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1
一、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
鉴于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关系的复杂性,应按层次来梳理其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学科体系结构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我们发现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六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总体性关系。成人教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群在总体上与教育学科的关系;
二是主干学科的关系。成人教育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教育学的关系;
三是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一样,在学科内部衍生了一定数量的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与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存在什么关系,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属于教育学分支学科下位的学科,还是并列关系;
四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关系。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学科发生史上,都存在着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互动现象,并在一定条件下横向结合产生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从学科发生史考察,一般来说,教育学科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出现在前,而成人教育学科、高等教育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形成略后。从现象分析,成人教育学科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是否参照、模仿教育学科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抑或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促成其诞生;成人教育学科中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与高等教育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存在着什么关系,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五是在跨学科、综合学科与科际整合中,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间的关系。在跨学科研究、综合学科与科际整合的学术背景下,某些综合性的问题或问题集群的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都可能参与其中,各自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又在研究中形成某种整合的机制,产生一定的关系;
六是成人教育学科中的元理论研究与教育学科中的元理论研究存在着什么关系。教育学科中的元理论研究开拓在前,已形成了基本框架,而成人教育学科的元理论研究刚刚起步,但这不影响探讨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以上六个层面的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总体性关系与主干学科关系两个层面。相比较而言,成人教育学及成人教育学科群比教育学及教育学科群更“年轻”,在成人教育学及成人教育学科群获得学科独立性之前,教育学及教育学科群已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因此,研究教育史的学者一般认为成人教育学是教育学纵向分化的产物,是教育学内部衍生性分化的产物。但是这种衍生并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由于近代儿童教育学或传统的教育理论难以解释与解决成人教育中的问题,具有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成人教育研究者,为适应成人学习的现实需要,回应成人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挑战,才将成人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建立和发展。
成人教育学及其学科群的形成,不仅暴露了近代教育学的内在性学术危机,也推进了教育学变革及现代终身教育学的形成。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必须将其置于现代教育学体系的观照下。正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近代普通教育学的局限性充分暴露出来,成人教育学才能够从依附于普通教育学的地位中摆脱出来,获得独立的发展,而一种涵盖人一生的教育形态、教育过程、正规的、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学习活动的教育学由此产生,皮埃尔・弗特在(教育学的盛衰)中称为“终身教育学”。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系统提出之前,成人教育学科已经出现,但还未真正摆脱近代教育学的束缚,是终身教育学获得国际教育界认同并产生影响后,成人教育学才真正获得学科的独立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从教育作为起点训练这个观念过渡到继续教育这样一个观念,这个过渡就是现代教育学的特征。书中对“成人教育”作了新的阐释,认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必须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终身存在的连续体,构建学习化社会。从(学会生存》的现代教育学核心理念看,成人教育学相对应的是终身教育学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成人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都是现代教育学的下位概念,二者是并列交叉关系而非依附关系。
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大致与欧美诸国情况相似。从“总体性关系”与“主干学科”关系看,有以下情况值得注意:
(一)我国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概念的使用晚于欧美诸国。作为学科形态的教育学与成人教育学,我国开始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教育学与成人教育学、教育学科与成人教育学科的关系大致是欧美诸国此种关系在中国的“折射”。我国成人教育的实践非常丰富,但成人教育学科意识一直比较淡薄,20世纪80至90年代大批成人教育论著的问世,标志着成人教育学科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成人教育学科“自我意识”的确立。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深化以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成人教育开始成为与学校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形态,成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成人教育学科自我意识确立的重要原因。终身教育理念开始传播和实践时,我国正值时期,我国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的译介与研究是在后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改革已开始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推进,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因此,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应该在现代教育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就二者的关系而言,成人教育学科是现代教育学的下位概念,而不是近代教育学的下位概念。在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近代教育学自身也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学科的学术争鸣给成人教育学及其学科群构建提供了新的启迪。自1978年至2000年,我国出现了有关教育学或教育科学的大范围的学术争鸣,不仅拓宽了中国教育界的视野,还引发了中国教育界对教育学科的批评性反思,尤其是对“进口”教育学主宰中国教育学状况的忧虑。在中国不仅要确立教育学科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原创精神,构建中国的教育学,彰显中国的教育智慧。
就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而言,这场有关教育学科“科学化”、“本土化”、“中国化”、“现代化”的教育争鸣为中国成人教育学及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启示。在中国百年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人教育学及成人教育学科,一旦学科意识确立,又有百年教育学及教育学科发展的启示,更易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形成中国的成人教育学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成人教育学科。
