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审计

经济审计范文1

[关键词]国家审计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技术资源;审计信息资源;绩效评估模型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当前形势下,审计监督已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家审计的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审计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审计资源与审计对象不匹配、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没能够很好地为国家审计所用等问题。如何整合审计资源,不断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家审计工作效果,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全面协调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经济学分析

(一)效率与审计效率的经济学解读。罗宾斯认为,效率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输入既定情况下,输出的增多,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或者,输出既定情况下,输入的减少同样也意味着效率的提高。由此,笔者认为审计效率是指既定审计投入情况下更多的审计产出或既定审计产出的情况下更少的审计投入,是审计工作实践中发生的审计成本与审计成果之间的比率关系。审计投入与审计产出的函数关系可用图1来解释。

曲线EC表示审计成果与审计成本的函数关系,切线L的斜率即为切点状态时的审计效率。图1可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

1.该模型可控。对于单项审计项目来说,审计成本与审计成果不可能无限增长,即可计量的审计成果存在极大临界点。

2.体现了审计投入与审计产出的关系。审计成果与审计成本成正比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即随着审计投入的增加,相应的审计产出(审计成果)也会增加,但边际收益递减,过度投入——超过临界点后会产生负效益,出现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现象。

3.提高审计效率应兼顾两方面因素:(1)控制审计成本投入,增加审计成果产出,尽可能以一定的审计成本取得更多的审计成果;(2)控制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投入,尽量在保证一定审计成果的基础上减少审计成本投入。

因此,审计效率应是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审计资源整合目标——提高审计效率。国家审计资源整合,出于客观需要及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审计效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提高审计效率,基于经济学角度则意味着要求资源配置的帕累托优化,即客观上要求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扩大审计成果。假设审计资源在一定社会中其总量是一定的,且审计资源在简单的两部门间配置,那么审计资源配置与审计效率的关系就可如图2所示。

直线L表示一定的审计资源在Ⅰ、Ⅱ两个部门之间分配,第Ⅰ部门得到的审计资源增加,则第Ⅱ部门的审计资源减少。无差异曲线U表示无论审计资源如何配置,其线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效用(审计成果)相等。无差异曲线U1与直线L相交于两点,意味着这两种审计资源配置方式所产生的效用(审计成果)是一致的。无差异曲线U离原点O越远,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U达到U2位置时,与直线L相切,意味着此时的审计资源配置的效用(产生的审计成果)最大,该切点是为理想状态下的审计效率最大化点。

上述两部门审计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可推广到多个审计部门参与审计资源分配的情形,同样也存在效率最大化的配置模式。

对上述模型现实意义的解读则意味着在配置资源方面,审计机关必须促成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通过审计资源各要素的整合去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国家审计应力求以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强化经济监督职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审计成本包括完成审计工作需花费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一项审计工作来说,如果需要人员多、耗费时间长,审计成本就高;反之则审计成本较低。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选择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审计成本。(1)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审计程序既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也是审计成本的直接决定因素,审计程序越繁琐,可能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就越严重,审计成本就越高。(2)审计机关加强审计的组织与管理,根据国家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在保持各专业审计优势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调配审计力量,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协调配合,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避免同一个审计项目重复审计,探讨上下级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社会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途径,争取资源配置及运用上的灵活高效,减少闲置浪费,对审计成果应当考虑信息共享,增加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

二、有待整合的审计资源构成要素

(一)审计资源的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指为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该定义强调资源作为手段的性质——某种可供开发与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而对审计资源的理解,则存在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解读。广义层面,审计人力、审计职权、审计技术、审计资讯等都可以归入审计资源的范畴;狭义层面则认为主要就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是审计资源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资源。相应地,整合审计资源也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由于审计人力资源成为当前制约国家审计发展的瓶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因此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人力资源以外的资源整合不重要,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到我国实践,可供开发与利用的审计资源主要有三大部分。(1)人力资源,包括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社会上拥有专门知识对有效达成审计目标有帮助的专门人才,这是整合审计资源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审计资源。(2)技术资源,包括审计工具、审计项目和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与筹划等,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否直接影响到审计产出,审计成果的质量。(3)信息资源,包括审计信息、审计成果与档案等。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对国家审计社会功能与社会使命的达成有着重要影响。

