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1
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低碳建筑
1.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最常见的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考虑下述因素进行调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2.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施工技术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较好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它造价低、施工简便。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桩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定位放线;设置供电、供水系统;安装打桩机等。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在施工过程中可据此检查桩位的偏差以及桩的入土深度。打桩技术要点如下。
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周应有5~10mm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锤的落距应较小,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锤击。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如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则需用送桩管将桩送入土中时,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多节桩的接桩,可用焊接或法兰锚接。目前焊接接桩应用最多。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桩之间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填实焊牢,焊接时焊缝应连续饱满,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打桩的质量控制:打桩的质量检查包括桩的偏差、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
3.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形式,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4.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有更多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有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建筑。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是要受到很多的限制的,这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所以,我们应该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融人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2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建筑工程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提高效率,科技创造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3D打印技术正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自打其研制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打印食物、打印机械零件甚至打印手枪等不一而足。3D打印技术先后进入了牙医、珠宝、医疗行业,人们希望利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制产品,借此提升执行任务的速度并降低成本,3D打印技术未来应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如今也有建筑工程人员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建筑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3D打印技术的原理基础上,就3D打印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3D打印技术
(一)3D打印技术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文字图片打印机,它们是平面的二维打印,3D打印就是在普通的二维打印的基础上再加一维。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以及尼龙玻纤、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3D打印机工作时先像普通打印一样,在一个平面上将塑料、金属等粉末状材料打印出一层,然后再将这些可黏合的打印一层一层的粘起来。通过每一层不同的“图形”的累积,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物体。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的累积起来后,就完成了一个设计好的立体的样子。3D打印技术就是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来构造零物件。模具制造、工业设计常将此技术用于建造模型,现在正向产品制造的方向发展,形成直接数字化制造。
(二)3D打印技术的现实意义。首先,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模型的尺寸以及复杂程度,传统方法制造出一个模型通常需要数小时到数天,而用三维打印的技术则可以将时间缩短为数个小时,开辟了快速成型的新途径。其次,降低成本。传统的制造技术如注塑法可以降低成本大量制造聚合物产品,而三维打印技术则可以以更快、更有弹性以及更低成本的办法生产数量相对较少的产品。再次,打印的物品逼真。因为3D打印机的分辨率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并且是三维的,所以打印出发产品例如模型十分逼真。今天的3D打印能复制出与原物一模一样的实物出来。最后,给设计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建筑设计领域应用
3D打印实际就是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快速成型技术是特种加工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集数控、机械CAD/CAM技术、激光加工、新材料科学等多种新型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由于3D打印成品的可塑性非常强,从二维到三维,3D打印可以精确到600dpi,每层0.01毫米的厚度,几乎任何复杂的结构都可以轻松打印出来,于是许多建筑设计师将该技术用于建筑与市政布局模型、工业设计的快速成型。
以往建筑设计师制作模型和3D效果图都是手勾草图,现在,3D打印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3D效果图、建筑模型等建筑造型表现方式不同的、全新的操作模式,它将让模型作为建筑师矫正设计的手段这一初衷获得新生。整个建筑模型制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拍照、建模、打印。这种操作方式比用软件画图、按照图纸仿形雕刻更精确、更快捷。
(二)建筑市场开发应用
1.建设方案初始设计阶段。我们知道通过看2D图想象3D空间确实比较困难,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3D打印模型在这一点不仅非常有用,而且还可以有效传达想法,根据各方讨论意见随时改变。例如在做城市综合体、交通综合体等这种大体量建筑群开发初始阶段,就需要研究这些综合体建成后会对周围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有何影响。最好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给出模型,用以直观真实的展现建成后的情景,3D打印机具有这方面的极大优势。
