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儿科院内急救; 疾病病谱
[中图分类号] R72;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3-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均是急诊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560例院内儿科急救疾病的病谱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总结院内急救疾病病谱规律及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内急救患儿560例,年龄范围在0~14岁。其中男334例,女226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急救记录,依据医生填写的抢救记录和《儿科学》第7版进行诊断分类,多种疾病患者以接诊第一诊断为准。
2 结果
2.1 院内急救患儿年龄分布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院内急救560例患儿中婴儿所占比例最大,占46.2%(259/560);其次是新生儿患者85例,占15.1%(85/560);然后是幼儿,1岁~占13.2%(74/560),2岁~占11.9%(67/560)。
2.2 儿科系统疾病病种排序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近两年儿科急诊救治560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是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次之系多种中毒。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分析与探讨了2008年1月~2010年1月全部儿科院内急救患者情况,院内急救病谱中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26.4%;神经系统疾病占第2位,23.0%;新生儿疾病占第3位,15.1%;消化系统疾病占第4位,14.2%;中毒占第5位,12.5%。呼吸系统疾病中以肺炎最多,尤其是小婴儿肺炎占所有呼吸系统病变的62.8%,其中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高热惊厥,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新生儿疾病中以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居多;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脱水为主;中毒病例主要是各种农药以及常用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及煤气中毒。分析表明中毒是小儿不可忽视的致死原因,药物或其它化学用量、用法或保管不当,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婴儿常喜欢用口咀嚼物体,小儿易误服或接触中毒,家长擅自小儿滥用药物,医源性误用药物或药物过量以及家庭常用灭蚊、灭鼠等药品使用不当均可造小儿中毒,进食未经去毒处理的各种含毒动植物或把毒物错误地当普通食物食用,某些食物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毒性,进食过量则引起中毒(如肠原性紫绀)。家属应监管好各种药物,进食要新鲜、干静卫生,不吃霉变食品以及未经去毒处理或可能含毒物的食品。前5位疾病占所有急救疾病中64%以上,表明常见病、多发病仍然是当前重要的疾病;从年龄结构分析,1个月~1岁发病居多,其次为新生儿与幼儿,与此阶段生长发育极其迅速但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有关。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力组织支撑,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少[1],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新生儿及婴幼儿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又因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对皮层下中枢不能给予控制,兴奋或抑制过程很易扩散,遇强烈的刺激时容易发生惊厥。
本文研究认为,院内急救的前5位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所以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无论院前医生或院内医生均应向社会及公众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各地应参考本地区的疾病谱,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制定各种危重症尤其是常见危重症的抢救、诊治和护理预案,达到急诊诊疗标准化[2],同时加强院内急救的诊断、抢救和监护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
[参考文献]
[1] 朱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3-1144.