(二)审计资源整合的层次性特征。从审计资源整合的实践来看,整合审计资源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协作层次与宏观层次。

1.基础层次。主要是中央审计机关各司局、派出局和特派员办事处间的审计资源整合。包括中央各审计机关各司局、派出局和特派机构的审计人力资源的整合,也涉及审计技术资源及信息资源的整合。

2.协作层次。主要是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间的审计资源整合。同样,指的是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机关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当前,中央与地方审计工作发展显著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审计工作差异也很大,基层审计工作问题较多,因此,强调全国审计工作的整体协调,强化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协作以促进全国审计资源整合,进而推动国家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宏观层次。主要是中央审计机关与全国地方审计机关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同步开展审计或共同实施审计时所进行的审计资源整合。宏观层次的审计资源整合甚至需要突破审计系统扩展到社会层面。例如,绩效审计中可能需要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的支持与配合;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以取得舆论的支持与监督。宏观层次的审计资源整合是协作及审计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审计效果得以被社会大众认同,并推动国家审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层次。

三、平衡计分卡思想与审计资源整合效果评估模型——推动发展的循环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每一项活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存在相应的“成本”与“收益”,即便不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国家审计活动也一样。审计资源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活动,因而也存在相应的“成本”与“收益”,按前文分析,国家审计资源整合目标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优化,那么,经过一系列的审计资源整合的实践之后,我们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分析评价审计资源整合的努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帮助分析、定位之后的审计资源进一步整合的方向与策略。因为,国家审计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伴随政府民主进程的提高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国家审计资源的整合也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此,本文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以实现对国家审计资源整合效果进行持续动态分析,推动审计资源整合进入一个良性动态发展循环。

(一)平衡计分卡思想。计分卡实际上就是绩效检查评分制度及其反映的工作检查表或考核表,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上下连贯的评估”。平衡(Balanced),则是指对工作的检查和测量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不能只强调一个角度,致使工作往单一方向发展。针对卡普兰经典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学习”这四个角度,“平衡”概念现在已发展成各有侧重的观念与论点:(1)关注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对企业绩效的测评,不能仅专注于财务因素,还应关注非财务因素,针对传统评价只注重财务指标的测评方法而提出,强调整体理念。(2)关注内部与外部的平衡。企业不但要内部运营好,更关键的是要建立顾客导向意识,强调只有令顾客满意才能实现企业价值。(3)关注现实与未来的平衡。企业不能只关注眼前利益,检查工作时,既要对当前成果提出要求,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要求,强调兼顾现在与未来以保证持续发展。

可见,平衡计分卡就是抛弃传统的单一的测评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多个方面的绩效指标,同时对他们进行检查考评的制度。虽然最初只是为评价企业而发明设计的绩效考核制度,但随着平衡计分卡执行效果与其理念的传播,许多国家非企业机构也开始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平衡计分卡,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政府机构、美国和英国的军队,以及瑞士和新加坡的法院、一些医院、大学、协会等。实践表明,平衡计分卡同样可以为非盈利组织、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绩效测评,而且正逐渐变成一个推动组织保持长远发展循环的战略管理工具。正因如此,平衡计分卡也可以成为推动国家审计进入长远发展循环的战略管理工具。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国家审计绩效评估模型。为适应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需要,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原有的四个角度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其角度关系变为:

学习与成长内部过程财务、顾客使命

对于作为政府部门的国家审计而言,财务成功并不是平衡计分卡所述对象的基本目标,而是要在兼顾财务、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让委托人满意的目标,高效履行职责,实现自身的使命。上述角度关系可归结如图3。

