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工业发展史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机遇;挑战

一、引言

汽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支柱的作用,是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石。2010年,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辆,但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仍处于低迷状态[1]。2011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这样一来必会突显和扩大我国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存在和潜在的问题[2]。本文有必要强化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以“十二五”为背景,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作深度观察。

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以18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并创造了世界之最。2010年有利的政府鼓励消费政策,如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加之部分消费者担心

政策退出而导致的提前消费因素,都促进了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

据统计,2006年我国以720万辆的汽车销量首次超过日本,挤身成为全球第二的新车销售大国。2009年我国以1364万辆的汽车销量超过美国,第一次成为世界头号汽车产销国。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以1800万辆创造了历史之最。

这两年我国国产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8.3%和46.15%,自主品牌的逆势崛起,成为中国汽车振兴的主要支柱。2009年这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总销量的87%,在2010年这十家企业共销售企业1559.61万辆,占总销量的86%。

2010年,我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逐步进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相对分散、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多且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各个企业间竞相降价,从而过度竞争,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很混乱;汽车工业的纵向发展过高,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很差,影响我国汽车向高技术化发展。

(二)中国汽车工业生产格局

我国汽车生产工厂的数量超过200家,其中有100多家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从地域分布看,产量最大和最集中的主要有5个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主,全国最大消费市场的珠江三角洲;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三省;以及以湖北东风汽车公司为主体的中西部地区。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地域分布上来看,我国相关的汽车企业区域生产集中度较高、区域间相关企业联系不密切、区域间存在严重的竞争制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

目前,德、日、韩三国的汽车整车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76%、65%、50%,而中国仅占3%。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处于初级水平。“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采取多方面措施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3],提升中国汽车的国际地位将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机遇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总结为国家公布的三项重大的政策规划。首先,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国家要重点开发低能耗、新能源汽车。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构建自主品牌为主导的汽车产业格局;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发展趋势,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外向型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2]。最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生产中有关装备制造业的16个部分做出了新的规定,规范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

2.市场机遇

油价上涨、市场竞争白热化、消费需求增长,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高油价对全球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带来挑战,但高油价下小型汽车的畅销却能给中国汽车制造商带来机会。就美国而言,小型轿车在美国市场的流行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有可能会是在5至10年之间。以中国的国情包括购买力、道路情况等,特别适合小型汽车的发展,更何况还有不可比的成本优势。

3.改革机遇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改革机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汽车资本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加大。所有上市公司都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实现资本全流通,资本市场的开放为汽车工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自主创新且创新方向也逐渐明朗。我国中高档轿车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而商用车已完全可以做到以我为主、集成创新。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自主品牌难以发展

近几年,中国的自主品牌凭借低于合资品牌的价格优势抢占了我国的部分汽车市场份额。因其缺少品牌影响效力,当合资品牌们凭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大打价格战时,自主品牌的优势已荡然无存。而且合资企业的强大研发能力和互补产品线,使得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操作越发不明朗,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2007年上市的新车中,有70%的车型为合资品牌车型,以凯美瑞、福克斯、轩逸、凯旋等为典型代表形成了中级车市场的强大阵容[4]。可见,我国汽车的自主民族品牌生存压力大幅增加。

2.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与环境交通矛盾日渐突显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大国,长时期内燃油供与求的矛盾仍将持续。“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能规模可能会超过4000万辆,这将引发一系列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如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在此环境下,2011年绿色汽车产业的发展被得到高度的重视,特别在新能源与环保政策的制定、汽车绿色技术的推广、环保意识的传播等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节能汽车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改善、汽车增长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等[5]。

3.零部件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整车产业的发展和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处于不协调阶段。根据“十二五”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国家要积极支持对汽车的发动机组织、动力系统、车载设备等核心零部件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整车企业的重点发展战略是培育和发展零部件合作伙伴,政府需扶持多个零部件企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6]。

四、“十二五”期间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我国想要实现向汽车强国的转向,关键和核心就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其中对高效低排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显得格外重要。“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要实现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国际优势的自主品牌[6]。

目前同国外同行企业进行横向技术联盟是我国汽车企业的最佳选择,目的在于共同研发核心技术。目前,吉利与BOSH、FEV、HILITE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横向技术联盟,通过双方长期的技术咨询和交流,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发动机。

实践证明横向技术联盟在我国是可行的。“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以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定位于我国的自主品牌的研发,重点对我国汽车行业的研发人才进行培养,如新型动力与电动汽车、汽车电子与智能汽车、轻质材料与绿色制造等汽车核心技术的开发。

(二)实施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强大的汽车企业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主要局面为“散、乱、差”:企业间缺少合作、大量重复投资、企业在地域上的分散。改善目前局面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实施强强联合,按车型对市场结构进行分类,并逐一采取横向并购方式组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提高整个行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同时争取通过并购或培育5到10家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7]。