(四)成人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关系值得重视和研究。在现代教育学体系中,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都获得了独立发展的契机,并各自形成学科体系。由于教育实态中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着交叉关系,相对应的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关系。通过对中国教育体系结构的研究和预测可以发现,中国成人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淡化,学科联系沟通日趋密切,交叉重叠现象十分明显,这种现象自然会在学科体系建设中得到认同和体现,因此,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成人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以及各自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成人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群是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它与教育学科以外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非常复杂,从总体上看,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其他相关母体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二是其他相关学科将成人教育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形成多学科观点的成人教育研究新趋向,如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观点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视野及思路,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杂交、互补;三是导致以成人教育研究为主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或形成跨学科的成人教育问题及问题集群研究。
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以外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首先要考虑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殊”与“整合”,既诞生不同层级的主干学科、分类学科,又形成边缘学科、比较学科、横断学科、跨学科、科际整合等交叉学科。成人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在科学的分殊与整合的大背景中,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沟通、互补、深化与拓展的问题。从成人教育学研究史看,成人教育学科群作为新兴的、年轻的学科,相关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的成熟学科,对成人教育学科的学科建制规范、学科体系结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研究方法、学科深化拓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是在“接受”、“选择”及“涵化”相关学科的过程中,逐渐由潜学科、前学科演变为学科与学科群。从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来看,自成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形成后,成人教育学内部纵向分化与外部横向拓展,必然与其他相关学科发生双向的、互补的关系。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给成人教育提供了有关的知识、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等,有助于成人教育研究从经验式的问题研究提升到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的水平;成人教育学科的规范也是在参照相关学科中的成熟学科规范而建立的。从另一方面看,成人教育作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又可成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或专题研究的题材,相关学科采用本学科的某种原理、研究方法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拓展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围,或者构建相关学科的下位分支学科。
对成人教育学科自身来讲,第一类关系最为重要。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趋势下,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科群形成的历史梳理,可以发现其突出表现:
(一)概念、范畴的借用、移植。和其他新兴学科一样,成人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在构建的历程中,往往从相关学科特别是成熟学科中借用、移植一些概念、范畴,经过适当的改造或通过重新界定诠释,作为学科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②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首要的工作是建立自身的概念系统与专业术语。从成人教育实践、成人教育问题的经验性研究中,发现、提炼中成人教育的学术概念,是成人教育研究中关键的一步,其中对相关学科概念、范畴的借用、移植非常普遍。成人教育学探讨成人教育体系结构、功能问题时,就从系统论、社会学中借用或移植了一些概念、范畴,如:“系统”、“要素”、“模式”、“子系统”、“结构”、“功能”、“社会变迁”等。在探讨成人教育规律时,除参照教育规律的基本框架外,还运用了大量的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的概念与范畴,如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角色、智力、潜意识、人格、经济效率、人力资源等。这种现象在新兴的交叉成人教育学科中更为普遍,如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经济学等。
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首先要注意这种学科之间、亚学科之间的概念借用、移植问题。构建成人教育学科的概念系统,除从成人教育实践中发现、提炼具有经验意含与系统意含的科学概念外,还要从相关学科借用、移植适用的概念、范畴,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严格按厢概念提炼和选择的标准,建立成人教育学科的概念系统。
(二)理论、原理的应用。成人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成熟学科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原理的参照、借鉴与应用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人教育学科群体系的建立,除从成人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基本原理和理论外,还从相关学科中借用了有关的原理或理论,用来分析解释成人教育现象,处理解决成人教育问题,或者作为成人教育原理构建的理论基础,或者用来批判成人教育学科构建的规范等等。
就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而言,作为应用性研究的成人教育研究,可以灵活的采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论理学、美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或原理,对成人教育现象、事实或问题进行描述、解释与预测,或者说通过成熟学科的某一理论或原理的越界传播,成为成人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有的学者运用分析哲学的原理,对成人教育中的有关概念、范畴、命题进行逻辑的或语言的分析,对有歧义的术语、概念进行澄清,使人们对“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等的涵义或关系有明晰的了解。有的学者运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对成人教育的投资、效益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参照心理学中的学习原理,使之适用于成人学习研究,构建成人学习学等等。总之,相关学科理论或原理的借用或应用,是成人教育理论体系与学科构建的积极助力,成人教育学科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走向成熟。
(三)方法的移植与渗透。成人教育学科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集中体现在成人教育研究与学科构建过程中,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移植和渗透。和概念、范畴、理论、原理一样,方法一旦发展成熟,就具有广泛普遍的适用性,尤其是哲学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及带头科学方法,常常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具体来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四大门类中的各类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成熟的母体学科还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论,如哲学、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等;而现代系统科学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等,不仅有独特的研究方法,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特征,可以横向地向所有学科渗透,从而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即有机的方法体系。
