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1
一、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的品种和数量的供应、分配、消费、储存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保证生产的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合理设置能源计量装置,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和检定,落实能源计量管理责任等措施,对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水、电、煤的使用过程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分析,以指导生产;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参与生产过程的详细使用情况,在精确控制生产过程的同时,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为企业查找能耗的弱点,促进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使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浪费,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再创造效益的目的。
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和高层决策者认为能源计量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工作,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不顾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忽视了能源计量管理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间接效益。
(二)企业现有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组织机构和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管理人才缺乏。有些企业无专职计量部门,没有确立生产和工艺控制过程中测量过程的控制、计量产生的数据管理和应用等职能。一些计量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
(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及检测率低,管理不到位
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与国家标准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工艺控制过程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率较低,计量器具台帐不规范。对不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所计量统计的用能数据准确性不够。
(四)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和应用较差
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汇总管理分散,数据未实现在线采集、分析、应用,没有把能源计量数据作为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基础,缺少健全的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
二、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培育全民的节能意识。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宣传节能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意义。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能源计量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关注节能的社会氛围。《节约能源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把节约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长远战略方针,把国家节能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节约能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企业严格遵守《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对能源计量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企业是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有计划地对企业在岗能源计量人员进行再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同时,政府应将能源计量人员继续教育纳入对能源计量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考核工作,保证此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企业的责任,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同时也能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加大对能源计量管理与装备的投入。其次,要加强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选择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计量专业培训,切实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能源计量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加强建设,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
一是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二是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三是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及时加以改进提高,促进技术进步,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四)计量技术机构要与企业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组织创新气氛,调节效应。
分类号B849:C93
1 问题提出
对于提升组织的创新绩效水平,除了要关注成员的创新能力外,还要重视与创新相对称的、对其具有隐性支持效应的组织创新气氛。良好的创新气氛不仅有利于组织成员提升创新意识,发展和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更能够有效地推动组织创新发展的进程。有研究发现,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的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的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然而,当考虑创新绩效的动态过程并将其分解为意愿、行动和结果三个部分后,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是否还具有积极的指向作用?在员工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中,组织创新气氛是否会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都将成为本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