位于美国的底特律和位于日本的丰田城都是利用这一产业集群方式获得了成功,提高了本国汽车业的竞争优势[8]。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的地域特点来看,有较高的生产聚集度的长春、武汉、上海等地区是作为汽车产业集群区的最佳选择。通过“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予以发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三)加强零部件设备建设

建立纵向技术联盟是中国整车制造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一种共赢战略选择,如国外的克莱斯勒建立的与供应商的联盟[8]。同时我们可以激励供应商参与整个经营价值链的改善过程,让供应商对整车制造以及更低层次的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和部件提改革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需重点发展的汽车零部件技术:汽车安全、节能环保技术;汽车新能源化;汽车电子技术;实现汽车轻量化、洁净化;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实现循环经济。我国需重点发展的零部件产品: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自主创新研发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和零部件制造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7]。

(四)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加大小排量汽车的研发与市场投入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供需矛盾日渐突显,加之国际环保标准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加快小排量汽车的技术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发展小排量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并以混合动力的市场化应用为基础,形成电池和电机的产业链,实现我国汽车的节能减排、减碳的总目标[9]。目前丰田、铃木等都在往下探索,来争夺小车市场。企业自己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以适应目前能源紧迫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贾可.盛世危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

[3]支陆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讲话.2011.

[4]李新文.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6.

[5]王超.临危受命“十二五”汽车工业环保生存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2.

[6]陆文军.“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业有六大任务.工信部,2011.

[7]陈佳琪.中国汽车工业联盟战略研究[N].汽车行业报,2008.

[8]Teece,D.J.,“Competition,Cooperation,and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Regime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Progres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2.

[9]师建华.中国汽车“十二五”期间重要问题分析[C].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

作者简介: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 竞争优势 技术软肋 人才培养 产业集群 政府作为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竞争优势

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在这种假设下,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产品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可在国际中自由流动,资源、劳动可被资本和技术所替代,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的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

劳动资源丰富的我国,如果要发挥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能以相对低的劳动成本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才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而汽车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理应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利用我国相对低的劳动成本,在特定产品和特定环节上,创造出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现状。尽管我国汽车工业的前三名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和东风集团的年产量规模经济效益初显,但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世界上汽车工业的几大巨头年产起码也是400多万辆,而我国汽车工业全部产量2007年为888.24万辆。2006年底,国内前5大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约为65%,而同期,以产量计算的美国汽车工业排名前三的企业集中度达到了85%,由此可见,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比较分散。

2.技术水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年~10年的差距。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尚不具备成熟的、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汽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汽车关键零部件(如汽车的发动机)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3.制造能力。尽管从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国汽车工业的前三名年产量均已超过国际上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生产效率仍然很低,“一汽”十几万员工,人均产量约1辆,而早在1976年,福特人均产量就达到了11.7辆,通用人均产量达到了11.5辆,丰田人均产量达到了54.6辆。其生产效率的低下,在很多方面抵消了中国低廉劳动力的成本优势。

三、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竞争优势的角度

针对我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而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情况,国家提出了“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的技术发展过程,利用FDI和中外合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20万量,一举上升到世界前三位。但是,这显示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数据背后,又潜藏着一些深刻的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而目前,我国共有百余家整车生产企业。而在百余家整车厂中,销量不足一万辆的企业占了大头。国内的汽车工业,行业集中度不高,存在着明显的产能过剩。而目前国内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又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由于市场割据,车型之间的产能无法相互利用,导致了国内汽车工业的性价比不具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内汽车行业虽整体产能过剩,但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出现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使中国的汽车工业丧失了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国际竞争力。

2.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缺乏本土的自主品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众多技术项目,但重引进、轻消化及再创新使我们的技术能力始终落后于后来引进的、正在应用的技术。当正应用的技术需要更新时,只能再引进。结果我们的技术费用大多交给了外国人当学费,而没有很好的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力量。截止至2005年,我国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但在10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7个,并且驰名品牌并不多,大多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核心技术上存在的软肋,限制了我国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四、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日本有相似之处――起步晚,基础弱。剖析日本汽车的发展过程,其个别经验对中国这个存在着技术软肋的第三大产车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结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条:

1.走“ 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 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生产技术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1952-1960年,日产、、日野、新三菱重工等与国外汽车厂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独立的技术创新,而且研究机构与工厂紧密沟通,及时把技术引进、消化与创新结合起来,使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直至世界前列,为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创造了条件。

