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关键阶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1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5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虽然常见,但也属于疑难病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病症发展到中期、晚期,患者的体例、肺功能会明显下降,治疗也更苦难,且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论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3个关键阶段,期望能更好地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效果。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外界环境的所含的微生物、空气质量、温度变化都是呼吸系统出现疾病的主要外在因素。现代西医与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论述,实质都是正虚修复不利、伏邪隐损、外邪侵损。在青壮年时期,外邪侵袭的机会比较少,不能形成足量的质与量的损伤呼吸系统及结构的伏邪,此阶段人的机体正气很旺,可很容易就修复好受损的组织结构,呼吸系统不易患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正气逐渐衰弱,不能很好修复外邪、伏邪反复侵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时常发生。呼吸系统有五种常见疾病:①肺间质纤维化;②肺毁损;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④肺癌;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部分患者最终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身体特征与受到的外邪集合起来,使病情有病程更长、进展缓慢、病情隐蔽的特征。西医证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细菌感染有关,并受到外感风寒、空气污染、吸烟等外在因素影响,与中医的论述实质上是一致的。邪气至多一能在人体内形成伏邪,是因为正虚,伏邪持续隐损就会加重正虚,正虚可有津液、阳、阴、血、气等偏重,但以阳虚为主,虚在出现在肺内,肺虚导致其他肾脏虚弱,其他肾脏过虚又影响肺脏,形成恶性孙欢,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加重。此时的病位还在肺部,肺虚一方面不能将邪气祛除,另一方面不能修复受损的组织,最终造成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逐渐被破坏,功能降低,导致呼吸困难,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的关键阶段

“治未病”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有效措施,预防疾病应从发病源头开始。既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正虚修复不全、伏邪隐损、外邪侵损,那么有效预防就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扶正帮修复、祛除伏邪、避免外邪侵袭。避免外邪侵袭方面,有些因素是人为不可抗拒的,比如: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等。但是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的因素就可自行解决。另外,还可借助中医药的干预,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根源是慢性支气管炎或雷系慢性感染疾病,比如:咳嗽变异引起的哮喘、慢性肺结核、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等,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正邪僵持,有伏邪将成之势,通常只有不能治愈的咳痰、轻微咳嗽,病情可逆,如果在早期进行有效保健及治疗的话,很易痊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就会被阻断,不会向严重方向发展。但是患者通常因为病情较轻,常被忽视,就失去了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最佳时机,伏邪很可能在此时形成。伏邪如果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阴损病症进行就开始了,病情就到了不可逆转阶段,越拖延越难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类似慢性感染疾病病机都是正虚邪侵,只有外邪祛尽、扶正到位才能治愈,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细致的治疗过程,只有采用中医扶正祛邪方式予以防治才能产生好的预防效果。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关键阶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依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缓解期等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的防治方法各不相同,并且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也各不相同。笔者将对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两个关键阶段分别做详细论述。

3.1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其特点是症状加重、病情危急,医生及患者对该阶段患者的治疗都十分重视,多采用西医的消炎、平喘、扩管、祛痰、抗感染等方式治疗,短期内治疗效果很明显。但从整体来看,其临床治疗中存在一些不足:中医的扶正祛邪疗法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发挥最大作用。因为西医对中西缺乏客观认识,或者是中医医生的惰性及应用能力欠缺原因,对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只重视西医的“应急式”治疗,不能有效祛除积存在患者体内的伏邪。只要伏邪、正虚存在,如果遇到一定质及量的诱发因素,就可能再次发病并加重病情。其实,在患者的急性加重期,如综合利用中西医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对该疾病的远期疗效很有好处。在防治急性加重期患者时,首先应辨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虚实性质,再借助中医的扶正祛邪疗法的思路融入整体的中西药应用,比如:西医的提升免疫力、营养支持等疗法都在扶正范畴内;祛痰、抗感染等疗法都在祛邪的范畴内。这样的化就能真正实现中西药协同、中西医结合,实现需扶正的被扶正,需祛邪的被祛邪,长期、短期的治疗效果都会很好。

