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活动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活动成果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1

2012年12月20日,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心系新生命―种子工程”2012-2013年度宣教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随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任赵东花宣布活动启动,一个孕妇学校的沙盘模型缓缓展现,预示未来一年“种子工程”将在全国开展五百场孕妇课堂等多种多样的宣教活动。来自全国妇联、卫生部、民政部等部委领导,协办单位雀巢(中国)有限公司领导,全国30省市妇幼卫生系统代表、专家代表、媒体代表、准妈妈代表等15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赵东花副主席与卫生部毛群安主任、基地代表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张富霞以及协办单位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邱肇祥先生共同为“心系新生命―孕妇学校课堂”揭幕,并为“心系新生命―种子工程”专家和志愿者颁发了聘书并授牌,为妇幼保健院代表发放“心系新生命”公益宣传画及“种子工程”科普教育手册,为孕妈妈代表发放“种子工程”关爱礼包,此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界领导、专家、媒体、志愿者、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2012年度,来自孕期保健、心理、遗传、营养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开展献计献策、进行专业指导。著名歌星孙悦作为爱心宣传大使,积极参与项目宣传,呼吁和带动社会各界关注“种子工程”。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李启民公布了“心系新生命――种子工程”2012-2013年度工作计划。

据悉,2012-2013年度,“心系新生命―种子工程”将在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5个城市,通过免费发放100万份《种子工程科普读本》宣传册、在各妇幼保健院设立公益知识宣传栏、开展五百场孕期健康大课堂、召开“种子工程”全国院长高峰论坛、对五个重点城市妇产科医生进行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向广大育龄家庭宣传普及科学的生育知识。组委会还将关爱的目光投向贫困地区家庭和特殊群体,并特别推出藏文、维吾尔文、蒙文和哈萨克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版本的宣教资料。启动仪式上,组委会与爱心企业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种子工程”五年合作规划。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2

世界地球日捡垃圾的由来为了迎接第45个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港城多个单位举行活动。山东边防总队日照边防检查站的官兵走进驻地小学,为驻地小学生讲解地球科普知识,提倡小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日照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以“节约、环保、参与”为主题的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三接触”道德实践活动。

4月21日,山东日照边防检查站的官兵走进驻地港务局第一小学,与学生们一起举办“认识地球母亲,爱护身边环境”主题活动,通过讲解地球构造与生态环境知识,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鼓励他们要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厉行节约,低碳生活,用实际行动关爱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世界地球日”前夕,日照市实验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统一乘车至东升地毯厂参观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之后还来到太阳广场参观,当时广场上正在举办车房交易展,地上洒满了人们丢弃的传单。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捡起了废弃物,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责任,并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互动活动,宣传节能环保,倡导节约。

世界地球日捡垃圾公益活动感想公益活动在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参加志愿者服务奉献爱心,是我们心灵优美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加强。投身爱心公益活动,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能让社会更加充满爱心和温暖。身处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需要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去,去充当爱心公益活动主要参与者和领头羊。投身爱心公益活动,不仅仅能锻炼我们的心理和处事的素质与能力,更能弘扬和宣传爱心精神。在当今社会,爱心公益是显示一个素质的必备要素,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低的标尺。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在公益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感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环卫捡垃圾活动,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校园里捡垃圾时,我们班的同学毫不嫌脏。每个人一袋一袋的将地上的纸屑、塑料瓶和杂物全部清理掉。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勤劳和辛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优越,也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环卫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也使我们对自己以后的行为有了很高的自制力,不随意去破坏环境和不珍惜他人的工作成果。

我们在捡垃圾之后还进行了足球场的清理劳动。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阳光照在草坪上,虽然有点热,但我们班的每个人经历了第一次的劳动之后这次劳动更加认真,努力,当我起身向四周看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满地的纸张和酒瓶现在已经被我们一捡而光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之情,虽然看上去是很简单而且很不起眼的事,但是它让我们体会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贵,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提着几袋已经捡好的垃圾。但我们把每个人的垃圾都倒在一个大袋子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捡的已经有几大袋了,虽然只是纸屑瓶子,但是这也让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每个人的成果看起来好像都不是很多,但是当汇总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果。

