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1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1.2社会系统

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1.3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 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半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2.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2.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3.1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3.2技术措施

3.2.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3.2.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下转第330页)(上接第374页)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2.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3.3经济措施

3.3.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3.3.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3.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2

摘要: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工程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建设市场主体之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市场竞争;咨询服务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为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经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投入产出比大的知识智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现状

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业产生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在开始阶段其主要是由建设部门、计委系统及财政和审计部门基建审计机构以及勘察设计等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组成,该类机构中不乏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自办实体等性质,真正作为独立法人的造价咨询单位仅占总数的20%,而其他部分或与原单位属挂靠关系,甚至为彻头彻尾的官办,近年来国家虽在落实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明脱暗不脱、脱而不离的状况仍存在,最终导致了无序竞争、甚至部门垄断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目前国内部分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中造价咨询业务仅为其附带业务,导致其在管理模式、经营理念方面都不能充分体现造价咨询机构应有的特点,国内尽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该类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其在实践贯彻中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仍存在。

1.2 服务范围狭窄。国内造价咨询行业是在近年来才产生、发展的,目前一般规模较小,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咨询服务范围窄、深度浅以及竞争力差等特点,一般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工程标底和预结算编制或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经济评价、工程设计造价分析以及施工中造价索赔等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咨询服务则很少涉足,同时造价咨询机构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和服务手段科技含量少等状况,很多公司虽办公设备齐全,但未能发挥其最佳使用效益,以上状况导致在造价咨询市场内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造价咨询企业的进入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大量业务机会。

2 机构在造价各阶段管理的作用

2.1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项目决策阶段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在这一阶段,投资方为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建设方案,在决策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初,委托造价咨询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投资测算、资金筹措、风险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偿还能力的分析,对决策项目的选定、各项经济指标的拟定提供多个方案,以便投资方优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在经济上对项目做出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接受委托参与编制投资估算时,应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建设项目的规模、厂址、技术协作条件,对各种拟建设计方案制订估算书;在编制投资估算时,应考虑充分,估算拟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必要时甚至为业主估算竣工后的经营费用和维护保养费,以便于业主决定项目的执行方案,确保方案在功能上、技术上和财务上的可行性;还应向业主提供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的申请报告等。

2.2 设计阶段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做出投资决策后,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其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体现其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据有关专家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分别达75%-95%、35%-75%、5%-35%,直接影响着工程投资和工期长短。在这一阶段,首先,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业主所提出的设计要求,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或设计招标,用技术经济方法组织评选设计方案;其次,应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初步设计规划,制订建设投资分项初步概算和资金支出流量估算表,以保证投资得到最有效的运用。

2.3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是按竞争方式以合理的最低造价来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此阶段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工程的建安造价。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分析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时、当地有关招投标方面的政策文件,向业主提供书面的咨询意见;当业务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协助制定招标计划时,其应协助业主制定资格预审条件,评标细则、进行资格预审,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企业等;应清楚各专业图纸的内容,编制工程量清单和一系列相关文件;应明确界定包干费、风险系数等特殊取费的内容和范围,用鲜明准确的语言、文字认真编写招标文件的条款。

2.4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变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落实合同、实施投资控制的操作过程,也是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造价咨询机构应协助业主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各种不合理的施工措施增加费用;严把签证关,防止施工单位巧立名目、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结算时候搞突击;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量计算;检查每个子项、数量和金额的变更情况;从造价、项目的功能要求、质量和工期方面审查工程变更方案,并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对于未协商的工程变更款,应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量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格;收集、整理有关施工和监理的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证据;准确审查验工月报、签证数量、索赔价款,尽可能在最终结算时少留活口。

3 结语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施工各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对造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把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观念渗透到工程的各阶段之中。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努力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从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发挥专业人员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3

关键词:土建项目 设计变更 签证管理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

1.设计变更的主体、原因

业主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主要涉及到:已经批准的建设规模、基本原则、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功能体系、主要部位,对外部群体景观、主要使用功能和主要施工方案有重大影响,如建筑物整体布局,道路、管线总体走向或高程,大面积地基处理,大面积路基路面结构,群体建筑立面效果,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变更等。