2.产业集群化程度高。日本汽车产业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日本东海沿岸区域。产业集群化程度高,形成了日本汽车工业独特高效的协作分工体系。协作分工体系下的相互支持、相互渗透,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3.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植。日本政府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保护和支持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限制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进口,限制国外资本向本国汽车工业渗透。第二,对本国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资金、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支持。第三,扶植本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整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四,促进国内企业实现充分竞争,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我国汽车工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上存在的软肋,加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1.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加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的方式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去。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突破技术的软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自主创新。为促进我国技术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市场需求主导型的产学研模式,但合作模式层次较低。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用,就应当提高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层次,使其由市场主导型向共建合作型转化。共建型模式依托大学的研究力量,以产业化为主要合作内容,以产品的利润分成为主要框架形式,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原有的资源,结合各自优势,达成更广泛的合作,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跃进汽车集团和东南大学合办的东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就是这方面的先例。

2.推动汽车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为了加快推动汽车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我国应当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善中国汽车产业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提高行业集中度,降低交易成本,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改善创新的条件,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

3.政府对汽车工业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加速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我国政府在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上可以在以下几点做出努力:

(1)完善法律法规,对汽车工业中的自主品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通过立法的强制力,利用政府采购,扶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在考虑外部性的情况下,若一国某幼稚产业以后有较大发展,其将来带来的收益大于现在保护的成本,则应当保护。而目前,汽车工业于中国,则是将来有较大发展的,能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幼稚产业,则政府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实行保护和扶植。(2)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我国对R&D的财力投入一直严重不足。而与中国基本上同步起步的韩国,目前R&D占GDP的比重仅低于日本。高水平的R&D投入是韩国保持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应当加大在R&D上的财力投入,对产学研基地申报的高新技术项目要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正面地加大政府在产学研中的作用,促进官、产、学、研的结合,促进技术的自主创新。(3)加大教育的投资比例,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重视教育,重视大学的构建,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学以致用、掌握专项技术和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解决我国技术上的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人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05)

[2]袁 宜:从国际贸易成因探索历程看竞争优势论.经贸理论, 2002,(05)

[3]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7,(03)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3

1.发展现状

进入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正在改善,私人购车异常活跃。2001年汽车销售234万辆,其中轿车72.15万辆;同比2000年分别增长13.6和18.3。2002年销售325万辆,其中轿车1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8和56。2003年在200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产销售量双双突破400万辆,全年销售439.1万辆,其中轿车197.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5和75.3。纵观我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发展史和上述的汽车销量,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产量达到22万辆,1992年达到102万辆,也就是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2000年达到206万辆,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八年的时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二年的时间,第四个100万辆用了一年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潜力和中国加入WTO后,加强国际合作的成果。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目前中国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已开始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3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2150亿元;职工人数207万人;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22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25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5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63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非凡是我国的轿车市场,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的合资合作企业,已占据中国90的市场。

在国家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通过竞争加快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不断加大,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力度,极大加强了自身实力。

除三大集团外,北汽集团、长安集团、南汽集团、江淮、江铃、广州本田、金杯公司、哈飞、昌河、东南汽车等,也表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目前汽车行业前1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已达90以上。

2.市场情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开始升级换代,近几年中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保健、健康等6大领域。汽车已上升为热点消费品,汽车销售市场能量得到快速释放。2000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09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为625万辆;2001年民用汽车保有量1802万辆;其中私人771万辆;2002年汽车保有量2053万辆,其中私人保有量969万辆;2003年民用汽车保有辆达到了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8万辆,已占50。私人购车已明显成为带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在近几年民用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中,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长很快。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汽车需求市场。

二、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汽车产销走高的同时,我国的车型结构正发生变化;

各地纷纷投资上马汽车生产项目,市场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跨国企业进一步完善在国内的市场布局;民营资本也开始渗入汽车领域;

根据WTO协议的要求,中国正逐步开放汽车零售市场,外资资本开始进入零售渠道。汽车行业的竞争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汽车行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与挑战

在走向汽车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怎样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是企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一是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全球所面临的能源挑战越来越大。截止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生产原油1.69亿吨,进口原油9100万吨;汽油产量4770万吨,柴油产量8512万吨;其中机动车消耗燃油超过6000万吨。据专家猜测到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受国内石油储量和开采量的制约,将越来越多依靠进口,因此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开发替代能源是行业及政府的主要任务。

二是来自环境问题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汽车排放污染也呈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排放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污染,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是汽车工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是来自交通问题的挑战

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情况欠佳,在交通高峰期,车速较慢,与汽车本来具有的方便快捷大相径庭,如何使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是行业与政府面临的又一大课题。

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汽车带给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在这场变革中政府已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协调、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增长。同时政府将按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特点加强法制化建设和治理,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1.对汽车个人消费加以引导,尊重个人购买汽车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及市场环境。

2.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中不能构成替代关系,政府将重视城市规划中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大众出行方式,给人民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权。

3.在汽车消费与能源环境的关系中,在大众汽车消费起步之时,应用税收、价格经济手段,运用法律、法规等工具,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

