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法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1

关键词:物理复习课 ;实验法教学 ; 实验内容

在物理复习课的教学上,教师们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总的教学时间有限,势必导致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和复习中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影响复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为了追求教学效率,使得教师过多地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理论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很差,理论几乎都变成了纸上谈兵,学生技能素质大打折扣;由于没有实验,新课程强调的学生探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物理过程与方法也得不到很好的体验。究其原因,思想还是停留在实验技能与探究能力帮助不了分数的提高,认为实验会耽误中考复习那宝贵的时间。然而我在复习课中,努力创造条件去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搞些实际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课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大为提高,他们做起题目来显得更有底气、大大提高了复习的质量。

一、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实验

实验教学要有具体的实验内容,教师要精选实验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回忆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复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我在力学复习课中,精编了这道复习题:

例:小兰想测出自家牛奶的密度,但她只能找到一支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一段细线、水、一个螺母及一把毫米刻度尺,如何测出它的密度(①.步骤 ②.表达式){若将毫米刻度尺换成量筒如何?}

我先让学生动脑思考怎样组织这些器材间的联系测出牛奶密度。学生在思考中就会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复习,在复习中提炼出测出牛奶密度的方法:

使用量筒:

步骤一:将螺母套紧固定在木棒一端,使其在液体中能直立

步骤二: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牛奶,记录体积V1

步骤三:将木棒放入牛奶中,使其能够漂浮且不触到量筒底部,记录液面上升后体积V2

步骤四:将牛奶倒出,洗净量筒,再倒入适量水,记录体积V3

步骤五:将木棒放入水中,使其能够漂浮且不触到量筒底部,记录液面上升 后体积V4

ρ奶=(V2-V1)ρ水/(V4-V3)

使用刻度尺:

用细线捆住木棒一端,依次慢慢放入牛奶和水中,直至木棒恰好要歪倒,标记该时刻液面在木棒上的刻度,用刻度尺测量浸入端到标记刻度的距离,分别为h1、h2

ρ奶=ρ水h2/h1

然后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本实验不仅在每一个方法里进行了知识点的复习,而且通过展现多种方法、多个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样进行了知识点的进一步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个别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对概念有了全面理解。

二、设计的实验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实验内容应联系生活实际,使之情景化,让“学生亲近物理”,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发展其对物理复习课的兴趣,主动复习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动手试试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实验课,一些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往往令他们新奇、诧异,甚至令他们甘愿苦思冥想、积极探索其中的缘由,沉浸其中能让他们品尝成功,增强自信,获取快乐。我在复习课中安排了许许多多这样一些小实验。例如:

观察扩散现象 。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感受大气压 。

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哪个瓶子滚得快?

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水为什么不洒出 ?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为了完成好实验,主动翻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思考、加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力图得出一些解决方法,提高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三、设计的实验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复习阶段实验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新课标在要求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外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经历过程是手段,形成方法与能力是目的,而过程与方法的真实体验大多来自于实验操作,而探究性的实验操作比一般性的实验操作更能培养或者体现科学研究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常包含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探索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过程的相互协作、实验结果的相互交流和创新思维的积极参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旧知识有新的感悟和更深刻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物理知识的初步储备,就看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独立的探究活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探究活动进行起来就较为艰难或者是流于形式,要知道以前的探究活动让很多学生只是知道什么是探究、探究的一些步骤以及一些零碎的探究方法,现在就应该让学生真正体验一下自己的探究过程,形成自己真正的较为系统的探究能力。例如,我在电学复习课中,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请同学们测量未知电阻R 的阻值。器材有:变阻器、开关、电源(电源未知)、未知电阻R 、导线、电压表、电流表、阻值为5Ω的电阻。其中电压表、电流表和5Ω的电阻只能任选其二”。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再实际测量。情景真实的物理实验活动达到了训练所有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效果,并且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无形中促使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热烈,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笔者观察发现,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如教师对实验演示认识不足、器材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可见度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不足,在课堂实验演示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地操作演示一下,敷衍了事草草结束,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其作为调动课堂气氛的“一味作料”,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二是在不少初中学校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缺乏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无法顺利完成演示实验教学;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理论知识不足、物理实验水平不足,或者课前准备不足,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出现演示操作不规范或者实验失败的现象;四是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观察,同时教师往往注重自身演示、学生观察,忽视了学生的直接动手参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

