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背景; 土地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5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20- 0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与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城乡分治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土地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实现土地资源规范性、科学化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系统已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及分析,目前城乡一体化得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得现状及仍然存在问题,探讨采用最新商务数据平台 ,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以便实现多个地区、多个数据源、多个尺度、多个专题的数据融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 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1)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开发后的质量低, 完全没有实现 “占补平衡”。《土地管理法》在确立“占补平衡制度”的时候,对补充耕地质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占补平衡”须由占用耕地单位来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质量及数量相当的耕地。但不少开发项目为使建设项目所用耕地能够尽快得到补充, 来满足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所需要的审批要求,对于补充耕地质量只停留在几个数字上,项目的质量根本不符合要求,因而新开发的耕地质量都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有的还在边开发边撂荒。这样不仅不能实现真正的耕地占补平衡, 且造成了资源的高度破坏和开发资金的过度浪费。
(2)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土地开发管理中,存在先牺牲长远整体利益以便换取近期局部利益的问题,土地开发管理投资的周期长、金额大,有些开发商急功近利,追求更高更快的收益回报,并不顾当地开发区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及水文环境,在对后备资源开发的时候未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适应性。一边退耕造林,一边毁林开垦耕地;这边种草,那边废弃果园,很多土地重组项目忽视了自然生态的规划,虽然带来短期收益,却造成长期的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土地再次荒芜。
(3)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农林业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田工程等诸多分项工程,具有跨行业、跨学科等特点。
(4)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对土地进行开发,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当前,政府投资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投资的主要来源。一是新增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垦费,二是土地有偿使用及农业发展基金。但只靠政府之力,不能满足土地开发管理的资金要求。
2 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有效性的工作对策
(1) 土地管理应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带来的调整并以确实增加农民现有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土地管理要同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成为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土地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规划设计上, 要从增加高质量的耕地和农用地出发,立足点是能够服务于现代农业,服务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服务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 土地开发管理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土地开发管理的规划要结合土地的整体利用进行总体规划以及林业规划、水利工程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小流域治理规划。进行生态型的土地开发管理,做好基本农田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使其能够融合于现有的农地和社区景观建设中,做到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增加耕地。实现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
(3) 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应体现其有偿性和公益性。土地开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政府投资之外,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要从社会各个方面来筹集资金,建立起市场化的、高效的筹资机制。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来看, 筹资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各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参与土地开发整理, 其根本目的是土地开发的后续产业能够有非常可观的效益和高额的回报,因此,土地开发管理中社会性的投资要求体现其自愿性和有偿性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开发管理体现了政府的管理行为性质,并兼顾了市场的选择,必须从中找到相应的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选择的结合点。个人的根本目的是增收,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增效,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增地,尽管大家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以土地作为对象,这就是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间的结合点。要围绕这个结合点,建立起良性的机制,政府的投资体现了公益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则体现了有偿性。
3 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应以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为主导,强化土地的利用规划同现有的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加强乡镇的规划同城市的规划相互衔接,通过改革及人员培训逐步完善一体化的规范管理体制。打破过去狭隘的规划思维局限性,综合考虑未来土地管理规划的全局性及发展趋势,管理者应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放眼于未来,加强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永华. 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空间;网格体系;精细利用;渝中区