3.2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因为患者的病症相对平稳,患者及医生对疾病的治疗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了必要的护理。其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占该疾病病情的进展期的比例比急性加重期要多,由于缓解期在整个病程中占据大多数时间,并且,环节之时表面现象,实际并且是一直隐蔽发展的,坚持在缓解期扶正祛邪才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的关键阶段,也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缓解期进行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强项,但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细致摸索适合的治疗方案,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该阶段对患者采取中药治疗以扶正祛邪,对长远疗效有很大好处,可减少住院率、降低复发率。扶正祛邪疗法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能实现扶正所虚之阳、阴血、气及祛除积存在患者身体内的毒、淤、湿、痰就可以,辅助健身锻炼、饮食调理都能帮助实现这一目的。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在早期准确诊断,其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可为预防预留充足时间。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键阶段,可将西医与中医扶正祛邪疗法有机结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2

关键词 疾病谱单病种排序构成比

临床资料

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初步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对病种按疾病分类系统、排列前三的单病种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分析。

结果

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按疾病分类结果:门诊患者前三位以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第八。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为主;循环系统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NOS为主;消化系统以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肠炎为主。见表1。

表1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前十位疾病顺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呼吸系统3156638.57%循环系统1325216.19%消化系统1213814.83%肌肉骨骼系统和

结缔组织疾病829910.1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9737.30%临床与实验异常

不类于他处者26713.2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7072.09%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3481.65%神经系统疾病10511.28%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0281.26%

门诊患者单病种构成分析:门诊患者前三位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发病率分别为4%、3%、2%。见表2。

表2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排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上呼吸道感染1816722.20%感冒885410.81%胃炎44295.41%高血压41995.13%腰痛NOS26843.28%附件炎(输卵管

和卵巢炎)26203.20%低血压NOS22982.81%慢性胃炎21232.59%冠心病21002.57%关节炎NOS17682.16%

单病种排列前三位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年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主要患者为0~5岁儿童,胃炎主要分布于45岁以上年龄段。见表3。

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性别差异分析:上呼吸道感染男性居多,低血压女性居多,其余各病男性稍多。见表4。

表4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

疾病性别差异

疾病分类系统总计构成比(%)男女上呼吸道感染1816765.7934.21感冒885453.5746.43胃炎442956.4843.52高血压419953.6046.40腰痛NOS268453.5446.46输卵管和卵巢炎26200.00100.00低血压NOS229840.7659.24慢性胃炎212351.5148.49冠心病210048.4551.55关节炎NOS176852.1347.87

讨论

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是清水县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70%,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小孩老人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预防[2],老年人还要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医疗机构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建立专科特色、引进人才方面,针对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建立专业性较强、技术力量较高的人才梯队,加强宣教工作,健全体检机制,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研究,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是保障身体健康、提高人类寿命的主要环节。

性别构成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清水县人口性别构成比男性较大、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较大等有关。因此,要重视男性青壮年的卫生保健,严格执行各种危险性职业的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建议他们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

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是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下降,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也日渐增多。在考虑对疾病治疗同时,重视健康教育,指导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期到达预防和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

儿童患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儿童抵抗力差,容易患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学校及家长应该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鼓励儿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本文为了解清水县2011年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掌握门诊患者疾病年龄构成、疾病谱构成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81847人次资料,采用LCD—10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发现,疾病分类系统前三位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为主,累计发病占全年疾病的69.59%;单病种前三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前十位累计占全年疾病的58.00%。疾病控制的重点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为主[3]。

参考文献

1清水县统计局.2011年清水县户数和人口[R].清水县年鉴,2011:41—4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3

1 临床资料

2000-04/2007-03对我院942名40岁以上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调查,年龄40~60岁,在职职工624名和318名离、退休职工,被调查者填写《工作能力指数量表》[1]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后,再进行体力及脑力测试,体力测试主要包括坐位前伸、背肌耐力、握力、仰卧起坐等项目[1-2],脑力测试主要包括短时记忆、译码、计量作业等项目[3]. 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评分结果评定职工心理状态,将其分为好、较好、较差和差四个级别;结合《工作能力指数量表》和体力与脑力测试的评分结果评定职工工作能力,将其分为良好、正常水平和差三个等级;结合《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体力与脑力测试的评分结果评定职工生活能力,将其分成良好、中等水平和差三个等级. 结果在职职工患病率72.9%,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离、退休人员患病率为80.5%,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男性职工总患病率高于女性职工,但各个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并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最高. 50%以上职工心理状态较好,而心理状态差者所占比例最小,但离、退休职工心理状态比在职职工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中,均为工作能力正常者占绝大多数(男性72.3%,女性88.3%),80%以上离退休职工生活质量为中等水平.

