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1

一、开发西山观光农业暨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地理位置。西山村位于凤冈县城西部,辖区有13个村民组,总户数1349户,总人口5586人。2002年建造的西山公园,距县城仅4公里,誉为凤冈后花园。西山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景区公路已硬化4公里,向西5公里是湄潭县地隋阳山,距永安田坝茶海公园约20公里。

2.自然状况。西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林木葱郁苍翠,动植物种类繁多。松柏、柳杉、香樟、山茶等竞相争秀,层峦迭障,松涛绿浪声声;繁花丛中,雀叫鸟鸣阵阵,白鹤、画眉、喜鹊及穿山甲、红腹锦鸡等颇负盛名;土地资源占龙泉镇之首,现有耕地5228亩,土壤肥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已超过3000亩。

3.自然景观。西山公园方圆成片林地2.5公里,有海拔600多米的皂角顶山峰,山顶悬崖峻伟,峰峦峭秀;山下西山河水清澈见底,溪流交错,是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位于田家堡的古香樟树群,其中有两棵极为显目,胸径达1.2米,树高25米,冠幅80余平方米;在老鹰田寨中有古银杏三棵,呈三角形相距6米生长,胸径达1.5米,树高50多米,三树幅宽160余平方米,树龄1千年以上,每年结果62000多斤,寨民称之为“摇钱树”。

4.人文景观。古军事遗址将军山营盘海拔近1000米,气势雄伟,站在山顶,瞭望四周,无边无际,浩气众然,据传为清咸、同年间号军所建。有清道光年间蓝翎五品官古墓和颇具传奇色彩的摩岩石刻“龙虎榜”及“进士匾”、“段氏桥”等等。

近有“县城后花园”之称的西山,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不仅具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人文景观,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既是当前凤冈打造红色旅游带的重要环节,又是建设都市观光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开发西山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构想

1.生态观光农业区。这一景区可以分为农园果林观赏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在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两旁500米和到其它景点支路两旁100米范围内实施,以西山百亩大田为基地。

农园果林观赏区。此景区全部实现水改旱,可建百花园、百果园、耕作园。百花园主要以县城花卉爱好者和经营者为主,通过租赁土地形式为他们提供地方建立花卉园,以种植盆景和各种花期的花卉供不同时期前去的游客欣赏,这样既可以招揽游客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百果园主要以当地农户为主,也可以引进开发商,通过建成集观赏、品尝、采摘、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这种形式是当前很受人们欢迎的农业旅游方式;耕作园主要是为前来旅游的城里人提供一个回归自然,农业劳作的实践场所,包括茶叶采摘、种植蔬菜等旱季农作物耕作。在这里,那些曾经从事过田间劳作的老人们可以重新感觉到泥土的亲切,而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更是充满了新奇与挑战。

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利用西山茶叶基地和百果园的优势,在现有乌龙茶厂的基础上再引进1家绿茶加工厂和1—2家果蔬加工厂,作为生态工业观光园地,以提升基地的品位和层次,将其建设成融生产和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工业观赏园区,充分体现其综合经营的特点,以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

将上述各观光农业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让游客全方位地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乐趣。

2.休闲娱乐消遣区。人们来旅游自然少不了要休闲娱乐,但是要招揽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地位和身份,不同社会背景的人都能选择这里作为目的地是要考虑的非常周到全面的。还要同时把市场经济的“整合营销”策略,有效地实施于旅游开发服务项目之中。此区以现西山公园为中心向周边发展,与皂角顶山和西山河紧密相连,可谓处于山水之间,空气湿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设施方面。一些基本的休闲娱乐设施要具备,在区内可以建设天然浴场,水上乐园,垂钓区,酒吧,农家饭庄,停车场,儿童乐园,动物园等。要做到尽量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要求。

饮食方面。尽量让游客能在此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不求山珍海味但求清纯可口。突出野味,突出新鲜,突出卫生,突出无公害。