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应本着对工程技术、工期、投资等三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设计过程中的错、漏及优化问题,及时提出变更申请。对变更理由、内容及相关专业影响等,应从全局考虑并详细说明,按程序报批。

监理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符合,或为了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和安全生产,更好地推进工程建设,根据规范合理提出变更要求。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而发生的设计变更。如地质勘探单位未勘查到的地下防空洞,需要地基处理,或是由于市场资源的原因,如材料供应或施工条件不成熟需改用其它材料代替等。

2. 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与注意事项

2.1.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调、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的图纸及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各部门付诸实施。变更原则如下: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认真地搞好图纸会审,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确需在施工中发生变更的,也要赶在施工前变更;变更工作应在技术上可行,并全面考虑变更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作决定,对由此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合同范围内,更需慎重;变更后的施工工艺不宜复杂,且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变更后的项目不得降低使用标准;对设计变更应详细记录,详细说明原设计情况、设计变更原因、内容及对其它专业的影响,因设计变更增减的工程造价,并应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

2.2签发设计变更应注意事项

在实施项目之前,要制定变更令的标准格式。变更令包括如下内容:项目名称或合同号;变更令编号和签发变更日期;产生变更的原因和详细的变更内容说明:依据合同的哪一款发出变更令,变更工作是在接到变更令后立即实施,还是确定变更工作的费用后实施等;先前变更产生的累计费用额,此次变更增加或减少的费用额,累计部分变更费用额;分清设计变更的责任原因,确定费用承担方及承担额;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签证;变更令应附附件,附件包括:变更工作的工程量表、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和其它与变更工作有关的文件。

3.现场签证管理的相关问题

3.1现场签证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签证的未签证。有一些签证,如零星用工、零星工程等,发生的时候就应当及地办理。有很多业主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动一些部位,既无设计变更,也不办现场签证,以致结算时发生纠纷。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不清楚哪些费用需要签证,缺乏基本的签证意识。

违反规定的签证。根据碗场签证的性质,现场签证可分为可以办理的现场签证、不宜办理的现场签证、不能办理的现场签证三类。有的施工单位,利用业主驻工地工作人员对定额规定、签证范围以及图集规范的内容不清楚或不了解,采用欺诈手段,获得违反规定的一些签证。

业主驻工地代表及监理不重视现场签证,缺乏现场签证价款控制的意识,对签证工作既不负责也不认真,未经核实就随意签证,往往造成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2做好现场签证的对策

充分发挥业主在投资控制方面的龙头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规范承包商、监理、业主的职责,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相关人员的职责。

做现场签证前应认真阅读施工合同并仔细研究,对合同有个全面的理解,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要熟悉工程所使用的定额。提高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严把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关。

影响签证费用的基本因素一是签证的工程量,一是签证内容单价,签证前,就工程签证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人员办理设计变更手续时要勤快。甲方和设计院同意变更之后,施工单位立即实施,形成设计变更通知单或图纸,交设计院及甲方审核认可,遇有因设计问题而导致无法施工时,不要轻易指责设计单位的毛病,可以委婉地向设计单位提出自己的理由,建议设计单位变更。

做好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台帐,要求按月统计汇总上报。统计日期从上月26日至当月25日止。上报业主时间为当月27日17:00前,超过规定上报时间而未报或漏报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办理现场签证时,要做到抓大放小,不能斤斤讨较。

合同中规定如果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累计完成量超过合同造价的10%以上时,发包人应另签补充合同,必须经合同平台确认方才有效。

4.结语

总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作是工程施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内容广泛,构成原因复杂,规律性较差,发生的时间长,难以确定其造价。因此,重视和搞好这项工作是建设单位正确确定工程造价、控制投资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可,王向宏. 浅议设计变更和签证对工程造价的意义[J]. 智能建筑, 2007, (03) .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4

