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管理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管理情况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1

实践表明该系统确实能够提高能源管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资源的消耗。关键词:J2EE;能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6-1325-0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完善,各企业都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管理质量,争取提高工作效率,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边缘科学,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从而使企业管理活动达到当今现代化发展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企业体系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优质服务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技术出现以前,企业能源管理一直以来都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使得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一个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企业能源系统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业务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功能需求

能源管理就是能源管理人员把企业的能源消耗,比如:水、气(汽)、风、电的使用情况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采集进管理系统,供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统计等。详细的业务需求分析如表1所示:

表1能源管理详细业务需求表

能源管理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所示。

能源管理人员的主要管理需求包括数据报表统计、能源输入/支出管理、历史曲线、数据查询功能、拓展功能等。具体用例描述如表2所示。

良好的能源管理能为技能降耗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企业查找耗能弱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2系统设计

能源管理系统是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其主要包括:数据报表统计、能源输入/支出管理、历史曲线、数据查询功能、拓展功能等。能源管理功能模块中主要涉及的功能通过ReportStasticAction.java,ReportStasticManager.java,ReportStastic.java,Bud? getAction.java,BudgetManager.java,Budget.java,ExtendAction.java,ExtendManager.java,Extend.java实现。

以下是能源管理类关系,如图2所示。

图1能源管理用例图表2能源管理用例描述表

图2能源管理类关系图

如图2所示为能源管理类图,ReportStastic为数据报表统计实体类,ReportStasticAction为数据报表统计管理类,ReportStastic? Manager为数据报表统计业务逻辑类,Budget为能源收支实体类,BudgetAction为能源收支管理类,BudgetManager为能源收支业务逻辑类,Extend为扩展功能实体类,ExtendAction为扩展功能管理类,ExtendManager为扩展功能业务逻辑类。其中ReportStasticAction类、BudgetAction,ExtendAction类包含能源管理功能相关方法,具体描述如表3所示:

表3能源管理类、方法表

能源管理中用户对比收入支出情况协作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对比收入支出情况时序图

当页面发送查询事件时,首先调用BudgetAction类中的compare()方法,方法中创建业务对象Budget类,并调用countIncoming ()方法和countPayout()方法,取得收支总量,并进行对比,最后将对比结果显示到页面反馈给用户。

3总结

本文描述了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过程,首先对企业需求进行了需求调研,进行了需求获取,确定了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然后分别用类图和时序图的形式对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基本满足企业能源管理的需求,提高能源管理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能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余华平.基于UML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5).

[2]白尚旺.PowerDesigner软件分析设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孙卫琴.java面向对象编程思想[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朱彬,王安保,王娜.用Struts框架建立JavaWeb应用程序[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5(2).

[5] Dean Leffingwell,Don Widrig.软件需求管理:统一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2

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生产线的能耗监管,本文以钢铁企业为例,深入探索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并分析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研究发现该系统由信息处理、故障处理、能源处理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辅助运行,实现钢铁企业能耗控制和成本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钢铁生产质量。该系统主要通过降低吨钢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等方式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钢铁;能源管理系统;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发展趋势

能源消耗是钢铁企业炼钢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炼钢流水线总成本的30%左右,能源消耗总量主要受到炼钢设备、流水线工艺水平、产品类型、企业能源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当前钢铁价格迅速下滑,“钢铁卖出了白菜价”、“国内钢铁库存五年都用不完”,这些耳熟的新闻宣传表明国内钢铁企业正在行业寒冬中煎熬,而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就成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大而愈发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而能源消耗作为炼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强化控制,因此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重要意义。

1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冶金企业自动化控制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降低吨钢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等,同时EMS在生产事故预案的编制、事故查明和处理、能源分配调度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系统主要是用于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能源管理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炼钢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数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协助能源管理人员实时监控生产线能源消耗状态,并通过调整能耗来确保生产线在最佳状态运行。能源管理系统的存在能够降低企业的能源管理成本,极大的削减能源管理的人员成本,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能源消耗监控和管理,并将分散的能源管理与集中的能源控制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散的能源使用需要同步监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各个监控分站实现分散数据的手机;集中的能源控制主要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后给出控制建议,能源管理人员可以在中控端实现整个炼钢生产线的能源控制,从而实现集中式的能源管理与生产控制。

