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急救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急救措施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1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急诊处理;急救医疗服务;急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0-02

心血管急症在急诊急救中较为常见,若患者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在短时间内瘫痪或死亡[1]。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高血液危象、心源性猝死、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诊急救过程中需要依具体情况选择救治措施,进而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证[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92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包括61例女、31例男;患者年龄范围27~87岁,平均年龄为(59.3±15.3)岁;包括42例心绞痛、18例高血压危象、14例心房纤颤、10心源性猝死、8例心肌梗死;医务人员接听电话并开展现场急救后送至医院70例,住院时突发心血管急症11例,患者家属护送至医院11例。

1.2方法 依据《心血管急诊诊断治疗学》中诊断标准开展急诊急救,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进行心电图监测、持续吸氧、心率血压测量、构建静脉通道,患者稳定后对原发病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同心血管急症急诊判断标准和急救措施包括。

1.2.1心绞痛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存在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胸中部或上部剧痛、恐惧感、压榨性闷胀感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包括: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休息,停止进行其他活动。②为其进行持续、快速吸氧,患者若存在剧痛可应用50~100毫克盐酸哌替啶止痛。③给予0.3~0.6毫克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5~10毫克硝酸异山梨醇。④含服用10~15粒速效救心丸。⑤口服5毫克地西伴。

1.2.2高血压危像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具有收缩压/舒张压大于等于200/128mmHg、失语、短暂性偏瘫、出血、视盘水肿等临床症状。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半卧休息。②口服硝苯地平,剂量为5~10毫克,5~10分钟一次。③给予患者硝普钠静脉滴注,在50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5~50毫克硝普钠。

1.2.3心房纤颤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心房激动频率在300~6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且不规则,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急救措施:进行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5~10毫克维拉帕米,注射时间为5~10分钟;或进行胺碘酮静脉注射,在2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50~250毫克胺碘酮。

1.2.4心源性猝死 急诊判断标准:患者停止呼吸、心搏,丧失知觉,无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无血压。急救措施:①立即为患者就地开展心肺脑复苏术。②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口腔分泌物和异物清除。③为患者开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并在早期进行胸前叩击、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④进行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剂量为1毫克,每隔3~5分钟给药1次,逐渐将剂量增加到5毫克。⑤治疗无效再次开展电击―给药―按压,每两分钟循环1次。

1.2.5心肌梗死 诊断判断标准:患者存在持续性压榨性疼痛,并向上腹、颈部、上肢放射,存在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休克、面色苍白、出冷汗、焦躁不安等。急救措施:①引导患者就地平卧,避免搬动。②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将亚硝酸异戊酯研碎并经鼻吸入,或给予硫酸吗啡静脉注射,剂量为2~5毫克,每隔15分钟重复1次。③给予吸氧。④发生休克给予心肺脑复苏术。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具体如表1。42例心绞痛患者中经急诊救治后心肌耗氧量快速降低41例,未有血流动力学恶化现象出现。1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救治后血压下降(128±18)/(81±21)mmHg。14例心房纤颤患者经救治后心率下降为(118±28)次/分钟。10心源性猝死患者中1例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能接受有效治疗,最终死亡。

3讨论

心血管急症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有效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中心血管急症救治应当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应当指导现场人员有效开展力所能及救护,另一方面应当迅速到现场开展急救[4]。本研究中,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好转,比例为95.7%;3例患者无效,比例为3.3%;1例患者死亡,比例为1.1%。死亡患者因距离医院较远,未得到有效救治的死亡。当前临床中应用于心血管急症治疗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断剂,其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国外研究该药物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但实际中应当依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保证药物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5]。

参考文献:

[1]孙艺昭.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5):95-96,101.

[2]刘培忠,李朝阳,张庆光等.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45.