创新能力是创造力概念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变式。不同学派的学者对于创造力的认识有所差异,从其发展脉络分析大致遵循三个层次的取向:即个性特质取向、认知加工取向和社会心理取向[句。这三种取向从个体的动机、情感与气质、创新思维与能力开发、创新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为人们精确把握创造力的本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创新绩效作为在知识不断共享和转移的过程中,个体为获得本身的竞争优势,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持续成长动力和不断转移知识重心的过程模式与表现:着重强调个体有意识的运用某些有新意的观点、过程或方法。以便于有效的提高创新的结果。对于创新绩效的评价目前有两种观点: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特别在“个体创新行为路径模型”提出后,以Janssen为代表开始了对创新绩效过程评价的新趋势,即强调创新思维的“产生”、“促进”和“实现”;在此基础上,Janssen等人进一步确立了从创新的愿望、行动、应用和成果四个方面对创新绩效开展评价。国内研究者依据上述观点对创新绩效从意愿、行动和结果三个层面予以考察。在有关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水平的研究中发现,员工创新能力与其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
不但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作用关系,而且组织创新气氛作为环境因素对组织创新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组织创新气氛作为个体对其创新能力养成、发展和运用产生影响的组织情境的心理认知与体验,是组织创新导向、创新特性和创新支持的一致性认知与解释,它在个体与组织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重要的链接功能㈣。由于研究者对组织创新气氛进行研究的学科视角不同,因而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习和测量也具有显著差异。国外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测量工具主要有KEYS、TCI、CCQ和SOQ等四种。其中,前两个测量工具多用于商业群体,后两个工具多用于科研被试群体㈣。国内学者对其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外成熟量表的翻译修订工作U7-201;二是依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开展的有关组织创新气氛问卷的编制研究。
目前,有关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同组织创新气氛的相互作用机制等问题,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开发和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可以有效的促进创新绩效的形成、发展;另一方面。组织的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有关上述三个变量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然而,国内对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有关创新能力与绩效的研究虽然已开始关注环境因素的作用,但多数研究只限于对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缺乏对变量间作用机制的深入发掘和系统探讨;(2)国内有关创新环境因素的测量工具多为对国外测量问卷的翻译修订,而自行编制的工具又多在样本代表性或效度上表现不佳,在其基础上所开展的关系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应出其间所蕴含的关系;(3)多数研究没有关注到同一方法变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缺少对共同方法偏差效应的检控。为此。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共同方法变异的基础上,将以组织创新气氛为调节变量来考察中国企业中员工创新能力与其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研究在科技环保、通讯科技、金融保险、软件开发等10家企业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数据收集后经检查共获得有效数据413份,有效率为82.6%。其中,被试的年龄在2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4岁:在本单位的服务时间在1~35年之间,平均服务年限为6.53年:平均年收入人民币2.81万元(见表1)。
2.2 研究工具
创新能力:采用Tierney等人编制的工具。该工具由7个5点记分的项目组成,用于测量员工的创新能力。并在国内的研究中广泛使用。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改用自评的方式对测量项目进行相关调整。同时,还对其进行了相关的信、效度检验:RMSEA为0.049,GFI,NFI,NNFI,IFI和CFI分别为0.94、0.96、0.94、0.96、0.96,各项目的标准化载荷在0.56~0.80之间: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表明该工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创新绩效:采用韩翼等人编制的工具,该工具由8个项目构成,运用5点记分方式对员工的创新意愿、行动和结果等内容进行测量。经检验,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RMSEA为0.057,GFI,NFI,NNFI,IFI和CFI分别为0.90、0.96、0.94、0.96、0.96,各项目的标准化载荷在0.72~0.93之间:在本研究该工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组织创新气氛:采用郑建君、金盛华等人编制的组织创新气氛(COIC)测量工具,共七个维度,分别为激励机制、领导躬行、团队协力、上级支持、资源保障、组织促进、自主工作,由23个5点记分的项目构成,其中有反向记分的题目3个。经检验,该工具的RMSEA为0.061,GFI,NFI,NNFI,IFI和CFI分别为0.90、0.97、0.98、0.99、0.99,各项目的标准化载荷在0.74~0.88之间。
2.3 数据管理与统计
在规范问卷指导语、系统培训主试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变量的测量采用匿名作答,并通过变化项目顺序、改变项目作答方向等技术在测量程序上予以控制,以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
响。并对共同方法变异进行了检验。研究采用SPSS15,0和Lisre18.7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变异和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各变量的信度
对数据进行分析,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各变量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范围在0.80~0.92之间,均高于心理测量学所要求达到的标准0.60;同时,除去组织创新气氛、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余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3.2 对共同方法偏差效应的检验
对于共同方法变异的控检,一般可以从程序和统计两个方面予以实施。本研究为防止由于共同方法偏差对结果的影响,除在研究程序中通过控制测量项目和数据获得方式外,还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和“加入未可知方法因子”两种方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变异。从表3的结果可知。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的各项拟合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一般情况下,由于所测变量不太可能从属于一个维度。为此,本研究还采用“加入未可知方法因子”的检控技术对共同方法变异进行检验。在原模型中加入未知因子后,控制后模型的x2得到了显著的改变(x2=258.38,dr=38)。为避免样本容量对x2的影响所导致的错误接受,本研究依据温忠麟等人的建议,对两个模型的比较还采用了其他的拟合指数(如ANNFI、ACFI等)。结果发现,控制后模型中加入公共方法因子,RMSEA、NNFI、IFI和CFI的改善程度均在0.01之内。由此可知控制后模型的拟合情况相对于控制前模型而言。并未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由本研究所测量数据所推论的各类关系是可信的。