2 讨论

我院中老年职工显示较高慢性疾病患病率,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最突出. 可能与部分同志工作较繁忙、其就餐时间和次数的规律性较差、空气污染程度较重、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站立并其着力点不均匀、饮食结构及活动量等因素有关. 故应加强我院职工劳动防护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各种疾病,以减少不良职业因素危害.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和饮食卫生教育与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3]. 建议职工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注意运动的合理性和保护性,预防损伤发生. 离、退休职工心理状态比在职职工相对较好,说明在职职工的心理压力高于离、退休职工,可能与目前处于变革时期的社会环境状态有关. 建议及时通过正确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缓解其心理压力,及时排解各种心理障碍,使其保持良好向上的心理状态,减少疾病发生率. 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及时处理并保持职工良好心态、科学安排工作岗位、积极关心职工疾苦,确保其身心健康对我院和民航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Tuomi K, Ilmarinen J, Jahkola A, et al. Work ability index[M]. Helsinki:Finish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1994:5-17.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4

摘 要 目的: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根据死因分析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制订有利数据。方法: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登记卡进行整理和统计,将2011-2013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最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结论:危害东海县石榴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死亡原因均不相同,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的特点,相关部门可开展疾病预防及控制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死因分析 性别 年龄段 排序

Analysis of the death causes of Shiliu Town residents of Donghai County

Shang Xiaojiang

The Shiliu Health Center of Donghai County,Jiangsu 22231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eath causes of Shiliu Town residents of Donghai County,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ata of death causes analysis,the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favorable data were formulated for the government.Methods:The record cards of death causes of Shiliu Town residents of Donghai County were arranged and statistics.The death causes of resid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2011 to 2013.Results:The top five leading death causes of Shiliu Town residents of Donghai County from 2011 to 2013 w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heart disease,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lung cancer,liver cancer,gastric cancer.There were other causes of death such as esophageal carcinoma,malignant tumors,car accident,suicide,accidents,diabetes,drowning,other diseases and so on.The number of gender of three years dead people showed that men and women were little changed,and men were slightly more than women.The top three age groups of death cases were more than 65 years old residents,40 to 64 years old residents,20 to 39 years old residents.The death toll of more than 65 years old residents was the most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eath toll of other age groups.Conclusion:The main death factor of harming residents' health of Shiliu Town Donghai County wa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The death caus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between different ages were all not the sam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 groups,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can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It can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resident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Death cause analysis;Gender;Age group;Rank

居民死亡原因,可客观地反应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及健康状况,有助于评估当地居民生命健康中出现的问题和卫生工作应该注意的重点[1]。死亡原因登记报告工作不是单一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卫生、公安、民政多部门配合将统计资料完善[2]。本次研究将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登记卡进行汇总和整理,分析该地居民的死亡原因,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研究资料:东海县公安、卫生、民政部门提供的2011-2013年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直接下载死亡登记信息报告。

研究方法:预防疾病控制中心从登记信息系统下载后经数据转换,经系统审核、检查,对存在疑问的死因卡进行再次核查,确定信息无误后再进行更正[3-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信息进行审核、复审、汇总。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死亡原因分析软件death 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5]。

结 果

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人数分别为374例、548例、417例。在死亡原因中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见表1。

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死亡居民性别:2011年男220例,女154例;2012年男320例,女228例;2013年男155例,女262例,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见表2。

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死亡居民年龄段:65岁死亡1 024例,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最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见表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最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危害东海县石榴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且,2012年度各类疾病死亡人数较2011年有不同程度上的提示,但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各类疾病的死亡人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说明这一期间内,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特别是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控制效果显著。

从以上对居民死亡原因的分析数据来看,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仍然在于:在重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重大传染病控制工作的同时,应对新传染病的挑战,关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建立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之上,开展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在内,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别重视对中老年人群不良行为的纠正。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季奎,高亚礼.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6):405-408.

