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1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保护 民间力量 参与

[Abstract] Aimed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 positio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China is facing,the paper proposes that folk force is the greatest power and resources to propel traditional handicraft conservation.Through the successful case of Hydrangea kwangsiensis in Jingxi County,GuangX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 ,form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folk foce taking part i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and puts forward more conducive to the civilian power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handicraft protection strategy.

[Key words]Traditional handicraft,Protect,Folk force ,Participation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传统手工艺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饱含浓郁历史传统意味的手工艺被忽视甚至被遗忘,于是越来越多的具有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很多传统手工艺得到的重视多了,但在使传统手工艺能够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却愈发难以解决。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保护的传统手工艺数量非常庞大,其保护经费已经非仅靠财政补助能够解决的。长期以来,许多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几乎由政府部门全权包办,并且单纯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让公众见识到有某种传统手工艺存在,这样丝毫没有缓解传统手工艺保护资金和人力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非赢利性机构、民间组织甚至个人已经开始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而且这种公共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再创造利用的方式已经收到一定的积极成效。公共参与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是社会民主的象征。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应为全社会共享,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的管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迫切需要融入公共参与的理念。

一、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力量的现状和从事的活动

目前在我国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力量包括个人、民间盈利资本、民间非盈利组织和学术机构,其中最为活跃、也最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和个人,他们与政府达成协议,以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作为一种投资而得到相应的开发权或收益。虽然这种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和获利,但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民间资本的确给保护那些亟待抢救的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希望。学术机构长久以来一直是呼吁传统手工艺保护的主力军,但限于社会角色的制约,却只能停留在宣传和呼吁的层面上,很难进行实际的干预或实施。在传统手工艺保护方面,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属于国家或集体,民间力量无论从法律上还是财力上都显得落后。

目前我国民间力量从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活动主要有以下方面:宣传和呼吁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参与制定传统手工艺的技术规范和制作流程;从事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教育活动;盈利性开发和再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及衍生品;非盈利性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及衍生品等。

二、广西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

绣球原本是作为壮族青年男女求爱定情的信物,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当地未婚男女已经不再通过唱山歌丢绣球的方式来选择配偶,因此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懂得做绣球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当地政府及热爱绣球的手工艺技师等民间力量的努力下,绣球这种传统手工艺在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目前旧州已经成为全国甚至全球享誉盛名的绣球之乡,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同时,旧州街的绣球作为工艺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旧州街及其附近的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闲时当地居民都会制作绣球和绣品。广西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地政府在保护绣球手工艺上提供的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当地政府积极推广绣球及绣品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在各种各样的媒体、特产展销中进行重点展销,在馈赠各地友人的当地特色礼品中作为首选。当地政府在靖西县旧州街专门建了一栋壮族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大量的绣球作品。另外,当地政府通过城乡规划定位旧州街为靖西重要的旅游地之一,对旧州街的房屋、道路、绿化及附属设施进行统一的旅游规划,投资数千万开发挖掘旧州街的旅游元素,鼓励当地居民从事有关绣球的各项活动。

二是民间力量对保护绣球手工艺的贡献。靖西县旧州街及其附近的村庄居民在以“绣球王”和“中华巧女”为首的引导下,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下到六七岁的小女孩,差不多都会制作绣球。当地居民成立了由“绣球王”为会长的靖西县刺绣技术协会,协会根据具体需要对绣球的大小、工艺和图案进行改良,并且能够根据订单的图案和大小量身定做绣球。旧州街大部分的居民都从事绣球有关的活动,家门口都会摆放绣球,游客能够随处看见绣球和当地居民正在制作绣球的情景。

三、目前我国民间力量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面临的困境

1.我国的社会慈善程度不高

我国的慈善事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没有纯民间的非盈利性组织,在慈善事业上的社会认同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民间力量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热情。

