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类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类的知识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 教改 项目实训 层级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44-02

《普通话》类课程,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最初都是为了满足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而开设的。随着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层次转型和学科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原来颇受师范专业重视的《普通话》类课程逐渐被边缘化。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类课程不仅能满足师范生的职业技能需求,对其它专业学生来说,课程内针对语言能力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沟通”和“对话”的热情与能力,这一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求职、就业助力明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曾明确表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并且要求各高校“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普通话》类课程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人文素质课程,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改革缘起:适应转型 寻求突破

转型期的高职院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1]原本单一面向师范专业的《普通话》类课程,要想满足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就必须审视自身,寻求突破。我们发现,改革之前,课程的授课面临着一些窘境,诸如:授课中以普通话水平考证为重点目标或单一目标;同一班级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集中授课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保证。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社交口语、职业口语,以至无法较好地融入职场和社会。脱离实际,缺乏实践,这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适应新的办学环境,也为了更好地面向各专业推广开设《普通话》类课程,教改势在必行。

二、 教改思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服务职场

为了保证课程能对学生课外生活和将来的继续教育产生持续性影响,应坚持以“夯实普通话语音基础、培养社交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职业语言运用能力”为教改的整体思路。在课程设计中,落实完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教学情境与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教学目标与社会、职场的人才需求目标相结合”这四结合[2]。

三、 教改特色:层级分类指导 项目实训引领

1.模式改革

(1)设计训练模块、坚持项目实训引领

课程改变原来单一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学,结合考证的相关内容,设计相应的训练模块,并将之贯穿课程始终。

以普通话语音正音训练模块为开端,精讲简讲语音的理论知识,加大实践比重,努力提升学生的语音发音标准;以朗读训练模块为桥梁,连接普通话吐字归音和语调声音控制训练;以说话技能训练模块作为语音正音、朗读训练模块的继续和发展,为学生口语训练夯实基础;以学生的社交、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作为前几个模块训练的深化,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善于倾听,强于捕捉交流中重要的信息,能清楚、准确、流畅、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一个模块的训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广泛触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课程无论是在普通话语音学习正音阶段,还是职业口语训练阶段,都需重视学生观察、模仿、评价、学习语言的能力培养。

(2)密切联系职业需求,优化安排实训内容。

以师范专业学生为例,教师口语的灵活应用是未来教师基本职业素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教育、教学语言设计是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改革后,课程依托教学教法等课程的协助深化,利用科学的操练促进学生对语言概念的理解;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实训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结合师范专业特点,观摩名师课堂,有针对性地邀请小学名师参与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探讨小学教学、教育的案例,尝试设计教育教学中某环节的教师语言,力争使课程的训练较好地指向鲜活的教学活动。

在非师范类专业开设的《普通话》类课程中,以新闻和旅游专业为例,我们可将学生的自我介绍、求职问答、时事点评、新闻采访与播报、导游欢迎词和景点讲解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平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评述、讲解等综合语言能力。

这类实训教学内容的增加真正实现了《普通话》训练的示范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2.教法改革

(1)层级分类指导,有效因材施教

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课程开设之初,可利用普通话语音自助测试和分析系统,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初步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小班,对这三个小班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初级班着重于语音的发音标准;中级班进一步提升音准和表达的流利自如;高级班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随时调整高中低小班的组成成员。层级分类指导,为不同语言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了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情境创设,浓郁氛围引领

分班的基础上,在班级内部建立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教师挑选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为组长,由他带领并记录成员学习的难点及进步的情况,教师在课堂内外给协作学习小组设定阶段性项目目标,有效依托每日晨练等推普活动,做到天天训练、周周汇总、月月评估。使日常练习和阶段考证互为保证手段,以测促练。

课程还将依托学生自主举办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课外活动,利用参与省市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展开实践性延展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觉内化知识与技能,使语言的课堂训练延伸到课外。

依靠规范的教学措施,有效落实教学的点面结合、课堂的内外结合,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由量变达到质变。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以依托语音分析软件,利用微格教室录制学生的诵读、讲演视频,使得抽象语音问题可以直观地得到分析指导,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教会学生自主、科学地学习。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特别是大量的特色资源,如中华经典诵读大会、辩论大赛、导游词讲解等视频,解决课程学时紧缺及学生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展示模仿、创作的习作,组织师生交流与反馈,施行多元评价。这些举措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口语榜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提高的延展性效果。