2.建设提交方案成果阶段。建筑工程每个设计阶段的任务终将形成一个连贯一致的设计,包括方案、成本、准则等所需要求。如果用3D模型完成空间、环境设计,就相当一个缩微版的建筑与环境原型再现,必然会得到建设方和公众的接受,也可避免因为设计者的疏忽造成的失败建筑。
3.项目技术设计和营造阶段。随着建筑项目的开展,3D打印模型的辅助设计功能也随着改变,转向项目的技术设计和细部处理、风格展现,比如内饰、外饰的材料、风格、空间内部的陈设和装饰物品,使之更加深化细致。
4.建设项目成果展示。3D打印模型不仅是设计过程和项目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工具,也可作最终展示。设想在一间设计公司的展厅内,陈列着这家公司完成的许多项目缩微模型,他们就是窗外真实城市景观的真实再现,这些模型就能赢得潜在客户的信任,给设计者带来新的收益机会。
(三)在建筑构件方面的应用。如今有一些建筑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建筑构件。起初,建筑师采用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按照设计的尺寸分段打印各个节点,然后将其组装起来。SLS3D打印技术能够满足建筑所需要的美学和结构方面的需求。
(四)在制造实体建筑方面的应用。也就是用3D打印技术来盖房子。采用的方法是分段打印组装方式,即建筑模块化,在工厂里每块打印好,最后一起现场组装。与建设传统房屋一样,打印房子之前首先需要打下地基;接着,打印机根据图纸打印墙体结构,同时预留“梁”与“柱”浇筑的空间;最后,在预留空间置入钢筋、灌注混凝土,在墙体的中空部分填充保温材料。这种打印实体建筑在我国也有案例,肉眼观察,这些3D打印房与普通房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的墙体有着类似雕饰的纹路,或横向或纵向,而整体效果宛如制作奶油蛋糕时挤出的奶油被一层一层堆叠起来。
三、3D打印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3D打印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实体建筑打印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打印材料的限制。3D打印机使用的是真实的金属、陶瓷、塑料、尼龙玻纤等材料,虽然可以实现塑料、某些金属或者陶瓷打印,但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较昂贵和稀缺的。另外,打印机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无法支持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虽然研究者们在一些打印材料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除非这些进展达到成熟并有效,否则材料依然会是3D打印的一大障碍。
其次,打印机器的限制。3D打印技术在重建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能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那些运动的物体和它们的清晰度就难以实现了。但最基本的困难在于尺寸。2维打印大家都常用,一个最根本的常识就是,输出尺寸越大,打印机本身就越大,那么打印机的喷头活动范围要能够覆盖全幅的输出尺寸,那么必然会大一圈。在3维打印领域,这意味着:如果打印住宅则打印机需要比你的住宅大一圈。机器越大越难制造,更重要的是机器越大,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就会越差。所以现阶段解决3d打印房屋的一些基本问题:材料,控制,精度等。
再次,3D打印建筑的安全问题。一方面,3D打印技术能否把房屋的梁体、墙体和柱体做到和传统行业一样坚固,还有待检验。另一方面,建筑的抗震性。现在一般使用超轻的全新材料,打印的房子自重会小于传统房屋,抗震性也就更好,但如果打印房的自重大于普通房屋,抗震性的问题就值得考虑了。再一方面,建筑的耐撞击性,不管怎样由于材料的关系,打印的建筑的耐撞击性可能不如传统房屋。国家尚未对3D打印建筑出台相关标准,这使得3D打印房的安全性、抗震性等性能无法得到检验。
因此,短期内,3D打印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建筑方式。一种较大的可能是新技术与传统工艺互为补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结合3D打印技术,建造一些科幻建筑、概念建筑等。但在设计体系、模型制作、钢筋混凝土很难塑造的个性的效果方面,3D打印却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古丽萍.蓄势待发的3D打印机及其发展[J].数码印刷,2011,(10).
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3
关键字: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前景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繁荣的同时,作为社会发展重要部门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有限,而且,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自然的保护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因而,作为建筑行业新发展方向的高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作为城市建筑工程建设主格调,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对于城市建设十分重要。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即是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和科学利用。
1.高层建筑施工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高层建筑的发展面临着改革的契机。为了紧跟国际先进脚步,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国政府和施工单位都着力促进高层建筑施工理论和技术的变革,并鼓励施工技术的自我改革和独立创新。但是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当前的高层建筑绝大多数还是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为了有效减轻建筑物自重负荷,在实际的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形式不断优化和发展,形成了现在常用的钢结构和钢混结构。在原材料的运输和运用上,优化了运输路径,并配合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结构复杂,对施工技术和相关工艺的要求高,国家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建设效率,引入了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强化了建筑工程施工。除此之外,国家还强化了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的监督、控制和全面检验和审核。
2.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的施工特点分析
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高层建筑有着工程共有的复杂性、系统性、耗时长、花费大等特性。同时,因为其建筑楼层高,因而,具备了高空作业、建筑体积大、基础埋深大、工程量巨大等特性,这使得其与普通工程建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技术运用和工程的处理上有着很大不同。
2.1高空性
高层建筑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高空作业的问题,这就造成施工环节极大的垂直运输量,对于垂直运输技术选择和使用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施工环节中的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输,必须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输效率。因此,必须做好高空作业的防火、通信和水电供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2超大的体积和工程量