在进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之前,在学校这个小集体里,通过公益劳动,我学到了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志愿活动、什么是关爱他人,它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的人格,为我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益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公益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3

【关键词】 西部地区;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创业;社会创新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日趋成熟,一方面,单纯的以捐赠和受助模式的公益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益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无论是社会公益活动本身的发展需求,还是青年志愿者个体需求,都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公益创业的造血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大潮,于是越来越多的有针对性的公益组织应时而生。另一方面,高校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聚集地,自觉地承担起了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社会责任,如何吸引到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成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云南某高校志愿者所开展的关爱特殊儿童的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创业项目为例,探讨以高校青年志愿者为主体所进行的公益创业的创新性、目的、途径、发展前景,为如何引导青年志愿者进行公益创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一、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实现的条件分析

公益创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广义的公益创业,是采取创新的方式社会主要问题,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来创造社会价值,兼顾了追求利润和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应具备“公益性”、“创新行”、“市场导向性”三大特点。我国的公益创业相对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目前70%的人步入小康的时代,已具备进行公益创业的基本土壤,同时社会对公益创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大时代背景下促进着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

1、公益活动的需求转型,是公益创业的外在因素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单纯的捐赠和受助,停留在道德层面、流于表面的老公益模式,已显得不合时宜,分析具体群体的具体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才能达解决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

以“特殊儿童”为例,广义定义下的“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据我国残联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0-14岁的残疾儿童,约有800多万。传统的公益活动,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以同情的态度来看待他们,单方面的将其定义为,仅仅是需要接受资助的群体,忽略其内在需求,过度的保护让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健全的同龄人,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成为了隐形群体。这些孩子,似乎也躲在公众视线后,不愿真正融入社会,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阻断了社会的普通大众与“特殊儿童”之间沟通,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交流盲点,造成了社会普通大众的认识误区且对“特殊儿童”表现出容纳性较弱。同时,这群“特殊儿童”也因此形成了对自我的认识不清,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负的情绪,长期以往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寻求解决办法,进行创新实践,形成了公益创业的外在因素。

2、大学生志愿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公益创业的内在动机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这群生长于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有着理想化的思想、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的大学生,带着懵懂,开始活跃于各个公益的舞台,毫无疑问,奉献自己,主动的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多数主动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的最基本的动机。可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走访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清理街道卫生等传统的公益活动,相对于某些荣誉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志同道合的伙伴,成为他们来判断这个组织是否适合自己的标准。同时,迫不及待的想要跳出课本,进行社会实践,希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的创新活动来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力,对于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形成了公益创业的内在动机。

这就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内在自我需求,进行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引导,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多做多看多思考,各个击破的原则,使活动能够更好的进行;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公益活动的开展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目标,树立让公益活动,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到改变整个“捕鱼行业”的生态方式,起到改变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以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创办的关爱特殊儿童的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为例。手作坊,与昆明市盲哑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关系,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帮助“特殊儿童”一起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手工制品,通过活动教会他们如何为事情做准备和规划,让其通过劳动,真实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获得自信及认同,减少不能真正完全融入社会,所造成的自卑、孤独感,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慢慢的发现,手工制作开展形式单一,手工作品无实用意义,久而久之部分志愿者失去了进行活动的兴趣,同时活动本身也逐渐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于是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开始思考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如何把活动长期保持下去。在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和实践,在两家学院团委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资源整合,逐渐开始改变了传统的公益活动,形成了两个具有特色的活动分别为:(1)以培养“静心”为目的的传统文化礼仪的“手工制香”,弥补了特殊儿童在礼仪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时形成可以出售的线香、塔香等;(2)以与盲童交流和沟通为主线的,以盲文作为主要元素的手工制品,如明信片、盲文画,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盲童渠道;在引入了商业概念,征得“特殊儿童”的同意后,我们逐渐开始将具有实用价值的手工作品,以多渠道义卖的形式,获取利润,支撑开展活动中的必要支出,多余利润再帮助于贫困的特殊儿童,成立相应的储蓄账户,可帮助贫困的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开销,完成了商业模式的循环。