3.3 运用无约束估计方法对组织创新气氛调节作
用的检验
对于某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估计,过去国内学者大多在相关变量中心化后采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分析。其中一些研究的分析结果,并未细致区分调节作用模型中的因素是显变量还是潜变量。本研究采用“对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估计”的无约束估计法,对组织创新气氛在创新能力影响创新绩效中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依据加入乘积指标的“不重复性”原则,本研究在进行变量的中心化过程中建立了由自变量、调节变量、交互作用和因变量4个潜变量构成的调节效应模型。
其中,自变量7个指标(X1~X2)(7)、调节变量7个指标(X8~X14)、交互作用项7个指标(X1X8~X7X14)共同对因变量(创新意愿、创新行动和创新结果)施加影响。随后,使用Lisre18.7软件对各调节效应模型的拟合情况进行分析。从表4、表5可知。模型A、B、C的拟合指数表现良好,均达到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标准要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创新能力对创新意愿与结果的显著预测作用:组织创新气氛在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包括创新意愿、行动和结果在内)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4 讨论
4.1 研究数据与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方法或来源单一等因素所造成的共同方法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判定造成干扰,形成错误的研究结论闭。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共同方法变异的作用不足以对研究结论形成重大的影响。但是,本研究仍然希望这种错误概率被降至最低。为此,在测量程序上对此偏差效应进行了相应的控制。并在统计分析中对其予以了检验。结果发现,模型在加入未知方法因子后,其结果与控制前模型相比并未产生显著性改善。表明本研究所测量变量数据及由此所进行的统计处理,没有受到共同方法变异的干扰,保证了本研究结果与推论的有效、可靠。此外,在以往有关调节效应的分析中,研究者多采用层级回归分析,大多忽略了调节因素是何种属性的测量变量。本研究采用无约束估计法对“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在统计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4.2 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预测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同时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预测创新绩效产生的可能性与水平,这与本研究的发现具有一致性,即员工个人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中的创新行动、创新结果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创新能力的培育能够有效激发个体的创新思维,促使其通过探索性的创新行为获得有效地产品创新;而个体创新能力与创新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共同对创新结果的产生形成推动作用:新近研究也发现,创新能力对于创新绩效的结果水平具有直接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且个体的高创新能力水平能够增强其在创新过程中的效能感和满意感。
本研究的另一个结果还发现,个体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动态过程中的创新意愿方面,并没有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向作用。一方面,由于在个体的能力与其行为意向之间,可能并不存在有彼此对应的启动效应。因而,个体的创新能力没有激发和导致其创新意愿的产生,并进一步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的创新行为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并受到组织中可能存在创新气氛因素的制约。可以推断,即便个体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启动其创新行为的意愿因素必然要受到个人所处组织创新气氛因素的影响,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组织创新气氛在个体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所起作用的讨论。
4.3 组织创新气氛的调节效应
组织创新气氛作为推动员工创新的重要因素,其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相关。良好的创新气氛对个体的创新行为以及将创新能力有效转化为创新结果均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将组织创新气氛作为调节变量,假设其在员工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潜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发现,组织创新气氛在个体创新能力对创新意愿、创新行动和创新结果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对于实际运行中的企业而言,员工具备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创新绩效能够得以产出,这其中可能会受到员工所处企业的创新气氛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组织创新气氛在员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表现出了正向的调节效应,特别是在创新意愿不受创新能力影响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作用。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创新气氛这一环境因素在激发创新意愿、启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显现的重要作用,而创新气氛对于创新行动和创新结果的调节作用则更具联动性。在创新能力变量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具有良好创新气氛的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激励㈣、多层次的支持、充足的资源、团队间协作和自主化工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使员工的创新意愿得以激发、创新行动得以促进、创新结果得以实现,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水平:而在我国文化背景中所显现的创新气氛构成要素“领导躬行”,也提示人们在今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要着重发挥领导表率作用,进而引导企业员工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实践。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对策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RKGA1026)
