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技术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技术方向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1

[关键词]建筑技术;生态建筑;建筑创作;环境

建筑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今新技术革命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其更加深刻地影响了建筑和建筑创作的影响。人们一直在建筑创新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渴求开辟出一片理想化的乐土。建筑师的设计独具匠心,仔细考究每一个图形的角度、密度和方位,使其蕴含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但我们要知道,没有建筑技术作为坚实的后盾,建筑师们是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

1建筑技术的属性

1.1 本质属性

建筑技术包括了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在内的很多方面知识[1]。其借助的是最前沿、尖端的科学技术,用来解决建筑施工中的诸多难题。建筑的发展经过了由简到繁的过程,具体体现为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从单一到综合的建筑功能。建筑中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等也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得到了发展。没有建筑技术就无法建成一座安全的建筑。

1.2 自然属性

如今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尤为提倡。很多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看起来似乎就像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在建筑创作中运用生态技术,同时将积极的自然思想体现出来,始终坚持探索和发展多种技术,并且很自然地将其在建筑中体现出来,试图寻找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深层联系。只要是活着的有机体,不论是其外在型式还是内在形式,都能为建筑设计提供思想启迪,且确保自然同时不破坏自然。

1.3 艺术属性

建筑艺术指的是遵循美的规律,对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加以运用,从而使得塑造的建筑形象兼具文化与审美价值,兼具象征性与形式美,将民族性与时代感同时体现出来。技术与建筑和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建筑创作用技术作为表现手段,同时也是创意的源泉。中国建筑体系主要是独立建筑,以木结构为特色,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艺术处理的成就辉煌。但在表现建筑艺术的同时少不了对技术的持续更新以作为支持。创新运用组装结构技术,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着重处理精美细部构造等,这些都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特征。

2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绿色生态建筑形势

21 世纪将迎来全新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而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也已转变知识集约型。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顺应形势而生,它的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满足了信息化社会和相应的产业结构的需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运用建筑新技术,已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

2.2建筑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中的运用

2.2.1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21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生态可持续发展间的城市建造之风。我国也随之在唐山市启动曹妃甸生态城建造计划,并陆续开展选址勘测、设计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提倡系统解决‘共生城市’概念和方法”[2]。这将方法将有助于对局部优化有所避免,同时为新城的发展提供机遇,使其在经济、环境等方面都获得一定效益。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在整体的项目规划上就体现出了较好的生态环保创新理念。资源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管理生态系统,具体包括城市能源、垃圾处理和水循环等方面,也就是要在同一地点将垃圾焚化厂城市生态循环设置统一建立起来,以促使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加强城市生态循环;科教城:对环保工程、节水减排等工程大力发展,同时努力建造国际教育基地,并结合起港口和工业区产业的需求;青龙湖度假区:占地300多km?。是我国北方的高档生态休闲度假区,实现了森林公园 、休闲与度假的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中心:这种建筑的核心技术在于其生态性和环保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技术先进性,其融入了国际上最为前沿的环保节能技术和理念,即将建成一座集智能化与技术化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型的新型示范建筑,同时也为我国的环保和工业发展的协调持续发展建立可能,并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环保节能建筑。这里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园区,作为新建的工业区也是国家唯一的。曹妃甸将“未来之城”视为其战略定位。这也就意味着这里将被打造成为一座崭新的城市,可以协调好产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重要的是要促使这一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新城将打造成为“生态城市”,在这座生态之城、未来之城里,将实现高度的开放、繁荣和文明,还将实现在文化、体制和环境上的创新,并将产业、资源和生活方面协调好,最终促使这座幸福之城拥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服务。

2.4.2 可持续社区

如今建造材料的一大特征便是“绿色”,那么必然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这一绿色,这也将逐渐成为设计的基础。可持续社区在设计往往追求完美,最主要的是在每一层和每一个方位和维度都附带了“绿色”的外衣,这就彻底地贯彻了可持续性的理念。将会有一个无止境的“莫比乌斯带”呈现到我们面前,而社区内的全部建筑也都将会实现完美地交织。

可持续社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对整个社会环境进行平衡和整合;规划上遵循先见性的、高水准的理念,要求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平,试图留给未来以足够的发展余地,这就使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对环境和生态予以高度重视,运用现代规划理念,同时做到与科技手段相结合,最终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核心是要将社区活力持久地激发出来,不断提升其自我更新和调节的能力,这样的社区环境才能安全健康、社区文化才能持久繁荣。

