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探究的方式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1

一、自主――民主精神的体现

自主学习主要是针对被动学习而言的。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生一切要顺从教师。但在我的科学课上,我提倡学习要自主,学生应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自主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决定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方式等等。例如,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部分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实心物品,并做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木块、塑料块、铁钉和钢球。进行实验时,我先把实验要求及方法讲了一遍,并做了示范。实验还在准备阶段他们已迫不及待了。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分别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和自己准备的材料各进行一次试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本组的预测及实验结论。在这里,学生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更是充分反映他们的自主,是为自己的兴趣而学。

无疑,将自还给学生是民主精神在教学领域的体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互动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称为教学,学生在人格上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利。

二、合作――学生交往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的活动,有和同学交流的需要。由于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学生更希望能与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借助于众人的力量、智慧,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我在教学“我的月球卡”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月球的信息不一致,还各持己见。我觉得这是一个合作的好机会,立刻将学生分成6~7人的四个小组,每组有组长、组员等不同角色。各组员提供数据及建议,组长负责把所有数据归类、整理成精致的“月球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忙的不亦乐乎。当四张别具一格的“月球卡”摆在我眼前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居然总结的那么全面,不但归纳出了月球的运动方式、数据资料和地形地貌,还归纳出了月球的结构、月球白天与夜间的温度等其他资料。

可见,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协同。而且,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能够学会梳理、表达;学会聆听、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并不断反思自己和鉴别他人。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所在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和建构。这类协同和互动,既对学生抱以希望,给予鼓励,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既明确了任务,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团队意识;既付诸于行动,又可以弥补教学中的缺失和挂一漏万。

三、探究――创新精神的培养

探究与接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往往是外在的强加,学生通常是被动的;而探究则不然,探究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106-01

一、在探究的准备阶段,耐心的将学生扶上路

探究的准备阶段包括知识的准备,如新的探究内容需要有新概念作为铺垫,这个新概念就是探究的知识准备,在这些准备阶段,教师要耐心地扶学生一把。

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占据空间”的概念,教师出示装水的杯子,提问:什么占据了杯子的空间?学生: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接着列举类似的例子,如粉笔占据盒子的空间。教师在扶着学生认识“占据空间”的概念以后,自然而然提出:粉笔、水等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要占据空间吗?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又如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是植物单元,整个单元的认识对象就是身边的植物,重点通过植物这一对象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观察”这个词语虽不陌生,但并不了解科学意义上的观察是怎么回事,怎样做才是观察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单纯的看。这时,怎样让“看”变成“观察”,我们首先要制定一个观察计划,确定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什么工具帮助观察?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等等。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并实施计划,学生体验到观察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在后面的教学中,只要涉及有观察的活动,学生都会自觉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按计划开展观察。

器材操作技能准备,也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扶着学生,按规范的方式操作器材。如《怎样加快物体溶解》中加热实验涉及到酒精灯的使用,在学生认识了酒精灯的结构以后,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使用酒精灯要注意的地方。在做过滤实验的时候,各种器材的使用要求都要讲解清楚。在这些准备阶段,只有教师耐心细致的将学生扶上路,学生才能顺利地开展好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二、在探究的行进过程,大胆的放开学生的手

探究的行进过程,指学生在做完必要的准备活动之后的自主探究过程,包括观察、分类、测量以及设计实验、实验探究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或小组设计的各种方法进行活动,彻底放开他们的手。

在《蚂蚁》的观察中,我鼓励孩子们除了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以外,还可以设计各种小实验的办法对蚂蚁进行观察。学生的思路非常活跃。他们想除了各种观察蚂蚁的方法:用食物诱惑,蚂蚁自由选择的方式,观察蚂蚁喜欢的食物;用蒜头画迷宫,让蚂蚁走迷宫的方式,观察蚂蚁对气味的反应;对蚂蚁身体分节控制,观察蚂蚁各部分的作用分工(要求不伤害到蚂蚁);蚂蚁搬食,观察蚂蚁间的相互协作……由于放手让学生自由设计观察蚂蚁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兴趣空前高涨,对于蚂蚁的感性认识也更加丰富。

三、在整理数据、分析交流阶段,扶与放相结合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科学素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大力的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实施新课程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在新时代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化学新课程实现“学生发展”课程宗旨的担当起重要作用。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的目的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时,全面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

近年来,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被世界很多国家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旨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需要密切把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教育方法。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是对传统教学的理性思考。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我们走的是“多考试、少读书、少活动”的道路,学生很少去参与实践活动。而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社会、生活、自然、高新科技中寻找问题,寻找疑点,寻找突破,这就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广、更深,更具有实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和个别化教育,由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型转向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型。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的形式