[3]吴彩芳.心血管急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675-3675.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2

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对56 例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作评价。结果: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抢救成功率为89.28%。结论: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

多发性创伤的发生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至少2 个器官同时或相继的发生严重创伤,单个器官的严重创伤即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多个器官的损伤叠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多发性创伤的发生,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病死率较高[1]。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治疗,是患者后期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6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统计,56 患者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1.2±4.9)岁。56 例患者均在受伤2 小时之内送至医院就诊,56 例患者的受伤因素各不相同,其中交通事故所致的损伤42 例,坠落伤患者6 例,刀外伤患者5 例,另外3 例患者为塌陷伤患者。5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急救原则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原则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最主要的是抢救,其次为诊断与治疗,即诊断抢救诊断治疗,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而言,确保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诊断以及辅助检查而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在处理患者多处创伤的时候,优先处理患者的致命伤,对于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创伤优先处理,时刻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例如患者出现窒息则应首当清理呼吸道,建立人工气道,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则需要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程度,对患者的多发损伤进行逐步处理。

1.2.2 迅速评估患者伤情

对于多发损伤患者,接诊者应在接触患者时即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迅速评估,首先诊断伤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否有威胁,并作出及时的判断与处理。一边询问患者的伤情,了解受伤的状况,同时应该按照ABCDE 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检查,即A(Airway,气道检查)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呼吸检查)检查患者的呼吸幅度与频率;C(circulation,循环)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末梢循环状况;D( disability) 对患者的神经损伤进行评估;E(exposure)全身检查。对患者依据顺序进行检查,并记录,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创伤应紧急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1.2.3 快速准确地执行急救程序

(1)迅速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异物,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人工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2)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的指标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以及胸腔状况等,并依据不同的状况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

(3)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其中1 条可以用来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的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外伤出血严重的患者即刻进行加压包扎,怀疑腹腔出血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或者B 超检测,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迅速送往手术室,并注意转送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4)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需要作出及时的评估,可以采用简洁的清声痛否(AVPU)系统评估法。

(5)全身检查:进行全身检查,查找受损部位,如果患者有颈部或脊椎损伤则必须进行制动处理。

1.2.4 休克的处理

患者休克早期的发现主要依靠对患者脉搏、血压、脉压差以及呼吸尿量的测量。休克早期的患者首先出现脉搏细速,进而会有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 甚至摸不到。收缩压<90mmHg、脉压差<20mmHg 是诊断休克的关键指标,因此对于血压以及脉压差的监测是对患者休克救治的关键。另外每小时尿量≤ 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量不足,提示有休克。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表示,运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56 例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有50 例患者治愈出院,6 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9.28%。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患者对本院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较为满意,认可度高。

3 讨论

急诊科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纠纷;对策

l 急诊科的特点

1.1病人特点:病人多发病急骤、时间性强、病谱广泛,病人及家属焦急心理和急切得到诊治的心情,导致他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比一般病人高。

1.2护理特点:急诊科护理首先要突出“急”、“准”、“好”。急诊护士着眼于人的整体生理、心理、病理、社会和精神要求。急诊护理工作除接诊病人、正确及时分诊、应急抢救等护理工作外,还要在短时间内写好急救护理文书,及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安慰,协调好各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具有多学科性,而且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抢救分秒必争,抢救药品、仪器设备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 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2.1急诊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急切性等特点易引起护理纠纷.在病情急危、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具有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态度。否则就会慌中出乱,忙中出错,引起护理纠纷。

2.2临床护理带教

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或未与病人解释所做操作是护生在实施,有些护生私自独立操作而引发纠纷。

2.3急诊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较一般病人高

因为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急迫,加上医疗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抢救设施、环境卫生、快速高效的应急措施、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都比一般病人的要求高,这些要求达不到,往往会引起纠纷。

2.4服务态度

表现为护士讲话太随意、不谨慎,对患者态度冷漠,对病情不关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解答或解答简单,少数语言生硬,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有些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把护理工作当成是一份事业,对自己的岗位责任认识淡薄,工作应付了事。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希望自主选择医生和护士,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理人员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忽视了患者的权利,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此外,由于护理人员缺编、少编,护士工作量大,心理负荷重,与患者交流沟通少,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这就是转轨时期供需矛盾加大进而诱发纠纷的最大一类因素。

