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1
【摘 要】:文章对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病例进行描述,以及谈论对其的护理。
【关键词】: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26-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以下称SLE)是好发于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SLE的妇女妊娠后,合并症增多,胎儿预后不良,尤其是产后会使疾病加重,所以许多孕妇只能采取人工流产而终止妊娠。SLE缓解半年以上或控制期,允许妊娠,并能安全渡过妊娠和分娩。但因有些孕妇难以控制到疾病稳定期,有迫切要求生育,拒绝中止已有的妊娠,只能采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疾病活动。目前强的松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它能防止细胞免疫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LE的发展和恶化。由于一些孕妇担心大剂量皮质激素会给胎儿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拒绝用药,所以要认真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解释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说明由于强的松能被胎盘所产生的11-β去氢酶氧化,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长期服用也不会发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状,所以不用担忧和恐惧。有效的心理护理还能消除病人长期紧张心情可减少妊高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1 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有效给药
由于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考的松)在SLE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剂量选用,给药时间和药物用法对疗效和减轻副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士应该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按时给药。当强的松每日口服40毫克以内时,应按医嘱给病人清晨一次顿服这样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最小;而每日口服60毫克时,则应分为早上服40毫克和午后服20毫克,以免一次服药量过大而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给药,送药到口,是正确执行治疗的保证。本文54例SLE中,孕期中有16例虽然病情恶化,但在及时治疗正确有效用药后,疾病得以控制,无一例孕妇死亡。
2 重视对母婴的监测,预防并及时处理合并症
2.1 预防措施 ①间歇性吸氧,保证血氧浓度。②左侧卧位,可纠正右旋的子宫,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②孕期中定期做血小板聚集试验,如高于60%,给予阿司匹林每天50毫克~75毫克口服,可预防绒毛微血管血栓形成,减少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2.2 监测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B超胎儿监测、脐动脉血流波型和胎盘功能测定等都是很有效的胎儿监护手段。护士必须详细耐心地给病人讲清自数胎动的重要意义和自数胎动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以便妊娠晚期胎儿情况突然变化或在短期内(1天~3天)急剧变化时能及时发现,通知医生采取各种监测措施。24小时尿雌三醇(E3)测定。正常足月妊娠时,在正确留取尿标本的前提下,24小时尿E3排出量连续二次小于10mg,或急骤减少30%~4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小于6mg或急骤减少50%以上,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护士应向病人说明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要求及意义,避免检验结果有误。
2.3 对症处理 如发生妊高征时,可根据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的程度,给予适当的降压镇静,解痉利尿等处理,必要时给予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发生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时,可给予丹参和氨基酸治疗,以助胎儿生长发育。
2.4 加强抗凝措施 由于SLE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脆性高,采取血标本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可用1:10的肝素稀释液冲洗注射器,防止血标本凝固。静脉注射应提高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对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抗凝剂的用法和剂量。
2.5 促胎儿肺成熟 SLE活动时或病情恶化、重度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时的医疗性早产,需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测胎儿成熟度,一旦L/S比值≥2时,则提示胎肺成熟,可及时终止妊娠。同时行羊膜腔穿刺可反复进行,本资料中,最多穿刺者5次。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穿刺后的胎儿监测工作,勤听胎心,记录孕妇自数胎动次数等等,以保证穿刺术的顺利进行和胎儿的安全。
3 产后护理
①为防止产后病情恶化,分娩当日起用氢化考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三天。强的松的用量为产前的加倍量,最大可至60毫克。维持1周?2周或更长时间后逐渐减量,所以用药的时间和剂量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静脉滴注时,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用药,防止出错。②因SLE容易在产褥期病情恶化,大剂量皮质激素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在护理中应仔细观察病人的食欲、精神、浮肿情况和T、P、R的变化,同时认真记录好24小时尿量。③产后哺乳。由于强的松能通过乳汁分泌,故产后不宜母乳喂养,用中药外敷,如皮硝等给产妇回乳。不能用雌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回乳,以免诱发SLE活动。产后越早回乳越好,可减少产妇乳胀痛苦和乳腺炎。
参考文献
[1]王玲娣主编.临床护理指导[M].上海:上海市卫生局,1994.219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2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3
【关键词】 氧化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庞杂,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结核、小儿哮喘以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而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驱动雾化治疗,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却不如人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该治疗方法有着治疗周期短以及临床效果突出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共100例。患儿疾病具体如下:小儿哮喘患者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9例,急性喉炎患儿11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例。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最大的为7岁,最小的为70天,其平均年龄为(4.7±0.3)岁。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镇静和氧疗等治疗方法,还有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给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奇效有限公司生产,QW15型气化雾化吸入器。患儿通过面罩来吸入药物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剂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剂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0.5mg,大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钟6L,治疗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等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为止,1天两次,如果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的增加次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雾化液配置与实验组患儿相同,使用仪器为WH-968超声雾化器,患儿与喷嘴连接。