1 引言
网格化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单元网格间的协调,以空间网格管理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到若干网格单元中。它将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进行创新集成,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网格理念和技术的引进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的最大绩效。
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重点省市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都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深圳市对统一空间基础网格进行划分,构筑统一管理单元,为部门间协作管理提供统一平台。上海市提出基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要素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思路;武汉江汉区利用“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集成城市空间数据,进行全域范围无缝网格划分,并按规程将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事件和城市部件进行编号。综合来看,构建精细化网格体系可以增强城市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和准确性。
2 精细化网格体系构建方法
按照城市空间精细化和政府部门管理的需求,以行政区划、道路网络等为核心要素,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每个社区进行精细网格划分和编码。
2.1 行政网格体系构建
2.1.1 街道网格
街道办事处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有极少数的行政村。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街道网格是以街道行政区为界线划分的尺度网格,按照渝中区2016年街道行政区划最新调整情况,渝中区现有11个街道办事处,由此在街道网格尺度可将渝中区划分为11个网格。
2.1.2 社区网格
社区网格是以街道行政区为标准,按照社区界线划分的尺度网格。按照渝中区2016年街道社区调整情况,渝中区1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9个社区(图1),由此在社区网格尺度可将渝中区划分为79个,其中石油路和大坪街道办事处共包含有16个社区网格(图2)。
2.2 基础网格体系构建
2.2.1 城市基础网格类型
(1)城市管理网格。城市管理网格是按一定规则将管理辖区划分成若干边界清晰、无缝拼接的地域单元。每个网格大约100 m×100 m,面积约为1万m2,称之为“万米单元网格”。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的实质是精细化管理。
(2)城市地价网格。
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越来越多的地区改变了基准地价评估技术路线,与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相结合,采用信息管理手段来更新地价监测数据及网格点基准地价,利用监测点数据建立控制点体系,插值生成网格点基准地价,实现快速更新。基准地价网格大小为250 m×250 m。
(3)城市宗地网格。宗地是独立的权属封闭的地块,从经济学上讲,权属意味着利益,土地管理必以宗地为基本单元。实践中已经形成以地籍管理为基础、以规划管理为龙头的较好的土地管理业务运作模式。以宗地为地籍基本单元符合土地管理保护产权的理念,现已形成较完备的城市土地权属管理框架体系。
2.2.2 城市基础网格划分原则
(1)法定基础原则。法定基础是保障渝中区统一空间基础网格精确性和准确性的必要支撑。精确性是测量几何精度;准确性是基础网格单元边界要和城市现实情况严格保持一致。
(2)现状管理原则。网格划分要尊重城市管理现状,对于独立院落周围离散分布的地物归入独立院落所在基础网格单元;对于面积很小的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将多个适当合并成一个基础网格单元。
(3)面积适度原则。在繁华区域,基础网格单元尽可能控制在3~5万m2,最大不超过10万m2。建筑物、道路等要素多和形状不规则的要素复杂的基础网格单元面积可适当缩小面积;而建筑物排列整齐、形状规则、要素较少的基础网格单元面积可适当放大面积。
按照上述城市基础网格划分原则,以渝中区石油路街道金银湾社区为例,共划分得到该社区9个基础网格,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2.2.3 城市基础网格编码
为了保证网格的唯一性,一个网格单元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当网格单元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新增网格单元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网格单元分四级14位进行编码,从左到右依次是6位市辖区码、3位街道办事处顺序码、3位社区顺序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网格编码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市辖区码按照GB/T226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执行。基础网格单元编码以社区为单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数字在社区范围内从01-99开始进行排列。以渝中区石油路街道金银湾社区为例进行基础网格编码:渝中区的市辖区代码为500103,石油路的街道顺序码为010,社区顺序码为004,单元网格顺序码为01-09,具体网格编码情况如图5所示。
3 城市精细空间单元构建与组织
按照前述的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网格体系构建方法,以行政区划、道路网络和自然要素为核心要素,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针对渝中区的具体情况,提出“逐层叠加,迭代细分”的城市精细单元构建与组织方法,按照“市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基础网格”的级别顺序,对每个街道或社区进行精细网格单元构建与编码组织,从而形成多级网格金字塔(图6~8),以承载不同网格层次的数据信息及精细化空间单元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在分析了当前城市使用的城市管理网格、城市地价网格和土地宗地网格等类型的基础上对城市基础网格的特征、划分原则、网格编码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逐层叠加,迭代细分”的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网格体系构建方法,秉承“市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基础网格”进行逐步细化划分,为渝中区精细化城市空间利用的研究提供了便捷。
为了更好地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利用,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多尺度精细化空间单元体系,高质量建好城市空间基础网格,积极推进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研究。
(2)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联系,以行政管理区划、道路网络和自然要素为核心要素,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构建渝中区城市空间多尺度精细空间单元体系,对每个街道、社区进行精细网格划分和编码,建立渝中区城市空间基础网格,最终形成城市空间多级网格金字塔,以承载不同网格层次的数据信息,并成为城市管理各级部门使用的空间基础框架。
参考文献:
[1]胡炳山.滨州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高效运转[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 12(4):42~44.