在科学由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转变的时代,研究方法的渗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说,研究方法的移植、渗透与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所谓方法的移植,是指平行学科间一门学科的方法向另一门学科的转移。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越基本,其研究方法移植的领域越广阔。所谓方法渗透,是指数学方法、系统学科中的方法及带头学科方法,向所有科学领域的渗透或横向拓展,此外,在跨学科、综合学科及科际整合的研究中,多种方法技术配合应用形成的方法融会现象,也值得关注。
许多新兴学科的诞生都与研究方法的移植、渗透密切相关,成人教育学科也不例外。新兴的成人教育学科在方法和方法论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成人教育学科的“未成熟性”,使其研究处于各种类型、各大层次的方法包围中,从相关学科借用概念、范畴、理论、原理,移植研究方法,实属必须,但容易抑制成人教育研究自身特殊方法的形成,使成人教育成为相关学科的方法、方法论的“实验室”。在成人教育研究中移植和改造相关学科的方法是正常的,由于成人教育的独特性,但移植、借用的方法时应依据成人教育学科的具体特点,将其改造成适合成人教育研究特殊性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中国成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和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2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误区
1.1家庭教育的误区.据北京零点调查全国70%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30%的家庭对孩子经常打骂;以忙为理由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也占30%;溺爱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而功利性太强以自己意愿或随意地教育孩子的家庭也为数极多。
概括起来看,表现在家庭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只养不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1)过份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孩子为小皇帝,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不仅不批评教育,还遮遮掩掩 。(2)过高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3)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都成了等价交换,结果造成孩子的任性和斤斤计较。(4)过多干涉。在孩子学习时,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
1.2学校教育的误区.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由于很多学校,在评价、奖励学生时,把智育成绩摆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直接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有资料显示,在上海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但问到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许多家长均以“不清楚”、“不太了解”、“没有注意”等回答。
其次,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比如召开家长会。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
最后,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如告状式家访;命令式约见家长;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抱怨指责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涵
2.1什么是家庭教育.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针对子女的行为,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针对子女的行为包括家长对孩子学习、智力活动的管束,游戏与休闲的管束,健康与生活的管束,道德行为的管束,社会交往的管束等;亲子共同的行为指那些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又不是出于家长预定的教育目的的家庭行为,如一般性的饭桌谈话,家庭休闲娱乐、聊天、购物、旅游,走亲访友等;家长自身的行为包括家长之间的交往、议论,休闲,人来客往,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到日常的生活起居等。上述三种家庭行为中,针对子女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特定目的的家庭教育,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则可视为没有预定的教育目的、无意识进行的家庭教育。
2.2什么是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有很多差异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的连续上。教育专家许建国说:“子女是本书,父母是作者,老师是编辑,而社会是有责任的读者”。他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地方,也是终生的学校”。古语有“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足见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我们知道,新生的婴儿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校期间,学生每天平均有七小时在学校,而在家的时间扣除九小时(事实上现在都很难达到)的睡眠时间,还有八小时的家庭活动时间。不论学校教育在世人眼中有多么重要,学生在家时间远远超出在校时间,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是值得教育者深入挖掘并予以充分利用的。
3.2学校教育是主导.由于家庭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都取决于家长。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也就相差甚远,这就需要由学校出面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世界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其实这也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者更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即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给家长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接触日常生活,接受初级社会化,体验家庭的温馨,父母的爱,而且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并掌握学校教育内容,顺利完成中级社会化。
只有充分认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相互抵消。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教育效果为零),虽然有些偏激,不过也反应了这种相互抵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4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果我们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不高,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家长应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家长会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讲,接待好教师的家访。这样家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对学校近期的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有助于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4.2家长应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在校思想、学习等表现。多和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向老师请教,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
4.3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比如学校举行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不要泼冷水。
对学校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了解性家访、针对问题生的目的性家访等。
(2)、建立家长委员会,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合作。
(3)、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保持一致。
