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1
在杭州众多产业园区里,杭州东部软件园早已声名在外。不仅因为园区内有舒适的创业环境,还因为它是一个智慧化园区。
在东部软件园上班,企业员工不用担心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问题。在这里,每个房间的空调上都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测算房间里的含氧量。如果房间内人数多,含氧量下降,就会自动开启新风系统,将新鲜空气送到室内。
此外,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利用遍布在园区各个角落的上千个采集器,东部软件园的工作人员能够实时地监测各入驻企业的用电量,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给企业提出优化用电的报告。
东部软件园对智慧园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在此之前,东部软件园还进行了楼宇智能化和智能园区的建设。智能园区阶段主要是发展物联网应用。在这一阶段,东部软件园意识到,传统的智能园区建设存在三个问题:首先,重物业管理、轻客户服务;其次,重商业开发、轻产业培育;第三,硬件投入较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因此,东部软件园主动转变发展理念,打造智慧园区。
东部软件园董事长宋小春说:“智慧园区建设首先要明确其作用和目的。”在他看来,智慧园区已经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念层面,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宋小春认为,打造智慧园区的过程,实际上是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流程梳理是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观念更新、自主设计、思想发动、领导带头。信息化既可以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服务,也可以为政府的投资管理服务。而东部软件园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科技创新氛围和客户管理水平。同时也明确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责任、优化了工作职能。“信息化能够使我们的服务质量变得更好,把管理思想变成管理行动。人的管理能力、管理范围都扩大了,这样企业才能给客户带来效益。”宋小春说。
东部软件园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智慧产业的应用。东部软件园成立了网络科技公司专门负责科技产业的发展,结合园区积累的经营发展理念,承担了智慧园区各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开发。这不仅解决了园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推动了园区内科技产业链的培育,为企业提供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示范应用的平台。
宋小春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发展理念问题。要发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首先要理解智慧这个概念。所谓智慧,是全面的信息化。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要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层次发展结合起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研究如何进行城市管理,更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2
国家发展改革委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10月15日起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江苏、浙江、山东、广西等26个省市调整了上网电价浮动范围,部分地区交易电价“顶格”上浮20%。
限电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在“限电潮”、“涨价潮”、能耗双控等多重压力下,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境。如何应对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如何以低成本实现用能效益优化?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持续释放节能市场潜力和活力。
综合能源服务是以降低用户能耗水平以及用能成本为目标,结合市场、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等为用户提供能源优化服务的新型能源服务模式。随着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清洁替代,综合能源服务以其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征,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能源生产、交易和利用等过程的服务升级需求,在能源服务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远光软件基于对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刻洞察,自主研发了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提升能源生产及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以物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提供综合能源供应、销售、消费服务的综合服务云平台。平台以能源用户为中心,提供信息采集、能效分析、节能服务、需求响应、能源托管、能源交易等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支持,可支撑企业综合能源、园区综合能源、智慧城市综合能源运营。
应用案例:如何打造节能降耗智慧园区?