2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能源管理系统在钢铁且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大型钢铁企业而言,多条生产线路和繁杂的能源消耗导致炼钢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寒冬使得钢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的控制,能源消耗部分的成本控制关键就在于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水平,当前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信息处理、故障处理和能源管理三个部分,三个分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传递信息辅助各自的运行,从而对钢铁企业实现高效率的能源消耗管理和生产线故障识别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它是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子系统,包括了最基本的SCADA系统功能: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分类数据归档、实时闭环调节、逻辑分析处理、人机界面、管理报表、基本数据处理等。故障处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分级报警、信息记录和归档、故障基本分析、故障分析专家系统等。能源管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源计划管理、能源实绩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运行技术支持、预测分析。

3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管理重要性的提高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重要性提升,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未来该系统的功能和相关技术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钢铁等冶金企业现状和技术研究情况未来该系统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的最主要功能是定位,由于冶金企业能源消耗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能源管理系统的监测设备也分布在整个厂区,因此各地点的能耗都采集到终端进行处理。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确保终端显示出厂区各个地点的能耗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能够更迅速的找到故障地点,同时也为企业能源供应线路的优化提供指导意见。

4结语

综上可知,能源管理系统(EMS)是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控制的最关键系统,也是钢铁企业压缩生产成本、度过行业寒冬的重要环节,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故障管理和能源管理三部分,信息管理主要用于能耗信息的汇总和分析,给能源管理人员提供控制依据;故障管理主要用于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监管,保持系统稳定;能源管理主要用于监测生产线能耗,用于收集控制信息。该系统的高效运行能够确保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是钢铁企业综合控制企业生产相关成本的得力助手,作为钢铁企业的基层信息管理人员,我们需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探索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途径,提高能耗控制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艳艳,部龙江,胡芝春.中冶赛迪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实施流程[J].钢铁技术,2013(03):54-56.

[2]吴强强.浅谈冶金行业能源管理[J].酒钢科技,2011(02):398-401.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3

(临沂市节能监察支队,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叙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含文,分析了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即: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用能机会;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

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宋笑笑(1983-),女,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功体系模式,为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种优化模式,其目的是带动和促进用能单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能源管理体系的含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使能源利用过程和能源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源管理持续有效。

能源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使能源管理融入用能单位的日常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特点,对能源利用全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控制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策划结果文件化,规范并确保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和利用过程有效实施运行,使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用能单位的能源方针、目标。

2 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用能单位完善组织、规范管理、转变理念、提高形象。

2.1 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可以帮助用能单位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用能单位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用能单位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将用能单位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用能单位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用能单位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用能单位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2 是提高用能单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通过实施能源管理工作降低能源成本,对提升用能单位竞争力尤为重要。

2.3 是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能单位在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用能单位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于改善用能单位经营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用能单位技术进步、增加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促进用能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使用能单位收集、落实能源管理相关标准,将用能单位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操作规范沉淀为自身的管理、工作、技术标准,并可促进用能单位其它相关标准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措施、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

2.4 能够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既可以促使用能单位形成现代化科学管理氛围,建立透明、公开的管理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凝聚力,又能够增强职工节能意识,提高员工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使用能单位通过宣传其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和环境压力所遵循的管理承诺及制定的能源方针,体现用能单位的社会责任,增进用能单位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增强政府和社会对用能单位的认可,提供用能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节能机会

识别重要能源使用的区域和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生产系统、辅助系统、附属系统的划分,组织相关技术和专业人员对各工序环节进行评估识别,然后再以整个用能过程为对象,统筹评估各环节情况,充分寻找节能空间。对组织的用能系统和动力供给系统进行匹配评估分析,探讨生产与动力平衡最佳调度方案寻找节能机会。

在节能机会的识别中可采用能量平衡测试、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及清洁生产评估结果、专家诊断、经验总结、员工合理化建议、参考行业节能技术信息等方式方法。要考虑能源转化效率、能源损耗、能源浪费、系统匹配情况、余热余压循环梯次利用、耗能设备效率、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指标、生产工艺节能参数、能源质量、生产原料和人员能力等因素。

3.2 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

节能方案是实现组织节能目标的具体节能措施。节能方案包括:节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节能技术改造(如改进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运行方式优化(如参数控制范围调整);生产组织优化(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动力与生产配合度)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