(4)、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例如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展览会、学习成绩汇报会、家长——老师恳谈会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能达到最大。
(5)、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进行联系,切忌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带动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 林淑玲(台湾) 国立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编《家庭教育学》
[2]《中学教育学》 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人的家庭教育》 克劳蒂娅(美) 胡慧译,专利文献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3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地位及作用。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是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整体素质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教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搞教育首先是育人,体育教学同样也必须本着育人的目的,认真覆行其职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按照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标准,与其他学科协同配合,共同努力,造就出一代全面发展,有能力、有特点的新人。
身体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基础,只有抓好了体育教学,增强了体质,才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学主要的任务是抓体育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以强健的体质适应各方面的要求。
教育实践中,体育素质的基础作用已基本为大家所共识。但体育素质的深层次作用与影响,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意识得到。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运动与休闲,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感受和益处,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有深刻的认识。“开阔的胸怀与自信”、“敏锐的思维与头脑”、“机敏的身体与反应”,这都是只有体育才能带给人的一种境界。
优良的体育素质,能带动和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也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体育素质的学习,可以挖掘一些优秀的人才。一些疑难、棘手问题,在体育的交流中,也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后进生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等,体育教学就有它的独到之处,只要老师把握得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利用体育教学的长处,因势利导,及时地做好工作,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
体育素质强、弱的作用,小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思想意志,大到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当一面面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升起的时候,它带给人民的那种自豪感、那种力量、那种信心,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其作用足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
体育教学中,我们不是时常感叹: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不是也很优秀吗?究其原因,他们大都是很好地利用了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调节自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有主动自觉锻炼的习惯,都能感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益处。其中有部分学生还懂得利用体育手段调整自己的状态。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地领悟到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面对未来的人才、高科技竞争,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强健的体质、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持续工作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这些体育教学、体育运动所培养的独有素质,将极大地促使其他素质向前发展。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超前思维,切实认真地抓好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重视它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素质与整体素质关系
在整体素质教育中,体育素质只是一个方面、是前提,体育素质存在于整体素质中,它能对整体素质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体育素质又得益于整体素质的帮助与指导,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整体素质的发展中,体育素质的影响力不能低估,体育的特殊性也不能轻视,因为在这种发展关系中,体育的地位、作用起着制约与促进的双重作用。
目前大、中专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能力令人担忧,怕苦、怕累、缺乏自信的依赖心理明显,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体育教学,加强体育素质的培养,势必影响到整体素质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体育素质教育、培养中的知识面愈来愈宽,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愈来愈高,过去那种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难适应今天人们对体育素质提出的要求,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形象已逐渐被人们忘记。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体育教学系统在不断发展,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当今的人们对体育的内涵和健康的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大、中专学生的体育素质问题、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开展,无一不充分说明体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体育的强盛,全国体育素质的高低,在今天看来,远不止只是体育一门学科的问题了,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体育素质教育离不开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它的成功与否又将影响到整体素质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持续发展,更是离不开体育素质的有力支持,体育素质积极有效的努力,能保证整体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拖后腿。
作为局部,体育素质要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要强化体育意识、体育理论、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贯彻要与整体素质教育紧密相联,依照体育教学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素质教育要从整体、大局出发,加强渗透教育、协调教育,树立长远目标,积极寻求与整体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出优势,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
目前体育素质在整体素质中的作用还不是十分突出,作为体育工作者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搞好体育工作,抓好体育教学,力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素质的影响与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点体会
整体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心运作。体育素质教育是体育老师的责任,成功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只是一个方面,更有意义的是:应通过体育素质的学习与掌握,去教授、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体育素质以外的文化知识。看似普通的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受到锻炼;如何让学生领悟到真正的意义,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如何让他们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影响,都需要老师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