走进远光软件园,打开手机即可获取光伏发电量、储能状态等数据,实现智能用电。在园区的智慧能源大屏里,园区能耗、实时负荷、储能收益、配电运行状态等信息都能实时汇集,并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便是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
在远光软件园,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被应用于园区储能、光伏发电、汽车充电桩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能耗、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电能质量数据、建筑内部环境数据的全面监视和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园区用能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有效降低园区用能成本,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碳。
1.光伏电站——节能减排,低碳创收
远光软件园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可利用面积1238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107.665kWp,选用 305Wp 单晶硅组件共353块,采用组串式逆变器2台。系统年均发电量为105845kWh,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53吨。
平台将光伏电站所发电力优先供给机房服务器使用,减少用电成本,节约峰值电费。此外,平台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绿电交易”模式将剩余电力自动送入公共电网系统,既增加了企业收益,又促进了能源绿色环保可再生使用,可谓是减碳创收利器。在停电时,光伏与储能可以构建离网运行的“光储微网”,通过智能调度满足用户重点负荷的用电需求。
2.储能电站——不惧限电,保驾护航
远光软件园安装的电力集装箱储能装置采用40尺的集装箱作为载体,内置1套总容量为774KWH的再生锂电池储能系统、1台250KW双向变流器、1套能量管理系统和相关辅助系统。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对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量、环境等进行监控和优化,一方面可适应国家削峰填谷的工业用电措施,在夜晚较低电价时段储能,在白天高电价时段使用,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可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使用,在停电时能够和园区光伏组成“光伏微网”,通过离网运行支撑园区重要负荷运转。免除由于拉闸限电、台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突发断电带来的不便。
3.充电桩——合理引导,有序用电
平台利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与充电业务的智-云-边-端深度融合,实现车、桩、网的有序调度。平台支持运营方启动有序充电优惠活动和有序充电调度实施,支持园区参与V2G等需求响应活动。
平台结合历史负荷数据以及变化趋势曲线,进行充电运行策略引导,对园区实行充电管控。例如,平台及时价格优化策略,引导外部车辆和员工避开充电高峰。
4.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管控优化,开源节流
平台基于建筑能耗分析模型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能耗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用能指标分析和能效对标等功能,在能效指标以及对标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建筑用能问题和节能方向,支撑建筑能效优化。
园区在能源监视和能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平台的能效优化算法以及能源调度策略,实现建筑内空调、照明以及电源等机电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提高建筑整体能效水平,降低建筑用能成本。同时,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端的应用,包括能耗监视、统计分析、能耗预警和能耗报警功能,支持用户随时了解建筑能源信息和能源异常,及时对建筑能源运行进行管理和优化。
科技创新助力零碳中国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3
谈起这两座“智慧”的大楼,研华科技董事长刘克振立刻兴奋地滔滔不绝。“我们从设计开始就决定将两幢大楼变得更加智能,”他说道,“比如当车辆开进停车场,灯光系统会根据车牌将车引到特定的停车位,只有那个车位的灯亮,其他地方不亮,从而做到了停车场的节能。”
在此基础上,研华计划将全球所有分支机构的耗能都集中到总部,由总部观察判断后,进行节能管理。
1983年成立的研华,提供的是嵌入式产业电脑与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公司的规划中,昆山工业园中的一栋楼将于2013年年中完工,另一栋则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工。一旦昆山园区的建筑顺利运行,研华下一步会将相关技术推广在老旧建筑物的管理上。换言之,以往必须通过大量人力管理的大楼,只要应用自动化的管理与监控设备,就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人员效率的目的。
智慧建筑推手
理想状态下,智能建筑可实现三个层次:便捷,整合,前瞻。
“智能建筑”的概念能够形成的关键,主要来自于两大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通过这两项技术,原本的静物就能识别或撷取各种数据,达到所谓的“全面感知”,从而提升为智能对象。在研华追求的理想状态下,智能建筑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三个层次:便捷,整合,前瞻。
首先是便捷。通过友善的人机接口,建筑能形成与人对话的能力,对中控端或使用者的需求有所回应,甚至做到自动导航。
譬如在智能办公区,照明和空调都可按工作时间、午休及下班时间自动进行调整或现场侦测,而在此之前,这些大多需要耗费人工进行管理。据计算,仅仅导入能源管理系统,建筑就可以节省15%以上的能源,如果配合节能设备,则可以达到25%以上的节能效率。
在企业的门禁管理方面,公司可以提供一卡通系统,这种智能卡不但可以应用于门禁、停车、考勤等,还可以与薪资相连结。企业员工也可以通过智能卡使用大楼提供的餐饮及购物服务。对全球都有分支机构的公司而言,这些数据甚至可以做到全球同步。
除了便捷性,智能建筑的第二大优势是“整合”,将各种信息及警示进行综合处理。通常,企业可以通过建筑上的欢迎广告牌,实时秀出欢迎VIP到访的字幕。当访客到前台领取准入证时,系统也会自动将报到信息发送到接待者的手机上。