企业应当根据识别的节能机会开展方案研究,结合实际,充分应用国家的节能技术。方案要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表;方案实施后要进行节能量验证,确认其节能绩效,并将成熟的运行方法纳入运行规程。

3.3 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

我国已经了多项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规程等企业要结合本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实际情况,识别这些要求,并运用到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中。在确定方针、识别节能改进机会、制定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监视测量和分析、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充分考虑并遵守这些要求,定期依据监视测量的结果做好合规性评价,特别是强制性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3.4 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 机制创新

一、合同能源管理必将成为高校节能工作的核心机制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简单的说就是节能服务商通过和客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帮助客户节能降耗,并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以此取得节能服务报酬和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来支付节能项目部分或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其突出特点是:零投入、零风险,客户不用出一分钱,也不负责设计施工等所有事物,一切节能改造的工作均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且客户还能按合同比例分享节能利润,合同到期后所有节能设备和节能收益均归客户。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根据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用户向节能服务公司付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和节能设备租赁型四种模式。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占据主流,同时节能量保证型项目增长迅猛,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和节能设备租赁型项目也纷纷涌现。

1、国家政策助推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解决了我国企业和单位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资金不足、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各种高效节能措施的推广,减少了能源消耗。2010年我国政府全面出台政策法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4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为落实意见的实施,财政部及国家发改委又先后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应的全国各大省市也纷纷按照意见精神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关规定和办法促进节能工作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应用。如《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河南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山西省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扶持、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改善金融服务、明确申请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资金的依据和程序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积极培育节能服务这个新兴行业。

2、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双赢双促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面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在高校有其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首先,合同能源管理解决了高校节能资金短缺问题。节能服务公司与高校通过签订合同能源管理合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设计、实施、维修等一系列节能管理服务,使高校在缺少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的背景下节能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次,节能服务公司为高校提供了专业化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其充分发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技术先进、管理全面、服务专业的特点,使高校由自我管理转变为专业管理,解决了节能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项目成本,稳定地提高了节能效率。高校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仅获得了节能收益,而且将无偿得到高效节能设备,长期受益。再者,合同能源管理在高校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社会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合作中不仅能为节能服务公司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还能为其储备大量的技术及人才力量,有效地促进了节能服务公司的快速发展。显然,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节能工作实现了高校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双赢,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而且有利于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壮大。

3、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种种优势

(1)高校能耗高,节能潜力大,市场广阔。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校园建筑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高校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单位,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势在必行。此外,很多高校建校时间长,设备陈旧,能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浪费严重。虽然近几年各高校都加大了用能管理力度,进行了一些节能改造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和广阔的节能市场。

(2)高校体制健全,信用好、风险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技改的项目回报期一般较长,节能服务公司普遍担心在改造项目结束后用能单位以其没有支付能力、政策变化、体制改革、领导更换等各种理由违反约定不支付款项。在社会诚信和商业诚信相对缺失、司法成本偏高、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节能服务公司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中长期的投资普遍感到风险性较大。高校情况则不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员稳定、管理规范、信用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制度,避免了因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优质客源。

(3)高校用能稳定,易于核定节能量,操作简便。节能量的计算与核定涉及节能效益的分配,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在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学生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用能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几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高校节能量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与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服务合同的具体条款上易于达成一致。

二、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资金短缺造成的合作困难

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集中于两种模式: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节能量保证型。前者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筹措,后者则要求高校用户方自筹大部分资金。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双方由谁出资,都存在困难。高校的核心职能是教学与科研,其资金多用于此。随着学校的发展,基本能耗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能用于规模化节能改造的资金是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多希望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由节能服务公司筹措资金规避资金压力。而多数能与高校匹配的节能服务公司均为技术型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项目基本都需要融资实施,加之国家对此类项目现有扶持政策的不完善,银行等金融业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熟悉,缺乏相应的项目评估体系,致使节能服务公司对外融资困难重重。此种情势下,势必造成不少数目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

