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1

在上级部门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抓好主管的业务工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统计部门是经济决策的智囊团,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我深知做好统计报表、调查等各项业务工作关系到我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县统计局共有工业、农业等9个统计专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完成月、季、年的统计报表工作,把好质量关,保证统计数据科学、准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种专项调查。有序开展了1‰人口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限下工业能源调查、个体工业能源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我们及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分析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县里的各项考核等重要工作,我局在我县星级乡镇考核及上级政府对我县县域经济考核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中,为我县取得良好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各项普查工作。一是及时了我县农普的主要数据公报,普查中,我局共调查了27个乡镇(场),14.6万户住户,282个村级组织,经过全局上下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我县农普工作任务,并得到了国家级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各乡镇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二是做好经济普查的前期清查摸底工作。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我局认真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要求,成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有下设普查办,做到部署统一。并分别对全县489名普查员进行普查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普查知识。现清查摸底阶段工作以基本结束,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法人单位1570个,产业活动626个,个体经营户24012户。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小组《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所组织的“六查六看”的活动中,认真查找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第二、三产业样本少,能够经常报送的单位仍然停留在少数。还无法通过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市场运行的整体状况与发展趋势,更不能深度、系统、科学地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二是目前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过程中,有的单位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依然有个别单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出差、学习等多方面原因,统计工作没有及时交接,报送报表时断时续,造成统计调查对象范围不固定,汇总数据难以形成统一口径,无法进行纵向比较等问题,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成效。

三是报表迟报现象仍然存在,现在仍有一些单位不能按时报送,有时甚至迟报四五天,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报表填报内容不全。在日常各乡镇的报表内容上,存在漏填内容的情况,给统计汇总工作带来很的难度。

三、改进方向和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加强对各股室的管理,明确责任。要认真将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经局长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切实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集宁区;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所谓气象科技服务,是将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气象资源进行整合,由此对传统气象服务工作的进行开拓的创新,强化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彰显出气象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就目前国内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市场化意识欠缺

自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多年当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速度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经济体制也一直在进行优化调整。但从集宁区气象部门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来进行分析,仍然比较落后。部分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认为,气象部门是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大分支机构,若气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费不足的情况,政府就会使用相关的手段来对气象部门进行财政弥补,由此使得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对现有的市场化服务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1.2气象预报技术不佳

当前,气象科技部门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类型,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以此来满足更多类型客户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从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而中国若需要将该技术引入区县级的气象科技服务站,还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还存在有空间无法细化的问题。但是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不但受到了很强的条件环境限制,同时在工作人员编制等方便也存在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内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力技术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并且专业职业技能明显偏弱。按照相关资料的描述,集宁区气象工作站当中的工作人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仅占据到总人数的不到一半,这一现象导致气象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数据开展精确化分析,更不能保障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集宁区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老员工占据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存在有知识理论结构老化的现象,对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存在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1.3互联网技术的挑战

客观地说,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当中,给集宁区气象服务部门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气象部门建设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元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为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质量保障。而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推广和普及,导致电视观众数量所占据的比例明显降低,气象服务业余的广告业务数量不断下降。并且,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还导致“12121”气象台电话的拨打率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是因为产品服务形式单一化,并且同互联网查询的方式进行对比,其操作更加复杂。最后,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建立,气象短信早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气象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人们通常会选择表现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互联网气象信息服务。

2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战略

2.1强化市场意识

在互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的今天,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必须依据当前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制定工作。改善传统的、单一落后的气象科技服务推广模式,由此达到强化市场意识的作用。简单地说,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就现代市场环境进行高度关注,依照“规范收费、公正透明”的业务开展原则,在增强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在对于气象部门的扶持上,应采用政策扶持来代替经济资助,让气象部门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政府应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并向需要气候资讯服务的企业介绍集宁区的气象科技服务类产品。集宁区气象部门每成功接纳一位气象服务客户,政府便可以针对气象部门进行资金奖励。凭借这一措施,让集宁区气象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当地的气象科技服务能够更好的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开展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若希望全面的开展相关服务工作,便必须要在工作人员团队当中培养出一批拥有技术性、理论性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根据客户对气象服务的要求制定出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因此,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定期开展专业业务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整体能力素养,并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战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员工能够在相鼓励机制的引导下,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的整体质量。例如:针对集宁区现有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应开展考核上岗制度,所有职员必须要技能素养达到指定的要求之后才能上岗就业。针对考核没有达到要求的职员,需要统一进行能力业务培训,并且在第二次能力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针对多次考核没有通过的职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拒绝给予接受。只有通过硬性指标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集宁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满足气象部门科技服务的基本要求。另外,针对考核通过的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集宁区气象部门应针对新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召集这些员工开展专项的知识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让集宁区所开展的气象科技服务始终处于我国较为先进的水平。