4.要在合理政策的框架下,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人民群众的汽车消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5.政府将促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及产业化。

中国汽车工业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同仁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四、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

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像滚雪球般地形成一股能量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出一片现代化的肥沃土壤,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另外,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能在短短的50年里造就出这么多的大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基础?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产业地位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从社会需求量来看,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全球轿车年需求量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产品,能够在技术密集程度、价格和社会需求方面都达到轿车水平的,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从人们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要害位置。而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了。可以说,需求方面的力量也决定了汽车工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可推卸的支柱作用。最后,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治理的先驱,是大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从增加值角度衡量,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相关工业创造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全社会新增的增加值在3个单位以上。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80-100。假如综合考虑汽车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这一比例更大,有人估计这一比例可达到汽车价格的2-3倍的水平。

假如将汽车工业对前向和后向产业环节的带动作用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1∶10的意思是说,汽车工业的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如此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

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就业的能力也很强。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与直接就业之比,1994年美国达到1.01,日本为0.71,德国为0.66,韩国1980年为0.63,到1992年上升到1.46,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由0.25上升到0.49。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因汽车工业而产生的道路建设、政府机关、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计算,假如将那些工作岗位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人员也算在内,199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为67万人,配套工业行业的间接就业为98万人,与汽车销售和使用有关的间接就业为335万人,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为直接就业的6.5倍。

中国目前还不是汽车强国,但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汽车大国了。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中国同样重要,而且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在此,需要格外强调的是,除了以上所述及的各方面作用外,汽车工业更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个最有希望的“增长亮点”。

21世纪前10年,中国经济的较高速稳定增长将继续受到需求不足,非凡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不论中国以何种方式发展汽车工业,只要本土汽车在加入WTO之后以至关税减让过渡期之后能够有力地反抗进口汽车的冲击,中国市场的汽车需求就会迅速扩大,从而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起较大的拉动作用。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4

塞基亚河与帕纳罗河静静地流淌在意大利北部,岁月的累积冲刷出了迷人而壮美的波河平原,摩德纳便在这里。这个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却是这个星球上最让人向往的汽车王国。

1929年恩佐・法拉利在摩德纳创办了法拉利集团,在这个汽车谷上面留下了一抹性感的红色;1937年火车司机罗德夫・玛莎拉蒂的六个男孩将家族创立的玛莎拉蒂集团搬到了摩德纳;1963年,二战前生产拖拉机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来到了这里,并产出了第一台贴有公牛标志的兰博基尼350GT超级跑车;1982年,26岁仍默默无闻的“北漂”青年帕加尼。怀揣着“若你想制造世界最美的车,没别的选择,一定要去意大利的摩德纳实现梦想。”来到这座意大利北部小城,1999年正式推出时堪比法拉利的超级跑车Pagani Zonda。这里充满了“汽车梦想”,他们用钢铁和艺术建造出了自己的跨国集团,也创造出了用汽车搭载的意大利复兴。

走在摩德纳的街头,颜色浓郁的花店随处可见,并不宽敞的道路两旁立满了粉刷成各种颜色的小楼房,远处绸带般的塞基亚河给这个充满艺术感的城市增添了静宜的氛围。街头人们休闲地走着,仿佛时间不曾存在,艺术达人随处可见,画人像的、演奏乐器的、现场雕塑家在卖力吸引路人的注意。中间的街道时不常就行驶过一辆1932年款的法拉利,后面可能就紧随一辆轰鸣的刚驶出汽车专卖店的2009款兰博基尼,站在这里恍若隔世,就如穿越时空一般经历着意大利传奇汽车史。

摩德纳正像英国作家济慈笔下所描写的那种城市:完美的意大利北部小城,毗邻大都市,空气清新宜人,物质生活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在此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不过在摩德纳,空气却并不总是清新宜人。你必须忍受闷热的夏季和多雾的冬季,当时罗马人为了在此居住甚至采用了排干水塘的办法。它的物产很丰富,包括一种名为拉幕布鲁斯考的起泡红葡萄酒,好几种香醋,还有特色菜猪脚和意大利汤饺,以及不计其数的金属加工小作坊。

摩德纳传奇的汽车制造的奠基人当然是几个世纪前在那里生活的、具有娴熟技术的马车制造工匠。早在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几乎所有的美术作品与工艺品皆已闻名于世。皮埃蒙特州还是当时钢铁铸造与锻造技术相当发达的地区。车身制造商的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因此王侯贵族与富贵人家为了权势的象征纷纷订造马车。进入汽车时代之后,意大利独特的设计能力也反映到私人专车的生产上,多家车身制造商在车身制造技术上相互竞争,争取客户。

