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1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2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等[1]。这类疾病多具有病情易反复、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肺癌发病率、递增率局肿瘤首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死亡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2],这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能明显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我科现将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定我科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问诊、X线胸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指标(2002年版),其中男性77例、女性19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1.36±5.12)岁,病史7-30年不等。
1.2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经治医生共同探讨病历,总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并展开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的讨论和研究。
2结果
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见表1。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各患者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恢复情况较良好。
3护理对策与心得
3.1基础护理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外,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病室环境要求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换气,维护室内温度在19-21℃,湿度控制在55%-65%,避免空气污染,尤其避免粉尘污染[2]。
3.2营养和运动指导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状态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护理时应注意针对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再配合合理的运动指导,促使患者身体机能更早恢复。酌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补充足够水分,减少钠盐的摄入,水果蔬菜类也应多补充,少量多餐,丰富患者饮食结构,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同时,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调理,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嘱咐患者家属细心照料,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工作。
3.3疏通气道,合理氧疗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氧疗。采用双鼻头吸管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疗方案为:15-18h/d,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及时清理鼻腔,保持鼻导管通畅,氧疗期间密切管着患者缺氧症状是否有所改善[2]。若有痰液粘稠者应鼓励多喝水,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痰。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而针对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其体弱,无力排痰,可以采取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法帮助排痰,雾粒以1-5μm为宜,雾粒大小针对患者痰阻情况酌情选择。若痰液太过粘稠壅堵气管,可以先进行导管吸痰再进行排痰护理[3]。
3.4锻炼呼吸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帮助患者康复[3]。针对病情轻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还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劳发生通气衰竭。同时可配合如行走、慢跑、下蹲、弯腰和扩胸等运动达到全身性呼吸锻炼的效果,增强体魄改善肺功能。
3.5用药观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患病状态,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伤害大。在用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留心病情的变化,同时要嘱咐患者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多注意,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3]。
3.6心理疏导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且很难根治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有3年或3年以上的病史,长期处于一个治疗又反复又治疗又反复的过程,患者会有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护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应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时常鼓励患者,对患者的问题一一解答,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的特点,从而克服对疾病的排斥心理,使患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常跟患者谈心,疏导患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提供科学、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策,不仅是身体的护理,还有心理的照顾,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郝灵红,杨青,孙鉴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14):1301-1301.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3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系统;应用
心理护理是通过各种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优化其情绪来维持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与协调,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就能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1]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入院后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呼吸系统疾病又大多为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面临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威胁,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入院后多少都有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有些人独自消愁、不言不语,有些人故意装作满不在乎,有些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抵触情绪严重。[2]合理全面地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
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
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2心理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3]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对优虑、烦躁、焦急的病人,要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同时要善于控制感情,尽力理解病人,切忌与病人发生口角和冲突.要容忍和谅解病人变态心理引起的异常行为如出言不逊,故意挑刺等。医护人员举止稳重,谈吐适度,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侍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