图1 “公益创业”的商业闭环

二、公益创业的模型介入与实施过程

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经历了从诞生到不成熟,到完善的过程。产品、销售、成本、利润,是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进行创业时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目标人群理想状态为:昆明市现有的贫困盲哑儿童,引入商业模式的目的是能够预防“特殊儿童”现有的自卑、自负等负面的精神问题。该模型的实施将涉及到三个方面:1.提供一个正规经济利润实现的进入渠道(以销售相应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手工品获得利润);2.为特殊儿童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渠道(通过销售产品,为他们建立一个可以接触到外界社会的机会,也为社会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可了解他们的桥梁);3.为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提供一个正常引导的渠道(在把握住公益活动的本质目的的基础上,引入商业模型,可培养大学生志愿,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公益问题,建立长久健康正确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讲,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的逻辑思维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商业引入的基础条件、理论与创新点、实施过程、结果反馈。

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的具体实施过程由:调研市场需求;实际制作技能掌握(包括专业老师指导志愿者,志愿者教特殊儿童―制香;特殊儿童教志愿者,志愿者做桥梁传递盲文;两条线);产品的销售(包括学校的跳蚤市场和线上销售);后期的成果反馈意见收集(包括受益人和社会的各种反馈意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工作内容和追求目标。

首先,市场调研,制香模块,随着目前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一些老的有意义的传统活动,开始逐渐复苏,香文化也在其列,我国香文化,自古都有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被赋予了不同含义的用途。目前,很多人对香文化充满着好奇,因此纯天然的手工制香的产品(线香、塔香、香饼)具有一定的市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以传统天然中药为原料,不断创新,和“特殊儿童”一起制作出一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手工香,同时在制作的工程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弥补了特殊儿童在礼仪文化方面的缺失,鼓励患儿,进行自由的手工制作,丰富他们枯燥的治疗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盲文工艺品模块部分,盲文,一直是失明患者接收知识,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盲文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共视野中,志愿者依托于此背景,学习盲文,依此为桥梁走进失明儿童,倾听他们的梦想,和他们一起书写盲文,制作相应的手工作品(如明信片、笔记本、书签、盲文装饰画),作为传达失明儿童心声,以及外界了解他们的载体,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含蓄的表达,以某种特殊的不熟悉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会有种莫名的吸引力,用盲文进行表达和交流,也许会成为一种小众文化,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市场。

其次,是技能的掌握,在两家学院共青团委的支持下,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有了专业的指导教师,志愿者需要经过20个课时的学习,学会相关的手工制品的制作工艺、内在文化。只有当志愿者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才能体现出志愿者在整个“公益创业”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进入了产品销售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期依托于学校提供的“跳蚤市场”的资源,进行了线下实物的试销售,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这个阶段是公益创业中能否持续的关键阶段,顾客的定位,媒体的宣传还有产品的实际价值,都是需要志愿者在活动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的,经过了我们的实践,依托于当今新媒体的强大的社交功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着线上销售,并获得了一定的销售额和利润,目前,已开始着手成立成立了网上商场,逐步完善销售模式,以市场作为向导,推动微量元素的不断强大。

最后,是成果的反馈意见,这个阶段,需要重视的是,一方面,我们的受益人群,是我们成立微量元素“公益手作坊”的特殊儿童,参与这个活动的小朋友,是否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一种认同感,从而消除一些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我们销售的东西,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是带有同情的购买还是因为产品真的有市场,能否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坚持的动力和缘由。

图2 “公益创业”实施的逻辑模型

三、结语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创业,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会对其的不断重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支持,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开展公益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志愿者们对传统的公益活动进行逆向思考,有意识地开始引入商业模式,逐渐转化为造血式的公益活动。同时,我们可借鉴国外成熟的案例,不断的学习,改进我们活动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并能够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儿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

【参考文献】

[1] 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名.李勇.黄浩明 英国非营利组织[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赵明.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4] 马凤芝.流浪青年的发展性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14.

[5] 聂志毅.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供需矛盾与平衡途径探讨[J].学术论坛,2009.