[2]齐 晓.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3]余月明,许宇昌.网格化管理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最佳途径[J].城市管理,2007(2):4~6.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3
专家学者们围绕“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和“城市创新发展与区域环境治理”三大主题,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信息化、标准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基于国内PM2.5的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和治理经验,未来我国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应探讨构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为此需要大幅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制定区域污染综合控制规划和应急计划,采取区域联防联控和精细化管理,通过综合措施和行动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论述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导向和模式选择,认为必须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之路,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多元化城镇化之路,高效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走集约型城镇化之路,同时要充分发挥城镇特色和优势,形成合理分工的城镇化新格局。
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王忠敏论述了城市规划、民生工程、城市产业和城市管理中标准和标准化问题。他认为城市规划中的标准需要注重城市共性的标准化与城市个性的保留;民生工程的标准化必须建立在对环境、住宅、交通和医疗等优先规划基础之上;城市产业的标准化需要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推行标准化战略,同时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城市管理标准化需要法制的支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丁辉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审视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产业,认为服务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是服务创新的两个根本方向,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服务标准化需要实现基本服务质量目标、服务环境和设施、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对整体和细节的把握带动了标准化的持续改进,为产业化的模式创新、精细管理等理念的真正实现找到了载体。信息技术创新丰富了标准化的创新范畴,标准化继而提升了产业化的品质和水平,信息化正是借助标准化之手引导了工业化品质水平的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已超越耦合,凸显一体化的特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段霞从世界城市建设的视野看北京城市发展,认为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以让百姓幸福安康和惠及子孙的发展理念思考世界城市建设目标与战略任务,在资源环境、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公共物品提供、公共财政支出、人才培养、社会管理、秩序安排等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适应这样的变化与要求;从百姓幸福出发思考自然灾难应对问题;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在整体和结构性思考中完成顶层设计,在精细化、多元化、定制化需求满足中推进世界城市战略的实施,才能迎来北京变革性发展的新时代。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4
关键词:城市管理;精细化;以人为本;西安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300-05
1引言
城市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集中体现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市管理一直都是国内外政府和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国情的国家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和现状都有着很大差别。我国城市管理的摸索刚刚起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潮就到来,城市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复杂、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当前要将城市管理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从全局考虑,从细节、精细化入手,提升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创造多功能、有活力、宜居城市。
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1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现状
2005年西安市组建了城管执法局,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快推进,之后围绕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等方面进行了集中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并初步建立起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对城市交通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
2012年了《西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用“精细”理念管理城市,涉及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化措施以及每年不同的重点任务,是一次积极地探索。
这项工作开始从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平台、实行分区域层级化管理、完善城管定点值守责任制、市政设施要与城市格调相协调、街头公共设施缺损3d内修补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长期遗留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包括车辆无序停放、占道经营、街头散发野广告、施工围挡标准不一、公厕开放、绿化带间和护栏保洁、天桥地下通道脏乱无序、城市夜景、架空线缆落地、建筑工地管理、渣土车超速和乱倾倒、城乡结合部扬尘、街头标志牌和户外广告设置、保洁人员配备不足、道路灰带、街头流浪乞讨、果皮箱设置凌乱不规范、废品收购站和周边环境、沿街门店乱挂乱放等20个方面,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都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13个区县和各个开发区、市容园林、市政、商务、交警、规划、城管执法、民政、财政、卫生、旅游、供电、交通、环保等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工,权责明确,任务清晰,并对每项工作都设置完成时限,采用向全社会公开的方式,透明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有创新的方案和举措出台,例如莲湖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未央区“数字城管”等探索都得到落实,而且在全市进行推广,成为西安城市管理的一个又一个新亮点。2年时间来,切实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并间接推动了诸如《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居住、游览舒适感都有所增强,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城市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对城市管理有如下定义:“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它是一个解决各种冲突或不同利益以及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包括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公民社会资本。”可以说,管理的对象即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对象,要运用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产品,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的管理理念,需要综合、协调、全局意识,任何单一、简化的认识都难以胜任。很多人还在围绕到底是“管理”还是“治理”进行争论,其实这些都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不论是哪一种叫法,都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单一思维,很多人将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简单对等,还是陈旧的“管制”思想,只注重片面细节忽视整体,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执法引起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
2.2.2城市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西安的城市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为主体,它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还没有意识到政府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即从纵向来看,政府单一指导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党政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政府市场服务意识淡漠化、缺乏优质服务的动力和能力、管理方式行政化等问题。
从横向来看,西安城市管理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西安的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经常存在社会事务事权划分不清而导致的矛盾,这在全国较为少见。西安的开发区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主,很多行政区还有自己的诸如产业园之类的小开发区。21世纪初制定的《开发区条例》仅对早期成立的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职能和权限进行了规定,后来创立的开发区无法适用此条例,而且因为发展速度快,即使对于高新区和经开区来说条例当中的很多条款也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导致开发区除了要承担经济建设的任务,还要承担社会事务,但很多社会事务和行政区又有交叉或者空白,群众在办理例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结婚离婚事宜等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开发区中的小区很多年连社区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单位都没有成立,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不论是行政区还是开发区都有各自无法逾越的困难,很难准确界定是谁的责任。这直接反映出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2.3城市规划与建设脱节