[2] 韦克金、甘毅、卢浩单,等. 我院3438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1(28):39-40.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渗盐水;雾化;排痰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18-01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痰液检查。在儿科实际工作中,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痰液黏稠度高,不易采集的患儿行深部取痰。但因其经费较高,且增加患儿痛苦,不易被患方接受。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可以湿润支气管和肺泡内壁,也可刺激支气管深部,有利于痰液引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排痰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接受,可促进痰液学的发展。现将效果进行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收住我院儿科,需留取痰样检查而采样困难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年龄1月-1岁,平均年龄5.15月,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40例中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24例,支气管肺炎16例。对照组40例,年龄1月-1岁,平均年龄5.5月,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40例中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肺炎14例。
1.2方法:
1.2.1实验器材:德国百瑞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痰器、一次性联合吸痰管、10%氯化钠溶液(1Oml/支)、0.9%氯化钠溶液(10mL/支)。
1.2.2分组:将入选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3ml雾化吸入15分钟,随后予吸痰取样。实验组用3%氯化钠溶液3ml(10%氯化钠3ml加0.9%氯化钠10ml)雾化吸入15分钟,随后予吸痰取样。详细记录患儿的排痰量,大于3.5ml即表示成功,小于2ml即表示失败。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症状,有无哭闹,呼吸急促,面部颜色有无青紫等不良反应。对于反应特别明显的患儿,立即停止。2.结果
两组雾化吸入后排痰效果,具体数据,(见表1)。其中,对照组成功采样18例,失败22例,成功率为45%;实验组成功采样34例,失败6例,成功率为85%。利用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排痰采样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排痰采样成功率比较
groupNumber of
samples(n)Number of
success(n)Number of
failure(n)Success ra
te(%)Control group40182245%3%NaCl group4034685%3.总结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诱导排痰,没有一例因此而加重病情。在此过程中,患儿有轻微的呼吸急促、咳嗽、发憋症状,但都可以接受,不良反应较少,不影响采集痰标本。诱导时间过长,吸入量过大,可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要控制好诱导时间,减少雾化量。
本研究表明用高渗(3%)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留取痰标本在儿科痰液粘稠,患儿采痰样困难者,采样成功率达82.5%。高渗盐水诱导排痰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可能与其高渗透压促使气道内水分外渗,减轻粘膜水肿,直接刺激气道加速纤毛粘液清除,腺体分泌增加等有关[1]。因诱导痰能客观反映气道状态且与气道活检的病理改变一致,能早期敏感地发现病情变化[2],故该方法已被迅速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排痰,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廉,更易被患方接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积累经验,规范操作技术,更好地为患儿服务。参考文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3
【关键词】院前急救 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jor disease spectrum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Neijiang C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level. Method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ing 4347 case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recent two years and categorizing them by disease spectrum. Outcome Of all the cases, the ratio of men and women was 1.28:1 and those aged between 20 and 39 constituted 57.19%.The first six diseases of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d trauma,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various poisonings, accounting for 84.93% of the total cases. Other diseases in relation to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ediatric, and ENT department, and mental diseases ranged from 2.05% to 2.48%. Trauma w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which occupied 42.51% and was mainly caused by high frequency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 first four causes of death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were traum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neurological system diseases and all kinds of poisonings.Conclusionspatients with trauma, ,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r various poisoningswere the major targeted objects for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anwhile, it more frequently happened to the age group of 20 - 39. Therefore, enhancing technical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erms of first aid for th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emphasized. Additionally, in view of the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calls at different time, arrangement of human and phys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balanced and rational within 24 hours.
