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1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必不可少。那么职业素质是什么,以及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依托来源于何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都是需要人们探索与研究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赢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辅导员;职业素质;良心;学生
一、引言
“辅导员”这一角色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发展,到今天,人们有了最完整的称呼——高等学校辅导员,而人们的使命也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者、管理者,逐步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理想信念塑造者等复合型身份过渡。在笔者成为辅导员的两年内,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对辅导员职业素质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是笔者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和追求这份事业的动力。第一,人们来谈谈职业素质是什么,以及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的依托来源。由于社会上职业分工不同,每个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基本素质,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实践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基本的职业素质。而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等学校辅导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虽然很多,但他们都依托于一点:就是良心。在普通工作中可以划分责任,但辅导员工作面对学生,是永远不能拒绝的,学生们会占用精力和资源,会很让很挂心,这些事情可能和个人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在工作绩效中也没法体现,但要想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这些都是需要去做的。那么,为什么说辅导员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呢?作为辅导员,是大学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感到使命光荣,又要深知责任重大。只有自身先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够点亮学生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这一切的实现都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它不仅影响了所带学生性格的养成,也决定着一个大团队的气质和涵养,更是各方面评价辅导员的窗口。辅导员不是单一的思政工作者,更应该像一个渡者,呵护每位“乘客”,让他们安全又充实无悔地度过人生的这一段旅程。第二,作为辅导员需要具备的的职业素质有哪些呢?笔者曾听过一个访谈,主讲的朱以财教师,已经兢兢业业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二个年头,曾荣获“2012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高校十佳大学生最喜欢的辅导员”等诸多奖项。他在访谈中有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当主持人问他如何当好一名辅导员时,他说:“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你那个时候希望你的辅导员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去做,便可以了。”于是笔者通过问卷,统计了学生理想中的辅导员大概可以归类为这五种:尽职尽责、亦师亦友、公平公正、可亲可敬、有所作为。那么具体需要如何做呢?
二、尽职尽责
学生的突况是不分时间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做到上班在岗,下班在职。遇到学生问题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他们成功时,送上锦上添花的祝贺,提醒他们不骄不躁;当他们失败时,奉上雪中送炭的关怀,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三、亦师亦友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或近或远来到学校,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信任的人就是辅导员,应该做他们贴得最近的人,是给予他们悉心照料的,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和朋友。作为教师,应该懂教育、会教育,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做正能量的传播员,讲情操,树品行;作为朋友,应该与他们平等交流,多陪伴、多包容、多鼓励。用心交朋友,用情树新德。
四、公平公正
每个人都经历过遭遇不公时的委屈感受。人们总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辅导员,学校赋予了一定的权利,但学校代表的是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所以,的权利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和学生赋予的,深知了这个道理之后,便能时刻警醒人们,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不倚,实事求是。有底线,存敬畏;勤自省、善总结,真正做到不唯上、只唯实。
五、可亲可敬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作为辅导员从事的是朝气蓬勃的事业,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所以应该全身心地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学业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要让他们在爱的雨露阳光下,找到学习的兴趣,发现生活的目标。在成就别人梦想的同时,成就自己,收获感动。
六、有所作为
人们常说,学生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所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也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据统计,2016年中国大约有3700万大学生,少年强则国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校园是否安定团结。所以,作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联系实践,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遇到事情,不推诿,不敷衍。不断修身、律己、充实自己,温暖社会,奉献国家。学校无小事,处处是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楷模。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基于对这份职业的高度自信,而这份自信也来源于中央对职业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自己的发展都很有意义。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认为是对辅导员工作中更高层次职业素质的要求。现在是学习型社会,讲究终身学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做到读懂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用热爱和坚持赢得学生的心,赢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者:隋浠蔚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2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护生大多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多,这一代人的特征是家庭条件较好、自我意识浓厚、合作意识淡薄,要使他们从“人人必须为我”的思维转变为“我首先为人人”,需要经过长期的、正确的职业素质培养。本文结合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医学教育过程中几个重点环节的阐述,提出提高护生职业素质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护生 护理 职业素质 培养
内容: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职业化、专业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要求,基于此,护理教育不单单局限于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这与医学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每个环节对护生的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倡导职业语言、培育职业自豪感、实施情景教学、实践理论相结合等五种具体方式,使护生具备优良的护理素质。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关联,是符合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完成护理工作职责的基本保障。职业道德由八个基本因素构成:职业理想、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树立具有一定高度的理想,坚守利己利人的良心,以熟练细致的护理操作和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培育廉洁正直的优良品质和不畏劳苦的敬业精神,把病人所想当成自己的事情,急病人所急,把为病人解决问题当成最大的荣誉,用纯朴的心灵和辛勤工作换取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病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把爱传播出去。
其次要多使用贴切的职业语言。礼貌性语言使病人感到亲切随和,是两者之间沟通顺畅的前提,使用语言要注意多用尊称和敬词,运用带有亲切、赞许、尊敬、商量色彩的词语,以委婉的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善解人意,让病人觉得温暖,甚至可以让他们从不安和消极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因身体不适,患者和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疑虑、悲观、急躁等精神不适症状,用恰当贴切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安慰,可以发挥非常独特的作用,解释性和安慰性语言,能获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这种交流必须注意遵循适度、恰当和慎重的原则,并且多运用针对性语言,使病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有时候要采用保密性语言,使病人免受不良刺激。