3结语

社会发展变化万千,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建筑创作和建筑技术也会随之趋于人性化,建筑师们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正运用到现代主义思想,以及抽象派的一些建筑语言。借助空间形式来表现环境中的事物,将其概括为几何体形态。这样就会使人们接近它时,将置身于思维的艺术世界里。近年来所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所依据的就是自然生态原则,通过对人、自然和建筑之间关系的探索,来营造出适宜人类生存的并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总之,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正是生态建筑[3]。

参考文献:

[1]杨瑛.城市居住社区的整体营造[J]. 建筑学报,1999( 6) .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抗震技术;方法;发展

Abstract: 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earthquake caused many factor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building. Relevant data shows that,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economic loss of more than seventy percent.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in China Earthquake Loss Prevention by seismic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types and development of seismic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example of Tianjin city. The hope can give peopl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o learn from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eismic technology; metho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4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相关经济损失尚未做出有效统计。在本次地震中,多数受损房屋为砖混结构。

近年来,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再到如今的芦山地震。地震这种地质灾害已经给我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对多次地震的结构破坏研究发现,对于未采用抗震技术施工的结构物,破坏较为明显。而部分采用抗震技术设计的桥梁、隧道等结构破坏受损程度较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技术研究也越来越多。我国对于地震多发省市已经做出要求和规定,对于相应的建筑结构物要采用抗震技术施工,防止在地震中造成巨大损失。下面本文将介绍抗震技术的发展前景及相关概念、现有方法、抗震技术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

1 抗震技术相关概念和发展前景

建筑结构抗震技术是指通过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添加相应的结构设计或构件来达到有效避免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受损(或者尽量降低受损程度)的技术手段。

目前较为成熟的抗震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结构耐震。顾名思义,就是建筑物自身“忍耐”地震力作用的能力,生动地讲,就是“硬碰硬”,“刚性抗震”。这是日本早期的抗震设计思想,为最普通级别。

结构制震。结构制震也可成为结构减震。结构制震是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耗能装置或者附加子结构,随着建筑物的变形和运动速度,吸收或消耗地震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的振动。

结构免震。结构免震也可称为结构隔震。结构免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该装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体重量,又具有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能力,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免受地震破坏。

抗震结构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资料显示,四川庐山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500亿人民币建筑损失超过280亿人民币。所以,发展抗震结构刻不容缓。另据日本、美国等饱受地震摧残的国家统计,在成熟的建筑抗震技术前提下,通过合理采用先进的抗震结构能有效减少建筑损失。抗震结构的经济付出仅仅为地震中建筑损失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近年来我国也遭受过几次大型地震,每次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抗震结构发展、抗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2 抗震技术现有方法

纵观世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了对抗震技术的研究,而我国在近25年才开始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技术进行研究。我国对地震的了解尚不如日本美国,在抗震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落后于两国。但是我国在汶川地震之后已经加速了抗震技术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现有的抗震方法如下:

结构抗震验算法。这种方法针对于建筑在地震不频繁发生地区,对于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进行预测。进一步通过预测数据通过相应系数加大结构承载能力,避免在地震中导致结构破损的一种方法。

结构加固法。这种方法多针对于既有建筑,为提高既有建筑物的耐震能力,可以对结构进行加固。现有的加固技术主要是增强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抵御地震作用,吸收地震能量。

减震装置法。这种方法分为主动减震装置和被动减震装置。主动减震装置系统有四种:AMD(Active Mass Damper)、HMD(Hybrid Mass Damper)、AVS(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和AVD(Active Variable Damper)。例如AMD减震系统就是在建筑物顶部建立一个建筑物自重百分之一重量的平衡锤,在地震发生时,可通过相关观测计算机进行控制,有效的减少地震能量传递给建筑物。被动减震装置多数通过能产生能量损失的装置来对地震给建筑物的能量进行转移处理。主要方法有摩擦法、挡板法、粘性装置法等。

保护装置法。在主题建筑外部修筑保护装置(牺牲装置)。所谓牺牲装置就是在地震中通过部分构件的损失保证建筑主体的安全。通过牺牲装置吸收大量地震能量,能有效减少主体建筑的破坏受损情况。

垫层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基础和结构之间,安装橡胶弹性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等缓冲装置。

