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乡建设 规划 信息化 探析
最近几年,城乡建设规划步伐相当迅速,城中村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对城乡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规划局应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数据为本,创新为魂。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局的责任也日益增大,必须建立起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体系,为编制城乡规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信息对规划管理的技术作用,努力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一、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规划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城乡建设规划局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逐渐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平台。使信息系统更好地用来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尽可能完成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信息化在规划管理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信息化是各个国家用来衡量城乡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逐步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变革发展。
二、城乡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而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完成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一步。城乡建设规划应在相互发展中进行,合理协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市人和乡村人之间的关系。我国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城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差异、重视的差异、人才的差异和投入的差异等拉开了距离,当然也有各地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及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有一定的关系。
城乡规划在地方上缺乏一定调控手段,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主要表现在:
(1)城乡规划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地下,土地利用模式粗放,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延,工业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很快,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也可能超越合理上限的警戒线。
(2)规划决策缺乏智能化,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分析和预测时,还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现代化的工作平台,城乡规划管理和决策能力、服务水平还待提高。
(3)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务没有完全公开,业务办公的透明度还不够加强,廉政建设仍需努力,城乡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也不够。
(4)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化机制,无法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不能利用规划信息化成果为城乡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我国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应该是使用城乡三维仿真技术,从先前的单一系统转变为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规划管理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乡空间形态统筹研究的过渡。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
(2)运用遥感进行监测,提高规划监督效率
为了更好的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应借助GPS全球导航系统等遥感技术加强对城乡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遥感获得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处理,对可疑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核实和记录拍照,这样做可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坚持数字城乡理念,城乡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城乡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城乡规划监督效率,为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必须依靠一批城市规划信息化的人才,要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此同时,要关注城市规划信息化知识的进行更新和提高。深入学习,努力学习国外先进信息技术,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大城乡规划信息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加强服务社会化,增加服务应用领域,让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使得规划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不断提高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拓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此外,通过积极创新科技,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业务支撑能力,规划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可以推进规划局机关作风建设,节约规划办公成本,提高规划行政效率,不断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城乡规划信息化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随着我国信息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规划创新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认真进行解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测绘技术;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应用
前言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无论项目工程大小,系统的工程测绘、公路测绘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绘技术,测绘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一个项目的规划项目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绘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规划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能顺利施工建设。
一、测绘技术的主要任务
包括:控制测绘,碎部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地下管线普查等工作。
(一)控制测绘
控制测绘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以便统一各局部的地形测绘工作,使所测的地形图能相互拼接构成整体,而且精度均匀。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类都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进行布设。平面控制网常规布设方法有两种,即GPS测绘和导线测绘。高程控制网常规布设方法有三种,即GPS测绘,三角高程测绘和水准测绘。
(二)碎部测绘
碎部测绘就是在测区内用精密的仪器和方法测绘地形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绘制出图形来。现代碎部测绘以数字测绘为主,即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计算、绘图等以计算机为核心,人工干预为辅。数据采集过程是一个多源数据集成的过程。外业数据的采集与作业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形数据的采集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范围的划定应尽量以自然线状地物的中心以及行政界线进行划分,确保实地的测绘不重不漏,以保证地形图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处理包括控制测绘的观测数据的整理、计算、平差等;碎部测绘的原始数据的整理、计算、修改等;属性数据采集后的整理等。
(三)施工放样