其三是培养护理职业的自豪感。护理工作与其它职业一样,服务于人,可以带来相应的价值,具备正收益。应当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观念引导,理论学习期间,重点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把这个职业的内在价值阐述清楚,另一方面可以把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国内外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呈现出来,建立护理人员的从业信心,对未来职业更加热爱,更加自信。例如详细讲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的生平事迹,提炼出为护理事业贡献终身的伟大精神,能够极大启发学生们对这项工作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自豪感。
其四是实行情景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有利于开拓护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护理程序讲座,组织行为规范训练,让学生集中讨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树立专业思想,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护士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个人行为。一进入实习岗位,就必须要求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遵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稳重、积极、饱满的态度进入病房,衣帽要整洁,仪表要端庄,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关心体贴,养成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另外,因为护生年纪普遍较轻,模仿能力强,可塑造性大,施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带教方法,特别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十分重要,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常品质的形成。鉴于此,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老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景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教育法应注重实际、形象、生动的原则,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使人容易理解,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护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这种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的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出护生的工作智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大范围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具体案例的最佳方案。因限定思考和发言的时间长度,每位提问人都要面临置疑,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应变力、分析力等综合素质,并且大幅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观看各种案例,以辩论的方式深入人心,容易使护生吸取教训,增强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同情心增加,减少医患纠纷。
此外,情景教学方法还包括举办演讲比赛、组织护生表演文艺节目、分期、分批组织去敬老院等活动,能让护生深刻体会到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
其五要把理论知识讲授与职业道德实践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把医疗行业中的先进模范事迹和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不过硬而引起的严重医疗事故相比较,穿插到理论环节,从正反两方面对护生加以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明白,护理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条件,职业道德是重要保障。通过整体护理实践,有效地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改变传统观念中把护士只当成打针发药、从属于大夫的错误认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对护士的职能也赋予全新内涵,从单一的职业护理型向复合的社会综合型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质变,护理工作从过去的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演变成一门独立学科,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目标不仅要满足病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更要着眼于调整病人的心理平衡和社会状态的适应能力。
护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后继力量,要尽快适应这种角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自身职业素质的锤炼。职业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实习效果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实际学习实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教学应注重内容,注重实用,重视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适应护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其对护理专业的成就感和兴趣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霞,黄丽萍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护理教育 2007(1)
[2] 熊玲辉 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7(18)
[3] 叶小玲,江桂素,陈小娟 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素质情景教学尝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0)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3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 学生职业素质 途径与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传递来促进和影响人的发展”。会计专业专业性、制度性、法规性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不仅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质。
一、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职业素质
1.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掌握企业商业机密的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职学生正值人生发展变化时期,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还不成熟。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应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保守秘密、文明服务。
2.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应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把握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良好的沟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中的会计工作者,对内要与企业各部门的人员交往,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动,并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对外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工商、税务、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
4.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在讲究效益的时代,企业招聘员工一般都要求其能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的调适过程,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能较快地融入社会成为职业人。会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就越来越大,在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1.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信息时代,学生兴趣广泛,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可能全面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互学互动,教学相长。