1.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就地取材,自制实验教学工具,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实验工具,丰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常用的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尺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尺子,比较两种情况下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特点,进而直观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再如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纸船,让学生折一个类似的纸船,然后小纸船放在水面上,让学生也跟着自己的步骤操作,观察小船的漂浮情况,接着在小纸船上放置诸如小块橡皮之类的物体,观察小船此时的漂浮情况。学生们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小船上放置物体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一起进行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浮力的知识,也能逐u培养学生对生活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2.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前,物理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步骤、物理实验结果以及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物理演示实验没有做好,学生很难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中成功完成物理实验,甚至可能出现危险状况。因此,教师要规范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情,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例如,教师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讲解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如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等,实验的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器材是否正常,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学生观察: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让学生对实现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实验记录,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整理妥当,保证演示实验桌面的整洁。

3.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

受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影响,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从实验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教师可以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操作课件。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场景、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掌握光的传播特点和折射规律。最后教师在对多媒体实验演示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多种举措,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燕.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锻炼物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物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众所周知,许多物理原理的得出都来源于物理实验,而物理新课标也指出:物理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做到将物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既能够用物理知识改变生活,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原理,激发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物理变化的规律,为学生建立终生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物理低成本试验开发的意义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但是,实验室的器材是有限的,一部分实验效果不明显,加之与学生的生活认知距离较远,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些困难,一些物理老师存在懒散的心理,觉得既然实验室教学与这些实验材料都有了,就干脆把本该学生探究的实验进行了省略,直接把一些实验数据和实验想象告诉学生,把实验结果让学生记住即可。

实际上,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利用,完全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低成本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制作起来较为容易,实验成本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究。

低成本实验的原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比如空饮料瓶、毛边材料等,这些实验材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的动脑和动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发的应用

实践出真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开发,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首先,用低成本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日常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日常物品创设实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力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低成本实验: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洗衣液替换装瓶子(塑料,没有液体不能立住,盖子是折叠式的),并提前在底部扎一个小孔,不让学生看见。教师装满水,倒着拿进教室,并当着学生的面打开盖子,水就流了出来,这些都在学生的意料之中。同时,教师随后说“可以赋予瓶子神奇的力量,即使打开瓶子,水也不会流出来。”然后,教师假装对着瓶子念一通咒语,并往空中一划,堵住瓶底小孔,再打开盖子,水就不再流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瓶子也试试,但是学生却每次都使水流出来,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教师引入新课《大气压力》,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就会明白,从而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物理课程学习中去。

其次,改进常规实验,突出实验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常规实验有些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器材如果很多,学生的意识也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然而通过开发和利用低成本的教学实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对于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观察气体增加压力后,冲开胶塞产生白汽得出的结论。学生要在教师的分析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前暗示,才可以观察实验现象,一些外部因素会影响到实验效果。如果利用低成本实验就会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用两个大玻璃瓶,一个打气筒,把电子测温计的探头放入瓶中,并用橡胶塞把瓶口塞紧,通过橡胶管向瓶中加压气体。学生可以看出,瓶中气体在压力作用下内能增加,电子测温计的读数上升,很容易可以得出瓶内气体温度在增加的结论。当增压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气体就会把瓶塞推出来,这表明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这时候,瓶口会出现白汽,这是瓶内空气内能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这时候,瓶内电子测温计的读数也迅速下降。这个实验利用电子测温计把内能改变,引起的温度变化,通过电子测温计直观的展示出来,能大大增强实验效果。

有些时候,低成本实验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验效果明显,学生的感受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低成本实验可以拉近学生和实验教学的距离。说起实验,学生总认为这是非常科学严谨的事情,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但是,学生内心会认为实验离自己很远,必须在实验室利用仪器完成,这就使实验和学生之间产大距离感。而开发低成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实验就在学生身边,是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也是俯首可拾的材料演示出来的,消除实验的神秘感,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体验和发现。例如,大气压强实验,可以让学生用手挤压空塑料瓶,瓶内气体会把瓶盖顶开。如图:

最后,低成本实验可以补充实验室中无法完成得一些实验,甚至对于课本中一些警示也可以通过低成本实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例如,针对一些加油站会在明显处“严禁接打手机”的警示语,学生往往不理解,甚至不会引起注意。针对这种情况,物理课本中没有设计静电打火引起火灾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地成本实验,为学生演示静电打火会产生什么后果。教师用500ml的无色透明饮料瓶,塞上橡皮塞,在瓶口下三分之一处对称插入2根缝衣针,距离为5~6厘米,用一块泡沫中间挖出瓶底大小的凹坑把瓶子固定在泡沫中。用红、白两色的电线,其中一根和打火机的压电打火装置连接,另一端和其中一根针的针眼连接,另一根电线和另一根针连接,另一端接地,接线过程中,要做好绝缘,固定在泡沫底座上的同时,调整两根针之间的距离,使电弧长度适当。然后,教师把0.5ml酒精用注射器推入瓶中,塞好橡皮塞并晃动瓶子,使酒精和空气充分混合,让学生站在安全范围内,教师按动打火机,学生会发现,瓶内气体迅速燃烧,瞬间会产生巨响,瓶塞被击出。这个实验现象惊心动魄,学生深刻体会出,如果在加油站接打手机会产生静电电弧,因为加油站所贮藏的汽油是易挥发的,这正如瓶中的酒精空气混合,当混合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在接打手机中产生爆炸。这种简单而直观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冲击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实验装置如图。

操作简单,以及开发材料易得的低成本物理实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运用自己身边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拉近物理实验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由此来看,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低成本实验,有着明显的亲和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降低了实验成本,有利于推进物理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探究意义和探究空间。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4

“自主学习、主导明确、合作探究”等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可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1物理实验教学的简单分类

物理实验教学,可简单的分为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两种课型.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采用.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完成学生不易操作或有危险的实验验证.对于前两种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新的内容片段的开端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好奇,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因此,实验设计中切忌平铺直叙,以巧设悬疑,突出新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的设计为最佳实验设计.故教学中适当的改变演示实验的表达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演示实验中,教师恰当的语言引导,有利于设疑、有利于明确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巧妙实现实验目的;演示实验完毕,给学生留恰当的讨论、思考空间,对问题的解决会更加有利.显然,“自主学习、主导明确、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打造高效演示实验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重头戏.分组实验教学,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等逐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生分组实验一般在实验室内完成,若条件允许最好是一人或两人一组来完成,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则多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限,多人一组进行试验最为常见.在多人合作进行实验的情况下,小组内人员的搭配、各种分工应明确、角色转换应有组织地进行,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也会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分组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等的准备外,还应包括实验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的了解与明晰;为了节省时间或加强实验对比,还应该逐步实现相邻小组做不同实验、同一实验由不同的几个小组同时完成的安排.因此,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实验的效果与实验课堂的效率.成功的完成实验,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实验流程的掌握,因此学生对实验的自主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这在学生的能力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

2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1解读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阶段,实际上是学生了解实验内容,明晰实验器材使用条件,把握实验规程的阶段.这是所有实验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如:测量或确定百米跑道的长度,学生必须要明确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作为测量工具.因为米尺和皮尺,最显著的区别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程不同.若用米尺就必然要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操作与读数都正确,仍会加大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却可以一次性测量,能够有效地减小误差.使用前,我们还要确定清晰刻度的位置,以及刻度尺的分度值等.这些因素都会关系到实验操作和读数的准确程度.显然,学生对实验内容“自主学习”的效果,影响着下一个环节中实验的效果.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坚定地信念和毅力.在实验教学中,本阶段大约需要5~8分钟.