智能建筑的第三个层次是“前瞻”,即帮助人们进行效率管理与决策。以建筑的运维保养为例,在工作人员达到现场之前,系统就可以依据机电设备的运转履历及时数,自动计算并预测保养日期,预先用E-mail通知机电维护人员及厂商,这样一来便提高了维运保养的管理效率。在现场,维护人员也可以读取之前的保养记录并进行输入。
IBM的学徒
在IBM的描述中,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能使地球达到“智能”的状态。
研华在“智慧建筑”上的尝试源于2008年IBM率先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试图将新一代IT技术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张复杂的整合网络内,通过能力超强的计算机对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实时管理和控制,人们就可以用更加精明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使地球达到“智能”的状态。
这一构想至今为刘克振津津乐道。他并不讳言,研华向来是IBM的忠实学徒。2008年起,研华便邀请IBM为其做战略咨询,公司希望学习IBM的转型经验,最终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来销售它的各类产品。时至今日,IBM依然继续为研华提供咨询服务,但从今年起,两家公司的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变化的起因就是研华在建的“智慧”工业园。研华试图将这座工业园建成“智慧建筑”的标杆,而后与IBM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未来IBM在全球范围内为其他客户进行“智慧建筑”的咨询时,可以将研华的部分产品一起打包销售。毕竟,这座“智慧”的大楼内有研华的硬件产品,也包含IBM的软件与服务。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4
关键字:物联网智慧园区信息平台管控平台
一般而言,园区的管理涵盖消防、治安、市政、道路、交通、绿化、城管、环境等众多对象,职责部门繁多,管理条线复杂,专业化程度高,设施运营难度大。传统的园区管理以“人”为载体,通过人工巡检与重点设施的半自动管控结合的方式保障园区的运营,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反馈机制欠缺、管理比较被动等问题。传统的园区管控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服务性园区精细、实时、主动的管理要求。
物联网主要分成3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通讯协议,把相关联的物体或人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智能物体和子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
能效管控平台架构概述
能源管控平台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的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
能源管控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1、能耗采集:基于真实抄表数据,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计算出建筑物的能耗效率;2、能源分析:采用综合的图形化能源数据分析,包括重点能源消耗、能源累加等;3、财务分析:提供季节性或峰谷电价计费率,并以货币方式显示能耗费用;4、超限预报警:采用报表、邮件等预警、报警通告机制;5、用户管理:对应用权限、现场数据存取进行全面管理。
综合能效管控平台设计
平台以地图方式对某园区内的电/水/气能耗情况、环境监测情况、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进行统一综合展示,地图上标注建筑体的名称、位置、建筑结构信息、当日/当月/当季度/当日能耗统计。在宏观展示能效管控工作的同时,平台通过绘制分类表格,汇总建筑体不同时期的能耗总体情况,并以色彩丰富的图形方式配合说明,使用户通过本能效管控平台对虹桥交通中心区域内能耗情况做到基本全覆盖掌握。
数据监测
数据监测可在不同的能源种类(电力、用水、燃气)之间切换。以电力系统数据监测为例,在平面图上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建筑体逐时用电负荷率的高低,并可按时间段显示单位面积用电量、空调单位面积用电量以及逐时用电负荷,主要体现在在.1、各类监测仪表的读数。2、该建筑或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逐时数据曲线。3、查看监测园区各类能耗、各类分项能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历史曲线。4、查看各类能耗异常报警信息、数据通讯故障信息。
数据汇总
对经过数据处理后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整合,通过静态表格或者动态图表方式将能耗数据展示出来,为节能运行、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1、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
包括各类日常工作的数据报表,以及对应不同度量值不同展示维度的数据图表。数据报表是反映不同类型建筑体的监测状况和分类分项能耗状况的统计表格和分析说明文字,可分为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度报表、年报表等,格式相对固定。
数据图表是反映各项采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的直观图形和对应表格,可分为饼图、柱状图、曲线图、仪表盘或动画等,格式灵活,可交互操作。数据图表的度量值一般包括:能耗(或者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空调面积能耗和其他度量值(比如单位人均能耗);展示维度一般包括:能耗分类、能耗分项、时间轴(可以细分为逐日、逐周、逐月、逐年、任选时间段等)、建筑体选择。
2、数据分析预处理
数据分析预处理主要是对于确定的时间序列,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主要是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即时数据分析展示比较困难,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平台信息系统
平台系统信息模块主要是针对平台需要的所有数据字典和建筑物概况等基础信息、建筑用能支路及监测仪表安装等专业配置信息、时间同步信息和用户权限信息等进行录入和维护。
1、基础信息维护
包括建筑物基本信息、区域信息、建筑物类型、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字典及其他数据字典等基础信息维护。所有的基础信息都可更新维护。
2、专业配置信息维护