中图分类号:F4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与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一、引言
2009年4月21日至22日,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它的范围包括山东沿海七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潍坊。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计量,它是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关键,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能源计量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二、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城市是山东省比较发达的地区,能源计量的工作起步早,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现状是:
(一)能源计量器具种类多、数量大。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企业包括电力、水泥、钢铁、石化等能耗大户,这些企业生产建设消耗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电、原油、成品油、水、气、热能等,能源计量器具包括流量计、密度计、电能表、衡器、容器等各类计量器具,分布在企业生产建设和能源转输的各个环节,具有计量数据量大、管理层次多、量值范围宽等特点。
(二)能源计量管理网络比较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比较完善。为了加强用能企业的节能和计量工作,一般都建立了能源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全局的节能计量管理和监督,成立技术检测中心,负责能源计量技术工作,各二级单位相应成立技术监督、节能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目前,用能企业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计量管理体系,有的大型用能企业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资格,流量、温度、衡器、密度计、电能等主要能源计量器具均能开展量值传递。地市级计量技术检测机构已成为用能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保障,形成了量值体系比较完整、门类齐全、测量范围广泛的检测体系。
(三)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完善。一是重点的用能企业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企业本身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单位计量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重点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制定能源计量、安全防护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抽查计划,由具有检定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对全局现场在用和新购进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抽查和质量评价,对计量器具实行质量淘汰制,经抽查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物资供应部门将暂停该企业的器具采购,有效地满足了生产连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确保了贸易交接计量和能耗计量等重点计量数据的可靠准确;三是建立了计量检定和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由省级计量标准考核和实验室计量认可评审合格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四是制定了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三、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存在的问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用能企业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开展能源计量的时间早,具有较好的能源计量意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新形势下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计量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较好的部分企业设置有专门的能源管理科室,但是能源管理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多数能源管理员并不参与能源计量的工作。实际上能源消耗在生产部门,然而大多数生产部门的计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多是临时招聘人员,计量管理经验和知识不足,且没有做过系统培训,综合素质不高,缺少系统性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管理经验,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能源计量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型企业,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计量可有可无,不愿意投入资金完善计量系统。淡薄的能源意识加上不专业的计量人员,造成了企业计量工作的不规范。
(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有待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用能企业众多,能源计量器具总体数量较多,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用能企业细化能耗计量和节能精细管理的需要。二级单位的基本用能单元和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耗能设备如注水泵、抽油机、柴油机等大量的重点耗能设备,有些未安装计量器具,一些老式的能源计量器具仍然超龄工作,不利于耗能的精细管理。
目前,半岛蓝色经济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100%的计量器具配备。计量器具的配备通常有一级计量、二级计量和三级计量。如果企业规模大,用能部门繁杂,也可以考虑配备到四级计量。大多数的企业,都配有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器具,但是到三级计量,便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三级配备率在60%~70%之间,甚至部分企业在50%以下。由于有的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复杂,造成生产设备的能耗计量也复杂化。加上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扩建时,生产部门的增加,也会涉及到计量器具诸如线路、管道的改变,对厂区各部门的规划如果不合理,也会影响计量器具的配备问题。
(三)能源计量意识薄弱。有些政府机构和企业能源计量的观念意识淡薄,认为能源计量是花架子,不如生产和销售来的直接,对能源计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粗放,节能效果失真。
(四)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不协调。一些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导致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不能成为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