【关键词】电子工艺;课程建设;职业岗位;项目化;工学结合

当前,随着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的突破性发展正逐步落实到每所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中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成为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微观层面看,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成功实践无疑成为这轮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核心点。

一、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目标的定位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专科层次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发展性。

1.课程目标的定位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以工作实践为中心组织课程是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最为有效的模式。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绝不仅是提升技能,而是培养面向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这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与核心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还应有科学态度(对于周围事物的探究倾向、社会调查、观察的正确性、批判性)、工作责任感等。

2.课程内容的定位

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内容应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内容体系。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应致力于围绕岗位任务,在对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更具实践价值的工作知识。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取决于实际生产、服务与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岗位对其工作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3.课程结构的定位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依次从岗位、任务和项目三个层次进行构建,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首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设置情境,选择相应的“载体”(如:任务、项目、案例等),确定每个“情境”中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为每个“情境”的实施选定教学方法。

4.课程质量的定位

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必须创新评价方法,注重社会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对教师而言,主要的变化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同评定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称为“嵌入”课程评价,意即用当前的课程活动达到对成绩进行评估的目的。

二、高职《电子工艺》课程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对于工业企业及其产品来说,工艺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生产优良产品以及增加利润。它建立在对于时间、速度、能源、方法、程序、生产手段、工作环境、组织机构、劳动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的科学研究之上。电子整机(包括配件)产品的制造工艺主要涉及到的是这类产品设计、试验、装配、焊接、调整、检验、包装等的工艺过程。就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主要涉及制造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

1.认识狭隘、不受重视

在很多普通人甚至电子专业人士眼里,电子工艺就是电子元器件检测、焊接、维修的代名词,认为高职学生无论顶岗实习还是就业,就只能是在产线上机械地插件、焊接,好点的不过就是调试、维修。普遍认为电子工艺与电子设计比起来过于低级。所以无论是各种电子技能竞赛,还是各种电子实习实训,无不围绕着电子线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开展。其实,这里面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盲点或误区。第一,电子设计的结果容易判断,最直接的就是程序“跑起来”、产品“动起来”,而对工艺的判断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例如:设备、人员、成本,甚至使用区域,所以很难有确定唯一的判断标准,这就使得相关的竞赛难以进行。第二,很多教师没有生产现场经验,直接认为工业批量生产就是把实验室开发流水线化,即一台变很多台,一人变很多人完成。而事实上,从实验室开发成功到量产成功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也即是原理性设计≠产品设计,合格样品≠合格产品,试制成功≠批量生产成功。正是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对《电子工艺》课程建设的投入不足,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出现偏差,对学生产生误导。

2.脱离现场、片面繁荣

日本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郎:“技术人员不了解现场,产品制造就无从谈起。”对于电子技术应用类的人员来说,不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不理解生产工人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就很难设计出具有生产可行性的产品。由于《电子工艺》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所以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是无论是早期的按图装接电子套件训练,还是现在增加了PCB制版、SMT表贴、电子EDA等模块的综合训练,有很多学校仍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表现出操作技能是强项,现场组织技能是短板的现象。这些学生或许有优异的焊接、检修、设备操作编程能力,但是不会指导和组织工人生产、不会解决突发状况,没有在电路设计时就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的意识,不会做岗位操作说明书,不会设计生产报表,更谈不上工艺改进、工艺标准化等工作。而后者正是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面临的具体工作。这些与现场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如果要留到就业后在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无疑会延缓他们职业成长的速度,同时对学校教育质量扣分。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内容没有真正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筛选和编排设计。

三、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工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多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电子信息类学生毕业后从事最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具体岗位包括从物料员、工艺员升迁到工艺工程师、从生产助理升迁到生产主管或工业工程师等。岗位技能要求包括:(1)在开发阶段:设计方案(安全性、可行性、劳动量、材料定额、加工精度、工装夹具…)讨论,产品初样工艺分析鉴定、试制;根据产品设计文件要求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位作业指导书等。(2)在生产阶段:对新产品的试制、试生产的准备和协调;完善全套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质量评审、指导批量生产现场组织,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生产现场工艺规范和工艺纪律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人的生产操作,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控制和改进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协同研发、检验、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改进并提高产品质量。(3)在发展阶段:研讨、分析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参与重大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重塑课程结构和内容