【Key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针对我院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 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进行疾病谱分析,现将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如下,以了解内江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院前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
1.2方法
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病例所属病种、年龄、性别及每日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制成频数表,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分布 4347例中男性2443例,占56.20%,女性1904例,占43.80%,男女之比为1.28:1;以20~39岁最多2486例, 占57.19%;除40~59岁年龄组男女差别不大外,其余年龄组均男性多于女性见表1。
2.2院前急救病人疾病分类构成及排序 院前急救疾病排在前6大类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12大类疾病中男女构成比均有差别:心血管系统、各类中毒、妇产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其他类疾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他7类疾病性别显示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创伤男性1233例,占该疾病66.72%。见表2。
表1 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构成[n(%)]
2.3 院前死亡病人病因及排序 院前死亡68例,其中创伤34例,占50.00%,男性24例,占该病因70.59%,远高于女性。其次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及其他病种。
2.4 院前急救病人呼叫出诊时间分布特点06:00-09:00呼叫人数最少,0:00~03:00,12:00~21:00呼叫出诊病人多,两时间段呼叫出诊病人占全天就诊人数84.22%。
3 讨论
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各种中毒疾病,占总救治人数的84.93%(3692/4347),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国内有关报道[1~4]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各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有相同之处,这为全国制定院前急救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组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在20~39岁者最多,2486例占57.19%,这与青壮年群体是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外出流动及从事高危险劳动机率较大,并且此群体就业及创业、工作压力大有关。男女之比为1.28:1,低于国内有关报道[5]的2.23:1,这可能与内江地区男女从业提倡男女就业平等,女性就业率提高有关,40~59岁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此期处于围绝经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她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她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还在岗位工作及自身身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此期女性为家庭、事业及个人身体操劳过多、心理压力大有关。
表2 院前急救男女病人疾病分类的构成比及排序[n(%)]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发展,等,创伤占院前急救病中很大比例,本组病例创伤1848例占42.51%(1848/4347),院前死亡68例,男性占58.82%(40/68)。这与我市位于川西南成渝交通中心地带,交通发达。城市建设加快, 城市扩建,大修高楼,拉动内需建设基础设施,郊市区机动车、摩托车及人口大幅度增多,醉酒驾驶、我市许多郊县地区交通要道路况由于大力修建损坏造成道路差、加上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使得交通、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有关。本组病例中因交通事故呼叫174次,且以创伤最为多见,创伤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构成巨大威胁,也是城市发展期间带来的负面结果,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积极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改善交通道路路况积极维修养护道路桥面、严惩醉驾、加强交通治理等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院前急救水平,对急诊急救的医护驾以及交通警察、119救护队员等进行团队协作的培训,提高创伤的综合反应及高质量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本组病例表明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心理卫生疾病的呼叫出诊也占有一定比例, 共有385例次,因此,在院前急救的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上,要培养全科系统的急诊急救专业医师,不定期到相关转科轮转培训,培养为急诊急救专业的医生,固定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才,并得到医院领导重视,稳定急诊急救专业人员队伍,熟悉各科急危重症的院前处置抢救流程,与交通警察、119救护人员多方共同协作,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根据统计分析呼叫时间规律,为排班提供依据,我院院前急救每日呼叫出诊时间呈不规则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这符合急诊急救的专科特点忙闲不均,因此只能大致推测院前急救出诊的时间段规律,院前急救的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工的排班只能根据出诊量、出诊的半径、危重病人抢救量进行弹性排班。并且与院内急诊的人力相互协作,院前、院内各方人力在紧急情况下要相互补位,互相沟通照应,强调急诊急救人力必须有团队协作共同应对的精神,才能弥补因连续出诊时段人力安排的难题,并且随时与“120”急救指挥中心作好人力在岗在位的信息沟通,在全市各家医院急救站协调人力,全力保证因为短时间连续呼叫出诊造成某急救站人力相对不足,影响出诊速度。
综合上述特点,我们内江地区应重点加强对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种中毒的研究,将其作为院前急救重点建设,培养更多的急诊急救专业化合格人才,来提高我们的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使院前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并且要加强对40―59岁的女性的健康维护早期干预,为此期妇女减压,并进行心理疏导。因急救时段分布不规则,要合理作好人力、物力、弹性排班管理工作,并积极与“120”呼叫中心沟通人力信息,在全市进行人力资源协调,才能保证原前急救安全
参考文献
[1]姚照华,李维义,洪建芳.泉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分[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6):445-446
[2]邹向阳,张晓明,张桂玲,等.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63-964
