现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科学合理应用。通常来说,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可于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建设,鉴于此,为了切实实现经济建设的和谐稳定发展,务必要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有效提升经济统计的应用实效性,进一步迅速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统计应用被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鉴于此要逐步加大对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力度,有效发挥经济统计的作用,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现阶段,我国在开展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中,依旧采用以往的管理制度,显然难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在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会不断完善。常规数学手段促进对经济问题的处理,鉴于此,经济部门相关人员应当努力挖掘经济问题中数字的发展规律,迅速觉察经济问题,有效处理经济问题,经对经济统计的科学合理应用,为经济建设决策、预测提供有利依据,促进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五、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的趋势

1.经济统计应用于研究分析我国经济核算体系。经济统计应用于研究分析我国经济核算体系,不断改正、健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环节,全面系统研究我国金融整卷相关服务、非市场金融产出及经济环境发展规律。此外,经济统计还可应用于政府内部统计工作、企业管理领域及大型金融投资活动等。2.找准经济学研究方向,实现其有序健康发展。面对此类经济统计相关领域今后要开展全面研究与调查课题,研究人员势必会出现混乱,甚至迷失经济统计研究方向。鉴于此,就经济领域研究人员而言,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身经济统计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3.明确经济发展形势。现阶段,我国经济信息以数据为主要体现形式,也就是说,经济涉及的每个问题,均需要借助海量的数据用以依托来开展分析,方可进一步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唯有自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及自身经济统计理论基础出发,凭借统计学手段,逐步提高自身经济研究准确性,方可切实开展好经济建设与研究活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完善,然而关于经济发展的探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想对经济建设开展深入的探索,就务必要依托数据支撑,统计学是促进数据获取的关键途径。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清楚认识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应用的意义及作用,全面分析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积极促进经济建设的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康海斌,常小军.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4(03):46-47.

[2]刘瑞妮.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X):216-216.

[3]曾海芬.统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14-14.

[4]于胜国.基于经济建设背景探讨经济统计的运用[J].山西青年,2015,(23):150-151.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统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准确、及时、系统、全面的统计数据可帮助各级党委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调控,做出正确决策。统计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信息职能是其他两种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而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导致经济预测及分析失去准确性,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人们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一、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领导干预。领导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追求先进,往往采用干预的方法,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夸大、变更统计数据,虚报统计信息。领导干预也由原来直接干预变为隐蔽干预,在上级行政领导的干预下,基层统计工作者明知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但由于来自领导的压力,只好按照领导的想法虚报统计信息。

(二)统计法规制度不完善。由于统计制度改革中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还留有计划经济的影子,观念滞后,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一是统计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完善,以前的统计指标与新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有较大的差距。二是仍运用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抗干扰性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国民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难以接轨。统计人员缺乏创新性的统计思想,新的统计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准确地进行事理分析及数据采集,造成统计信息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三)数据采集缺乏准确性。准确的数据采集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如今在统计数据采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瞒报统计数据。为了不让其他部门通过统计报表了解其实际情况,报低数据。例如劳动工资报表,有些单位存在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行为。二是报表随意性大、责任心不强。认为报表数据与自己关系不大,个别数据的失误对整个单位的数据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三是统计报表人员对统计报表不精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拿到上岗证,对统计报表不理解,概念不清,就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四是没有专门配备统计人员,由会计兼职。而现在需要填报的报表繁多,只能草草应付,使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得不到保证。

(四)缺少专业的统计人员。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没有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大多由会计兼职,很难投入更多的精力完成如今繁重的统计工作。造成所报数据出现虚假、评估不准及偏差。统计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没有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缺乏深入调查,顺从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

二、对统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首先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绩考核标准,改变以统计数字作为政绩衡量的主要标准,防止统计数据的造假及虚报等不切实际的现象发生。其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目标考核政绩数据的正确性。最后,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共议制度。一个企业和单位,领导干部做出的政绩,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评价权。这种民主化、公开化的政绩考核制度,既实现了政绩考核准确性,又提高了统计工作中统计信息的质量。

(二)改革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加快统计制度的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国家统计制度的新的统计体系,防止统计信息失真,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我们统计工作者要联系工作实际,转变思想,不断学习,优化统计机构,提高统计质量。进一步发挥统计工作的经济效应,开拓奋进,创新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拓宽统计渠道,发展民间统计。这里所说的民间统计是政府统计之外的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以个人名义,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非法人单位及个人以自己的名义或接受委托而进行的统计。民间统计更能改变政府统计信息垄断的弊端,给政府官方的统计数据提供了参照,就能减少政府统计数据的虚假性和不真实性。

(四)从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入手,提高统计违法成本。一是造成违法的统计人员要依法处理,严重的要从统计队伍中清除。二是对幕后指使的领导,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维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三是对违法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让违法与经济挂钩,从而杜绝统计违法的现象发生。

(五)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增强统计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二是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统计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统计理念,优化统计方法,提高统计专业技能,让更多的具有统计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统计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统计方法,创新统计工作,认清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