在汽车制造历史上,他们开始时只是手工制造车身,后来发展到能够提供一流的设计。与汽车公司紧密合作,建立完整的设计系统,完成从研究到概念设计,从工艺设计到车身制造的一系列任务。他们既可采用古老的锤炼工艺,也能应用现代化的软件系统,制作单个车身、模型、样车,为最终决定采用何种车身做好准备。

综合来看,意大利摩德纳的汽车工匠们之所以扬名世界,可能脱离不了下面的四个特征。

第一,手工美学绽放的激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意大利的跑车,例如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等,每一处棱角,每一条曲线,都会让你有一种情不自禁想去驾驭他的冲动,时而张扬,时而收敛,时而疯狂,时而安静。摩德纳的汽车工匠热情豪放的天性展露无疑,将意大利的美学融入其中,也只有这个血液里流淌着手工艺术性的民族才有这般鬼斧神工的技艺。

其二,艺术家的品味。意大利人有着与法国人相同的浪漫和时尚的嗅觉,历史上有言必称罗马之说,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每个意大利人都有艺术家的品味,汽车手工工匠更是如此。二战期间意大利饱尝了战争之苦,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今意大利是世界第六大贸易国 ,其飞速发展的功臣首推其国民的高品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引导世界汽车手工艺术潮流,一直走在世界设计的前沿。他们在制造领域展现的创造力,使别国的工匠眼花缭乱,从此确立了意大利汽车工匠的世界性地位。

其三,艺术性的理念。摩德纳工匠有个口号叫“艺术的生产”,他们手工打造的汽车既没有较强的商业味,也没有极重的传统味,他们的理念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融入现代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综合体。摩德纳的汽车工匠们用古罗马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汽车内在独特的美丽。

其四,风格化的气质。每一辆意大利制造的汽车,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总是可以延着他们的诞生过程找到他们前辈的模样,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继承着家族的特征并不断地发展创新,你仿佛可以回到过去,找到昔日的爱车模样,于是你也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眼前陌生却又熟悉的意大利车。所以只要你见过法拉利,就绝对可以将他和其他车区分开来,因为他那独特的气质,独特的家族特征是会让你过目不忘的。

正是这些原因所在,让这个几千年古老文明积淀的民族四处展示惊艳的风情,连硬邦邦冷冰冰的汽车工业,也被意大利人演绎为一部浓重的如油画般的历史传奇。今天川流于街市的意大利汽车在业界有一个公认的事实:自二战结束后,意大利的车身研究设计公司成为风靡世界的“意大利设计风格”的主角。

摩德纳的汽车手工制造工匠既可以手工打造出法拉利跑车,也可以设计保守的意大利通心粉式样。这就像化学家往往是好的厨师一样。而意大利众多设计师才华的集群展示其实是在二战后,就像几乎是在废墟上重建意大利一样,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意大利设计既没有较强的商业味,也没有极重的传统味,他们的设计是传统工艺、现代思维、个人才能、自然材料、现代工艺、新材料等的综合体。他们聚集在这个星球上最富盛名的跑车王国――摩德纳,在工作室中用充满艺术感的手艺打造出让人震撼地机器之美。

都灵和汽车工匠传承的美学

如果说摩德纳是最富盛名的跑车生产基地,一个充满传奇工匠的城市,那么都灵则是意大利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汽车设计的摇篮。实际上,都灵本身就是一座汽车学校。都灵设计中心是一群由汽车设计室组成的设计产业集群,就像意大利汽车工业皇冠上的颗颗珍珠,个个璀璨。造就一批批世界级汽车设计师的摇篮,就是菲亚特总部所在地,意大利的都灵汽车工业园。都灵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在近一百年的工业发展史上,该地区许多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知名的大企业,形成意大利最发达的工业地区。今天的都灵汽车工业园区已是世界汽车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中心之一,汇集着大名鼎鼎的意大利设计、平尼法里那和博通等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当今世界许多车厂的车型都是在这里设计的,每年约有400辆样车在此诞生。

都灵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为著名的军事要塞。1720年为撒丁王国都城,拿破仑战争中被法国占领,一百多年后,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首都。进入19世纪后,渐渐发展为西北部重要的轻工业中心。其历史中心保存着大量的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建筑,常年都有数不尽的节日和庆典。都灵还是意大利北部的经济重镇和商业中心。这个城市幽静的街巷还曾深深吸引了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和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耶稣裹尸布之谜更是令无数世人为之着迷。

现在的都灵是意大利的第三大城市,工业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区首府。都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尤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是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同时也是欧洲的电力炼钢和电子加工中心之一。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发动机、机床、电子、电器、化学、轴承、飞机、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军火工业等。作为菲亚特的故乡,都灵有着意大利“工业左岸”之称。在这个面积仅130平方公里的小城里,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与菲亚特密切相关,整座城市的经济命脉都与这个汽车品牌紧紧相连。菲亚特之外,都灵还有着世界知名的汽车工业园区,这里是顶级汽车设计师的摇篮。在这里,有博通和宾夕法尼亚等一众闻名遐迩的设计公司,无论是意大利的法拉利、法国的标志、美国的凯迪拉克、还是日本的本田,都或多或少的曾与这里发生过关联。