(五)能源计量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和信息服务不到位,对企业能源计量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未把能源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六)能源计量器具基本资料不健全。目前,很多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还未建立量值溯源图,各二级单位的计量器具资料未能建立完善的档案,能源计量器具标识不完整,不能保证能源计量器具的及时检定和校准,能源计量网络图不全,能源流向不清晰,计量检定数据使用不当,造成节能工作的盲目性。
(七)能源计量数据不准确。一是能源计量数据遗漏现象严重。由于没有人员督促计量人员做好定期的计量数据采集,导致对计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出现遗漏现象;能源计量数据未能及时进行计算机的存档,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二是能源计量数据缺乏可靠性。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由用能企业不同部门负责,使得能源计量数据的来源、原始记录、统计方法、能源计量数据报表格式及汇总渠道不同,导致能源计量数据的可靠性难以确定。
四、半岛蓝色经济区能源计量对策研究
(一)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管。政府是节能行动的真正推动者,需要政府对企业进行适度的宣传和引导,要让企业明白节能的基础是计量,计量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企业的计量系统走向正确的道路。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大中型耗能企业进行计量检查,包括计量器具的精度、配备率以及计量人员的考核。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处罚,对表现较好的企业则可以进行适度奖励。
宣传贯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考核细则》,使能源计量得到企业理解与重视。配合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实施计量服务工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充分发挥省级和市级计量部门技术优势,在人员、计量技术、标准信息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加强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检定与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考核,并大力推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自身计量管理,达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加大节能降耗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督促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加强了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的管理,强化企业责任。
根据GB17167要求,以及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组织建设、计量器具配备、计量保证体系建设、数据分析应用以及节能降耗成效等情况,开展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评价和审计工作。
加快和促进新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在线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校技术,为企业能源计量检定和校准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二)企业要重视能源计量管理。按照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检定率,结合企业进出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符合准确度和性能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明确能源计量检测对象,完善能源计量检测点及动态管理,定期下达能源计量仪表检定或校准计划,保证能源计量仪表合格率、周检率达标。
(三)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动态管理,加强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和成品的计量检测和数据管理,切实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
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采用新型具有能源计量数据远传功能的能源计量器具,在新上项目中直接就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动态采集、存储和分析。
(四)理顺能源计量和节能的关系。统筹用能企业内部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能源计量和节能监测工作职责,可以减少成本,便于协调,利于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同节能工作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节能管理体系,能源计量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发挥。
(五)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企业计量人员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存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做到细致认真。使受检的每件计量器具严格执行标准和检验规程,确保所检定的计量器具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计量数值准确,使计量器具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切实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六)完善能源计量器具资料,科学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基本资料、档案,以及能源计量量值溯源图。逐步建立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核查制度。加强对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抽查,保证能源计量数据来源于计量器具的实测结果,确保计量数据的真实性。
充分、科学利用能源计量数据,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建立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中心,根据用能企业本身的特点,利用能源计量数据构建企业能源效率评价体系,真正将能源计量数据变得有价值、看得见、摸得着。
五、结语
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能源计量工作的潜力还很大,必须完善和理顺能源计量管理考核机制,针对重点生产、能耗计量数据开展监督核查和专项治理,培养高素质能源计量队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确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佳,宋晓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分析――增长极理论角度[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2]陈宝萍,赵岩.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现状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1.6.