建筑物的用电回路配置信息对电力分项能耗的拆分计算特别关键。建筑物的电力分项计量方案中必须清晰地包含其配置信息,包括建筑物计量仪表信息、变配电回路信息、各用电回路计量仪表安装信息、设备铭牌上的电器参数信息等。
3、时间信息维护
保持本平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包括机房服务器时间、各建筑监测仪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
4、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包括用户组维护、用户维护、授权管理、权限验证。
能效管控各区域子平台设计
根据业主方各区域物业管理的需要,对园区内的电力、水、气等能源使用情况、建筑室内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建筑内人员健康、舒适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面向园区内的BA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空调/新风机组能耗采集。平台通过OPC通讯与BA、变配电系统链接,从中采集数据,OPC是为了不同供应厂商的设备和平台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化,使其间的数据交换更加简单可行。
建筑的设备运行参数、环境参数值主要来自于BA系统,通过变配电系统对所有电力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以直接存储或间接模型拟合的方式将结果值存储至临时数据缓冲池中,统一汇总处理后通过数据通讯系统送至平台。
本文描述的园区内总计有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在每台机组的电控箱上安装有数字电表,从中采集有功用电量、有功功率、三相电流等能耗数据,结合BA系统中的机组运行参数,对于判断空调设备的运行工况、是否达到最优运行方式,非常有益。采集方式如下:
1、电控箱上数字电表通过RS-485通讯线缆手拉手串联的方式连接,就近连接到弱电机房。
2、弱电机房安装有RS485集线器,从设备房接出的RS-485通讯线接人RS485集线器的通道中。
3、弱电机房安装有前端能耗采集设备。设备可以看作是一台小电脑,操作界面为触摸屏,组态软件,可设定IP地址,用于电能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保存查看。RS485集线器的出线端与能耗采集设备相连。
4、弱电机房中前端能耗采集设备通过TCP/IP链入到网络交换机,通过交通中心的主干网络将电能数据发送到机房中的数据通讯服务器。
园区的客户端主要担负着将采集数据发往平台的任务,作为园区和平台的过渡端,主要实现园区的各类能源数据,通过可靠的途径发向平台的任务;该部分设计采用模块定义的设计思路,首先确定作为通讯的核心系统(通讯系统Client端)的基本协同运行模块,其次以功能接口的定义,将内部的数据供给划分为数据源区域。
能耗数据处理系统
平台展示的园区的能耗数据并不是单一仪表采集的数据,也不是单一设备运行的数据,而是多个数据根据平台指定的组合关系而成,对一些环境评价参数、空调效率系数等一些参数需要根据其他参数按照能耗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得出。数据处理系统对这些数据根据平台规则进行后台数据处理,供平台统计、分析展示之用。部分处理内容罗列如下:
按照功能区、用途或楼层等方式划分为小时、日、周、月、季度、年总用电量、用气量和用水量,单位面积用电量、用气量、用水量,设备运行指标评价等;
环境分析和环境评价;
电力分项计量数据:分项计量的一级目录(空调、照明、动力、特殊)和二级目录(细分)的小时、日、周、月、季度、年统计,指标为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人均量;
能耗数据监测系统
对于每个楼层,包括地下空间,都有一张电子地图,地图上标明用电支路、设备安装位置、设备服务区域、能耗计量仪表安装位置的点位。显示监测能耗数据时,按照能源关系从能耗数据中直接读取并显示在相应的图表中。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集成技术,构造整个园区所有重要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报警监控,即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信息资源的采集、监视和共享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优化、判断,给建筑物的各级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的自动化。
系统提供整个园区的中央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可视化的、统一的图形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对系统所包容的所有子系统设备(空调、新风机组、排风机、照明、电梯、变配电、冷热源、给排水)进行实时监视和集中的统一管理,生动形象地显示所有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设备系统图。
能耗数据分析系统
分项特征积累:通过长期积累实际末端数据及分项能耗数据,发现各分项能耗客观规律不断修正分项能耗特征,补偿实测过程中的偏差及错误。
对分类能耗的纵向(按时间)和横向(按不同对象)的数据分析:
监测对象(建筑、分项、单一单位、组合查询的单位)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比例;
监测对象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的比较;
监测对象各分项能耗在任一时间段(时,日,周,月,年)总量、均量的比较。
根据当前的能耗监测数据,在外部环境(气候温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如发现能耗数据偏差较大,则此设备可能是工作异常。因为在环境温湿度相同、作息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当前设备的能耗数据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偏差不至于太大。系统如发现这样的情况,则告知相关人员某些设备能耗数据有异常,请相关人员检查处理,处理过后,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结论
系统管控平台的建设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模式中信息量少、流通不畅、缺乏综合分析、难以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让常规园区管理更加智能顺畅。项目的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Sarma S,Brock D L,AshtonK.MIT Auto ID WH-001:TheNetworked Physical World-Proposalsfor Engine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Computing,Commerce & Automatic-Identification.Massachusetts:MITPress,2010.