2.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对于那些进行传统手工艺开发利用的盈利性民间资本来说,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作为投资的保障和约束。传统手工艺的开发往往需要长期投资,法规的健全可以规范开发建设,避免对传统手工艺的破坏,使得传统手工艺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可靠的投资保障;对于那些想要参与传统手工艺的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来说,法规的不健全使他们无法找通过合理的渠道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开发活动,也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

3.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监督制度的空白

长久以来,传统手工艺多由政府全权管理,尚未开辟专门的渠道或赋予任何权力给民间团体以监督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

4.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税收政策的限制

面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补贴、资助或免税政策。

5.我国涉及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组织自身管理和运作状况不佳

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大多数比较困难,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认同度和尊重度较低;二是缺乏人才;三是资金有限;四是没有外部的智力资源帮助其扩大规模、提高项目开发和运作能力。

四、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机制建立的策略

通过以上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参与现状和背景的分析,并结合靖西县旧州街绣球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有益于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机制建立的策略。

一是完善传统技艺保护多层面责任体系,以立法的手段将传统技艺保护的责任切实分散到社会各阶层,最大可能地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实践中;二是健全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机制,发动群众参与身边的传统手工艺保护,举办免费讲座等市民活动宣传传统手工艺保护的观念、政策和方法;三是建立有助于民间资金介入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经济和税收制度,鼓励建立保护基金会,实行对民间自筹资金进行传统手工艺利用开发的税收减免和贷款政策等;四是建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团体网络,协助政府开展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五是建立城市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监督机制,为监督传统手工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有效便捷的渠道;六是建立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市场机制,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社会文化性和积极外部效应,形成相应的传统手工艺的成品市场,吸引盈利性资本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整合开发等项目的投入,同时实行严格的开放控制,以避免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尽管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但现在我国公众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认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的认同与理解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将投入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它们的操作模式也会更加规范。同时,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在承受着艰难的历练,全社会的捐赠意识和自主行为能力都需要提高,对于从事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民间组织,如何找到更适合这一领域特色的工作方法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2

关键词:手工技艺;文化生态要素;保护传承

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传统与表达宗法伦理的文化符号与有形之物。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的推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形式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传统手工技艺所遭遇的保护传承困境应与其文化生态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笔者根据对传统手工技艺所进行的田野与市场调查,试图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传统手工技艺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要素及相互关系,得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需要关注的决策重点,供各位关心手工技艺前途与命运的人士参考。

一、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承续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之传统手工技艺同很多手工技艺一样都走向了衰落乃至失传的边缘。究其原因,大多与变化了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关。传统手工技艺作为特定历史时空存在的民间工艺,它的兴盛与衰落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要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修复文化生态链中已经断裂的要素,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文化生态学认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必然有其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笔者认为,手工技艺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因素之间关系密切。根据文献研究和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作者认为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物态要素、行为要素、制度要素和精神要素。这些因素既是手工技艺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和背景条件,而其本身也是构成手工技艺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因素互相联系,在传统手工技艺的形成与发展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1、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与发展的物态要素

物态要素应包括自然环境、居住及建筑装饰用品需求、社会财富的占有量等内容,李约瑟认为地理环境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境内林木与粘土矿石资源丰富。传统手工技艺所需材料,分布广泛,成本低廉,这为当地居民大量使用传统手工技艺奠定了基础。土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对于传统手工技艺装饰需求在徽商兴起和人口大量增加以后开始剧增。

2、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与发展的行为要素

行为要素主要涉及技艺的传承方式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内容,它是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文化载体,也是影响传统手工技艺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同很多传统技艺一样,传统手工技艺并没有系统的文字资料对其技艺的进行记载,其传承主要靠言传、物传、心传等方式。

3、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与发展的制度要素

制度要素则包括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等内容,传统社会固有的生活方式使民众有将财富体现在住宅上的冲动,但森严的等级制度却使得住宅的营造规模有着严格限制。因此,建宅时关注的焦点不是房屋规模的大小,而是建筑雕刻的精湛与否,并以此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4、传统手工技艺存在与发展的精神要素