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有助于形成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生成型教学环境。

3.评价改革

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综合学生的考证情况、一般口语交际能力、职业语言能力及参与语言艺术竞赛的热情与能力,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综合评定。

(1)服务于模块的作业方式

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程,每一训练模块,都需要相应的练习去保障技能习得的有效性。在语音正音模块的训练中,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书面的汉字注音,口头的声、韵、调上机模测来保证练习的质量。在社交和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中,安排学生完成“谈谈态势语的要领”、“设计景点讲解用语”等书面作业,并且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日3分钟话题”,主题可以是“自我介绍、求职用语、教育教学用语、新闻复述转述概述、时事点评、导游欢迎词训练”等。

(2)以过程为重的评价方式

普通话类课程的教学重在人人参与、勤于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必然要经过练习的量变才能最终实现面貌的质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内外练习的督促与及时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提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语言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的原始语音问题、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的点滴进步、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对这些学习练习采取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细化、量化。

(3)基于延展效果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指标,坚持“评价方式多元性、标价标准多元性、评价主体多元性”。在新的、多元性课程标准中,我们采用:集“普通话考证成绩评价、个人练习进步程度评价、团队协作实训评价、社会实践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普通能力和优势能力的综合表现”为评价标准;以“教师、学生、社会”为一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综合评定。鼓励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延展到生活、工作中去。[3]

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社交生活的质量和职场工作展开的顺畅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职场新人培训时,都不约而同为新进员工安排了语言与沟通这门课程。改革后的《普通话》类课程,以就业导向为目标,以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课程依托“模块教学、项目实训、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工作;积极寻求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以资源共享为理念,完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注重教学的延展性,依托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训练平台。《普通话》类课程将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与社会职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对学生融入社会职场生活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多形式科普宣传。为了让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XX街道辖区内各社区通过横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小喇叭、院坝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饮食与健康”“远离”等相关知识,并引导群众积极参加科学健身活动,让他们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远离旧习陋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本年度,XX街道制作科普横幅共120余条,利用电子显示屏科普宣传共100余次,院坝会播放科普视频共53次;

二是搭建科普平台。为了让群众保持学习科普知识的热情和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形态,XX街道20个社区建设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青少年之家、健康服务中心等学习场所,社区不断完善各类设施,设置科普图书室,补充科普类图书,并定期组织科普知识讲座,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民法典》,防范老年疾病,防灾减灾等知识,为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XX社区青少年之家与黑龙江研究生西部志愿者支教团组建科普宣传小组,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志愿者把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与保护环境、远离、疫情防控、十四五精神等内容巧妙融合,在科普相关知识的同时,带领青少年去河岸捡拾垃圾、动手变废为宝、宣传十四五精神,寓教于乐。本年度,XX街道各社区共组织87场青少年科普活动,2000余人次,浓厚了科普氛围,培养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科学实践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一是科普方式缺乏创新。科普宣传的形式多为讲座,大多部分科普工作仍停留在对科普知识的简单了解、对科学技术的简单运用以及对科普对象的单向传播,群众积极性尚缺;

二是科普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科学理念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变化,科普内容除了区上所要求的,社区很少主动对科普理论、工作任务、主要特征,主要矛盾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工作建议

一是积极了解群众需求。XX街道将针对不同社区、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进行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社区的科普工作规律,把分散的、零乱的科普信息和内容加以整合,汇集和筛选,形成指导性强、针对性强的科普内容和工作重点,从而确保社区科普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技馆进校园;实践

中图分类号:N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87-02

众所周知,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科普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启迪青少年智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拓宽青少年知识层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对提升国家创新力、发展力、竞争力至关重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将教学重心集中于文化课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必要性。现今,很多中小学仍旧没有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只注重传输知识,没有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此外,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科普知识学习中去。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其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屈指可数,不利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此同时,青少年缺乏对迷信、伪科学等的分析、判断能力。

我国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尚未充分认识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且各地区科普教育发展不均衡;对科普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科普教育宣传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宣传面不广,宣传方式缺乏新意;科技馆等科普教育设施匮乏;科普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素养低。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活动分类、实施原则、组织方式

(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认知欲、好奇心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效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科普教育各式各样,且饱含趣味性。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促使青少年自主参与科普知识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兴趣在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有益。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青少年大都思维敏捷,学习用功,但其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历来推崇“应试教育”。科普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其开展的实践操作型科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推理验证的能力。