对于国家审计组织发展而言,学习与成长角度可对应三个主题:发展审计项目选择能力与工作能力,包括对审计师进行提高审计技能培训和对管理者进行提高效率的培训;加强对审计项目宣传和全面、重点的业绩评估;建立最具活力的基层组织,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保持开放的体系吸纳审计项目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投资于信息技术、改善审计工具等。

内部角度也可以对应三个主题:使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精简高效,包括重新审视工作流程并进行调整,去掉无效率不增加工作价值的流程;内部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团结协作。

顾客角度在审计组织中可以看作是被审组织。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面对顾客,良好的沟通以尽可能取得被审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最低限度地不要处处设阻,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委托人角度在国家审计中可看作是公众。国家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出于公共受托责任,工作成果是否有利于彰显组织目标,所提交的答卷是否公众关心的问题,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上述项目共同指向的结果就是达成组织使命,指的是国家审计能否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三项基本职责。

国家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国家审计的发展不会是某一时、某一阶段的任务,而是一个长期的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动态过程。上述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绩效评估模型,正是可以在工作中随时评价资源整合与发展方向、推动其动态发展的战略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对国家审计信息资源开发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7).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效益审计(上、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4]张继勋.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0,(1).

[5]张立民,陈小林.审计法治及其构架——兼议《审计法》修改和审计结果报告权[J].审计研究,2004,(2).

经济审计范文2

在与审计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已熟悉审计人员的习惯,就是把重点放在查账上。在通过账面很难作弊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开始向账下的资金流载体下黑手,主要是通过对库存现金、银行开户、银行存款、定期和活期存单、银行对账单,借款白条等资金载体造假,进行作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以资金流为导向,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所有资金流载体的异动情况,寻找蛛丝马迹,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该单位某财务人员有利用大头针篡改、涂改银行对账单的问题,涂改后的对账单反映该单位在某银行的存款有60余万元。这里有两个疑问,财务人员为什么要涂改对账单的存款数额,其用意何在?真实的银行存款到底是多少?带着这两个疑点,审计组延伸调查了对方银行。经查证,证实了该单位同期在对方银行仅有6000余元的存款,双方为什么会有60万元的差额呢?审计人员接着对该单位所有在各银行的存款户对账单进行了检查,又发现了该财务人员经手的2张银行对账单被涂改。在铁的证据面前,该财务人员最后承认是他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手法,在三个银行账户上挪用公款120余万元、时间最长一笔达一年之久、部分资金难以收回的事实。

二、业务流审计法

查处商业贿赂和“小金库”也是审计的一个难点,其根本原因就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对付检查,改变策略,采用了收入不入账,在业务环节使用移花接木手法,隐瞒、截取了非法收入,造成审计人员很难从账面上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以业务流为导向,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所有与经营业务活动有关的业务纪录,特别是要关注其主营业务、附营业务、“三产”甚至与下属单位和关联单位的经济往来,以及基本建设和对外投资等情况,通过审查这些业务活动资料的异常情况,追踪经济案件线索。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发现该单位签订的部分主营业务合同中“要约”部分有不合常理的问题,表现在该单位与某生产厂商在签订供销合同的标准方面与其他厂家不同,让利过大。通过延伸调查对方厂家,证实了该生产厂商当年向该单位提供商业回扣上百万元,而且这笔收入单位未入账的事实。

三、物资流审计法

化大集体为小集体,这是当前国有企业侵占国有资产的突出现象。这类案件的特点是其不通过资金的收支反映,而是通过物资的流通环节作弊,达到非法侵占国有资产、转移国有利润的目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以物资流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所发生的与物资流有关的记录资料予以关注,包括土地、设备、厂房、存货等,通过追踪这些物资流的异动、流向情况开展审计。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就是通过对该单位存货量在某个时期奇高奇低、变动异常的疑点,进行追踪审计,从而证实了该单位违规设立“三产”,将国家专营商品多次无偿拨给了下属“三产”经营,非法侵占国家特殊行业利润数百万元为集体所有。