基本流程:选择、录入放样数据文件选择、录入坐标数据文件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置测站点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输入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实施。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都可快速进行放样。1)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2)直接键入坐标值。
(四)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通过观测获得了一定的数据之后就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了。数据处理软件是GPS定位技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测量中的粗差剔除,系统误差的改正,数据可靠性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在GPS中的数据处理主要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一是基线解算,二是网平差的处处理。解算中要进行必要的误差数据的剔除,进行检测核对之后,才能够进行基线向量的网平差计算。根据平差计算公式能够得到各个点的相对坐标差值,进而获得各个GPS的坐标。在完成了基线解算之后,就是网平差计算了。网平差计算主要由三种不同的类型组成:无约束平差.非自由网平差和GPS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保证数据得到科学地分析。
(五)地下管线普查
地下管线普查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始终都和测绘技术息息相关,在前期的普查工作中的地下管线总量,需要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估算,进行管线调绘时,要将专业管线标注在1:1000或1:500比例尺的平面地形图上,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要使用GPS平面坐标点和水准高程点进行控制,进行修测或者是实测时都要编制成1:500的带状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预备处理时先要对大量测绘数据进行检查核实,因此,几乎是每道工序需要利用到测绘技术和产品。只有高精度的测绘技术才能保障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数字化绘图
数字化绘图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化绘图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绘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绘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绘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绘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绘手段,并对测绘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及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可谓数量颇多。数字化测绘技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城乡规划的科学性,以下,本文简要分析测绘技术的实际运用,对于有效解决规划难题,增强规划的科学规划性,以更好地促进中国数字化的发展和革新,更好地推动中国城乡规划大局,协调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利益。
(一)数字测绘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社会经济、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包括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大了城乡规划的工作量,传统的城市的运作方式不能有效的利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而GIS技术可以实现支持处理、分析和有效存储海量数据,并利用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城乡发展规划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GIS技术就能满足这种科学管理方式,它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准确反映了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二)对城乡规划的辅助决策作用
利用各种基础数据资料,基于GIS环境的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各类规划编制的条件分析、方案制定与评价选择提供空间分析支持和决策辅助。可以辅助规划师,通过对规划方案的模拟、规划方案的选择、规划方案的评估等进行辅助决策支持。利用GIS有效的管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以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并根据分析数据进行潜在市场的分析。GIS对城乡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技术支持,GIS可以对城乡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以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GIS可以对总建筑物层数、退进变化的高精度三维地理模型进行总量的调查,进而开展拆迁分析,预估拆迁工作量;将GIS利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分析包括城市道路红线位置、主干道车辆流量、人行道上流量等具体内容,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城乡规划的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绘必将朝着测绘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更好地为城乡规划服务。
参考文献: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3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并以此联动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一是抓紧编制市域总体规划。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做细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科学预测城乡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市域空间布局结构,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海洋旅游、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和城市建设的空间关系,明确空间规划管治的目标和措施。同时,指导岱山、嵊泗两县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的市域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在市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完善分区规划,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专业规划的编制。着眼于迎接大桥经济时代的新要求,编制**本岛公交站场和社会停车场规划,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编制完善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规划,打造富有海岛特质的景观交通线,合理规划设计城市建筑形态和色彩,积极开展城市特色研究,努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三是抓好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根据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要求,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保留村建设规划编制,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指导全市26个乡镇开展农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完成3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救助任务。四是加强城乡规划监管。认真落实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的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城乡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管治制度,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和建设项目许可后的规划监管,健全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二、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