西安市在2008年了第四轮总体城市规划,但城市建设的速度太快,使得规划编制稍显缺乏时代感,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很多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这是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一个表现,即规划前瞻性不足。例如城市道路建设问题,缺乏长期规划,铺了修、修好又重新铺设的事情时有发生,“拉链路”的情况经常出现,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修路导致的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与此同时,道路上原有的绿化带也经常“不翼而飞”,环城路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树,但道路改建后那些树不见了踪影,不仅让市民失去遮阳蔽日的屏障,更使城市失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种损失需要很多年才能弥补。
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建设不按规划要求进行。例如一些新的商业楼盘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往往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很多楼之间的楼间距过小,住户常年需要拉着窗帘生活,而从整体看,一个很大的区域里医院、学校、超市、健身场地严重缺乏,市民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问题成了城市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纠纷较多的地方。而且很多建筑在设计中不注重和城市整体氛围的融合,一些奇怪的造型、呆板的式样都纷纷出现,给整个古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仅是缺乏特色的问题,更是城市文化缺失的表现。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龙头,其前瞻性和整体性非常重要,而建设当中不按照规划进行更是失去了规划的意义,成了一纸空文,其损失往往无法弥补。
2.2.4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凸显
城市管理中很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被看做管理中的“顽疾”,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关系民生。最突出的就是占道经营、摩托车违规载客、流动商贩等。这部分从业者以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居多,他们的数量巨大,每个人身后又关系到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生活。例如西安开“摩的”的人大约4.5万人,因为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市民又有巨大需求,如果一味地以“堵”的方式禁止上路,会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摩的从业者大量失业等社会不稳定现象。
在城中村建设、旧城改造中大多数农民的身份转成了居民,“村改居”也基本实现,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突出。
从城市景观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中,原住民安置房不论从外立面色彩选择上还是结构设置上看上去就明显粗制滥造,而商品房则要显得高档很多,这就暗示着对待被改造群众和其他业主的标准不统一,容易从心理上造成对立情绪,激化很多隐藏的矛盾。从物业管理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名义上过渡到城市化,但本质还是原来城中村的管理模式,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安置房和商品房在一起的小区,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尤其严重的是,随着村子的消失很多传统习俗难以保持,例如丧事的操办上,原来是一家有事整村齐上阵,搭台唱戏办仪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值得继承的东西。但改造后的小区没有地方,很多在公共区域操办仪式导致其他居民提出抗议,媒体多次报道此类事件但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2.5公众参与意识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西安是一个千年古都,但很多市民的行为完全和城市该有的形象背离。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些“顽疾”一直没有根治,肆意偷盗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频发,机动车数量在增加,但不按照标线行驶、随意变道、猛按喇叭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一点小的刮蹭就互不相让而导致交通堵塞的事件也不少见。虽然城市里到处张贴着文明标语,但很多市民视而不见。
这不仅仅是市民素质不高的体现,而是城市在管理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直接结果,市民没有机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缺乏主人翁意识,相关的保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的意识自然淡薄,很多提示性的标语形同虚设,和管理执法队伍之间有隔阂甚至采取一些抵抗行为也时有发生。
3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3.1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城市管理的着眼点
对于城市管理的认识,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概念去界定,而是要分为几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是从宏观上来讲,涉及到体制机制、规划等的运行管理,第二层从中观上来讲,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行政职能,第三层是微观层面,涉及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形势下,城市管理要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展开。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的在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求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这个指导思想和城市管理的三个层次都有紧密联系。
因此,新形势下的着眼点和政策落脚点正是今后在城市管理中,需要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只有这些发生了变化,其他具体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3.1.1着眼于法规、制度建设
需要改变传统的政治动员式的管理方式,加强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让城市规划、建设规划等以规范化的形式明确下来,不再以管理者的更替而影响制度的延续,建立和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尤其要尽快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来规范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各级管理主体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行使城市管理的职能,并能对其行为有效监督,避免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情况。
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管理资金、经营机制等城市管理基本方法,以此构成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新加坡等国家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整和操作性强,能够做到“无事不立法”,执法过程中“严”字当头,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
3.1.2着眼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坚守的根本理念。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生活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城市既能融入大自然又能体现地域特色,既有国际化的现代因素,更有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把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这个理念融入到每个细节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会有所调整,去选择最有利于群众的方式,城市规划、建设和各个方面的管理都会首先考虑到是否适应市民需要的问题,会考虑如何调和城市建设与民生、生态的关系,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政府不会与民争利,而是和谐共生,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3.2加强和完善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2.1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全社会齐抓共管
作为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仅仅用市民素质不高来推诿城市管理中的弊病是不可取的,真正原因是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度低,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不仅让市民有知情权,更是给每个市民参与权,有权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家,自然会细心维护,从而提高决策质量,保证政策的可行性。
事实上,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也是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式。首先,要从“政府中心”转向“市民中心”,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都从城市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以市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满意度为导向对政府行政绩效进行测定。其次,要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不是政府本身有问题,而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广大群众一起治理,才能发挥政府职能的最大功效。这就要求实现多元主体治理的长效机制,将大量的社会事务由各个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共同发挥作用。