四、信息流审计法

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这些违法案件常常做得很隐蔽,不留痕迹,账面上很难发现。审计人员查处这类案件就得出新招,要以审计事项为中心,以信息流为导向,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收集信息,通过对所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流的综合分析,发现案件线索。信息流审计法,要求审计人员全面、广泛地收集信息,包括财务信息,社会信息,如群众反映、公民举报,向有关部门查询和调查信息,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座谈、询问情况信息,以及审计人员的观察、专业判断等。审计人员对这些信息掌握得越充分、越完整,对审计查证工作越有利。如,我们在对某单位的审计中,就是通过对该单位人员集体座谈和个别询问方式,取得审计线索,从而证实了该单位负责人受贿5万元的事实。具体情况是:在审计座谈中,审计人员感到该单位工作人员缄言寡语,有避讳审计的现象。经过审计组张贴审计公示,多层次地开展座谈,宣讲政策,终于有2名工作人员用匿名信的方式,向审计组反映单位负责人在购建新办公楼的2座电梯中,有虚高提价、向供货单位多付购货款的嫌疑。审计人员掌握这一线索后,迅速审计了与电梯采购相关的财务资料,包括产品型号、厂家、单价、安装费用等明细情况,发现该电梯与某审计局购进的是同类同型号的产品,而每台费用却比审计局高出了2.5万元。掌握这一线索后,审计组迅速组织了向对方供货商的调查,证实是该单位负责人为了贪污公款,主动要求供货方按照每台高于实际价2.5万元的金额开具发票,并按照发票金额给予付款,对方还证实多收的5万元资金已被该单位负责人领走了。该负责人已被司法机关判刑。

五、文件流审计法

经济审计范文3

1.开展审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原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事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乡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村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有关廉政工作规定等,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公正,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审计工作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三是坚持持证上岗。各乡镇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领取农村审计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乡镇领导应积极支持乡镇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所需经费。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4.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能力。农村审计要为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在严格查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为乡镇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审计发现的经济犯罪、严重损失浪费等现象,要发挥职能作用,进行移送和处理,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农民负担。

5.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农村审计氛围。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离不开法律的完善、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努力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二是农村审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政府审计、司法机关、财政等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现象及时进行移送,构建资源共享的审计监督机制;三是通过宣传与结果公告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努力增加乡镇内部审计投入;为农村审计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苍南县有36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116多万人。2008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值192097.9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9804.9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622.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54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9个。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早在1995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与县农业局农经总站合署办公,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2002年10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审计步入了法制化,县财政将农村审计项目纳入年度预(决)算,经费10万元。多年来,在县委、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三年一轮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村集体财务收支为主的各项农村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县已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539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达123124.08万元,查出违纪违规案件69件,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37.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8件,受党纪处分35人。并向被审计单位及各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220多条,大大地促进财经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审计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档案。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验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

3.通过拓宽审计,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

4.通过查处案件,促进廉政建设。农村审计是以行政执法者的身份介入对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农民上访案件的专案审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查处了一些经济大案要案,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龙港镇柳江村某出纳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贪污村集体资金275000.00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金乡镇某村在2007年审计原村书记和村主任时,发现该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转移村集体资金63.45万元于账外开支和挥霍,并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贿送礼,受县纪委处分5人,2年处分1人。同时为配合村级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循环审计及有关专项审计,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审计范文4

一、 前期准备工作

1、经济责任审计委派书的取得。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离任审计之前,必须取得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书面授权之后或根据公司相关制度规定,才能开始实施审计工作。在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该与委托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进行经济责任鉴定时,委托人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关键的。

2、审计通知。在取得审计委派书之后,必须对被审计人与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单的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应作的准备工作,以及要求被审计人提供的材料,如离任述职报告等。

3、取得被审计单位主要部门的支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部门进行沟通,有利于审计活动顺利实施,对搜集到真实的信息资料,及时反映在审计过程中未觉察到的有很大的帮助。