[3]Ye Tian-Chun,Huang Xiao-Gang,Wang Wen-Sheng petaLThe Annual Blue Book on Chinai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Things Industry.Published by CIT-CHINA,2010(in Chinese).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5
深夜23点。莞深高速。
行驶的车辆渐渐稀少。司机细心点就会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正在悄悄变暗。或许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批2011年6月新换的路灯似乎“颇通人性”:每当刮风下雨,或是发生交通事故,相应路段的路灯就会自觉
变亮。
这是广东荣文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文)“智能路灯”的应用案例之一。在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为东莞所做的《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中,智能路灯被列为“智慧生活”七大领域之一―其它分别为智慧安防、城管、交通、电网、水务及医疗。
近来多个场合上,东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常以“三化”概述智慧东莞的定位:“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城市;“物流高效化”,实现现代物流智能化快速运转的高效城市;“生活智慧化”,实现社会管理智能化的宜居城市。
智慧点状图
2010年9月之东莞,依然闷热似蒸笼。近10天里,张天翼奔波在东莞的多个镇街。作为广东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天翼需要与同事一起,尽快摸清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并以此制定《规划》初稿细则。
“到一家企业,调研,座谈,然后去下一家企业。那段时间基本保持‘每天三家’的频次,不轻松。”张天翼回忆道,“欣慰的是,那些企业都积极献言建策,他们的意见大多被吸收进了《规划》初稿中”。
主张节能而“零投资”的荣文路灯给张天翼留下了深刻印象:“按需照明,可节能60%;政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获利。”张天翼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荣文路灯,可谓东莞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大
亮点”。
这是一家无法低调的企业―至少在谈及智慧东莞时,人们很难忽略它的示范意义。荣文董事长李毅强介绍,2006年起,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荣文开始了从灯具、照明工程建设向智能路灯转型的探索。“分析了国内及欧美市场之后,我们逐渐发现,把传统钠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大幅提升光效,并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智慧管理是未来路灯应用的发展方向。”李毅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荣文与美国埃施朗和法国SLV公司就智能路灯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经过两年技术攻坚,2010年6月,荣文在东莞长安镇首次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大规模应用。
“荣文的控制中心可监控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诊断,在路灯出现隐患时就能介入处理,改变了以往只有路灯不亮才去处理的被动局面。”李毅强的这番话,解释了本文开头所叙场景发生的缘由。
不过,荣文路灯被看好的更大卖点则是其互惠互利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对路灯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改造时,不用地方政府掏一分钱,我们将路灯更换与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然后以当月电费为基准,与有关部门9:1分成。”在李毅强看来,大概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因为“节省的这笔电费相当可观,每一万盏路灯一年仅维护费即可节约100万元左右。”李毅强调,“荣文路灯的节能绝非以牺牲亮度为代价,而是以保证亮度提升10%以上和亮灯率不低于98%为前提”。如今,荣文已在东莞改造路灯3万多盏,据东莞市供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批路灯年节电2256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7896吨。
在张天翼看来,荣文路灯不过是东莞智慧城市建设合格的注脚之一――《规划》正式出台前夕,东莞的“智慧”已形成了一幅“点状图”,在生产制造、物流及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三大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智慧”大军。
在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办公大楼的一间工作间里,有一个小型的“RFID Shop”。像真正的超市一样,所有商品都被打上了价格标签,只是这些标签全部采用RFID技术。顾客只需将手中的商品在收银台轻轻晃动,关于此次购物的信息即会被保存――如果你想再次进入超市购买一款连衣裙,售货员早已根据之前购买行为,了解到你喜好的颜色、款式,甚至尺寸,或许还会在你到达试衣镜之前,把很可能不会令你失望的连衣裙递到了你的手中。这对商家的好处同样显而易见,它让“零库存”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永洪印刷董事长刘绚强看来,虽然目前此类市场更多见于欧美国家,但“国内市场一旦开火,发展必然迅猛”。如今的永洪印刷已经实现了RFID小批量生产。
俯瞰智慧东莞行进轨迹,可以看到一条规整的路线:通过“试点”带动智慧产业,进而通过《规划》总领全局。东莞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力图通过各项典型示范应用的建设和推广,拉动智慧东莞总体发展。”
东莞路径
套用一句网络名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智慧城市的脚步。如今的“智慧城市”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中成为高频词汇,往往言必称
“智慧”。
将目光随意定格在全国智慧城市分布图的几个网格。2011年12月1日,无锡首个智慧项目“智慧梅村光网联通”启动;12月13日,武汉市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启动,同一天,神州数码在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集成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助力东莞打造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智慧东莞建设提供支撑。
“智慧东莞”的概念始于2010年8月31日举办的东莞第三届特约研究院聘任会议。其时,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提出打造智慧东莞的口号。就在这个月,东莞获批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早在2006年,面对越来越大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压力和人口压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已提出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物联网技术由于对提升经济‘存量’和创造经济‘增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冼周恩向记者表示。而在2010年11月17日“东莞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亦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物联网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大有所为。