根据患儿病情,一般情况下超声雾化治疗的时间为20分钟,每天治疗3次。在雾化之后将雾化器关闭,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还有排痰等步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疗效标准判定,分别以显著、有效以及无效来作为标准。患儿在3天之内明显出现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显著。患儿用药4-5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肺部罗音和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有效。患儿在用药5天之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为无效[1]。疗效的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后心率与SpO2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要具有显著优越性(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对小儿本身身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对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儿情况密切观察,对于雾化吸入的干预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这两种。在口含嘴吸入法临床的实践当中,因为婴儿在吸入的时候会有哭闹挣扎的表现,喷嘴在口中来回的进行移动会很容易让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而且婴幼儿在哭闹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腺体,通常会在喷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会让喷嘴产生堵塞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面罩因为质地比较柔软不会对患儿的面部产生太大的压迫感,我们可以将口罩放在患儿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患儿也不会产生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相对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结果提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不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4
120急救应以创伤急救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现场急救作为重点,救护车装备、药械配备应与其相适应。
【关键词】 120出诊 疾病谱 外伤 脑血管病 老年人
120急诊医生,既不是内科医生,也不是外科医生,应该是一种独立的临床专科医生 [1]。120出诊疾病谱既含有内科、外科,也不完全等同于急诊科,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出诊6922例,其中男3324例;女2675例。有1045次空跑,未拉回病人(各种原因)。
1.2 方法:
将病人分成四个年龄段, 20岁以下为一组;21~40岁为二组;41~60岁为三组;61岁以上为四组。疾病谱按构成比排列为:各种外伤、骨科疾病、神经内科系统、心血管系统、各种急性中毒、各种原因死亡病例、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2 结果
不按年龄组,整体排列:外伤占第一位,1232例,占总数20.5%;骨科疾病占第二位,1131例,占总数18.9%;神经内科疾病第三位,1046例,占总数17.4%;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位,623例,占总数10.4%;各种急性中毒第五位,326例,占总数5.4%。死亡303例,占总数5.1%;呼吸系统疾病190例,占总数3.2%;消化系统疾病106例。占总数1.8%;其它杂病1042例。占总数17.4%。男女之比为1.24:1,男性略多于女性。按年龄组比对:一组446人,其中男236人,女210人。男女之比为1.12:1。 外伤第一位,占绝对优势,共136例,占本组30.5%;骨科疾病第二位,共40例,占本组8.9%;急性中毒第三位,共20例,占本组4.5%;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占2.7%;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1.8%;死亡7例,占1.6%;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1.3%;其他杂病,包括:低血糖晕倒、癫痫抽搐、高热抽搐、腹痛等,216例,占48.4%。二组1392人,其中男882人,女510人。男女之比为1.73:1。外伤第一位,共542例,占本组38.9%;骨科疾病第二位,共287例,占20.6%;急性中毒第三位,共166例,占11.9%;神经内科疾病第四位,共52例,占3.7%;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五位,共41例,占2.9%;死亡25例,占1.8%;呼吸系统疾病15例,占1.1%;消化系统疾病11例,占0.8%;其他杂病250例,占18.0%。三组1857人,其中男1054人,女803人,男女之比为1.31:1。本组骨科疾病第一位,共410例,占本组22.1%;外伤第二位,共392例,占21.1%;神经内科疾病第三位,共317例,占17.1%;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位,共239例,占12.9%;急性中毒第五位,共128例,占6.9%;死亡71例,占3.8%,消化系统疾病35例,占1.9%;呼吸系统疾病23例,占1.2%。其他杂病243例,占13.1%。四组2304人,其中男1152人,女1152人,1:1。神经内科疾病升为第一位,且占绝对优势,共674例,占本组29.3%;骨科疾病第二位,共394例,占本组17.1%;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三位,共331例,占本组14.4%;死亡200例,占8.7%;外伤162例,占7.0%;呼吸系统疾病146例,占6.3%;消化系统疾病52例,占2.3%;急性中毒12例,占0.5;其它杂病333例,占14.5%。各年龄组出诊人数之比:第一、二、三、四组,分别为:1:3.12:4.16:5.17。第四组人数所占的比例,是总人数的38.4%。
3 讨论
3.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青、中年组,各种外伤是占第一位的,到老年组脑血管病上升为第一位,与当前疾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一致的,另外,老年患者的出诊比例也明显大于中青年组。
3.2 我院是一个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以上统计材料中,骨科患者的比例较高。
3.3 出诊患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需要现场急救和担架转运的特点,其疾病谱也不同于急诊科病人。而且老年病人所占的比例较高。
3.3 根据资料分析,120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现场急救作为重点,救护车装备、药械配备应与其相适应。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的急诊医护人员,提高正确处理和抢救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和治愈率。[2]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5
[关键词] 儿科院内急救; 疾病病谱
[中图分类号] R72;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3-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均是急诊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560例院内儿科急救疾病的病谱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总结院内急救疾病病谱规律及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内急救患儿560例,年龄范围在0~14岁。其中男334例,女226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急救记录,依据医生填写的抢救记录和《儿科学》第7版进行诊断分类,多种疾病患者以接诊第一诊断为准。
2 结果
2.1 院内急救患儿年龄分布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院内急救560例患儿中婴儿所占比例最大,占46.2%(259/560);其次是新生儿患者85例,占15.1%(85/560);然后是幼儿,1岁~占13.2%(74/560),2岁~占11.9%(67/560)。