二、 审计工作实施

1、存量资产的核实。存量资产的核实是经济责任审计所关注的重点,其一,委托人需要对被审计人任期内资产的安全性、增值性等进行核实;其二,离任人与接任人都要求对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审计核实,以划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归属。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谨慎原则。例如,对于资产报废的认定,必须有亲历证据(如房屋毁弃现场等)或者有相关技术鉴定书,否则就不能确认。

2、真实负债情况的核实。对负债情况的核实,主要集中在被审计单位是否隐瞒情况,被审计人可能以隐瞒部分负债,以达到粉饰其任期业绩的目的。

在核实负债情况的工作中,除了检查未入账合同或其他财务资料外,还可以与接任者进行沟通。作为接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未反映出来的负债情况。他从不同的渠道也许能得到一些相关信息,且接任者对审计工作的细化要求相对离任者要高得多, 这些信息可为我们进行深入的审计调查提供线索。

3、潜在损益的核实。在实践中发现,几乎每一个都存在着未入账的费用与收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从潜在费用方面来说,主要原因为:已支出但未及时入账;损失已经形成,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而未入账;已经发生但相关部门认为不合理的费用等。从潜在收益方面来说,主要原因为:为了避税等原因而考虑多列费用部分,比如多计折旧等;收益已经实现,但由于票据等原因未入账。

上述情况随着经营活动的继续,在将来形成或部分形成费用或收益入账。由于交、接双方不同角度的要求,他们对此类事项处理的态度也不一样,给审计人员在进行核实清理时造成困难。在核实潜在损益时,审计人员搜集到完整的资料后,可以先按照处理与原则,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由于票据未到,不能入账部分单独列表进行说明,再与双方征求意见,在掌握主动权的前提下协调双方的意见。当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从尊重客观事实出发,向审计委托人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后,进行确认。

三、 根据审计结论进行责任审计评价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评价,对其任期的企业经营状况发表审计意见,界定企业负责人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负何种经济责任。

经济审计范文5

(一)加强职业操守,严格执行新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生成和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体系,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要把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社会良好形象、改善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准则规定的原则、方法,切实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内在机制保证;支持会计人员按照准则要求强化会计核算,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提高业务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充分披露原则,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培育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利益;支持、配合注册会计师做好财务报告审计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要强化责任和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准则规定开展审计鉴证和服务工作;改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其他服务质量。广大财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要通过两大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提升诚信为本、社会公众利益至上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加强政策指导,严格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并为社会各界提供良好服务,切实保证准则的执行;密切关注、跟踪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新准则的情况,建立迅捷高效的预警、反应和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好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重视准则实施效果,不断改进实施机制,提高准则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加强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准则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准则权威;主动争取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配合,协调监管政策,规范监管口径,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共同推动准则的有效执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事务所内部治理,进一步深化提高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指导、督促注册会计师认真执行会计审计准则。

(三)加强宣传培训,创造良好氛围。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宣传培训工作也必须常抓不懈。各级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强化宣传培训,将准则培训工作延伸到企业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机构、投资管理者和财务分析师等方面,为扩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范围,有效利用会计审计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会计审计社会效用奠定基础;要通过举办知识大赛等方式,扩大准则的社会影响,为准则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社会氛围;要把准则的学习培训与高级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精通管理和业务的会计审计领军人才,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奠定人才基础。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希望各有关方面协调步伐,齐抓共管,扎扎实实做好两大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也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准则、遵守准则、应用准则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审计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审计范文6

开展医院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是属于管理出效益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还不太了解,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因此,首先,领导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理解其目的和作用。即审计是加强自我约束机制,搞好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其次,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审计机构。因为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是难以执行审计职能并有效开展工作的。审计机构应归院长直接领导。在开展工作时,要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权范围,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下面就审计的几种类型作一简略阐述:

