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2

1.1出版专业人才

出版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的数字出版编辑和电子书制作人才,数字出版编辑需懂得基本的出版理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对纸质图书及不同数字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十分了解。对出版流程、读者需求和市场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能力,能对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电子书制作人才需要具有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关注用户体验,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字化设计与排版,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技能。

1.2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分2种类型,第一类,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要负责出版产品数字化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并针对数字出版开发一系列的软件(虽然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模式开发软件,但企业内部必须有若干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二类,出版业务内容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物需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经济领域的出版物要有一定的经济背景,这样才能保障出版物的专业性。

1.3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

首先,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销人才,要能够将数字出版产品推向市场。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产品、渠道、终端客户和同类企业及总体市场表现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对于传统的物质形态的产品,数字出版企业产品体现在网络化、虚拟化等方面,其营销策略也就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营销人才的将企业产品推向市场。

2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数字出版企业面临人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予以完善。

2.1人才总量规模不够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从人才总量来看,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其发展时间并不长,高等学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尚难以达到系统化的目标,这就使得市场总量人才不足,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该行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这就使得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其次,从人才素质来看,数字出版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而理论学习又不系统,导致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表面化,难以把握行业最为前瞻的知识,人才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2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从绩效考核指标来看,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指标甚至全部从经济指标来进行考核,这就使得数字出版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在业务拓展、日常管理中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不能从产业布局的角度长远规划。从绩效考核的实施来看,部分企业存在随意调整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问题,考核中纪律不严肃等问题经常出现。其次,人才激励体系不完备,从物质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在人才激励中表现出激励手段不丰富,如简单的采用奖金激励模式,没有利用股权激励等激励方式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部分数字出版企业激励的力度不够,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保障。从精神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内部缺乏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对于人才提拔、各种培训机会的给予等存在“任人唯亲”等问题。

2.3人才发展规划性不足

首先,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没有制订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其人才招聘更多的是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的人脉关系挖掘相关人才,部分企业则是通过与高校合作,通过聘用部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维护等方式来获取人才支持,这就可能出现人才队伍难以持续的问题。其次,部分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规划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指导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强化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考

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而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管理与规划,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3.1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领军型人才,并围绕领军型人才打造强有力的人才团队。这一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等视角出发打造人才团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整体引进的方式如并购对方企业来获取人才团队。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采用内部轮岗、参加行业培训、请专家来企业讲课、去国内外领军企业考察、数字出版企业要可以积极与高校、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人才培训中介机构合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3.2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退出等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在人才招聘环节,要注重候选人的潜力(四种特质:好奇心、洞见、参与和决心)评估,寻找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需要通过数字出版专业素质考察等了解其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测试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培训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持续的投入机制;在激励方面主要是搭建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内的激励体系,并明确激励的条件,激励的力度,避免激励的随意性;在人才退出制度上主要是要明确考核制度,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清退。其次,要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失去监督导致人才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3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煤矿;发展现状;建设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概念逐渐的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煤矿行业也朝着数字煤矿发展。煤矿行业生产过程中不断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使得数字化煤矿的发展得到了充分重视。数字化煤矿不仅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而且能大大的提高煤矿行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改善煤矿行业的传统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因此,煤矿企业都大力发展数字化煤矿,建设数字化煤矿的气氛在行业内空前膨胀。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数字化,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数字化煤矿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数字化煤矿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得出了数字化煤矿建设的重要意义。

1 数字化煤矿的概念

数字化煤矿的定义从数字地球的定义衍生来的,它是基于信息的框架和三维坐标信息与相互关系组成的。煤矿可以得到两个层面的信息:固有的信息和动态的信息,包括矿井地质、测量、钻孔等原始数据的自然信息还包括煤层、围岩、井巷等地质体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包括电力供应,采矿,运输,通风,给排水等生产系统和装备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数字化煤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矿山数据资源的共享、矿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矿山的经济发展、采矿安全和采矿科学技术创新的需要等,它把关于矿山系统各环节的所有原始数据流转换成我们可以理解的信息,转换成具有煤矿经济价值的知识。

2 数字化煤矿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数字煤矿是十分复杂巨型系统,它不仅涉及煤矿地质勘查、地址规划与设计、施工,而且还包括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许多信息需要继续使用和共享,但目前的数字煤矿各链路的信息接入方式和水平不同,导致数据格式的兼容性是薄弱的,最终,信息不能使用,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其次,现阶段我国煤矿数字化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系统集成空间信息以及实时的迅速动态信息、管理信息的基础平台,这主要与煤矿开发商所涉及的专业有关。当前,可以把推动煤矿数字化发展的相关专业开发商分为三大类:开发煤矿地质测量系统、煤矿自动化系统、开发煤矿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开发商是数字矿山的领跑者和实践者,由于这三种开发商几乎覆盖了煤炭所有主要业务部门,但技术路线和应用平台的发展是大相径庭,这导致目前的系统信息难以共享,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难以形成一个空间信息、实时信息和管理信息统一的平台。