在冼周恩看来,落选国家物联网试点城市的“不幸”似乎并未给东莞带来太大影响。 “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及巨大的物流市场等等优势,为东莞发展物联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冼周恩表示,“目前,无论从上游的标准制定、核心传感部件、核心芯片的研发生产,还是到中游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网信信息服务,再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都各有多家核心企业聚集,东莞物联网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刘炯贤则用数据展示了东莞一年多以来,在物联网领域获得的新优势。“自确立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年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目前共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比如,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的“面向卫星导航重点领域应用的北斗/GPS双模‘换芯’工程”,东莞宇龙通信的“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生益科技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新型基板材料的研究开发”,东莞市依时利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的“区端网络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5个项目。
“此外,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东莞的行政结构分为30多个镇街,资金分散,管理相对独立,因此东莞市信息化推进工作以宣传和引导为主,并结合自身的行政架构和经济结构,拥有自己的特色。”刘炯贤说,“比如,4月启动的‘智慧石龙’,11月召开规划评审会的‘智慧松山湖’
等等” 。
桎梏与机遇
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这里环境清幽,政策诱人,但这家力争在虎踞龙盘的全球云存储领域做第一名,且用户量已居国内第一的草根企业,直言“在这个快的时代输不起慢的代价”。为此,公司董事长赖霖枫执意在北京开设分公司。“东莞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匮乏,观念也较保守。”赖霖枫告诉记者,“东莞本土相当部分科企都是从京沪引进所需的高级人才,特别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人才缺失问题尤其突出” 。
对于骤因一场经济危机风光难续的“世界工厂”―东莞而言,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最重要的必修课,而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则是那张并不好答的考卷。
东莞想要顺利毕业并非易事。就连冼周恩对此亦毫不讳言。“东莞目前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基础相对较薄,规模相对较小,相关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专业人才及专项资金的缺乏,导致智慧东莞建设缺枪少炮。这些都是东莞急需突破的瓶颈。”不过,据冼周恩透露,东莞市经信局一直在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现已形成送审稿拟报送市政府。“根据送审稿,东莞将自2011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在东莞市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专项,对智慧城市应用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化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冼周恩表示。
除此之外,本刊记者此次前往东莞走访中,收集到了来自企业与专家对于智慧东莞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不同
声音。
“一直以来有个疑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把智能路灯归为智能电网还是智能交通,亦或是其它?”李毅强的困扰或许在《规划》正式出台后会得到解答;永洪印刷刘绚强则迫切希望社会加强对降低RFID成本研究的重视,“只要成本降下来,RFID一定会迅速普及。”
在广东省RFID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淑港的理念中,“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政府规划里的一个高频词,亦或者企业宣传口号里的一个噱头。“智慧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原先需要找十个部门解决的,现在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只需要跑两个部门,这就叫智慧生活。”他认为,目前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好先发展几个好的项目,以点带面,让少数企业先做起来,否则就算钱再多,撒胡椒面一样平均用力,几百万元扔下去也不会有太好的业绩。”杨淑港指出,“目前智慧东莞建设似乎更多只是政府积极牵头,科研机构拿经费做方案,其中不少方案要么不可行,要么中途夭折,很多项目并未真正到企业中实现产业化。这一点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执行力”。
参观过多个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之后,杨淑港有一个感受――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概念似乎仍只停留在墙上,“甚至做成了旅游业”。赛迪顾问副总裁柳絮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家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的成员不仅出台了‘十二五’相关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并且已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第二个梯队只有总体规划,具体配套体系尚待加强;第三个梯队多为中西部城市,它们大多还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甚至仍然停留在‘数字城市’的理解范畴。”柳絮表示,“整体来说,现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不过两三年时间,没有哪个城市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从‘挂在墙上’到‘落地生根’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期间或许会有一些城市出现跟风、浮躁的现象,但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的观点与柳絮不谋而合,他认为,当智慧城市成为大势所趋,地方政府“不跟上,就落后了”,而“摸索阶段难免会犯错误,当然,必须吸取教训,尽快找对路子”。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范文6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推动实施项目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市场拓展、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公司培育、重点企业帮扶“推进行动”,千方百计稳定存量提质增效、扩大增量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二、大力实施“推进行动”,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项目推进。
围绕“项目推进年”活动,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全省“7+7+5”产业规划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工业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加强技术改造、开放合作和工业招商,以项目支撑工业发展。编制工业项目清单,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重点抓好7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等22个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生产线、家居生产项目等1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信息化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争取国家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主动对接、积极跟进,重点围绕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套、电子信息、丝纺服装上下游产业链等开展节点招商、补链招商。
(二)创新驱动。