高层建筑本身就具有楼层高、体积大、施工量和强度都大的特点。因而,在工程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众多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而当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技术复杂,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因而,往往采取的是边设计边施工的措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要求各个施工部门以及各施工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协调,在施工设计中也应力图做到精益求精,管理科学。
2.3基础埋深程度大
建筑建设中,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设计基础埋深要大于整体高度的1/12。而高层建筑的高度会对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和抗压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实际的施工中,会进一步加大其基础的埋深程度。基础的埋深主要是在工程建设的地基处理阶段。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埋深的技术种类和强度要求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高层建筑施工主要运用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投资额度大、施工专业性要求高、工序流程复杂且施工管理繁琐。因而,在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实况,有效运用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办法对于实现工程要求,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前主要运用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基础施工技术运用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由降水、土方开挖、基坑的防护、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系列工序组成。基础施工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安全的保障也影响重大。其工期占据总工期的1/3左右,造价占整个土建造价的20%至30%左右。建筑施工结构设计对于基础地基的处理有严格的要求,地基埋置深度必须由楼层的总高度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天然地基应该为高层建筑物总高度的1/12,桩基应该为1/15,其中桩基不应该记在总高度之内。除此之外,必须根据工程实况,进行边坡的防护、基坑的开挖以及地下降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并经论证合格后投入施工。
3.2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 混凝土中水以及水泥的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重大影响,并成正相关。在施工中,控制好水泥以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能保证工程功能和质量达标。
3.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运用
受重力和高层建筑的高度影响,建筑结构下部的楼层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而上部楼层承受的压力一般较小。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对上下层的楼城建设的刚度、柱网密度、墙的数量、相邻轴线之间的距离等的程度要求不一致,一般呈现出从下到上依次递减的趋势。但是,为了实现高层建筑的功能需求,实际的施工会采取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建设方式,即上部空间小、下部空间大,上部以剪力墙为主,而下部则刚度较小的框架结构为主。而为了达到功能建设和质量保证的统一,就需要在施工中进行精确的结构转换设置。
3.4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运用
建筑物功能和建筑造型要求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布局,出现了高层主楼与底层的裙房连在一起的布局形式。实际中,一般会对高层主楼和地层裙房进行同时施工,便于平整回填后场地,方便上部建筑结构建设。无论上部建筑结构施工是与裙楼同时施工,还是分为先后进行施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建筑要求,精确地预留施工后浇带。高层建筑、裙楼之间相连的基础梁以及上部结构的梁、板,也必须根据施工设计预留浇带。整体工程竣工后,再采用膨胀混凝土浇筑。
4.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前景探析
上述的高层施工技术是我国在传统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施工技术。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在这方面的施工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前景。
4.1外墙施工技术进一步发展
全面浇筑是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墙体的主要施工结构,高层建筑墙体的规模化浇筑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在现已取得的浇筑结构施工和运用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增加外墙施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对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实用价值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2厚板转换施工技术深入发展
建筑物本身的施工工艺、设计目的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物转换层的形式和高度。板式、梁式以及桁架式是常用的转换层结构。其中,厚板式转换结构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中解决了高层建筑物跨度大、挠度大等方面的问题。
4. 3 新材料创新
建筑材料与整个建筑的质量、性能以及负荷能力等密切相关。为提高高层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我国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的投资与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高层建筑行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受到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等的制约,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状态。对此,国家除了加强对于高层施工技术的投资力度外,还应当在政策上鼓励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论,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施工技术的研讨、分析和创新。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4
【关键词】工民建;节能施工技术;要求
引言
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筑工程业中的工民建在时代的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对于节能施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节能施工技术对于工民建中的工程造价、施工时间、工程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有力保障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工民建施工中,专业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要立足于自身岗位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节能为目标,增强岗位责任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水平,才能保障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1 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的应用
