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人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1
【摘要】目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对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设理疗组进行对照。结果经过康复训练优达到77.5%,良达到15%,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较理疗效果稳定,能阻断或延缓膝骨关节的恶性循环,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训练;心理护理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病程长期迁延,反复发作,是引起老年人下肢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的重要原因,常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目前对治疗该病症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特别是急性期的治疗。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明显,常使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我院在超短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症状较稳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3-2008年76例膝关节骨关节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两组,逢单号为康复训练组,双号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40例,对照组36例。男30例,女46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6岁,病程(29.48±5.17)个月,入院患者的主要症状有:①膝关节疼痛;②膝关节压痛;③上下楼梯关节痛;④关节肿胀;⑤关节活动障碍;⑥X线检查有关节退行性病变;⑦排除风湿、类风湿及痛风等病变。符合上述①⑥⑦三项及②-⑤中两项以上者为观察对象。
1.2 心理护理:在康复训练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是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用安慰、体贴的话语,亲切热情的态度,尽可能准确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护士要善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如:要尊重患者,细心倾听患者陈述,征求他们的意见,告诉患者如何对待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心理护理虽然时间短暂,但效果明显,往往简单的几句话,说服劝慰就能改善患者的心态和心境,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康复训练时不能过于疲劳,以能耐受为限,疼痛的护理等等。减少伤残程度,便于早日康复。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上海产CDB-1型超短波电疗机,输出功率200W,波长7.37m,频率40.68WHz,电容电极板13cm×20cm两块,分别置于膝关节的上下两侧,间隙3-4cm,无热量,20分钟/次,1次/日,15天为1个疗程。康复训练组除上述治疗外,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主要以锻炼股四头肌为主的等长性练习。方法有:①病人仰卧,膝下放一毛巾卷,踝背屈做膝关节下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向心滑动;②病人仰卧,踝上置1-2kg沙袋,踝背屈、下肢伸直至离床面30°;③病人坐位,交替抬下肢,使髋关节90°,膝关节0°,踝背屈;④大腿外侧肌的训练,病人侧卧,下侧腿屈曲,上侧腿抬高30°;⑤大腿内收肌的锻炼,病人仰卧,将皮球或枕头放在两大腿之间做夹腿训练;⑥肌力Ⅲ级以上病人的训练,双脚合拢,双手交叉放在劲后,膝关节在0°-40°,做蹲起训练。以上训练 ①-③ 肌肉等长收缩时间为5-10秒,放松7-10秒,每次10-30次,1-2次/日,④-⑥训练后以第2天无肌肉酸痛为量。
1.4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后,根据关节疼痛(休息痛及运动痛)、压痛、肿胀、活动度等行走情况综合评分[1],每项4级评分,正常:0分;优:1-2分;良:3-5分;可:6-10分;差;>10分。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查,见表1。
2结果见表2。
3讨论
骨关节炎康复治疗的目标:缓解关节疼痛,消炎退肿,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和肢体活动功能,增强患肢肌肉力量,预防和治疗肌软弱和肌萎缩,增强关节稳定性,保护关节,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超短波治疗有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同时又能使局部的肌肉放松,起到舒筋活络和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及僵硬感,但其不能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不能阻断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的恶性循环;肌力训练能减轻或消除炎症、水肿所导致的关节源性肌肉抑制,从而达到肌力增长;并能促进关节滑液循环,改善关节软骨营养,强化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阻断或延缓膝关节炎的恶性循环,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化的适度。对高龄患者尤其是妇女更应注意,因较大的强度或过渡的训练会造成骨关节的损害,加重关节疼痛。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行为训练;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54-02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再加上旧的看管式的护理模式,会使病人变得懒散,不知清洁,乱拾杂物,主诉能力减退,阴性症状增多。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选用精神药物外,越来越认识到合并心理治疗及各种康复措施较之单纯药物治疗能起到更好的效果。[1]我们在总结多年的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行为训练,对我院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历经3个月的对照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从2011.3-2011.5在我院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住院病人为对象。①符合CCM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精神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病程≥5年。③住院时间≥2年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④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共有100例病人入组。