2、高校管理人员节能意识淡薄

高校一般建校时间长,能源管理者管理思想陈旧、成本意识差,用能习惯粗放,只要保障了正常的科研教学秩序,能源开销花多花少一个样,效率高低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能源管理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价格存在侥幸心理,如改造过后,能源价格波动,则得不偿失。由此造成高校方节能改造工作均较为保守,不到迫不得已,不会主动地实施节能改造。再者在现有的高校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供给方与管理方一般均隶属于高校后勤系统,属于自供自管,而高校的能源管理者与使用者――广大的师生、教职工则分属不同部门,一方面造成能源管理者监管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能源管理者又对使用者的不良用能行为、习惯无直接管理的能力,长期以来造成能源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淡薄。而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各环节的良好管理与支持。

3、高校对合同能源管理认知的偏差

在高校方节能意识、管理意识不足的不良影响下,再加上国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宣传的偏差,多数高校能源管理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非常有限,仅限于节能效益分享模式――用户“零投资”,“零风险”即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其他模式的了解甚微。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流程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认识不足,对过程中双方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缺乏了解。另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目前又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加之高校相关管理人才的缺失,使得高校多数项目合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合作中双方一旦出现分歧,由于认知的偏差,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4、高校可实施节能项目的局限性

近年来通过对一些高校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在选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上还趋于保守。实施的项目都是一些成熟技术在小范围的推广尝试,而在大规模新技术应用上面则缺少魄力,这也与高校能源管理的核心职能――维持稳定的教学、科研秩序的性质有关,大范围、高新技术的改造在高校实施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虽说高校节能项目潜力巨大,但其规模有限,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吸引力不足。另外,高校节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上,不同于工业节能项目的规模大、节能量大,使得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化的改造能力体现不出来,单位成本上升,难于管理,收益率降低。这与节能服务公司承担的巨大资金及技术风险不成正比,因而节能服务公司拒绝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能性较大。

5、相关政策及法规的不完善

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在能源管理方面,国家的政策压力及其在各领域都应起到的社会示范作用,是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项目改造的主要动力。现有的国家能源政策不完善,高校执行不力是高校节能减排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使得高校这些“特殊”单位有空可钻,有机可乘;再者国家针对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相关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的缺失,现有的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一般多针对大型工业节能项目,对于高校来说申请难、审批难、兑现难,兑现周期也较长,自然无法刺激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展开。

6、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失

目前我国在权威的第三方评估体系的建设方面滞后,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能耗审计、节能量计算上分歧不断。双方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作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节能潜力是多少,实际节能量是多少。这些仅靠双方协商达成共识是不太现实的,我国正是缺少这种权威的双方均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告诉用户节能潜力是多少,实施后节能量是多少,通过第三方使得双方在信息上均衡,否则双方的合作就无信任可言。

三、加快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

1、多措并举,合力应对资金短缺问题

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需资金按合作模式的不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采用节能量保证型时的高校方与节能效益分享型时的节能服务公司。现阶段实施的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高校方不愿意主动承担资金压力与风险。若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地政策引导,例如对自筹资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高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奖励(资金)或在融资时相同条件下优先保障节能量保证型的项目,激励高校方积极自筹资金,资金上不全依靠于节能服务公司,这样不仅能极大地促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而且还可以使节能服务公司专注于专业技术的开发,获得更高的节能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用户。

目前多数高校确实存在资金压力及融资困难等问题,自筹资金无望必须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时,项目资金压力就全部倒向了节能服务公司方面。节能服务公司多数要面临融资局面,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是双方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这就必然要涉及到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融资难源于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节能服务公司的不熟悉、不信任。针对此问题建议先由银行对节能服务公司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评级区别对待,对一些信用良好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贷款利率及额度上实行宽松政策积极扶持,使有技术、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得到迅速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金融行业内部成立或者由政府设立权威的银行认可的项目评估机构,对需要融资的项目进行评估,认定其技术风险等级与预期收益情况,银行以此来判断此项目的可投性。对一些技术风险等级较高预期收益不稳定的项目进行规避,对一些技术成熟且预期收益稳定的项目积极放贷,同时适当引入保险业服务,对项目进行投保,降低项目风险。这样银行既规避了风险又拓展了业务,在逐渐熟悉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此类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2、责任到人,强化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