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发展的决定》,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聚集,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发展。编制《创新驱动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创新驱动试验区,积极推进科技园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校企联盟等,加快推进国、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创建,支持商用车研究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依托市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搭建政产学研项目对接平台、融资平台和人才提升平台。
(三)产业园区优化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加强园区党的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1+3”文件精神,出台我市优化园区发展“1+X”系列文件。理顺体制机制,研究制定财税分成、园区撤并、企业退出等办法,引导产业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启动实施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加快园区建设开发市场化转变,引入PPP模式、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可持续建设开发模式。抓好园区产业填充,加快小微企业成长园建设,全面建成9县(市、区)小微企业成长园;完善园区发展及新型工业化目标考核体系,争取更多园区纳入省经信委园保贷试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或专业特色园区。推进工业强县富县,做大工业规模、做强工业实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县域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四)市场拓展。
组织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对接合作,举办重点行业产品供需对接会,鼓励同等条件下就近采购应用本地产品,努力拓展本地市场;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实施首台(套)保险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网上直销平台,支持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万企出国门”等活动,鼓励企业在省会城市新建专卖店、直销店或在大型超市设立专卖区(柜)。
(五)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
认真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扶助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执行3万元/户的升规奖励政策;对每户规上企业给予0.5万元,用于企业自行组织安全、环保、统计等工作培训费用;支持“个转企”、“小升规”,确保净增规上企业50户。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争取30户以上企业进入省“小巨人”和“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50户企业进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名单,力争新发展100户以上的小微型初创型企业。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配套、协同发展。
(六)上市公司培育。
制定2016—2020年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或多个关联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制公司,鼓励企业异地“买壳”、“借壳”上市。支持企业合理选择上市途径,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交易市场挂牌融资。优先满足大企业大集团信贷需求,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七)品牌创建推广。
大力实施“名企、名牌、名家”战略,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企业集团、产业联盟、总部经济等,着力打造燕京、三环、嘉美等一批有影响的知名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自主积极申报国省名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制定加强优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出“需要企业、需要大企业,需要企业家、需要优秀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八)重点企业帮扶。
深化市、县(市、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对一”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帮扶,原则上每季度联系帮扶领导深入企业调研1次,研究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联系帮扶企业台账,实行清单管理,坚持问题吃准摸透、解决措施有效可行。有序开展“僵尸企业”清理,推动嫁接重组、“腾笼换鸟”。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增效
(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
突出工业优先发展,推动汽车汽配产业强势崛起、丝纺服装产业深度转型、石油化工产业优化链条、轻工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壮大。汽车汽配产业:全力推进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主体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安装;开展“汽车汽配产业专题招商年”活动,围绕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沿链招商,弥补产业短板,着力构建完整汽车产业链;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加大公共领域市内新能源汽车产品采购和推广力度,重点推进公共交通领域及城市物流、冷链物流、市政环卫、邮政配送等领域;加快充电桩等配套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充配电站(桩);支持吉利公司申报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和国家级燃气发动机检测中心。丝纺服装产业:整合蚕桑生产及贸易、旅游等资源,加强轻工食品医药技术研发、检测、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平台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实施有机高端战略,抢占高端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及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轻工食品医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建设。抓好多扶有机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地方特色食品,结合红色旅游、古城旅游、乡村旅游,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实现食品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认真实施《2013—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积极承担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在研究开发、关键技术、技术标准、重大成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等方面实施攻关。优先支持新兴产业通过延伸链条等途径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探索设立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
(三)加快发展生产业。
加快生产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园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稳步发展第四方物流。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应用和推广,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态。