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时,应当事前通过各种传媒向社会公布,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不能把征求意见会、听证会等做成形象工程,给市民做个样子,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市民的感情,使其失去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决策的权威性。要建立市民建言献策的常态机制,开设网络问询、专家咨询、市民论证会等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平台,并保持渠道畅通,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要在一定时限内答复,公开解决状态,让每一个建议都能落到实处。
在公众参与中,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一只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共有46.2万个。当前的社会组织包括传统的权益保障类、社区服务类、文体类,而日益发达的公共服务类、慈善公益类作用也日益明显。权益保护类例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等;社区服务类例如为残疾人、生活困难等特殊群体提供的无偿服务组织,和为社区普通居民提供收取象征性报酬的便民组织;文体类例如老年大学、健身队等;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劳动、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日常的对特殊群体的帮助和一些重大地震、洪水事件后发挥着巨大作用。各类社会组织不仅本身吸纳大量就业,激活市场潜力,而且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事务上不可或缺的补充,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政府要善于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把那些适合社会组织的社会事务交由他们来实施,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性和民间性的作用,也体现还政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凝聚人心。
3.2.2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全方位监督管理
历经十几年的摸索、创新和发展后,全国各地城市管理体制逐步趋于统一,基本上都确立了“建管分离、管罚合一”的改革思路,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逐步成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的普遍选择,在实践中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凸显了“大城管”模式的体制优势,其中,尤其以武汉、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改革效果明显。
他们的做法集中体现如下。
(1)整合城市管理职能,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将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燃气、城市河道、城市排水、爱国卫生等管理职能和与之对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以及公安交警、工商、环保等方面的部分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并成立级别较高的综合协调机构,规避了职能分散的弊端,便于统一管理。
(2)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了市政、市容、城管、公安交警等城市管理的数字平台和多个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综合性信息采集队伍,所有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通过网格化管理来及时发现,运用数字城管平台来闭环处理,作用突出,效果明显。例如,广州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共享了市级10余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实现“110”、“119”、“12319”三台合一,联网互动。武汉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了“12345”市长专线,监管范围覆盖全市。杭州市建立了跨部门的数字城管协同联动机制,全市846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城管联系站依托市数字城管主平台,共享了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市数字城管对8个区48条街道的2000多个街巷和170多个农贸市场实施并网监控。信息化平台的设置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以进行全局掌控,充分发挥管理合力。
西安与以上四个城市在城市发展情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化意识较强,普遍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创新;市、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已建成,初步形成了支持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数字平台基本框架,这些表明西安已经具备整合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应该尽快借鉴成功经验,全市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和为民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推行统一收集城市管理问题和多部门联动处置的城市管理新举措,提出保障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运行的体制机制,编制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平台的体系架构,整合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城市管理问题按责处置,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整合建设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制定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2.3从精细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精细”一词的含义是精致细密,意味着标准要高,内容要详细,西安目前已经将城市管理的内容分解为很多具体的项目,但仍然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1)细分受众,精准宣传到位。在城市管理中,广泛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果不仔细研究受众群体的特点,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既影响了宣传效果,也浪费了宣传资源。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市民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尤其是掌上信息更是随时传递。当前就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和定位,按照行业、职业、兴趣、收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群体,运用技术采集“大数据”并进行分析,准确认识他们的特点,将同样的一个政策法规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些群体投放,其作用必将事半功倍。
例如文明交通问题,对于经常步行的人需要宣传走斑马线、不乱闯红灯等内容,就可以采取沿街标识牌的形式;对于经常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需要宣传按顺序上下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内容,就可以采取随车广告的形式;对于经常开车的人需要宣传按道路指示行驶、文明驾驶等内容,就可以采取交通广播等形式。如此,城市管理信息就可以正确地传播至当事人,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就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2)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这里所说的考评体系不同于其他的考核系统,主要是针对城市管理的内容,可以按照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城市的清洁管理等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再细分若干个小类,例如在设施维护中,要对公共电器、公共娱乐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垃圾桶、指示牌、绿化带、路灯等制定严格规定,责任落实到人,规定中详细、明确地要求达到什么标准,并赋予具体评分标准,这些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成体系,减少考评中人为主观评判,把考评真正做成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有力抓手。同时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以有效激励促进考评工作顺利开展。
(3)“老问题”要出台“新办法”,并建立长效机制。这些老问题主要集中在关系民生的流动商贩、“摩的”等方面,不仅要考虑从业者的需求,也要顾及市民也就是需求方的心声,所以要建立对话机制,善于倾听他们的诉求。例如对于“摩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建设,一方面能够变“堵”为“疏”,把它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制定相应阶段性的法规,给他们划定区域营运,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方便市民出行,给这些从业者一个一定时期内谋生的职业。对于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的,可以实施档案化管理,将流动商贩的个人与家庭信息、摆卖方式与主要内容、经常设摊摆点的区域和地点、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变化等情况采集录入,建立精细化的档案资料,实行电子化跟踪管理;再如实施发证发牌管理,以牌证规范流动商贩的摆卖行为。南京市玄武区建立的12分制摊点管理制度是很有创意的一种长效机制,值得西安借鉴。
对于由于旧城改造而带来的新问题,事实上还是需要从管理理念上转变,要用公平的眼光来对待被改造区域的群体,不要实施歧视性的政策和制度,一视同仁地都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4结语
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工作,很多问题都是在发展中慢慢凸显、慢慢摸索解决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站在国际化、全局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划,又要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从理念上不断深化认识,又要从具体应用上不断创新,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而归根到底,是必须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为根本原则,顺应时展潮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宜居、安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厚良.杭州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2007(3).