1.在高中化学课堂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接受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教师可以把它们不断地交替使用,灵活的变通教学方法。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只是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老师讲学生听,故而显得很死板。因此,对于有些课,解概念、定律、法则和原理的教师还是必须讲地,可以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论的形式详细的解释给学生听,这个时候老师的讲学生的听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具体化,有机地把新旧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新的而又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对于另外一些课,教师只需给予学生相应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调查、讨论和交流,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寻找、自主摸索、自主解决。

2.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它着眼于学生能够学会学习。选用探究式,一方面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质疑问难中、观察比较中、矛盾冲突中、实践活动中都可以不断地去探究发现。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多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又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

3.在高中化学课堂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课程的体系仅仅是关注知识,学生在大海般的知识中只能获取很小一部分,而“课堂问题解决式”来关注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即以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作为出发点,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处理信,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学生自己会不会想问题;会不会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能不能解决和处理好问题。在这个环节要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实验中,采用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提出初步方案―提出猜想或假设―实验或验证―学生间交流评价。这一模式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索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正确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实验学习的体验,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它更适合应用己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认知网络的学习,加深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课 学习方式

一、教师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据调查,对于政治课程不喜欢的学生中,80%的理由主要有老师不讲课、老师只会照读课本,没一点儿趣味、老师叫学生划重点课堂枯燥无味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影响。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必须以转变教师的角色为切入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的情境之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与其无拘无束地交流和讨论,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题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搜集信息、展示信息资料;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过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通过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责任。

二、学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体。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讲得过多,就剥夺了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就等于把他们请出了学习政治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

许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以活动为载体设计问题,也试图去思考,但是始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规律,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处理好教学关系,帮助学生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另一方面要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必须为全体学生着想,都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使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质量上做到“上不封顶,下必保底”。应减少“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操练方式。因为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更多的是老师与少部分学生的活动:想回答问题而未被提问或根本不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可改用分排、分行、分组等多种操练方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方式来显示相同的信息,或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不同的信息。要在有组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作用。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又能反过来促进他们更自觉、主动地去质疑、探究和尝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保证

1.课堂导入要确定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独具引力的课堂,其精彩性、艺术性必然是从课堂的导入开始下功夫。课堂导入,可通过讲故事、事例导入,借助动画,图片导入,谈话式导入,音乐配画面导入,漫画导入,事实报道导入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设置情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和教师归纳总结升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能紧紧围绕情境刺激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将自己融入课堂这条线索创设,就能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比如,在处理“价值规律”的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从学校食堂菜价的变化和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月饼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③从手机、DVD生产发展的变化来看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样就把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推动其创新与探索精神。由于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和跨度,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活跃思维,并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使“课堂”变成“学堂”,“教学”变成“导学”,“学会”变为“会学”。

3.巧妙结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活动向社会实践延伸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5

问题性、学习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欲望的激发

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是否能被2或5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运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学生急于想弄清的的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被激发起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还有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把这张对着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地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学习中。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精神。

二、提供探究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空间也很大。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学具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要动脑筋才能发现。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再比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从中发现一种重要的规律和思想,这个问题的探究空间就更大了。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像“跳一跳,摘桃子“中的桃子不是伸手可得的,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好度,太难或太容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2、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从中能发现什么;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事物,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自主学习时间要充分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的分配,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教师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如当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到大多数学生已完成,还有几位没完成时,就要延长点时间,然后再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进行验证。探究的时间大约占总学时的一半左右,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及时给学生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六、鼓励学生探究,张扬学生个性。

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并让它们首尾相接,恰好连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周围几寸远的地方撒了它们最爱吃的松针。但是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的习性,它们就这样一圈圈行走,最后疲劳饥饿而死。假如毛毛虫里能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毛毛虫式的人”,那就必须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张扬个性。

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个性化,个性的魅力就在于心灵的涌动,智慧的闪光,激情的飞扬以及生命力的呈现,自由意识的树立。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必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憾,溅起个性化联想启迪。特别是在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谓和态度倾向。它顺应了课改综合化的走势,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

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6

一、课堂教学与兴趣培养

1.理想支撑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兴趣与理想以及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增强,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量。要经常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革命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学习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让兴趣深深地扎根于需要的土壤之中。

2.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活动有趣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能够采用这种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又不降低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学习气氛就会比较热烈,学生学得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兴趣自然就容易被激发和培养起来。

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接受新鲜刺激,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我们必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平等、合作的关系。我们倡导各种形式的主动参与,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探究学习。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为了这一目标,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细细的初读课文,通过细读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第二遍略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有感想的地方做上标记,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想和见解,从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次,第三遍我们要培养学生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质疑,谈自己的看法,并小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明白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使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阅读语文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

1.平等对话。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一般教学2/3的时间,提问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方法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发现问题提问、学生自我提问。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教育。强调要进行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产生满足、愉快、合作、互动的情感状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