[6] 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4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历来就与“善”、“德”、“良心”等公益性字眼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中药企业的社会使命也决定了其在公益营销方面的可行性和贴切性。

公益营销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运通公司于1981年提出并使用的,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营销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模式。我们所说的非盈利组织的资源往往都是能让公众广泛认同、信任的,因为他们的权威性可以被最广泛的消费者接受,而他们的公益性又可以得到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利用他们的资源来推动产品销售,这种推动力是不可限量的。

目前探索公益营销的中药企业如步长的“共铸中国心”关爱计划;天士力的“天健康之星天士力行”;羚锐制药的“河南省羚锐老区扶贫帮困基金项目”等。跟所有的营销策略一样,公益营销也有着独特的规律和基本操作原则,一般来说,中药企业在探索公益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时,笔者认为应当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提升公益传播力

面向终端市场的公益营销本身就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要使这种传播效果最大化,那么首先就要尽量考虑公益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和受益者的代表性。参与者越多,活动影响就越大,传播效果就越好;受益者如果有很好的代表性,口碑的效果和种子的作用也往往会出乎人们的意料。

羚锐制药“老区扶贫帮困基金项目”的成立充分展示了企业关注民生、恪尽社会责任的公益情怀,也展现了企业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该项目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参与抗险救灾、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持贫困、保护环境等公益事业。先后向四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赠药数百万元。并携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在信阳老区开展一系列捐助和志愿服务活动。该项目及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进行有效传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品牌价值。

选择公益关键点

公益营销的投入与产出并非总是呈正比例关系,但其影响力与受益者受益的多少是呈正比例的。将1亿元投入1亿人与将1亿元投入100万人所产生的影响,往往后者会更大。为什么有的企业投入上千万元做某一领域的公益事业,其社会影响还不及有的企业投入几万元救助一个贫困儿童的影响力?这除了策划水平的差距外,在针对性方面肯定亦有不足。

天士力的“天健康之星天士力行”在走过的7年时间,近万人亲临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城参观,听取著名医学专家的健康讲座,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天士力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公益活动,向全社会传播健康理念、制造健康产品、普及健康知识,开创了中国企业回报社会的全新模式。这项全国范围开展的全民健康教育活动,为人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3年1月18日,该项活动被列入“中国城镇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程”。

挖掘公益关联点

公益营销的大忌是急功近利和活动过程中对企业(产品)的露骨宣传。为了避免这种难堪,同时又能巧妙地起到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的作用,在选择公益项目时,注意活动内容与品牌内涵的关联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比如云南白药一般会重点选择体育方面的公益项目,成都恩威会选择妇女保健方面的一些项目,这与这些企业的产品特点是分不开的。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医药卫生领域尤为明显,很多医药专家都在为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大声呼吁,并在自身的医疗实践中身体力行。什么是理念?理念是价值观的一种表达,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则是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步长集团管理者将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上升到了公益的高度,这正符合了“医者大德”的普世价值理念。一流的企业需要满足一流客户的需求,而多数企业至今并未认识到医疗界专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中药企业通常不能很快得到医疗领域专家认同的一个原因。

公益大于利益

企业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政府或民间组织出面举办公益活动,永远比以利润为根本目标的企业出面举办公益活动所能得到的响应、所能产生的影响大得多!因此,即使公益点是企业想出来的,所有的钱都是企业赞助的,具体活动是企业安排和组织的,企业也不应该以主办者自居,而应该把政府或民间组织的相关单位推到前台。要借助这些组织的公信力,把公益营销的主题深深地锲入目标消费者的心智之中。

中药企业对慈善公益的理念总结上升为一种经营之道,把内涵真善美普世价值观的公益活动融入营销行为中,赢得了医疗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同,结果不只是提升了中药企业的企业品牌价值,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医药专家群体纷纷向中药企业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这种创新的营销模式自然会收到超值的回报。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对中医药企业来说,似乎早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公益营销或许另辟蹊径,为中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案例分析】

步长集团 “共铸中国心”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5

一、微观层面上:促进个体的成长

在高校教师创办的NGO中,作为活动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个体包括教师本人和学生,因此,成长也是双向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成长及相互促进。

(一)教师的成长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看,在高校教师创办的NGO中,通过不同形式的项目,可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的紧密结合,作为NGO的负责人,高校教师的所有项目经验和结果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视野,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