中间垫层法。基于垫层法的发展和延伸,对于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来说,往往垫层法在基础和结构之间的缓冲装置无法完全吸收较大自重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中产生的能量。所以近年来我国相关科技工作人员发现在高层建筑的中间部分加入垫层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此方法较早由日本采用,但未对外界公布技术方法。)

3 我国建筑抗震技术发展方向

我国现有抗震技术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薄弱。我国的基础建设状况也较差。对于现有建筑的抗震结构加固以及新型抗震结构的研究是我国未来建筑抗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抗震结构加固

我国在近几年科技经济文化等等都实现了大跨步的飞跃。然而对于我国的基础建设来所,大多数都尚未采用抗震结构设计。对于这些既有建筑的抗震结构加固是我国当前抗震技术的发展课题之一。

例如,天津某大学内教学楼,占地面积4800,建筑为对称“I”形。南北长15.89m,东西长96.63m,基本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为5层,每层均高3.65m。现拟对其进行抗震结构加固设计,首先对其原结构和内走两与基础连接处采用用整体喷射70mm厚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高度为基础处上至1.2m处。钢筋采用,混凝土强度为C30。对楼板进行横纵向锚固处理。预计加固后结构能抵抗地震烈度为6.0-7.0等级的地震。

对于既有建筑的加固,不仅仅要结合所需求的结构抗震等级,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我国现已经对较多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效果显著。

新型抗震技术的研发

我国目前对于新兴抗震技术的研发处于较为缓慢阶段。多半采用日本、美国成熟的抗震技术进行技术引进。然而在进行技术引进的过程中,部分技术并不适用于我国大多数地域。所以进行相关建筑结构物抗震技术的拓展科研工作已经成为了摆在建筑结构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城乡建设尚不完全、砖混结构较多等特点,我国应当大力发展适用于低层砖混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多层混凝土结构的新型抗震技术。

4 总结

地震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严重地质灾害。然而在对其预防过程中,如果能在所有建筑结构中都采用较为有效并且相对经济的抗震技术,就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从而挽回地震中的经济损失。

我国通过近些年对地震研究和对建筑结构物的研究馆,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同时我国可以借鉴其他抗震成果较为丰富的国家的相关技术经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抗震技术。然而我国的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差、人口众多等困难问题的存在,依旧是我国抗震结构发展的绊脚石。本文对现在较为成熟的抗震方法解析以及中国在近代抗震结构中取得的实际工程经验分析,希望能为抗震研究工作做出一份贡献。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抗震结构的研究,尽可能减少地震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陶汝君.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建筑设计与装饰,2009, (5):67-68.

[2] 陈胜云.建筑施工抗震技术分析[J].建筑施工(电子版),2011, (22):158-160.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技术 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迎接挑战,我们还要对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改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也建成了一大批技术难度高、设计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建筑,总的来说,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还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一、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

我国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是由:桩基础技术和深坑支护技术两个大部分组成。其中还包括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其他技术的综合使用。

1、桩基础技术

(1)沉管灌注桩。

通过对传统的锤击、振动沉管灌注桩基础的研究,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桩,例如:沉管扩底桩、直径为500mm以上的大口径沉管桩和采用了新工艺的沉管桩。在为防止打偏、打击应力过大、挤土等原因而造成的施工裂缝而使用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

(2)挖孔桩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如今桩的开挖直径可以达到3.4m,扩大头的直径可以达到6m,即使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桩的施工深度也可以达到60m。

(3)大直径钢管桩

此技术多用于建筑物密集的高层建筑当中,因为它可以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一技术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水平。

(4)CFD桩复合地基技术

这种技术适合用在粘性土、砂土、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等区域,通常情况下,它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垫层组合成一种新的复合的地基形式。这使得在相同的情况下,CFG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比灌注桩减少一半。

(5)检测桩的施工技术

桩的检测施工技术主要有两项内容,即:成孔后的检测、成桩后的检测。成桩后的检测主要是对动力方面的检测,我国目前对于桩基动力的检测技术已经逐步在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对于桩的检测和验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深坑支护技术

深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泥土墙、土钉墙、排桩和地下连体等几个部分:

(1)土钉墙

近几年来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的发展非常迅速,它适用于深度不超过15m,且对周围环境保护没有要求的工程。它具有费用低、施工方便的特点,在软土区也得到了应用。