1.2研究方法:将入组的10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评工具包括:①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2]对病人进行精神症状入组评定。 ②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精神症状共40项,每项4种评分。[3]③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包括工疗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及关心和兴趣等5个因子,共36个项目,分0-4分的5级评分法0正常1轻度2中度3偏重4重度。[4]总分越低,疗效越好。NORS和IPROS量表评定主要是观察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康复疗效情况,两名参加评定人员均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均有8年以上精神科临床护理经验,研究前进行学习、培训,一致性Kappa=0.8。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 病程、 住院时间及BPRS NORS和IPR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入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s)实验组对照组年龄(岁);25~50(37.00±7.85)26~49(38±9.24)性别:全部为男性全部为男性文化程度:小学10人、初中30人、高中及以上10人 小学12人、初中28人、高中及以上10人病程(年):5~18(14.11±7.28)6~17(14.78±9.05)住院时间(年):2~15(6.00±9.24)2~16(6.24±7.80)BPRS总分:34.7±4,9335±6.11NORS总分:55±8.3657.73±8.51IPROS总分:47.52±14.0447.26±13.951.3具体做法:对照组仍采用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实验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开展行为训练,包括:①用讲大课的形式,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如:按时作息,讲究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的重要性,高血压的预防,饮食营养搭配及合理膳食的安排等多方面的知识。②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如每周开展一次叠被子、钉纽扣等比赛,调动病人的积极性。③丰富工娱活动,定期组织病人开展打扑克、读报纸、下棋、朗诵、歌咏等比赛。加长户外活动时间,开展拔河、跳绳、乒乓球等轻体力活动项目。④功能操训练,根据病人体质情况自编的一套功能操,周一至周五每日一次,每次40分钟,由行为训练护士带队。⑤社会交往能力锻炼,让病人轮流当病区的社长、病房组长、鼓励病人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正确做出请求或寻求帮助,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议,合理的予以采纳,并进行一定的奖励,如物质奖励及外出购物、游园等。⑥建立音乐治疗室,专门培训出音乐治疗师,每周3-5次,每次一小时,根据不同的病种安排不同节奏曲调的音乐让病人欣赏,逐渐让其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减轻幻想等症状。⑦成立互助小组,如酒依赖小组,厌食症小组,让病人在小组活动中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在活动中互相勉励。⑧出院前社会功能训练,如让病人做饭,正确掌握用电安全。学习使用自动取款机,在医院超市里当实习店员帮助卖货,打扫卫生等。
2结果
100例病人历经三个月,无一人脱落,全部完成实验。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用BPRS、NORS和IPROS三种量变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2组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表2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x±s)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P 治疗前治疗后PBPRS总分34.70±4.9319.18±5.38
表32组治疗前后NORS和IPROS评分差值统计比较(x±S)实验组对照组PNORS总分差值39.46±4,7125.20±6.38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着病程延长,长期住院,阴性症状增多,社会功能和社会兴趣缺乏,呆坐或随地卧,生活懒散,不知整理个人卫生,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卫生安全,都需要护理人员督促协助,较被动,这类病人往往因意志缺乏,社会退缩等原因长期住院,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病房管理难度,而且精分症认知功能损害在病程早期已经产生,而后处于稳定状态,并难于治疗,[5]所以只靠长期药物的治疗这些阴性症状并不能改善,所以我们认为在药物治疗加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对病人的行为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训练,有重要意义。[6]
本实验结果显示,开展行为训练,可提高病人生活的质量,可使患者在衣饰,自我照料,参加工娱活动的主动性和社交活动等方面得到改善。①生活技能大幅度提高,如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定期更换内衣,饭前便后洗手,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为。能自行整理床单位,整理病房卫生,保持个人清洁卫生。②不仅有助于缓解精神残疾的严重程度,还有助于改善始动性缺乏,提高自信心,调动病人的兴趣,帮助建立乐观积极的情绪,[7]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压力,为病人重返社会适应社会作好准备。③丰富了病人的住院生活,分散注意力,减少了外走倾向,使病人安心住院。④有步骤的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行为治疗,对防止病人孤独、冷漠、衰退、和人格改变具有重要意义。[8]⑤行为训练的开展,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娱乐活动中,舒缓心情,易建立一定程度的良性刺激,从而有效地减少与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出现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以上可见,行为训练在精神科住院病房广泛开展的必要性。但现在行为训练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行为训练的内容还比较局限,有待于完善充实,扩大样本,付诸于更有成效的行为训练。实验中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①病人的潜力很大,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充满信心。②文化水平不同,衰退程度不一样的病人接受能力差别很大,要进行分组,分层的训练。③在病人病程的不同阶段,行为训练的方法和内容要有所不同。④行为训练的活动安排要有计划,有目的,便于护理人员按要求执行。⑤精神病房护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力相对不足,要注意做好病人家属的键教,让家属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后期护理,减少复发。
总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行为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我院还将逐步建立开展康复科、康复基地。人性化康复护理在发展,精神科护理也在发展,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断努力,精神科康复护理领域会有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班瑞益.实用护理杂志.北京:实用护理杂志社,2002.50~51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变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93