精神要素则体现在职业评价、价值观念等,当中国社会发展至明清时期,社会上对"四民"的原有秩序出现了新的变化,"士农工商"成为新的职业分层。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国家政策的松动而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人们认同手艺使劳动增值的观念。学手艺往往成为贫寒子弟改变生活的首等选择。方寸大小的材料也成了手艺人表达社会理想、价值取向的舞台,于是便有了一代代的艺人们醉心于"方寸之间"的艺术创作。这也就是传统手工技艺为何能够具有独特个性的原因所在。

三、对传统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影响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1、研究方法与过程

为探究传统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因子及其强弱关系,本研究拟采用实证方法,通过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公众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与问题的认知与评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文献研究与个案分析,确定了10个测量变量并设计了相关问题,分别是"自然环境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社会需求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社会财富的占有量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技艺传承方式的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影响;经济制度的影响;文化制度的影响;职业评价的影响;价值观念的影响",每一变量设定"无影响、说不清楚、有一定的影响、有影响、非常影响"5个维度,通过直接询问受访者对每个问题回答的程度,获取原始数据。

2、数据检验

本文拟以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总体效果为因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根据模型要求,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

根据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要求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线性的。如果不是,则不能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因本次研究有多个变量,采取做重叠散点图对因变量与各自变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因变量与各自变量间都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用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对个变量进行正态检验,发现模型中的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假定。

3、结论

社会需求是影响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效果的首位因素;技艺传承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财富、经济制度、职业评价等是影响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效果的重要因素,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而自然环境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四、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生态系统链遭遇的尴尬与困境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现象的变化原因存在于社会内部"。今日之传统手工技艺之所以已失去了它往日的繁荣,原因可能是普遍的。笔者认为,传统手工技艺的衰落是必然的,因为传统手工技艺赖以生存的社会根基是农耕,传统手工技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之物,而伴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手工技艺已失去了昔日的价值,以致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五、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生态链的修复与现代化实践

文化生态学认为当我们探讨手工技艺的保护时,应特别关注其文化生态要素的变化,并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视角去研究它们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就传统手工技艺而言,我们认为除却文化生态链中的制度要素难以修复以外,其他三种要素虽容易断裂但也相对容易进行人为干预与修复。

如何使传统手工技艺适应现代社会形态,其传承态势又将怎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参与徽文化生态区保护的经历,提出几点浅薄构想:(1)激活需求,"蜕变"创新,积极拓展生存空间;(2)以传承人保护为核心,拓宽传承范围,创造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行为要素;(3)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易于生存的制度环境;(4)培养民众对于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

在"留住手艺"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相信,只要通过政府、传承者、学者、商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手工技艺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场域,那么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3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政府

针对传统手工艺日渐消亡的局面,政府自上而下发动多种社会主体,以多种途径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本文将在分析政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政府目前对传统手工艺人扶持现状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在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中国政府又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政策,以渐进的方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1028项,且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09年,桑蚕丝织技艺、云锦织造技艺、宣纸制作技艺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名录项目居世界之首。

政府也积极探索保护传统手工艺人。在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就有传统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166人的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有94位传统手工艺人,在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有446位传统手工艺人。国家认定、命名代表性手工艺传承人,无疑加大了我国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尽管传统手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重要地位,但政府对传统手工艺人的保护尚未形成完善体系。这种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固然合理有效,然而未曾把关注点聚焦普通手工艺人群体,导致针对性不足,有一定的保护盲区。

二、对政府进行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对手工艺人实施分类保护

现阶段,各行业的手工艺人生存状况与市场前景各不相同。政府相关政策有其普适性,但在实际保护中要有具体的、针对性的行动。对国家认定命名的代表性手工艺传承人,以宣传手工艺为核心。可以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开展多种培训、手工艺品展览扩大此类手工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普通的手工艺人,要联合当地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鼓励以师带徒传承技艺。对市场前景不理想的手工艺品,要引导手工艺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尝试多种销售方式。