目前体育教学之所以难,原因很多,但体育素质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人们对它的影响还认识不透,也是事实,要在体育教学中抓好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不是件容易的事。实践中老师的方法、经验很多,但笔者感到:最主要、最有效、对学生最有影响的方法是,老师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或者说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且牢固、深刻,体育老师运用这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要求体育老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必须具备相当的身体运动能力,否则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教育只是一句口号。
为什么有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给学生的影响力。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信念 课堂教学 关系研究
一、引言
教师信念,作为一个综合体系,正如Brog(2001)所定义的,是指教育或教学领域里,教师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它通常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学习、学习者、内容、教师自我或教师作用等的看法。虽然外语界学者关注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与课堂关系的关系研究很久,但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信念的研究为之甚少,对于英语教师如何对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提出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等问题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文通过个人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新疆教育学院英语教学的背景下,探索英语教师信念和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教师信念和课堂实践的不同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以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英语教师为个案,调查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学生信念和课堂教学信念。第二,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影响教师教学信念实施的因素和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
三、研究对象
2010年10月至12月,课题组选取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20名教师作为受测者进行问卷调查。受测者中男性为3名,女性为17名,分别占15%和85%;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7名,在职研究生为5名,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8名,分别占35%、25%和40%;副教授有5名,讲师有8名,助教有7名,分别占15%、40%和35%。1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6名,11至15年教龄的教师有4名,6至10年教龄的教师有5名,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有5名,各占30%、20%、25%和25%。
四、研究方法和工具
科研方法一般有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两种,量化分析主要是通过运用数字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质化分析则采用非数据的方式收集信息。在研究本课题时,课题组采用了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问卷调查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第二部分根据三个维度进行展开,包括对教学信念的调查(25个选项),对学生信念的调查(20各选项)和对课堂教学的调查(25个选项)。这部分主要为教师教学信念的主体部分,采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等级的Likert-scale。本文搜集数据的目的是找出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联系,因此在做数据分析时忽略了程度差异,即“完全同意”和“同意”为一档,“不知道”为一档,“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为一档。数据的收集是在2010年12月完成,收集后的数据经过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和获得。第三部分为完全开放型问题,此部分的十个问题是在反复预测后生成的,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和发展进行补充。为了了解研究对象做出选择的原因,确保数据的有效度,课题组与6名受访者进行了均长达二十分钟的面谈。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教学信念的调查
教师对教学信念的调查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看法和观点。20名受测者均表明,他们经常使用课间交流、进宿舍、与班主任和班干部及时沟通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学生。他们在备课时,会尽心导课,用心考虑课堂活动的设计,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反思自身教学,试图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从这些积极地教学信念可以看出,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是:学生的英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虽然在20名受测者中虽然只有10名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使用多媒体授课,8名教师在澳门理工贝尔英语培训中心培训过教学法,但是大家一致认为课件的精心打造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可见英语教学法的学习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问卷中可以看出,由于外国语教育分院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较多,有85%的受测者能经常和同事探讨教学教法问题,通过共同探讨教学心得,学习教学方法,学会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关于是否对现在的教材感到满意,只有70%的受测者认为是满意的。课题组在个别访谈后得知,在现行外语教材中,还没有适合以零起点开始的英语专业的民族班的教材。对于零起点的民族班学生来说,一入校便接受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无论对于学生本身,还是对于授课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教师对学生信念的调查
教师对学生信念的调查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如何看待师生关系等。这些受测者都认为,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语言学习中,学生不应该过分依赖于教师。在语言教授中,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而应该是语言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的时间和机会。学习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信任和友谊,要彼此沟通,经常交流,因为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9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85%的教师认为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的已经掌握第二语言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天赋。80%的教师则认为成功的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对课堂教学信念的调查
教师对课堂教学信念的调查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伴有的教学信念和做法。正确的教师信念意味着教师的行为要与其信念相一致。20名受测者一致认为,在教学中自己会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会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95%的教师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经常表扬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引导性或鼓励性的课堂评价用语。85%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试图在讲解生词时让学生猜测词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5%的教师表明自己会坚持全英上课,其他35%的教师持相反的观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层次低、起点差,教材的难易度超出学生的水平等。