服务方面。这一景区是游客与景区人员接触最多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培养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3.民俗文化旅游区。在这一景区利用将军山的古军事遗址资源并配合其它一些古迹的游览,形成一个集游览,登山,摄影等产品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在这个景区,把重点放在古迹文化的修复和开发方面。对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段可以适当考虑现状维护,把真实的遗迹展现给游客,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考察价值。配合景观游览,还可以把此地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穿插在其中,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此区还可以把修建寺庙、教堂等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宗教文化有一定的潜力,对大多数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与县里规划在三坝白岩塘建民族村结合起来,形成民俗风情旅游线,开展如土家族地区的“火把迎亲”婚嫁习俗和“六月六”节日等富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特色的节日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三、当前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设施的落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路等交通设施不完善。进入景区必经过的土桥河大桥亟待改造,在四年前就发现该桥身有裂痕,当时由龙泉镇人民政府向县委、县政府作了书面报告,但至今未作任何处理。目前,该桥原1米高的护拦已被沙石、块石堆平,严重影响了桥体的承载能力和人车通行安全,同时制约了城镇建设“跨河发展”战略。景区公路硬化段标准低、质量差,亟待升级改造,并有5公里路段未硬化,与一步之遥且属湄潭县边缘地段有天壤之别。二是现有的西山公园旅游服务等硬件设施不足。除政府修建的西山宾馆外,几家农家乐仅供游人就餐、打牌,文化娱乐设施未跟上,基本无特色。临近公园的景点均未开发,未建有一条景区支路。

2.思想观念滞后,产业发展意识不强。目前,传统农业在西山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现代农业产品的开发认识偏低,定位不明。如在发展茶叶产业中,均不愿意用田种植茶园。观念落后阻止了观光农业的纵深发展,使其处在低位徘徊状态。

3.当地农户普遍收入较低,对改善家居环境投入不足。如在沼气池建设中实施“一池三改”均未到位,在镇政府补助大部分资金的基础上,仍有部分农户因资金原因未建沼气池,这为实施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两侧农户按“四在农家”标准改造建设工程增加了难度。

4.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在西山河用药毒鱼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西山境内的打石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亟待取缔。

5.民间、工商、外资等资本对生态农业投入偏少。观光农业除政府有部分资金扶持外,其余的投入较少。对西山优越的丰富的资源环境宣传力度不够,招商引资还需进一步组织推介。

四、对开发西山观光农业暨生态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明确区域布局。一是要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土地流转,确立基地;二是要合理布局休闲娱乐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三是要与古今文化相结合起来,配套建立包括农耕文明、有关文学作品、传记、典故及历史人物资料库。建议县能出台整村开发西山乡村旅游的配套文件。

2.搞好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一是建议县加紧实施土桥河大桥建设,最好能列入县2008年十件实事之一;二是请县预算专项资金,尽早实施土桥河至隋阳山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各景点支路建设;三是希望县有关领导能率部分科局到西山现场办公,帮助景区主公路两侧327户农户建设沼气池和改善居住地条件。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2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文化生态旅游 品牌建设

白马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由于地处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灰色地带”,其文化保护一直游离于经济发展的边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旅游活动越来越频繁,甚至可以说毫无节制,游人的大量介入也使得该地区社会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和冲击。因此,建设白马藏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是有助于保护及发扬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迫在眉睫的事情。

1 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教育,形成文化保护自觉意识

位于四川省北部与甘肃交界处的平武县白马乡是白马藏族最大的聚居地。由于其地理位置邻近旅游胜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催生出当地文化生态旅游。而旅游这种行为自然会使两地文化产生交流,本地传统文化会受到冲击,特别是这种小族群更容易受到影响。当地居民的语言、服饰、饮食越来越趋近大众化,旅游产品也逐渐失去本民族特色,旅游区盲目的建设、效仿,商品同质化严重。如果不重新认识、挖掘、整合传统白马藏族文化,树立其独特的风格,现有的白马藏族文化将会变成现代大众文化的附庸。