根据“量力而行、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市政道路、管网、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商业、菜场等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新城商务区和高星级酒店建设,努力促进新城形成规模,完善配套,集聚人气。力争到2010年,新城的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可容纳8万以上人口,初步成为我市政治、文化、教育和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二是继续完善定海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大力实施市政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提高交通承载能力。加快排水系统及低洼地段的改造和病危桥梁维修建设,加强河道水域管理,综合提高城区抗台防汛排涝能力。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和维护管理,抓好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及对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升人居品质。三是指导县区推进城镇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高亭、菜园两个县城和金塘、六横、衢山、白泉、洋山等中心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全市渔农村小康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指导和服务,重点抓好新城的9个渔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和谐城市,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以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结合建设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园林、绿化、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管理,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着力抓好“数字城管”试点工作。今年重点做好新城实施“数字城管”的筹备工作,指导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开展“数字城管”试点。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定海城区、普陀城区推行,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数字化精细模式的转变。力争“十一五”末,中心城市全面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三是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针对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倒排达标计划,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创卫各项指标要求如期完成。四是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市容监察、环卫工作,重点抓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渔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网络,确保渔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产业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管理;测绘任务审批;测绘项目备案;测绘成果管理
1 引言
城乡规划与建设工程的审批工作是一项法规严密、专业性强、纵横联系复杂的集体性工作,审批过程纵横交错,资料传递环节繁多,要求审批过程高度协调和统一。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形地貌、用地、规划布局不断发生变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断增加,“一书两证”的办理及相关业务的工作量逐渐加大。传统的手工办案方式已越来越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建立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规划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佳木斯市的城市空间信息,提高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必要对佳木斯市的城乡规划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为此本文重点探讨建立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和方法。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直接为城乡规划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系统通过建立一套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规划图等),实现各种规划、建设和管理信息的快速准确检索;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有效地为城乡规划日常业务办理,提供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如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检查等,并可对报建项目进行各项指标计算与评级,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下面,分别从系统的目标定位、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对佳木斯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2.1 目标定位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GIS软件为平台,为佳木斯市的规划、管理、决策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型技术系统。总体建设目标为实现佳木斯市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规划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并通过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佳木斯市的城乡规划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大型项目的选址、国民经济的合理配置等提供宏观决策的辅助工具。
2.2 总体结构设计
(1)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C/S、B/S混合结构模式。对于市城乡规划局相关科室的日常规划业务审批、规划编制审批、批后跟踪等的管理,主要采取C/S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业务人员进行快速高效的系统操作,节省办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网上信息及共享服务主要采取B/S模式,这样各政府部门、相关的产权单位以及普通的市民,可以通过Internet浏览、查询相关的数据,满足各方不同的需求。
(2)逻辑结构
结合佳木斯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在城乡规划体系的指导下,针对佳木斯市规划审批业务系统所涉及的各项研究内容,采用企业总体架构(EA)、面向服务架构(SOA)、IT服务管理(ITSM)、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和统一软件过程(UP)等主流的IT技术、理念和方法,基于框架的解决思路,构建了由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3个逻辑层次组成的系统体系。
2.3 数据库设计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类空间数据库、规划类数据库、综合档案类数据库、政务办公类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等,它们被统一存储在服务器端(Oracle10g+ArcSDE),实现了各类地理数据的真正集成。
对于所有的空间数据,系统按3个时态进行划分,即现势数据、历史数据和临时数据。现势数据是指当前最新的数据;历史数据是现势数据被最新数据替代之后保存的数据;而临时数据则指新获取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按照入库的要求经过预处理但尚未正式输入现势库的数据。
根据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以及部门业务间的关系,从物理上把数据库划分为两部分,即基础地图库和业务数据库。
基础地图库用来存放基础地理数据资料,它是一组数据库,位于专门的服务器上,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进行访问。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与基础地图库进行单向或双向数据交换。
业务数据库中存放各子系统在规划业务中所需和产生的数据。业务数据库从逻辑上又分为办公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审批数据库和图形成果库。各子系统数据库可以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在访问时,通过软件系统的权限进行控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的业务数据。对各子系统之间业务上需要互访的数据,可以实现实时交换。
2.4 网络设计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局的网络由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组成。业务办公以电子政务网为基础建立,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通过政务网或VPN专网的形式,把市城乡规划局与市行政服务中心(收发件窗口)、市测绘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互联在一起,构建成业务办公网。互联网用于向社会公众有关城乡规划审批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布的信息,推进政务公开。局域网用于内部数据采集、编辑和管理,内部业务审核、办理和审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维护和应用等。
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划分为三大分系统,每一系统对应着市城乡规划局一类特定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3.1 自动化办公系统