2.3凭借新媒体拓展业务

集宁区气象部门必须要凭借和周边区县的联系和沟通,大规模引起这些地区先进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由此增强气象服务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多元性。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如使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气象产品的宣传,增强集宁区气象科技服务质量。例如集宁区气象部门应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宣传气象产品。并走访当地的企业,推广自身的气象服务产品,让这些企业对集宁区气象部门的相关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3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集宁区气象部门所开展的重要业务之一,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集宁区必须要提升自身气象科技服务质量,才能促使集宁区各行各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琳.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2):219,221.

[2]陈海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7~338.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这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新时期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气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根本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指导我们的工作,并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省局党组按照省委和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从推动全省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在全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现将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调研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__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于20__年5月,其前身为__省气象科技开发中心。现有在职人员44人。下设5个科室,分别为影视室、专业服务室、声讯室、科技服务室和办公室。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分别为影视天气预报制作、专业气象服务、气象短信和12121答询气象服务、庆典和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等。

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党支部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入中心各科室,通过书面调查、开会讨论、谈心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制约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调研,摸清掌握了以下主要问题:

(一)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__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虽已具一定规模,但许多服务项目都处于摸索阶段和开创阶段。现在我们的业务正处于一个迫切需要快速发展的时期,服务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目前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的需求,存在相当大的服务空间有待开拓。

(二)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切实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针对一些行业、领域、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真正要开发出一些对其有价值的服务产品,仍显得比较困难。一方面,共建共享、共研共用的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气象服务产品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信息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各类气象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其他媒体或手段向公众和用户,但对于弱势群体和急需气象信息的人群来讲,还存在有效服务的“盲区”,而这部分群众受气象灾害的危害也相对较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联合社会资源拓宽信息渠道。

(四)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化需求调查不够。社会需求调查,只注意点的调查,从面上调查力度还远远不够。如在灾害性天气服务中,只注意传达灾害信息的作用,缺少对用户损害程度的评估和灾后信息反馈调查,使服务利益的最大化得不到体现,对许多专业领域的调查也没有全面展开。

(五)气象服务体制与机制健全仍存在长时间过渡时期。由于预报与服务业务的急剧增加,人才的缺乏已束缚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业务发展,这种被动局面也是制约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将极大程度上综合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但各类气象服务的业务衔接、技术支撑、法制环境培育与竞争市场培育仍需要一定时期的过渡。

(六)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科技服务的关系存在概念模糊。在新形势下由于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和内涵还不够清晰,使大家对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科技服务的关系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从科技服务存在经济效益质疑其是否属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需要进一步理解。

三、实事求是,理清思路。

针对调查摸底发现的问题,中心党支部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的方针,认真研究确定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的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以“引领科技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铸造服务品牌”为目标,紧紧围绕专业预报产品开发、影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短信和12121服务三大板块,努力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便捷实用的科技服务产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逐步形成行业优势和科研特色,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四、强化对策,重点突破。

(一)以社会发展为需求,不断拓展气象科技服务新领域,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效益。认真把握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等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问题,面向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敏锐性。以信息服务、影视服务为发展重点,加强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防御服务。下大气力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移动电视等媒体,扩大气象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满意度,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实现气象信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街道。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推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丰富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科技内涵。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科技含量,把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纳入气象科技服务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形成气象业务、科研和气象科技服务相互衔接、协调互动的机制,实现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项目创新。加大气象科技服务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局性、关键性的以 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逐步形成涉及多学科、服务多行业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且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的气象科技服务精品。同时,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发适合农村、农业、农民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不仅要拓展农村服务市场,更要切实提高为农服务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内涵,不断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如: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力度,精细打造天气预报品牌栏目,紧紧围绕“气象兴农”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于一体,涵盖农业气象服务、农气分析、农事建议、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内容,让广大农民从中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和切实的实惠。

