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的诊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疾病的诊断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1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呼吸道综合症;诊断;鉴别

以咳嗽、气喘、生长缓慢,剖检时以肺部病变为主的传染病,被称为猪呼吸道综合症,简称PRDC。PRDC是由多种病原及环境应激等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多数发生于保育期和育肥前期的猪,其主要特点:病猪咳嗽,眼鼻分泌物多,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或停滞,不少急性病猪经治疗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2]。引发本病的常见病原有支原体、细菌和病毒等。主要疾病有: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流感、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3-4]。这些疾病都表现出呼吸道的症状,容易造成误诊。现将这些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总结如下。

1从感染病原和临床特征上进行鉴别诊断

(1)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潜伏期10~16 d。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初为短声连咳,在早晨出圈后受到冷空气刺激,或经驱赶运动和喂料的前后最易听到,同时流少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在病的中期有气喘症状,呼吸次数达60~80次/min,呈显著的腹式呼吸,此时咳嗽少而低沉。体温一般正常,食欲无显著变化。至病的后期,则气喘加重,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病程可拖延数月,病死率一般不高。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为胸膜肺炎放线菌。急性型突然发病,个别病猪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病猪体温达到41.5 ℃,倦怠,厌食,并可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脉搏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下降,临死前血性泡沫从嘴、鼻孔流出。病猪于临床症状出现24~36 h内死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在急性期后出现。病程长约15~20 d,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肉料比降低。

(3)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潜伏期1~3 d,长者达6 d以上。最急性型往往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 ℃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病猪轻微的呼吸困难,流浆液性鼻液,粪便干硬,尿少而黄,部分病猪皮肤发红或发绀,个别病例皮肤有出血点,有的病猪表现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或表现前冲后撞、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盲目行走、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

(4)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多发生于断奶仔猪和青年猪,传播迅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烧达41 ℃以上,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鼻孔流灰白色分泌物,耳梢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膘情良好的猪只发病多见急性感染,濒死前多出现四肢划水等神经症状。

(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发病仔猪(最早1周龄,6~8周龄最显著)喷鼻,流鼻液。表现为摇头不安,鼻痒拱地,前肢抓鼻。以后症状逐渐加重,持续3周以上,鼻甲骨开始萎缩,仍打喷嚏,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严重时,因喷嚏用力鼻黏膜破损而流血,甚至喷出鼻甲骨碎片,往往是单侧性的。鼻甲骨在发病后3~4周开始萎缩,鼻腔阻塞,呼吸困难,有明显的鼻变形,鼻面部皮肤形成皱纹,上颌部异常发达和门齿咬合不正,因鼻泪管阻塞而由眼泪和灰尘在内眦部形成半月状条纹的泪斑等症状。

(6)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最急性型晚间还能正常吃食,翌日清晨即已死亡,常常看不到表现症状;病程稍长,体温升高到41~42 ℃,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病程1~2 d,死亡率达100%。急性型(胸膜肺炎型)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潜伏期1~5 d,体温40~41 ℃,痉挛性干咳,排出痰液呈黏液性或脓性,呼吸困难,后成湿、痛咳,胸部疼痛,呈犬坐、犬卧,初便秘,后腹泻,在皮肤上可见淤血性出血斑。慢性型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黏液,有时出现关节肿胀,消瘦,腹泻,2周以上衰竭死亡,病死率为60%~70%。

(7)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暴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该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 d。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 ℃,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黏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

(8)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所致的一种新的病毒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病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糙,皮肤苍白,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进行性消瘦,呼吸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腹泻,可视黏膜黄疸,咳嗽,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突然死亡。

(9)猪蓝耳病。是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多为怀孕后期流产),出现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被感染的母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返情率很高,长期不孕,母猪窝活仔数减少,受胎率下降10%~15%,仔猪感染后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肌肉振颤,共济失调,有的病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绀,呈蓝耳症状。

(10)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死胎为主。常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 ℃以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呕吐等。

2从流行病学上进行鉴别诊断

(1)猪气喘病。又名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大小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及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猪舍湿润,透风不良,猪群拥挤,最易感染发病。没有显著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当天气骤变、饲养条件阴湿严寒和卫生不良时,可使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常发生于育成猪和成年猪(出栏猪)。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污染排泄物或人员传播。猪群的转移或混养、拥挤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如气温突然改变、潮湿以及通风不畅)均会加速该病的传播,增加发病的危险。