当前,青少年课业负担过重,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奥数班”、“英语班”等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这导致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创新元素被忽略,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对科普知识学习有心无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教材的完美融合,对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分类

经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可根据功能将其划分为生活性、趣味性、验证性、创新性、竞技性实践活动。生活性实践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习惯。例如:正确的洗手方法、安全用电、合理分类垃圾等。趣味性实践活动,即饱含趣味,有益于激发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兴趣的活动。验证性实践活动,即对某些规律、认知进行验证的活动。创新性实践活动,即探索、创新活动。竞技性实践活动,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三)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严格遵守科普教育相关规章质素,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安全性原则。安全实施科普教育的最重要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严格要求青少年按照规则操作,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此外,教师应制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与此同时,教学素材应根据年龄层进行选择。

2.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教学过程越有趣味,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效率越高。教育者应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性,根据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精心设计课程。

3.浅显性原则。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验证理论。在实际科普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凸显重点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简易性原则。科普教育主要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教育目的,其所设置的实践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并调动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规划实践活动时,应满足不同年龄层青少年对实践活动的需求,使其主动参与科普知识学习,感知学习科普知识的乐趣。

5.实用性原则。科普教育除了太空飞船、4D影院等高端科普知识之外,还包含着很多贴近生活的科普知识。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时,教育者应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素材,并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力、物力,而且增强了科普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科学素养。

(四)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

青少年科普教育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学校主导型科普教育模式、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信息化科普教育模式等。

1.学校通过开设各种科教育课程及构建科学俱乐部的方式,以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例如:设立科普图书角;定期为学生放映科普视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设置科普知识竞答比赛等。

2.校外科普教育模式,主要是科普爱好者利用社会实践,通过组织科普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科普学习氛围。此外,科学家、科研人员还可走进校园,在课堂、课下对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如:青少年在寒暑假可报名参加科普夏令营;可参观科技展览馆等。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对科普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者可利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开展科普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可为青少年提供大量的科普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素质。

三、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作用的有效措施

科技馆作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的主要基地,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科技馆进校园活动,促使青少年科学知识学习得以延伸和补充。

(一)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

通常,科技馆内包括开放实验室、数字体验馆、数码世界等,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科学知识学习氛围。科技馆进校园为青少年提供了参观科学展览的机会,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参观科技馆,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层面,对激发起学习科普知识兴趣十分有益。

(二)于科技馆内进行现场科技教学

科技馆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现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不再仅仅依托教材,而是可以直观、形象的学习、理解、掌握科普知识。此外,通过现场教学,还可以巩固学生已学习过的科普知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传授知识。如:在进行“人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多少分贝以上”、“一般说来,声音在多少分贝以下时环境是安静的”现场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人耳鼓膜振动模拟、物体振动发声、识别声音高低等工具,进行声学实验。

(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操作

青少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青少年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其科学素质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应以青少年心理特点、科普知识学习能力等为参考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科技实践操作项目。如:制作航空模型;利用锯床、磨床、铣床等工具制作桌椅、拼图等简易玩具。科技馆作为学生绝佳的实践操作场所,有益于实现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等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青少年的综合科学素养对我国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科普教育对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者应正确、全面认识科普教育,并通过不断努力,对科普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创新,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科普教学资源,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近年来,国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希冀广大教育者能够切实贯彻落实此政策,深入挖掘、利用、发挥“科技馆进校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进而为提升青少年独立思考、科学探索等能力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路元巧.浅析青少年科普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学,2012,(03):42-43.

[2]张洪涛,张静华.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沈阳市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95-97.

[3]袁辉.提升素质教育――论科技馆的青少年科普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23.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科普策划时机地质博物馆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主要传播自然科学类知识,参观群众以学生及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人群为主。为使知识更生动易懂,启发兴趣,拓展思维,利用馆藏资源及场地开展科普活动,是现今较多此类博物馆在常设展览之外的重要工作之一。“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组织观众、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的根本宗旨”。在策划科普活动时,应针对不同观众人群,根据不同时间,制定不同类型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类型

(一)亲子活动、游戏互动

主要面向幼儿园儿童及家长、三年级以下儿童,开展简易可操作的绘画、模型制作、拼图等活动,旨在培养小朋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认知和动手能力。如2017年5月母亲节,在馆内开展亲子活动,由10位母亲带领低龄儿童,了解鱼龙以及鱼龙妈妈的生产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参照化石标本画出鱼龙。