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按照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气象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为核心,以实现全省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__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品牌、面向果品蔬菜优势产业着力打造__特色果品蔬菜气象服务品牌、面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打造__特色海洋气象服务品牌、面向高危行业服务需求着力打造具有__特色的专项气象服务品牌。

(三)大力扩大气象信息的传播,尤其是面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周期短,又能让群众收益快,关键是转变观念,把公益服务放在首位,放弃小的利益,调配人力物力集中攻关,在现有公众与决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领域,传播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弱势群体,发挥其最大效益。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流程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在不同灾害天气影响下的不同领域、不同时段、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实和强化公众气象信息服务业务,实现多传输手段并行、多服务信息产品并进的全方位服务覆盖,集中解决“出口”瓶颈和到达问题,要能出的去,并快速到达需要的人和行业部门中。同时,要充分发挥气象影视公共气象服务的窗口功能,更多融入公共服务并成为主力军,不断提高气象影视专业化水平,并通过自身优势向网络、电信、电子屏等新兴媒体拓展。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1 气象站的基本概况

五台山气象站建于五台山南台木鱼山,原站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海拔2895.8m高的顶山上。后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需要,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于1997年搬迁到五台山南台“木鱼山”。1998年1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旧址停止工作。整个气象观测站位于海拔高度2208.3m,N38°57′,E113°31′,区站号53588。由于五台山气象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但即使这样五台山气象站依旧承担着国家基本观测站的各项任务,民航0:00~24:00的航空天气报告的重要任务,还担负着国内、国际气象情报的交换任务。

2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

因五台山气象站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给气象科技服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就目前来说,气象站的观测环境,1a中8级以上的大风有220多天,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有236d,年极端最低气温-44.8℃,最大风速超过40m/s,降雪日数为289d,积雪长达263d,雾凇最大直径597mm,最大重量2800g/m,雨凇最大直径197mm,最大重量3540g/m。这些由于地理条件引起的不利于观测因素,就其他观测站而言,可能是难得一遇,但对于五台山气象站来说却是他们气象观测的一大难题,给他们的气象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就目前来说,五台山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主要是一些几点:

2.1 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五台山气象站地处高山,四周荒芜人烟,环境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即使这样,五台山气象站的服务设施仍在逐步的完善当中。就气象电报来说,开始的时候,由于天气情况对无线电波的干扰严重,使得气象的发报会造成传递的失败或者缺报。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五台山气象站的气象服务设施也进行了改善,由电台发报变成使用汽油发电机,后又运用高频电话发报,最终达到现在的光缆网络传输,如此种种的改变都足以说明了五台山气象站服务设施真正逐步完善,在逐步的给人们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气象信息。

2.2 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尽管五台山气象站的地处条件差,但是经过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的努力,伴随着服务设备的逐步完善,气象站的气象信息也由城市转向了农村。大力开展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在乡、镇、村开展了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服务。部分行政村、宾馆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每个行政村设立了气象信息员。提高了农民防灾减灾的能力,切实发挥好气象信息服务于“三农”的作用。气象服务的普及,使得很多农民受益良多,也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在群众中得到了一定的认识。

2.3 服务职能日益强化

五台山气象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防御灾害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条例等赋予的气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沟通协商,由政府主导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把具体工作列入地方事业规划,特别是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积极召开多部门座谈会,建立友好联系,各方遵照“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联合、服务农牧业”原则就两个体系建设在科研和业务全面合作,进一步发挥行业职能和优势,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共同推进赤峰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 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尽管目前五台山气象站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还在稳步提升,但其中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解决。环境条件的恶劣,就必然引起生活上的不便,而气象服务者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着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所以只有早一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可以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达到更高更好的标准。

3.1 投入相对不足

随着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需求加大,技术装备出现了明显不足。且由于五台山气象站气候条件的原因,就连基本的日常补给也需要依靠人力来背送,相比于气象设备的一些较大型的器械是很难运送到气象站的。即使一些设备被运送到了气象站,因为艰苦的地理条件,使得一些设备很难正常的工作,比如冬季时维尔达测风仪经常被碗口粗的雾淞或雨凇冻结,风向标不能转动,风压板不能活动。机器产生的故障会给气象服务带来一定的困扰,而新仪器的补给又不能及时运送,导致气象信息会耽搁。