2.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从会计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出发,遵循会计实践规律,从培养一个适应市场要求的会计人员的角度,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构建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整合和优化,构建一个与会计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实现学生学习与会计实际工作“无缝”对接,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会计技能和职业素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体系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课程设置又必须具有弹性,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需要。同时,中职学校应本着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协调发展,为实现课堂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由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培养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系。中职学生由于性格上的差异、成长的环境不同等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有着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课程设置在考虑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职业素质课程可选面应适当地扩大,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
3.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有质疑和问题,才能思考、发现、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由度,把质疑问难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对学生正确认识给予肯定,对错误回答也不要急于否定,多加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良好习惯,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主体,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根据项目内容灵活地将感性教学、沙盘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感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演示、参观,感悟会计职业。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是将现场情景真实地进行浓缩,使行为人能亲自体验模拟的现场情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投入,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同时分工合作,以团队合力完成每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项目教学法是按会计工作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教学就是模拟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由学生以一个会计身份履行会计的职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每一个学生具体的职责,从事某一个会计岗位的会计核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主要以会计模拟演练为主,以企业为主要的模拟对象。在开展模拟演练时,可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个组代表不同的企业,由学生代表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自主经营、管理企业;学生应按照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工作规范等财经制度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设立审计组和税务组,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征收税费。对企业经营业绩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而对经营业绩差的小组,则要给予处罚。在演练过程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可安排一组学生在企业领导授意下虚开发票、或者该入账的收入没有入账、同时虚增费用等,通过各种的手段做假账,终于把企业盈利变为亏损。通过审计和税务组的审查,发现企业做假账,把企业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并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小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受到表彰,为企业赢得信誉。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不仅可锻炼会计处理能力,还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仿真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考评体系
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会计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作出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可由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4项指标组成。全面考评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建立具体的评价体系时应做到: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体系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指标单一,考核内容单一,忽视了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同阶段评价指标有所不同,考核的内容也不同,既有专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也有职业技能水平和会计职业素质软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职业知识和技能可采用定量评价,但会计职业素质的软指标却难以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3.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主体是任课的教师,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在定性评价时,往往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的主体,对于定性考核一般应由采用“二组一人”为评价主体,即先由学生本人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学生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
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在全面评价学生时,由于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其评价重点也有所不同。同时,会计职业素质的内容在评价项目中其重要程度不同,设置权重系数也有所不同。因此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树立诚信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包俊权.谈谈会计教学的职业道德渗透[J].中华会计学习,2006.3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魏文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191.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5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普遍职业素质不高,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效益。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想真正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就必须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本文在充分认识大学生存在的职业素质短板基础上,提出高校应该从三方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以期解决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就业难;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每年的毕业季,也就是大学生的求职季。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就业难已经成了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比上一年增加16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相关调查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京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又一个佐证。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普遍职业素质不高,不能很快进入职业状态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甚而至于还有小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个人职业素养不到位、职业技能不合格等原因,给工作单位造成了这样那样的损失。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想真正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必须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范畴
关于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通俗地讲,职业素质一般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等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职业素质就是要求在大学学习期间,在系统学习知识文化、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心理身理素质,使个人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行为举止、精神涵养都能达到职业素质的要求,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实现人生价值、职业发展所具有的认知、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
二、大学生存在的职业素质短板
1.自我约束力差,不能很好地遵守职场规则