再次,我国现在承载大量信息平台的是3DGIS技术。但3DGIS理论与煤矿对数字化要求相差甚远。因此,3DGIS信息系统与煤矿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我国的煤炭开采环境复杂,存在许多因素,相关专业所需众多、生产系统非常复杂、智能水平和技术设备不高、采掘现场的工况参数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这些都是制约数字化煤矿发展的因素。

3 数字化煤矿的发展的意义

①数字化煤矿的建设可以不断的完善测量计算、地质分析、选矿采矿、生产安全等各个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料,再结合相应软件建立一个形象逼真的三维模拟图形,可以真实地模拟煤矿立体的地质形态和现场生产实际环境。还能设计出多种现场实际开采方案及采区闭坑复垦方案和开采模拟方案的实施效果,逼真地模拟再现了生产现场的调度指挥。

②数字化煤矿可以作为检验监测手段,能够把容易发生危险的煤矿部位所设置的监控设施统一起来进行在线监控,起到有效的安全监控预防作用。

③数字化煤矿可以把其他合作单位提交的测量、勘探、设计等技术参数进行复核,找出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关键部分,从而提高项目成果的精确度,最终使得设计方案能和矿山实际生产活动相吻合,科学推动煤矿的长远发展。

④数字化煤矿的建设可以为企业领导和各级业务部门提供可信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同时,信息的透明化加强生产信息数据的采集,大大提高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简化工作流程和及时的完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参考文献:

[1]夏良.数字煤矿浅论[J].陕西煤炭,2007(5):28-30.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财富管理;技术;优化;数字化

财富管理属于金融服务范畴,通过财富管理为客户制定完善的财务规划,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我国财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升级,从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财富管理行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实现了金融信息数据化,财富管理师利用这些大数据合理规划,降低财富管理的风险,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现阶段银行应充分发掘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转变管理模式,提高财富管理效率。

1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在国有银行中的应用

财富管理是一种金融活动,与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当然是银行,目前我国有工、农、建、中、交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再加上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这些银行机构都有着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客户群体,而且在金融理财领域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与良好口碑,这些银行机构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得到客户群体的信赖。传统的财富管理方式主要是提供各种存款业务,部分银行也在推销本行的理财产品。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也是紧紧围绕这五大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来完成的。但是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些国有银行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略显不足,财富管理业务缺乏创新性,数字化发展速度缓慢,无法应对新科技所带来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客户流失。

1.2在股份制银行中的应用

除了五大银行外,我国还有很多股份制银行,在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五大银行相比虽然其规模不大,但是相对灵活,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背后都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持,成为金融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与国有银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财富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股份制银行充分展现了其灵活的特点,用优厚的待遇引进大量的金融精英,充分挖掘政府的政策红利,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金融行业的市场数据、行业指数、客户投资情况等,通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导财富管理,因而赢得了许多优质客户的信赖,特别是青年群体。还有些地方商业银行,由地方国资委进行控股,在地方政策支持方面更是占得了先机,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自动化管理平台,众多青年客户群体可以利用终端进行自主操作,借助自动化平台实现自主财富管理。比如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手机App,通过App软件,用户可以进行24小时在线操作,而且提供免手续费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在财富管理行业中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市场。

1.3在虚拟金融机构中的应用

上述所说的银行机构都属于实体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面更具优势,引领着社会财富管理的发展,转变了人们财富管理的观念与方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各种财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金融行业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陆金所等,其中蚂蚁金服提出了“让信用等于财富”的口号,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搜集、整理旗下电商平台用户的信用数据,推出了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等金融平台,吸引客户开通网商银行、花呗、借呗等业务,引导大众消费方向、理财观念,受到众多网络用户的喜爱。同样京东、微众等金融平台也提供与之类似的金融借贷、理财业务,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强力对手。

2财富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1数字化模型分析缺乏深度

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刺激下,人们的财富需求快速增长,此时数字化模型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不过,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但是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而且缺乏深度,使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但是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达不到,模型体系不完善,因此在财富管理数据分析中无法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二是数据分析缺乏精准性,分析要素比较单一,无法满足财富管理对数据精准度的要求。三是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制定投资预期目标时出现偏差。基于这几个方面,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模型分析缺乏深度,也就达不到财富管理预期的目标。