2.5专业技术不精,操作不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解释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液体外渗等,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及反感,甚至投诉。

2.6缺乏有效沟通

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交流,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此外还有少数医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目标不明确,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中,缺乏服务艺术,不注重自身修养,由此而产生了不少护患冲突。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等待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药到病除。但由于医学发展的阶段性、局限性,医护人员水平的局限和差异,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一些医护人员相互之间的解释不一致性,更可怕的是相互诋毁,给以可乘之机,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

2.7执行制度不严格

讲人情,无视操作规程,仅凭患者主诉就执行操作,如患者说:“一直在打青霉素,请帮忙打一下,没有事的”。护士未做皮试就进行操作,这种违规操作极易引起护理纠纷。部分人员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无视操作规程或违反操作规程,未按时巡视病房,因观察不仔细等原因发生输液反应。不能做到慎独或存在侥幸心理而导致护理中的差错发生,这都是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

2.8忽视了规范书写护理文书的重要性

护理文书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一点点小的漏洞、疏忽及错误都可能成为日后侵权责任的隐患。生命体征的观察不真实、病情记录不客观,未及时记录或涂改等。

2.9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但缺乏医学专业知识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综合水平都有的较高要求,但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未认识到医疗行业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一旦原有的期望与结果相差甚远,便可能从肉体和精神痛苦或经济损失的心态失衡中转向对医护人员的怀疑和不信任,而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尚未跟上时代潮流的新要求,势必导致护理纠纷。

2.10候诊时间长急诊突发事件多,由救护车、自备车送入的急、危、重患者多,如果预检护士反应不敏捷或缺乏经验,可导致预检分诊不够准确,从而使患者候诊时间延长。此外,近年来急诊输液患者大幅增多,尤其是高温、高峰时期工作量更大,而急诊护士人员相对不足,常导致未能为患者及时做输液治疗,延长了患者等候时间,这也是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2.11环境设施差急诊科空间狭小,环境拥挤,房屋布局不够合理,加之基础设施陈旧,部分患者对这样的环境条件不能适应,也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引发护理纠纷。

2.12护理安全目标不到位,护士主观盲目,麻痹大意,未对患者安全起到提醒、注意、防护等措施,致使病人发生坠床、跌倒、烫伤等而引发纠纷。

2.13医疗体制

由于我国传统福利性医疗卫生观念和陈旧的公费医疗制度给患者造成了高期望的医疗服务标准,就是说不花钱、少花钱而获得超值优质服务,无形中冲淡或减低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因此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碰撞在所难免。

2.14医疗费用

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比较敏感,特别是认为花了钱,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就会引起护理纠纷。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新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患者对医疗费用问题很敏感,如果患者医疗费用未做到日结月清、收费项目填写不全甚至出现错收、多收等不合理收费,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2.15其他原因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其中不乏偶然、巧合、突发、误会等其他因素,一切都有待考证。

3 应对措施与防范

3.1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思想认识

3.1.1要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加强相关医疗护理的法律知识学习,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正确区分法律服务和道德义务、区分抢救行为和违法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权利,避免护理纠纷。

3.1.2强化风险意识,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科疾病人群以及偶发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伤、批量伤员,其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因此加强对护士风险意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护理活动,要加强管理,制订措施,如:加强危重卧床病人的安全管理及预防褥疮管理,对自杀患者防止其再次自杀等,做好每个细节的工作,使风险因素降低最低限度。

3.1.3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医疗护理是一种服务,病人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针对目前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护士服务意识差,在工作经验不丰富、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特点,经常组织年轻护士学习,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护士或护士长讲如何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讲清服务态度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如对病人讲话语言不要生硬,不许对病人只打手势不说话等,让急诊科的每位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使护士体会到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让病人及家属信任和理解护士,积极配合抢救,使护理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是防范纠纷的重要环节。

3.2加强护理管理

3.2.1建章立制,加强组织管理并改善组织系统及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如交接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病人识别制度、执行口头医嘱制度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安全识别使用指引;工作流程,如常见急症急救流程、仪器使用流程等。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管理者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订各种工作制度和防范纠纷的对策,并组织护士学习。