2.2解读实验教学中的“主导明确”

实验教学中的“主导明确”阶段,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分组实验内容中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中的难点重点的进一步剖析.本阶段,教师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的实效性,所做的更深层次的说明.通过教师的明确指导,可使实验的进行节奏性更强,更有利于巩固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本阶段在实验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如有些实验仪器需要调节,有些实验操作需要分解说明等,都应在本阶段做重点说明.例如:托盘天平使用过程中的调节平衡,首先,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双眼观察指针的摆动,轻轻旋转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明确,平衡螺母一定要从低向高调),最终使指针停在分度盘的中间刻度线处.对于有问题的天平,若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游码进行调节,并准确记录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损害托盘天平的灵敏度,从而加大了实验的误差.对于这一类需要调节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演示并讲明怎样正确的调节,最好当学生的面多示范几次.而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教师则应明确指出,学生在水沸腾前与水沸腾时应关注的观察数据与实验现象,以提高学生实验的实效性.并且在后期的实验分析、实验总结部分,教师的“主导明确”更是少不得的内容.本阶段,在实验教学中大概需要5~10分钟

2.3解读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探究”阶段,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的阶段;更确切的讲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老师的巡视指导则更多的倾向于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无危险更安全.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电路连接的实验中,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保证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试触法进行尝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以免因电流过大烧坏电流表,引发火灾.教师巡视过程中要严密监视,以防不测.当然,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避免危险发生的目的.也可要求学生连好电路,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就极易烧坏电流表引发火灾.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则应特别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具,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结束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该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应该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应在小组内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小组的构成上应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原则;小组长的领导才能,各种角色的有效替换,对合作探究的实验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读取、收集、记录,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记录,不同的学生都应该有所经历,切不可一人独断专行,影响小组内部的合作.以上内容也应该是教师巡视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事情.另外,实验结束学生能否整理好仪器,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值得老师去关注.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探究,还应体现在:(1)小组内部对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分析.(2)小组内部对所做的实验操做作反思与剖析,提出更好得实验建议.(3)讨论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实验改进意见.

总之,合作探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很多能力均在实验探究中得到发展.本阶段大概需要25~30分钟.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操作一定要规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榜样.不规范的、随意的实验操作,极易使学生无形中学到,从而影响学生良好实验品质的形成.如: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棒,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用废物杯中.总之,教师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3.2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不断的启发提问,适时的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如有可能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如:在讲解流体中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到讲台前去体会,在吹管中的气流冲击水面时两条小船向中间靠拢的实验过程,使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物理的奥秘.

3.3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验中去,杜绝有利于实验之外的情形发生,小组长的领导能力在此过程中作用不容小视.尤其是一些现象并不是很突出的实验中,更要加以强调.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则应该创造一切条件,把实验现象放大,以达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注意到的实验目的.

3.4实验教学中,利用一切手段,加大实验对学生的影响,增强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冲击力度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5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实验探究法”,此法是在教师指向性信息的引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去获取感性知识、动脑探究物理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知识能力,有利于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是一种多赢且行之有效的学生课堂学习方法。

一、“实验探究法”是多边情感沟通的信息桥梁

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同龄人的关系,学生之间是同时代的人,有共同经历、共同的语言,便于情感沟通和交流,这无疑是比师生间的交流要来得容易,且效果好的多。

例如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具体做法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每一组都配有学生电源、小灯泡(2个)、开关(3个)、导线(若干)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我们手中的器材组成一个电路产使两个灯泡在开关接通时都发光,在开关断开时都熄灭。

学生们热情高涨、“摩拳擦掌”,都动手做起实验来……“我们的灯亮了!”“我们的灯也亮了!”“我们也做到了!”,“我们的灯怎么不亮?”“我来帮你!”……同学之间在交流、在“传经”,师生之间在沟通,好一个生动的场面,学生真正成了主角,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轻松地诱导,学生愉快地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探究法”是学生感性认识的源泉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明确指出:“教学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使自身个性心理、素质特征获得全面培养、塑造和发展的过程。然而,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的整体认识过程的根本差异在于:人类征服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在黑暗中探究未知的客观规律;学生探究的乃是自身未曾认识、而人类已经掌握了的客观规律,是在媒体诱导下的一种个体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独立思考的重新发现。”

可见,“实验探究法”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从中获取记忆深刻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降低了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的难度,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使他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整个实验的过程是在教师诱导下,学生通过“做”和“思”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许多学生对浮力的认识是: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法”提供给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让他们自已动手做实验寻找答案:。

引导:“请同学们把小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记下弹簧秤读数。”“请再把悬挂在弹簧秤下的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并记下弹簧秤读数。”再诱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变化。(读数变小了,物体轻了!)想一想,为什么?”(物体受到了向上的浮力)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就能找到“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的正确答案。