2.健全传承人发掘与扶持机制

在评定命名时,设立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明确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条件、评审命名程序以及具体要求。可对传承人进行登记建档,如政府拨专项经费建立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优秀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个人档案,对传承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等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录音录像方式对他们传承的文化艺术进行分类采录。

在赋予传承人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传承人的义务。不能随意改造手工艺,在技艺传承、收徒授艺等方面形成明确规定。

3.健全传承人培养机制

首先,政府要支持收徒授艺。可设立多种奖项,举办手工艺师徒大赛,鼓励支持优秀师徒,增强手工艺人收徒授艺的意愿。其次,建立传承基地。传承基地可以分专业型、学习型、生产型三种,专业性侧重经验交流和创新性设计,学习型侧重普及大众手工技艺,生产型侧重手工艺品的生产。依托各类文化保护中心和文化协会,为手工艺人收徒授艺提供场所。再次,重视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手工艺人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课余时间开展趣味性课程,请优秀的手工艺人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精湛技艺与精美产品;在高校开展讲座,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良好的传承氛围

命名认定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工艺人的地位。政府也要采取其他方式如做好宣传、提供经济补贴等。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举办大型手工艺展出,与节日风俗活动相结合。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印制书籍、标语、开办讲座、培训、组建民间艺术团等,以鲜活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群众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

总之,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政府应整合社会、学界多种力量,以多种途径扶持发展手工艺,传承传统手工文脉,弘扬优秀手工艺。

[参考文献]

[1]张传寿.“非遗”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人保护[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3(3).

[2]张晶.断裂和延续――传统手工艺的回溯和反思[J]. 浙江工艺美术 2001(1).

[3]袁东升.近20年来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研究述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5).

[4]邱春林.“共享性技术”与手艺人的成材之路[J]. 民族艺术 2010(1).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4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逆发展 传承人 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73-01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手工技艺定义:是指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来源。在《辞海》解释:民间工艺是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蓝印花布、蜡染、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

一、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于六朝时进入过渡阶段,吸收了很多印度、西域和波斯等地的艺术风格,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佛教化和异域化。隋唐时期进入兴盛时期,随着唐代经济的空前繁荣,手工技艺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宋代手工技艺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至顶峰,呈现了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宋代的瑁釉漏花碗技术使我国的瓷器手工艺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并出现了著名的五大名窑。染织和刺绣在宋代也发展到一个巅峰,针法精细、用色典雅的织锦是当时手工技艺的一枚奇葩。织绣出来的山水、楼阁、人物、花草、鸟兽的真实生动,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代的漆器、玻璃器、玉器、皇家御用的象辂、竹雕等都达到很高技艺水平。明清时期的手工技艺风格由简至繁,进入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

二、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

随着过度的商业开发,传统手工技艺出现了延续断层的问题,很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手工艺面临濒危的情况,在小范围地区缓慢地维持发展,商品经济社会已经占有了太多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空间;有的甚至已经湮没失传,或者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孤品,失去了以往的实用价值,而只能作为文物或艺术品束之高阁,更不要提进行社会化的生产相传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进入了尴尬的死胡同,而要解决这种局面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手工技艺逆发展的原因

(一)传统的传承方式与时代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式往往是手手相传、口口相传,如果手工技艺的主体不在了,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会随之消失。而现在的快节奏社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像早年的工艺大师一样十年磨一剑,缺少继承人或继承人手艺不精都会导致一门技艺的没落。