[3]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变专辑[J].上海精神医学,1990.2(增刊).72
[4]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0~301
[5]郭起洁.精神病学[M].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6(1).45~47
[6]张庚,翁永振.慢性精分症始动性缺乏的行为矫正治疗[J].中国康复,1996,6:19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脑梗死; 偏瘫; 康复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67-01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约6O-8O%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在综合医院内的脑血管病病房实施急性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康复,减少后遗症,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确诊为脑梗死伴偏瘫、失语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16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42-81岁;瘫痪肌力O-I级的78例,Ⅱ-Ⅲ级的72例,Ⅲ-Ⅳ级的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肌力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病人在接受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入院后14d即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入院2-5d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在2个月、4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如下:
1.2.1 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肢体功能位摆放,训练病人在床上翻身,对患侧肢体软组织进行每日按摩2次。
1.2.2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h后,给予患者床上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如屈曲肘关节,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一般每天做2次,每次10-20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2-3次,还包括更衣、漱口、梳头、接物及大小便功能的训练等。
1.2.3 半月后,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最后进行步行训练:由两人扶着帮助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栏站立,当病人能保持平衡独立站立后,开始进行跨步练习,如跨门槛、上下楼梯等。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头昏、头痛应立即停止。
1.2.4 语言训练:开始第l周锻炼患者舌头的伸缩,鼓励发音,进行单音节字的训练;第2周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训练,而后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简单的问题,之后应选择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注意对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1.2.5 吞咽障碍的康复:尽管急性脑梗死病的吞咽障碍85%以上经过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减轻,但治疗如果不及时,丧失了恢复是最佳时机,可导致终身鼻饲进食。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撤离鼻饲,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口腔期障碍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2]
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89%,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
2 结果
2.1 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见表1
3 小结
脑梗死所致的偏瘫为中枢性瘫痪,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3]。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潜力很大,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语言、心理及记忆障碍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脑梗死的康复应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大脑梗死灶产生良性刺激以唤醒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康复。另一方面,对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制定切实可行,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的训练计划,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教育,注重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经过各种康复治疗及护理2个月、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四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5%,生命质量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早期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病人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7,2O(6):4-6.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5
误区一:坚持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大部分人认为有病了只要坚持打针吃药,总有一天疾病会被治好。实际上,对于中风病人的早期及时有效救治,非常重要,一旦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后期再用多少药物,也收效甚微。大脑细胞因脑血管堵塞造成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因此,脑血管栓塞发病的6小时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对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及时用药物止血,稳定病情,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抢救后的及时康复治疗,是改善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误区二:偏瘫康复治疗在后遗症期开始
中风患者发病时,周围的医生和家人都全力忙于抢救,关注着病人的生命安危。许多家属都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病人病情稳定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也就是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的病人,康复治疗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三:偏瘫康复治疗很简单