(2)内支撑技术

支撑的布置方式按照基坑的形状,一般有角撑、框架式、对撑、环式等布置方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多种的方式混合使用。对于一些大、深的基坑土方开挖,一般采用圆环式支撑,它可以合力受力,为挖土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为防止在挖土时破坏支护墙的形状,大多采用反铲机下坑挖土,采用对称、分层、分块的方式进行。

(3)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多用在一些大城市的建筑当中,因为这些建筑的基坑较深,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实际施工当中,要注意解决连续墙的锚固问题,一般都采用可拆式锚杆与降水、土方等同步进行的方式。

现今由于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出现了预应力连续墙这种技术,它可以使支护墙的刚度提高30%以上,墙体的厚度也可以减薄,用来支撑的数量相对减少,由于预应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支护的变形,从而减少支护墙的裂缝,提高了抗渗性能。

(4)逆作法施工的工艺

这种施工工艺在地铁车站、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和车站广场等地区的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降低施工费用、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的特点,还能控制好周围的环境保护,在软土地区的的使用,还可以解决中柱承载力的问题,减少中柱的使用。

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它是建筑施工中有关结构的关键技术,它包括了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钢筋技术等,它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用量最多,对生产、施工、性能的改进最深入。解决好混凝土的使用安全问题,不但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建筑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其他技术

建筑施工时一项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集合体,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使用技术外,它还应用到了:

(1)建筑防水技术。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防水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中,成果极为显著。

(2)钢结构安装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美化建筑物,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美学的要求,它还据有施工工艺简单、经济可靠地优点,在现代建筑的中使用也是日益广泛。

(3)模板工程技术。模板是否光洁平整和成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在我国大多使用的是木胶合模板和竹胶合模板。

二、建筑施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建筑施工技术向高层建筑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如:住宅楼、写字楼的高层化发展,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模板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已经有了模板CAD辅助实际软件,高层建筑的施工也在使用升降式脚手架。

2、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C80高强度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实际使用,以及高强度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能够配制出特细砂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

3、钢筋的连接技术的发展

现在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电渣压力外焊技术,我们还要研究具有不受钢筋化学成分以及可焊性影响的机械连接法,它可以保证连接质量的稳定,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火,且操作简单,施工速度较快,尤其在直螺纹的连接方面,可确保街头的强度不低于母材的强度,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4、建筑防水技术的发展

它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防水涂料的进步,聚氨酯、丙烯酸酯类的防水涂料是现在的主流趋势,对于密封材料的发展重点仍是聚氨酯、丙烯酸酯、硅酮密封膏,我国还在研究一种集防水、保温为一体的防水材料。

5、建筑装饰技术的发展

装饰配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这是现代建筑装饰技术要走的发展道路,这可以大大的促进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体现其:工期短、无污染、质量良好的特点。采用这项技术,可以更好地突出装修的效果,保证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6、施工技术向各个地区的发展

我国的国土广大,地形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施工技术要使用于各种环境。就山区、丘陵等地质条件不佳地区的打桩,一般采用挖孔桩,因为它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于高层建筑物的打桩,大多使用大直径的钢管桩。我国的桩检测技术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被发展,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取得成果上面跟进一步,对实践基础进行不断的总结,通过与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我国的建筑技术的发展更趋近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

[2]周宇.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2008.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4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桩基技术

第一,沉管灌注桩。该灌注桩是当前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桩型,也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从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新型的桩型,例如常见的桩型沉管桩,最佳使用的标准直径是零点五米左右,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范围逐渐被扩大。后来被使用于混凝土管桩针对挤土、起吊不当导致施工裂缝有着良好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裂缝现象。第二,挖孔桩。随着施工技术发展以及大量的施工设备不断得到更新,当前施工已经实现了深度加深的挖孔桩。第三,大直径钢管桩。该施工桩基技术一般使用于施工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方,在一些密集的高层建筑物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杜绝挤土桩沉降问题出现,从而降低影像。第四,CFG桩复合地基技术。这类型的桩基是最近几年才被大量使用的桩基,比较适合使用于沙土,这属于复合型之新型材料,能够满足黏性土特殊地质条件。灌注桩在市场中的造价,造价比较低,使用范围比较广。第五,桩检测技术。在当下建筑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当下,拥有合适的施工技术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做好桩基技术检查工作,一般这属于动力检测,当前这种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已经取得成效。当下很多业内人士对这方面所有研究,对我国建筑桩基基础施工质量有保障。