在大众文化强大的影响下,要想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与自豪感。首先应该选择一个民族文化保护核心区,该区内白马藏族文化生态目前保护状态应该是最完好、民族特征最典型、民俗风情最浓郁,这样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其次,明确民族文化保护区内保护主体和客体及其各自的职责,其中政府、企业、民族三个主体应明确各自在文化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最终可享受的效益。另外,增强民族文化认知和认同感,让本族人更要让外界感受到这个目前游离在56个民族以外、身世之谜有待探索、非常典型有特色、人数稀少并且富有神秘色彩的民族应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新星。

2 结合生态旅游,建立白马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2002年的“王朗白马风情旅游节”使得白马旅游具有了全国性的知名度,白马旅游迅速进入繁荣期。但正是由于这个非常迅速繁荣的过程,白马的旅游从小规模的生态旅游转变成大众观光旅游,大量的大众观光游客进入白马地区,使得旅游接待能力削弱,接待质量变得粗糙,游客体验下降。但是给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增加。

考虑到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想形成真正的生态旅游,树立白马文化旅游品牌,首先应该控制游客规模,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因为大量游客到来增加了当地住户的木材等用量,废水、汽车尾气以及固体垃圾的排放量都大大增加,部分客人对当地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的意愿,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种种不良影响使得当地居民的态度由最初的热情纯朴转变为抱怨与图利,而当地居民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当游客对当地接待不满时又会产生抱怨情绪,还可能向外界散播不利评价。

其次要引导当地人进行环境保护,促进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来源稳定。并且要让当地各阶层人士明白,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不应当完全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政府也不能以吸引大量游客旅游来脱贫致富。这种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众旅游开发模式背后其实是以牺牲民族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为代价的。

另外,当地旅游开发初期带动了一小部分人致富,而大部分的人其实并没有因为游客量的增多而富裕起来,反而要共同承担旅游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贫富悬殊的增大、经济收益与责任承担的不平衡破坏了白马寨子中居民当初那种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进行调节,贫富悬殊在这个有着原始公有制传统的民族社区中,将会成为阻碍社会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政府给贫困户以旅游获益的机会,尽量平衡当地居民收入。

3 掌握白马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核心竞争力及发展途径

一些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调查和考证,认为生活在甘肃、四川一带的白马藏族就是昔日氐族的后裔。有关学者对甘肃、四川的白马藏族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提出将“白马藏人”称之为“白马人”,以便把他们同藏族区别开来。白马藏族除了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以外,其风俗习惯、也不同与藏族。但是仍有大部分的人认为白马藏族就是藏族的一个支系。因此,白马藏族的身世之谜及其非羌非藏的游离在中国56个民族以外的独特民族文化则可以打造成白马藏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应以低密度、高质量、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为白马藏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的最佳途径,让旅游产品之魂——文化、旅游产品之形——功能、旅游产品内涵——服务全都渗透到游客亲身体验的各个角落。

4 利用白马藏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景区规划有“核心区,缓冲区,密集游憩区”的三层功能分区理论,在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又有“前台—帷幕—后台”的理论。白马文化保护者可在上述三层功能区域里分别建立宣传平台,做好将旅游品牌向社会各个阶层推广的工作,在各个功能区配置不同旅游产品以区别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激发游客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让游客有兴趣逐层进行探索。另外,在当地打造一流导游团队,或者由政府与旅游院校合作培养可满足当地高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专业人才,以保障旅游优质化服务。通过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打造白马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树立良好口碑,让游客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以此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由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清民.白马藏族:神秘的氐族后裔.中国民族报第8版.文化周刊/风情旅游.

[2]连玉銮.白马社区旅游开发个案研究——兼论自然与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旅游学刊.2005[20]:13-17.