许多人认为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自己和家人都可以进行。这是一种严重错误而且危险的观点。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治疗后的身体状况,以及本人原有的体质,由康复医师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和疗程。在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下,逐步施行。具体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否则容易出现关节半脱位、关节疼痛,或对患者的四肢肌肉、骨骼、关节造成损伤。因此,康复治疗既不简单,也不能随意。一定要按照医生、治疗师的指导,规范且循序渐进地进行。
误区四:反复练习就能康复
康复训练要特别注意练习方法。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部分肌肉的痉挛得到逐步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而错误的训练方法。反而会加重痉挛肌肉的损伤,进而导致肌肉僵直,延伸到影响手指、脚趾的活动,阻碍手脚功能的恢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康复训练不只是力量训练。还包括肢体的正确摆放、感觉刺激、协调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负重训练、平衡训练,等等。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坚持练习,就能康复。实际上,训练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延缓康复。
误区五: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 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全部成功,良好的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锻炼方法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疼痛为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单侧35例,双侧3例,年龄56~91岁,平均年龄68岁。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9例是外伤性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颈缺血性坏死。
1.2 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运用专科护理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护理康复训练。
1.3 结果 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行走平稳并且无行走痛后逐渐弃拐,并定期来我院复查,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对疾病康复有一个初步认识。
2.1.2指导 抬高患肢,两腿之间置外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体及患足穿“丁”字鞋,向病人讲解的重要性,不正确的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使用便盆时,应从健侧放入,臀部应抬起足够的高度,以便稳妥,并注意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
2.1.3并发症的预防 指导患者利用床上的拉手进行抬臀练习,预防发生压疮;用吸管往水杯吹气进行吹气泡练习,锻炼肺功能等。
2.2术后护理
2.2.1早期被动康复 肌力的训练在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参与站立、步行的肌肉必须得到锻炼,以保证负重时下肢的稳定。术后当天生命体征平稳后,麻药过后可以做跖屈背伸及踝泵运动。指导家属为患者患肢行向心性按摩。指导病人行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为下地行走打基础。2~3次/d, 10~30次/分钟,视病人情况而定。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如病人未能主动抬起,护士应协助病人做被动运动。
2.2.2中期主动康复 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做屈膝屈髋运动,屈髋应小于90°。术后第3天大多数病者往往需要协助做屈膝屈髋运动。方法:护士一手托住患者的腘窝,嘱患肢足部沿床慢慢地屈起小腿,直到患者能忍受疼痛的最大范围,之后保持5秒。然后慢慢放平患肢,反复进行。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应休息片刻,等疼痛缓解后继续。一天3-5次,每次时间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宜。每次协助病人做时多用鼓励语言,使他增加信心。膝关节的锻炼:在腘窝处置楔形枕,进行膝关节的主动伸曲运动。用CPM辅助锻炼时,应从小角度开始,以病人能耐受疼痛为适宜。开始速度要慢,以后每天视病人情况增加5°-10°。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术后第3天可以协助病人下地行走。术后4-5天,患者开始练习床边站立,离床前应进行训练,先把床头抬高30°~60°,无头晕现象再离床。首先协助患者坐起,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双手后撑,下床时双手扶床沿,逐渐下床。在下床过程中必须有人保护或扶用步行器以减轻患肢的负重。站立时嘱病人患肢不负重,护士应在旁边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现象,防止跌倒。当患者站立时间持续超过30分而没有不适时可以练习行走。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在行走时,注意尽量走平衡,不要着急。用助行器练习1-2周后,病人行走获得平衡感后再用拐杖。
2.3出院后期康复
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恢复时间长,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出院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以确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如屈身捡物,坐沙发、凳椅,蹲便等应该遵循90°原则,生活中不宜翘二郎腿,不盘腿坐,睡向健侧时必须夹一厚枕,防止患肢髋关节脱位。还应避免提重物、过早弃拐行走等任何增加患肢髋关节负荷的运动。
3 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髋部创伤、病变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在逐年增加,人工全髋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治疗方法。保证关节的活动度及周围的肌肉无萎缩,才能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可见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病人平均年龄偏大,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采用讲解、图片、书面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康复训练方法应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以鼓励为主。通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等,特别是加强术后康复指导训练,使患者能按计划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正常自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手术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