在都灵的120万人口中,至少有35万人从事汽车工业,如果再加上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则可达60万人。菲亚特公司每年的汽车产量占到意大利全国总量的90%。另外,全国还有2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菲亚特汽车的生产、供销和修理业务。

在意大利的汽车制造历史上,他们最先只是手工制造车身,后来发展到能够提供一流的设计。而这两者密不可分,手工制造工匠和设计师完全是一个人。这也成为意大利汽车制造的特色。

有种说法:“建筑是设计之源”,意大利的很多设计师都出身建筑行业,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或都灵建筑学院,这种教育体制也许更能激发设计的潜力。有人说,意大利的都灵是世界汽车设计的摇篮,实际上,都灵本身就是一座汽车学校。从历史上看,都灵早在汽车发明之前就因设计马车而闻名于世。菲亚特诞生之时,就是把这一传统设计移植到汽车上来之日,由此产生了一批拥有 “举世无双”的被世界公认的汽车设计大师,成为意大利的骄傲。作为世界第一商品的汽车,如同名牌时装的款式一样,无论其内在品质如何,给人的第一印象均来自于它的造型。造型是否讨人喜欢是购买者重要的选择要素,也直接关系到这款车甚至汽车商的命运。因此,汽车的造型设计至关重要。同时,在都灵,伟大的汽车设计师也都是伟大的汽车手工匠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都灵对与意大利汽车工匠最大的影响是制造美学和对于细节的坚持。除了溶入艺术感的整车设计外,梦幻般的线条展示则是意大利设计师制胜的另外一个法宝。由于意大利人有着法国人浪漫、时尚的嗅觉,但比法国人更奔放和毫无禁忌,设计中以豪放、性感、洒脱的表现和外形吸引顾客。因此意大利跑车的风格热情、浪漫而不失机敏。通常,由于钢铁的车壳、大面积的玻璃都不是让人可以随意打褶拼接的布料,再加上车轮、车架、后视镜等更是对线条走向不断地干扰,甚至连小小的车门把手也会对整体造型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许多在平面上看似美妙的设想到了真车就会落入平庸。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5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落实省政府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会议、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上半年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下一步促进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措施,讨论全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继续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加大措施,奋力拼搏,相信今年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将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产170万辆汽车的目标任务将会圆满完成,我们将会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上午各个企业谈了很好的意见,我个人也很受启发。下面,我就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有关情况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汽车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的各类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和配套能力。,全省汽车整车企业共生产汽车136.3万辆,约占全国总量的10%,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大省。今年上半年,我省汽车工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拓市场,汽车工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增长迅速。1-6月份,全省累计生产汽车整车93.4万辆,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3.4%,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快4.6个百分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单月平均产量为15.6万辆,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是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最好的一个阶段。二是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6月份,全省15家汽车整车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090亿元,工业利税88.2亿元,利润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73.7%和83%,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出口恢复较快增长势头。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汽车工业出口一直处于下滑态势,今年以来,汽车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已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1-6月份累计,全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完成出货额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四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继吉利汽车、青年汽车等一批轿车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今年上半年又有不少好产品、大项目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如轿车、微型面包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这些项目为我省优化汽车产品结构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由大变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轿车和客车所占比重小,今年上半年累计轿车产量仅占全部汽车产量的14%,且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品种少,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高级轿车产品,全省乘用车产量仅占全部汽车产量的40.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二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大部分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全省重点汽车生产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仅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5%左右,高的仅有2-3%,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三是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不强。,全省880家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到30家,零部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四是二季度以来汽车产量逐月下滑。下滑幅度呈放大趋势,一季度每个月汽车产量都在16万辆以上,4、5、6月份逐月减少1万辆,到6月份全省产量仅13.3万辆,环比下滑12.33%。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了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谋划新的发展,加快抢占市场份额,这使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创新思路,切实增强加快推动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二、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做大做强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历史机遇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趋势,这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形势,一方面要积极化解金融危机给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各种有利条件,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综合来看,支持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方面的:

一是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为我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受本地市场饱和以及销售严重下滑的影响,必将加快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而且,我省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汽车消费市场大,成为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借势发展的重点。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汽车工业基础日益雄厚,产业门类齐全,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强,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国内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300万辆,每千人保有50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辆,较发达国家的500辆相差更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汽车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将从温饱向享受型转变,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并且,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再次迎来了令众多国外汽车市场羡慕的“销量井喷”,1-6月累计,全国汽车销售901.61万辆,同比增长47.67%。从我省情况看,底,全