2.2 儿科系统疾病病种排序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近两年儿科急诊救治560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是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次之系多种中毒。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分析与探讨了2008年1月~2010年1月全部儿科院内急救患者情况,院内急救病谱中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26.4%;神经系统疾病占第2位,23.0%;新生儿疾病占第3位,15.1%;消化系统疾病占第4位,14.2%;中毒占第5位,12.5%。呼吸系统疾病中以肺炎最多,尤其是小婴儿肺炎占所有呼吸系统病变的62.8%,其中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高热惊厥,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新生儿疾病中以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居多;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脱水为主;中毒病例主要是各种农药以及常用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及煤气中毒。分析表明中毒是小儿不可忽视的致死原因,药物或其它化学用量、用法或保管不当,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婴儿常喜欢用口咀嚼物体,小儿易误服或接触中毒,家长擅自小儿滥用药物,医源性误用药物或药物过量以及家庭常用灭蚊、灭鼠等药品使用不当均可造小儿中毒,进食未经去毒处理的各种含毒动植物或把毒物错误地当普通食物食用,某些食物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毒性,进食过量则引起中毒(如肠原性紫绀)。家属应监管好各种药物,进食要新鲜、干静卫生,不吃霉变食品以及未经去毒处理或可能含毒物的食品。前5位疾病占所有急救疾病中64%以上,表明常见病、多发病仍然是当前重要的疾病;从年龄结构分析,1个月~1岁发病居多,其次为新生儿与幼儿,与此阶段生长发育极其迅速但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有关。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力组织支撑,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少[1],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新生儿及婴幼儿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又因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对皮层下中枢不能给予控制,兴奋或抑制过程很易扩散,遇强烈的刺激时容易发生惊厥。
本文研究认为,院内急救的前5位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所以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无论院前医生或院内医生均应向社会及公众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各地应参考本地区的疾病谱,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制定各种危重症尤其是常见危重症的抢救、诊治和护理预案,达到急诊诊疗标准化[2],同时加强院内急救的诊断、抢救和监护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
[参考文献]
[1] 朱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3-1144.
[2] 韦克金、甘毅、卢浩单,等. 我院3438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1(28):39-40.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范文6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病变
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1],护理专业也因逐渐增加的老年人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群体本身就较为脆弱,老年患者在患上疾病之后,病情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恢复时间长,在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行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据相关统30%左右的老年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多病共存是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中的不会有典型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5.2)岁,50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4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情况。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情况。46例患者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情况,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患者5例。50例患者入院后都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镇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度,病房室温保持在18℃~20℃为宜,并保证病房通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空气污染以及有害尘雾污染的预防是护理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以此避免患者呼吸道再次受到刺激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和合并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要及时取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可采用3%的双氧水在患者咳痰前漱洗口腔,以此防止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在取得患者痰液之后及时送检。抗生素的选取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出的细菌类型为选取依据,在为患者使用前要应该对抗生素的性质进行仔细了解,其中包括药物的半衰期以及溶解性能。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痰液进性状进行仔细观察,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患者每日的痰量。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重症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患者在吸氧之后意识逐渐恢复,设备显示患者的身体指标较为稳定则说明患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若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则患者可能出现CO2麻痹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加入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必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护理痰液较为粘稠且不易咳出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适当对患者补液,以此促使患者的痰液能更轻松的排除,同时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帮助患者排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采用超声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以及湿化,在雾化的过程中选取1~5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痰液排出。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年老体弱情况以及悲观情绪改善,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引导患者锻炼,以此增强老年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得以增加,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50例患者及其家属多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①在辅助呼吸时要注意和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致;②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必要时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连接管道存在漏气情况以及痰液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不畅,患者气道的阻力也会因此明显增大;③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送气压力以及机器的运转情况也是主要观察对象,护理人员要防止通气过程中气管出现脱落以及漏气情况出现,并且对患者所吸取氧气的浓度进行控制;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烦躁以及面色苍白的情况下要及时停止为患者供养,此情况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氧中毒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检查患者此种情况是否是因为吸入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所导致。本研究中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