(二)深基坑支护技术

该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非常常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支护墙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它相对于其他的支护墙而言,有了一些创新和改进的优势。例如,该支护墙的费用比较低,施工比较简单,一般深度不会超过15米。可以将其放置在环境保护要求比较高的施工中,该技术在近几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得到人们的认可。第二,地下连续墙。该施工技术也比较适用于基坑深以及一些严格的环境保护工程中。举个例子,某大厦施工中,选择了连续墙,深度达到30米。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选择一些特殊的应对方式,从而提升施工质量。第三,内支撑H型钢、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等。使用这些支撑方式时,应该充分明确如何选择出有效的布置方式,如何选择基坑形状等等。如果选择的是圆环式支撑,这个需要关注受力合理问题,还有挖土提升空间问题。一般而言,深大基坑的挖掘方式,一般都会选择分块、对称以及分层方式,降低时空效应影响,起到限制支护强变形效果。

二、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

不论哪种类型的工程,都会使用到混凝土施工技术,这对整个建筑施工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分析。混凝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最常使用到的施工材料,它施工质量高低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而言都有影响。影响了建筑质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展施工时,应该做好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找到最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方法,这样便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重点放置于建筑物强度中,满足强度需求便可以。但是随着建筑物施工各项指标有所提升之后,这对高性能的混泥土要求更高。不论是混凝土原料还是混凝土拌制,在使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升,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性能,满足各项施工需求。在混凝土模板使用中,会涉及到模板方面的技术。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模板的施工方法是否先进科学。模板安装工程质量要求,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保障质量,必须做好相关的拼缝工作,保障严密不能有漏浆问题出现。支撑的稳固性也应该得到保障,在不变形的基础上使用。另外,还应该根据桥梁施工图纸将相关规定标注出来,严格根据图纸进行。另外,模板的接缝应该有漏浆,因此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保持模板面的整洁和湿润,应该有积水问题存在。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使用模板对该平面做好清理工作,使得表面光洁。模板施工安装技术方法,进行安装时,应该明确出安装类型,一般而言施工中会涉及到模板安装。在进行安装之前,应该将中边线留出来,根据两边短的距离,增加适当的模板,将其固定在木框中。另外,柱模板安装应该保持在垂直距离上,当经过检查合格之后再撑牢。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模板安装完成之后,相互间会形成联系,形成一个大整体。在施工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倾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障在垂直距离上,使得整体稳定性更强。当前有很多施工经验十分丰富的工程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研究出了一套先进解穴的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而且每个模板施工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科学的模板施工技术。盂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检验入场的原材料。原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部分,也是混凝

(二)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是重要的支撑,钢结构具备其他建筑结构没有的强度,因此,它的使用应该应该得到重视。钢结构就是宏大总称,其中会包含诸多的分支。例如:高层重型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等。众所周知,钢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超强传递性的施工材料,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其优势发挥出来。例如:当高层建筑物出现火灾时,高层建筑的钢结构会被破坏从而使得建筑遭受到大破坏,热传递使得钢结构出现变形,这样容易使得一些易燃的材料还有混凝土因为在受热环境下使得外形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物性能。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使用了施工 技术时,应该做好防火措施,应该从建筑物整体防火性能着手分析,这样可以提升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另外,选择钢结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大型塔吊,从一定意义上看,塔吊起重性能能够保障钢结构施工能够正常运行。因此,钢结构焊接技术还有控制技术都应该充分使用起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施工性能。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大量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当前社会背景中发展取得了优异成效。随着施工量不断增加,随着工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得到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鑫,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不同弹塑性分析软件在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ISTIC EI PKU -2013年11期

[2]陈嘉源,吴玖荣,徐安,傅继阳.基于SAP2000API的模态缩减法在高层建筑动力分析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

[3]周颖,吕西林.智利地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震害对我国高层结构设计的启示[J]. 《建筑结构学报》 ISTIC EI PKU -2011年5期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技术如何发展对整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起着很大比例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建筑企业的信誉和未来的发展。中国建筑施工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住宅要求也在加大,建筑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因此,各建筑行业必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国内外的优秀建筑经验技术和管理手段,争取在建筑业黄金阶段中做的更好,创造更多的优质工程。本文将从建筑施工业的特点和现状入手,对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建筑施工及建筑业的特点