[3]周燕,石登荣.企业能源计量问题的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4.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计量管理;节约型富蕴
0.引言
本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下对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在能源管理和耗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查企业用能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关键因素和可行的技改方案,对相关计量设备进行周期检定,利用合格计量器具进行能源监测,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作为主管计量工作的行政部门,通过计量专业技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对用能企业的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建立效能评价体系和能源监控系统,帮助企业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能源计量的良好氛围[2]。
1.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富蕴县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表3-1)
资料来源:富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
1.2富蕴县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的情况
资料来源:富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
1.3富蕴县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3.1重点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富蕴县的重点用能企业,由于能源计量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等因素,使用能企业在能源计量设备投入、计量器具检测率、能源制度建立及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且需要在短期内进行整改与强化。
1.3.2行政部门在能源计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管理部门和计量主管部门没有按照职责分工开展能源计量监管工作。一方面国家未建全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实施能源计量考核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另一方面能源计量监管人员和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监管和服务意识不足,对新的法规和计量专业技术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际操作[3]。
2.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2.1强化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制定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长远规划与实施细则。积极落实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中对计量器具的配备率,便于计量管理人员技术性工作的开展和单位节能减排的量化分析。而在日常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是保证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体系建立和持续推进的根本保障,将促进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使企业自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4]。而能源计量器具要采用正规的生产企业制造,同时应对设备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后的计量器具方可使用。在日常管理中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节能监测仪表和能源计量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能源计量检测设备检测水平和数据的准确性。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用能单位以各自能源计量数据、能源计量体系日常监测情况为能源计量管理考核依据,才能有效提升能源计量工作水平,最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真正实施。
2.2加强行政部门能源计量监管工作
对于能源计量监管这项工作,必须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政府职能部门为指导、以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为重心、以节能减排为目得的一项长效性工程。首先实现对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网络动态监管,通过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详细了解富蕴县重点企业年耗能状况、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计量器具配备、检定率等信息,实现重点能耗单位数据的网上动态管理;其次进一步加大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的监管力度,年耗能1000吨以上标煤(或年用电300万千瓦时)重点用能企业新建或技改项目,须同时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第三重点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对《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节能降耗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培训宣贯,增强其节能减排主体责任意识,切实提升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第四加大能源计量的行政引导、技术服务和宣传,引导企业在人员培训、仪器检定、制度建立、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企业改进工艺和技术流程,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形式多样的能源计量宣传活动[5]。
今后富蕴县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投入改善和提高企业生产工艺、节省能源消费、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真正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富蕴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忠.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状况及其节能降耗对策[J].工业计量,2007,(1):36-38.
[2]祁卫玺.完善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节能的基础[J].知识经济.2009,(4):27-29.
[3]张笑薇.王昆.能源计量管理维系全局[J].计量天地,2008,(6):168-169.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节能;关系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计量管理的重点是有准确的计量数据,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1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1]。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2.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订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2做好测量体系的策划
测量体系是能源计量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测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数据资料准确,保证企业能源单耗的可比性和受控性并逐步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耗定额的有效执行与合理奖惩,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测量体系为能源管理的误区,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做好计量数据收集和分析
测量体系将测量管理活动规范化后,企业应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2],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果不善于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的管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技术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掌握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2.4做好用能分析