[3]王挺之,李林.旅游开发对小族群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个案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13]:152-157.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3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

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

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

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

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等都是##历史上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反映。同时,##还是苏区红色文化荟萃之地。另外,##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6、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全市现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14.4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而且资源的等级、品位较高。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4.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小区956个,面积6.91万公顷;森林公园5个,面积0.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1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国家4A旅游区4个、2A旅游区1个)。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区、4个县级生态示范区。

7、经济社会环境良好。##市是“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全国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近年来,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旅游业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

充分利用##生物和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北部山湖洞生态旅游区、西部客家苏区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划,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题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南方生态乐园。

三、##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突显##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张扬##“天下幽奇”的个性,建议##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为“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四、##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重点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应以生态度假、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地质考古、文化生态为重点。

1、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利用##青山秀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以金湖、桃源洞-石林、玉华洞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为主体,结合三元横坑温泉、清流夜滩温泉等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生态疗养健身功能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力争在2005-2010年把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风景区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现我市观光型产品向生态型观光度假休闲产品过渡。

2、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做好“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文章,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结合开展体育健身、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开发具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森林科考、度假疗养、休闲观光、登山野营等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以现有的为基础,遵循“宜小不宜大,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的原则,保护、开发和建设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利用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建设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园。并突出生态教育和保护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争到2007年,建成森林公园10处,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3、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利用山区田园风光、乡村民俗,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开发: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的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建立在城内小区和郊区,生产名贵蔬菜水果,提供时鲜农产品,安排作物种植活动,观赏名优花卉、珍稀动物的农、林、牧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公园为主体的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利用森林、牧场、果园等开发具有享受回归自然乐趣的度假型观光农业。重点建设沙县柱源现代化农业观光园、梅列洋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元楼源生态农业村等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等,到2007年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

4、工业生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工业、科技、教育等主管部门配合,旅行社与厂矿企业、科教单位合作,利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福建石化集团##化工有限公司、沙县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知名度较高的大中型厂矿企业资源,开发和组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是怎样发出来的”等具有观光游览、科技普及和企业宣传促销三重功能的工业旅游专项产品,既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又丰富旅游产品,普及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5、地质考古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梅列瑞云山等丹霞、溶岩、火山岩地质资源,逐步开发银华洞、明溪翠竹洋地质遗址等;大金湖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三元万寿岩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址、唐代石佛、麻窠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丰富的考古资源,建设考古园区,形成考古专项游产品。

6、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构建##旅游文化体系,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开发民俗风情、民间节庆等活动,重点抓好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等民间艺术及宁化客家祭祖、畲族“二月二”庙会等民俗风情的开发与包装,并与泰宁尚书第、建宁、故居等名人名事纪念地、民间传说及风味美食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培育有一定规模和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改变旅游产品纯观光的单一性。

五、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1、做好品牌形象注册与宣传。开展ISO体系认证,抢注“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品牌,确立宣传##“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地位,举办“##生态旅游节”、“中国(##)生态旅游论坛”等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把##建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2、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理念。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旅游者对观赏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为内容,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目的的旅游方式。为此,必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使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于景区标牌系统、服务系统等环节的建设之中。

3、加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建立旅游容量和客源调节、生态和文化保护、旅游市场维护等支持保障体系。根据各生态旅游区的特点,确定生态资源的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合理规划、精心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把开发与环保相结合,确保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实现生态系统安全完好和生态旅游长久繁荣。版权所有

4、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树立“科技兴旅”的思想,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旅游全行业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环境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4

一、引言

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求建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仍然具有自发性特征,即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是依靠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但是农民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领域知识的限制,因此容易产生规划不够合理、项目建设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例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少农民并不会根据本地的政策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地理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规划,结果导致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游客也较为稀少。

(二)基础设施不足

就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是很重要的问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够便利,这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导致乡村生态旅游的游客增长缓慢。此外,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还导致了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这也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服务水平较低、项目单一

就旅游行业而言,游客关注的不仅是风景名胜,还包括导游和其他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服务人员为农村当地居民,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服务培训,在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较为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项目开发和旅游产品功能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产品功能单一,项目开发还有待加强。

三、建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完善基础设施

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面貌。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交通设施来看,政府应该要帮助旅游行业拓宽交通渠道,保证交通来往的便捷。

2、从住宿方面来看,政府卫生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旅游地区的食宿安全问题,保证食物的质量和卫生,保证旅游景点的治安。