(二)机械化生产充斥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在商品经济时代,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事物发展的硬性指标。传统手工技艺的主体和工具的统一性决定了不会有机械生产的效率。所以生产成本相对要高很多,而在收益相同、成本高昂的前提下,就没有资本和动力进行发展和创新。地处大理的白族手工扎染虽然还延续着以往的手工制作,但传承人表示这种状态维系得很艰难。一块布从最初到成品需要五天的时间,以一块染好的布卖120元算,其中光线的成本就需要30元。而化工的扎染可以用机械扎、用造价低廉的化工染料染,时间又快成本又低,传统手工艺很难比及。

(三)缺少保护、展示、销售的平台。“养在深闺无人识”是很多传统手工艺目前的真实写照。现代社会中,很多手工艺品种难得一见真容,无人了解的东西势必也无人问津,无人问津势必就没有市场,再加上一些文化部门缺乏保护的意识,那必将面临尴尬境地退出历史舞台。

四、扭转传统手工技艺逆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保护名录、分级开发。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应本着“抢救第一、保护优先”原则,分批分层次地把各级各类的手工艺资源纳入到保护名录中。要侧重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的抢救,全力进行抢救性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二)注重艺人的保护和继承人的培养。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人因为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有动力进行创新和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一段时间的关注物质忽视非物质使掌握传统手工艺的老艺人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后续继承人缺乏。文化行政部门可以对长期从事手工艺创作的老艺人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奖励。在相关院校开设专业,并培养艺术骨干,设计专项基金。

(三)加强手工艺品生产销售的市场环节管理。手工艺品不同于其他产品,需要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既懂艺术、又懂市场。其次手工技艺的生产大多沿袭自然经济的家庭作坊式,把零散的资源化零为整,走产业集群化道路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5

【关键词】外国;手工艺;保护;启示

在人类社会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许多物质与文化遗产及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环境、文化环境有时在一夜之间消失,对它们重建和恢复之后,深埋在人们心底的传统文化血液就会沸腾起来,怀旧之情便油然而生。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手工精神,是各民族民族性格的文化基因,它折射出一个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因此,传统手工艺虽然不能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角,但对它们的发展与保护仍旧非常重要。

20世纪以来,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很多国家的政府、专家与学者,都在关心着对全球民族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世界各国的文化工作者正在做着不同而又相同的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对于它的现状与未来,我们却感到希望与危机并存。在当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应该怎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日本的文化历史与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唐代的文化植入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历史发展到今天,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得最好的国家。

国家立法,用法律手段对文化财产进行有力保护。从明治四年(1871年)出台的第一部《古器旧物保护法》起,到平成八年(1996年),日本先后出台了有关历史与文化保护的法律文件7部,且分别多次对这些法律文件进行修订,这些法律文件给大量的日本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注入了一支强有力的保护剂。特别是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推出的《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是日本针对传统手工艺产业保护与振兴的国家大法,对日本国内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与推动作用。

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自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起,日本文部省组建了“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并设立了“文化财保护审议会”、“地方公共团体及教育委员会”、“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与各类专业性很强的“产业指导所”和“专业协会”,一起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日本手工艺的发展与保护首先要对“传统工艺品”进行认定,通常由通商产业大臣与文化厅长官按照一定条件进行认定,认定以后的“传统手工艺品”就可以在该产地对生产、研修、技法改善、市场开拓、继承者的培养以及从业者的福利保健等方面做出计划,并从国家、各级政府及专业协会处得到必要的资助经费。