[3]李平,聂少良.衡阳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8(35):587―588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4
[关键词] 24 h食管pH值监测;胃食管反流;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53-03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液等反流入食管。儿童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除溢乳、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喘息、胸痛、胸闷、类抽搐样症状、中耳炎等,一些严重疾病,如重症肺炎也容易并发胃食管反流。24 h食管pH值监测对胃食管反流诊断准确率高,特异性强,对临床可疑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进行该项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科就诊,可疑胃食管反流的患儿507例,其中男359例,女148例;年龄3岁58例。
1.2 24 h食管pH值监测方法
采用便携式24 h食管pH值自动监测仪(北京长安汉德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HYW型)在常态下作24 h食管pH监测。患儿禁食4 h后将经pH值为7.01和1.07的两种缓冲液校准的pH电极由鼻腔插入,当电极到达胃内pH监测显示为1.0时,将电极向后退出,当pH监测为2.0时,将电极再向后退出约4 cm。使电极置于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2~3 cm处(膈肌上方3~4 cm)固定并开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进食(喂奶)改变,呕吐等的起止时间。监测结束,将记录仪通过数码式多导接卡与计算机相连,输入数据,采用胃食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3 监测指标
反流:以食管pH值降至15 s定义为一次反流。监测:①pH值
1.4 分度标准[3]
根据Boix-Ochoa标准,评分11.99~49分为轻度反流;50~100分为中度反流;>100分为重度反流。
2 结果
2.1 病种分布与反流的关系
反复呕吐254例,喘息134例,反复咳嗽117例,重症肺炎72例,胸痛、胸闷11例,其他13例(表1)。
表1 病种分布与反流的关系(n)
部分患儿可同时存在多个症状
2.2 年龄与反流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降低,年龄越小,重度胃食管反流的比例越高(表2)。
表2 年龄与反流的关系(n)
3 讨论
24 h食管pH监测通过留置在食管内的pH值检查探头来监测胃酸反流的时间和次数,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胃食管反流多表现为呕吐、反酸,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多样,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出现很多食管外症状,如呼吸道症状:反复咳嗽,肺炎,哮喘,呼吸暂停等;五官科表现:反复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一些反复发作的症状,如喘息,单纯平喘治疗效果不好;咳嗽,反复发作,此时需要反复询问病史、发作的时间、与进食的关系等,需要排外有无胃食管反流。
本研究检查结果分析,从病种来看,可见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另外少见为神经系统、五官科等。呕吐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多种原因导致呕吐,涉及各系统和所有年龄组。儿童最常见的为肠道感染,包括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其次为胃食管反流和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共检测胃食管反流的呕吐患儿254例,其中重度反流139例,占总数的54.7%,中度反流37例,占总数的14.6%,两者相加中-重度比例高达69.3%。其中以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喘息也是胃食管反流的表现之一,罗燕军等[4]对重症肺炎患儿25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进行连续食管pH监测,发现肺炎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60.0%(15/2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66.7%(48/72)],提示重症肺炎儿童胃食管反流发病率高,胃食管反流发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江逊等[5]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28例(49.1%)。鲍永波等[6]总结胃食管反流导致哮喘的机制:①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②支气管高反应性;③微量吸入;④呼吸道炎症;⑤通气变化。上述5个方面是胃食管反流导致哮喘的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喘息的患儿重度反流占43.3%(58/134),无胃食管反流的患儿33例,占总数的24.6%。咳嗽的患儿重度反流占58.1%(68/117),无胃食管反流的患儿8例。
胸痛和胸闷也是胃食管反流的一个症状,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呈现烧灼感,以胸骨后和剑突下最为明显,部分患儿年龄小,不能明确描述,仅述说胸部不适或疼痛,多在餐后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发生。汪天林等[7]对36例(病例组)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并排除呼吸系统和胸部肌肉骨骼病变患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病例组胃食管反流阳性率为58.3%(21/36);20例经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诊断为食管炎的占55.0%(11/20),其中胃食管反流阳性率为81.8%(9/11);诊断为非食管炎的占45.0%(9/20),其中胃食管反流阳性率为33.3%(3/9),表明由于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胸痛在儿童中并不罕见,本文共11例患儿,共有8例伴有胃食管反流,与文献报道相似。
其他可表现为咽喉炎、类似抽搐样动作、中耳炎等。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咽喉炎,发病部位常位于喉部后方、勺状软骨以及声带部位,常表现为黏膜水肿增生,此外还伴有声带水肿、声带黏膜粗糙、增厚等。患者主要表现为声嘶、不自觉清嗓、咽喉痛等症状[8-10]。胃食管反流导致类似抽搐样动作最容易误诊为癫痫,具有反复、刻板、无热的特点,如不仔细询问病史和完善的体格检查和24 h pH值监测很难鉴别。其主要特点在于发生时间与进食相关,一般不伴有缺氧表现,脑电图正常,查24 h pH值监测可见反流。本组病例发现误诊癫痫的胃食管反流2例。胃食管反流还可导致中耳炎,有研究发现,在小儿中耳渗出物中含有胃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原,因而推断分泌性中耳炎和胃食管反流相关[11-12],本组病例也发现了1例重度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合并中耳炎。
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24 h食管pH值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对于可疑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应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防止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张婷,江米足.儿童胃食管反流的食管外症状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5):391-39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96.