[2]赵继敏,杨波.中国城市管理水平评价的初步研究――以44个重点城市为例[J].宏观质量研究,2014(3).
[3]方东华,陈珊珊.国外先进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对宁波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7).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5
一是明确工作标准。根据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新制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量化标准体系》,制定完善《精细化城管执法标准》。积极对接市区精细化管理万米单元网格区划,进一步调整局内部网格式管理区划,力求把执法区域定位到每条街巷、每个部位,执法内容分解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环节,执法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进度落实到每时每天,确保执法全覆盖、办事有时限、服务有标准、效果不反弹、投诉有反馈、考核不迁就、奖惩有力度。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第一,规范整治室外摊点。继续抓好室外摊点上档考核,着重解决部分摊位物品摆放不整齐、周边卫生不达标问题,不断巩固提升管理成果,力争2013年固定摊点95%以上达到A级“五统一、三不影响”的标准。加强日常街面执法巡查和集中错时执勤的密度和频率,搞好重点时段、重点路段、敏感地段的管理,使流动摊点进一步得到归拢安置和规范管理,达到“主路无摊、次路整齐、支路卫生”。积极督导并协同早市、夜市开办单位搞好越位摆摊、超时经营的规范整治,确保整洁、有序。第二,持续实施门头广告上档升级。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门头广告整治向次、支路推进,计划对、、、街等13条(段)道路两侧1200块门头招牌进行更新改造,努力达到底板典雅新颖、字体精巧美观、颜色清新协调、光亮动感丰富的效果,使市区主、次、支路的门头招牌全面上档升级。第三,提升野广告治理成果。推行市场化有偿清理承包制,在抓好动态考核、确保中心区不反弹的基础上,进一步与高区管委、经区管委协调,力争市区全覆盖,确保主路无野广告,次路、支路可视范围内控制在2处以下。加大临街门窗贴字贴画的清理力度,对严重影响市容的实行严管重罚,力求门窗洁净清爽。与各区城管办、街道办事处、镇密切配合,组织居民、社会志愿者开展乱贴乱画“大清洁”活动。加强“电子信息屏”的使用监督,使其在减少野广告上发挥应有作用。第四,加大违建处置力度。以“新违建零增长,老违建负增长”为目标,坚持“早、快、严、少”的处置原则,进一步完善“联动、共管、共防、互动”机制,对新发生的违法建筑力求早发现、早查处、早拆除,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减少拆违损失。加大拆违力度,继续实施春季、秋季集中执法行动,对重点违法建筑实施“拆违会战”。进一步加强在建工程排查力度,坚决遏制违章建设行为,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秩序。第五,深化“五小”行业整治。在完善“批前联席审核制”、把好行业入口关的同时,着力完善日常考核机制,对扰民问题经常反弹、屡纠屡犯的,通报工商部门年审时严格处置,对整改不彻底、严重扰民的经营店坚决取缔或关闭。深化室外烧烤整治,进一步完善“协议自律”、“公开承诺”和达标考核机制,解决好油烟污染、噪声扰民、卫生差等问题,营造整洁、文明、有序的夜间休闲环境。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外部:各执法大队主动接受驻地政府、管委的领导,其工作纳入驻地的考核,与属地协调、互融、共进,实现条块有机结合。加强与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沟通衔接,及早设立数字化城管终端,与市、环翠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充分发挥属地管理的优势,联合各镇、办事处,协调村居设立“城管工作站”,进一步扩充协管员队伍,实行统一着装、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加强执法培训,提高巡防能力,为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提供人力保障。注重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闭环式管理,进一步完善“联动、共管、共防、互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增强合力。在内部:设专人负责数字化城管终端的运行,确保督办问题顺利承接、及时转办、按时回复。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绩效考核,继续实行日督查、周检查、月考核、季公布、年总评,激发执法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下达督办通知的,要对相关大队和相应网格责任人进行扣分,计入考核成绩。强化责任追究,对问题整改落实不力、未通过验收、直接影响执法局考核得分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其年终评先选优资格。
(二)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为精细化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倡导讲原则、讲正气、讲信任、讲尊重、讲包容的“五讲作风”,形成团结一致、和谐互助、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对重要决策、重要活动和干部提拔调整等事项,实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进一步形成共同谋事、共同干事、共同成事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实行“一岗双责”,形成党委牵头抓、分管局长具体抓、科室和大队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系,坚决堵住腐败漏洞,对违纪和廉政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坚决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努力建设一支既干事、又干净的执法队伍。三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抓好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意识和“亲情执法、热情服务”的理念。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执行“文明和谐执法语言肢体动作标准”、“八条禁令”、“禁酒令”等规章制度,发挥好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发现不良苗头和行为,及时提示劝告,促使执法队员自警、自省、自励。对存有“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次责令检讨检查,二次进行通报和待岗学习,三次责令退出执法队伍。加强执法技能培训,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做到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善于化解社会矛盾。四是加强党务公开制度建设。着重完善三项制度:完善责任分工制度,形成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政工科负责协调、监督、检查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领导小组研究后予以调整完善,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反映人;完善资料归档制度,搞好公开资料的整理、分类和归档,便于党员群众监督、查询。五是加强城管文化建设。