(3)猪链球菌病。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但以闷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大猪、小猪均可感染,尤以小猪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的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该病可通过伤口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4)猪副嗜血杆菌病。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而以幼猪的病变最为明显。病猪、带菌猪经呼吸道将病原体传给仔猪。只有生后几天至几周的仔猪感染后才能产生鼻甲骨萎缩,成年猪感染后看不到症状,而成为带菌猪。

(6)猪肺疫。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最易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发生较多,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改变等不良因素促进该病发生,一般为散发。

(7)猪流感。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8)猪圆环病毒病(PVC-2)。PCV-2对猪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怀孕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公猪感染后也可经排出病毒。6~8周龄的猪多发。发病率高,病死率有高有低,但即使不死,亦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9)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0)猪伪狂犬病。呈地方流行性,多种家畜均可感染,可以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对猪的危害最大,无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最高。

3从剖检病变上进行鉴别诊断

(1)猪气喘病。病变局限于肺和胸腔内的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与健康组织的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肉样或胰样,切面组织致密,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黄白色,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发病24 h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黏液及黏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3)猪链球菌病。急性病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出血,全身浆膜及实质器官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四肢末稍皮下瘀血或出血。胸腔、心包积液,部分病例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脏和肺脏粘连。关节炎型病例可见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渗出液,后期化脓。

(4)猪副嗜血杆菌病。病死猪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体腔及脏器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物,尤其是胸腔、心包腔内可见淡黄色的渗出液,严重时呈胶冻状;肺脏肿胀、出血、淤血,并且常与胸膜发生粘连;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是下颌、股前、肺门等处。

(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鼻腔的软骨和骨组织软化和萎缩,主要是鼻甲骨萎缩,特别是鼻甲骨的下卷最为常见。卷曲变小而钝直,使鼻腔变为一个鼻道,鼻中隔弯曲,鼻黏膜常有黏脓性或干酪性分泌物。

(6)猪肺疫。最急性型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出血和皮肤小点出血,肺水肿,淋巴结水肿,肾炎,以咽喉部及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浸润为最大特征;脾出血,胃肠出血性炎症,皮肤有红斑。急性型除了全身黏膜、实质器官、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炎有泡沫状黏液。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7)猪流感。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8)猪圆环病毒病。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和化脓性病变;肺脏肿胀、坚硬或似橡皮,严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实质性病变,肝脏发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脏异常肿大,呈肉样变化,肾脏水肿,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时有白色坏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表现为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

(9)猪蓝耳病。肉眼可见肺水肿、出血、淤血,以心叶、尖叶为主的灶性暗红色实变;扁桃体出血、化脓;脑出血、淤血,有软化灶及胶冻样物质渗出;心肌出血、坏死;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淋巴结出血;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的出血斑点;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10)猪伪狂犬病。肝、脾等实质脏器可见灰白色坏死小点,肝、肾的坏死灶最具特征,周围有红色晕圈,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在肝脏褐色的背景下呈现异常鲜艳醒目的红黄色坏死灶。流产、死产胎儿大小较一致,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

4参考文献

[1] 王锡祯,高国平.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现场诊断及防制[J].中国动物保健,2002(1):20-22.

[2] 孔庆娟,刘马峰,杨爱明,等.猪圆环病毒的研究进程[J].中国畜牧兽医,2005(1):48-49.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2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清蛋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病毒、真菌、细菌等是其病原体, 早期明确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也是避免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方法[1]。病原学检查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耗时较长, 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传统的感染指标敏感性、特异性不高。PCT、PA是一种新指标, 为探讨其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 男41例, 女28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43.12±6.58)岁。选取同时期7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40例, 女33例, 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46.52±5.7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集清晨空腹前臂静脉血, 通过离心处理, 分离血清, 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血清PCT, 仪器使用罗氏Cobas全自动分析仪, 正常参考值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PCT、PA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血清PCT与PA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PCT和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阳性结果及特性情况 对照组:血清PCT阳性检出率8.22%(6/73)、PA阳性检出率13.70%(10/73);观察组:血清PCT阳性检出率85.51%(59/69)、PA阳性检出率72.46%(50/69);观察组血清PCT与P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以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 但该方法耗时较长, 可导致临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广泛使用实验室检验指标有CRP、WBC, 二者都属于机体重要的物质, 机体发生细菌感染后CRP、WBC可升高。但由于WBC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使用抗生素则体内WBC可能降低, 且其存在个体差异, 范围较宽;急性排异反应、手术等多种因素可导致体内CRP升高, 因此两种指标在细菌感染性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限。因此, 已有学者提出检测血清PCT与PA可作为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2, 3]。