对策:因为环境条件的特殊,所以地方的气象部门需要加大物资的供应,最主要的还是气象仪器设备的补给,要保证气象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就需要当地气象部门对社会中新生产出的仪器,或需要用来替代气象站已不能工作的机器及时的运送到指定的气象观测站,以保证气象科技服务的正常运转。

3.2 气象人员较其他地方贫乏

尽管五台山气象站的工作多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许多省、市地方的领导多次到五台山气象站视察指导工作,勉励气象工作者为地方防灾、减灾做出的贡献,但是还是只有少数的人愿意留在这个条件这么恶劣的气象站。就五台山气象站来说,成立时期只有业务人员8人,工作制采用两班轮换,工作1个月休息1个月。到目前为止,先后共有112人在五台山气象站工作过。虽然气象科技服务需要的工作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需要专业的人士在观测的过程中进行总结,预测,或者信息等,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气象科技服务行业做准备。

对策:当地有关的省、市地方政府或气象部门,需要加大气象宣传力度,鼓励刚刚从事气象行业的人员多多实践,并且需要对其中一些去到条件不好的气象站的员工采用特殊的福利待遇,使得更多的气象工作者愿意为气象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青春。

4 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行业,正因为有这个行业的存在,才使得了人民避免了很多的洪灾、旱灾,以及地震。然而,这个行业的工作条件及所要承受的压力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但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付出成果却是被人们看在眼里的,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生活的如此安稳,希望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让气象科技服务行业中遇到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使得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许斌,许勇.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之我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01).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5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应运而生的新型兴服务模式也已经不知不觉的出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可以对它们不以为然,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新兴的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些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科技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科技情报机构既面临技术更新的压力,也面临由此引发的管理运行体制的变革,新兴服务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内容当中,悄悄改变着传统的科技情报服务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济南市科技情报服务工作的发展,开拓新的工作思路,特开展本次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选取具有较为前沿和引领作用的我国四个直辖城市和与济南有着相当城市规模的26个省会城市科技情报研究部门为调研对象,采用互联网检索部门官方网站的方式搜集数据,然后分别与济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关分析结论。因港澳台地区与我国内地城市的社会体制不同,相应科技情报行业不具备可比较性,故不纳入数据采集对比范围。

 

各市级科技情报研究院所常年开展的传统业务包括科技查新、科技声像宣传、科技翻译、工业设计展览、计算机信息开发、科技培训、科技统计、政策研究等,本次调研中收集到的数据如涵盖在上述业务范围内,不列为对比分析的数据范例,但在上述业务基础上有新型服务模式采用的则列入对比范围。

 

1 直辖市数据对比(表1)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直辖市级科技情报研究院所基本保留了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业务内容。较为独特的业务包括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开展的创新基金管理服务,工作组按照科技部及中关村园区对创新基金(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承担起对创新基金(资金)的立项、监理、验收三阶段,及项目档案管理、企业信息变更等方面的常规管理工作。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由于与上海市图书馆合并,拥有较大的科技文献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科技文献数据库资源开展了诸如文献传递、虚拟电子资源、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以及通过其丰富的专家资源开展了定期的专业知识讲座培训服务。

 

2 省会城市数据对比(表2)

 

通过对比发现,省会级科技情报研究部门普遍从事较为传统的科技服务项目,基本没有创新项目开拓实施,大部分地市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甚至没有建设官方网站,缺乏与社会沟通联系的平台渠道,新兴服务模式严重匮乏。

 

3 直辖市与省会城市对比

 

通过调研分析对比,省会级城市与直辖市级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所开展的新兴科技服务业内容存在较大差距,直辖城市已经开展了有限的具有创新性的服务业务,而大部分省会城市则未开展相关业务。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开创性的开展了诸如技术合同登记、战略研究、科技报告、人才引进、微信宣传等相关服务项目,虽然部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在新兴服务业务的开展中迈出了第一步。

 

4 结论建议

 

总之,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走出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开展创新服务,调整业务结构,根据国家、省、市科技资源整体规划做好科技资源建设和管理,搭建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平台,为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人和制度的和谐统一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在这种“化学式反应”中,人始终是根本,而制度是保障。传统科技服务业若想在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今天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抱住自己的奶酪不被新兴服务模式夺走,融合发展是切实可行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兴的科技服务业务必将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的探索创新,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在探索中求生存,才不会被改革的大潮淘汰。