省汽车保有量550.7万辆(不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其中私人保有量427.9万辆,每千人保有汽车58辆,均低于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三是转方式、调结构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我省是一个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工业经济大省,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节能减排任务重,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汽车生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高,经济带动力强的特点,必将成为各地争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这将为全省汽车工业发展创造新契机、新动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是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应对危机的一揽了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把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目前,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国家扩内需优惠政策的消化完成等因素的影响,我省汽车产业下半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发挥比较优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下半年,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做好下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从近两个月情况看,下半年汽车工业发展遇到较大的阻力和困难,上半年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继续保持,汽车单月产量将维持在13万辆左右,部分企业特别是载货车企业困难会大一些,希望各企业要早打算、早安排、早动手,把市场开发作为重点,加大力度,确保市场份额不丢,产品销量不减,努力保证全年生产经营取得好成绩、好效益。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前一阶段,装备产业处对全省汽车企业“十二五”发展思路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开工建设,有的现在已经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是推动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动力,希望各企业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加快项目建设,并及时将项目建设情况报告省里。

(三)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尽快突破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加快新产品更新,争取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同时,各企业要把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发展作为一项光荣使命,协助指导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提高省内配套率,通过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汽车工业价值链中,生产汽车占汽车总价值链的75%,汽车售后服务占25%,而在国外正好相反,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构成了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我省应抓住国内汽车市场井喷的有利时机,积极转变观念,将汽车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加以推进,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业态,鼓励品牌化经营、连锁化发展和高科技投入,推动汽车服务产业链的良性延伸。

(五)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抓住国家鼓励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战略,以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我省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占居新兴产业制高点。鼓励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节能环保的轿车、乘用车、高档大型客车和特色专用车,支持发展环保动力电池、节能电机、变频驱动、汽车电子等关系整车技术性能的关键零部件。最近,省里下发了《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财政扶持暂行办法》及有关申报指南,希望各市、各企业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六)认真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工业经济实现大调整、大转变、大提高、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半年,我们组织力量制定了全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下午还要进行讨论,希望各市、各企业能够结合各地的实际,畅所欲言,对全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之能真正发挥出指导产业发展的战略作用。同时,希望各市、各企业也要抓紧制定各自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也是落实职责、履行职能、锻炼队伍、加强管理的过程,在编制过程中,要解决思想、开拓创新,以战略眼光研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找准规划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十二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制定好方向,打下好的基础。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6

摘要: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作为汽车文化的边缘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标准和规范,相关研究成果亦较少。基于对世界知名汽车产业园区和我国该产业细分门类发展现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两种模式,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汽车文化娱乐产业 汽车文化 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产品文化通常以某种产品为载体而形成,①汽车文化也是如此。“汽车之父”卡尔·本茨曾经说过: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②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以及人们生活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汽车文化娱乐产业正在逐渐兴起,这是一种将汽车产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形态,它的出现给汽车产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汽车文化及汽车文化娱乐产业

(一)汽车文化

狭义的“汽车文化”指围绕汽车而产生的文明习惯、法规和行为。③美国社会学家奥尼尔(1999)曾说,“汽车是一种象征性物品,……汽车不仅承载着它所承载的东西,它也承载着个人的意识形态”。④随着时代的变迁,汽车文化体现出继承性、时代性、创新性、民族性、多样性、统一性、互动性等特性,⑤内容上大致包括工业设计、品牌文化和边缘文化⑥三个方面。⑦其中边缘文化是汽车与其他种类文化的结合,包括汽车会展、汽车运动、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等。③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汽车运动与汽车博览。如:上海已经连续举行了两届的“F1”大奖赛;北京、成都、青岛等城市陆续举办了汽车博览会。

(二)汽车文化娱乐产业

汽车文化娱乐产业是以汽车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组织,大规模提供汽车文化娱乐产品和汽车文化娱乐服务的经济形态,⑧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新性、高度本土化和生态化等特征。⑨

二、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世界各地汽车产业园区进行研究发现,世界各地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模式大体有两种:拓展模式和开创模式。

(一)拓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形成于城市原有的大型汽车核心企业之中,这些企业一般都具有从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当产业的集群效应产生后,发展会展、汽车运动等汽车文化娱乐产业而形成功能综合的产业园区。世界四大汽车城通过此种模式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汽车文化娱乐产业。