PCT属于无激素活性糖蛋白, 是一种新的炎症指标, 其在脓毒血症中的诊疗价值已得到公认, 近年来研究发现, 其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感染性疾病健康人体具有较低的PCT水平。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的2~5 h, 在炎性细胞因子、细菌毒素的刺激下, PCT升高, 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毒感染下, 则PCT水平保持稳定[4]。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PCT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血清PCT、PA可作为诊断的有效指标, 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二菁, 薄建萍.降钙素原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18):51-53.

[2] 崔如众, 钱凤文, 何权瀛, 等.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预后评估.国际呼吸杂志, 2014, 34(2):122-125.

[3] 栾永明.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 8(1): 69-71.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3

关键词:真空断路器;并联电容器;过电压保护

中图分类号:TM5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减少线损,提高电能质量及功率因数,大部分的变电站装设了大容量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其可随着系统的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自动投切。并联电容器装置是由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并联连接于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能完成投运的一套设备。其一般装设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当条件允许时,应装设在变压器的主要负荷侧。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设置满足电容器投切要求的专用断路器或负荷开关,目前国内一般选用真空断路器。本文首先介绍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投切过程容易产生的涌流和重燃两大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1.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的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真空,其具有良好的灭弧性能。如图1所示,真空断路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真空泡灭弧室,灭弧性能比油和SF6气体作为介质的断路器灭弧性能都要良好得多。真空断路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体积小、质量轻;二是触头开距小,只有10mm左右,分合闸行程短;三是燃弧时间段,且与电流无关。燃弧后触头间隙介质恢复快;四是触头的电气寿命长,额定电流开断达5000次以上,适合于频繁操作;五是适用于开断容性负荷电流。所以,真空断路器在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操作中应用非常普及。

2.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过电压分析

用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通常会存在3个问题:截流过电压、复燃过电压和重燃过电压。

2.1 截流过电压

截流过电压是指电容器组在投入瞬间,电流若过零点,由于真空断路器的截流作用,电容器组由于其串联的电抗线圈及杂散电容中的能量在回路中发生高频振荡作用产生很高的恢复电压。

如式(1)所示,真空断路器击穿电弧复燃,其触头间距加大后绝缘强度越大而电弧再次熄灭。这个过程会导致电压不断上升直到电弧不再被熄灭为止。这个过程和断开电容器组发生复燃过程(2.1将提到)很类似,同样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

2.2 重燃过电压

断路器重燃是指退出电容器组的时候,断路器的断开间发生重燃并产生过电压,危害电容器组及相关设备。在自动投切电容器组很频繁的变电站要尤其注意电容器组断路器的重燃。

如图2所示,电容电压Uc=Us,当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熄灭,Uc=-Usm,但电源电压以正弦规律变化,真空短路器的断口两端的恢复电压Uf=Us-Usm。当电源电压达到峰值时,恢复电压Uf=2Usm。若断路器的断口介质绝缘强度不够,就会发生击穿,而产生断路器重燃。重燃发电时将产生高频振荡,若电弧在高频电流波形的过零时熄灭,电容电压将达到最大值,Uc=3Usm,并保持不变。当电压到达下半峰值时,断口的恢复电压Uf=4Usm,电容电压可高达Uc=5Usm。因此重燃产生的高电压将严重威胁电容器组及断路器等设备的绝缘。

真空断路器的触头有固定的不同期性,在电容退出的过程中其中性点容易产生位移,导致重燃过电压会更高。而分闸时相位具有随机性,相位越大出现重燃过电压的几率越高。同时,电源容量越小,重燃过电压的幅值也就越高,对真空断路器的考验越大。