[2] 肖忠远,娄培安.2012年徐州市居民死因分析报告[J].中国校医,2013,27(11):826-828.

[3] 李晓铷,孙锋.合肥市居民死因分析及死亡报告存在的问题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195-19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5

[关键词] 胸腺肽;COPD;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054-02

COPD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造成的气流阻塞性疾病,十分常见,由于其患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往往使病程延长,生活质量受损,并加速COPD进展,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其次是病毒感染[1-2]。为探讨胸腺肽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其对COPD急性发作的影响,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我院64例COP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1年,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好转处于稳定期的64例COP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51~75岁,平均58.1岁。对照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49~73岁,平均56.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各种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肺功能检查,FEV1/FVC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家庭氧疗、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40 mg肌内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2 检测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于胸腺肽治疗前后抽取2 ml抗凝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T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及CD4/CD8)。

1.3 观察项目

对全部患者进行每个月2次随访,根据其咳嗽、咳痰、气促等进行临床评价,并记录急性发作的次数和天数、住院次数和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COP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

两组T细胞亚群计数、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COP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①t=7.97,P

2.2 临床效果

随访1年以咳嗽、咳痰、气促中任一症状加重为急性发作,登记发作次数及天数,门诊治疗无效,收住院登记,记录住院次数及天数。治疗组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发作情况住院情况比较

住院人数及住院天数计入急性发作。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且COPD患者数量多,病死率高,预计到2010年将居疾病负担的第5位。据2007年卫生部发表的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十大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位于城市人口死亡原因的第4位,农村人口死亡原因的第3位[4]。我国近期COP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占12.4%,女性占5.1%[5],我国约有3 800万例COPD患者。由于COPD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已被列为卫生部15年疾病防治规划(至2020年)的5大重点疾病之一。

COPD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可使其肺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导致其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急性发作间隔越短,其肺功能恶化越快,而呼吸道感染是COPD病情加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6]。目前国内COPD患者的病情控制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需经常到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这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减少COPD的影响,必须大力加强COPD的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水平,特别在稳定期的治疗[7]。COPD患者机体免疫力大多是降低的,其中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尤为明显[8],而COPD发展与免疫力低下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9]。因此,在COPD稳定期使用细胞免疫增强剂提高COPD患者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可作为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方法之一。胸腺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主要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可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及成熟,增加T淋巴细胞前体数量,增强Th细胞的功能,增加白介素-2(IL-2)的生成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能有效恢复和发挥机体的免疫保护功能,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淋巴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肽可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经胸腺肽治疗后可使CD4及CD4/CD8回升、CD8降低,从而达到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胸腺肽后,可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长其缓解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及降低医疗费用。

COPD的治疗目的不仅强调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而且重视在稳定期通过治疗以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临床上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虽可缓解急性发作,但不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复发,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容易发生机会感染和并发真菌感染,使病情变得复杂难以治疗。在常规COPD治疗进行的同时,加用胸腺肽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延缓COPD的病程。因此,对于COPD患者辅以胸腺肽治疗可提高其免疫功能及增强抗病能力,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鸣武.深入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33.

[2]邝丽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58-15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5]Zhong N, Wang C, Yao W,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753-760.

[6]王辰.呼吸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7]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6.