根据市城乡规划局日常办公的特点及不同业务的运作流程,系统主要包括个人办公、公文管理、行政办公、信息园地以及电子邮件、网络通讯、视频会议等辅助功能。
3.2 规划管理审批系统
根据城乡规划办公业务流程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各项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现实项目报建、分件、审批、发证、归档及报表统计打印等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3.3网上及预报建系统
“网上报件预审系统”主要实现建设单位把要报建的项目在网上按照所需的要求,把要报建的项目信息、报建项目所需要的必备材料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远程预报建。市城乡规划局的预审人员会根据项目的情况对其进行预审,不符合要求的可直接说明情况,报建单位可根据反馈的情况再次报建,直到预审通过;通过预审的报建单位可直接到市城乡规划局进行正式报建,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行业推广系统,具有统一性、通用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它不是一个个性化的软件。随着后续工作的推进,佳木斯市还将建立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电子报批系统、电子地图系统、三维决策系统等,以此推动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罗明海,城市规划数字化及其综合研究框架,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
[2]熊学斌、王勇、郭际元,基于GIS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现代计算机,2004.5.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大数据城乡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市场调研机构IDC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全球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量将达到35ZB,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1]。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在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1.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的概念,尚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它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从产业角度,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被称为“大数据”。在数据特性方面,大数据主要为非结构化信息,如文本、图形、遥感遥测信息,大多是实时信息;在信息来源上,大数据主要是互联网、医疗设备、视频监控、非传统IT 设备等社会日常运作和各种服务中实时产生的数字数据,数据容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乃至 EB 级别,大数据具有4V特征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类型多)、Value(价值稀疏)以及Velocity(速度快)的特征[2]。大数据时代带来思维变革: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3]。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大数据并非新近出现,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2011年持续热门,在2012 年更达到一个高峰,2013年大数据概念逐为大众熟知。
2 大数据研究应用评述
2.1国外大数据研究应用
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在IT,媒体、医疗服务、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物流、电信等行业广泛展开,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但仍处于初级阶段[3]。2012年4月,美国政府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致力于提高从大数据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并服务能源、健康、金融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在数据共享、突发事件处理、疫情观察方面已有较成功应用。2012年4月,英国、美国、德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联合推出“世界大数据周”活动,旨在制定战略性的大数据措施;2012年5月,联合国发表了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2年7月,日本推出“ICT”战略研究计划,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全球性IT巨头都开始关注大数据的机遇,微软、英特尔、甲骨文(微博)等都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IT架构。
2.2国内大数据研究应用
中国大数据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淘宝、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是率先使用大数据技术的用户,主要是基于开源软件自主开发大数据应用,推出相应的大数据产品和平台,开展了多种深度商务分析,电信和银行领域也开始对大数据技术和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IT业、传媒界和学界举行了多次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主题讨论会,共同探索大数据的发展与创新。
综观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现状可见:(1) 大数据相关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研究大多局限于概念、技术、发展预测等宏观探讨层面;(2) 基于大数据应用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等技术支撑亟需进一步的深入开展;(3)现有的大数据研究大多立足于信息科学,侧重于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挖掘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鲜有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角度探讨大数据对于城乡规划管理技术的变革与冲击的研究。
3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创新探讨
3.1现有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局限性
80年代末开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领域开始引进新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日照分析技术、电子报批审查技术等已初步得到运用,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存储能力有限,仍无法建立实时、全面的资料档案库,同时也是内部条块分割,查询、检索困难,给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2)由于规划管理工作量大,规划管理人员虽然借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处理速度,但是仍不能满足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类城市规划案件,对规划管理实施效果进行快速反馈。(3)公众参与与市民监督平台建设不足,城乡规划管理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2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变革方向探讨
3.2.1建立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集系统,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更广泛且分布更集中,以前散落各处的数据越来越集中,以前不可获取的信息现在可获取。通过互联网、医疗设备、视频监控、移动设备、智能设备、非传统IT 设备获得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遥感遥测等建立与城乡规划管理直接相关或者关联的实时数据集,处理空间信息与与之相关的属性信息,迅速及时地更新数据集,大规模综合性地管理城市空间分布信息。在城乡规划管理编制阶段,可以提高现状调研的效率和规划编制基础数据的准确全面,建立相应问题表象对于城市规划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改变规划的滞后性和低效率,提高规划的时效性。
3.2.2 建立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科学性
基于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可将分散收集到的各种空间、属性信息实时更新,利用大数据技术中相关分析技术,同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到规划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可进行人口、经济、交通流等与用地功能、空间等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城乡空间利用进行深入全面的解析,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3.3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创新挑战