1.1“开源型”审计主要从医疗活动方面去开展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开源型审计,不仅要促进医院增加收入,而且还要促进医院拓宽医疗范围,扩大服务项目,以及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此外,还要严肃物价政策,不多收、不少收、不乱收。比如,某科室设备新、性能好、房屋宽,但没有达到设计的能力,设施超豪华、办公现代化、工作一般化,经济效益很差,就应审计其原因。是业务人员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忽视操作要求,影响医疗信誉的,必须建议其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是病员不足或三者利益关系不当,工作起来避难就易,降低了设备收入能力的,应吸引患者,理顺经济关系,拓展医疗市场,调整承包办法;是开展新业务的研究工作抓得不紧,对新的医疗市场没有竞争、渗透、开拓能力的,就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院部及专业人员一道研讨挖掘设备潜力、发挥设备优势的措施。

1.2“节流型”审计主要从2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让医院已经实现的收入成果,完整、及时地聚集到医院基本账户的渠道之中,不跑、冒、滴、漏;二是在临床医疗、后勤服务等各环节寻求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以节约求效益。后勤应逐步推向社会化,暂时还没有推向社会化的,要实行增收节支的承包责任制。近年来,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收入有一定增长,但支出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收减支的比例逐渐缩小的原因在哪里?这除了事业发展的因素外,主要是内部控制没有企业管理那么严密,竞争和危机意识薄弱,重大的经济活动没有很好地发挥“一长三师”(院长、工程师、审计师、会计师)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在内部审计中应当配合院部工作,从2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一是要健全内控制度,从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方面把好关,即从费用发生的各环节堵漏;二是要经常检查,加强经济管理,降低消耗,挖潜增收,即抓物资领发制度、材料消耗定额、储备物资的管理等。

1.3“疏导型”审计主要是从开源和节流2个方面开展工作。当医院支出得到补偿,资金收回后,就应当随着医疗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变换资金形态。从通过门诊、住院医疗服务取得货币资金开始,到医院购置设备、药品、卫生材料,使资金退出医院,改以实物形态(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形成储备资金,再经过医疗部门领用形成生产资金,最后通过病人的医疗消费再回到货币资金的循环往复,这就证明医疗活动正常,管理有方。倘若相反,就要针对弊端协力疏导,保证医院资金运动在时间上延续,在空间上并存。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丰硕成果证明,在许多方面就需要我们精于生财、乐于聚财、善于用财。如果生财无道、聚财无方、用财无术,或者顾此失彼,就应该针对其短加以疏导。开展疏导型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先着手清查经营不善、核算不实、损失浪费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出真实原因,再与院部研究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劳动组合、加强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进行经济分析、指标对比分析等,比如: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百元卫生材料医疗收入、药品综合加成率、人均收支结余等,以寻求提高效益的具体措施,达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目的。2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开展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要促进审计对象在发生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消耗时,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督促其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决策要求的前提下,为医院提供更多的结余,这种动机和目的能不能被审计对象所理解,意见能不能被接受,措施能不能被采纳,也就是说,开展内部审计的客观效果如何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如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也是很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开展工作中,我们必须处理好3个方面的关系:

2.1要有诚心和决心,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院内的一个职能科室,向院部提出建议和意见,只能是一种“催化剂”,促进院领导尽快地对某项事情作出最佳决策,采取果断措施,而不可越俎代庖;同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既不能捕风捉影,也不能轻易放过。当审计人员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要有耐心;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有信心;遇到没有现存的审计标准时不要灰心。简言之,在内审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出审计者的诚心和决心,而不能等闲视之或者撒手不管。此外,内审工作还须与会计核算配套结合,在两者的结合中,要“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因为内部审计与本单位有着经济利益联系。作为审计者,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这种与单位兴衰共存的关系就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2.2要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开展医院内部审计,不论其规模大小、范围宽窄,都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即都有潜力可挖,都能进一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然而,不同的科室,必定有它的个性,有各自的主要矛盾。有的开源不力,有的节流不够。在这些不同的矛盾中,有的是内因造成的,有的则是受了外因的干扰,有的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并发症”。所以,审计工作不能沿用一个“模式”去硬套,而应当以客观实际,科学地分析和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找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