1、世界四大汽车城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

都灵依托索菲特汽车公司,每年约有400辆样车在此诞生,成为全球的“设计之都”。 乔瓦尼?阿涅利馆在每年9月份举行的“梦想车展”都会展出大量的概念车和原型车;底特律是4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部。展示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上千种实物陈列在“亨利·福特汽车博物馆”。 2005年,该市成立的旅游经济开发委员会开始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和开发汽车工业旅游;1996年,大众集团在沃尔夫斯堡市的公司总部附近,兴建了“结构与独特性”的汽车城主题公园。7个相对独立的汽车品牌馆展示着大众集团下属7个主要品牌车的独特风采;东京的丰田汽车主题公园在设计之时就巧妙地用三条试乘路线将三个主题馆(丰田都市陈列馆、丰田通用设计陈列馆和汽车史册宝库馆)连接了起来。服务人员不仅提供详尽的车型书面资料,并解答来访者提出的个性化问题。

2、拓展模式的特征

四大汽车产业园区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是按照产业生态化、品牌本土化、全球化的整合理念,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产业内涵,提高产业空间竞争力。总体看来具有以下特点。

(1)依托世界级大型汽车企业,拥有完整产业链。四大汽车城的企业大多实力雄厚、具有世界知名的品牌、国际领先的科技和稳定的国际市场;企业包括汽车从科研设计到销售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是整车制造中心,还是展览、贸易、旅游等汽车文化娱乐中心,功能齐全。⑩

(2)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人性化服务凸显。各大汽车城适度开发当地资源,以融入自然的方式兴建汽车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娱乐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汽车旅游、汽车赛事。对顾客进行人性化的个,增强与顾客的互动能力,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3)辐射能力强劲,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各大汽车城发挥规模经济的带动作用,辐射所在地区汽车配套产业和相关行业发展,产业集群以汽车制造为核心,⑩同时拉动相关的钢材、橡胶、玻璃、油漆等原材料,以及仪表、轮胎、引擎等零部件发展,联动发展周边经济。

(二)开创模式

开创模式是指当地建立或引进一个或几个大型汽车企业,是汽车产业从空白到健全的产业发展过程,形成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总体架构和运营体系。我国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成都龙泉汽车产业园区等属此种模式。但目前各大汽车产业园区的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还较初级:上海汽车城的“F1”赛车运动、成都龙泉汽车产业园区的汽车会展业务均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开展与各行业间的合作交流。在我国,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但独特的汽车文化尚未形成且定位不清;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零散,附着于传统的产业结构;已有汽车文化娱乐产业项目大多规模小、功能重叠,辐射能力弱。⑧

三、我国汽车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我国汽车产业园区大多没有自主核心企业作为支撑,产业链外延存在较大难度,属于开创模式。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因此,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我国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可从产业联动、产城合一、品牌本土化和产业生态化四个角度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联动

汽车产业园区要面向全球,吸引汽车文化娱乐相关企业向区域集聚,积极推动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向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加强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的集群配套发展。促进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和集约发展,实现产业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开展与汽车赛车运动、汽车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汽车文化人才培训等细分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以带动地区人口就业和产业的横向发展。

(二)产城合一融入城市发展理念

将汽车娱乐文化的内涵与城市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汽车娱乐文化与地区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使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糅合到城市的未来发展与合理布局之中。以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加大力度培育汽车动漫设计、汽车游戏开发、汽车影视音乐创作、汽车广告创意等项目,立足产业优化和空间拓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目前,成都、南京等我国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其汽车工业往往是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城市要想追赶国际潮流,唯有打造与其城市精神相符合的汽车文化。⑦

(三)结合本地旅游文化实现品牌本土化

通过地区间的适度错位,充分利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依托汽车产业发展基础,逐步推进汽车影院、餐厅、旅馆、户外运动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汽车文化娱乐品牌,发展与众不同的产业项目。在此基础上,建设汽车文化博览馆、汽车旅游集散中心、户外运动中心、汽车文化创意中心等新型文化娱乐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汽车文化创意品牌,提高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与低碳、人文经济相结合促进产业生态化

作为新兴产业形态的汽车文化娱乐产业须走产业生态化之路,将建设的汽车产业园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微观上合理运转产业系统内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人流和价值流,宏观上建立动态平衡、稳定有序的系统。将园区工业发展与区域生态相融合,根据顾客需要开展相应的人性化服务,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四、结论

通过对拓展和开创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可以发现,发达国家该产业的发展明显优于我国,但我国亦具有后发优势,在借鉴世界发展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经验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我国的汽车文化娱乐产业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李永钧.绚丽的汽车文化[J].产业观察.2007.12: 56-58

②汽车与汽车产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J].

③愈宁,曹建国.汽车文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3: 3-4;123-126

④肖生发,沈国助.汽车文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1: 3-4

⑤奥尼尔,约翰.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M].[0]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95

⑥Sasv C. The automobile culture in Canada :choice or albatross[J/OL ] . http : ∥ flora. org/ afo/ albatros. html , 1996:12-18

⑦蒋莉莉.汽车文化:城市精神的新引擎[J].汽车广角.2006.05:43-45

⑧梁涛,黎青松,张尽学,蔡云.浅析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J]. 科技与生活.201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