对于节能意识淡薄这个问题,除了高校管理方加大宣传、自觉培养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管理者缺少有压力的行政性命令和明确的节能目标。没有了这些硬性的指标,一些管理者就得过且过,侥幸心理重。我国政府应当效仿国外政府对公共事业机构尤其是高校下达明确的节能目标及阶段性时间表,既要切合实际又要保持相当的压力,积极配合、按时完成的进行奖励,拒不配合、到期未完成的给予处罚,使得高校能源管理者无空可钻,必须付之切实有效的节能改造工作。对于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不利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能源供应者与管理者、能源管理者与使用者关系的问题。高校应摒除能源供应者与管理者为一家的现状,在高校设立独立于能源供给系统之外的管理机构,切实起到能源监管的作用;同时协助能源管理者积极与使用者沟通,使能源管理延伸到使用者内部,建议在各机关单位部门、各院系内部建立能源管理小组或者节能管理小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化立体管理模式。

3、加强宣传,全面认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在强化节能意识与管理意识的同时,要想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改造项目中的应用,各级主管部门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比如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管理者培训,增设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相关课程,校内的节能新机制宣传等,以此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客观全面的宣传,使各级主管部门、用户深入了解学习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培养相关人才,掌握其特点、模式、实施流程,消除双方在机制认识上的偏见,提高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自身意识和能力。

4、搭建平台,促进高校节能项目整合

高校节能项目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双方合作中的一大障碍。节能服务公司具有规模化的节能项目改造能力,希望通过规模化降低单一成本,提高整体收益率,而高校方一般不可能一次性提供大规模的项目平台,基本都是“前期试点”加“逐步覆盖”的模式完成改造。此类项目规模有限,有时还存在多点分散的问题,需要一个良好的节能组织平台――例如高校节能联盟,或建立一个高校节能项目协作平台来协调解决。平台既分享各高校用户节能减排经验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心得,又可整合意向高校项目资源,化零为整;同时可以采取收取项目管理费用代替中小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达成规模化的节能改造项目,吸引节能服务公司与之合作,这样项目双方的意向匹配度就会高很多。由此高校方、节能服务公司、平台(联盟)相互促进,三方共同发展。

5、完善法规,强化经济调控手段

针对法规及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国家及地方政府应依照我国国情或当地经济状况,制定切实可行并带有明确阶段性目标的节能减排计划,严格执行。对于按时提前完成的高校进行奖励,对于完成不力的高校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取消相关单位、管理人员评先资格,扣发相关单位及人员的精神文明奖,使节能减排工作成效与高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切实推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即推进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除了上级给予的行政压力,我们愿意看到的是高校方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地进行节能减排工作,选择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这就要求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经济调控手段上要到位。现有的相关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多针对大型的工业节能项目,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针对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相关政策,突出可操作性,例如《关于促进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中小项目的财税细则》等,利用经济调控的杠杆实现推进高校实施此类项目。另外,针对高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自身的特点,相对规模较小、节能量较小,单一项目能够获得的财政及税收补贴数目少,高校碍于繁琐的申请、审批程序,相关部门应考虑设立高校中小节能项目申请、审批、支付的绿色通道,方便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及时落实到位。

6、完善机构,成立权威的第三方评估组织

推进高校实施能源管理项目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权威的第三方项目评估机构。我国应在有相关技术能力的权威部门下设立此类组织,用于对项目的节能基准、节能潜力及项目实际节能量作出具有权威效应的评判。以此来平衡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在技术层面的信息度,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起到项目监督、风险提醒的作用,消除双方在节能基准判定方面的顾虑,使双方达成公平的合作。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GH-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史兆宪: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阮丹:高校建筑节能减排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3] 魏新兴:合同能源管理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3(2).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5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耗费量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大量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形成信息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 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1.1 企业用能特点

能源消耗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且在企业产品成本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节能降耗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能源种类复杂,包括电、水、燃气、煤油、生物质等,却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面临基础能耗数据缺失、数据统计不完善、可靠性和真实性差、能耗分析手段匮乏等一些列问题,如何建设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已成为众多企业决策者关心的问题。

1.2 系统架构

企业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系统管理层

系统管理层针对管理、操作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工业级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系统平台软件需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采集现场各类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等,并以图形、数显、声音等方式反映现场的能耗状况。

(2)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负责对现场设备回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等工作的同时,转达上位机对现场设备的各种命令。包括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通讯网关、数据采集器等设备。