(二)科普小课堂

主要面向初中生及小学生,由科普人员进行相关标本的展示与讲解,介绍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等,旨在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017年4月4日,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会议室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小小昆虫的前生今世》,科普工作人员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了昆虫家族的演化发展,并展示大量昆虫化石,将其与现代昆虫进行对比。

(三)科普讲座

主要面向成人及大中学生,由业界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讲座,旨在对相关领域知识进行进一步挖掘与提炼。2017年3月25日,邀请中国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傅强开展讲座《改变世界的绿色》;2017年4月22日,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徐世球开展讲座《从宇宙到地球》;2017年5月21日,邀请暂化石》杂志主编郭建崴开展讲座《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四)精品活动

打造科普品牌,有助于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博物馆奇妙夜”和地质研学游等精品科普活动,其中“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内容包括夜游地质博物馆、观看4D科普电影、化石修理、石膏浮雕制作、学习搭帐篷、夜宿地质博物馆及自制地层三明治等。通过一个晚上与恐龙的亲密接触,既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直接交流和感情,也让孩子受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熏陶。

地质研学游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合肥大蜀山听科普老师介绍地学知识,探访巢湖市的马家山、平顶山和明光市的女山,去探寻“金钉子”,辨认不同的岩石类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学知识,更是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会到了地学的真正内涵。

二、活动时机

(一)节假日及纪念日

利用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国际博物馆日等纪念日以及节假日,开展主题科普活动。2017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活动利用宣传条幅、展板及丰富多样的實物标本进行“世界地球日”宣传展示,现场发放宣传材料、展示标本修复工作,并有专家及科普宣讲员普及讲解地球科学知识。

(二)寒暑假

每年寒暑假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参观高峰期,可开展较为长期的活动,如夏(冬)令营、训练营等。2016年及2017年寒暑假,开展了四期寒暑期系列科普活动“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共培训小讲解员60多人,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保障

(一)活动资源

(1)藏品。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博物馆馆藏数量众多、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博物馆,拥有一流的专业藏品,其门类齐全、馆藏丰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持续购置各种矿物精品标本,征集具有研究收藏展示价值的各种古生物标本,挖掘更多藏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将宝贵资源向社会开放,传播和普及标本藏品科普知识。

(2)场地。博物馆拥有良好的室内及室外活动场地,可根据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类型活动,使受众感觉更身临其境。地球空间极为广大,内容包罗万象,地质博物馆精心收集丰富的实物标本、图片资料,使人类个体历尽生命历程所不能见到的自然实物在此都能得到观赏,在这里用最小的空间浓缩了大自然的精华。2015年暑假,安徽省首届小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录制,充分利用展厅中央造型逼真的九具大型恐龙标本及中生代大型高仿真复原场景,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二)活动人员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注重科普队伍人才培养,现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15人,负责科普活动研发、策划、实施及推广。每年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广泛吸纳人才,参与科普活动的实施,现有志愿者100多人。加强对科普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每周一开展集中学习,提高全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四、结语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5

(临沂市科技馆,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近几年,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科技馆通过发展科普旅游,能扩大科普客体范围,完善相关科普及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影响力。

关键词 科普旅游;科技馆;科普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文化的政策支持,群众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科普旅游强调增长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突出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而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组合,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1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的关系

1.1科普旅游的概念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科普旅游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的科普旅游是指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它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的旅游活动。

1.2科技馆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科技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学团体牵头建立的,呈现出“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特点,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因此,科技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非常符合科普旅游的要求和目标,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2推广科普旅游对发挥科技馆科普作用的意义

2.1优势互补,扩大科普辐射面

由于参观时间及参观需求等方面原因,各地市级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基本上都是本地市民,科普受众范围小。而且,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大,辐射范围有限,展示功能不全面,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人的参观景区,单是科技馆难以吸引外地观众。通过开展科普旅游,可以组织更多喜爱科学的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到科技馆体验,将不同科技馆的资源结合互补,更大范围的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2.2整合资源,完善科普设施

科普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如科普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科技馆选择申报旅游景区评级,在申报之前,申报单位首先需要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的量化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通过申报旅游景区评级的过程会促使科技馆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的科普及配套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竞争力。