四、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助政强企惠民能力
(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创新驱动试验区为依托,以电脑连接器、模具、电子元器件为重点,积极引进半导体、汽车电子、通讯、新光源、仪器仪表、消费电子、专业包装等相关企业或项目,进一步提升配套协作能力。
(二)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浪潮云计算中心,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出台《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分工方案》,依托“智慧城市”、“光网”等平台,打造政务云、工业云等“14+N”云计算示范应用体系,推动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物流业、邮政业、新媒体等领域广泛应用。继续抓好市软件孵化园建设,全力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面向生产的工业互联网、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兴业态。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展各类信息数据应用工程和项目,支持发展移动视频、手机支付、手机阅读、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互联网产业。
(三)积极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狠抓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关键共性信息技术突破,促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以谋划和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为载体,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树立一批“两化”融合典型,推动信息化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
(四)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抓好存量基站改造、新建基站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全市城区和一、二类乡镇的光网覆盖,无线4G网络辖区全覆盖。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打造区域信息枢纽中心。实施“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信息惠民。
(五)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无线电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信息安全保障人员资格认证等培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的工作能力。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安全保障专项检查。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台站管理,完善无线电监测网络体系,开展行政执法和监测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无线电管理能力;加大对“伪基站”、“黑电台”、“黑广播”等非法台站的监测和打击,净化“空中电波”,防范和打击各类国家考试中的无线电作弊行为,确保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和广播电视、航空铁路、通讯指挥等无线电使用安全。
五、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积极争取国、省有关节能项目资金,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优化、能耗在线监测、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设备生产推广、节能服务购买、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节能水平;以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发酵等行业为重点,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高效冷却、洗涤节水、废水处理回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通用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工业企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贯彻落实《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广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深入实施分布式能源战略,推广使用清洁煤、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努力推动节能监察能力和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调整后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速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试点推行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支持化工、纺织等行业企业实施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外排废水为核心的清洁生产。
六、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巩固工业稳定增长态势
(一)加强运行监测分析。
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分析平台,建立统计、经信、园区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工业运行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监测分析质量和辅助决策水平。继续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快报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分析,强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大宗产品监测分析,密切跟踪行业发展新动向新态势,及时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考核,强化企业分类指导和重点培育。深入开展工业经济“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奋战四季度”等专项活动,确保工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快于全省”。
(二)抓好要素保障。
做好水、电、气、煤、油、运等要素供应协调,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加快实施电网、成品油储供设施等建设项目,抓好直购电、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天然气降价等政策的落实。制定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天然气迎峰度冬应急预案,加强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继续抓好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强化工业用地、融资、用工保障,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合作,组织召开工业企业专场招聘会。完善工投、化投、担保等融资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市级工业发展资金、重大产业扶持资金、应急转贷资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工业项目监督检查,扎实抓好工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依法行政和工程领域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组织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涉企收费清单管理,抓好惠企政策落实,查纠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