3、从购物方面来看,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的物品主要应该为当地的特产或者自制的手工艺品,为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更好发展,当地农民应该要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以便提高销售量。

(二)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

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包括农民的从业能力、服务水平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情况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农民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因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如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经济发展知识以及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等,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要真正做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服务工作必须要求当地农民在从业前要接受规范的培训,以了解更多乡村生态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说话和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农民长期受农村环境的熏陶,很有可能在服务意识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培训中需要特别加强农民的服务意识,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

(三)重点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乡村生态旅游与城市的旅游行业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因为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较多,生态效益较好。但是,从项目和产品功能的开发方面来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求相关人员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重点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养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更好发展。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优越,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文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结语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5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措施

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不但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使城市有更高的知名度。旅游业是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使得城市一体化建设效果更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对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同时也能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重点就是为了更好的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以往人们在旅游的时候,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淡薄的,这样就使得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就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同时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人类和谐共存,一定要发展生态旅游,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当代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同时也能实现后代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要重视对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也要更好的保护环境,为后代人的生存创造更好的条件。

2 我国生态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旅游的市场小

现在,人们在旅游的时候主要的兴趣还是集中在我国古老文明方面上,对自然风光认识上还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而且,现在国际游越来越热,在国内游方面主要是进行观光度假,主要追求的是娱乐方面。在进行旅游的时候,虽然有些旅游者对回归自然是非常向往的,但是在实际的旅游中,自然环境保护意识还是十分的淡薄的,这样就使得旅游过程中,环境破坏问题非常严重。生态旅游开发者为了更好的吸引旅游者,在很多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地区开发了很多的娱乐设施,这样就使得原本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下,环境破坏问题更加的严重。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人们通常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在旅游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破坏旅游资源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垃圾遍地和乱写乱画的情况。在人们旅游的时候对其行为进行要求是非常难的,这样就使得生态旅游区的环保问题成为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2.2 生态旅游企业存在的外部环境欠缺

生态旅游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是要有产业进行支撑的,这就使得生态旅游活动在进行的时候是要有企业支持的,旅游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要将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变成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在,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通常重视的都是经济效益,而且现在的会计制度在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衡量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经济收益作为标准的,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发展的时候无法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多的旅游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在进行经济效益衡量的时候,对环境成本是很少进行考虑的,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不会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旅游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问题不重视会导致环境破坏问题更加的严重,而且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也不会更好。

2.3 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很多的政府为了使经济更快的发展,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在开发的时候科学的论证也是非常少的,这样就使得旅游资源在评估和规划方面都是非常欠缺的,在非常盲目地情况下就进行了旅游资源开发。这种开发方式对旅游资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会导致旅游资源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粗放的开发和盲目的使用会使得旅游资源出现严重破坏的情况,在未来保护环境的时候,政府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4 开发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生态旅游对产品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产品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很多的旅游资源在进行开发的时候都是因为其自然景观非常好,但是这样是不足以成为旅游产品的,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是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的,设计人员在生态知识和旅游知识方面要非常丰富,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但是,在这方面设计人员是非常缺乏的,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旅游资源在进行开发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进行设计,使得资源在利用的时候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3 解决生态旅游建设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着力构建我国生态旅游适宜的开发和经营模式,以纠正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偏差。而就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来看,适宜的生态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进行生态旅游的市场教育,加强游客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很容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加强游客管理。加强游客管理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根据景区内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利用门票等经济手段、利用线路设计、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使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布局,以达到不破坏景区内生念系统的目的。第二,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旅游之前就应明确告诉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特别是通过生态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身体力行和生态旅游区周围社区的环保氛围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和感染。第三,生态旅游景区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小良影响。

3.2 加强生态旅游立法、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建设。

3.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4 结束语

生态旅游可以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生态旅游发展可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对出现的问题要找到解决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建设范文6