建筑行业为人类提供生存住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是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杆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要根据专业的设计和管理来多元化、科学化的推陈出新。建筑业中存在一些问题:行业发展主要是外延性的增长,过多依赖外部投入、大量农民工的加入使技术人员的比例比较低、资本含量投入低,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期无法满足建筑业和社会对其的巨大需求等。

2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2.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桩基础和深基坑两部分。一、桩基础施工技术。以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自身特点来看,建筑地基已经完成向多桩型模式的转变,成桩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与混凝土预制桩相比,混凝土灌注桩避免了前者噪声污染较大、对土体破坏扰动严重等问题,其本身有很多优点。混凝土灌注桩的应用随即便广,但是要注意施工时其桩头会颈缩、也会产生虚土的现象都会影响施工质量。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国的基坑支护技术正处在发展的初级几段,还有很多如设计计算和检测等问题有待解决。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主要英语于土钉墙和逆做拱墙,很多地区甚至已经广泛应用了发达国家使用的深层基坑支护技术,这是对设计方案要求较高、有效结合信息化施工和监测的多元化技术。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是我国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对其生产、施工和性能改进等方面的研究也最为充分。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是占有很大比例的重要环节。首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技术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要求在强度坚硬方面要出色,还要持久耐用,对混凝土的性能上要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具体体现在混凝土的原材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预拌混凝土等方面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也发展成抗渗、防冻、微膨胀的高质量性能。其次,混凝土的模板开发技术也应受到重视。要研制一些先进的支模技术,提高承载力,比如全钢模板、水平和竖向模板等,不仅成形度较好,刚度也很高。

2.3 钢结构和钢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中钢结构和钢筋技术都不断提高,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低松弛、高强度的钢绞线广受好评和运用。与此同时钢筋连接技术也比预期的发展要迅速,在粗钢筋连接方面,除了正常广泛运用的电渣压力焊以外,还经常会用到不受钢筋化学成分、气候等影响的机械连接,比如直螺纹连接等质量稳定、操作简单。在钢结构方面,利用预应力的钢筋技术有效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创造出多种空间钢结构的新体系,多层变截面网壳、环节点平板网架等钢结构形式也是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途径,工艺简单、经济可靠。

2.4 建筑防水技术。目前形势看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尤其是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大幅增加。按国家建材局规定的建材制品导向目录,主导产品为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也由此大力发展对高分子防水卷材EPDM、PVC(P型)两种产品的应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类防水涂料前景大好,要积极开发TPO产品,对密封材料、金属屋面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也要大力发展。

2.5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正迅速的发展着,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着,部品制造技术尤其幕墙专业已经与国际水平接轨,各种应用于建筑装饰行业的电动工具正在普及。目前,很多企业开始有了新的减少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污染的装饰施工技术思路,就是将配件生产工厂化、使现场施工装配化。

3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我国建筑业基本构架和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行业地位、企业模式、政策指导思想等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建筑施工行业虽已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但是仍有上升的空间,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在此时期大展身手,加快发展,自动化、信息化及创新型是建筑施工业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实现建筑施工技术向创新、节约型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建筑施工正需要创新技术来避免施工中的失误和隐患,减少成本和损失,实现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科学化。建筑材料方面也要尽量选用节约型的材料,使用功能和能源的节约能够同时实现是最好的途径。其次,建筑施工技术要向生态化发展。良好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上层建筑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这也是建筑施工设计的初衷和目标,将以人为本和保护生态平衡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建设污染和能耗,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也要挑选适当的环保建材和设备。最后,建筑施工行业必然要向高科技和复杂性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融合了很多传统机械制造业、园艺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建筑施工技术充满无限可能性和复杂性,必然要以高新技术来支撑和驱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拓展空间结构技术、地下空间技术等,通过计算机来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推动建筑施工技术的大幅度提升。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近20年发展进步,我国的施工企业和建筑业也在大踏步的进步,建成了大批规模、轻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不仅对施工质量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经济效益也稳求增长,建筑技术上也上升到新的台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都支持和要求建筑施工行业的更稳、更快发展,开拓技术新领域,认清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精准把握其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减少施工中的失误、保障工程质量和规模的科学化,努力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早日达到国际发达水平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利良,陈伟,周定洋.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问题探讨[J].科技咨询, 2010(16).