用能分析就是通过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用能进行定量分析,清晰地了解能量的利用和损失情况,为谋求减少实际能量损失、增加回收利用能量提供依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2.5构筑计量管理平台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是带着热情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3-4]。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4结语
正确处理好计量管理与企业节能降耗的关系,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要认真研究能源计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门的技术攻关,为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
5参考文献
[1] 孙勇.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166.
[2] 严菁.能源计量管理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09(7):43-44.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能源计量 对策与建议
一、北流市陶瓷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基本现状
1、调研背景:2013年2月16日至2013年3月23日,北流市计量测试所组织人员对北流辖区内的63家陶瓷生产企业的能源计量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方式先后走访了54家陶瓷企业,共发放了调研问卷54份,收回26份。调查问卷对企业基本情况、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情况 、企业对计量服务希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征求企业对能源计量的意见和建议情况。
2、北流市陶瓷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基本情况:北流市现有日用陶瓷企业63家,依据本次收回的26家企业调查表统计:其中获得产品出口认证、体系认证等认证企业6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23%,未获证陶瓷企业有20 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73%;中型及以上企业陶瓷企业11家,占被调查企业42%; 小型及以下企业陶瓷企业15家,占被调查企业5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流市区的陶瓷城、蟠龙、民安十字铺和民乐工业区,在隆盛、新荣、西也有零星企业分布。
(1)陶瓷企业用能概况。陶瓷企业作为能耗大户,不仅体现在能源消耗量大,而且能源消耗种类多。其消耗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燃气、柴油、电等。分布在北流市陶瓷工业区的中型企业主要用能为燃气和煤,分布在城区附近的中型白胎生产企业主要用能为煤和柴油,分布于城乡各处的小型烤花窑企业主要用能为电和柴油。
(2)陶瓷企业能源计量配备情况。本次调查的26家陶瓷企业,从调查的12种计量器具的实配情况来看,其中,电子汽车衡实配11台,台秤实配28台,电能表实配47台中,天平(电子天平)实配13台,油流量表实配5台,温度仪表38台,热电偶实配42台,温度计实配27台,压力表实配14台,干燥箱实配6台,恒温箱实配7台,燃气表实配2台。从上述陶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实配情况来看,对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均未达到标准要求。
(3)陶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情况。本次调查的26家陶瓷企业,从调查的12种计量器具的实际检定周检率来看,电子汽车衡检定11台,周检率100%;台秤检定23台,周检率82%;电能表检定9台,周检率19%;天平(电子天平)检定7台,周检率54%;油流量表0台,周检率0%;温度仪表检定12台,周检率31%;热电偶检定9台,周检率21%;温度计检定8台,周检率30%;压力表检定9台,周检率64%;干燥箱检定2台,周检率33%;恒温箱检定2台,周检率29%;燃气表检定2台,周检率100%。在能源计量器具中,用于贸易结算能源计量器具衡器周检率较高,用于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的非强检用能设备周检率较低;大中型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周检率高于小型企业;电和水的能源计量器具周检率较低。
二、北流市陶瓷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计量关注和重视度不够。由于我们质监系统对陶瓷企业没有审批权或其他行政许可权,导致陶瓷企业的领导对计量重视程序不够,并对计量工作的作用认识度不足,直接导致了陶瓷企业能源计量检定履盖率低,检定合格率低。
2、对计量工作认识不足。许多企业的领导对计量工作有不正确的看法,对计量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认为计量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也有的认为增加计量仪表和计量工作人员会增加成本,增大计量过程中的消耗,还有的企业认为只需要知道消耗总量就行,不需要知道各个车间(或部门)的消耗情况。
3、计量仪表配置不完善。通过本次能源计量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能源计量配置不足够。大多数企业往往认为各部门用能多少并不重要,反正只要有总表计量结算就行,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各部门各种用能的准确的用量,因此也缺乏对各部门的各种能耗费用的合理考核。
4、计量器具维护不到位。大多数企业部分计量器具精度存在较大偏差,计量器具维护不及时和没有定期校正等现象。计量器具维护不到位,不仅会导致计量数据的不准,而且会给企业提供错误的生产数据,难以做到真正指导企业生产的作用。例如,大部分企业的电能表多年没有进行检定,几乎没有进行维护和校正,因此导致计量器具名存实亡的现象。
5、计量技术机构能源计量检测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能源计量检定校准工作需求。一是从事能源计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事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为8人,缺乏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二是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满足不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目前,北流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标准11项,但用于开展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检测的项目仅有衡器、电能表、压力表、温度仪表校准等4项。计量标准项目少,检测设备较落后,检测数据精度受到影响,远远不能覆盖能源计量工作的需求,难以承担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量值溯源任务,满足不了当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检测需要。三是计量技术机构投入不足,财政拨款相对偏少。
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帮助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节能监测系统形成能源计量网络,实现计量数据化管理。一是建立节能监测系统,要针对能源计量仪表的综合性、难以拆卸性,引进、研制能源计量仪表在线检定校准装置及研究出在线检定方法。二是建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中心,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计量器具向计量数据管理转化,是能源计量的保证。企业应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
2、加强指导服务,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一是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要求,指导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配备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主动送检或者校准,保证量值溯源的准确性;二是指导制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三是督促企业领导要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应熟悉国家能源和计量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组织协调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节能计量法制意识。一是进一步强化节约能源形势宣传和能源计量技术知识。大力宣传能源计量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认知和熟悉程度,强化节能法制观念。二是发挥企业节能计量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节能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依法推动企业节能降耗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树立节能减排和能源计量工作典型,建立能源计量工作示范标杆。培养节能降耗工作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技术和节能方法,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