1.1 照明电气
照明电气方面来说,建筑的应用应以其使用需求来规划。对于照明用电的亮度,越大不代表其光能利用越好。而应以满足建筑应用需求与光度符合人眼舒适度为标准。避免造成电力资源的无谓浪费与眼睛的损伤。施工中对于用电导线要科学规划,尽量减少线缆长度。为保证用电安全,应使用导电性能优良的纯铜芯线缆进行铺设。而对于照明用具的选择,则要以应用范围的不同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办公室与普通居室应考虑其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寿命较长且光效较高的荧光灯灯具。而工业生产场所,不存在显色等要求的建筑中,则可以使用光效高、且寿命长的高压钠灯进行安装。从节省电能上考虑,还应设置声控系统在楼梯间等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照明的区域。另外,由于白炽灯在使用寿命、光效上等与其他灯具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所以,从节能上来说,应限制使用白炽灯。
1.2 墙体施工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墙体施工应多使用空心砖进行承重墙的施工。这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节能施工效果。在施工对空心砖一般是使用整砖平砌的方法进行施工,注意其孔洞应保持垂直,且其长圆孔的方向应与墙体的长方面保持一致。当遇到空心砖不能进行整砌的情况时,应使用实心砖进行替代,不得将空心砖进行破凿后砌入。同时对于管道处与预埋件处的施工,也应使用实心砖进行砌筑。为了防止施工中外墙冷热桥、通缝与密实度不足的问题,不得在孔洞处进行随意的水泥砂浆填补,应按图纸说明,进行空心砖与实心砖的交替砌筑以保证其施工质量。节能不代表省工省料,施工技术人员应以保障施工质量为前提,按原施工图纸与要求进行相应的节能施工设计,在科学的认证与实验基础上,保障节能施工的同时,工民建项目不会出现粉刷开裂以及墙体热阻值低、裂缝处渗漏等现象。
1.3 安装门窗
门窗节能施工的同时,还在于保障其隔声保温性能与防盗功能。目前来说,工民建项目应多采用铝合金材料的单框无色透明玻璃外窗以及具备有较强的隔声保温性能和防盗功能的金属材料门进行门窗施工。施工中要重视安装中的门窗接缝等问题,保证其施工质量。
1.4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利用这一块主要在于对太阳能的搜集、散热以及遮阳一体化。合理的太阳能利用不仅能有效地为工民建提供天然光照与热能,同时还能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也就从另一方面保护了环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循环化资源,其无污染、方便获取的特性与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特点,应用在工民建中,已经从最初的初步应用发展到了现在的混合型应用。
1.5 隔热
隔热主要在于工民建的屋顶与墙顶处。由于此处受太阳辐射大,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季节内的隔热设施相当重要。目前来说,应用较广的主要还是空气层隔热。这是以降低热传递来达到隔热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另外,目前在隔热施工中,应用的还有倒置型保温屋面以及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砂保暖屋面等
1.6 采暖
目前应用在工民建施工中的水源泵系统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采暖设施。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表的水源来进行太阳能的采集与吸收,同时结合地下水源所吸收的地热能进行采暖。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后,再以少量高位电能进行强势输入,以达到转移热能的作用,进而实现采暖的目标。这种方式目前来说有着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特点,与传统的暖气相比,其节能上表现相当优异。
1.7 给排水系统中的节能应用
1.7.1 减压配置
节能施工中,按建筑的现实使用需求,对工民建的水系统进行水压控制,规避超压出流情况的发生,对于合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达到节能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符合工民建使用的现实水量,首先要进行水压测量。对工民建中每户的入户管进行工作压力限值与净水压力值统计。科学分析后,设计压力值,把供水压力限制在范围内。另外,再结合对工民建的合理减压操作,把建筑中的给排水工程进行减压配置,保证水压限值稳定,进一步防止超压出流的可能性。另外,还可以进行减压阀的配水点水压控制,把单位内时间内的水流量进行定点控制。
1.7.2 给排水系统中的节能施工要点
节能施工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与渗漏。在工民建的给排水工程中,最常见的就是管道渗漏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不足,施工材料的性能不达标以及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的欠缺。由于不同工民建项目其所处的环境与地质条件也不同,由于环境因素与温度因素所造成的混凝土拉应力不足,导致管路泄露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基于此,工民建施工中,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在施工中就要严抓质量,合理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验,对施工材料实行严进严出制度,防止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情况的发生。同时应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施工影响与长期应力下的给排水设施变化值,在施工中进行相应的加强与侧重。尽力降低可能影响给排水系统的负面因素。另外,由于管道中最易发生渗漏的就是管道节点与阀门处渗水。那么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要进行工艺的更新,对镀锌钢管等容易发生渗漏的管道进行淘汰。选择稳定性强,不受侵蚀的高密度聚乙烯、铝塑复合管、铜塑复合管等新型材料,此种材料是新工程材料,在密封性与施工方便性上有着明显优势。同时这种新材料对于工民建给排水管道中的管道连接处渗漏问题也有着很好的防范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工民建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泄漏问题,也就可以直接起到节能的作用。
2 结语
在工民建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节能的应用与技术开发已经成为了以后发展的主流。随着人们对于环保与节能的意识不断增强,不仅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工民建的节能施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而且由于目前节能施工的技术前景相当广阔,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节能施工的重视度。在相关部门的统计中,目前开发出来的节能施工技术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普及,那么这省下来的资源已经可以相当于长江三峡全年发电量的总和。正是由于巨大的经济效益,节能施工对于我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工民建施工中应用节能施工技术,也会为用户省下相当大的开支。所以,在这样的前景与条件下,施工企业要抓住时代的脉搏,努力开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科技创新范畴,为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取得经济与社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卢中军,殷伟琳.刍议工民建工程节能施工技术要点[J].中华民居,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