2.4增强信心、激发勇气对那些痛苦、绝望、紧张、恐惧、忧郁孤独的病人,除了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解释、开导、安慰,稳定病人情绪,并将该疾病的医疗技术进展加以宣传,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严重,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要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病室清洁、安静、舒适、整齐,使病人的精神和物质得到满足,以提高病人的情绪,产生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美感,增加其生命活力。同时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准确观察病情,迅速敏捷、熟练地进行救治[5]。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3结束语
总之,我们护士经常接触服务于患者,举止言谈,都时时刻刻印在患者的脑海里。多去关心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因情而施,把思想工作做到病人心理活动之前,把握住院治疗心病这一关。配合临床治疗,加速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康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8期。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3]王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4]杨云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4
关键词 : ICU 循环呼吸系统 重点疾病 护理 对策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收治内科、外科等各科病人中患有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全身功能衰竭的病人,并对他们集中进行强有力的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功能的全身管理。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质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意在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以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9月~2010年3月共收治危重病人55例,其中女33例,男22例,年龄45~73岁,平均62岁。
2护理与对策
2.1循环系统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外科术后病人)的护理
2.1.1严密观察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1)如心脏病,心脏病人手术后的病人容易引起低血压、缺氧和脑血管栓塞等,均可
使脑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定期观察神智是否清醒、瞳孔大小及反射、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必要时要描记心电图。心律失常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Ⅰ类心律失常、Ⅱ类心律失常、Ⅲ类心律失常;前两类比较好处理,Ⅲ类要特别重视。Ⅲ类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或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室性早搏或R波落在T波上、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等。应注意是否是由血容量不足、低血钾症、疼痛或忧虑、低氧血症或氧不足、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掌握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预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各种准备,早期配合医生采取预防措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3)应熟悉医院中存有的全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到心里有数。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
以避免重复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监护过程中,当出现室颤、心搏骤停或猝死时,应首先做心前区锤击,胸外心脏按摩,然后准备除颤。如出现快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根据医嘱应用起搏器予以纠正。
2.1.2 外周动脉栓塞的观察
(1)观察各外周动脉脉搏的性质,并作双侧对比。
(2)发现脉搏有异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四肢有无发凉、苍白或皮肤呈苍白斑,毛细血管充盈度减低或缺乏,肢体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等;如有以上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患者肢体保暖。
(3)如果患者有动脉栓塞的发生,应做好外科手术准备。
2.1.3 肺梗塞的观察
(1)如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和不能解释的胸痛时应注意有无胸膜摩擦音、心律不整、腓肠肌压痛与肿胀、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咯血、发绀、恐惧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按医嘱做血凝试验,并立即准备进行胸部X线拍片及肺扫描。遵医嘱应用肝素静脉滴入。
(3)在患者卧床期间应预防肺梗塞的发生,如多做被动或主动肢体运动,并早期下床活动等。
2.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血压情况
如病人尚在应用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观察病人呼吸次数是否和呼吸机同步,并注意插管是否畅通,注意患者血压、心律的变化。每当呼吸机调整后,每隔一小时做一次血气测定,提高氧分压(Po2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 );使Po2在80~110毫米汞柱之间,Pco2〈45毫米汞柱,pH在7.36~7.44之间。
2.2.2 根据医嘱拔管。拔管后可加强呼吸管理。为防止肺不张应采取间歇应用正压呼吸,高湿度带氧面罩,鼓励病人大口吹气,以达到加强呼吸的目的。及时注意由于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的意外脱管。此外,应注意引流。
2.2.3 经常听诊双肺部,以测定深呼吸时双侧呼吸音是否相等,有无干性罗音、湿性罗音、哮喘音以及呼吸音减弱的区域。观察病人有无语颤增强或降低,是否出现异常浊音区,呼吸道有否梗阻等。如发现气急、发绀、烦躁不安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2.2.4 应指导患者咳嗽时要坐起来,用力咳;并告诉患者不要把痰咽下,这是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5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护理措施;预后效果
白血病属于一类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的造血器官之内出现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以及非造血器官之内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现象。一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中比较多见,患者年龄在3岁到4岁属于发病高峰期,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几率大于女性患者[1]。本文选取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的患者资料5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58例患者的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的患者资料5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全部符合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14岁之间,平均为3.8±3.6岁。58例患者中属于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9例,属于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19例。58例患者全部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为患者静脉滴入3.0g/m2,之后通过四氢叶酸钙实施解救,间隔6小时静脉注射1次,每次剂量在15mg,为患者进行水化以及碱化尿液。
2 护理方法