三、“实验探究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实验素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不仅是思维活动的源泉,而且是思维活动的依据,“实验探究法”也就有了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善诱则通”,教师抓住一个“诱”字;“进学之功,贵在领悟,善思则得”,学生突出一个“思”字;“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真正落实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动手、动笔、动口、动脑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并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及规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同时,既让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及创新精神。正所谓:弄清了,理解了,记牢了,提高了,一举多得。

图1 图2

例如“变阻器”一课采用了“实验探究”,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学生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让学生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实验导入:按图1电路演示(遮住滑动变阻器,调节滑片,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然后启发引导:“请看该实验中电源电压是否发生变化?”(没有)“那么是电路中的什么变化了从而引起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呢?”(多数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拿出滑动变阻器,再演示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实验)“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了解我们要研究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用课件打出滑动变阻器)接着引导探究:“请同学们按图2连接好电路,注意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右端,然后再连接开关,缓慢向左移动滑片调节到右端,然后再接通开关,缓慢向左移动滑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及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用课件打出图2,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最后诱导思考以下问题:滑动变阻器的哪一段线圈连入电路?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怎样变化?电路中的电阻怎样变化?灯泡的亮度变化及电流表的示数怎样变化?“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是怎样起作用的?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自己能够归纳总结出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法范文6

一、物理实验器材利用的现状

1.新教材上增加的实验,原有的实验器材很多都不适合使用,致使一些实验难以开设,变成讲实验。

2.原有器材陈旧,实验效果差,误差很大。

3.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争取高分,教师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实验教学。

二、开发实验资源的作用

1.能较好地解决实验器材的不足。利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资源是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最好途径,可以把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也可以减少学校在实验器材方面的开支

2.培养师生多方面的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教具和学具,从选材到加工乃至试用的整个过程中,师生的操作技能、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培养科技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实验资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人的科技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

4.灵活性强。用生活用品开发实验资源方法多样,取材方便,没有严格的要求。

三、开发实验资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发性。开发实验资源并不是把原有的仪器设备废除,关键是利用生活用品开发一些新的实验器材,使物理更贴近生活。

2.实用性。开发的实验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追求形式。

3.简易性。开发的实验资源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

4.科学性。资源要符合科学性,不违背物理规律。

5.直观性。资源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在利用生活用品制作实验器材时,要尽可能考虑实验器材的实用性、美观性、科学性、直观性、简易性、安全性等。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经验,谈一谈生活用品在开发实验资源中的做法。

我们要尽可能选择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成实验器材,并尽可能“一材多用”。

1.用一支铅笔就可以做以下多个实验:①用牙齿咬住铅笔,轻轻敲打;然后张开嘴巴,让铅笔脱离牙齿,再用同样的力轻轻敲打,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说明骨能传声。②把一支铅笔插入到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中,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引入光的折射。③把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数出圈数,用刻度尺可以测出铜丝的直径。④把铅笔垫在木块下,可用来研究滚动摩擦力的大小。⑤两手挤压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可以验证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2.玻璃制品类。生活中玻璃制品很多,又难以处理。随处丢弃,会污染环境,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但这些材料在实验器材开发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将玻璃瓶、医用注射器等,经过消毒处理后,配合其他材料可制成以下实验器材:①大气压强演示器。在双孔瓶塞中插入两根玻璃管,一根的一端插入气球中并在开口处严密捆绑牢固,把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在瓶塞处密封,在没有接气球的玻璃管外密封连接注射器,当把瓶中的空气抽出时,可观察到气球变大。②粗测大气压的装置。将针筒先抽水,再将水压出,然后用橡皮帽将针口处封住,把针筒水平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活塞,直到活塞刚能拉动时为止,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和针筒的横截面积可粗测大气压强。③简易密度计。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在带孔瓶塞上插上标有刻度的玻璃管并密封,就可以用来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3.塑料、橡胶制品类。如塑料瓶、饮料管、输液管、圆珠笔芯、气球等,可以制作:①压力与压强演示器。把木块放到气球上,通过观察气球的形变,比较不同压力(或不同受力面积)作用在气球上产生的效果,得出压强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②简易连通器。用一根输液管,取大小相同的一段,充满带颜色的液体,把两端提起,观察液面位置。

五、存在的问题