2.3 复燃过电压

复燃过电压是指真空断路器在投切电容时,负荷侧的暂态电压和上升率大于真空断路器的断口的绝缘介质的恢复速度和能力,电弧将断口击穿并产生复燃。复燃相上有很高的过电压,并在其他相上感应过电压。若出现高频暂态电流过零点,真空断路器会再次灭弧截流,但若重统鱿稚鲜鱿窒螅将不断重复“击穿―灭弧”的过程,直到真空断路器的绝缘强度足够大而停止。负荷侧的暂态恢复电压及其上升率越高,断路器发生复燃过电压的几率越大。

3.防护措施

截流过电压主要是由于投入电容器组时真空断路器合闸过程中,与电容器组串联的电抗和杂散电容之间发生谐振而产生的过电压。而同样,在电容器组分闸的过程中,重燃和复燃产生过电压。过电压损害电容器组及其相关设备,使其不能正常使用。因此,除了选用性能良好,重燃率很低的断路器之外,一般在串联电抗侧加装阻容装置、避雷器或并联电容器的方法,降低过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来抑制截流过电压。其中避雷器的技术比较成熟且成本低、体积小及安装方便,可有效防护真空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产生截流过电压,在串联电抗侧安装避雷器时广泛应用好方法,而选中避雷器时一般都选用氧化锌避雷器,其具有以下优点。

氧化锌避雷器选用氧化锌电阻片,比普通的碳化硅具有更好的非线性特性,如图3所示。在同样的灭弧电压U2下,氧化锌电阻的电流为1mA,而碳化硅电阻的电流却达到了400A。其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氧化锌避雷器只吸收超过起始的动作电压(对设备绝缘有害的过电压),比碳化硅避雷器负担轻;二是氧化锌避雷可承受多重雷击,通流能力大,为碳化硅避雷器的2~5倍;三是有很好的响应特性,在陡波的作用下残压增高为碳化硅的1/4,一般只有5%~12%而已;四是体积较小,质量很轻,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所以一般都是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以保证电容器组的正常运行。同时,在真空断路器正式投入运行前应该进行大量的弹跳试验和重燃率试验和老练一段时间以减少重燃次数。

结语

截流过电压、断路器重燃和复燃是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时最常见的问题。本文在介绍真空断路器结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这三大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对电容器组的投切操作的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4

【关键词】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与治疗; 现状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77

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特别是在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诊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1 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与成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其鼻腔相对来说是比较短小的,并且鼻道狭窄,黏膜下层没有海绵组织,咽部相对来说是垂直、狭窄的,喉部相对比较垂直,支气管、气管的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并且其黏膜比较柔弱,难以将废物有效排除,肺脏中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含气量相对较少,而含血量相对较多,这使得其气体交换面积较小,与成人相比,胸廓及肺的回缩能力均较小,并且由于其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导致其呼吸道免疫功能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

2 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呼吸道感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冬季节[2-3],在其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病原学监测,这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关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越来越广泛,下面就对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予以简单介绍。

2.1 小儿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有很多种细菌均能够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相关的致病细菌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菌,并且这种类型的病菌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这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主要的消灭微生物病原体的方法就是应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性细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难以满足实际的抗菌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2.2 小儿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有关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我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在对39例持续喘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的方法,从中检出了12例博卡病毒,这是一种首先由瑞典学者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能够引发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将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两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其中较常出现的是发热[5]。

另外,有相关的研究中,对342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研究,发现其主要感染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则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病毒防治工作中,我国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安全有效的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有学者发现M2-1基因mRNA中的pshRNA7816对于该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其中M2nRNA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于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够有效的提升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其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种新型基因治疗类药物,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6]。

2.3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属于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其治疗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有关儿科哮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很多研究投入到了儿科哮喘的研究工作中,有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中的白三烯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提升。另外,有学者在对28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婴幼儿的支气管炎是很容易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导致哮喘发生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过敏体质,单纯母乳喂养、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BGG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7]。

3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现状

3.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有研究表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主要与血清硒、锌等微量元素以及T细胞亚群等的浓度变化有关,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小儿的血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体内血清的硒与锌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硒的升高与血锌含量的显著降低[8]。因此,王曾礼[9]认为,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可以将患儿体内血硒与血锌的比值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咽拭子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此来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面,应用这种检查方法,与血清学检查的检出率相似,但是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要求患者空腹,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直观,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其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比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10]。研究表明,其在患儿体内的升高程度与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及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工作中[11]。将血清前清蛋白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的感染的病因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观察工作中。