六、教学信念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的结果与对比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大体相关
受测者认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导师、鼓励者、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认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是互动的、参与性强、轻松活泼有趣的;是能激发学生思维、有条理的;是信息量丰富、紧密联系实际的。因此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层次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表扬良好的行为表现,鼓励学生学习英语。问卷中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程度差异较大的班级,如何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整体需要。受测者认为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专业素质、授课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基础等,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如何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教师在授课前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
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汇总完之后,课题组拿出2010年10月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英语专业232名学生做出的英语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信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有相悖的地方。
1.教师的教学信念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脱节。
问卷中显示,8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作业本上要有针对性的评语,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只占25%,并且其中有15%的教师给出的评语只局限在“Good”、“Well done”之类。75%的教师认为学生为了流利地表达英语,需要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因此教师在纠错时应关注学生的语法知识点。但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过多地注重交流的进行,学生的语法错误通常是忽略纠正的。55%的教师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掌握词汇量,学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方式。但是有75%的精读和泛读教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在了语法、词汇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一致,建议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法和教学改革的培训,组织去兄弟院校或中小学学习观摩,将更多更好的教学理念带入到课堂中。
2.教师的教学信念受到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从而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脱节。
75%的教师为了使学习更有效,会严格管理课堂纪律。70%的教师承认在自己的的课堂上学生会有迟到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改;60%的教师表示在自己的课堂上会出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课堂纪律不太好的现象,45%的老师表示这些现象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语言学习,以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实际课堂操作出现不吻合的现象。建议教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出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表现,提升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的教学信念受到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从而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脱节。
95%的教师认为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应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外语学习能力。因资源设施的局限性,只有15%的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或听力材料,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或听力内容。有80%的教师认为完成大量的习题练习对外语学习很有帮助,但是有75%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局限于完成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上。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教学设施有限、资源缺乏等因素,多与同事沟通,与学生交流,利用有限资源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的教学信念受教学大纲、教材和授课时数的影响,从而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脱节。
85%的教师希望学生背诵课文,表明自己会检查学生背诵课文。但在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发现,由于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只是根据考勤表抽背个别学生而已,所以很多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反正老师又不检查,那就不用辛辛苦苦背课文了。80%的教师同意学生应该经常听写,但是能做到的教师只有65%,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点偏多,课时量不够,学生人数多,教学检查实施起来有难度等。建议教师发挥班干部和课代表的优势,发扬不怕累的精神,利用早读、晚自习时间督促学生学习,以便完成课堂教学检查。
5.教师的教学信念受到自身健康、情绪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脱节。
20名受测者都认为学生的学习信念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后进生更应该受到关注,得到帮助。其中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并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只有15%的教师会抽出时间帮助后进生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虽然90%的教师在问卷中表明自己会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但从个别访谈和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际上却有35%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占相当一部分时间讲一些题外话,让学生们觉得“教师是在打发上课时间”。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充分,上课前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上课时面带笑容,表现健康向上的气息,同时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学会调整心态,以最佳的状态出色地完成教学。
(三)与常规教学经验或认识相违背的教学信念
数据表明教师的有些教学信念与我们的常规教学认知是相反的。如:
1.我们相信,无论正确与否,每一名教师都有其一定的教学信念,并对自身的教学信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根据数据统计,75%的教师并不了解或未曾考虑过自身持有的教学信念,相反,他们希望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反馈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新疆教育学院推广“推门听课制度”已有多年,外国语教育分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已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但数据表明,有35%的教师并不愿意同事随时推门听课。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工作压力大,提高学历的任务迫在眉睫,无法保证每一节课都能精彩飞扬,推门听课制度会使教师局限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带来太大的压力。