1.构建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体系

电子工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门课或一个实习就能达到目标的,必须构建一个持续有效的教学系统。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应更深层次注重电子工艺实习的先进性、工程性、应用性,着眼于从整体上有计划的将电子工艺的工程训练有机的、分层次的与阶段性理论授课、综合实训、专项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营造工学互补环境,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般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电子制造工艺与管理》,同时开设的平行课还有《电子测量与检验》、《电子EDA》,在第四学期开设《电子维修》、PCB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子产品开发实训,在第五学期开设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同时在一、二年级的暑假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门的SMT操作训练和参与企业生产。课程内训练项目和实习实训项目选取基本来自实际工程项目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2.《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

课程的任务是操作现代电子产品工艺设备,完成产品从原材料检测—原材料预处理—印刷电路板装配—焊接—总装—调试—检验—维修,直到最后包装的全部生产工序,最终能安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编制工艺文件和组织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初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所以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时,先逐个训练单项技能(也即是各项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再训练综合能力(包括各项技能的熟练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生产过程的组织、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在技能训练中逐步培养CDIO工程素养、管理素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展开,强调知识的产业需求和标准,并不断根植、巩固,且持续改进。项目安排见表1。

课程内容增加现场管理部分,与职业岗位要求吻合;同时引入IPC标准,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操作质量的基本依据。对于SMT技术在课内仍以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为主,辅以仿真软件操作,真正的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放入专项实习或校外顶岗实习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

1.采用CDIO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业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任务驱动,强调工程意识、持续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采用CDIO教学模式。上课流程为:明确任务-知识链接-演示-实操-辅导-检查点评-整理现场-考核。

强化实际操作,理论讲解和学生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发现问题应集中显示及时讲解,以保证学生实践操作的效果。教师应在学生操作时,巡回指导,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集中解决。

(1)资讯:视频或图片介绍、教师引入任务。

(2)决策:学生对任务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引导。

(3)计划:分析讨论、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小组分工。

(4)实施:学生实操、完成产品或文件,教师辅导巡视。

(5)检查:学生成果汇报、质量总结、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

(6)评价:教师评价操作,学生结果处理,经验推广、教训避免。

2.采用档案袋评定方式

成绩评定采用全过程的全面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学生成绩评定分三部分:平时成绩(作业、纪律等)、实践成绩(团结协作精神、产品或文件制作质量、创新点、课内发言)、开卷或闭卷考试成绩。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内项目实践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成绩评价表见表2。这样的评定方法避免了很多片面性,既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实践运用能力和素质、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要上交学习记录,即课程引导文。学生不仅依据课程引导文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并且可以随时记录操作结果、数据和自我评价、改进措施。每位同学的课程引导文和完成的作品(包括各种文件报告、焊接的PCB板、维修小电路、制作的电子产品等)放入各自的档案袋,作为老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评定的依据。

(三)打造教学环境和师资

1.教学环境

在校内建设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电子工程训练中心,其中配了一个生产性实训室,接近一般小企业水平的实践车间,建成了两条普通生产线,基本能进行除全自动SMT以外的产品加工生产,可以承接产品代加工或引厂入校。在校外,学校签约6个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在校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产学结合的需求。实习期间企业工程师亲自给学生上课讲解关键知识点和生产工艺注意事项,为学生答疑,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直接参与现代电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就业及择业及安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师资队伍

目前已建成一支校内“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基本上都有企业工作或挂职锻炼的经历,甚至少数教师本身就是企业的兼职工程师,长期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工艺改造等,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另外,正在逐渐建立一支与教师队伍相匹配的校外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生的理论授课、实践指导,进一步拉近与学生工程实践的距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教材选用王卫平等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第2版)》和项目化校本讲义。陈老师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学影碟,是一本凝聚了无数心血和电子工艺专家工程实践经验的优质教材。在校本讲义里根据本课程实际项目补充了课程引导文、授课讲义和关于现场管理的部分内容,例如:5S管理、质量工具与分析、标准工时核定、各类岗位操作说明书等。