3.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仪器检测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中,最为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就是胸片检测,其具有简便、经济、快捷的优点,这是胸部检查过程中的优先选择项目,与胸部透视相比,其显像更加的清楚,能够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应用X线检查,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怀疑是支气管异物的患儿来说,仅仅依靠X线检查,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对儿童实施X线检查,对其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就是肺功能检测,通过该项检测能够对患儿气道中是否存在阻塞予以客观的反映,并且对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这是临床中的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且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的评定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是在对症程度的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13]。由于小儿的依从性比较差,在对其开展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与成人检测是不同的,儿科肺功能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强迫震荡法、气流阻断法、超声波法、体描仪法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4]。

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由于其纤支镜柔软可以弯曲,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将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中,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出现的微小病变,并且能够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集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在小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肺部病灶、咳血、气喘、反复咳嗽的检查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其还能够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发热、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肺功能严重损害、近期具有大量咳血、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严禁使用的,这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交大的损伤[15-16]。

在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明确其发病类型,才能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4 小儿呼吸系统的治疗现状

4.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药物,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于肺部及气管中,这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难以治愈或者是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祛痰药物,其能够有效的稀释痰液,并且还能够湿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抑制小儿呼吸系统炎症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型脑病、严重喘憋、全身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并且该种药物尽量不要应用于极低体重儿的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或者预防工作中。

免疫增敏剂,通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应用免疫增敏剂来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免疫增敏剂划分为:中草药、化学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就是免疫球蛋白,其能够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并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进行调节,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斯奇康,其能够通过增强小儿体内U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嗜碱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感染素的生成,从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及集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18]。

目前临床上报道的相关的中药组分也比较多,如:牛膝多糖、黄蔑多糖、香菇多糖等,其都是活性非常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以便于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

4.2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辅助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主要有:(1)吸入氧气雾化,这是一种将氧气作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通过氧雾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治疗过程中,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还会吸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患者肺泡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0]。(2)吸入NO,这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其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中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提升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患儿在吸入NO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这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的吸入持续时间、吸入最佳浓度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1]。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并且其种类众多,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患儿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常见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对于临床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胡长青.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1.

[2]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18(7):239-242.

[3]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28(19):555-558.

[4]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16):689-692.

[5]郝素莲,张亮.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6(9):1023-1026.

[6]韦珍爱.41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1-122.

[7]范木英,杜晓华,余泽明.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7):456-459.

[8]赵昱.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13):1234-1236.

[9]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11)(上)[J].新医学,2013,12(11):1024-1028.

[10]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5(19):306-309.

[11]张海英.被动吸烟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30(15):556-558.

[12]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7(13):741-743.

[13]童志杰,邓力,周名秀,等.小儿纤支镜在婴幼儿喘鸣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8):1145-1148.

[14]杨永弘,刘春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8(6):1026-1028.

[15]程雪艳.浅谈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7):852-854.

[16]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5):101-103.

[17]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18]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等.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9):147-149.

[19]谢城.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0(7):303-304.

[20]古力尼沙・依明,拉・提.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常见小儿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疾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3,42(11):1023-1025.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5

摘 要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特点,为诊断间质性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8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80例间质性肺疾病的病例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所占比例最多,大致分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非IPF两组,IPF组较非IPF组更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杵状指、爆裂音等症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表现 肺功能

Analyze 80 cases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en Xiuzhi

Yikuang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oal industry Shenma group(Pingdingshan City,Henan Province),467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lung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rovide the basis to diagno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Methods:To admit 80 case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atients from May 2008 to March 2013,and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signs,pulmonary function analysis,then finish analysis.Results:In 80 cases 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atients,idiopath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PF)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roughly divided into 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IPF)group and non IPF pared with the non IPF group,IPF group is more prone to have cough,difficulty breathing, clubbing,crackles and other symptom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linical feature;Lung function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可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1]。通常是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弥漫性炎症侵犯肺泡壁和邻近的肺泡腔,导致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容易侵犯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时还可累及小血管和小气道[2]。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Velcro音等,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为主的肺功能损伤。发病年龄多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2008年5月-2013年3月收治间质性肺疾病80例,现将临床症状、肺功能特点收集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3月收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IPF组和非IPF组。IPF组45例(男33例,女12例),非IPF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入选标准:经临床确诊的己知原因和未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有详细病史、临床表现记录、肺功能等特点。排除标准:由于肿瘤或感染病因造成的“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临床资料不完整等。