教师的教学信念、课堂行为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有差异,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教师与学生对某些概念和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同,因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在问卷中表现的结果也不同。(2)教师本身持有某些信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或意识到,但教师在问卷中表示此类信念已经实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
七、结语
依据该项研究结果,我们对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教育分院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做了初步研究,针对影响教师教学信念实施的因素和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做了分析,并对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的教学建议。除此之外,学校及教学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保证英语教师提高教学理念,使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的最前沿保持一致;其次,学校及各教学单位要真正实施“教师第一、学生第一”的理念,保证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真实需要得到必要的重视和满足;再次,学校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英语教师学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和科研能手,激发更多的教师教学科研的热情;最后,希望教学单位通过有效途径了解教师的疑虑,听取学生的心声,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起到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Brog,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know,believe,and do [J].Language Teaching,2003,36(2):81-109.
[2]徐翠.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关于三本院校的个案研究[J].中国外语,2009.11,(6).
[3]关丽娜.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课堂实践的调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5).
[4]赵荣娜.英语教师要培养正确的教师观念[J].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7月下旬刊.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访谈,主持人谈到最多的是“子弟教育”问题,并且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全没有提到,甚至连政府、公安部门都这么认为。把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的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这包括学生安全、犯罪等问题。就连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务劳动等的教育都让学校负责,这样就无形地把教育等同了学校教育。夸大和泛化了学校的功能,把过重的任务放在学校的身上,让它担负着本身的压力和越俎代庖的压力。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呢?笔者粗浅地谈谈个人看法。
一 要充分地重视家庭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按国家、社会的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参照园、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使之完满实现,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有所作为。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善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等,会使人终生受益,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应看成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工程。教育的重点应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包括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等方面,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学校教育是主体
青少年在上学这段期间,受到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学校,因为学校教育有很多优势。首先,学校,是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应该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技能、品行等更为全面的补充教育。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一天中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各种知识的传播。学校有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它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雅的校园、整齐的校舍、干净的楼道,以及各种教学设施,环境的布置,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有着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国家的德育《规程》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的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极为广泛,社会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终生的。凡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学生浸透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染、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反馈,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要深入到社会的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
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只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好,才能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走进学校时,已经是在一定教育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枢纽。当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地与社会联系,使社会了解学校的状况,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消除不良的影响。
教育学与教育的关系范文6
1 现代教育工作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需要最为了解,所以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
教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技术性,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对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育工作也由以往的单纯教育学生向全社会辐射,这就更需要教师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才能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加强学习,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
2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
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语言和蔼可亲,仪表端庄大方,言行举止得体,能得到学生的依赖和尊重;对工作一丝不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对教育事业有坚定信念、热爱本职工作,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付出,教师既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学校领导的密切配合者,他们参与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学校领导的密切配合者,他们参与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掌握着教书育人过程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成为学校决策人确定、修正教学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