科技服务发展报告范文6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基于科技服务领域理念,探讨气象防灾减灾公共系统建设的途径,以期提升气象信息的更加易于被需求者获取,发挥气象服务部门的功能性作用。

【关键词】科技服务 气象防灾减灾系统 建设研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环境的变化十分剧烈。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不断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公众服务机制等都将成为能够适应时展的重要基础。气象科技服务是当代社会科技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职能的实现都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出行、生活环境和谐等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治而言,通常是可以通过使用气象科技服务来对其进行预测的,精准的预测与通报将为极为有利于灾害造成居民财产与生命损失的几率,从而为创造和谐、健康、文化的中国国内环境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而言,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如果从1985 年开展专业有偿气象服务工作算起,迄今也只有20 多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外的气象服务领域技术发展,中国的气象科技服务不管是在总体气象服务的产品的数量上,还是在气象服务的开展与使用手段上,及其在气象服务的总体水平上而言,都是相对国外较为发达国家落后的。为此,鉴于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作者在本文当中将结合自身工作与研究经验,以科技服务视角探讨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内容、原则及其途径,为构建完善、机制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1 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内容

在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时候,通常需要在系统当中构架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气象的预报系统;第二,建设气象的信息系统;第三,建设气象的追踪服务系统;第四,建设气象信息情报的收集系统;第五,建设气象的灾后评估系统。以上五个系统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其共同构建为一个完整的防灾减灾系统。为此,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防灾减灾系统建设,除了对每个系统进行完善的建立之外,还应当在系统建设过程当中时刻坚持以准确预测和播报为建设系统的前提,以信息的汇总、传递与为系统建设的基础,并且充分的与气象追踪服务的系统、气象信息情报的采集系统以及气象灾后的评估系统相互协同运作,也就是说在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确保整体系统的运作。

其实,在现有我国也具备有气象的防灾减灾系统。但是对此系统而言,其并不是十分的完善,缺乏对系统整体各部分的重视。例如:针对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而言,其在气象预报、信息这两个环节非常重视。但是,却在其他三个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缺失与漏洞。而信息的追踪服务系统、信息的情报收集系统以及气象的灾后重建系统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最终运行所取得的收益与成效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气象灾害的变化风云莫测,只有对气象信息进行不断的追踪更新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程度。

2 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在进行气象的防灾与减灾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推行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搭建气象服务部门的内部与外部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气象服务部门的科技服务业务含量。

(1)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应当使其不仅能够对气象的服务工作内容进行准确的检测,而且需要其能够时刻检查以及检测气象服务的效果。除此之外,该系统的建设还应当能够把握市场动向,较为准确的去预测出信息使用者的潜在需求,并能够通过对系统的优化与设置使系统具有前瞻性的去满足更多客户需求;

(2)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应急系统,其与在日常中看到的火灾、示威游行等应急系统不同。其更加偏向于在科技层次的服务,其位于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将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处理过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多点的汇报;

(3)气象防灾减灾系统与通常社会中的其他防灾、减灾系统不同。其与通常所提及传统意义上的防灾减灾系统存在着较大的理念区别。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其通常是兼具趋利与避害双重功能的。在进行该系统运作时,其目的不单单使为了有效预警灾害的出现,或者时在灾害发生之后对灾害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其还需要对灾害发生的几率进行控制、气象资源开发进行适度的调节、对适应于减缓当前气候的变化进行控制等等关乎社会大气未来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领域;

(4)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在建立过程当中,应当具备有气象的灾情报告机制、用户的需求实时服务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的构建,来充分利用用户实时获取气象情报之后,对信息自发传递所作出的贡献。进而,可以通过结合现代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手段,提高中小尺度系统天气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气象科技服务所拥有的重要功能与发挥的作用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十分的重要。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基于科技服务的视角,探讨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内容、原则及其途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讨论初步构建了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而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除了需要上述基本理论支撑之外,在实际构建和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在人为上、制度上及其管理上给予系统建设积极的努力。为此,作者认为为了配合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我国各部门应当做出以下努力:

(1)重视源头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做好源头信息的保护。

(2)构建全员防灾减灾系统,加强人员之间的交流、各部门合作,增强信息流动性。

(3)积极号召人民群众参与,举办防灾减灾提高居民意识活动。通过上述社会的努力、人为的努力,将会使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构建与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该系统运作的效率、效果,搭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灾害防范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秦大河.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4).

[2]王君,李慧芳,曹淑超.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发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