在患者刚刚入院的时候,帮助其了解医院的环境,关怀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因为患者年龄比较小,使用化疗药物的剂量比较多,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很多患者的心理表现为紧张和恐惧,所以,在实施化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向其介绍化疗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情等,为年纪稍大的患者讲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向患者介绍治疗康复的病例,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2]。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一般会出现贫血、乏力以及血小板低的现象,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待到病情得到控制之后方可提高活动量,在此期间需要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为患者按时的更换,确保患者使用的床单等干净整洁,避免出现压疮的现象。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感染,儿童患者的免疫能力相对比较低,使用化疗药物对患者的骨髓出现抑制,引起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降低或者是缺失,造成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所以,需要为患者实施隔离,保持患者所处病房的干净,空气清新,为病房实施紫外线照射,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对患者是否出现感染严加注意,遵照无菌操作实施,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确保患者的口腔卫生,防止发生损伤和出血情况,在患者进食之后,指导其进行漱口,当患者的口腔出现粘膜炎之后,按照医嘱为其进行口腔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口腔PH值,使用碳酸氢钠、灭滴灵或者是过氧化氢进行漱口。当患者由于口腔溃疡出现疼痛的时候,通过利多卡因喷剂为患者进行止痛,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口腔情况严格注意,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是否发生颜色变化、破溃以及充血等现象。白血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为患者实施出血护理以及预防工作非常必要,为患者以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降低出现磕碰的可能,防止发生外伤[3]。指导患者勤剪指甲,当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是骨穿之后,对注射位置进行压迫15分钟左右,当患者的鼻腔发生出血的时候,使用冷敷头部以及棉球填塞的方式进行止血,当患者的牙龈发生出血的时候,使用冷盐水进行漱口。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严格禁止出现搬动现象,为患者准备抢救药品等。进行甲氨蝶呤化疗,能够造成患者的口腔以及肛周黏膜出现溃疡,需要提高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及肛周护理,进行水化以及碱化,帮助患者降低药物对其黏膜造成的刺激,按照医嘱为患者实施四氢叶酸钙拮抗,降低毒副反应,在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甲氨蝶呤的时候,需要将药物用黑色纸张包裹,防止在输液时出现药物分解现象。患者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反应,在患者实施化疗之前30分钟,为其服用止吐药,在实施化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严格注意[4]。在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恶心、腹泻以及呕吐现象,所以为患者进行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为其准备清淡好消化的饮食,确保患者每天摄入的水量充足,使尿酸的排出得到加强,避免出现高尿酸血症。58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患者表现为食欲降低、恶心呕吐;5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6例患者发生口腔溃疡或者是溃疡破溃;13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患者全部得到缓解。
3总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出现几率比较高,实施合理的化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所以,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化疗用药的操作方法,为患者和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其讲解化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帮助患者提高预后[5]。通过对本文选取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的患者资料5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58例患者的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58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5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6例患者发生口腔溃疡或者是溃疡破溃,13例患者发生骨髓抑制,通过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患者全部得到缓解,由此可见,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由于化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使患者的预后获得改善,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峰,梁爽,翟凤平.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9 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4-56.
[2] M. A. Lones,A. Auperin,M. Raphael,K. McCarthy,S. L. Perkins,SFOP PathologyPanel,K.A.MacLennan,A.Ramsay,A.Wotherspoon,M.Gerrard,M.S.Cairo,C.Patte.Mature B-cell lymphoma/leuk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tergroup pathologist consensus with the Revised EuropeanCAmerican Lymphoma Classification[J]. Annals of Oncology . 2010,22 (01):527-528.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1,44 (05):392-395.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范文6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合理选择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在此将呼吸系统疾病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总结如下。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1]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与方法
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约占80%~90%,所以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讲选择使用好抗生素至关重要,使用得好将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浪费、降低死亡率。首先在使用抗生素前,用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漱口或口含华素片,初步清洁口腔,或杀灭一些口腔杂菌,然后令患者在别人的协助下拍背,将深部的痰液咳出,再作涂片检查,培养,菌落,计数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除敏感药物选择外,根据药物的特性,抗菌机制选药至关重要。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 球菌或G-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抗菌治疗3d 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
2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不宜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3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各种抗菌药物[2]对G+ 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PAE。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 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1d 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 时间,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大,故其给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h 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 时间至少60%。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代表药物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投药方法应缩短给药间隔,最好每6~8h1 次,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代表药物有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投药方法介于二者之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