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要求,结合行业特点,提炼城管特色文化,把“亲情+帮扶+执法”的执法模式提升到文化层面予以大力推广宣传,通过评标兵、树典型,倡树“戚恩雨”式的先进人物,全面提高城管队伍的人文品位和感召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联合街道、居委会开展书画、摄影、歌咏、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向社会展示城管队伍文明、团结、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宁城管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并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成长,目前还处在摸索中发展的阶段。随着城管事业的发展,如何通过城管文化建设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当前城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管文化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执法工作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要有健康的、和谐的城管文化精神。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局自20__年底组建成立以来,就始终围绕建设“忠诚、为民、公正、和谐”的城管执法目标,力求通过文化建设,以文化凝人心,聚合力,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是打造一个活力团队
朝阳事业需要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队伍,海宁城管执法局在深化文化建设中,丰富全局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导向和凝聚作用,努力打造活力海宁城管。
开展潮乡城管“潮乡城管五(吾)带头”标兵评选、城管优秀团队微故事评选、城管最美故事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以先进典型和感动事例,教育人、激发人,形成了强烈的团队荣誉感;推行青年干部成长导师制,落实新老队员师徒结对,营造青年干部拜师学艺、导师无私帮带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团队的使命感;创办海宁城管“正德行”,鼓励全体城管人“正德厚生、互助和谐”,推动城管志愿服务,激励互助帮扶,提升了团队的自豪感;关爱职工家庭生活,坚持做到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因公负伤必访,突发事件必访,并结合城管文化建设,组织评选城管贤内助、举办城管亲子活动,激发了团队归属感;组建城管足球队、举办太极培训班、“活力城管”书画摄影展、城管好声音比赛等文体活动,让职工文体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了团队的幸福感。
二是建设两支引领队伍
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而中层干部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级与下属的桥梁和枢纽, 抓好两支队伍决定了城管文化建设的成败。
1、建设好一支党员先锋队伍。通过将支部建到各基层中队、事业单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配强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深化党员“一员双岗”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双诺双评、党员先锋评议;通过微型党课宣讲、周一夜学,加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开展创意组织生活青春党日、两地双服务等活动,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引领整个城管执法系统干部职工队伍。
2、建设好一支中层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实行“两全两突破”的模式(即全部岗位推出,全体人员参与;突破部门界限,突破身份界限),选拔聘任中层干部。并针对中层队伍特点和工作实际通过授课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层干部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在基层实践不断煅造队伍中坚力量,从而营造整个城管执法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培养三种工作理念
城管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城市管理是城市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综合体现。对理念的认知和把握决定着城市的水准和品位。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培养三种工作理念:
1、民本理念。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城管执法工作的主题,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城管执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民本思想,城管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生活宜居,安康乐业。基于这个理念,一方面真正为老百姓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另一方面我们也为管理对象着想,提倡温情执法、真情服务,疏堵结合,既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又顾及弱势群体在这座城市谋求生活的权利。
2、精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因此,我们在队伍管理上,不断强化用心管理的工作理念,实行勤务制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绩效考评,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分工,实现工作量化、标准化的管理和与之相应的奖惩考核,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坚持常态管理,精细管理。
3、公平理念。城市管理始终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如何保证处理各种关系不出偏差,就要我们在城管核心文化里牢固树立公平公正的理念。公正理念具体到执法管理工作中,一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的一切执法活动必须客观、适度,体现公平、合理。二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工作必须公开透明,要形成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三是要求我们的城管执法工作程序必须规范,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四是树立四种城管精神
城市,需要有独特的城市精神来展现城市形象。在新形势下,城管执法系统迫切需要总结和提炼出能引领这支队伍提升发展的城管精神。只有这种城管精神,才能给队伍赋予思想灵魂,树立精神支柱,注入前进的动力和工作激情,引领这支队伍朝着规范、向上的方向发展,更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忠诚。强调了城管执法队伍的政治素养。一是要忠诚于党和国家。城管执法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砥砺品格,锤炼意志,提高思想境界。二是要忠诚于法律制度。城管执法工作者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三是要忠诚于城管事业。城管执法的干部和职工必须要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勇于牵头、敢于负责,体现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2、为民。明确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服务对象。为民服务是当前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的满意度,“为民”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公正。彰显了城管执法工作的价值理念。公正执法是城管执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和谐的必备要素。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要有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胸襟和气魄,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明辨是非、刚正不阿。既要做到执法到位,更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认定事实公正、收集证据公正、实体处理公正、执行程序公正、自由裁量公正、社会反映公正。