[3] 雷小雨,崔振泽,黄燕.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检查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70-173.
[4] 罗燕军,周晓勤.儿童重症肺炎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5):530-533.
[5] 江逊,张志培,林燕,等.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5):345-347.
[6] 鲍永波,元熙哲,金花.胃食管反流病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9):712-717.
[7] 汪天林,彭克荣,江米足,等.小儿非心源性胸痛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63-566.
[8] Salminen P,Karvonen J,Ovaska J.Long-term outcomes after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 for reflux alryngitis[J].Digest Surg,2010,27(6):509-514.
[9] Toros SZ,Toros AB,Yueksel OD,et al.Association of laryngopharyngeal manifestations and gatroesophageal reflux[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9,266(3):403-409.
[10] Noordzij JP,Khidr A,Evans BA,et al.Evaluation of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laryngitis:a prospective,placebo-controlled,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Laryngoscope,2001,111(12):2147-2151.
[11] Tasker A,Dettmar PW,Panetti M,et al.Reflux of gastric juice and glue ear in children[J].Lancet,2002,359(9305):49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普米克令舒;可必特;雾化吸入;小儿喘息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80-02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指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综合征,包括多种呼吸道疾病,但主要是指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哮喘等三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发绀、喘息、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细湿啰音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现总结报道我科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开展普米克令舒联合可比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与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儿科因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280例,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1]第7版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男91例,女69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3.3±1.5)岁;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75例,毛细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39例。对照组120例(常规综合治疗),男70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3.3±0.5)岁;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61例,毛细支气管炎33例,支气管哮喘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使用相关抗生素、止咳化痰、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1 mL(含布地奈德0.5 mg)、可必特雾化液1 mL(含异丙托溴铵0.125 mg和硫酸沙丁胺醇0.75 mg)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用量:≤1岁为每次半支,>1岁为每次1支;可必特用量:体重≤20 kg者,1.25 mL/次,体重>20 kg者,1.25~2.50 mL/次。两者混合后以空气压缩泵(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15 min。对照组不予吸入。两组疗程均为3~7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5~7 d咳嗽、喘息消失,气促消失,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好转:治疗5~7 d咳嗽、喘息减少,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7 d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好转。观察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咳嗽、喘息和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91.25%,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 < 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病因与多种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及过敏等因素有关,在以往的治疗中,反复应用抗生素、静脉应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反复喘息症状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效果较差。吸入疗法是药物通过空气压缩雾化,是以压缩空气的高速气流为原动力,使药液产生小于5 μm的雾粒,直接沉积于下呼吸道,与病变组织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大,局部药物浓度高,能迅速发挥作用,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且吸入治疗的投药量仅是非吸入疗法的1/1 000~1/5 000,药物剂量少,可以减轻机体代谢负担,不良反应少[2],因此,吸入疗法因其起效快,副作用少,症状在短时间缓解[3],而得到广泛应用。普米克令舒是布地奈德混悬液,是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吸入类型的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抗炎作用强,全身作用少,用1%~5%的溶液经雾化后形成直径2~5 μm的细小颗粒,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布地奈德可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白三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反应性,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逆转气道的高反应性,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效果及良好的选择性和较少的全身作用,能通过黏膜吸收,通过压力泵雾化吸入后用此溶液即可到达全肺,在肺内沉积率高且停留时间长[4],可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的活动及减轻气道的炎症反应,改善缺氧,缓解喘憋和二氧化碳潴留等临床表现[5]。研究显示,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增强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舒张作用[6]。