方法:①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7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其他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②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8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等。临床表现包括:咳嗽、进行呼吸困难或喘息柞状指、肺部爆裂音等。③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呼吸困难或喘息症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间质性肺疾病也称作弥漫性渗出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根据未知原因和已知原因通常分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非IPF两类,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包括与环境职业因素相关的无机或有机粉尘等,未知原因的包括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等[3]。非IPF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全身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为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另外,吸入粉尘引起的尘肺、药物引起的化疗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也是引起肺间质病变的病因之一。近年来,对间质性肺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其认识不断提高,其病种也越来越多,目前统计已达200种[4]。由于不同类型的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导致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治疗和预后等均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综合性地评估这些疾病,找到其病因,然后给予相应的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综合性评估方法有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胸部影像学、肺功能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等。此次研究详细分析了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等资料,并将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与非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做一比较,详细分析两种类型的不同之处。

IPF组与非IPF组比较,平均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但无明显差异。IPF通常发生在成人,多数在50岁以后。临床表现有干咳和气促,干咳呈阵发性,多数进行性加重。80%的病人可闻爆裂音,此音性质干燥、吸气末出现。50%左右的病人有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发绀、肺心病等。而非IPF也会出现以上症状,但程度较轻。ILD种类繁多,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肺功能、肺活检、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定。从而做出最明确的病因诊断。IPF和非IPF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萍,庄伟荣,张雅娟,等.65例老年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368-1370.

2 Deterding R.Evaluating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28:335-343.

呼吸疾病的诊断范文6

目前各种呼吸睡眠障碍性疾病日益增多,最常见的呼吸睡眠障碍性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我国患病率很高[1]。睡眠障碍疾病能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能导致障碍、肾功能损害、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准确地诊断呼吸睡眠疾病及其类型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就十分重要,多导睡眠仪(PSG)能够准确地诊断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并确定其类型。通过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为医生确诊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保障。我科室于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应用PSG对196例疑有睡眠障碍疾病患者进行了整夜睡眠或白天多次小睡的监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96例疑有睡眠障碍疾病患者,男性170例,女性26例,年龄4~70岁,均采用德国生产的EMBLAS4000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进行整夜睡眠监测或白天多次小睡监测。

1.2方法:在监测专用房内作PSG检查,连续监测7h。监测脑电、眼动、口鼻气流、鼾声、心电、胸腹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等,通过微型记录仪进行实时记录、输入电脑进行处理、分析,给出结果。注意事项:做检测前沐浴、理发,监测当日午后禁饮咖啡及饮料,不得用镇静剂。所安装的电极要粘牢,不易脱落,胸腹运动带与胸壁相贴得体,松紧适度。

2结果

196例疑似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160例(81.6%),失眠患者26例,发作性睡病4例,不安腿综合征[2]2例,反复发作性过度睡眠1例,癫痫3例(通过扩展PSG脑电导联发现癫痫棘波),其中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中阻塞型低通气119例(74.4%),混合型30例(18.8%),中枢性11例(6.9%)。在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占绝大多数,而且对身体危害最大,在这里对此病的监测结果做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存在较大程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中重度占83.1%)和呼吸紊乱(中重度占89.4%),血氧饱和度下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呼吸紊乱是指呼吸暂停或不同程度的气流下降。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的标准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来判断。AHI是指睡眠中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轻度的呼吸暂停定义为AHI5~15次/h,中度为AHI15~30次/h,重度为AHI>30次/h[3]。监测结果:呼吸紊乱:轻度17例,中度34例,重度109例;血氧饱和度下降:轻度27例,中度41例,重度92例。对160例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中有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0例,对无解剖结构异常的给予配戴呼吸机治疗130例,并追踪观察。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经配戴呼吸机治疗后气道通畅,鼾声消失,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至5次/h以下,血氧饱和度提高到90%以上,因而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