旅游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中一个醒目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实施‘特色追赶’战略,加快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林业新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思路,也成为各地加快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普遍思路。据此,为切实推进“生态旅游”战略,彻底改变区域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将生态旅游培育成万宝中心苗圃的并举产业,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进行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根据市委提出的“北跃”的战略部署,结合建设“北国水城”的大好契机,利用干校所处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特色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旅游开发,可以为中心带来“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1.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是生态旅游基地得以存活的基本前提。万宝中心苗圃位于万宝大道6.2公里处,距松花江公路大桥只有20分钟路程,距市区仅有19公里,双向八车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园区内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新建了通圃路、兴校路、文冠果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原荷花池南侧,建设木质桥廊、木制亭,通圃路中间位置建设环岛、环岛内建设凉亭,新建仿木园林景观大门。继续与北方联盟军事拓展俱乐部、进恒拓展俱乐部合作,建设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2.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生态游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多年来,为了更好的培育优质苗木,苗圃禁止使用农药、除草剂、化肥,所以苗圃的土地比较适合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3.专业化生态经济管理是生态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旅游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从发展趋势看,生态游还将因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而成为朝阳产业。

三、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生态旅游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的主流与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林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林业、示范型林业、观光型林业将是今后林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只要规划和保护工作做的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旅游业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要求中,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产业,是资源开发中,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最佳选择。

2.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林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3.生态需求。该基地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将会更加良好,更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树绿水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效果。

4.经济发展需求。 基地建设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工人增加收入;科研基地的建立将创造隐性资产,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林业生态旅游发展中,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所带来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将是有目共睹的。

四、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万宝中心苗圃旅游资源丰富,软环境建设正在向正规化化方向迈进;树木品种较多,温度适宜、水资源优异;绿色产品及蔬菜的生产已颇具经验及规模,被广大干部、学员、群众所接受,并越来越被重视。生猪饲养、农副产品生产等规模逐年加大,技术含量逐年提高。文冠果科研基地的建设已初步完成,木质曲桥、休憩绿地、母树林观赏区,水上垂钓区,荷花湖等园区内基本景观极具特色。

2.原材料条件。 阳光智能温室等基础建设已具规模,无公害农副产品检测严谨,项目发展不会受到原材料及地域的限制。

3.交通运输。距松花江公路大桥6.2公里,距太平国际机场20公里,距哈大公路100米,距哈尔滨火车站10公里,距公路大桥客运站6.2公里。交通便利,运输通畅快捷。

4.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万宝中心苗圃将成立生态旅游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服务协调工作。广泛聘请省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无公害农副产品科学研究小组,负责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推广。

五、方案设计

1.项目实施目标。 ①生态基地建设;②水、电、路配套,环境优化;③无公害农副产品检测体系完善,自我检测能力增强;⑤到2012年,发展成为江北地区最好的生态旅游园区。

2.项目实施地点和范围

地点: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大道6.2公里处,万宝中心苗圃1700亩土地面积内。园区位于哈尔滨市江北,距市中心6.2公里,园区内林地丰富,树木茂盛,自然环境优美,无城市和工业污染,毗邻346车站,临近哈大高速公路,直通松花江公路大桥、飞机场、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3.项目实施内容

(1)基地内。①鲜果采摘区扩建标准果园;②扩建阳光温室基地,扩建高标准日光温室;③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和森林浴场各一处;④军事拓展训练营一处;⑤农事实践基地一处;⑥生猪饲养基地一处;⑦野营度假区建设度假营区;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综合服务楼;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2)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修柏油路、水泥路、硬化田间作业道、田间排水沟护坡、

绿化美化、修建木质曲桥、铁索吊桥、打机电井、提水站、蓄水池、室外给排水管网等。

4.实施计划。园区建设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

5.支持环节。①新品种、 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资金; ②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器配套资金;③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6.组织落实。基地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组长负责,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并负责制订基地实施方案,万宝中心苗圃具体实施。聘请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林业大学等多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专家科技指导组;建设,管理协调服务由领导小组负责,局里投资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设备、仪器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六、效益分析 (略)

七、项目资金筹措(略)

八、项目投资估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