(3)现场测控层

现场测控层是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计量仪表组成。用于计量水、电、气等能耗数据。计量仪表需带有RS485、M-Bus等通信接口,可以方便的接入到通信网络里。

2 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

2.1 管理水平受到局限

首先,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水平受到局限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将其应用在企业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了解程度较低,可能会出现数据分析错误、预报不准确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流动速度较快,无法对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精确判断。

2.2 复杂工序影响生产

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复杂工序影响生产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操作比较复杂,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生产工序停止运行。企业在应用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高耗能的器材进行技术改造,还需要对高耗能器材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二者的同时进行可能会导致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陷入卡机停顿。

2.3 数据采集难度较大

在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难度较大的问题。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记录大量的信息数据,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存在数据采集装置覆盖面积小的问题。一方面,数据采集装置模型的构建和实际生产情况不相符合。另一方面,数据信息的范围过大,采集装置并不能实现对数据的全面采集。

3 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3.1 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

首先,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人员是进行信息化能源管理的主体,因此在开展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管理人员的领导职能。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人员应该落实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决策。第二,管理人员应该对系统分配资源进行二次审核,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第三,管理人员应该优化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队伍组织,为系统提供人才支持。

3.2 规范信息化管理程序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规范信息化管理程序。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该严格遵照管理流程。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技术规划,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形成系统模型。第二,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看系统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第三,应该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效性进行检验,对节约的能源总量进行计算。

3.3 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应该成立专项资金,投入到系统建设之中。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流动资金的畅通,为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第二,成立专门的系统维护小组,对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

3.4 壮大信息化管理队伍

将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中,应该壮大信息化管理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因此应该加强人才建设,打造人才队伍。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格规范选拔流程,把高素质人才纳入到企业之中。第二,应该把绩效制度和薪资制度联系起来,为管理人员提供福利。第三,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6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1 当前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

1.1 现状

我省是全国最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研究和实践的省份。2007年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订标准入手,沿着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的路径,研究和实践能源管理体系。2008年,《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地方标准,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出台《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标准;2010年,出版《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范围;“十二五”以来,按照《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其中31家通过认证,占全国的21.4%。我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 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普遍形成了四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

1.1.2 单位能耗普遍降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提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产品能耗指标均有下降,节能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济钢能源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四年,2012年吨钢综合能耗580公斤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节能60万吨标准煤,利用余热余能发电123亿千瓦时,减排氧化硫12万吨、二氧化碳725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1.1.3 产生联动效应,“三能”建设形成合力。我省在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开展了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培养能源管理师5849人;以钢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能耗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分析调控为一体的能源管理中心。“三能”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机制、人才和管理平台三个层面形成节能合力,推动企业节能工作全面提升。

1.1.4 影响广泛而深远,能源管理体系上升为高层决策。国务院和省政府多次要求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我省在实践中凝练的“四个机制”、“三个持续”等经验,写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还举办两次能源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参加中日节能环保论坛,积极参与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工作,为在全国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存在的问题

我省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有1188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根据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这些企业要完成节能量2530万吨标准煤,节能量目标列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这些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效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能源计量统计薄弱、能源管理不系统、过程控制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对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建立节能工作长效机制构成突出障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2 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十精神的重要措施。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求万家企业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2.1 加强组织领导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省里的推进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要按照全面启动、逐步推进的原则。要抓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家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和能源管理师的作用,把审核员熟悉认证业务的优势和能源管理师掌握节能专业知识、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培育能源管理体系咨询专家队伍和评价专家队伍,提高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抓好示范引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培育示范企业,组织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推荐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方法和节能技术,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案例、经验和成果。淄博市和德州市要加大工作措施,率先开展培训、咨询、认证等各项工作,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创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

2.3 搞好认证评价

充分发挥认证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评价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认证。认证机构要在《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和各市实施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山东省节能信息系统进行认证信息网上登记,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认证质量。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不选择认证的企业进行现场评价,确认效果,出具评价报告并报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备案。

2.4 实施激励约束

要认真进行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健全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目标考核等制度在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全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度,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节能项目等工作中,优先支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企业。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先进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2.5 强化监督检查

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咨询、认证机构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和指导企业加快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运行;依法查处咨询、认证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省节能监察总队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察和抽查,验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