建筑技术方向范文6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工程技术;绿色节能

引 言:在工业革命以后,虽然在经济上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能源的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提出的绿色节能的经济发展方针。根据我国每年的能源使用统计,在建筑行业的所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的45%,并且这个比分还在持续上升。所以加强对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

研究现阶段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政府、专业人士与社会需求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方面

国家在近几年中不仅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建筑发展观念,并且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法律与法规,还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估的手册,为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同时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更大,因此在早十几年就要学术着曾经提出过要发展绿色节能的建筑体系,但是当时一直得不到政府的重视。所以就造成了我国的建筑绿色节能的起步比较缓慢,在其建筑绿色节能的意识的推广也是非常缓慢。

(二)在专业人士方面

虽然现阶段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潮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我国绿色节能技术的研究比较缓慢,有一些研究人员对绿色节能或者生态的了解单单只是表面的了解,所以其的了解是存在这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就造成了很多绿色节能的概念与技术不能够完全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来。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不仅只是因为市场因素的影响,还有与我国的建筑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创新有莫大的关系。

(三)在社会需求方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在社会上打着“绿色、生态”等环保标签的楼房大受消费者的喜欢。而发展商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往往会楼房宣传的初期就会打着“绿色、节能”的宣传口号,把楼房给“炒热”。但是在正式进行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时候,发展商为了降低建筑的造价成本,就会把“绿色、节能”这些成本比较高的设计给剔除。这样到了最后,建筑物虽然是打着“绿色、节能”的理念,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落实在设计与施工上。

二、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造成非常大的环境污染。根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每年所消耗的资源已经占全国总消耗资源的45%,而且最近这个百分比还不断地持续上升。而且每年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等空气污染粉尘在我国粉尘污染的排行中也名列前茅,并且排位还不断地往上升。根据统计,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物都是高能量消耗物,而且每年还有大概占地20亿平方米左右的高消耗能量的建筑物不断地落成。如果再不研究出新型绿色节能的建筑工程技术开代替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那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堪忧的。

三、要全面落实建筑节能的设计

要想全面落实建筑节能是技术,就必须要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这两方面出发。除了要对建筑物的周围的气候与环境进行分析外,还要考虑对建筑物的选址、体型设计、规划以及朝向等方面的设计。从里到外,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技术,从而实行建筑物的节能建设。

(一)建筑物的选址进行合理的选择

在建筑进行选址时,必须要对所要选择的地方的气候、水质、地质、地形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建筑周期是处于良好的环境当中,并且不能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二)对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在建筑物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需求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以此来遮挡风沙、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或者可以在建筑物的附近设置水面,以此来平衡温度、阻挡风沙和收集雨水。

(三)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

空气与环境的恶劣同样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但是合理的建筑物体型规划有效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的体型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体量、建筑形体组合还有考虑建筑日照和朝向等方面,然后才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合理规划。

四、建筑物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内保温技术的对比

(一)外墙的外保温有利于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通常在对建筑物的外墙实行保温的时候,有内保温与外保温这两种保温方法。如果对外墙实行内保温,就会使其保温层的结构把外墙与内墙的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中。因此就是这种温差过大的影响从而使建筑物的结构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会使墙壁发生裂缝或者是地下室渗漏等建筑问题。但是如果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外墙外保温的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外墙的整个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防止风化和碱骨料的反应等对外墙的腐蚀。从而使外墙的使用寿命大大地延长。

(二)外保温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热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外墙不仅要起到承受重力的作用还有起到保温的作用,因此外墙的必然会要一定的厚度。不过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我们可以在外墙的建设中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从而降低外墙的厚度。但是如果如果在外墙的建设中采用内保温技术就很容易会造成热桥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天,如果外墙中存在着热桥的问题不仅会造成热量的流失还会使外墙内表面潮湿,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发霉的现象。由此看来,在外墙实行内保温是会造成很都问题的。不过如果是实行外保温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外墙实行外保温的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出现热桥的现象,而且经过统计在保温性能相同的条件下外墙实行外保温技术比实行内保温技术所有流失的热要少20%。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节能的生产观念一定会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建筑行业这种高消耗资源的行业,绿色节能一定成为其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的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加强对其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使其真正应用在建筑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徐惠忠,周明.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M].北京冲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