目前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大数据发展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中精准定位并采集所需信息、管理海量复杂结构、实时增长的数据、保护和控制数据,数据管理挑战。(2)基于城乡规划大数据的实体识别与行为建模,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群体及其网络结构,分析社会群体的行为演化规律,数据分析挑战。(3)数据隐私性问题。
3.4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创新对策
大数据技术市场将会是一个混合多种技术的世界,应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发适合城乡规划管理不同层次的产品组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和服务等,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基础大数据集建设;提高城乡规划管理角度数据分析和提取技术能力;加快大数据处理相关技术人员培养;同时通过技术截堵,应用立法保护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应用中个人隐私。
4 结论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应用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基于大数据和复杂系统管理理念的分析与决策是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大数据是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财富,是不可或缺的城乡规划管理和决策依据。将改变基于简单数据统计、经验分析甚至直觉判断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加快城乡规划管理大数据库建设和空间分析、相关分析能力,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公共参与平台和市民监督系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改变大数据管理、分析、共享、决策、人才培养、隐私保护等问题,将会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能力,推动城乡规划管理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Big data in 2020[EB/OL].[2012-12-24]/leadership/digital-universe/iview/big-data-2020.htm
[2] IDC,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 2012-2016 年预测与分析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黄 赞,男,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现就职于中社科城市与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所所长
原创性声明
数字城乡规划与管理范文6
“三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市城乡规划局为高质量做好对标定位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继续深化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查、征求意见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争创目标和推进措施,为提升规划标准、设计水平、管理效率夯实了基础。
一、明确目标,创优争先,抢占城乡规划制高点
从全市20__年的48项规划编制、重点工程规划项目中推出21项具有__特色的规划编制、设计精品。
1、规划设计在全省创建“五个一”示范工程:1项“十佳建筑示范工程”、1项“十佳公园示范工程”、1项“十佳节能示范小区”、1项“棚户区改造示范工程”、1项“‘山中城’建设示范工程”。
2、三项规划编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域镇、村规划全覆盖,市县(区)城市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八项重点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力争达到省内设区一流水平:市民广场、明湖公园、国际商务接待中心、华北天然气结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铂金时代广场(二期)、尚峰国际改造工程、五一广场综合改造工程。
4、八项重点地段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规划设计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五一路、胜利路、滨河路、清水河路、纬三路、古宏大街、张宣大道两侧、快速路两侧。
5、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批后跟踪监督管理力争达到省内设区城市一流水平: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管理、规划监察管理。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规划工作新跨越
一是深化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按照“提升旧城区、完善高新区、建设新城区、开发洋河南区”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南移,形成组团式建设、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按照“一城七区多组团”的格局,以清水河和洋河为主轴,坚定(来源:文秘站 )不移地推进河道治理、路网建设、水系完善等重点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同时,加强对县城规划的指导,组织开展好“规划大师进县城活动”,着力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
二是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的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河北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规程》,明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标准。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落实中心城区统筹范围,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一区(禁建区)、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橙线)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上限,严格执行规划修改的工作程序,确保不再发生随意变更规划或调整容积率等问题。
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规划管理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建设进度,适时推进数字规划成果的运用,全面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初步实现规划基础数据管理数字化、规划设计网络化、方案展示虚拟化,扩展信息化成果覆盖范围。
四是完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规划。按照省《关于加强城市容貌整治与景观建设的意见》,在完成规划设计集中攻坚的基础上,结合我市20__年城市容貌整治和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丹拉出入口、张承五一路出口、所有互通景观提升等15项重点风貌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和景观整治进行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五是加强新民居建设和名镇名村保护。依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20__年5月1日前,完成第二批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
六是全面深化建设项目阳光审批工程。深化“阳光规划”,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规划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等事项,扩大公开公示范围,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快规划展馆建设。
七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利用市、县、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建筑大师的重要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突出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和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大型公共建筑及重要功能片区建设,重点培育和倾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品质的精品片区、街道、公园和单体建筑,实行目标化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标性的精品力作。
八是切实加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强化《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培训,年内,举办城市规划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两次,邀请国内外城市规划专家对市局及各县区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召开规划工作研讨会,积极探索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充分发挥__建院驻地优势,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持续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和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