4、和谐。确定了城管执法工作的追寻目标。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切实贯彻“全民参与,疏堵结合,教惩并举,和谐共享”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感人,要以严肃的法律,规范的程序,文明的举止,热情的态度,科
学的方法,娴熟的业务,真诚地为社会、为市民提供服务,树立起城管执法队伍亲民爱民的新形象。
五是践行“潮乡城管五(吾)带头”
近两年以来,海宁城管人紧紧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和谐”八字海宁城管精神,以让党委政府满意、让市民群众满意、让管理相对人满意为目标,号召全体城管人爱岗奉献我尽心,争当“忠诚敬业标兵”;服务群众我热心,争当“为民惠民标兵”;依法管理我用心,争当“公正执法标兵”;以人为本我上心,争当“和谐城管标兵”;全体城管人以城管文化为引领,开拓创新、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共同践行着潮乡城管五(吾)带头,并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新跨越。
1、美化城市我带头,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通过科学化确立城市管理标准,大胆借用和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理念,编制《海宁市城市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起一套城市管理新的运行、评价机制,把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引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的新阶段,从而促进城市不断洁化、序化、美化。实施精细化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垃圾处置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无害化水平达到100%。实行常态化维护市政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维修维护机制和城市道路小坑洼、小破损快速修补等机制,推进路灯、路牌、公交站台、交通标志、道路护栏等“城市家具”改造提升。开展合理化进行亮化提升改造,贯彻实施《海宁市城市亮化专项规划》,并融合我市三大文化特色,推进东西“两山”、市河、洛塘河“两河”以及重要路段亮化提升改造工程,并努力增添城市夜景风景线。
2、文明执法我带头,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完善督查考核体系。从队容风纪、工作实绩等八个版块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加强督查,并进行绩效考核和积分排名,以激发工作激情、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全员综合素质封闭式集训、工作作风教育、作风教育整顿等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意识深入每一个队员、协管员骨髓,把积极向上的城管文化深植人心。完善公正执法机制,开展规范执法百日竞赛,进一步规范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根据《海宁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严格落实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审核机制,通过强化前置管理,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核质量,进一步确保执法办案的公正性。通过建立廉政防范机制,创新廉政教育模式,开展作风教育顿等活动,在全局范围内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强化机关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意识,构建城管廉政文化。
3、服务群众我带头,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三民”群众走访工作,加强与永丰、军民联系村对接、互动互访、共谋发展,并就结对村文化建设、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开展指导,落实结对帮扶。同时,落实市区辖区内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及社区群众工作定期走访,切实做到把民情民智带上来,把政策服务带下去,把矛盾纠纷化解好。落实来信来访维稳工作,从深入基层主动寻访,耐心细致主动接访,邀请群众主动督访,依托媒体主动回访等方面入手,层层抓落实,妥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并急群众所急,及时处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城管行政审批工作,启用政务服务业务应用新系统,并采用网上审批,将“城市市区内饲养家畜家禽的审批”、“特殊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审批”等四个事项的承诺时限缩短,实现审批提速80%以上。开展基层满意站所创建,完善制度、亮牌创建、推行透明执法、阳光行政,进一步深化基层工作作风建设,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提高执法管理服务效能,促进服务型城管建设,方便市民群众、方便执法相对人、方便管理对象,打造群众满意型执法中队、服务窗口、基层站所,提升城管整体形象。
4、洁净潮乡我带头,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落实城乡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起“一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集镇区、公路、河道、村庄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新机制,有效地破解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了全市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理顺城乡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体制,完善运作机制,并组织开展针对市区建筑垃圾管理专项整治,稳步实施对市区建成区内29个临时堆放点和主要道路两侧的无主建筑垃圾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工作成效初显。有序地推进废旧物资收购站点整治,配合各镇、街道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整改或取缔工作,成功关停丁公堰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促进城乡环境问题的改善。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动学校垃圾分类试点和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结合可回收垃圾兑换等活动,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有益尝试。
5、和谐城管我带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