3.2.2加强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件书写是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专业水平的客观反映,也是护士的基本功。重视病历书写,要求护士书写工整,病情描写确切,重点突出,及时记录。急症患者的抢救,护士执行口头医嘱,不能立即书写护理病历时,也应在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后,用备用纸作简要记录,记录项目包括入院时间、给药时间、特别处置时间、给药的剂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特殊病情变化等,在力所能及的时间内记下必要的内容,为抢救补记护理病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与医生沟通,有效地避免医护文书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护理交班报告在医疗文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法律上起着重要依据作用。护理交班报告是值班工作人员对病人病情动态变化、治疗、护理所观察到内容进行书面交班。因此,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整洁易识别;记录详细、无遗漏,用医学术语,措词要得当,内容真实、完整、简明扼要且不能涂改。当发生纠纷时,病人首先提出是查阅病历及医疗文件。文书规范化,可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3.3加强业务技术服务管理

3.3.1加强急诊科硬件设施的管理: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械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如果管理不善,会引起护理纠纷。如抢救病人时,电动洗胃机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足、氧气不够、药品不齐,均可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因此对一些抢救仪器、设施的管理要做到“四定”、“三及时”,既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持、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将隐患降低到最低点。

3.3.2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养:由于急诊护理的特点,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有较高要求。因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急救护理不熟练、对病人观察病情缺乏预见性,都可造成纠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培养他们成为全科业务的护理人员。这样可以预防或减少纠纷的发生。

3.3.3加强护士有效服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各班人员做到“在岗在位、精神饱满、热情接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一呼即到”。病人得到满意的服务,也是预防护理纠纷的手段之一。反之,护士脱岗,病人等护士,就会造成不满和投诉,引起纠纷的发生。

3.4.严格带教老师管理,规范带教行为,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3.4.1严格选拔带教老师,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择优选贤。带教老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熟悉高尖仪器的操作,有娴熟的操作技巧、高尚的医德、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对护生严格要求.

3.4.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优质的服务是防范纠纷的根本。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关心体贴患者、有爱心,才能使患者对护理过程产生安全感,才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避免纠纷的发生。要教育护生时刻做到举止文雅、文明礼貌、语言亲切,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或某些过激言行都应心平气和地去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召患者。

3.4.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生到科室实习时,首先要做好入科宣教,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向护生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工作制度、医疗设施、药品放置等,详细介绍专科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再由带教老师带护生到病房与病人见面,向病人介绍护生,也需护生向病人介绍自已,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带教老师应教导护生以诚待人。对病人“微笑多一点,说话甜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多一点。”告知护生不与病人争执及说服病人的技巧。

3.4.4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已广泛开展,法律本身对医护、对患者都是要保护其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可通过对临床上一些护理纠纷的分析,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观念规范护生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专业,既要使病人得到实惠,又要使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

3.5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要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科内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切实做到治疗高峰时间段也能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根据科室存在的隐患,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使护士有章可循,经常检查和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让护士意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3.6保证患者就医权利

病人来就医是为了能减轻病痛和维护健康而来的。作为护士的我们应处处为病人着想,满足病人的要求,维护好病人的权利,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高质量的护理为病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3.7服务措施到位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开展,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从以执行医嘱为主转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服务内容不仅要做到“六洁、四无、四及时”,还要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住院的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要求。护理措施到位是保证病人最终得到治疗护理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的正确与否,是纠纷的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施护理措施时要认真按规范操作,这是不容忽视的。

3.8建立有效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从事急救工作的需要,也可作为医疗护理上的补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使自觉染疾深重、孤立无援的患者建立起对医护的充分信任和依赖。信任是建立在个人沟通基础上,沟通的方式主要是肢体语言和语言沟通等。沟通能力的培养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法律等知识,通过三种行为(说、听、问)达到沟通能力和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全面提高。

3.9合理收费

对各项检查、手术、药品实行明码标价。让病人明白看病,医疗费用到什么地方,明白应做什么检查,明确治疗疾病的诊治项目和价格,让病人放心。

3.10加强对护理缺陷的管理

填报缺陷报表,分析缺陷,查找出现缺陷的关键及核心环节,分析工作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优化原有工作流程、核心重点环节特殊标识。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践[J].护理管理学杂志,2006,6(2):23-24.