可必特是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的复方制剂。异丙托溴铵是阿托品的第四代衍生物,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抗胆碱药,通过与乙酰胆碱竞争M受体上的相同结合部位发生拮抗作用,抑制迷走神经的反射,减少肺内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胆碱能神经兴奋性,缓解支气管痉挛,胆碱能神经分布密度随气道管径变小而越来越稀疏,所以抗胆碱能药对大、中气道作用显著大于小气道,异丙托溴铵吸入后仅作用于呼吸系统,而不作用于全身,同时还具有作用时间长的优点。硫酸沙丁胺醇为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小气道,特异性地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减少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性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拮抗支气管收缩及增强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功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消除黏膜水肿。因此,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合用可互相弥补,同时降低大、中、小气道平滑肌张力,增加了支气管扩张效果,叠加作用于肺部和β2受体和M受体,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支气管舒张作用,缓解喘息症状[7]。
本组资料显示,我院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在缩短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天数、患儿住院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是临床应用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85-1196.
[2] 杨媛华,王晓娟,张洪玉.呼吸系统疾病的雾化吸入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1):23-24.
[3] 钱毅,孙惠泉.可必特加普米克令舒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9-20.
[4] 潘攀,邓益斌,银华.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6):16.
[5] 陈柏跃,范楚平,刘佳.可必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49-1350.
[6] 鲍一笑,张廷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74-185.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6
实验组采用教师课前发放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查资料准备,课中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如在肾病综合征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临床典型病例:一位2岁男孩高度水肿5天、就医当天发生口渴喜饮,腹痛、呕吐,面色苍白、神软、大汗淋漓、肢端凉等休克的表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一系列问题:该病例有何特点?诊断思路(诊断标准,病因,分型,并发症等)?该患儿已经出现何种并发症,入院后还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患儿以何种病理改变可能性最大?如何治疗?激素的副作用?预计治疗效果和预后如何?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和网络资源,课前1周交给学生准备。将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每组6~7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所提的问题,也可以提出困惑自己的问题,分工查找资料,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教师引导各小组围绕病史资料讨论,由教师指定1组或各组自告奋勇提出组内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及个人补充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最终建立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强调和总结该病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在CBL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还采用了我们先前报道的分步骤情景反馈引导法[2],如针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高度浮肿,首先提问学生应如何处理?由于对病情的把握不足,多数学生的回答往往只是简单地使用利尿剂,如呋噻米针治疗。针对学生这一答案,作为教师,首先不是直接告之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是以此为基础,再设定一个场景,如告之学生,现在按照你的医嘱,该患儿接受了呋噻米针静推,原无呼吸系统疾病,次日突发呼吸困难,请学生解释其中的病理机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呋噻米针治疗与呼吸困难这一设定的后果进行联系分析,认识到在肾病综合征中单用利尿剂有导致血液浓缩而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重大隐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利尿剂?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教师则就各种方案的利弊作出点评。对照组授课教师相同,上述章节采用LBL教学法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传统教学方案制作幻灯片,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学生参加儿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由同一人命题,难度系数一致,分别统计学生在呼吸、泌尿、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相关考题的得分情况,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课程结束后,对55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2结果
2.1理论考试结果
与往年采用LBL教学法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得分提高(P<0.05),采用CBL授课的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及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部分成绩也显著提高(P<0.05),而采用LBL教学法部分2组无差别(P>0.05)。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55份。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85.5%)、有利于知识的掌握(90.9%)病情分析与评估的能力(94.5%)、发现问题与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检索能力(92.7%)、自学能力(87.3%)、活跃课堂气氛(83.6%)等方面持肯定态度。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