职场与学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场所,职场社会关系复杂,且有明确的职场规则,这些规则主要靠职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现在面临就业的“90后”大学生大都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没有吃过多少苦,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且没有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故而在刚工作时,就会出现迟到、早退,没有工作状态,做事懒惰散漫,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强等现象,给用人单位造成极度恶劣的印象,致使一些单位对大学生望而却步。
2.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岗位设置上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因此在招聘新人时,都优先选择一些有工作经验,在本专业、本领域内不仅能做出卓越的成绩,而且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超前性地、有规则性地开展工作的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都理论知识要强于专业知识,相对来说专业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且缺乏创新能力,因此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会逐渐变低。
三、强化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校破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1.全面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在于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属于空缺。为了补上这一短板,大学期间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使大学毕业生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都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水平,让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道德素养为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就会成功实现就业第一步。
2.为在校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在校大学生如果仅限于课堂知识,而没有更多的实践体会,那么毕业后肯定不能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除了把课堂设在教室里,还应该设在社会上,为大学生多提供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毕业之前就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但是现在由于许多单位害怕影响工作效率,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目前我国仅有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吸纳大学生实习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高校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破解这个难题一方面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法规,保障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要努力克服困难,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且保证社会实践不是走过场,让学生真正能够适应工作需要。
3.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对用人单位来说,最看重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应时展需要,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更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一宗旨,给大学生提供阵地和舞台,指导他们勇敢地进行创业创新。大学生创业不但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够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就业链。目前已经有许多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典范,如超级课程表CEO余佳文在大学期间就成功创业,并且为10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创新,那么大学生就业就不再成为难题。
作者:皇甫峰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培养范文6
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了《2014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2014年中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随着旅游业逐步大众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产业的多元化,预示着旅游业将成为当前经济下行大环境中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不难看出,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保证了中国餐饮消费将继续以高速度增长。2012年国家八项规定的出台,使高端酒店业的消费得到一定的抑制,许多酒店开始积极转型,之前被无限推高的酒店泡沫得以释放,酒店业产品也逐步归于本质。中国酒店业发展呈现不正常的哑铃型模式,即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数量远远大于中端酒店数量的模式得以改变。高端酒店为了吸引众多的消费者,积极推出更加亲民的酒店产品,包括客房、餐饮、会议等大众化产品,使得酒店产品的消费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现实差距
旅游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旅游业对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的需求随之上升,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大量懂专业、具有较高旅游职业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线服务人员。以酒店为例,酒店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从事包括前厅、客房、餐饮、会议、康体娱乐和商务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与如此巨大的需求,就给酒店人员招聘带来难题。一线服务部门的人员流失率常年居高不下,刚毕业的学生在通过了短期的入职培训后往往选择离开,使得酒店服务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三、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是导致高离职率的主要原因
旅游专业的学生体现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活跃,外向性格突出,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对制度和规定的忍受性较差。加上电视传媒、电影中对酒店业的描述往往都是展现酒店的富丽堂皇、酒店人华丽的制服和时尚的生活,给学生一种误导。当真正进入酒店中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表现出不愿付出辛苦,人际沟通能力差,包容性差等职业意识缺失现象。
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利用专业课程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师在讲授旅游专业课程时,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训和操作技能上。如酒店前厅课程,涉及预订、办理入住、退房、信息咨询和礼宾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合同酒店进行模拟训练,教师设定相关的情景,由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利用酒店前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真实的房型推荐、预约登记、查询房态及制作房卡等业务,并创设“麻烦顾客”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解决对客户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例如,在餐饮服务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在餐厅中反复实践餐前准备、迎宾引领、拉椅让座、递送香巾、点餐、茶水服务、增减餐具、酒水服务、上菜服务、餐间服务、结账服务、送客服务及整理餐桌等工作流程,熟悉中餐服务的工作内容,了解餐饮服务的技能和对客服务的技巧。同时要正视重复性工作在服务业中是一种常态,要能在重复性工作中寻找提升空间,包括操作技能的改进和人际沟通技能的改进。
(二)加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对服务人员的气质和性格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偏外向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业。酒店是一个和顾客高度接触的场所,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并培养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如重视“第一印象”等心理现象,即在与顾客第一次接触时所留下的良好印象能为以后顺利开展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保持高水准的服务水平,不能虎头蛇尾,要让服务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服务心理的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职业心理知识,如前厅服务心理、客房服务心理、餐厅服务心理、康乐服务心理、会议服务心理和商场服务心理等。如在前厅服务时,应了解顾客在前厅的需求心理,即求尊重、求效率、求沟通、获得信息、求方便和审美的心理需求。客房服务人员针对顾客的求尊重、求整洁卫生、求宁静舒适、求安全放心、求方便快捷、求物有所值和求文化审美心理,主动关心顾客,如主动协助行李员搬运行李、主动为客人按电梯按钮、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客人,等等,提升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也会增强服务人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