其次,从科研的角度看,NGO每一项社会活动的实施,都可看做一个实证性课题和研究项目,作为创办者和负责人,参与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有力地证实科研项目所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申请各类科研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前期成果。同时,NGO公益项目的实施过程包含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为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最后,从教师自我价值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创办NGO,是高校教师走出校门,开拓新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师自我成长的新方式,尤其是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长直接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联,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是教师除教学之外的、学有所用的直接体现,可以更大限度地丰富教师的成就感。

(二)学生的成长

高校教师创办的NGO,其支撑主体主要是所教授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和项目参与者的学生,其“本职身份”――学生之外的“志愿身份”也为其成长带来巨大的益处,尤其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益更是显著,对于提高其实践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校教师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学生参与NGO的各项活动,尤其是专业性的活动,是学生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专业认同教育的有力补充,通过专业项目实践,促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实践效果在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创办的社工机构中更加明显。

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NGO的公益活动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直接舞台,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中,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是对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也能够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中观层面上:充分利用“志愿精神”

高校教师创办的NGO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志愿热情,发挥学生的志愿精神方面更具吸引力,可以有效解决专业学生充当志愿性“观众”的尴尬。

(一)基于师生关系的信任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基础促使学生在选择NGO的公益活动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其老师所创办的机构和活动,而且,这种信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教学和知识的信任,二是基于教师品质和人格的信任,无论是哪一种信任,都被充分延伸到公益活动中。

(二)基于专业性的活动吸附力

高校教师创办的NGO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高校教师创办的社工机构为例,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绝大多数机构都是依靠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设置的。其二,这类社工机构的主要项目和活动具有专业性,如社工司法矫正、救灾中的心理干预等,每一项专业公益活动的背后,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三)基于行为的榜样引领性

榜样具有引领和教育的作用,高校教师创办公益机构,并将自己置身于公益活动中,这种行为无形中引导和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基于信任关系的榜样,更具引领性,基于这一引领性,会使得“追随者”的队伍更加庞大,获得更多的志愿精神和志愿资本,为公益项目的开展充实更多的力量。

(四)基于庞大基数的可选择性

志愿者队伍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从中择优选择,也可以使选择的余地更大,择优选择的基础是信任关系的建立、基于专业和榜样所建立的庞大队伍。在共有的志愿精神的基础上,再择优选择,更多的考虑因素是专业技能水平,也就是选择“志愿+技能”双高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志愿者队伍,相比较其他NGO的人才队伍,特别是流动性的志愿者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更高。

三、宏观层面上:提供不同组织的合作契机

在高校教师创办的NGO活动领域内,无论从人员构成,还是业务范围,都涉及到以下几个组织:政府部门、教师所属的高校;高校教师创办的NGO本身;其他的NGO。这几个组织同处社会生活领域,从一个组织机构运行的角度看,不同组织之间都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一)强化高校与NGO之间的合作

高校与NGO,特别是与本校教师创办的NGO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由高校教师创办的NGO,可以最直接的吸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高校而言,也是增加就业的一个便捷通道,同时,高校教师创办的NGO开拓和增加了学生专业实践的领域和平台。其二,高校教师可以从其所属高校中获得更多的志愿资源,充实其所负责的NGO的人力资源。

(二)为“政校合作”提供契机

在合作共赢理念下,高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教师创办NGO为“政校合作”提供契机,高校教师作为“政校合作”的联系人和桥梁,起着沟通协调的作用,正是这种双重身份的连接性,使得高校可以更多地从民政部门争取相应的项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其他相关业务的合作。对于民政部门,在和高校的合作中,可以受益于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制定中的建议获取途径。

公益活动成果范文6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目前长江两岸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市政府决定筹集各类建设资金100亿元,其中募捐资金20亿元,用3-5年时间完成长江绿化380万亩。全力打造长江重庆段600公里生态屏障,使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由22%提高到65%,再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优美画卷。为此,我们特向全院师生发出捐资倡议:

1.响应“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的伟大号召,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重庆的认识,增强植树造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积极动员全院师生投身到绿化长江的伟大事业中去,自觉履行公民的植树义务,为绿化长江、美化家园贡献力量。

3.全体商院人积极行动起来,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以主人翁的姿态,立即投入到绿化长江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