2.2金融机构业务整合能力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对一些金融业务进行有效整合,以提升财富管理的效率。但是,实际情况是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金融业务体系,对于金融业务的整合存在很大难度。首先,有些金融投资行为是为了投资趋利,而不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这种思想的存在阻碍了金融业务的整合发展。其次,金融产品类型与内容无法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多元化的需求,现有的金融产品与金融业务的开展出现较大短板。金融业务得不到规划整合,无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3财富管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财富管理市场正逐步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市场需要更高的服务质量,在这方面金融机构显然做得还不够,表现为整体的服务质量欠缺,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见图1)。一是在金融服务中缺乏创新,精细化服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在财富管理服务中主观能动性欠缺,被动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财富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表现出能力不足,专业水平欠缺。

3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富管理措施

3.1加快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的建立

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客户希望得到一对一的金融服务,这时候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快速建立,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大的分析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分析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保证了财富管理的服务质量,与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求完美契合。在大数据时代,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精准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财富管理的效率、管理质量都得到提升,从而推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在新的管理理念中加快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面向不同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推动了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

3.2加快金融业务的快速整合

为了拓宽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市场,应加快金融业务的优化整合,优化金融产品的布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市场,明确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并精准导入服务管理模型,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优质的金融产品,从而提高财富管理质量。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分析,在相关产业的核心领域对金融产品服务进行梳理优化,以顺应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求。一是面对金融市场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金融机构应做好规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客户建立“VIP”服务模式,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二是在整合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立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做好金融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三是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做好金融业务的整合,在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要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

3.3提高财富管理服务质量

财富管理的起点是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在大数据时代加速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穿透性、多样性、时效性等维度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从而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给客户带来极致体验。服务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信息的深度挖掘工作,借助大数据分析与算法交易,为投资客户自动化匹配最优的财富管理组合。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同时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利用深层次的数字化模型建立面向未来的组织架构关系,全方位提升金融系统的服务能力。在财富管理服务中始终坚持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理念,财富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持正确的职业操守,在金融市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推动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数字化转型初期,数字化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服务的优势,也缺乏服务的经验,因此数字化转型步伐不能太快,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发展现状。同样,财富管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客户对财富管理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市场运作机制都不完善,更需要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4结语

当前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金融市场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投资理财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各大金融机构的大数据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财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财富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金融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对财富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提高财富管理效能。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在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期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财富管理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做好金融产品的整合,利用数字化管理优势,全面提高财富管理效率,为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34(1):9-20.

[2]侯维栋.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内涵与发展建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33(1):17-26.

[3]宫瑜辰.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私人财富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32).

[4]汤镇源.浅析财富管理行业的大数据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61-162.

[5]李梦宇.如何借助“零接触”服务模式加速银行数字化变革:基于疫情期间的同业行为研究与展望思考[J].国际金融,2020(5):22-26.

[6]林贝.大数据时代下私人财富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J].财讯,2019(17):177-178.

[7]郝毅.数字金融新发展[J].国际金融,2019(12):16-19.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5

一、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科技含量而致使创作和表现出现差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艺术从高技能到高科技的转变过程中获得了难以斗量的帮助和利益,相对于之前,数字艺术的技术含量也增加了不少,在意识形式上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创新性发展。可是在数字艺术创作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得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时期,数字艺术技术含量因素的凸显也仅仅只是数字艺术在初级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不稳定的暂时现象,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当技术发展趋于同质化的时候这种现象也就会逐渐剥减。可要是当类似这种神话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至上的态势成为数字艺术创作行业的发展主方向的时候,它也就将重新踏上工业社会的歧路。这应该是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在大力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2.数字艺术创作行业的发展与经济联系不紧密,市场导向不够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是依赖于市场经济的存在而生存和发展的,因而必须要与市场经济紧密接轨才可以得到更为广泛和可观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动画片《蓝猫三千问》,这时数字艺术在创作发行初期,由于它的技术水平不高、推行途径也较为单一化,因而在国内是持否定和不看好的态度的,因此制作公司长期处于一种盈亏的状态。可是随着它在电视台播放一千多集之后,香港招商银行开始着手对其大力整合和包装,将重点和注意力投放在了与市场接轨这一点上,还推出了蓝猫公仔系列、儿童服装系列以及文具系列等等和《蓝猫三千问》动画片同步宣传和发行。因而,出现的结果不仅是《蓝猫三千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而且在短短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制作公司一下子由盈亏状态转变为盈利高达十亿元,可以说在动画行业创作了一个奇迹。