另外,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主讲教师在企业收集的各种实际操作、工艺设备、工艺文件照片和视频。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SMT制造教学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校园网链接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资源库,随时查阅资料、在线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授课,运用动态的文字、图像展示元器件、电路图,使用视频软件观看产品制作调试的过程和方法,这些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创新

1.改革的成效

笔者所进行的《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课程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人操作技能外,重在培养职业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学生普遍能结合个人兴趣和特点思考未来的职业定位,认识到工艺与设计密不可分。在本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进行后续的课程和实习实训时,会自觉运用工艺知识。例如在进行电子产品设计时会自觉想到元器件的实际封装,进行实际测绘,而不是一味从库里调用,焊盘的大小也会依据标准设计,会自觉计算材料成本;在进行专业实习时,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审核下自己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安排岗位人员、编写岗位操作说明书和各类报表、组织生产、5S整理,学生不再只把自己看作工人,而是设计者、管理者,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得到很好的锻炼。

2.改革的经验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值得一提的经验有:教师的工程经验准备是成功的保证,课外兴趣小组的骨干培养是成功的推手,学生的提前企业锻炼是成功的催化剂。另外,档案袋评定非常具有实际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装入个人档案,能够提供他们有关学习的情况,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所取得的成就,学生成为档案袋内容的一个主要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因为对学习者来说,自我反思、自我选择比标准化更重要。这关系着学生一生的职业成长,体现出教育的隐性质量。

本次课程改革突出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将流水线生产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际操演一次未来生产工艺与现场管理的职业岗位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学生摈弃实验室操作等同于现场生产的固有思维,理解设计和实施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自己亲身感受现场与想象的不同,亲身体会对于现场的把控远比对自我的控制要难得多,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习惯。

五、总结

电子工艺学是一门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而过去又不受重视的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电子工艺技能就制造不出高水平、高性能的电子产品。高职教育应该将单项的技能培养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改革建设势在必行。

当下,我们应该毫不迟疑地坚持在培养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理念的指引下,采用基于职业活动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扎实基础、熟练技能、开拓视野”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工程实践逐步地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10(33):8-12.

[2]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8.

[3]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6):130-132.

[4]孙建京,方建军.应用型大学工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晨晖,徐有明,杨端.对电子工艺教学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83-384.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5

一、关于时间界限,考虑到《城市规划条例》是国务院1987年新颁发的,各地制定审批城市规划也有先有后,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确定处理违章建筑的时间界限,各地在处理违章建筑时,对时限以前的可适当放宽,时限以后的应从严处理。

二、关于地域界限。凡影响近期规划建设或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其它规划发展地区可适当放宽。

三、凡直接影响交通、消防、市政设施、房屋修缮施工、绿地、环保、防灾和邻里居住条件的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反之可适当放宽。

四、参照以上原则确定从宽处理的范围,只要房屋建筑正规,结构合理,经过一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罚款之后,可以补办手续,确认其所有权,发给产权证件。罚款额度由各地制定标准,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所得罚款按有关规定处理。

城乡建设与管理建议范文6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县,造福各族人民”为主题,以“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重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市政建设、供水、供热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职工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廉租房建设落实情况,各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县城的创建等情况。3.建设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城乡建设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城乡建设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县城、如何搞好单位重点工作开展落实的研究规划,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1、3月28日开始调研,4月10日结束。

2、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各单位、各科室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5日前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4月10日前,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局调研报告及提出的成效机制具体方案报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调研提纲及方法步骤

按照“五进四访三问一会”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大力开展以“五进四访三问一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五进”既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四访”既访村队(社区)干部,访弱势群体,访“两代表一委员”及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访宗教人士,“三问”即: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会”即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建议。

二、局各单位: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城乡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建设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社区:对城建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建设系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建设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1、如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如何促进县城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3、如何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成员:蒋东升、姚永安、何永胜、杜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