“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是振兴传统工艺品为核心的机关,是得到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产地组合等出资的财团法人组织,在振兴日本国内传统手工艺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主要职能是:1.通过调查,为各产地的工艺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信息、开拓市场。2.设立全国传统工艺品中心,设计工艺品信息网站,疏通产地与消费者的联系。3.不断对产品进行认证,提升艺人的素质与社会地位,对继承者进行培养。4.进行专业技术认定。对从业12年以上的手工艺人进行认定考试,合格者即授予“传统工艺士”。5.把超过4000人的全国“传统工艺士”组建成“传统工艺士会”,加强交流,提高技能,提升社会地位。6.协会每年都表彰和奖励在产品生产中有贡献与成就的人,以促进传统工艺品的振兴。7.对传统工艺品的持有者进行奖励,鼓励民间收藏业的发展,以提高民众素质。8.每年的11月为“传统工艺品”月,在这个月中分别组织“文化节”、“劳动感谢日”等别具一格的展览和展销活动。9.协会每年还组织“地方传统工艺品的展览和展销”活动。10.建立“地方传统工艺品产业人才培育与支持交流中心”、“传统工艺产业会馆”、“体验工房”、“体验教室”、“专卖店”等,这些会馆与设施在振兴传统手工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多民间研究机构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手工艺品的文献资料保管工作之外,还做启蒙和推广工作,成为日本对手工艺的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乡运动”,形成了特有的“一村一品”运动,既搞活了经济、占领了市场,又使手工艺产业得到了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国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

这种有效的保护、发展政策和措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被联合国在文化遗产划分与保护工作上所采用,并被大力推广,同时被纳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整体框架中,无疑也给我国的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与启发。

法国的政策与措施

法国是世界上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比较早的国家,在两个多世纪内,法国先后有9部有关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出台。像《景观保护法》、《考古发掘法》等法典都分别进行过1-2次的修订,虽然不像日本、韩国那样有专门的“文化财产”法律文件,但9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也足以支持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与保护了。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范文6

在注重文化传承的今天,优秀的传统工艺作品对于中华民族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去保持手工艺的传承,不被经济化的市场所抛弃,成为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个注重现代科技、生活方式节奏快捷的现代社会,各国设计风格不断趋同的时代,谁坚持了自己的民族风格,谁就确立了设计地位。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性及纯手工制作的艺术性具有更高的评价和爱戴,中国丰富多彩的手工艺产品是具有中国的传统的独特的文化而产生的艺术设计产品,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它对于我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创造性价值。然而有些手工艺发展至今却缺乏了“生命力”。而国家只是加大对手工艺产品进行保护和对手工艺制作技艺进行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当代中国的传统的手工艺产品生产需要市场,才能真正的发展传承。而如何让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手工艺既符合当代人们的需要,又与市场经济向结合呢? 

让传统实用手工艺产品应该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使其古为今用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造型方面进行设计创新。产品不能一味仿古,技术与艺术结合增强产品艺术性。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工艺匠人技术高,但相对审美水平较低,不能推陈出新使得手工艺停步不前,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在造型方面创新,可以让设计师和传统艺人合作完成作品,将市场需求的产品造型与工艺技术相结合,就能捕捉住市场,也让手工艺顺应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传承。 

2.从工艺制作技术方面,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为一体,可以给手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工艺品市场上制作分离成各自为政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艺术,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个体劳动为主的制作。这种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人工花费大,设备落后,耗时长,很多后辈缺乏耐心毅力去学习传统手工艺技法,出现从事人员缺乏的情况。另一个方向是与工业生产结合批量生产的工艺品。在技术方面和大众化生产方面解决了问题,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少艺术人员监督设计,忽视了产品的人文涵义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导致工艺品艺术性和粗制滥造。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制作中,手工艺术家,设计师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制作中手工艺与当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让科技来解决一些复杂技术问题,如一些雕刻工艺上,将传统的手工雕刻工具改变成现代的电钻雕刻,让雕刻艺人制作时间体力消耗上都具有很大的减少。 

3.从手工艺品制作材料上进行探索。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手工艺产品也伴随着材料的发展而日趋发展。如同中国历史上手工艺材料从青铜到漆器到陶瓷的普遍运用,再到现代的各种树脂、金属材料的发展一样,它都是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和环境发展而改变的。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多为就地取材,而由于生活环境改变材料数量有所减少。而注重产品质量的今天,人们对一些材料质量不够满意,限制了手工艺不能更好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