3.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人才的短缺和培养方式的不合理据相关业界人士透露,目前中国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人才十分短缺,而人才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经济商机的流失。曾经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的教授Pensyl指出,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乃是一门文理科相互结合和跨学科的复合型学科,而这也暗示着这方面的人才理应该具有丰富想象力、较强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很熟练地懂得虚拟技术和制图的使用技巧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和设计才干,而且还应该有着相关的软件工程知识和项目管理与团队精神。而目前的现状是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不懂得将技术和艺术的双双结合,因而所造成的格局就是不管有多少数字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上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再就是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人才培养两极分化严重,既懂得计算机数字制作艺术又熟悉艺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这一问题现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字艺术创作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我国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直面我国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在技术上的不足一般来讲,我国是不可能一下子在短期内像国外那样大手笔、高投入地支持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可是我们不可以以此为借口而选择退缩,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于情节上的创意来弥补科学技术水平上的落后和不足。因此,我们平时就得关注和吸收优秀导演、编剧的创意策划,这样在进行数字艺术创作的时候可以积极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整个艺术创作作品艺术品味的提升,以情节创意来吸引人。除此之外,我国的数字艺术创作还得积极消化外来并注重自我成长。这是我国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而且是必然经过的一个发展阶段,我国的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不能规避这个发展规律,而应正视。

2.注重团队合作,寻求投资、回报能够良性循环的一个操作模式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在工作方式上必须要重视团队的力量,注重团队合作。上文已经提到,数字艺术创作行业是一个涉及专业知识很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数字技术、导演、编剧以及美术等等很多专业领域。因而在进行数字艺术创作的时候很容易就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计算机工作人员的艺术修养上极为缺乏,而有着较高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又不懂计算机。团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乃是促进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办法。除此之外,各个数字艺术创作行业还应该团结起来,不能只是将对方看作是自己的一个竞争对手,而应该看到我们都是处在同一领域的社会贡献者,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社会理想而奋斗和努力。同时,建立和健全一个良好投资与回报的可循环操作模式也相当重要。不管是数字艺术创作行业还是电视电影,它们从投资到制作到最后的行销都是一环扣一环,三者缺一不可。唯有在公众群中得到了消费,数字艺术作品才算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赢得了真正的成功。这就提醒我们,只有在商业舞台上完成的艺术,在艺术平台上做成的商业,才可以为数字艺术作品找到较为现实的社会基础,也才能确保数字艺术作品更加深入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让更多的人理解数字艺术,为数字艺术赢得更为广泛的市场,而它的商业发行渠道也就慢慢地得到了建立和健全,这将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而有效的基础。

3.优化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策略在数字意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首先要做的是突破之前的教育模式,注重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以市场上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为基础和目标来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在课程上,培训中心可以和相关高校,譬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等权威专业机构强强合作,联合开发,进而慢慢地形成标准课程、课件数据库。第二,建立健全学员实际操作平台,给学员提供真实操作项目,平时的操作训练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学员自身对数字艺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不断提高学员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对于学员自己掌握和理解所学每一门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应用,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兴趣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也是大有裨益的。第三,还可以在数字艺术企业与人才领域之间建立和健全专业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用来承载企业和人才、企业和企业、人才和人才以及相关的政府信息等等互动信息资源,逐渐建立无限的人才供养库和企业信息数据库,确保为企业选择优秀合适的数字艺术创业型人才,同时也可以帮助人才择选自己所感兴趣的合适工作岗位。这样一整套较为完整而且还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职业教育整体规划方案对于解决企业与数字艺术创作行业两者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

三、数字艺术创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数字艺术创作行业的艺术潜能和艺术创作将得到充分挖掘一般来讲,艺术创作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在掌握其基础技能上就得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精力,而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可以帮助人们节省不少时间、金钱和精力,帮助创作者获得更为广泛的展现自己思想的自由空间。对专业艺术家来讲,计算机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脑海中的构想,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也就更有可能变为现实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件利器。再就是艺术创作,通过传统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历史延伸脉络,感受传统艺术的精神和内涵,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沉淀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在东方文化宝库中,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朵奇葩和一笔宝贵的财富,涉及题材十分广泛、艺术形式各种各样、内涵也较为深远,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比拟的。现如今,借助于数字电脑的设计作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和表现技巧等等其他方面愈发显得更有生命力和挑战力。