[2]徐玉斓,郦忠,叶志弘.在护理实践中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20-522.

[3]冉金英,付筱华,王金绳.提高护士综合素质防范护理纠纷发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607-608.

[4]张国军,张谊车.基层医院医疗纠纷原因探讨[J].中华临床杂志,2002,2(4):91-92.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4

昏迷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就诊人数占急诊总人数的3%~5%[1],往往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知识,需对其送诊人员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行影像学、心电图、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病因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昏迷诊断标准据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GCS昏迷评分为3~8分确诊为昏迷患者[2]。年龄13~86岁,平均44.5岁;其中男61例,女35例,导致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中毒及糖尿病、继发性脑病。其中36例是因为各类中毒而导致的,其中因中毒而医治无效死亡的有10例。30例因急性脑血管意外导致,其中死亡5例。9例因糖尿病引起的。7例因电击伤所致,死亡3例。9例因心脏类疾病导致昏迷,死亡3例。5例因其他原因昏迷。

治疗措施:患者入院后立即详细询问送诊人员有关患者的昏迷病史,医护人员迅速判断昏迷状态和类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心肌酶、肾功能、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等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系统体格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快给予患者救治措施,抢救要与询问病史以及检查同时进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碱平衡进一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患者要求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用补液、纠正酸中毒以及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保持体内的循环功能。对于危重昏迷患者,迅速将患者送入复苏室救治。必要时将患者转移到ICU病房或专科治疗病房进一步救治。

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昏迷患者96例,本组病例的住院时间10~33天,平均14.5天,成功75例,成功率78.1%,死亡21例,死亡率21.9%。

讨论

昏迷是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身或周围环境,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颅内病变和代谢性脑病是常见二大类病因。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73例患者, 男53例, 女20例, 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38.7岁;患者GCS评分均处于3~8分之间, 平均5.43分;致伤原因:34例研究对象为车祸伤, 31例研究对象为高处坠落伤, 8例研究对象为重物撞击伤;疾病类型:15例研究对象为硬膜下血肿, 13例研究对象为广泛脑挫裂伤, 11例研究对象为硬膜外血肿, 9例研究对象为原发性脑干损伤, 6例研究对象为脑疝, 19例为其他;所有研究对象的初步急救时间均在30~120 min之间, 平均急救时间为55.4 min。

1. 2 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73例患者中, 45例经急诊救治行手术治疗, 27例研究对象经急救及护理后转入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1例研究对象因抢救无效死亡, 其抢救成功率为98.6%。73例研究对象中20例出现休克及休克先兆现象, 5例研究对象出现中枢性高热现象, 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现象, 所有严峻对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

3 讨论

急诊急救措施范文6

[关键词]强夯,夯击能;隔振沟,减振效果

[ Abstract]: According to a Inner Mongolia Yili energy Dalate branch 320000 tons / year of two calcium carbide project dynamic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the field test data, the dynamic compaction process, different compa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s degressive the ru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pth of isolation trench on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effective effect, the deeper the damping effect is better. In the present engineering setting of the excavation depth of isolation trench is 2.5m. At the same time selection of elastic modulu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soil modulus filler material, isolation effec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Key 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compaction energy; vibration, damp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蒙亿利能源达拉特分公司32万吨/年二期电石项目建址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三墒梁工业园区,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采用强夯法。

1、地层结构及描述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G的规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I类。

根据详勘报告、钻探现场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分为6层;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变形模量E0(压缩模量Es)见下表。