2.3科普旅游对科技馆发挥科普优势的促进带动作用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是以旅游资源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新的旅游活动或产品的旅游形式。在人文景观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旅游是科普的极好载体,可以增强科普的教育效果,让人们人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使得科技场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和扩展,二者相得益彰。

3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旅游

3.1明确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科技馆要发展科普旅游,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当地市民和青少年,因为这对于发展科普旅游来说是不够的。想要为更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为科普事业做贡献,开展科普旅游的目标市场需立足于全市广大公众,同时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因此,地市级科技馆目标市场确定的原则应是:立足市内市场,开发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

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根据科技馆的展出核心内容确定的国内目标市场有:一是市内各县区市场;二是相邻地市,如日照市,枣庄市,潍坊市等;三是相邻省份,如江苏省,河南、河北等;四是国内其他地区。

3.2开拓创新,增加展示内容

在保持科技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科技馆的功能多元化,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特色的临时展览、主题展教活动、播放高质量的特效科普电影,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观众能近距离的了解科技展品,动手操作科普展品,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此外,除大量的实物展品外,还要增加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通过增加这些信息量,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扩展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和展览,也能成为科技馆现有功能的有力补充,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此举,提升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3.3提高服务,完善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游览时间长。为了给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参观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科技馆应积极完善与参观、游览相匹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方面,应完善参观、休息、用餐等设施,如在展厅各处添置休息座椅,供观众休憩;馆内要有配套餐饮服务,供观众用餐;饮水处、存包处、洗手间等其他必备设施也应提供。软件方面,要加强科技馆场所管理,加强讲解、辅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科普旅游的策划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讲解员和辅导员的讲解科普知识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4深入研究,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购物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纪念品。因此,能否发展好科普旅游,科技馆的旅游纪念品也很重要。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展品内容,科技馆的纪念品也应富含知识性。 通过进行深入研究、特色开发,可将科技馆内科技含量高、受观众欢迎的展品做成精致的、易于携带的纪念品。如将针幕、动量守恒等展品做成微缩模型等。还可放置其他一些有科学原理的物品。这样富有科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会让观众加深对科技馆的印象,也可满足购物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旅游者科普之旅的体验。

4科普旅游与科技场馆牵手共舞

科技馆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搭建起了平台,科普旅游引导公众实际参与,这样可使人更深切地感受科技的神奇。丰富的科普展品、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是科技场馆的优势,也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互动体验方式,一方面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场馆这一重要阵地,寓教于乐,通过科普旅游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2008.

[2]郭宗亮,丁娜娜.科技馆开展科技旅游的发展对策[J].2008.

[3]陈晓艳.科技场馆类旅游产品的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2009.

[4]杨铭铎.促进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J].2012.

[5]李志毅.科技场馆应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J].2013.

科普类的知识范文6

一、加强科普教育管理,使科普教育规范化

1.健全机构,强化领导

我校继续坚持由校长亲自分管教务处负责协调的科普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科普教育的领导工作。组织信息技术、美术科组、物理科组等学科组老师参与到科普教育工作,充实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科技辅导的水平,对科技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

2.加强组织和辅导,提高竞技水平。

学校制订详实的科普活动方案和科技教育计划,班主任老师兼任班级科普辅导员,认真组织日常的科普活动,同时依托学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普实践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层层落实,定期检查、评比与奖励,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

本年度我校将在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抓好科技竞赛,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使学校科普竞赛水平再创新高。

3.鼓励学习,支持研训

去年,我校争取名额,派出两名教师参加市科技教师培训。今年,我校将一如继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普教研活动和培训。

二、创设环境,建立共识,浓厚科普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此学校要把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普教育氛围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普教育手段摆上重要位置。

1.加强校园建设,提高科学素养 校园绿树成荫、花草植被、文化景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然中的各种花卉草木及其科目属性,增长自然知识意识。

2.重视校园科普文化建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讲授创造思维和方法,用科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充分利用科普教育网、学校阅览室、宣传板报等提供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信息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渗透,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使科普知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4.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的作用,增添系列图书,为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5.抓好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艺术月,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引导同学锐意创新,展示自我。

三、工作重点

1、在市住建局地震办的支持下,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重点跟进新校区地震观测台和地震科普中心建设。

2、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防震演练”和科技活动月活动。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比赛和小发明、小创造比赛,为科技大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