[8]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口服;静脉滴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展性,其严重程度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反复的急性加重可促使COPD进展恶化。迄今为止,对COPD总体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主要是控制其急性加重,对急性加重期如何合理使用GCS治疗仍有较多争议。研究GCS的有效规范用药及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中重度COPD。GCS是一种具有多种机制的抗炎药物,可减轻AECOPD患者的症状,加快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治疗失败率等,但是全身应用GCS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近几年,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在AECOPD中的应用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观察比较雾化吸入、口服与静脉滴注GCS对中重度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98例, COPD诊断及分级依据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急性加重期为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脓性,可伴有发热,需改变基础COPD常规用药者[1]。入组标准包括:近3个月内未应用全身激素,入院前2周内未有感染,无其他的慢性心肺功能疾病,无需机械通气,无GCS使用禁忌证的患者,顺从性好且能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其中男69例,女29例, 年龄56~87岁,平均65.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33例, 男23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66.2岁;口服泼尼松组34例, 男24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64.6岁;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31例, 男22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5.2岁。3组病例年龄、一般情况和治疗前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检查结果等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3组均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祛痰、氧疗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微量气泵雾化吸入, 3次/d,连续7 d;口服泼尼松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泼尼松片30 mg口服,1次/d,连续7 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脉滴注给药, 1次/d,连续7 d。

1.3 主要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严格按照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7 d。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和第7 d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为(参照Guyatt的方法修订[2]):气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无影响记0分,影响轻记1分,明显影响记2分,严重影响记3分);患者的疲劳程度(不疲劳记0分,稍微疲劳记1分,明显疲劳记2分,严重疲劳、嗜睡记3分);患者的情绪状况(情绪好,不受疾病影响记0分,情绪因疾病受到轻微的影响记1分,明显受影响、心情不好记2分,完全失去信心记3分)。肺功能指标主要指FEV1和FEV1/FVC变化;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aCO2。此外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0计软件分析。同一样本治疗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比较(表1)可见:治疗后72 h和第7 d,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与口服泼尼松组相比较FEV1、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3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表2)可见 治疗72 h,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PaCO2和PaO2的变化与口服泼尼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3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3)可见:3组患者治疗72 h和第7 d后, 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增加及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均明显;在观察的2个时间点,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较口服泼尼松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各组患者均未见真菌感染及骨折。口服泼尼松组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不良反应多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见表3)。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较常见的副作用为口干,有轻度咽部刺激症状,正确指导吸入方法及漱口后,不适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3 讨论

GCS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利用其抗炎和(或)免疫抑制作用,呼吸系统疾病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联系,互为因果,有时难以严格分开。GCS主要通过分子机制增加抗炎因子的产生与释放同时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消除气道炎症的作用。另外,ICS可能直接抑制参与炎症的细胞功能,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达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3]。COPD的本质特征也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临床上部分COPD患者具有与哮喘相类似的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GCS治疗COPD提供了理论依据[4]。COPD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当AECOPD时也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1], GCS可以通过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趋化和活化,控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所致的气道黏膜水肿和分泌亢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气流受限[5], GCS还可上调β2受体表达,增强β2受体激动剂功能[6]。在AECOPD患者中短期应用GCS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创议(GOLD)中建议,给予AECOPD患者口服和静脉滴注GCS治疗,可改善其呼吸困难,提高FEV1,加速病情好转,明显缩短住院期并延缓下次AECOPD的发生等。但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抵抗力弱,全身使用GCS可能造成其他多方面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因此在AECOPD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住院期间应给予高度重视。气道上皮存在GCS受体,是GCS发挥作用的靶点。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常用的ICS,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其局部抗炎作用大,可有效抑制气道内炎性细胞数量及其活性,雾化后可直接进入肺部和支气管迅速发挥作用,并可增加气道β2受体数目,进一步增强舒张支气管。

本项研究显示,各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后72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组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组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增加及生活质量评分下降的程度与口服泼尼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现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案都不能改变COPD患者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目前临床医师所能作的是依靠药物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下降的进程。在AECOPD的治疗中,敏感的抗生素固然重要,但无法中止炎性细胞启动的一系列连锁急性损伤反应,考虑到全身应用GCS带来的不良反应,IC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AECOPD的选择,尤其适合中重度及高龄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Guyatt GH, Berman LB, Townsend M, et al. A measure of quality of life for clinical trials in chronic lung disease. Thorax,1987,42(10):773-778.

[3] P. J. Barnes. Corticosteroid effects on cell signaling. Eur Respir J,2006,27(2):413-426.

[4] 崔德健.加强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质及异同点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6): 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