2.数字技术将直接引领艺术创作数字技术是一个集声音、图像、录像、网站、动画、光盘乃至装置过程于一体的方式方法,简单一点讲,所有借助于电脑软件、手机软件而制作完成的艺术作品都在数字艺术的范畴之列。在之前,画家进行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是颜料和画笔,而如今不少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使用的是鼠标、输入板等等一系列图形软件,二进位所表现出来的是形状和色彩,然后显现在电脑银幕上,而不是画板上。尽管依旧有着不少老派艺术家始终坚持传统绘画技巧和传统过程,但是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无孔不入的广泛使用,什么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什么是传统艺术作品,二者之间的界限也渐渐显得模糊不清了。而这些新技术问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艺术创作的门槛一下子降低了不少,在传统绘画过程中所必须的画笔、橡皮以及颜料也可以借助于电脑上不少图像软件来直接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在制作唱片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乐队由于某个片段的不理想而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录制,在电脑音频软件上直接可以进行混音、打鼓、影像编辑和拼接,从而在处理录像中也显得更加容易了。新技术的第二个特点是可以使创作资源变得愈加丰富,譬如现成的声音、图片以及影像的拼接就是进行数字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就拿摄影来说,它是一种纪念性和记录性的工具,可是艺术家就可以从里面抽离出拼贴和摆拍的技术手法,然后结合图像本身的客观性而将它发展为一种表达自己的叙述方式和展现自己思想的方式,接着超现实主义的摄影作品也就涌现出来了。在电影领域也是如此,可以说数字技术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历史。

数字经济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作为制造类企业的核心环节――制造车间,则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在经历手工作坊、流水线规模生产等阶段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践行两化融合的数字化车间建设成为当前制造业车间的发展方向,以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手段,融合先进管理思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切实提升车间管理水平。本文也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探讨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思路,提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及相关考虑因素,并对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力求为现代企业转型、两化融合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一、数字化车间的形成及意义

1.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当今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管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以来加工制造行业在技术应用以及管理中得到了几次大的变革,我们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次有力的变革都会给工业水平带来较大幅度的提升,笔者经过分析将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作业、单一生产;第二阶段是工业技术引入、流水线规模生产;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辅助生产;第四阶段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实行两化相互融合。

2.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意义。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工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充分践行两化融合概念的数字化车间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解决企业核心环节的两化融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的优势,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一方面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及决策分析作用,改进工业流程,指导并促进工业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种工业技术对信息化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做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比较实际的建设思路

1.建设思路的整体考虑

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思路,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数字化车间。

1.1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应当以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为主,业务涉及的加工制造、物流、管理和维修等环节均应纳入数字化车间的管理范围,即数字化车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需涉及车间业务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发挥各个环节的联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从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范围及规划上,应当通盘考虑,应用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车间业务的点、线、面各个层次均纳入管理范围。

1.2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优势,以建设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尽可能降低人工参与的自动运转的制造车间为目标。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 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实体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转,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监控和广播等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将整个车间建设成一台结构合理、动力充沛的自动运转的机器的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

2.可用技术探讨

2.1 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是串联各项业务,使之互相协作的保障,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的网络环境包括工业以太网网络和工业自动化网络,以用于支持工业现场设备、模块、系统等等之间的通讯和关联。

2.2 数字化车间的应用技术考虑。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原动力,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使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通过前面对网络建设及硬件支持的分析,综合考虑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可以将建设数字化车间所需的基本技术手段总结如图4 所示。

图4 数字化车间技术手段

3.数字化车间建设中需注意问题

任何事情的全面实施都需要进行全盘考虑,针对问题的多面性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在进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的过程也必当如此,这样面对数字车间的建设过程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给予认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小问题而给整个项目带来损失,笔者针对整体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所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问题;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分析问题,切不可盲目照搬和教条主义;③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分析技术可行性问题;④发展创新问题。

三、数字化车间应用展望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在基础的工业单元层面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两化融合的科学发展。可以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

从国家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数字化车间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切入点,数字化车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更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助力,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侯闯.“十二五”MIE服务为先――记2010第五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2009MIE创新之星风云榜颁奖盛典[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2]杨海成,江彦,丁常彦,白云川.跨国精英关注中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大势[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02).

[3]张艳,于巧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转型期的新思考――“十二五”MIE中国机会高端座谈会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4]黄迪生,张心耘,任海霞,刘炜,赵恒,李晓波,姜剑,杨维明,王可,彭旭,胡玉文,胡其登,张慧,张蕾,江彦,白云川,丁常彦,王征.创新设计正当时――三维CAD普及与深化应用研讨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