拟建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粉细砂和粉质粘土组成。

在竖直方向上地基土工程性质差异较大,粉细砂①层呈松散状态;粉细砂②呈稍密~中密状态;粉细砂③层、粉细砂④层及粉细砂⑤均呈密实状态。各层粉细砂自上而下有随深度增加密实度逐渐增加,强度也随之提高。粉质粘土⑥层工程性质一般。

1#、2#电石炉主厂房工程重要性等级可按一级考虑。粉细砂①层的厚度在5.20~9.20m之间,设计拟建的建筑物基础将主要置于该层中。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基土主要由密实度不同的粉细砂层组成。其中粉细砂①层为干燥~稍湿、松散状的风积粉细砂和整平场地时堆填的粉细砂层,其承载力低,且厚度有一定的差异,在浸水、振动状态下易发生振密下沉,工程性质差。对拟建的装置或建筑物而言,粉细砂①层不能满足其对承载力和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要求,不能直接做为基础持力层,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砂土层的密实度,改善砂土的变形特征,并提高地基承载力。

对于界区内的1#、2#、3#、4#电石炉基础,根据业主初步考虑,基础埋深约为-11.0m,假定电石炉基础设计地面标高按1319.50m考虑,则基底标高为1308.50m,基础底面位于粉细砂②层底部或③层下部(水位附近),基础下粉细砂层呈中密~密实状态,注意基坑开挖及施工时基底下砂层的扰动影响,必要时要对基底下砂层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

根据本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地质勘察报告书,并参照一期和当地已有地基处理经验,对于不同性质的装置,选择强夯方案。

地质勘察单位及设计单位建议:对于1#、2#电石炉厂房及附属设施荷重不大且对差异沉降不敏感的装置,可选择强夯对表层松散的粉细砂①层进行加密处理。根据一期已有强夯后粉细砂层的检测结果,强夯后的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80kPa以上,采用3000kN·m点夯能级及1000kN·m满夯能级的强夯影响深度约为终止夯面下4~5m。

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吊起夯锤后从高处自由下落,给填料以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能量,使疏松的填料强制压缩致密,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是减小变形量的一种施工方法。强夯法具有设备简单、功效高、工期短及成本低的特点。用中等能量的夯击能(1000kN·m~3000kN·m)分层夯实,能大幅度提高地基的强度、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能够满足厂房地基的建设要求。另外,强夯法也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1施工工艺

⑴施工机具设备

①50t履带式强夯机(如下图所示)。拟选用直径2.4米、高约600毫米的铸钢圆台形重锤,锤重20吨,夯锤的底部均匀等间距设置4个直径150mm上下贯通的通气孔,以减少夯击时夯锤着地瞬间空气对夯锤的向上托力和起吊时地面对夯锤的吸附力。提升设备的最大提升高度为15m,并配有自动脱钩装置。

②其他设备如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等拉运及摊平碾压设备。

⑵强夯顺序及技术参数

①强夯的施工顺序是先深后浅

②确定单点夯击能。根据设计加固深度5.5m,确定单击夯击能为3000kN·m。

②试夯按设计夯点位置隔行跳打,夯击过程中,分别在夯锤上和夯坑周围地面相互垂直方向埋设观测标识,在夯击过程中,利用水准仪测量每击的夯沉量和地面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移,当最后二击击实下沉量达到50mm后,测量总下沉量,记录每击下沉量及遍数等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

夯点布置示意:

夯点间距及夯击遍数先点行两遍,后满夯一遍:第一遍2.5倍锤径梅花型布置,单点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夯击次数不小于8击;点夯最后两击的沉降量要求小于5cm;第三遍满夯夯平,每点夯击3次,夯痕搭接1/4夯锤直径。

③填料粒径。按填料最大粒径小于夯锤直径的1/3控制填料(碎石)的粒径。

④夯层厚度。有资料表明:非饱和土夯击一遍后,夯坑深度可达到0.6~1.0m,夯底形成一层厚度为夯坑直径的1.0~1.5倍的超压密土层,承载力可比夯前提高2-3倍,根据选用的夯击能、夯点间距及夯击遍数,确定每填筑2.5m-3m强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